戰馬電影主題名稱
① 電影戰馬講述的是哪個國家的戰爭
影片《戰馬》改編自英國桂冠作家麥克·莫波格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艾米麗·沃森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1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一匹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個英國農場少年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無奈之下將喬伊賣給軍隊,為前線運送軍火物資。艾伯特和他心愛的馬不得不分離,但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又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的故事[1]。
中文名
《戰馬》
外文名
《War Horse》
其它譯名
《雷霆戰駒》(香港譯)
出品時間
2011年
出品公司
夢工廠、安培林娛樂
發行公司
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試金石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美國
製片成本
6600萬美元
拍攝日期
2010年8月6日至2010年10月27日
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
李·霍爾,理查德·柯蒂斯等
製片人
凱瑟琳·肯尼迪、弗蘭克·馬歇爾
類型
劇情
主演
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尼爾斯·阿萊斯楚普
片長
146分鍾
上映時間
2012年2月28日(中國大陸)
分級
USA:PG-13
對白語言
英語,德語
色彩
彩色
imdb編碼
tt1568911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露出即將打響的苗頭的時候,作為一個英國的牧場家庭,盡管他們手頭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擁有它,可他們還是在一場拍賣會上買下了一匹脾氣相當狂躁的小馬駒,起名為「喬伊」,這匹馬看起來就好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的選擇,泰德(彼得·穆蘭 飾)和羅茜·納拉科特(艾米麗·沃森 飾)夫婦對此都感到非常地失望,他們甚至預感到,挽救瀕臨倒閉的牧場的願望就要落空。
但是他們的兒子阿爾伯特(傑瑞米·艾文飾)卻決定馴服「喬伊」,因為他已經被這匹馬奔跑的速度、張揚的個性和迷人的靈魂給徹底地征服了——很快,一人一馬就變得形影不離起來,然而隨著戰爭的爆發,他們卻被迫分開了,「喬伊」就在阿爾伯特的眼皮底下被賣掉了,成為了一位英勇的英國騎兵軍官的坐騎,就此走上前線。
可是,離開了阿爾伯特之後,屬於「喬伊」的有如迷宮一樣的旅程也隨之展開,而它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的分別是快樂、悲傷、艱難與奇跡,並且伴隨著這些征程迅速地成長起來,從一隻單純的坐騎,變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用它純真無害的天性、不帶任何
戰馬劇照1(19張)
雜質的動機以及對自己的人類朋友無條件的奉獻,感動了來自於這場戰爭的所有對立面的生命——它不僅拉得動戰場上的戰地流動醫院、還知道靈巧地躲避德國士兵的追趕、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點亮了一位法國女孩的想像力、甚至拉著巨大且沉重的大炮爬上了山頂,在阿爾伯特一路不斷地靠近屬於他自己的危險任務的時候,「喬伊」發現自己在英軍和德軍之間的「無人地帶」遭到了誘捕,即使這一次看起來沒有任何逃脫的可能性了,可是它還是抓住了和平時期轉瞬即逝的機會,飛奔進回歸和重逢的夢想當中
② 電影《戰馬》主要講了什麼
影片《戰馬》改編自英國桂冠作家麥克·莫波格的同名小說,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傑瑞米·艾文、彼得·穆蘭、艾米麗·沃森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1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可是,離開了阿爾伯特之後,屬於「喬伊」的有如迷宮一樣的旅程也隨之展開,而它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的分別是快樂、悲傷、艱難與奇跡,並且伴隨著這些征程迅速地成長起來,從一隻單純的坐騎,變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用它純真無害的天性、不帶任何雜質的動機以及對自己的人類朋友無條件的奉獻,感動了來自於這場戰爭的所有對立面的生命——它不僅拉得動戰場上的戰地流動醫院、還知道靈巧地躲避德國士兵的追趕、同時還在這個過程中點亮了一位法國女孩的想像力、甚至拉著巨大且沉重的大炮爬上了山頂,在阿爾伯特一路不斷地靠近屬於他自己的危險任務的時候,「喬伊」發現自己在英軍和德軍之間的「無人地帶」遭到了誘捕,即使這一次看起來沒有任何逃脫的可能性了,可是它還是抓住了和平時期轉瞬即逝的機會,飛奔進回歸和重逢的夢想當中 。
③ 電影《戰馬》主要說了什麼
影片以一匹前額有著白色十字花紋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的視角展開,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傑瑞米·艾文 Jeremy Irvine 飾)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彼得·穆蘭 Peter Mullan 飾)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為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為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內心卻惦記著它的小主人阿爾伯特,最終他們再次相逢了。
④ 奧斯卡電影《戰馬》講述了什麼故事
電影劇情
1914年,一戰爆發,一個英國農場少年阿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無奈之下將喬伊賣給軍隊,為前線運送軍火物資。阿爾伯特和他心愛的馬不得不分離。盡管身處在這凄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內心卻惦記著它的小主人阿爾伯特,最終他們是否能夠再次相逢呢?
⑤ 電影《戰馬》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我覺得是一部關於馬和人之間和諧相處感人至深的故事,農場主在家境窮困的窘況下,賭氣在馬匹競拍會上以很高的價格競拍成交,其兒子對馬伊克關愛有加訓練它做各種技能。戰爭爆發馬兒伊克被徵用幾經艱險有倖存活,兩軍交戰隔著數百米的戰壕竟自發舉白旗去解救戰場中央被鐵絲纏繞的馬兒。繼而找到自己的最初的主人。戰爭結束農場主兒子騎著戰馬回了家。
大抵《戰馬》就是在幾幅PPT中來表達主題,分割出來也不是未可。德文郡男孩、英國騎兵、小姑娘、德國兩兄弟、給德國佬拉大炮幾個部分組成,每一個部分都與戰爭緊密相連,要麼表現戰爭嗜血的一面,要麼表現戰爭泯滅人性的一面,不一而足,其實任何選取其中一個側面來深入刻畫,也不失一個好本子。
⑥ 電影戰馬的主題是什麼
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傑瑞米·艾文 Jeremy Irvine 飾)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彼得·穆蘭 Peter Mullan 飾)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 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於是泰德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卻不能讓它屈服就範。為了還債,泰德親自上陣犁地,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戰爭中,喬伊的主人不停在變,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然而它真正等待的是艾爾伯特,他們能夠重逢嗎……
⑦ 《戰馬》:斯皮爾伯格感知生命的輝煌巨作,讓人性的美散發光芒,你怎麼看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好萊塢電影大師。他的電影不僅票房高,而且在電影史上也有成功的足跡。
不僅獲得多項奧斯卡獎,還獲得粉絲的追捧,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
在他的電影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流行文化的內容,而不是人們無法理解的神秘文藝。
親人之間,敵人之間,戰友之間,陌生人之間,歡樂是體現不同場合、不同環境下溫情的主線。
為了幫助喬伊走向自由,英國士兵和德國士兵甚至可以握手成為朋友。
對喬伊和他的主人的認可也反映了斯皮爾伯格敘事結構的戲劇性特徵。在這一幕中,斯皮爾伯格還對比批判了工業時代人性的冷漠。軍醫為了救治傷員,可以對喬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不做預診,再草草下令射擊,因為他認為喬伊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但在喬伊和艾伯特相互認可後,醫生終於意識到喬伊是艾伯特的朋友,也是人類的朋友,從而實現了人性的升華。
鏡頭4
戰爭結束了。
根據規定,喬伊將被拍賣,他的同志們湊錢希望艾伯特能把喬伊買回來。
拍攝的那一刻,做果醬的德國老紳士花了100英鎊高價給孫女買下了喬伊,但爺爺看到喬伊和艾伯特之間深厚的感情後,還是把喬伊還給艾伯特。
艾伯特和喬伊回到家鄉,在黃昏時分擁抱了他們的母親,這部電影就這樣結束了。
艾伯特;養大它的農場男孩;尼科爾斯;,北薩默塞特志願騎兵隊隊長,騎到前線;照顧好它的鞏特爾和邁克爾兄弟;艾米莉;,一個撿起來想教它跨欄的法國女孩;切斷鐵絲網的英國和德國士兵共同拯救了它...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活了下來,各國人民遭受的苦難和戰爭一樣多。
畢竟歷經千辛萬苦,重逢是可喜的。
只要和親人在一起,生活就可以繼續。
就像明亮的夕陽和漆黑的夜晚,總會有黎明。
在好萊塢電影的結局中,正義戰勝邪惡是必然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品質好,天下必有慶,惡勢力終有敗,充滿正能量。氣氛總是很愉快。
斯皮爾伯格吸收了經典好萊塢的經驗,知道如何把握觀眾的心理,所以不斷讓這個結局出現在他的電影中。在這部影片中,斯皮爾伯格還運用了他一直擅長的象徵手法,讓影片中的主角喬伊能夠突破重重障礙,甚至讓角色看起來像一個普通但勇敢的戰士,做著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這種經歷和結局卻是觀眾在銀幕上所認為和期待看到的。
這部電影不僅反映了戰爭對人類的危害,也反映了導演對人性的思考。通過戰爭中的各種畫面,人性之美熠熠生輝。
斯皮爾伯格反思世界,反思人類的存在,反思文明的悲哀,以高超的攝影技巧和一貫的電影創作風格創作了這部電影。
在第8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戰馬》輸給了《藝術家》,錯失了最佳影片,但它仍然是一部具有時代特徵、能夠感知生活的輝煌巨作。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寫的又一部戰爭史詩,旋律動人,情感細膩。
⑧ 戰馬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小說以一匹名叫喬伊的農場馬為視角,講述了一個英國農場少年艾伯特在一戰中的尋馬之旅。一戰爆發後,艾伯特的父親為了維持農場經營,無奈之下把喬伊賣做軍馬。戰火紛飛,喬伊被用來向前線運輸軍火物資。
喬伊雖然躲過了重重危險,最終還是不幸落入德軍之手,幸好得到一個法國小女孩艾米莉與祖父的悉心照顧才倖免於難。冥冥之中,喬伊回到了英軍戰壕,與小主人艾伯特短暫相聚,可惜好景不長,夥伴再次分離。
而另一邊,小艾米莉將不久於人世,臨死前祖父答應她一定會為她找到心愛的戰馬喬伊。不過,當艾米莉的祖父了解到艾伯特對喬伊付之生命的愛時,他願意以區區一便士把喬伊賣給艾伯特。
(8)戰馬電影主題名稱擴展閱讀:
《戰馬》是英國作家邁克爾·莫波格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該小說發表於1982年,曾獲得當年惠特布萊德獎(即現在的柯斯達文學獎)亞軍,此後多次改編為舞台劇和廣播劇,在英國可謂風靡一時。同時小說《戰馬》受夢工廠工作室青睞,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同名電影《戰馬》於2011年12月25日上映。
《戰馬》是英國桂冠作家莫波格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之一,以「一戰」為題材,講述了一個人與動物之間關於勇氣、忠誠、和平與愛的非凡故事。
前額上有著白色十字花紋的喬伊原本是一匹在鄉間幹活的小馬,但是命運卻安排它走上了戰場,故事通過喬伊的視角全方位展示了戰爭的殘忍與人性的美好。該書初版於1982年,曾獲得當年的惠特布萊德獎亞軍,之後多次被改編為舞台劇和廣播劇,風靡英國。
邁克爾·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英國兒童文學作家。1943年出生於英國的赫特福德郡,曾在倫敦、蘇塞克斯和坎特伯雷等地求學,隨後進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學習英語和法語。畢業後,他進入一所位於肯特郡的小學擔任教師,在每天為孩子們講故事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文學創作的天賦。
迄今為止,莫波格已創作了百餘部兒童文學作品,獲獎無數,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和歌劇。1999年,他與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一起創辦了每兩年評選一次的「兒童桂冠作家」計劃,並成為此稱號的第三位獲得者。2006年,他憑借在文學領域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軍官勛章。
如果這位英國作家邁克爾.莫波格出生在古代,他肯定是位廣受歡迎的說書人,因為他超過一百本的作品,最適合大聲朗讀,而且從小在演員父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他簡直是位天生的表演家!聽過他現場說故事的人都會同意,莫波格入木三分的演技和精準的用字,把每個故事都「說活了起來」。
莫波格出生於一九四三年,他所寫的小說得獎無數,曾經翻拍成電影、電視劇、舞台劇,甚至歌劇,二○○三年更獲得兩年一度的英國「童書桂冠作家」榮譽。
由於他深知歷史傳承的可貴,因此常將現代的元素融入故事情節中,「用一個『現在』來牽穩讀者的手,帶領他們走入過去。」
然而,莫波格除了在他最喜愛的歷史間穿梭,他還是一位「入世的說書人」,他和妻子克萊兒從一九七六年開始,即著手為都市孩子設立慈善農場(Farms for City Children),他們現在已有三座農場,每年陪伴超過兩百位孩子,在這里一同體驗農場生活,並從動物和大自然中學習包容和寬恕。
⑨ 戰馬以人馬情誼為反戰主題,流露世間溫情,是老少皆宜的佳作嗎
《戰馬》是老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大氣磅礴的史詩作品,以人馬情誼表現反戰主題,讓人很感動,配樂更是錦上添花,整部影片充滿著正能量和煽情點,人的感悟真的和經歷緊密相關,27歲的我並沒能把影片看完看懂,31歲的我會潸然淚下,影片中一匹馬串起了所有人的命運,戰爭是殘酷的,好在世間還有情感。《戰馬》絕對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佳作,無論對於孩子、中年人還是花甲老人,他們都應該會有不同的收獲。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就是兩名身處不同立場的士兵救喬伊的片段。其實沒有人希望戰爭,即使在戰爭中依舊能看到人性的光輝,這部電影也正是用人馬情誼表達出了反戰的主題。能把反戰題材拍的如此唯美清新,如此溫潤人心,大師的春秋神筆,令人贊嘆!一部好的反戰片,看完後應該讓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現在,而不是煽動人心中的仇恨。這就是《金陵十三釵》與《戰馬》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