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電影的主題
❶ 南京南京電影簡介
簡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宋希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數十萬中國軍民遭到殘忍殺戮,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大量的難民涌到這里尋求救助。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歸國女教師姜淑 雲(高圓圓飾),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女士,積極營救中國難民,用他們的勇敢和堅毅與日本人周旋。
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中國婦女。於是舞女小江(江一燕飾),雖然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刻,為了拯救其他婦女,她堅定地站了出來。唐先生(范偉飾)這樣懦弱的知識分子,雖然對凶暴的日軍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出賣同胞,但在痛失愛女和小姨子後,難掩良心的詰問,最終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在這場戰爭中,作為佔領者,在日軍對中國人的殺戮中,他從一個士兵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沒有靈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虛和罪惡之中,逐漸走向崩潰。最後,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槍口對准了自己。
(1)南京南京電影的主題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陸劍雄。
陸劍雄,中國國民黨最精銳部隊的下級軍官,在破城之際,連同十萬名沒有來得及撤離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軍隊的包圍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組織了一場沒有希望而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後他親身經歷了最終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2、姜淑雲。
美麗的中國女性,拉貝的秘書。姜淑雲和所有難民營的領導共同奮斗,希望能保全難民營里二十萬人的生命,但是她們發現,她們的身軀和生命難以阻擋每天前來搜捕男人,強奸婦女的日本軍人。對於姜淑雲而言,這位在歐洲學習回來的女老師內心中還有一個隱秘的願望:記錄下這段慘烈的歷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
3、唐天祥。
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的生活徹底陷入了黑暗和恐慌。他有美麗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城破的時候,他相信拉貝對他的保護,對日本軍隊抱有幻想,他覺得日本軍隊會帶來秩序。他甚至因此而學起了日語,並協助日本軍隊在南京城中開設慰安所,他甚至出賣了陸劍雄等潛伏在難民營中的士兵。當他已然失去了一切時,他決心反抗。
❷ 《南京!南京!》電影主要寫了什麼什麼樣的一件事急啊!!
南京大屠殺的事情
❸ 《南京!南京!》影片內容是什麼
《南京!南京!》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mN0WUAFqhvOB1aY30EUHw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
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1]。
❹ 電影《南京!南京!》的主旨是什麼 影評。 急!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這是我在自己空間寫的影評,僅供參考 作為一個中國人,很難以純欣賞電影的角度去看《南京!南京!》,但無論影片以何種方式呈現這場70年前的浩劫,現在的我們都難以想像,難以承受。只能象陸川說的那樣,希望這部電影能使現在的我們對戰爭中人性可能變成什麼樣,戰爭給我們帶來什麼,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有一個日本演員對陸川說了一事兒,他說:「我爺爺去過南京。爺爺去世之前,我問他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是在什麼時候?爺爺說,我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南京,1937年的南京。」 影片最讓我震撼的一場戲不是屠殺,不是俯拍下江邊堆滿的屍體,不是日軍對中國婦女的強暴,而是日軍在佔領南京後舉行的祭祀舞。這場舞蹈在我看來比日軍的屠殺更加極端暴力,這是一種絕對意義上的文化和精神的佔領,這比屠殺更加恐怖。大家應該注意到,角川這個角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派,從影片一開始,他一直對這場侵略戰爭抱著懷疑的態度,並在最後崩潰。但在這場祭祀中,我一度分不清角川的表情究竟是瘋狂還是喜悅。《南京!南京!》所要表達的人性的暴力情緒在這場祭祀中達到了頂峰。其實在影片中,陸川用了很多鏡頭展示日軍人性的一面,比如開頭有幾個日軍偷喝「可能是支那人的陷阱的飲料」,比如日軍在江邊洗澡玩跳桿唱歌的鏡頭,比如角川的第一次,但在屠殺中,日本人喪失了所有人性,變成了獸,這就是陸川想表達的,戰爭究竟能讓人性變成什麼樣。影片在放到祭祀舞這場戲時,電影院里不約而同的出現了眾多笑聲,也許他們是在嘲笑日本人的舞蹈動作如何難看,但實際上這些舞蹈動作是他們流傳下來的最原始的民間舞,是4個勞動的動作,我們在嘲笑他們舞蹈動作難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如今的我們究竟繼承了哪些優秀傳統? 說到這里,豈是一個「悲」字了得。 《南京!南京!》的所有人物在當年都有原型,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江」這個角色。當年日軍沖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索要100個女人當慰安婦時,有21名妓女主動站了出來。小江就是其中一個。在面對民族災難的時候,妓女同樣也有大義,當年魏特林(就是那個美國女傳教士,影片中叫華小姐)的日記中寫到這件事情時還略微帶有鄙夷眼光,但相信中國人對於小江的故事只會感到尊敬和震撼。另外,范偉最後的台詞:「我太太又懷孕了......」自然是代表希望和光明,小豆子最後開心的笑聲同樣也是如此,說到這里,讓我再一次鄙視的是坐在我後排的女人,她說:「這小孩的笑聲比哭還難聽」。 以往的中國戰爭片一直都屬於愛國主義宣傳電影,甚少有作品反思戰爭,反思戰爭中的人性層面,以至於造成很多中國觀眾看戰爭電影首選就是看戰爭場面,看戰爭中的武器,看排兵布陣,看中國人是如何殲滅日本軍。這對於電影本身而言,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如果說馮小剛在拍攝《集結號》的時候是以《拯救大兵瑞恩》為藍本,那看的出陸川在拍攝《南京!南京!》的時候還是在盡量避免落入《辛德勒名單》的窠巢。但老斯的這2部電影始終站在戰爭電影的絕對高度上,所以,學習別人的拍攝手法和技術,取材於自己的歷史,《集結號》和《南京!南京!》至少為中國戰爭電影的未來指明了一條路。 追問: 您能簡單的概括一下該片的主旨,而不是一大篇的影評么? 回答: - -! 你自己在問題上寫了個影評嘛 我覺得 陸川 在拍攝這部 電影 的時候沒有刻意強調民族之間的對立,而是盡可能地通過還原歷史來展現戰爭對人性的改變,所以影片中才有那麼多日軍的生活鏡頭。這也是 歐美 文藝電影常用的表現方式。 追問: 嘿嘿~~ 不好意思,一著急就寫上了。還是要謝謝你的。 有點小意見``影評應該是對色彩 音響 光影 方面的評論吧?對故事的剖析算不算觀後感啊? --我的觀點 回答: 影評也分很多種的吧,我不是電影專業,具體到電影拍攝的 技術類 問題那屬於專業活了
❺ 《南京南京》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奸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佔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佔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❻ 《南京!南京!》講了什麼如何評價
在此我想引用王炎先生《奧斯維辛之後——猶太大屠殺記憶的影像生產》一書中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討論(見該書111頁《對話:納粹屠猶與南京大屠殺之比較》。王炎的主要觀點是,屠猶在西方語境中是一個非常具有生產性和復雜性的討論空間,而中日對南京大屠殺的討論常常糾纏於細節和真實性的爭執。當然全書對這個問題作了十分深入且有見解的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讀一讀。在這里我想指出的是,就《南京》一片而言,陸川的策略也是相同的——繞開細節的爭執,比如人數,方式,真實性;而將這一事件處理為一場戰役:日軍攻克時為中國首都的南京。而這一戰役並不比其他任何一場抗日戰爭(似乎我應該用的詞是中日/日中戰爭)中的戰役更具備可言說性,換言之,南京「大屠殺」並沒有比其他任何一處城市的淪陷更為悲慘。那麼結合前面的視聽分析,或許陸川通過這種軍事片的視聽風格,他想要做的事情是把南京大屠殺在二戰和中日戰爭之中重新定位。 這就是我把《南京》指為歷史景片的最終原因。陸川的訴求顯然不是血淚控訴式的言說,而是他對「南京大屠殺」的理解。相對如《浩劫》中將屠猶神聖化的訴求,陸川卻在對「南京大屠殺」去神聖化(當然我必須聲明這不是我指責本片的原因)。如果陸川想要完成這一目的,那麼他顯然是失敗了。《南京》之中,南京成了一個懸浮的舞台,這里只有一座軍營和一個難民營,於是陸川的訴求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說陸川是要從細節展示全景,那麼不幸地,他又失敗了。空間模糊,視點混亂,劇情支離破碎——他想說什麼?我很難找出一個明確的表達。去看看網上的影評,我很驚訝地發現,大家都看到這部影片的視聽呈現里不存在的東西——既如此,那為什麼還要去看這部片子?
很遺憾。陸川這部《南京》真是令人失望透頂。它充其量是歷史景片而已,景片之前,連情節劇都沒有發生。我必須指出的是,互聯網作為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尤其是反日情緒最集中的地方,而同時網民和影院觀眾的高度重合,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南京》會是一個合適的文本。但是同時,我並不相信這個文本能夠滿足,或者迎合這一觀眾主體的訴求。雖然陸川在片中劉燁光榮犧牲的時候讓等待屠殺的中國軍隊喊起了「中國萬歲」的口號,但是我相信這一口號不及《色戒》里頭那句「中國不能亡」。關鍵問題在於,當觀眾希望去找一些感動和煽情的時候,他們顯然很難找到,或許那些說被感動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感動了。只是最後那幾張相片小小地煽到了我一下,然後不幸被我發現,不是相片的問題,而是音軌里煽情的小提琴。
言而總之,這部片子砸在劇作上。陸川大人,下次您拍片還是請個編劇吧。於是與《可可西里》的評價一樣:精神可嘉,水平著實有限。也許對南京大屠殺而言,我們需要的還是《約翰·拉貝》那樣的情節劇。
❼ 南京!南京!這部電影的主旨是什麼
這部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電影,以它更具人性化的視角使一張張曾經符號化的面孔在電影里清晰、鮮活起來。正如導演陸川所說,《南京 ,南京》屠殺不是核心,人性才是重點。 影片從1937年12月南京城被日寇攻破開始。當時,盡管有大批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同時也有大量不願投降的士兵留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之後,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染紅長江,南京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教會。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德國人約翰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但在日軍的眼中,所謂的教會,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中國的女人們,則不僅用她們的身軀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如何更加客觀地反映南京大屠殺給中國人身心帶來的巨大創傷,讓人們更加深刻地銘記這段歷史,又遠離戰火硝煙?陸川導演另闢蹊徑,在同題材電影當中,首次從一名日本軍人的視角出發,記錄下了他由人蛻變為野獸的靈魂變異,又從獸性恢復人性時的靈魂震盪和拷問。客觀的視角,成了這部電影的最大突破。
人獸之間,只有一步之隔。電影《南京南京》放棄了傳統的敘述方式,小心翼翼地還原歷史、解剖真相,在悄無聲息中左右著我們的情感。原來,這段無法忘記的歷史中,原本就飽含著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和抗爭的英雄氣概。
電影《南京南京》採用黑白片方式,力求真實還原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為中國甚至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為還原中華民族殊死抵抗、不屈不撓的民族形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他傳達的是中華民族對人性大愛的信仰、對人間和平的追求。這是一段不容忘記的歷史,銘記它才能更好地警示未來!
❽ 南京南京電影深度解析
有一個片段,當10多名日本士兵沖進教堂時,他們看到許多中國人聚集在裡面。都是老人、弱者、病人和殘疾人。有些人甚至手裡拿著槍。在日本士兵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舉起了手。然後一大群人跟著他。最後,一個天真的小女孩也舉起了手。
我們應該從當時人們的思想開始。在當時的滿清政府時期,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許多人不知道一個人物,但他們的思想相當無知,許多人習慣了被壓榨。作為第一個舉手的老人,他經歷了從滿清到中華民國的變化。
在當時的侵華戰爭中,老人可能認為這些都是想成為皇帝的主人,只要他投降,就不會傷害平民。那些拿著槍的傷號早就害怕了。
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發展迅速。沒有人會踐踏它。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永遠不會回來。每個人都可以學習文化知識,不再是無知和無知。讓我們記住歷史,展望未來......
❾ 南京南京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奸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 影片是從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開始。盡管有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但與此同時,也仍然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無望而慘烈的抵抗。其中就有國民黨精銳部隊一員的陸劍雄(劉燁)。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在這里,大量的難民因為拉貝的「納粹」身份而暫時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實際主持安全區難民工作的,則是拉貝的秘書唐先生(范偉)和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 但是,在日軍的眼中,所謂「安全區」,只不過是一個囤積了大量女性資源的「倉庫」。而拉貝的德國人身份,在強勢的日本軍隊面前,也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扯去的遮羞布。而中國的女人們,則用她們的身軀不僅僅拯救著隱藏在難民營的男人,也在拉貝面前書寫了一段中國人堅強的歷史。 日本軍人的形象塑造,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突破。作為佔領者的他們,當然可以享受某種意義上的正常生活。但是,在南京這座戰爭因素被極端放大的城市中,即使是佔領者,即使面對的只是別人的屈辱和死亡,也仍然難以逃避自身的靈魂震盪甚至拷問。 角川(中泉英雄)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被隊友稱為「讀過書的人」的他,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參戰之前都還沒有交過女朋友。而他的同鄉隊長伊田(木幡龍),則已經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在南京城作為佔領者的「生活」中,體驗過種種為了維持這種「生活」而付出的人性的代價。角川最終做出了他的選擇:他把兩名中國倖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後舉槍自殺。 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的歷史著作和文藝作品中的那種對中國人存在的刻意抹殺,對「無能的中國人」的錯誤描述;為世界觀眾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一種嶄新的視角,也是在南京災難中,中國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書寫。在新的高度上為中國歷史上這一段慘痛的往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思考。 主要角色: ·陸劍雄(劉燁飾):留守南京的國民黨軍官,在日軍佔領南京後英勇犧牲。 ·姜淑雲(高圓圓飾):歸國女教師,用自己柔弱的身軀奮力承擔起拯救他人的責任,最終死在日軍槍下。 ·唐先生(范偉飾):約翰·拉貝的秘書,從最初的明哲保身,貪生怕死,到最後挺身而出,英勇就義,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涅盤。 ·角川(中泉英雄飾):侵華日軍。在這場戰爭中逐漸崩潰,最終走向毀滅。幕後故事: 南京!南京!兩個黑色的驚嘆號,突兀而醒目。導演陸川說,這是當年日軍侵入南京城時的聯絡信號。在電影《可可西里》拍攝間隙,他曾對攝影師曹郁說:「拍完這個,咱們拍南京大屠殺吧。」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突如其來的念頭再未被提起,直到一家國外電影公司送來劇本,邀請他來拍攝,題材正是南京大屠殺。 但是陸川無法接受這個外來的劇本。劇情中,西方人再次扮演起拯救弱者的「辛德勒」,只是這一次被拯救者由猶太人換作了中國人。這令他產生了無法抑制的抗拒:「南京大屠殺的意義並不是外來者的拯救與保護。70年前,一方是災難的承受者,一方是災難的施加者,但這是降臨在兩個民族之上的共同災難。」 在動筆構思自己的劇本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研究現狀,令他感到驚訝。一方面,由於70年前的中國沒有完善的戶籍制度,這使得有關屠殺受害者的調查與統計異常困難。加上國內的相關研究和田野調查工作起步相對較晚,隨著時間的遠逝,一些史實已開始變得模糊。另一方面,我們已習慣於用一種哭訴的哀腔來講述這段歷史,「而哭訴的聲音是弱者的象徵,對於旁聽者是沒有說服力的。」 這部電影突然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在近期拍攝和上映的所有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中,投資8000萬元的《南京!南京!》是唯一一部完全本土化的電影。「從中國人自己的角度來梳理清楚這段史實,以嚴肅的態度和人性的角度來為這段公案進行論證。」陸川這樣評價工作的意義,「用電影的方式為歷史串聯起那些真實的證據底鏈。」 真實,成為這部電影的第一要素。 從籌備到殺青花了4年時間的影片《南京!南京!》,近日終於通過了審查。導演陸川在自己的博客上激動地宣布此事,並「謝謝所有人,所有的等待」。《南京!南京!》送審的過程花了5個月,終於得到被通過的好消息,但陸川本人卻並不輕松,「現在過審了,可以沖印拷貝了;但音樂要做、聲音要混,可能要到拷貝做出來了才能稍微松一口氣吧。」一直以來,陸川都夢想《南京!南京!》可以在日本公映,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當記者問及該片去日本公映的事情進展如何時,陸川說:「電影就像我的孩子。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為他弄到一個合法的出生證。至於上不上得了名牌大學,這是後一個階段的任務了。」 作為該戲的男一號,劉燁在戲中飾演一名中國軍人。目前,故事大綱還沒有曝光,劉燁談到了該戲的劇情:「其實南京淪陷後,有幾十萬人沒有投降,在南京城裡打游擊。有一千多個血性漢子就堅守在一條街的拐角里,跟侵華日軍對峙,最後日本人動用了飛機,把他們全部都炸死了——這是真實的事情,我演的就是其中一個軍官。」對於這部戲,劉燁最得意之處就是全戲沒用一次替身。不過一說起電影本身,劉燁就變得嚴肅起來:「以前我們也拍過很多戰爭片,這部戲的最大不同在於,偏向性沒有那麼強,沒有那麼誇大。導演很希望日本青年能夠看到一段教科書上從沒有講到過的歷史。」 導演: 陸川 主演: 劉燁 高圓圓 范偉 秦嵐 江一燕 中泉英雄 類型: 劇情/戰爭 出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星美傳媒集團 上映: 2009年4月22日(國內)
❿ 電影《南京》主要講了些什麼
內容梗概:紀錄片《南京》從日軍入侵前南京城的繁榮和祥和講起,與日軍佔領後形成強烈對比,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從以德國人拉貝等在南京建立起難民保護區的西方人士、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屠城日本兵的口中,描述了1937年底日軍佔領南京後,德國商人拉貝及美國女教士沃特林等十幾位歐美人士在南京建立國際安全區,保護20多萬名當地市民免遭殺戮的事跡。
演和片中傳達的情感力量帶給觀眾深入心靈的震撼」。電影中有大屠殺倖存者的講述、從6個國家搜集到的各種音像和文字資料甚至包括一名叫約翰·麥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攝影機冒死拍攝的40分鍾錄影帶等珍貴資料都極大地震撼著所有觀眾,尤其是短片中直接表現日軍暴行的內容被評為「《南京》中最讓人背脊發涼的片段之一」。除了資料展示,為了把德國人約翰·拉貝、美國人米妮·沃琴(沃琴回美國不久即精神崩潰自殺身亡)等人極其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信件、日記等珍貴文獻表現出來,導演還請到如喬根·普羅斯諾、伍迪·哈里森、瑪利爾不久即精神崩潰自殺身亡)等人極其真實而富有感染力的信件、日記等珍貴文獻表現出來,導演還請到如喬根·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