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香港電影主題展杭州

香港電影主題展杭州

發布時間: 2022-09-17 23:49:15

『壹』 國內比較好的影展

FIRST青年電影展(FIRS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7月份於青海省西寧市舉辦的具有國際性質的電影賽事,由西寧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FIRST青年電影展致力於推廣青年電影人早期作品,鼓勵評獎為主。
獲獎名單
第12屆(2018年)

最佳劇情片
《郊區的鳥》
最佳導演
拉華加《旺扎的雨靴》
最佳演員
池韻《美麗》
最佳藝術探索
《馴馬》剪輯·古濤
一種立場
《狂熱自白》
最佳紀錄片
《四個春天》
最佳劇情短片
《運轉法則》
評委會大獎-長片類
《I Am Truly A Drop of Sun on Earth》
評委會大獎-短片類
《Fauve》
特別提及
The Burden

第11屆(2017年)
最佳劇情片: 《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導演: 蔡成傑《小寡婦成仙記》
最佳演員:塗們《老獸》、鄭人碩《川流之島》
最佳紀錄片:《囚》
一種立場:《殺瓜》
最佳藝術探索 :《笨鳥》
最佳短片:《野潮》
最佳動畫實驗片: 《異域》
評委會大獎·長片: 《入黑之時》
評委會大獎·短片: 《於是我們把金魚放進了泳池》
第10屆(2016年)
最佳劇情片:張濤《喜喪》
佳導演獎:張濤《喜喪》
最佳演員獎:孫伊涵《我心雀躍》
最佳藝術探索:馬凱《中邪》
最佳短片獎:於鐳《造化》
最佳實驗/動畫獎:趙易《八里溝》
最佳紀錄片獎:黎小鋒、賈愷《昨日狂想曲》
「一種立場」獎:金行征《消失在黎明前》
評委會大獎(國際短片類):Guido Hendrikx《Among Us》、Klara Kochańska《The Tenants》
評委會大獎(國際長片類):空缺
第09屆(2015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德格娜《告別》
最佳導演:王一淳《黑處有什麼》
最佳紀錄片:顧曉剛《種植人生》
最佳演員:趙炳銳《命運速遞》
佳藝術貢獻獎:翟義祥《還俗》
最佳短片:周鉅宏《見光》
評委會大獎(短片):Vlad Marsavin《塞巴斯蒂安》
評委會大獎(長片):Laura Bispuri《處女之誓》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紀錄片:馬倩雯《活著》
最佳劇情片:範文翰《原諒》
最佳動畫/實驗片:張林《魚》
評委會大獎:Laura Spini《完整的你》
第08屆(2014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長片:忻鈺坤《心迷宮》(原名:《殯棺》)
最佳導演:忻鈺坤《心迷宮》
佳演員:黃河《原來你還在》、黃璐《雲的模樣》
最佳藝術貢獻獎:宋曉飛《白相》(攝影)
最佳紀錄長片:黃肇邦《子非魚》
最佳短片:程亮《關於上海的三個短片》
評委會大獎(長片):Tamar van den Dop《Supernova》
評委會大獎(短片):Jean-Bernard Marlin《La Fugue》
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甘劍宇《小學雞大電影》
最佳紀錄片:陳一線《醫院里的中國》
最佳實驗片:張徐展《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
評委會大獎:Oscar Sharp《The Karman Line》
第07屆(2013年)
青年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郝傑《美姐》
最佳紀錄片:傅榆《藍綠對話實驗室》
佳短片:施君涵《華麗緣》
最佳導演:郝傑《美姐》
最佳演員:馮四《美姐》
最佳編劇:郝傑、葛夏《美姐》
最佳攝影:徐偉《甜蜜十八歲》
最佳美術:栗存旺《美姐》
最佳剪輯:高則豪《目擊者》
最佳配樂:藤原尚紀《我們永遠在這里》
評委會特別獎:高則豪《目擊者》
大學生競賽單元:
最佳劇情片:Brian O』toole《周日早上》
最佳紀錄片:阮建恆《沉漁》
最佳動畫片:Jonathan Langager《約瑟芬與蟑螂》
最佳實驗片:樊夢悅《它的故事》
評委會特別獎:文牧野《BATTLE》
第06屆(2012年)
「大學生影展」短片競賽單元:
最佳實驗片:劉方白《9Nine》
最佳紀錄片:屈詩航《劉立武》
最佳劇情片:潘智欣《代駕》
最佳動畫片:Pablo Serrano《Eso te pasa por borroco》
評委會特別獎:張子龍《西廂》、Jeff Sousa《The Hirosaki Players》
「一戟即中」青年電影推選單元:
最佳剪輯:孟超、孫一凡《頂缸》
最佳攝影:盧晟《這里,那裡》
最佳編劇:楊南倩、秦海璐、鄧勇星、葛文喆、席然《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音樂:Yongmin moon(韓國)《這里,那裡》
最佳美術:李桃《小老頭與電影院》
最佳導演:郝傑《光棍兒》
最佳演員:秦海璐《到阜陽六百里》
最佳紀錄片:范立欣《歸途列車》
最佳故事片: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
評委會特別獎:馬莉《京生》

『貳』 香港電影發展史,要從民國開始,越詳細越好

1940年代,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美國分廠出品的《華僑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體電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革新運動」,他認為若要改善香港電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質素提高,並主張先從劇本著手,才能產生好電影,更羅致了各方各面的技術人員,,網路名符其實的一級演員及一群文字與電影藝術均有專業修養的青年擔任編劇,例如古龍耕、馮鳳歌等人。「南洋」在這次革新運動下創作出《千金一笑》,《怪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來》等名作。其後,香港陷入戰亂時期,「從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並炸毀了大觀電影廠和其他電影設施,1946年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12其實自1945年末已有「聯藝」,「華聲」,「聯聲」等電影公司復員,復業,但由於一些主要電影工作者如關文清,吳楚帆,白燕等還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電影製片場地如「南洋片場」,「大觀片場」等受到破壞,已經變成廢墟一片;加上一些製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電影業直至1946年才開始正式復甦。
「港土重光後,娛樂事業日趨蓬勃,尤以電影院,觀眾更形擁擠,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滿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粵語影片的盛產期。每年有200部粵語片問世,其中不少是粵劇片。」14但其實自1946年代後除了粵語片外,國語片也同時發展起來,這更是由於在內戰期間上海時局動盪,國內的著名電影人如張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員則有周旋,嚴俊和白光等紛紛南下。在此時張善琨與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華影業公司」(1947-1954)並於1948年拍攝《國魂》及《清宮秘史》兩套轟動一時的著名電影。在1940年代末還有「大中華」,「長城」,「國泰」等國語電影廠出現,這些電影廠更出產了不少著名電影,如「長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動一時,成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5由於戰後香港社會還未完全復原,加上大量難民湧入,造成不少嚴重社會問題。而此時的粵語片為了迎合普羅大眾,為市民提供廉價娛樂,故推出不少粗糙濫造的粵話片,這些作品被稱為「七日鮮」 ,因為這些影片一個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的《家》(根據巴金的小說改編),「中聯」創業於1952年,其創辦人共有二十一位,他們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游,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創立「中聯」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16而在
「七日鮮」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志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圖右)去提高影片之質素,改善香港電影之發展。
粵語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以經紀,白領及工廠女工為題材的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全盤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現了陳寶珠,蕭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熱潮。
而同時「其實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小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歡迎的莫過於國語武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龍門客棧》和《獨臂刀》轟動影壇,國語片在60年代中開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場之轉變,國語片之沖擊,加上1967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觀眾,粵語片之產量開始下降。同時當時的導演因粵語片產量下降為了維持發展他拍了許多低成本的粵語色情電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導演開始以風月題材作為出發點,拍制了不少情慾電影,色情電影之興起亦成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影業的一個特色。
1971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時香港電影仍以國語片為主導,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現一部新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到了1977年粵語片的產量才超過國語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粵語片才重新興起。
10月25日,第十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杭州拉開帷幕。《神話》、《千里走單騎》、《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張思德》、《功夫》、《新警察故事》、《霍元甲》等10部風格各異的影片入圍本屆百花獎。

港片首度同內地影片同台爭奪「金雞」「百花」,這是否會成為下了多屆「多黃蛋」的金雞百花電影節評獎制度的有益促進,暫且難知。不過,這次金雞百花電影節對香港電影敞開大門,或許意味著香港與內地電影已經實現了從形式上的合作,逐漸邁向真正的融合。

上世紀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開內地電影大門之後,港產片如潮水般涌進內地。雖然不乏武打片,但槍戰片很快成為主流,港產片的火爆場面給內地觀眾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這段鼎盛時期,香港年產影片300餘部,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雖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絕佳票房收入,但是絕大部分影片最終闖進內地,並受到內地觀眾的廣泛熱捧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脫穎而出。

80年代香港電影在內地的走紅,主要得益於內地的文化短缺。這種短缺並非一味指內地影視作品的數量,而是內地影視作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經不住港片的沖擊。但是,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內地電影逐漸站穩了腳跟,一批在國際上頗有影響力的電影也慢慢收復了市場。而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因為對內地經濟騰飛帶來的廣闊電影商機「垂涎欲滴」,在影片中開始有意無意地添加些「內地元素」,以博取內地觀眾的好感。當內地觀眾對港產片那種打打殺殺開始感到膩煩的時候,香港電影人就不得不認真琢磨內地觀眾的口味。而這種兼顧內地觀眾「口感」的製作風格,必然導致香港本土觀眾的流失。但是,相對於內地數億觀眾的廣闊市場,誰還在乎過去的那種小打小鬧呢?

還有,面對內地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香港電影被迫越來越多地起用內地明星。《無間道》里我們看到了陳道明,《寶貝計劃》里出現了陳寶國。另一方面,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馮小剛,也努力試圖在這兩種文化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中就有劉德華、金城武以及劉若英。

這么看來,香港票房收入的減少,應該是兩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結果。這同時說明,香港電影已進入「後港片時代」。在「後港片時代」,從表面看香港本土藝人數量斷檔現象相當突出,目前仍舊為成龍、劉德華等寥寥幾棵常青樹艱苦把持。但是我們似乎不必為此過分憂心,因為越來越多的香港藝人開始了他們的「北漂」生涯,投身於內地發展。梁家輝就曾出演過《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傑在最近的電視劇《紅色記憶》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盡管起先觀眾質疑聲不斷,但魏俊傑的出色表演最終還是為觀眾所接受。
「後港片時代」是香港電影發展史的一個標志,但絕對不是香港電影產業的末日,起碼以國內這個廣闊的電影大市場來看,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經過陣痛之後,總會回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而這或許應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狀態。再說,盡管表面看來香港本土電影似乎少了,但實則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帶動了整個內地電影產業的進步,內地電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希望合用!

『叄』 大陸未富裕前,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是哪裡

很多,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等等。尤其是八十年代前期,這些地區的都是香港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的天下。成龍很多電影都是亞洲地區國家的年度票房冠軍。成龍、洪金寶、周潤發、許冠文、劉德華在這些地區都擁有大量的影迷。

『肆』 香港星光大道開放了嗎 香港星光大道什麼時候開放

香港星光大道開放了嗎

香港的星光大道是香港最著名的景點之一,曾經一度有人專門去香港旅遊去看這個景點,但是目前已經關閉有一段時間了,那麼他什麼時候開放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香港星光大道開放了嗎

目前還沒有開放。

星光大道有望明年重開

提起香港的著名景點,許多人應該都會推薦位於尖沙咀的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自2015年暫時關閉整修至今已近三年,近日港媒報道這一景點將於2019年2月或之前重新對外開放,較原定今年底開放的時間表略遲。

2003年,星光大道由新世界發展集團斥資4000萬港元贊助興建,於2004年開幕,逐漸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在2015年暫時關閉前的十年間,大道每月吸引超過50萬人到訪。

改造後亮點:星光大道現正進行整修工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設計團隊採納了部分電影業者的意見,星光大道不會再以鐵馬分隔遊人與電影明星銅像,改以流水梯級作為銅像的基座,增加美觀的同時方便旅客跟銅像合照。另外,星光大道上會設置小食亭及流動車,推廣香港本地文化及創意產業。

電影主題的景點「星光大道」目前正在整修,但我們仍可以在附近的星光花園看到有關香港電影的展覽、明星的手印和簽名,並與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香港卡通角色麥兜的銅像合照!

星光花園遊玩Tips

展覽包括:

李小龍、梅艷芳、麥兜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女神銅像

20位明星手印及簽名牌匾

香港香港電影主題展覽

匯聚經典電影角色畫像的「星光大道」

地址: 尖沙咀東海濱平台花園

前往路線: 從港鐵尖東站P1出口,搭乘旁邊的升降機按Pd字或於尖沙咀東部么地道的巴士總站旁之樓梯或電扶梯前往。

『伍』 吳君如亮相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展覽,她在影視圈有著怎樣的地位

她在影視圈裡就是一姐的位置,太棒了,這樣的做法,就是特別的有她的存在感。

『陸』 《七人樂隊》為FIRST青年電影展揭幕,這部電影講了什麼

講述了七個導演以抽簽的方式來各自負責一個年代的故事,然後將這些故事圍繞著香港很好地銜接起來。

『柒』 2006年杭州動漫展地點

展覽時間:2006年4月28日-5月3日
布展時間:2006年4月24日-4月27日
撤展時間:2006年5月3日17:00-5月4日
展覽地點:杭州國際會展中心 杭州市石祥路589號

2006杭州國際動漫展介紹

主辦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廣播電視局、浙江廣播電視集團
特別協辦:中國動畫學會
執行單位:2006中國國際動漫節節展辦公室
展覽網:www.cicaf.com
展覽時間:2006年4月28日-5月3日
布展時間:2006年4月24日-4月27日
撤展時間:2006年5月3日17:00-5月4日
展覽地點:杭州國際會展中心 杭州市石祥路589號
展覽規模:46000平方米
展覽主題:「動漫,讓生活更精彩」
宗旨:突出專業化、強調國際化、加大觀眾參與度,把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打造成為:「國家級、國際性、專業化」的動漫盛會。
定位:融合國際與本土優勢、突出展示與互動氛圍,構建原創產業格局

中國國際動漫節介紹
1、產業格局??政策扶持產業發展、節展引領動漫熱潮
動漫產業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文化產業。2004年,全球動漫產業的產值已達2228億美元,與動漫產業相關的周邊衍生產品產值則在5000億美元以上。中國動漫產業經歷了80年發展的歷程,當前正在興起新一輪的發展高潮。為了推動中國動漫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為動漫產品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決定,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屆國家級、國際性動漫盛會??「中國國際動漫節」。2005年,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成功舉辦,其規模、水平居國內之首,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承辦權水到渠成,又花落杭州。
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誠邀您的參與!
2、精彩回顧??精彩激發參與人潮、合力打造產業盛況
首屆(2005)中國國際動漫節共推出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動漫產業高峰論壇、CGCN2005數字媒體藝術高層論壇、經典動畫影視周、卡通形象巡遊、原創動漫大賽等10多項活動,為國內外動漫業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投資合作、研討開發的廣闊平台。
規模大 首屆(2005)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展區總面積2萬平米,展位總數1000餘個。13個國家動畫產業和教研基地,美國迪斯尼、英國BBC、JAPAN小學館、香港玉皇朝、台灣鴻鷹等知名機構的原創作品參展,是迄今國內乃至亞洲規模超前、影響最大的動漫展之一。
門類全 首屆(2005)中國國際動漫節中,既有專業類的展示和論壇,又有群眾性的參與和互動,博覽會的展示內容還包括國內外動漫製作企業、動漫原創作品、動漫人才信息、動漫衍生產品和出版物、動漫嘉年華表演等。
名家多 世界動畫學會創始人、克羅埃西亞動畫大師波爾多•多文考維奇,韓國國際動畫節組委會主席朴世亨、東京國際動畫節執行委員久保雅一、美國迪斯尼著名角色設計師張振益、JAPANAsunaro 株式會社總裁石川一郎、以及香港、台灣和內地的知名動畫大師黃玉郎、馬榮成、賴友賢、王中元、金國平、張松林、戴鐵郎、許江等114位國際名家參加了本屆動漫節,20多名內地知名漫畫家到博覽會現場簽售。
效益好 首屆(2005)中國國際動漫節觀眾突破120萬人次,達成合作交易項目500餘項,合同(意向書)成交額30億元。
影響大 境內外200多家媒體1100多名記者聚集動漫節。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以及美國《洛杉機時報》、JAPAN《朝日新聞》、NHK電視台等都作了大量報道。浙江衛視、上海炫動卡通衛視、杭州電視台對首屆動漫節的相關活動進行了直播。
3、動漫盛會,06』再起風雲
06』中國國際動漫節六大突破:
注重特色化?展現杭州獨特魅力;
注重國際化?擴大中國動漫的對外形象;
注重民族性?展示中國動漫80年成果;
注重專業化?搭建行業交流的平台;
注重產業化?推進動漫市場化進程;
注重大眾化?營造「全城動漫」的熱烈氛圍。
4、06』中國國際動漫節四大活動版塊
展覽版塊:
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
(1)中國動畫80周年回顧展
(2)中外動漫原創作品展
(3)國內影視動畫企業成果展
(4)國際動漫節及電視媒體展
(5)中外動漫衍生產品展
(6)中外漫畫、電玩、圖書展
(7)動漫遊戲及技術設備展
大賽版塊:
(1)中國國際動畫影視片「美猴獎」大賽
(2)全國大學生動漫原創作品大賽
論壇版塊:
(1)中國國際動漫產業高峰論壇
(2)中國動漫產業項目發布會暨簽約儀式
(3)全國影視動畫工作會議。
活動板塊:
(1)中國國際動漫節開幕式暨卡通狂歡晚會
(2)中國動畫80周年紀念暨頒獎活動
宣傳部分
(1)2006中國國際動漫節吉祥物、標志徵集評選。
(2)「卡通使者」全國十城巡遊宣傳。
(3)中外COSPLAY大賽評選活動(擬作為省衛視互動節目)

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
2005的杭州,因為這場動漫的熱潮而久久不能平息;
2006的我們,因為再次相聚而盡興狂歡!
2006動漫博覽會,黃金周的「嘉年華」
參觀人數預計將超過30萬人
2006動漫博覽會,場面浩瀚
展館面積達46000平米,展位約2000餘個,場面浩大恢宏。
2006動漫博覽會,博大精深
覆蓋動漫原創、製作、出版、播出、技術、周邊產品開發等上中下遊行業。
2006動漫博覽會,功能齊全
■展示:中外原創動畫成就的集中展閱;最新動漫技術的全新發布;不同國家動漫的重點觀摩。
■展銷:國際動漫周邊產品、印象製品、圖書的集中銷售
■體驗:最新互動數碼娛樂體驗
■表演:中外COSPLAY表演

『捌』 香港拍電影基地在那裡

香港拍電影的基地(香港影城、邵氏影城)位於新界將軍澳工業園(將軍澳市地段第67號),面積佔地為523,000平方呎,總樓面面積為1,100,000平方英尺。

由行政大樓、電影院、後期製作中心、展覽廳及五間錄影廠組成。影城建於2006年7月(當時只開始局部運作),其餘的作內部裝修;於2008年9月全面投入運作。

(8)香港電影主題展杭州擴展閱讀

中國其他影視基地介紹

1、橫店影視城

橫店影視城,位於浙江東陽市,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建成了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28個大型實景基地和10座大型室內攝影棚。

2、上海影視樂園

上海影視樂園,又稱「車墩影視基地」,是上海風情實景,30年代燈紅酒綠的舊上海,黃包車、有軌電車、老爺車穿梭於街道,還有外白渡橋、黃浦江、天主教堂等。

3、長影世紀城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總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以影視文化為主題,設有 3D 巨幕、4D特效、世界首家的5D影院。

『玖』 《七人樂隊》官宣為第16屆FIRST影展開幕片,對此你有何期待

值得期待的不僅僅是這七個故事的情節更多的是它所演繹出來的關於香港一地的人文景觀。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七位優秀導演的心血匯總,更是香港影電影行業氣象的展現。在這部影片中,大家能夠隨著時間的推進而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在這部影片中感受著半個世紀人民的記憶,能夠更加深刻直觀的看到中國的進步。

2022年7月29日將在內地進行公映,相信在這些老電影中,大家能夠找尋到各個時代的不同印記。大家也能夠與故事中的情節產生情感上面的共鳴,與資深的電影製作者們進行精神上的交流,不斷的學習並傳承中國時代的精神。相信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大家會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拾』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重啟郭富城連續四年任大使,這屆將會有何看點

這屆大會將有以下三個看點。

一、郭富城繼續擔任電影節大使

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即將重啟,而這次電影節的大使仍然是郭富城,郭富城可謂是實至名歸,他曾經主演了很多經典的電影,比如《道士下山》以及《西遊記之女兒國》等等,他也曾經獲得金馬獎影帝,這次郭富城擔任大使也和以往不同,他這次將會有全新的造型,老搭檔夏永康再度與他合作,這次夏永康別出心裁的採用視覺效果非常強烈的綠、藍基色為主調,把影帝郭富城對電影的熱愛和展望集中表 現出來,也體現了此此香港電影節的創新性。

綜上:此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將有以上三個亮點。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35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61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5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9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7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9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