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區電影主題曲
A. 電影<<第九區>>主題曲和片尾曲。
http://www.weamea.com/forum/content/
這是第九區原聲碟的視聽地址,不知道是不是最後的Prawnkus
B. 推薦幾部電影看看
災難片
災難片:<後天>(絕對的沖擊你的視覺,北極冰原斷裂,水淹曼哈頓,龍卷風席捲好萊塢,冰封美國等等,經典)
<世界末日>(一顆美國一個州般大的隕石撞向地球,沖擊力恢弘大氣)
<新海神號>(客輪被巨浪打翻,一對人的求生之路)
<獨立日>(外星人進攻地球,曾獲奧斯卡最佳特效大獎,其中白宮被炸成為經典)
<天地大沖撞>(同樣的彗星撞地球題材,同樣震撼)
<28天後>(病毒肆虐,僵屍橫行,地獄客滿,人間災難,續集就要出來啦)
<活死人黎明><生化危機>系列(都是病毒在人間感染,將人變為活死人)
<世界大戰>(斯皮爾博格和湯姆克魯斯強強連手打造)
《空軍一號》,《極度恐慌》《蔓延》,《天煞》,《龍卷風》,《角鬥士》,《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後天》,《未來水世界》,《冰海沉船》,《洛杉磯大地震》,《雁南飛》,《戰地浪漫曲》,《巴頓將軍》,《現代啟示錄》,《野戰排》,《辛德勒名單》,《魂斷藍橋》,《卡桑德拉大橋》,《新海神號歷險》,《機組乘務員》,《生死時速》《世貿中心》
1、《泰坦尼克號》
說起災難片,造價無比昂貴的《泰坦尼克號》簡直是一件展示當代電腦發展工藝水平的傑作,盡管它以一個愛情故事被記住。事實上它倒也的確還原了當年泰坦尼克號從撞上冰山到最終沉沒的驚心動魄。這部影片奇跡般地、空前(估計也許不會絕後)地賣座使它成為好萊塢20世紀末的象徵。而戲外它在輿論界由感人肺腑到淪為俗套的經歷也實在讓人嘖嘖稱怪。
簡介: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絲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抱住。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老態龍鍾的羅絲講完這段愛情後,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傑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 《泰坦尼克號》
2·《天地大沖撞》
簡介:世紀將盡,另一個千禧將至,末世紀題材也乘時如雨後春筍般展現大銀幕。《末日救未來》這個矛盾的港版名字,吸引了不少觀眾入場,其實它的英文名字就簡煉地概括整個故事——「猛烈撞擊」,彗星猛烈撞擊地球,觀眾當然期待入場感受利用計算機特效製造出來的官能刺激。還有大字標題由史提芬史匹堡擔任執行監制,這個奧斯卡大導演的名字,早已成為信心的保證。 災難電影不乏壯觀場面,《末日救未來》當然也不例外。例如其中一場在紐約第五街拍攝的逃難場面,就動用了二千一百多名臨時演員和二百頭動物,而動物的種類繁多,包括獅子、美洲虎、駱駝和大象等,負責找尋動物的工作打趣地說:「這些動物實在得來不易,開拍的早上,我們手上只有兩只小兔。另一方面,要使二百頭動物和臨時演員緊密配合,確實是難題。
3、《哥斯拉》
「哥斯拉」本是日本電影中出現的怪物,由美國拍攝,造型和全片的視覺特效就另費了一番工夫。以前的「哥斯拉」是由演員穿上塑料制的恐龍裝,而美國的「哥斯拉」則是利用現代先進的電腦合成技術,驚嚇效果自然更上一層樓。可我們都明白,哥斯拉的製造者是核試驗,人類戰爭的慾望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結尾遵循好萊塢慣例,留下了一個拍續集的開放式空間,只是當年票房並不太理想,大概是沒有太大的繼續的機會了
簡介:太平洋上的玻利尼西亞群島是法國進行核爆的地方,由於長年輻射不斷,導致當地生物的基因發生了突變。一隻普通的蜥蜴變成了高達90英尺的「哥斯拉」,它更從太平洋游到美國紐約的曼哈頓區大肆搗亂,一時間破壞連場,市民驚恐萬分。為了對付這個不速之客,軍方不惜出動大量的軍備武器,紐約市內戰火紛飛。好不容易在軍隊的炮火中,「哥斯拉」消失了,當人們紛紛慶祝勝利的時候。一個由生物學家、法國政府特工、電視台記者組成的隊伍為了找尋「哥斯拉」的去向,深入地下找尋「哥斯拉」的痕跡。誰知道,等待他們的卻是「哥斯拉」產下的數以千計飢腸轆轆的小「哥斯拉」們……
4、《垂直極限》
登山者都喜歡吊在同一根繩索上,與其說是出於安全考量和對同伴的信任,不如說是自尋死路,何況好象只是攀冰峰才會真的如此。在片中因為這種明顯違反登山戒律而死的登山者,還真有點冤。21世紀初的巴基斯坦,這個連核試驗都進行過六次的國家,居然還在把液體炸葯背來運去,炸死也只能嘆聲活該了!當老登山家攀登雪山時頭上還只扎一根布帶,男主人公從半空中把液體炸葯傾倒入洞的完全自殺行為出現是,我想說:I服了YOU。
簡介:彼得(克里斯·奧唐納飾)本是一名登山好手,不過由於父親在一次登山事故中意外喪生,所以彼得下定決心放棄登山,而彼得的妹妹安妮(羅賓·特妮飾)卻不願就此放棄,兄妹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安妮自行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向K2峰發起沖擊,不料遇上突變氣候,探險隊被困峭壁之上,進退維谷。為了營救安妮,彼得不得不披掛上陣,再度挑戰K2極限!
在《侏羅紀公園1》里,導演斯皮爾伯格給復活逞凶的恐龍一個醒目的全景鏡頭,霸王龍震聾發聵的怒吼聲彷彿驚天動地的獨立宣言,警告著人類。當囚禁恐龍的電網失效後,喪失了科技武裝的統治者--人類--面對攻擊完全無能為力。破籠而出的恐龍用血淋淋的弱肉強食法則宣告:它們重新恢復了早已失落的自然霸主地位。在龐然大物霸王龍、兇殘猛獸迅猛龍面前,人類只能抱頭鼠竄、四處奔逃,跑得慢一點就會成為恐龍的食物!此時,可憐的人類似乎只剩下一點優勢:智慧。智能的優越性大大彌補了人類體能的不足,人們東躲西藏、逃避面臨的危機和死亡。片中,智慧的力量宛如萬能的「上帝之手」,幫助人類絕境逢生、死裡逃生(小孩子都懂得關閉手電筒以免吸引恐龍的注意力、人們還會用電腦控制電網、門瑣設置障礙)。每逢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我們能看到人類精神、意志的重要,縱然如臨深淵和死亡近在咫尺,也照樣峰迴路轉,一切歸於風平浪靜。
簡評:如果真能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並加以人工的管理,用電腦系統控制,保證安全,使之變成人們的游樂園,「侏羅紀公園」一定會成為大家的新寵。但本片不僅有讓恐龍復活的獵奇性場面以及招牌似的視聽轟炸,那一幕幕恐龍肆虐的場面是人類對自己命運的憂患,悲劇感無所不在。影片融入了一種對人類智慧、人類命運的思考:每逢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人類精神、意志越加重要,然而,那些可怕惡夢不也正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嗎?恐龍可是在人類的試管中復活的。
「動物,是屬於自然的!」《侏羅紀公園2》的片尾語不無深意。人們以為恐龍會因無法在大自然吸取生命元素而滅絕,不料,它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有了自然繁殖能力。自以為掌握別種生物命運的人類殺機騰騰闖進荒島,四處捕捉恐龍。然而霸王龍吞噬人體就像人類踩死一隻螞蟻那般容易,人類的各種現代化設施在恐龍腳下不堪一擊。在自然界中人類的妄自尊大隻會帶來苦果,沒有一種動物屬於人類可以任由人類駕馭、屠宰。
簡評:整架飛機被恐龍抓的稀爛乘員還有機會逃命,乘著降落傘從千尺絕壁飛馳而下從翼龍老巢中救出小孩子--好萊塢是瘋狂想像慣了。拍到第3集的侏羅紀只是炒了炒冷飯,延續了人類面對恐龍威脅的恐懼感,同樣的荒島歷險、同樣的人獸對抗,而且,由於影片特技效果臻於完美,恐龍形象更加生動逼真,緊張驚險的氣氛更加濃厚,但是以不再如過去般引人深思。
災難片巡禮之《大白鯊》
簡評:先替鯊魚們說聲冤枉!鯊魚對人的攻擊力比起其他肉食性動物來說,算是小之又小了--聽說它們通常不會襲擊人類。再替大白鯊覺得不值!就是在鯊魚中,它的攻擊力也只是排名第三。可斯皮爾博格在年輕時一出馬,它就成了無數人的噩夢,以至於如今的海濱浴場還因之色變。本片可以說是好萊塢災難片與恐怖片的鼻祖與經典,可影片里的大白鯊不過是幾塊泡沫和橡膠的組合而已
災難片巡禮之《龍卷風》
簡評:我們天生喜歡冒險,追逐些彷彿遙不可及或危險的東西,也許那些就是夢想。比爾和喬更另類一點,他們追風,不是追逐流行的含義,而且實實在在的追逐龍卷風。沒有先進的設備可以發明,想退出危險生活的願望也比不上瘋狂追逐的愜意,有勇氣,有膽識,有頭腦,有一夥值得信賴的同伴就足以掌握龍卷風,看來自然也沒那麼不容易控制。
30部經典災難片《地心毀滅》
簡評:總有些幻想的災難會與現實有所重疊,在《地心毀滅》預告片中出現的美國太空梭嚴重毀損並緊急迫降的鏡頭就因為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7名宇航員不幸罹難的事實而被迫停播。看來人類的承受能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強,如果災難真正到來,除了哀悼和恐慌,我們真的能拯救地球,保衛人類的安危嗎?何況如片中所說,如果生活的地球自身內部出了毛病,引爆一個特殊裝置就能讓地球如往常一樣正常運轉?
恐怖片:
我這里有最全的,但是應你的要求,先推薦幾部經典的系列片
《猛鬼街》,《黑色星期五》,《驚聲尖叫》,《萬聖節》,《電鋸驚魂》,《午夜凶鈴》,《咒怨》,《女高怪談》
這些並不是以什麼變態殺人,血腥惡心的片子,而是帶驚悚懸疑的片子,當然也有血腥暴力場景,不過只是包裝,這些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從上世紀紅到這世紀(別誤會,不是老片子。)
如果你不滿意,這里是全部的,你可以挑:
(一)科幻恐怖類。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異形》系列。此外還有《異物》(Thing)、《異種1、2》、《黑洞表面》、《入侵腦細胞》、《捉夢人》,以及根據游戲改編的《生化危機》等
(二)鬼怪類。這類恐怖片佔了最大比重。不管是妖怪、惡靈,還是什麼恐怖的外太空生物都可以歸到其中。著名的有庫布里克的《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恐怖片)、《驅魔人》、《惡魔嬰兒》、《人玩鬼》、《活魔人》、《宇宙天魔》、《活屍之夜》、《鬼追人》系列、《魔方》系列、《鬼食人》系列、《幽冥怪談》系列、《13號星期五》系列、《生人勿近》系列、《搭便車》、《夜半鬼敲門》、《撒旦回歸》、《鬼娃新娘》系列、《猛鬼街》系列、《夜訪吸血鬼》(今年號稱其續集的《吸血鬼女王》很爛)、《無頭騎士》、《死神來了1、2》、《鬼入侵》、《危機四伏》、《13幽靈》、《幽靈船》、《千屍屋》到最新的《佛萊迪大戰傑森》等。
(三)生命變異恐怖片。比如《鳥》、《活跳屍》、《蒼蠅》、《糖人》、《食人魚》、《群屍玩過界》、《狂蟒之災》、《史前巨鱷》、《極度深寒》、《水深火熱》、《八腳怪》、《驚變28天》。
(四)連環變 態殺手類:著名的《萬聖節》(《月光光心慌慌》)系列可以從1978年一直拍到今年的第八集《萬聖節驚魂——刀光再現》、《德克薩斯電鋸殺人狂》、《連環殺手肖像:亨利》、《危情十日》、《繼父》、《尖聲驚叫》系列、《去年夏天搞的鬼1、2》、《毛骨悚然》、《七宗罪》、《來自地獄》、《沉默的羔羊》、《漢尼拔》到《紅龍》、《支解狂魔》、《毛骨悚然2》等
恐怖電影百強【猛鬼磁場】俗稱(養鬼吃人或魔界追魂)1~6集。
歐美恐怖電影百強:
個人認為值得觀看和收藏的恐怖片
1. 活跳屍(Re-Animator):製片人布里安.尤茲納,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2. 活跳屍(二):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3. 活魔人(From Beyond 1986):導演布里安.尤茲納。
4. 養鬼吃人(系列):迄今已拍7集,以一、二、三集最有價值。一、二集導克里夫.貝克。
5. 群屍玩過界:導演彼得.傑克遜,這是他才華盡顯的成功之作(他就是《魔戒3之王者歸來》的導演)。
6. 德州鏈鋸殺人狂(系列):托比.胡伯的成功之作,該系列共四集,後三集具有一定價值。
7. 幽浮魔點:查克.拉塞爾的早期名作,1988年公映,對50年代舊作的翻拍。
8. 鬼驅人(系列):托比.胡伯與斯匹爾伯格打造的名作。後又續出兩集。
9. 美國人狼在倫敦:又稱鬼追人、人狼咬嘩鬼,人狼題材中的經典,悲劇。
10. 猛鬼街(系列):名導韋斯.卡拉文的驚世之作,以一、二、三集最好,四、五、六、七集雖遜色,但絕對值得全部收齊。而且幾個名導均涉入其中,該系列片成了他們在恐怖片領域的演軍之所,如查克.拉塞爾(三集)、雷尼.哈林(四集)、史蒂芬.霍普金斯(五集)。
11. 黑色星期五(系列):迄今共十集,該系列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毀譽參半。該片也譯為《太兇殺人狂》。
12. 月光光心慌慌(系列):迄今共八集,名導約翰.卡朋特是始作俑者。它潛移默化影響了一批以兇殺案為主題的恐怖片。
13. 閃靈:庫導的大作,不收遺憾終生!!!!!
14. 夢幻殺人檔案:克里夫.貝克風格的作品。
15. 驅魔人(系列):共三集,第一集絕對經典!宗教色彩濃厚,二、三集價值不大。
16. 人狼(系列):八十年代的人狼系列片,是人狼類恐怖片的全面教材之作。共六集。
17. 嘩鬼番生(系列):又叫靈魔翻生、生人迴避。活死人題材的經典,比喬治.羅梅羅的僵屍電 影要活潑得多,共三集,一、二集強調特技,第三集由布里安.尤茲納執導,特技+情感,還感動了不少人!
18. 差品味:彼得.傑克遜的作品。
19. 烈血海底城:屬於變異生物類的恐怖片。第一滴血續集的導演喬治.卡斯梅托的作品。
20. 地獄之城:義大利導演Lucio Fulci之作,該導演特色有二:故事發生地總在外國,以美國居多;有刺激人消化道之作用!
21. The beyond:譯名不詳,前述導演的作品。
22. 僵屍(系列):原名ZOMBIE,共四集。Lucio Fulci是始作俑者,第一集最為經典。
23. 喪屍出籠:喬治.羅梅羅的作品,此君的電影適合給Micheal Jackson作MTV背景用。 該片一度被奸商作為電影版的《生化危機》出售。
24. 死亡的黎明:喬治.羅梅羅的另一代表作。
25. 惡夜僵屍:喬治.羅梅羅僵屍電影的得意之作,1968、1990共拍了兩次。
26. 天魔回魂:約翰.卡朋特的宗教類恐怖片,觀眾需要知道一些基督教內容,是一部在科學與宗教中作妥協的產物,符合八十年代的科學宗教之風。
27. 變種夜魔:克里夫.貝克的作品,名導大衛.克羅南伯格在片中飾一殺人犯。
28. 撒旦回歸(系列):共三集,也是宗教類恐怖片。
29. 鬼娃回魂:鬼娃新娘共四集。頗具特色,獨樹一幟,確立了一種以玩具為主角的恐怖片類型,開創了此類低成本片的先河,有一批追捧者。一、二集最好!尤其是第二集!特技+情節不錯!
30. 惡魔玩具:鬼娃回魂的成功仿製品。
31. 突變第三型:80年代至今,是未知生物、外星生物(異形)的風摩期,約翰.卡朋特的這一作品較好地趕上這一潮流。
32. 穿梭猛鬼城(系列):宗教類恐怖片。
33. 闖錯鬼門關(系列):即children of the corn,邪 教題材恐怖片。
34. 試管人魔:與「蒼蠅"要反映的主題類似,人類永遠不要充當上帝的角色,否則只能作孽!
35. 異形怪體:經典片,多次重拍,最近一次是1993年,導演斯圖爾特.戈登。
36. 夜夜破膽:布里安.尤茲納95年的宗教類恐怖片。
37. 魔鬼牙醫(系列):布里安.尤茲納作品,心理扭曲的世界的真實反映,兩集。
38. 奪命凶眼(系列):大衛.克里羅南伯格開的頭。共三集。
39. 食人族:屬人類學題材的恐怖片,真實性不容置疑。另一部叫 Eaten Alive 也屬於此類。
40. 螞蟻帝國(食人蟻):屬於自然類或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十分真實!
41. 驚異大魔繭(食人巨蚊):生物學類題材的誇張,看起來像幾億年前一米多長的古蜻蜓。
42. 蛞蝓之災: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
43. 種子人魔:類似「異形怪體"。
44. 變種DNA(系列):生物學類題材恐怖片的又一誇張之作。共三集。
45. 破繭天魔(系列):共四集,韋斯.卡拉文始作俑。
46. 殺出個黎明(系列):共三集,塔倫蒂諾的鬼才之作!酷到極點!
47. 夜半鬼敲門(系列):共二集。史蒂芬.金的作品。
48. 舐血夜魔:史蒂芬.金的悲劇恐怖片,主題曲是ENYA的作品,回味無窮!!!
49. 喪屍特警:活死人題材的佳作。
50. 變形戰士:擦「異形"邊的仿製品,槍戰場面不少。
51. 蛇妖:白面小生休.格蘭特的作品,英倫風味重。
52. 從死亡歸來(BACK FROM THE DEAD):與《群屍玩過界》類似,絕對刺激視覺與心理防線!
53. 人玩鬼(系列):又譯《屍變》,影片中描述了屍體腐爛的千變萬化,即惡心又恐怖。共三集。
54. 割人狂醫:與「魔鬼牙醫"一個類型。
55. 狂犬病:大衛.克羅南伯格的作品。
56. 變種血魔:布里安.尤茲納的作品,生物類題材。
57. 恐怖南瓜頭(系列):美國地域式的恐怖片,共四集。
58. 曼哈頓的嬰兒:Lucio Fulci的作品。
59. 守墓屋:Lucio Fulci的作品,義大利式僵屍。
60. 變種女郎:一部優秀的人狼題材作品。
61. 殺手的肖像(系列):共二集。**殺人的真實描寫!實在是殺人不眨眼!!!
62. 活死人的孩子:最新的活死人電影!
63. 血腥聖誕夜(系列):又稱超魔空間,邪 教題材恐怖片,共四集。
64. C、H、U、D(系列):紐約地下生存的變異生物殺人的故事。
65. 蜘蛛島:布里安.尤茲納2001年的作品。
66. 食人巨鱷(系列):共三集。自然類恐怖片。
67. 小強風暴:原稱they nest ,自然類恐怖片。
68. 蝙蝠:自然類恐怖片。
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C. 電影《第九區》里的配樂~~~~~~~~~~
《第九區》里的配樂屬於原創,而不是即成音樂。
作曲:Clinton Shorter
Soundtrack作曲家是Clinton Shorter。他之前的電影配樂都沒有聽過,因為都是些小成本電影。這部片子的成功會有更多的人認識他。
專輯曲目:
1. District 9
2. I Want That Arm
3. She Calls
4. Exosuit
5. Harvesting Material
6. Heading Home
7. A Lot Of Secrets
8. Back to D9
9. Wikus Is Still Running
10. Get Him Talking
11. Prawnkus
D. 007電影經典片頭曲叫什麼名字
小白鏡頭,應該是指那支佳能70-200鏡頭吧…… 這支鏡頭是恆定F2.8光圈的鏡頭,在變焦鏡頭當中算是光圈非常大的鏡頭了。在長焦端,虛化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這支鏡頭的定位是大三元級別,屬於最頂級的變焦鏡頭的檔次,畫質在變焦鏡頭里,算是最棒的級別了。 但是,這支鏡頭的光圈比起定焦鏡頭來,還是不夠大,虛化效果還不夠好。 講到虛化,一般是人像頭的追求。作為追求虛化效果的中焦焦段人像鏡頭來說,即使是低端型號,光圈也能達到F1.8,虛化效果比變焦鏡頭要好很多。如果是檔次更高的型號,光圈更大,達到F1.4甚至更大,虛化效果更好。而且,高端定焦鏡頭的焦外效果更棒,呈現奶油般化開的效果,比小白這樣的變焦鏡頭要好很多的。 當然了,說小白的虛化效果比不上定焦鏡頭,這不是小白的錯……作為變焦鏡頭來說,它已經非常棒了。只是因為它是變焦鏡頭,要兼顧寬泛的焦段,所以,在畫質上肯定是比不過定焦鏡頭的。術業有專攻,二者各有所長…… aqui te amo。
E. 求電影經典主題曲。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
我心永恆 (泰坦尼克)
似曾相識 (人鬼情未了)
全新世界(啊拉丁)
I Will Always Love You (保鏢)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day (獅子王) 還有 生生不息
it is you i have loved (怪物史來克)
夜色(不知道是哪部電影的,不過很好聽)
when there was me and you
star of something new
everyday
breaking free (這些是歌舞青春的歌,像是音樂劇,值得看看)
第五元素 中的 女高音(外星人)--Fifth Element
《斷箭》電影原聲樂-音樂視聽2000
angel-Sarah Mclachlan--電影_天使之城_O.S.T
band of brothers requiem-《兄弟連》電影原聲帶
Coming Home From The Sea- [完美風暴]電影原聲
cshThere You will Be--電影珍珠港電影.O.S(我個人最喜歡)
For the Love of a Princss 蘇格蘭風笛 勇敢的心電影原聲(最棒的輕音樂)
Magic Works --哈里波特里跳舞時的曲子
Media--一聽就知道 你一定聽過
Mission Impossible Theme--碟中諜插曲
Speak Softly Love 柔聲傾訴--教父的主題曲
take my breath away--電影《壯志凌雲》O.S.T
the_day_after_tomorrow_theme--後天
what i've done 3--電影變形金剛ost
When You Believe--埃及王子電影原聲帶
when you konw-Hooverphonic芝華士的廣告曲
Will and Elizabeth --加勒比海盜原聲帶
F. 第九區所有插曲.!
電影《第九區》海報 (文/哈利·波菜)《第九區》(District 9)的空前成功被影評人們認為是具有革命性的,尤其是劇情的立意上更是讓人們驚嘆不已,更有人甚至認為它可以媲美1977年的《星球大戰》(Star Wars)和1999年的《黑客帝國》(The Matrix)的科幻片成就。不過,當年這兩部作品除了有在對科幻片新思路的探索上取得成功外,其配樂也在電影音樂史上書寫下了重重的一筆:《星球大戰》的配樂標志著好萊塢傳統交響化配樂的回歸;而《黑客帝國》也為後現代主義的電影配樂豎起了一面旗幟。那麼,《第九區》呢? 來自加拿大配樂家柯林頓�6�1肖特(Clinton Shorter)帶來的《第九區》(District 9)配樂同影片的畫面一樣,沒有光鮮的色彩烘托,沒有明快的節奏旋律,只有始終保持著壓抑,黑暗的聽覺體驗。不同於很多好萊塢大片,《第九區》的配樂所追求的並不是濃墨重彩的「貼片」效果,音樂在本片中的地位遠遠不及很多同類型科幻片:大量的聲效和引人入勝的劇情直接蓋過了音樂本身,這讓我們很難在片中聽到一段明顯的,讓人記憶猶新的具體旋律。身為南非人的影片導演尼爾�6�1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把背景設定在了自己的祖國,因此他更希望配樂能具有鮮明的南非原生態風情。這個要求讓作曲家柯林頓�6�1肖特在三個月的創作時間中花費了近三個星期的時間為影片尋找音樂構思。為了凸顯這種非洲大陸的野性色彩,除了音樂本身就帶有顯著地南非地域特色外,在最後的音樂成品里我們還能聽到貫穿全片並飽含著滄桑和男性曠野的吟唱——這才是整部配樂的精華。深邃的男聲不僅同樣是對影片的環境進行強調,但其更多的還是被賦予了一種悠遠的呼喚味道,這種簡明的音樂表現形式也沒有讓影片從一個高起點出發。此外,除男聲吟唱外,配樂中的亮點還有日本傳統的太鼓的使用。這種極具旋律感的打擊樂器在譚盾的《英雄》(看專業劇評),漢斯�6�1季默的《最後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等配樂作品中都有現身。不過顯然作曲家柯林頓�6�1肖特在這里並不是為了展現以上片中要體現的那種東方神韻,而是為了追求音樂中的氣勢,這種發聲厚重且大氣的樂器也是偏向於強調節奏感的非洲鼓所無法比擬的。另外,配樂賦予影片人性角度的關懷依舊是傳統的長線條旋律,沒有華麗的音樂創作技巧,用低沉,緩慢的行進速度講述了一個悲情的故事。影片末尾,當主角威庫斯(Wikus)在廢墟拿著一朵金屬做的玫瑰花無助地觀望時,滄桑的男聲再次響起,又是一個輪回。其實,只要你對電影音樂有一定的了解,那麼肯定會覺得《第九區》的音樂創意是再簡單不過了:原始的非洲音樂,大量的打擊樂成分與略顯悲情色彩的弦樂勾勒出整個影片。音樂也明顯帶有德國作曲家漢斯�6�1季默(Hans Zimmer)為《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創作的配樂精髓,而激戰場面弦樂部分的固定音型又像極了他去年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整部配樂的漢斯�6�1季默味道相當濃重。但相比以上兩部作品在音樂中顯露出的華麗的電子管弦色彩,《第九區》則顯得內斂許多:傳統樂器占據了主導地位,音樂中電子合成器的使用也是少之甚少。所以從總體上講,配樂的創作手法雖有可圈可之處,但也並無太多的新意可言,這也回答了文章開始所提出的疑問。而且作為一個初入好萊塢的配樂新人,其音樂一露臉就表現出太多的「熟面孔」也不免讓人感到失望。不過這部電影的配樂本身也並沒有引來人們太多的關注目光,再加上影片成功的光芒更是將配樂掩蓋而很少讓人覺察。但是我們也還能從細細聆聽中發現柯林頓�6�1肖特為這部影片所傾入的心血,他對世界音樂的把握,和為影片所帶來的音樂詮釋
G. 悟.這首歌是哪個電影的主題曲 這是劉德華唱的 8月23號電影頻道放的 誰知道 說下啊
《新少林寺》主題曲《悟》,由天王劉德華親自操刀譜寫歌詞並演唱,其音樂風格與影片所要展現的「禪」意境吻合,這也是華仔出道30年的心得體會
劉德華 - 悟
電影《新少林寺》主題曲
作詞:劉德華 作曲:趙欽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無極限 生息息 愛相連
為何君視而不見 規矩定方圓 悟性 悟覺 悟空 心甘情願
放下顛倒夢想 放下雲煙 放下空欲色 放下懸念
多一物 卻添了太多危險 少一物 貪嗔痴會少一點
若是緣 再苦味也是甜 若無緣 藏愛在心田
塵世藕斷還絲連 回首一瞬間 種顆善因 陪你走好每一天
唯有心無掛礙 成就大願 唯有心無故 妙不可言
算天算地算盡了從前 算不出生死會在哪一天
勿生恨 點化虛空的眼 勿生怨 歡喜不遙遠
纏繞慾望的思念 善惡一瞬間 心懷懺悔陪你走好每一天
再牢的謊言 卻逃不過天眼 明日之前 心流離更遠
浮雲霎那間 障眼人心漸離間 集苦連連不斷的出現
無量心 生福報 無極限 無極限 生息息 愛相連
凡人卻視而不見 規矩定方圓 悟性 悟覺 悟空 心甘情願
簡簡單單 陪你走好每一天
H. Taylor swift為一個電影唱的主題曲叫什麼
Taylor Swift 為電影《One Chance》,唱了主題曲《Sweeter Than Fiction》,像你說的 」主演是個胖子」。
為《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唱了片尾曲《Safe & Sound》,我比較喜歡這首。還唱了一首《Eyes Open》,是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