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主題作文
① 以電影為主題抒發情感的文章該怎麼寫
那要看親這件事是敘述的是人還是物了,寫作方法寫作手法有很多種的,親可以自己看一下
擬人法
把動物比擬成人要注意找出動物的特徵與人相似之處,並進行細致的描繪。把動物比擬成人,首先要從整體上把它比擬成人,然後找出局部相似之處。這樣,我們讀了以後才能有整體感。如果只抓住局部進行比擬,容易顯得不倫不類,不易讀者想像。把動物比擬成人,也用於動物動作的描寫。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動想像動物動作的目的。
化動法
想像物品的動態要與靜態描寫相結合,這樣才能相映成趣。文章從描寫靜態轉入想像動態或從動態轉入想像靜態,描寫要交代清楚,否則會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像的物品動態要符合物品的特點,使人讀了可信。
說明法
採用說明法描寫物品時,首先要真實地說明它的特點,其次要抓住重點來說明。例如對物品的各部分進行說明時,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質地;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特點;有的部分,可以說明它的作用。此外說明物品的歷史、特點或用途時要圍繞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遠。
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② 關於看電影的作文一千字
今天下午,學校組織五、六年級同學去看電影,我們十分高興。
兩點鍾剛過,我們便排著整齊的隊伍同其他十一個班走在去影劇院的路上,使得馬路上出現了一條長長的火龍,有時還造成了「交通堵塞」呢!
剛進影劇院,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的感覺。牆壁、地板、銀幕、沙發靠座,全都是嶄新的,地面也乾乾凈凈,讓我們愉快的心情更上一層樓了。
突然燈滅了,大家都驚呼起來,只見銀幕上出現了字幕,大家看到了便安安靜靜地看起了電影,小攤主們提著小商品,在影劇院忙碌地走來走去,漆黑的影院里,不時閃過一道亮光。
電影十分精彩,影院里不時發出一陣陣爆笑聲,原來映的是潘長江主演的《舉起手來!》這個影片十分有名,主要講了抗日戰爭末,日寇準備偷偷地把金佛首運回東洋老家,可是在火車上被八路軍奪了回來,並秘密運到一個村莊里,鬼子不死心,到這個村子來搜佛首,機智的村民們和八路軍一起,把大日本皇軍打得一敗塗地。
潘長江扮演的羅圈腿最有意思了,他滑稽的動作,詼諧的語句,把觀眾們的肚子都笑疼了!
而這個影片帶來的不僅僅是爆笑,還有深厚的愛國情感。八路軍為新中國拋頭顱,撒熱血的精神我們要歌頌,村民們不懼強敵的勇氣,我們要傳承!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電影已經完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影劇院。
③ 寫一篇看電影的作文,題目最好是什麼
題目最好是關於觀後感的一個主題思想,然後下一行破折號——觀《XXXX》有感
④ 關於我的電影世界主題的作文
電影是近代科技發展的產物,它的發展壯大是由於被作為一種新穎獨特的賺錢方式而存在。一部真正的電影並非是在刻意的講述一種文化,傳誦一種思想,或者說好的電影,是在當它推出的時候,它符合這個時代的精神,它吸引住人們的眼球,並且在它大賺特賺之後,能被奉為經典的。無疑的,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它的不經意的說教比哲學家的言傳身教或書本的純粹直接更令人容易接受,因此電影就被賦予了某種神秘色彩。而我們也就這樣逐漸領會傳誦著那些基於電影賣座的電影大師的思想。
在電影從產生到發展了一定時期後,電影的賣點逐漸由娛樂享受轉變為思想與個人特色了。這時候電影變成了一門藝術,從而有了將藝術表現的淋漓盡致的大師們。比如當時英國的希區柯克,日本的黑澤明,中國的費墨。電影開始講究影像風格與拍攝手法,通過場景與畫面的不斷轉換,將一個個神奇的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當時的大師們可以毫無顧及的將自己怪異的思想於電影中表現,而觀眾也被其深深吸引住。如費墨的《小城之春》就有著一種令人感到神奇的意境,也許當時許多人無法理解,因為費墨純粹就是想把那個包圍他的文化世界通過電影表現出來。而一直堅持以思想與文化為主題的電影就是日本電影了,他們是企圖把電影「日本」化了。據說大師黑澤明一生都堅持不讓自己的作品投入到好萊塢化的商業運作之中,可見日本人是允許他這種純粹的文化藝術的大師存在的。可以說若德國人人為哲學家,那日本則人人為藝術家。而觀看日本電影,無論從影像風格還是日本演員那特有的內斂的表情,都可以令人感受到一種迫於思想與文化的無限壓力,使人驟然覺得無法在精神世界裡放縱自己。
而如今的社會,已經沒有人去理會那種刻意的思想了,人們儼然疲勞了。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愈來愈追求一種精神放鬆而愉快的生活方式,這應當正是中國電影大放異彩的時候,這並不是由於中國導演或中國商業有多麼成功,而是由於中國文化的成功。中國人向來擅長於逃避與解脫,這是令人無法理解的思想的至高境界。為了避免陷入思想的泥潭,善於思考的哲人們停止了多餘的思考。從而留下來的思想與文化便成了一種不含思想雜質的藝術。我想當哲人們與自然相通時,面對無聲而偉大的自然,停止了深刻的思想問答,而轉求為一種無為的境界,可以說這是為了自己個人精神的至高而毫無疑問的拋棄了這個社會。從而轉向最原始的開始——自我。
電影之所以有這么大的魅力,就在於從中可以領會到各國文化的魅力,豐富自己的情感,找尋到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並且藝術文化的吸引力明顯要強於其它事物。
⑤ 《電影人生》作文600字
每個人的一生就像一部電影,他們是電影的主角。在媽媽的電影中,也許,孩子是她一生的主角。但在十幾年後,在孩子的電影中,媽媽的角色又有多重要呢?換個角度,替媽媽想一想,你又該學到什麼呢?
你是否已注意到公園里那對一起散步的母子?兒子臉上煩悶的表情,還有與媽媽一直保持著的那一米的距離,讓我們感到如此心寒。短短的一米,給兩顆心劃下一道鴻溝。兒子,為何你就不站在媽媽的角度想想,當初,是誰彎著腰,手把手教你走路?當你與朋友手牽著手,嬉戲著一起走進KFC,一起打電動時,媽媽的角色是不是只是一個配角,或者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你長大了,媽媽只想偶爾和你一起走走,你還有什麼理由對此感到煩瑣?
我們都是媽媽電影的主角,我們住在她心裡,比山高比海深,搬不走挪不動,一住就是一輩子。媽媽不求回報給了我們全部的愛。當我們咳嗽感冒時,帶我們看醫生,端水給我們吃葯,夜間起床幫我們蓋被子,到山上,田間摘涼草煲給我們喝。但換個角度想想,當媽媽生病時,你又在哪裡?在幹些什麼?媽媽想要的,並不是你能陪在她身邊,她只要你一句簡單的發自內心的關懷和慰問。她只希望她也能活在你心裡,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角色就足夠了。
從什麼時候開始,所謂的朋友占據了我們的心,我們每天演繹著「友誼萬歲」的電影。留下媽媽不知所措地尋找她們的立錐之地。當我們看著她們模糊的淚眼和不解的眼神,你的心是否會有所觸動,是否會為自己感到懊悔?此時,你也許應學會,換個角度替媽媽想想,多給媽媽一些關愛。這樣,我們將生活得更和諧。愛像天平,單方支出將會失衡,它同時教會我們要懂得感恩。
當我們回到家看到一桌子已弄好的飯菜,要懂得對媽媽說聲謝謝。沒有誰是該為你辛苦的,她也是很累的。不要以為只有讀書的你才知道辛苦,她工作一天還要忙家務,誰更辛苦呢?
當媽媽關心我們的成績時,不要忙於逃避,或擺出很不耐煩的表情。我們應認真回答,讓她了解我們的情況。我們應知道,她才是真正關心我們的人,我們沒有權利漠視這樣的關心。
當媽媽教給我們智慧時,不要忙於拒絕,請認真傾聽。她也只是想教我們明辨是非,讓我們在成長路上少一點坎坷,多一點陽光。
此刻,你的電影中媽媽的角色是不是還只是配角呢?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換個角度替媽媽想想,多體貼她們的辛勞,學會知恩圖報。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才後悔莫及。
⑥ 影視教育題材作文
影視教育,宛如月光,安安靜靜的,朦朦朧朧的,沒有太陽的熱情萬丈與光芒四溢。但她就這樣默默地在漆黑的夜晚把光明灑向人們的心田。 麥加說過,文學是什麼?文學是月光。月光沒有太多的實際價值,但是,它帶給我們詩意、輕盈的人生,讓你鬆弛下來。
⑦ 寫篇電影作文
你可以先從網上把電影名都下載下來呀,再試著去拼,加一些語氣助詞就可以了。
⑧ 優秀電影推薦作文
我以《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為例子為你寫推薦詞,請你參考吧:
眾所周知,法國的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法國電影也是如此,在奧斯卡評選的歷屆最佳外語電影中,法國電影史獲得獎項最多的。
美好的電影總讓人懷念,或一個動人的場景,或一句經典的獨白,或一段優美的旋律。在眾多的音樂電影中,《放牛班的春天》我相信是其中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每當回首,記憶中的點滴便會奔涌而至,優美旋律中一位內斂、嚴謹富有愛心的教師,一群才華橫溢卻被人離棄孩子便會浮現在你的眼前。
影片在兩位風燭殘年的老人的對話中展開,皮埃爾和派皮諾翻開已故老師馬修的日記,塵封的回憶又將他們帶回了當年的池塘之底,那個讓他們差一點放棄尊嚴,丟掉方向的學校。
馬修是一位事業上並不成功的音樂教師,他帶著前途的迷茫來到了這所學校,心情糟到了極點。但馬修卻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滿於池塘之底中校長的「行動——反應」的教育觀念。在他眼中,所有的學生都是優秀的,或都有其優秀的一面。
池塘之底的學生大多是問題家庭中的孩子,他們自暴自棄,頑固不化,自大中透露著絕對的自卑。他們惡劣行為的背後其實是一顆永遠在閃避的弱小的心靈。但命運似乎並未放棄他們,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馬修的出現讓他們找到了方向。
有人說,音樂能化解世間的一切痛苦。皮埃爾透過音樂,讓自己的心靈逐漸的放開了。派皮諾也不再是那個永遠盼著星期六到來的孤兒了。但,生活告訴我們的不全是幸運。馬修的真誠在一個固化的體制下只能是悲劇。悲劇後的希望卻又是生活的另一面,最終他帶走了孤兒派皮諾,讓他不再孤單,他留下的是一群孩子的不滅的希望。皮埃爾漸漸走出孤僻的陰影,在家人的關懷下成功的走上了音樂之路。
龍應台曾經這樣說過: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後的重逢。多年以後派皮諾和皮爾埃的相遇,讓他們共同開啟了回憶,而數年之前,正是命運的安排,讓馬修和一群有著音樂天分的孩子相遇了。相遇,就是一生,相遇,就會不忘。
簡單的故事,可愛的角色,真誠的相待,天籟般的聲音。我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帶給我們的美好吧。
⑨ 以電影為話題800字文章
「回家、離家」走向「探索與發現」 在沈義貞眼裡,百年中國電影可分為4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回家與離家(1905年—1931年),大時代與小人物(1931年—1949年),英雄與集體(1949年—1966年),探索與發現(1976年—現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1905年誕生後,中國電影的百年旅程為我們留下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電影畫卷。」沈義貞說,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和世界電影發展過程一樣,是無聲片時代。在這個階段,中國以「回家與離家」為主題,拍攝了大量優秀的無聲片。如改編自上個世紀20年代上海灘一個真實案件的《閻瑞生》,從家庭角度介入社會,講述一個離家到上海謀生的洋行買辦閻瑞生,夥同朋友劫殺一個妓女的故事。已經具備了現代娛樂電影的所有元素:色情、兇殺、追捕、懸疑、武打等。第二階段以「大時代與小人物」為主題,拍攝了《春蠶》、《漁光曲》、《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優秀影片,通過農民、漁民、手工業者等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反映一個動盪的大時代。第三階段以「英雄和集體」為主題,用《林則徐》、《英雄兒女》、《早春二月》等影片,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社會生活和各行各業、各條戰線上的斗爭。第四階段以「探索與發現」為主題,拍攝出《芙蓉鎮》、《人生》、《紅高粱》、《霸王別姬》等電影,探索中國電影新的發展道路。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 「中國電影的百年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電影財富,其中就包括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兩大法寶。」沈義貞說,第一大法寶是武俠。在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階段,張石川導演拍攝了改編自《江湖奇俠傳》的中國第一部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連拍18集,在全國各大城市放映後引起轟動。因為武俠劇營造的江湖世界,那時就是成年人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焦慮和壓力的童話。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武俠劇不但是中國人消解焦慮和壓力的首選,也是外國人的選擇之一。中國特有的武俠因此成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一大法寶,《卧虎藏龍》等武俠劇的大受歡迎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第二大法寶是來自中國電影發展第三階段的英雄群像。沈義貞說,從1949年到1966年,中國電影的最大成就是,為我們貢獻了一大批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或為了保衛新中國而浴血奮戰,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群像:林則徐、鄧世昌、洪常青、江姐、楊子榮、董存瑞、劉胡蘭、小兵張嘎、王成……他們既是中國人的重要精神遺產和精神資源,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與外國電影相抗衡的文化資本。因為,無論對哪一個國家而言,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獻身的人都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關注現實的電影才會好看 「為什麼中國現在的電影不好看?因為現在的電影人不關注現實,無法走進觀眾的心裡。」沈義貞說,關注現實既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優秀傳統,也是很多影片廣受觀眾喜歡的原因。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除了重視上述提到的兩大法寶外,還必須堅持現實主義精神,多拍一些觀眾愛看的電影。他舉例說,代表中國無聲片最高成就的《漁光曲》,既描寫了貧苦漁民小貓、小猴走投無路、求告無門的悲苦人生,也反映了知識分子何子英實業救國夢的破滅。因此,這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影片,不但在酷暑下的上海連放84天,場場爆滿,還最終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獲獎的影片。再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則以史詩般的筆觸,全景式、全方位地反映了動盪時代給中國普通百姓家庭造成的災難,成為代表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最高成就的經典作品。還有,《芙蓉鎮》、《老井》、《人到中年》、《人生》、《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片的成功,無不體現了這一點。南京日報記者宋廣玉實習生 謝玢 1 世界電影的產生和發展 (一)十九世紀30年代,電影開始了它的誕生前的技術准備期,也叫做發明期。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1834年,美國人霍爾納的「活動視盤」試驗成功;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上述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了原始的動畫片。 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早在1826年,法國的W尼埃普斯成功地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窗外的景」,曝光時間8小時。而在初期的銀板照相出現以後,一張照片縮短至30分鍾左右,由於感光材料的不斷更新使用,攝影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1840年拍攝一張照片僅需20分鍾,1851年,濕性珂珞酊底版製成後,攝影速度就縮短到了1秒,這時候 「運動照片」的拍攝已經在克勞黛特、杜波斯克等人的實驗拍攝中獲得成功。1872年至1878年,美國舊金山的攝影師愛德華慕布里奇用24架照相機拍攝飛騰的奔馬的分解動作組照,經過長達六年多的無數次拍攝實驗終於成功,接著他又在幻燈上放映成功。即在銀幕上看到了駿馬的奔跑,受此啟發,1882年,法國生理學家馬萊改進了連續攝影方法,試製成功了「攝影槍」,並在另一位發明家強森製造的 「轉動攝影器」的基礎上,又創造了「活動底片連續攝影機」,1888年9月,他把利用軟盤膠片拍下的活動照片獻給了法國科學院。 在1888-1895年期間,法、美、英、德、比利時、瑞典等國都有拍攝影像和放映的試驗。1888年,法國人雷諾試制了 「光學影戲機」,用此機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動畫片《一杯可口的啤酒》。1889年,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發明了電影留影機後,又經過5年的實驗後,發明了電影視鏡。他將攝制的膠片影像在紐約公映,轟動了美國。但他的電影視鏡每次僅能供一人觀賞,一次放幾十英尺的膠片,內容是跑馬、舞蹈表演等。他的電影視鏡是利用膠片的連續轉動,造成活動的幻覺,可以說最原始的電影發明應該是屬愛迪生的。他的電影視鏡傳到我國後被稱之為 「西洋鏡」。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 「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 「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活動電影機」有攝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種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畫格的速度拍攝和放映影片,圖像清晰穩定。1895年3月22日,他們在巴黎法國科技大會上首放影片《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獲得成功。同年12月28日,他們在巴黎的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里,正式向社會公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一批紀實短片,有《火車到站》、《水澆園丁》、《嬰兒的午餐》、《工廠的大門》等12部影片。盧米埃爾兄弟是第一個利用銀幕進行投射式放映電影的人。史學家們認為,盧米埃爾兄弟所拍攝和放映已經脫離了實驗階段,因此,他們把1895年12月28日世界電影首次公映之日即定為電影誕生之時,盧米埃爾兄弟自然當之無愧地成為 「電影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