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什麼主題電影
1.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有什麼意義或主題
在許多方面,《千與千尋》是一段旅程。
這是一個年輕女孩的故事,她發現自己即將進入一個她一無所知的世界,並期望發生最壞的事情。
但是我並不是真的要說宮崎駿史詩中的精神世界就是夢幻般的畫布畫。不好了。
No-Face再次代表著人類的失敗,這次是滿溢的金堆,將浴室的好心人帶入了一個自我迷戀的狂熱之中……並跌落了No-Face的非體質食道。
但是,「無臉」也說明了夥伴關系對人們的重要性。他是電影中最孤獨的角色,他渴望與千尋這樣的人建立聯系。
她拒絕他提供的黃金的能力向他表明,她確實是房間里唯一的成年人。
2.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到底講的是什麼
從為什麼叫《千與千尋(千と千尋の神隠し)》談起。
《千與千尋》於 2001 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講述一個 十歲 的小女孩與父母一同迷失,最後通過尋找,找到來處的故事。
荻野千尋在2001年影片上映時,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換言之荻野千尋是一個出生在1991年日本的小孩。而日本在1991泡沫經濟崩潰後到2000年代初期長期經濟不景氣,這十年在日本被稱之為「失去的十年」(The Lost Decade),日本公知學者們又將1991年的日本人稱為「The Lost Generation」(迷失的一代)。
因此千尋這個角色正是上述這「迷失的一代」的代表。 宮崎駿想通過這個講述千尋迷失的故事告訴當時的日本人在迷失中如何尋找與回歸。而「千與千」兩個「千」加起來正是2000,「千與千尋」寓意著影片將探討日本這個國家在「2000年」這世紀之交的「探尋」。
網上有許多影評都將《千與千尋》定義成是有多重主題的動畫電影,實則不然。整個動畫都是在 通過講一個小女孩迷失的故事來隱喻日本的「國之迷失」,探討的是當代日本應該如何尋找出路,迷失的這一代人如何自我救贖。 這是整個故事的 Designing Principle (設計原則)。故事中所有的設定都是服務並依託於這個核心設計原則。
千尋一家為什麼會走入迷失?千尋一家人的奧迪從國道20轉入國道21後,父母為了抄近道走捷徑,最後導致了全家的迷失。
這正是寓意日本這個國家即將從20世紀行駛入21世紀,而由於上一輩人「走捷徑」不走正軌,因而帶著整個日本走向泡沫一般迷失的境地。而車牌1901也頗有寓意,1901正是20世紀的初始之年。
父母要走捷徑時,千尋已有不祥的預感,她不停掙扎,不停大聲呼喊著「我不去」,但父母的堅持讓千尋不得不緊隨其後,這其實對應的是日本現實世界中年輕一代依附長輩,人生道路被「規定」,被帶著一條道走到黑的悲哀與無奈。
千尋的父母走進迷失世界後看到無人經營的飯店,肆意地享用原本要供給神靈的飯菜,千尋的母親說「等有人來了,再付錢就是。」千尋的父親則說「有爸爸在,怕什麼,信用卡現金隨他收」。 這種先享用後付款的「信貸」概念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徹底走向迷失的根源, 千尋一直說「我不要」,但依然攔不住貪吃的父母,轉過身來父母已經變成了「豬」,無奈地任由一些看不到的「飯店主人」肆意鞭打。
很多影評都把《千與千尋》定義為一部愛情電影,影片中的白龍大多認為是千尋的男朋友。但這未免有些牽強,別忘了荻野千尋在故事中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而全程自始至終白龍更像是千尋的守護者,莫非宮崎駿只是如此膚淺?這部作品只是鼓勵早戀?
當然不是!
為什麼叫白龍?
「白」是日本的神祗之色,包括國旗都有大片的白色;而「龍」在日本也是正統皇室的象徵,也是水神的象徵。
白龍跟千尋的關系可以從影片的一些對話看出一些端倪:
白龍在影片開端管千尋叫「好孩子」,並且不只一處,也就是說在白龍的眼中千尋就只是一個孩子。
千尋問白龍:「你為什麼知道我的名字」,白龍說:「你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你」。
為什麼白龍這么說呢?
在影片最後,千尋幫白龍找回自己的名字,白龍的本命叫「饒速水琥珀主」,(另有譯:「賑早見琥珀主」)。「饒速水」的這個名字是根據《日本書紀》跟《先代舊事本紀》中記載的一位神靈的名字——「饒速日」而來,因而千尋說聽到白龍的名字後說道:「好棒的名字,像神明一樣」。
那麼,「饒速日」是一位怎樣的神靈呢?據說「饒速日」是在日本天孫降臨之前駕臨人間,並且統治大和地方,後在神武天皇東征的時候被奪權而歸降,而自此淪為日本神武天皇的臣下,但是「饒速日」一直被一些日本人看做是始祖之神,是日本集體精神意識的緣起。
也就是說影片中 白龍象徵著的是「大和」未被天皇騎劫顛覆前的本源與正統,也意味著日本的過去 。因此白龍叫千尋「孩子」,對千尋說「你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你」。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白龍作為水與河流,是生命起始的意象,千尋曾經掉到過白龍的河水裡面,正是胎兒與母親懷胎時羊水的寫照,而龍又是陽性的代表,所以白龍也象徵的是千尋(日本)的過去與由來。
然而可惜這條代表這「大和」的本源與信念的河流,因為時代要發展被建築掩埋填沒;白龍為了學習魔法,為湯婆婆利用,幹了許多不好的勾當,慢慢忘記了自己的真正姓名。正如鍋爐爺爺所說:「白龍成為了湯婆婆的徒弟後,臉色越來越難看,眼神也越來越凶惡。」
白龍在執行偷取錢婆婆的魔女印章任務中,被其所下的詛咒弄得遍體鱗傷,無數的白紙不停襲擊他,而在白龍快死的時候,千尋的河神丸子令白龍吐出印章保住一命。
如果白龍代表的是日本的過往,那麼他所竊取印章是魔女錢婆婆制定契約的憑據,或可以理解為象徵「主權」,而一張張白紙則自然對應的就是一張張「不平等條約」。
白龍(過往的日本)因忘記了自我,被利用去竊取並吞下了不應吞食的印章(「主權」),而被詛咒並被一張張白紙(「不平等條約」)追擊。幾近喪命,終於在千尋的幫助下,吃下了河神丸子吐出了印章(主權)才得以存活。
油屋是一個日本古典風格非常強烈的澡堂子,所有的員工都是日本穿著日式的傳統服飾,而在這個充滿傳統「和風」的建築中的最頂樓層——「天」,是一個完全西式風格的房間,並且整個生產體系中最高級的職權者是一個不管穿著還是長相都是西方人模樣的錢婆婆。
這不正是日本與美國的關系的隱喻嗎?
在油屋這個生產體系中,所有人都在拚命幹活,但是既得利益者卻是高高在上的洋人婆婆;所有人都用姓名與這洋人婆婆簽訂了契約,而忘記了自己的名字,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同出賣了靈魂;在湯婆婆管轄的這個世界,只要不勞動就會變成動物,每個人都必須為湯婆婆創造價值;白龍(日本)為了向湯婆婆學習魔法干盡壞事,日益兇殘……
此外,這個洋婆婆會不時化成頭發白色的鷹(美國的國鳥)去巡視這個屬於她的世界。
カオナシ 無面男在日文中有「沒有顏面」的意思,它代表的是2000年日本人的一種迷失狀態,迷茫,陰冷,孤獨,容易被影響同化。在千尋與無面男簡短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在影片中確實有這種寓意:
千尋的這幾個問題也是宮崎駿對現代日本人的一種哲學叩問。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去向何方?
當代的日本人弄不清楚這三個問題:無面男只知無意識無度地吞噬一切貪欲,自己雖不停壯大,卻給周遭帶來了破壞,並讓自己外表的不斷醜化變態。這映射的是日本一味盲目的發展,忘記了來處,忘記了本源,也不知何往。
無言沉默的無面男執意要給千尋葯牌,金子,所有他以為千尋會想要的東西。但正如千尋所說的「我想要的東西你絕對拿不出來。」這應該是日本人年輕一代與上一代人心靈深處的某種對話,迷失的上一代人創造的東西並非這代人真正所需要的,他們創造的「財富」對年輕一代「毫無價值」。最後, 無面男 與白龍一樣:無盡無度的吞食最後以「嘔吐」來完成自我救贖。
為什麼千尋原本的使命(calling)是解救自己已經變成豬的父母,但是故事中她卻似乎全程忘記了?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猜測,小千把自己從河神那裡拿到的河神丸子救了兩個完全陌生的人——白龍與無面男就是父親與母親的象徵:白色的白龍,黑色的無面男,正是一陰一陽,且不論白龍與無面男這兩者誰是父,誰是母。白龍無盡的保護,無面男無盡的給予,不正與「父母」並無二致么?
如果這個隱喻成立,那麼最後千尋分別幫助了白龍與無面男後,湯婆婆讓千尋從一大群豬中選出自己的父母時,千尋信心滿滿並毫不猶豫地說「這里沒有我的爸爸媽媽」,則不難理解了。因為千尋知道他的父母早已另有化身。而在影片結尾,白龍與無面男全無送別千尋走出神隱世界,惟白龍叮囑千尋千萬別回頭,當小千走到出口時,卻霍然發現父母早已在那等候。由此說來,白龍跟無面男就是千尋父母進入這個世界後的化身寓象也非常合乎情理。
「曾經發生的事情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這是錢婆婆對千尋說的話。
錢婆婆住在水上列車的第六站,影片出現的所有數字都有深刻的隱喻,那麼如果一站隱喻十年,那麼就是千尋要回到60年前才能與錢婆婆對話,由影片上映的時間2001年往回推到,60年前即1940年代,而1940年日本在世界上做什麼,應已無需贅述。
千尋帶著無面男(現代迷失的日本)代替白龍(過去的日本)向住在沼之底的錢婆婆道歉。那麼錢婆婆的身份已經不言而喻。
湯婆婆住在油屋的「天」,錢婆婆住在遙遠的彼方的「沼之底」,一天一地,又是一組陰陽對立的關系。正如湯婆婆說,她跟錢婆婆是雙胞胎,卻一點都合不來。如果湯婆婆是暗喻「歐美」,錢婆婆應就是暗喻「亞洲」無疑了。
圖片中是錢婆婆「沼之底」的家,這個「亞洲風格」的建築物在外觀上跟「油屋」湯婆婆的全西化是鮮明的對比,兩者幾乎天壤之別。
而更妙的是,「荻野千尋」中的「荻」字本是如蘆葦生長在水邊沼澤的植物的意思,「千尋」則在中文與日與中有著相同的意義,「古以八尺為一尋」。"千尋",形容極高或極長。因此「荻野千尋」這個名字可以理解為:「長自很深的水底的植物」 與錢婆婆的住所「沼之底」正好呼應,也就是說錢婆婆的住處——「沼之底」正是「荻野千尋」生命的本源,正如同「亞洲」才是「日本」的本源。
坊寶寶是湯婆婆這個洋婆婆養大的日本巨嬰。他穿一件印有"坊"字的紅色肚兜。雖然他個子非常大,卻是嬰兒的模樣,很嬌慣任性,因為害怕「細菌」而天天待在堆滿了玩具和枕頭的房間里。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坊寶寶喜歡用哭來威脅人。
坊寶寶就如同當代的日本年輕人,在歐美文化的包裹與保護中成長,被父母嬌生慣養,如同溫室里的花朵,只知道玩樂。而諷刺的故事中這么一個未出過家門、害怕細菌又不講道理的孩子,被錢婆婆(亞洲)變成了一隻與細菌為伍的小老鼠,跟隨者千尋走出了房門展開旅行,等他再回到錢婆婆身邊時,卻已經長成了能自己走路、不哭不鬧、懂人情世故的大孩子了。
在《千與千尋》這部影片中,其實還有著許多細節可以對應到這部影片的核心設計原則( Designing Principle )——「迷失的日本」的諸多巧思。比如電影中,千尋幫腐爛神清垃圾那場戲,其實說的是日本因發展而迷失忽略了環境;又比如日本片名中的「神隱」所寓指的隱藏起來的神靈,以及影片中開場千尋一家人經過看到的一堆被世人忘記供奉的神龕石祠,其實說的是日本人對本源信仰的丟失。
正因為影片的創作核心意念是宏觀與哲學的,而影片的體式又是委婉的寓言體,所欲言之事盡隱匿其中,恰好應了片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之中的「神隱」二字。也正因為這個隱喻的「本體」是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那麼可以解讀自然包羅萬象,而人們對影片自然也會有無數種解讀方式,人們可以在影片中看到了「成長」、「愛情」、「環保」、「探尋」……
宮崎駿通過一個小女孩走入異世界而迷失的故事,嘗試提出自己對當代日本這種「國之迷失」精神層面的解答——
帶著現在迷失的自我,溯根尋源,為過往的錯誤致歉自省,找到自我,弄清楚自己究竟是誰,方才知道何去何從!
可嘆的是,大家至今還在探討怎麼做一個被大家高贊,賺錢的動畫電影時,宮崎駿早已在用他的作品履行他自覺的國民責任。
而對於這部創下無數佳績的寓言體電影,宮崎駿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千尋上車的那一瞬間,是我最開心的時刻。」
3. 千與千尋的主題是什麼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
該片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來到神靈異世界後,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的故事。
該片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後於2019年6月21日在中國正式上映。
劇情簡介
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4. 《千與千尋》這部片子的主題是什麼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電影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語言,咱們要學會從中品味。我覺得從千與千尋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幾點:
1.好奇心過強不一定是件好事情(誤入是非之地)
2.貪吃是人的七宗罪之一,要避免貪吃(千尋他爸媽)
3.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是美德(白先生)
4.好人總有好報(無面人)
5.要愛護我們的大自然(河神)
6.動畫片也可以有美妙的配樂,片尾曲十分經典。這一點,值得中國動漫業借鑒!
5. 如何理解《千與千尋》的主題
《千與千尋》並不僅僅是一位少女跟隨父母闖入異鄉的奇異夢幻,還代表了一代日本長輩囑托年輕人的警示之夢。整個電影主要表達了一個主題:勿忘初心。千尋可以說代表著所有剛要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要承受不知何去何從的惶惑感,笨手笨腳的試著進入社會這個大機器成為有用的一員。
在日本文化中,隧道象徵著死亡和再生的過渡帶,舊的生命結束,新的生命降臨都是通過隧道穿梭進行的。在電影《千與千尋》一開始,千尋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遠離城市的新家。他們是通過一條很長的隧道進入到了虛擬世界中,而當千尋用勇敢和真誠感動了這個世界的人,成功解救了父母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仍然是通過一條隧道穿梭回去的。千尋從一個人類真實存在的物質世界闖入到了一個充滿陌生和困境的神靈世界。原來的她,膽小怯懦,然而,在白龍的指引下,她漸漸地成長,依靠自己的勤勉和真誠在湯屋站住了腳,謀求了一份生存的職位和空間。
2.千尋的父母偷吃別人的東西,吃的太多變成了豬,寓意著人類本性的貪婪,好東西永遠要不夠,而千尋還小,小孩子性格純真善良,並不那麼貪婪。湯婆婆要求千尋改名字,讓她忘掉自己原來的名字,寓意著忘掉了自我,也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永遠的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
3.這個故事的外殼,是讓一個小孩子去救父母。初初看去,千尋和任何一個普通的十歲女孩無異。她被當做孩子,撒嬌和膽怯都是孩子氣,其實內心深處已經有了堅不可摧的世界觀和法則;成年人的傲慢在於,以為擁有金錢和權力,就深諳了世俗世界的規則和通行證,於是他們瘋狂地追求它們,或者陷於求而不得的痛苦,或者放任自己隨波逐流,卻最終忘記了自己的姓名,淪為動物。
4.《千與千尋》的整個劇情都在展現主人公千尋的蛻變過程,當千尋剛來到油屋的時候,她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女孩,不但笨手笨腳的,還很柔弱。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千尋也逐步的發生了變化,她逐步的樹立起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面對苦難的時候也沒有退縮,從一個柔弱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人,最終解救了自己被詛咒的父母,這個是這部動漫的主基調。
5.《千與千尋》暗示著那些在教育競爭中過度內卷把孩子淪為學習工具的焦慮父母,他們打著「愛孩子」的旗號,給孩子各種轉學和報輔導班等等。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左右,開始有了獨立意識和一定力量與父母的想法產生了分歧,這時候父母要麼忽略不在意,要麼覺得孩子是「叛逆」,家長和孩子發生很大的沖突。同時有很多孩子用「聽話、順從或者好的表現」承擔起化解父母焦慮的責任,而孩子自身的生命自然性、主體性得不到發展,但壓抑的總是會反抗,這種主體生命的長期被占據,也許會讓孩子最終被迫選擇用拒學、自殺等極端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志,從而造成悲劇。
《千與千尋》上映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講述了少女千尋,意外的闖進了神靈的世界,為了救回因為貪吃而變成豬的父母,千尋經歷了萬般的磨難與歷險的有趣故事。這部作品為什麼叫做《千與千尋》呢,千與千尋其實是主人公在兩個世界的不同命字,這也寓意著兩個不同性格的千尋,現實中的她懶惰膽小厭學,異世界的她堅強、勇敢、不斷激發新潛力。《千與千尋》這部作品,其實除了有趣的故事以外,更加是宮崎駿給人們帶來的警示之夢。
6. 《千與千尋》的主題是什麼為什麼如此經典
《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能不勞而獲,勞動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價值,這真是這部影片吸引我們的地方,我們一起看一下它的經典。
《千與千尋》真的不同年齡的人能看到不同的寓意和感動。這大概就是經典魅力吧,小孩看到的是宮老創造的奇幻世界,大人則看到了這背後更深刻的內容,不需要過分的腦補故事敘述非常清晰流暢沒有一個地方是讓人覺得突兀的,整個觀影過程讓人覺得非常輕松自在。
湯婆婆有沒有作惡,湯婆婆當然有,但是把千尋父母變成豬並不是湯婆婆的本意,誤入神隱世界的千尋一家湯婆婆並沒有出手主動加害他們,而是她父母自己被美食(貪欲)所吸引最後變成了六親不認只知大快朵頤的豬,當然我覺得這點上安排也有一定道理。
7. 《千與千尋》這部動畫想要表達什麼主題
千尋父母貪婪而醜陋的大快朵頤是對現實社會中人性的貪婪的影射。其實我認為普普通通的人類女孩千尋和這部片子中所有人,神,鬼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千尋不貪婪,她是無欲無求的,無論是千尋父母對食物的慾望,澡堂里人們對金錢的慾望,湯婆婆對於權力的慾望,甚至白龍對於法術的慾望,其實都是他們無法離開這個地方的羈絆。影片中吃了神隱世界食物的人會變成豬,不認真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變成動物,看似嚴酷的規則卻傳達著一個單純且適用於任何世界的觀念:切勿不勞而獲。千尋,盡管她剛開始來時膽小,怯弱,懶惰,甚至不太有禮貌,但正是因為她從不貪婪索求,所以並未迷失心智,未被無臉男的金幣誘惑,才能在神隱世界中得以安身立命。
8. 千與千尋講的是什麼意思啊
《千與千尋》講的是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發生了意外。
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了很多磨難,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8)千與千尋什麼主題電影擴展閱讀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執導、編劇,柊瑠美、入野自由、中村彰男、夏木真理等配音,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於2001年7月20日在日本上映。2001年該片在日本最終取得了304億日元的票房。2003年,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第52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千與千尋》中的主要人物有
1.荻野千尋。千尋是一個瘦小的十歲小女孩。在搬遷的路上,誤入鬼怪神靈休息的世界,他在好心人的指點下在湯婆婆那裡工作,最後幫助白龍想起了自己的名字,解除身上的咒語。
2.賑早見琥珀主。人類世界的琥珀川河神,真身是白龍。因為琥珀川河流被掩埋而無家可歸,來到湯屋在湯婆婆門下學魔法,成為湯婆婆的弟子,並忘記自己的名字,被稱為「小白」。
3.湯婆婆。澡堂「湯屋」的主管,同時也是鎮上的管理人。她還經常會化身為黑翅膀的大鳥出門巡視,命令凡是不工作的人都要變成豬被吃掉,而為她工作的人都會被拿掉名字,一旦記不起來,就永遠都離開不了她的澡堂了,然而,她對澡堂的客人卻是百依百順,笑臉相迎,每天都在房間里數錢記賬。
4.錢婆婆。湯婆婆的雙胞胎姐姐,她們都長得一樣,連手上帶的戒指都是一樣的。錢婆婆要千尋交出白龍,千尋把印章交還給她,並且代替白龍向錢婆婆道歉,之後錢婆婆原諒了白龍的所作所為,還送了千尋一個頭繩護身符。
5.無臉男。無臉男是一個渴望朋友的人,無意間在千尋的幫助下進入了澡堂,他給千尋的金子被拒收了,他變得惱怒,把感覺在嘲笑他的兩個人吞進了肚子里。最後他被留在了錢婆婆那工作。
《千與千尋》是部反映多主題的動畫片,觀眾可從中窺探對貪婪自私的諷刺,也可從看到獨立成長的重要性、甚至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9. 求問千與千尋的主題是什麼
千與千尋》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代表做。故事的內容是,千與父母一起開車向新的家出發,在路上他們走進了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那裡她的父母因為吃了很多鬼的東西,所以變成了豬,千為了救自己的父母變回原樣,力盡千心做了很多苦力,最後在小白龍的幫助下救回了自己的父母。
《千與千尋》通過這樣的故事,告戒人們不要太貪婪,否則也會變成豬的,另外,千由一個懶惰的孩子變成勇敢的孩子,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也是宮崎駿經常反映的主題,關心兒童的成長。讓孩子學會互幫互助,學會合作!
10. 千與千尋的主題思想
一部動漫《千與千尋》讓我想很多!!!! (2009-01-10 08:44:33)轉載▼標簽: 文化動漫日本學習創新自強
《千與千尋》是我們班一位coser,曾玥同學(長得很像白龍)推薦給我的,我昨天特意去網吧看了,感覺真的很不錯...很有思想的電影。
雖然是一部動畫片,但是絕對不只局限於給小朋友看,像故事裡的鬼啊仙啊,千尋的爸媽一下就變成豬了確實是挺離譜的,但是作者就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諷刺批判現在的人類環境還有社會風氣。
我覺得這是日本動漫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不僅靠世界上流行的畫法,人物形象的美觀,還有...他們在故事編寫上會從另一個角度想問題,所以才會有讓中國人覺得「變態」的想法....
我覺得中國要想真的強於日本...不是說抵制一切日貨就可以的,很多地方該學就要學!!
像電影、動漫、音樂...這樣的文化方面,需要的是交流,文化只有交流才得以發展!!
而動漫這種文化,中國真的很落後!!!!社會上也極缺這方面的人才!!!!這和我們國家的政策是有關系的(動畫片不可以涉及成人的東西、抵制日本動漫....),動畫片這能給小孩子看嗎????太可笑了!!
那麼功夫熊貓、獅子王這樣的大片是什麼????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題材的大片,都被外國捷足先登了,如花木蘭、功夫熊貓、功夫小子、中華小當家....
呵呵...不覺得悲哀嗎???
中央少兒頻道那些小孩子都覺得幼稚的東西!!播他幹嘛!!!
好不容易有的電視台可以播日本的動漫,還是一些沒有什麼思想的爛片...我的幾個弟弟們就深受其害!!天天拿著陀螺戰士的道具比比劃劃的!!像個小神經病似的!
我們要學的還很多....最起碼在傳媒、文化方面...就是「學無止境」的!!
但是也不能照搬原抄!!特別是電視節目方面!!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的電視節目有九成是照著國外搬來的!還有一成是別的台做什麼我也做什麼!!!
從超級女聲——到詠樂匯.....沒有任何新意!!!現在可是信息時代,你還沒把這檔節目抄完,很多觀眾已經先在網上,或其他渠道從國外那了解到了!!!更何況你辦的還沒人家好!!只是賺個觀眾的新鮮感。
總之,我是想對這些文化領域的人說.....你們乾的這是最偉大的職業!!從古到今,你們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改變一中社會風氣,甚至改變世界!!!所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們中國已經有很多最好了!!但是那些都是很理性的東西,很機械的東西!!!我們要強大!!就要做感性上的最好!!
用我們的文化!!去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