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最新電影 » 瞎子阿炳電影主題曲插曲

瞎子阿炳電影主題曲插曲

發布時間: 2022-09-09 11:47:47

㈠ 瞎子阿炳的生平簡介有哪些

生平

阿炳,本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沖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松》,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卧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軼聞趣事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在無錫城裡,有個地主強奸家中的一個13歲丫頭,阿炳知道後,馬上把此事編詞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惡之舉,激起民憤,嚇得那個地主外逃好幾個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抗戰時期,日寇佔領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後,就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後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拍手稱快,並編了一首《漢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士無不叫好。

音樂作品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華彥鈞墓

華彥鈞墓(hua yan jun mu),一名阿炳墓。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惠山東麓映山湖邊。華彥鈞,即「瞎子阿炳」,民間音樂家,1950年12月病歿,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壞,由無錫市博物館原地拾骨,於1983年遷葬惠山東麓、二泉之南現址。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牆和翼牆組成,狀如音樂台;舊墓碑現藏市博物館,彩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無錫市文聯立,楊蔭瀏書,墓前瞎子阿炳銅像,由錢紹武雕塑。

1986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㈡ 瞎子阿炳電影片頭曲叫什麼

描述瞎子阿炳的電影是1979年八一製片廠拍攝的《二泉映月》,

影片片頭曲就是阿炳的代表作二胡曲《二泉映月》。


㈢ 渴望主題歌,悠悠歲月這首歌是誰唱的,他現在還是歌星嗎

渴望 列印此頁
歌手:毛阿敏 專輯:渴望
悠悠歲月

欲說當年好睏惑

亦真亦幻難取捨

悲歡離合都曾經有過

這樣執著

究竟為什麼?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

誰能告訴我

是對還是錯

問詢南來北往的客

恩怨忘卻

留下真情從頭說

相伴人間萬家燈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過去未來共斟酌

毛阿敏的資料

姓名:毛阿敏
英文名稱:Mao A Min
生日:1963年3月1日
星座:牧羊座
作品:《同一首歌》、《渴望》、《思念》、《夢中抓住你的心》、《丟手絹》
常到的地方:北京,上海,日本,香港,澳洲
最喜歡的運動:游泳
最喜歡的顏色:白,黑,紫
最喜歡的零食:上海大炸蟹
最喜歡的歌手:麥當娜
最喜歡的動物:狗
最喜愛的國家:澳洲
優點:寬容
缺點:太善良
個人座右銘:誠實
最喜歡的電影作品:很多
最喜歡的歌曲:自己的《諾言》
其它:口頭語:曉得啦、好的好的、我跟你講

阿敏是上海人,一位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姑娘,融江南姑娘細膩委婉的天生麗質與大上海的雍容華貴為一身。很難想像,阿敏早年只是一位紡織女工,她喜歡唱歌,也有著得天獨厚的音樂天賦。1985 年,毛阿敏從上海參軍入伍到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那時的阿敏年輕、漂亮,臉上還帶著一股稚氣,可在舞台上卻相當成熟、老練,頗有點大家氣度。之後,她投身到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門下,與謝曉東,那英等一起接受了谷老師的悉心調教,並在1986年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設立的通俗唱法獎項中,榮獲第三名。

1987年12月,她以一曲《綠葉對根的情誼》獲第四屆貝爾格萊德國際音樂節流行歌曲演唱的第三名,成為第一位在海外流行歌壇獲獎的國內歌手,毛阿敏的獲獎,使中國的流行音樂開始走向世界。評委們對她演唱的評價是「得心應手,入情忘我,具有東方女性溫柔典雅的魅力」。這之後,毛阿敏的身價開始高起來,許多「穴頭」紛紛請她外出走穴。一些電視台、電台也邀請她參加一些節目的演出。也就從這時開始,她認識了前男友,也是自己的經紀人張勇,為自己後來的不幸埋下了禍根。納稅風波一度使阿敏的人生陷入低谷,並造成她以後的遠走他鄉。但阿敏終於還是能坦然地面對這一切,她不能離開熱愛自己的國內歌迷,她還是回來了。

毛阿敏復出,演唱技巧日趨成熟,聲譽日高。專家們分析,經過幾年人生的坎坷經歷,毛阿敏對生活的閱歷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感情更加內在。特別是對於那些悲歡離合的歌曲,把握得更為細膩,感情更真摯、更深沉,歌也越唱越投入。毛阿敏為電視連續劇《渴望》演唱的主題歌是她藝術生涯的高峰。這首歌隨著各地電視台的播放,很快進入千家萬戶,成為 1991 年最受歡迎的影視歌曲之一。各地音像出版社先後出版了三十多種版本的由毛阿敏演唱的《渴望》磁帶。主題歌打響之後,邀請毛阿敏為各種電視劇演唱主題歌或插曲的約訂接踵而至。許多電影、電視編導看準了毛阿敏的轟動效應,千方百計要毛阿敏去演唱。北京電視台創作的《編輯部的故事》拍完後,導演點名非毛阿敏唱《投入地笑一次》不可,毛阿敏不負眾望,以她的熱情和對流行歌曲的特殊把握,再次演唱成功。電視播放後,此歌很快也被千家萬戶傳唱。後來,毛阿敏先後為《上海一家人》、《瞎子阿炳》、《封神演義》、《我們農民的一支筆》等二十多部電視連續劇演唱主題歌,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1992 年春,毛阿敏被評為全國十大影視歌星之一。一次,毛阿敏在香港演出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香港知名人士、金利來有限公司總裁曾憲梓用 100 萬港幣點她演唱一首歌,以此表示自己對募捐和對陷入困境的毛小姐的支持。

作為我國流行歌壇著名的實力派歌星,毛阿敏的聲音寬厚、高亢、深沉通暢;她的演唱氣度雍容、婉轉自如,情緒表達真切自然,感人肺腑。她頻繁出現在各種大型晚會上,並以壓軸節目,使晚會達到高潮。她的聲音和形象通過電視名震四方,家喻戶曉。同時,她也由前線歌舞團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任獨唱演員,從而進一步確定了她在流行歌壇的地位。

從九十年代初,毛阿敏開始向海外發展,1993年,正式加盟於香港華星娛樂有限公司。其後在演唱風格和形象設計上都發生了較大程度的改變。不過這一改變卻沒有給她帶來多少轟動效應,港式的阿敏似乎華而不實,不倫不類,人們好象更喜歡原來那個能唱得使人落淚,能體會到濃濃真意的毛阿敏.

毛阿敏現在雖已總政歌舞團辦了退伍手續 , 但她還是總政歌舞團的人。她覺得她這一輩子和唱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她的命是唱歌的命。上海無線電十七廠的全體工人曾給總政歌舞團團長寫過一封信,信中寫道:「我們都是毛阿敏的熱情歌迷。我們都非常喜歡毛阿敏,當我們從報上看到毛阿敏就要因稅案問題而離開部隊遠嫁國外的消息後,我們都非常惋惜。我們衷心希望總政歌舞團的領導對毛阿敏多加教育、引導,動員她留在國內。中國的舞台需要毛阿敏,中國的觀眾需要毛阿敏。」

看來,觀眾的熱情,對毛阿敏的心靈是有觸動的。回國後,毛阿敏出版了自己的同名專輯,也拍攝了MTV《女人》,毛阿敏以真情詮釋了友情、親情和愛情的真諦,唱出了一個歷經滄桑而又執著的女人的一生,演繹了一個女人真實的情感。「愛了一場,夢了一場,不是不想我又能怎麼樣……淡淡地塗上一絲紅顏,靜靜地想一想昨天,深深地你的眉你的眼,就在我的面前」,毛阿敏歌唱之餘頗有感觸:想通過這首歌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歌中是每一個女人都有過的感覺和心態。業內人士對這首歌的評價是:委婉大氣、纏綿深沉,動人心魄。在 MTV 拍攝中,毛阿敏傾情投入,聲聲句句撩人思緒,扣人心扉。她時而凝神、沉醉,時而遐想聯翩,激情如潮。當她手捧遠方來信時,傷痛和憧憬交織,情感與理智相融,飄逸的長發和飛舞的飄絮營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
最新專輯:《美滿》、《毛阿敏》

風風雨雨毛阿敏

喜得千金
根據《新聞晨報》報道,2月25日早晨,41歲的毛阿敏在上海一家醫院順利產下一個女嬰,並拒絕接受任何媒體采訪。
也許就像她在新專輯《美滿》中所詮釋的,她現在所追求的就是一種平淡的美滿生活。而在此之前,毛阿敏只是坦言有一個感情很好的男友,從來沒有提到過結婚的事情,所以現在她有沒有結婚、孩子的父親是誰,都還是一個謎。毛阿敏現在還在上海休養,有媒體報道,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籌備她下半年的演唱會,但也有消息說演唱會的籌備工作早已由於她生孩子而中斷。另外還有人稱,毛阿敏有可能淡出娛樂圈。看來,毛阿敏除了偷稅漏稅風波,幾度重出歌壇的新聞,還有和前男友張勇的恩怨以外,生女後的近況,又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新的談資。綜合各媒體這些年來對毛阿敏的報道,我們不難看到她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

兩次稅案風波
1985年,毛阿敏從上海參軍入伍到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後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流行音樂大賽中獲獎後,身價成倍上升。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毛阿敏認識了東方歌舞團的張勇。根據了解毛阿敏的人的說法,他們戀愛後,毛阿敏的各種演出安排及報價都由張勇一手定奪。沒多久,發生了震動全國的毛阿敏逃稅案。經過了半年時間的「閉門思過」,毛阿敏的這次稅案以罰款總額達60多萬而告終。那段時間,毛阿敏曾一度想到自殺。據報道,1990年,張勇變賣了毛阿敏30多萬元人民幣的家產,一聲不響地去了澳大利亞,後來對毛阿敏對偷稅案做出的解釋也極力反對,並舉了很多證據來披露「毛阿敏偷稅內幕」。張勇和毛阿敏後來真假難辨的糾紛便是從此產生。1991年,毛阿敏為電視劇《渴望》演唱主題歌,一下子成了當時最紅的歌星之一。但是,1998年9月底,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經過兩年的詳細調查公布,毛阿敏自1994年1月至1996年3月間,少繳稅款106.08萬元,事業上如日中天的毛阿敏再度因偷稅問題成為丑聞焦點。根據一些媒體報道,從1996年到2000年,心灰意冷的毛阿敏先後去過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居住,但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能從當地的華文報紙上看到有關她的負面消息。

發行新專輯渴望美滿
2000年,毛阿敏回到家鄉上海,重整旗鼓殺回歌壇。2002年,她發行了新專輯《渴望》,收錄了《不白活一回》、《渴望》、《籬笆牆的影子》等自己一部分經典作品。2003年9月,毛阿敏簽約了頗具實力的保利文化演藝經紀有限公司,隨後推出了全新專輯《美滿》。這張打造了15個月的專輯收錄的基本上是她最新的作品,從各個角度詮釋了歷經波瀾的毛阿敏現在所追求的美滿狀態。在北京舉辦的盛大的唱片首發式上,毛阿敏表示,對於以前逃稅的事情,她不會再回頭看,因為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既然發生了就要勇敢面對它。而且毛阿敏坦言,這些年,經歷了那麼多的人和事,她學會了寬容和原諒別人。所以她從曾經的傷心,憤怒到無可奈何、麻木以至於最後對許多事情都無所謂,無所求。現在她惟一要做的就是唱歌,要努力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

㈣ 毛阿敏演唱的電視劇 紅與黑片尾曲叫什麼名字

毛阿敏演唱的歌曲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晚會歌曲

二:電影電視歌曲

根據網上資料不完全統計如下一:電視專題片和紀錄片
1. 記錄片《邊關軍魂》的主題曲《邊關軍魂》

2. 電視專題片《同心曲》主題歌——《這世界需要你》

3. 電視專題片《愛心世界》——《愛心世界》

4. 電視專題片《走進東方的夢》——《旅遊中國美》

5. 電視專題片《國魂》——《告訴我》

6. 電視專題片《開發大西南》——《早點回來》

7. 電視專題片《來自東南西北的問候》——《期待今宵》

8. 電視專題片《來自東南西北的問候》——《東西南北中》

9. 電視專題片《土秦壯歌》——《圓圓的愛》二: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和插曲

1. 電視連續劇《渴望》主題曲《渴望》

2. 電視連續劇《籬笆.女人和狗》插曲《籬笆牆的影子》

3. 電視連續劇《古船.女人和網》主題《不白活一回》

4. 電視連續劇《古船.女人和網》插曲《麻辣苦澀甜酸咸》

5.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歷史的天空》

6.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插曲《我本飄零人》

7. 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主題曲《投入的愛一次》

8. 電視連續劇《女人不是月亮》主題曲《女人不是月亮》

9. 電視連續劇《封神榜》主題曲《神的傳說》

10 電視連續劇《封神榜》插曲 《愛的足跡》
11. 電視連續劇《夫妻奏鳴曲)》主題曲《愛的旅程》

12. 電視連續劇《武則天》主題曲 《自有人評說》

13. 電視連續劇《人間芙蓉色》主題曲《終能走到盡頭》

14. 電視連續劇《皇城根兒》主題曲《人生一世》

15. 電視連續劇《京都紀事》主題曲《京都情曲》

16. 電視連續劇《半邊樓》主題曲〈〈愛的不必說〉〉

17. 電視連續劇《半邊樓》插曲〈〈舊夢〉〉

17. 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主題曲〈〈千古一愛〉〉

19. 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插曲〈〈白發心〉〉

20. 電視連續劇《還是那條街》主題歌《野姑娘》
21. 電視連續劇《還是那條街》插曲《兩小無猜》

22. 電視連續劇《中國船》主題曲《大船》

23. 電視連續劇《荒路》主題曲《那一刻》

24. 電視連續劇《荒路》主題曲《無論多久》

25. 電視連續劇《風流大市場》主題曲《我的那個愛》

26 電視連續劇《神禾塬》主題曲《別說心傷透》

27 電視連續劇《大飯店小人物》主題曲《也許折磨就是愛》

28 電視連續劇《天夢》主題歌《天涯之戀》

29. 電視連續劇《東邊日出西邊雨》片尾曲《愛之無奈》

30. 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主題曲《愛》31. 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 插曲《雙離雁》

32. 電視連續劇《黑白人間》主題曲《人生是一杯苦酒》

33. 電視連續劇《愛你那天正下雨》插曲 《我的天堂你的心房》

34. 電視連續劇《刑警隊長》片頭曲《無言的尋求》

35. 電視連續劇《人生急轉彎》主題曲《人生急轉彎》

36. 電視連續劇《DA師》插曲《雁過藍天》

37. 電視連續劇《姊妹行》片尾曲《一路情潮》

38. 電視連續劇《無字碑歌》主題曲 《無字碑歌》

39. 電視連續劇《兩個日本女人》主題歌《一樣的人》

40. 電視連續劇《血線》主題歌《尋覓的還要尋覓》41 電視連續劇《血線》主題歌《我們一道前行》

42. 電視連續劇《山那邊是高坪》主題曲《走過了再走過》

43 電視連續劇《山那邊是高坪》主題曲《笑在你心頭》

44. 電視連續劇 《聰聰五歲》主題曲《媽媽生下你》

45電視連續劇《書劍恩愁錄》 片頭曲《 紅花紅顏》

46電視連續劇《愛誰是誰》 片尾曲《 拋一根紅線天地間》

47電視連續劇《人生急轉彎》 片尾曲 《人生急轉彎》

48. 電視連續劇《隋唐演義》 片尾曲《 獨釣千古愁》

49電視連續劇《曹操與蔡文姬》片頭曲《對酒當歌》

50. 電視連續劇《蝴蝶蘭》 片尾曲《 疼愛一次掛念一世》
51. 電視連續劇《最後的棚戶人家片尾曲》主題曲《 用心把一生走完》

52. 電視連續劇《若男和她的兒女們》主題歌《蒲江日夜流》

53. 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後傳》 片尾曲《 相思 》

54 電視連續劇《青衣》片尾曲《心意難平》

55. 電視連續劇《走出藍水河》 片尾曲 《人間詞話》

56. 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插曲《太平歌》

57. 電視連續劇《走出藍水河》主題曲 《人間詞話》

58. 電視連續劇《躍龍門》 片尾曲《 躍龍門》

59. 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片尾曲 《愛上張無忌 》

60. 電視連續劇《紅與黑》片尾曲《為情為夢》
61. 電視連續劇《當代風流》主題歌《人生戰場》

62. 電視連續劇《山後有個秋》主題歌《喜也是歌,悲也是歌》

63.電視連續劇《秦始皇》片尾曲《天下一支歌》

64.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主題曲《中華自古有尊嚴》

65.電視連續劇《無悔的忠誠》主題曲《你的背影》

66.電視連續劇《紅與黑2000》主題歌《為情所夢》

67.電視連續劇《軍營午時花》主題曲《軍營女兵》

68.電視連續劇《人生轉折點》主題曲《人生戰場》

69.電視連續劇《處決令下達後》插曲《風中的小提琴》

70.電視連續劇《女銀行家》主題曲《愛的祝願》
71.電視連續劇《往事成煙》主題曲《困惑》

72. 電視連續劇《天涯之戀》主題曲《天夢》

73. 電視連續劇《真心真情》主題曲《還是你最好》

74電視連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主題曲《一江春水》

75. 電視連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插曲《記號》

76 電視連續劇《明天不是夢》主題曲《明天不是夢》

77. 電視連續劇《瞎子阿炳》主題曲《心明曲》

78. 電視連續劇《小蒲東傳奇》主題曲《歷史是條河》

79. 電視連續劇《遭遇昨天》 片尾曲《遭遇昨天》

80. 電視連續劇《榮歸》片尾曲《公元一九九七》最後一個是毛阿敏最喜歡的歌曲:

81. 電視連續劇《我愛我家》主題曲 《諾言》三.電影歌曲

1. 電影《瘋狂歌女》——《愛得死去活來》

2. 電影《瘋狂歌女》——《紅玫瑰》

3. 電影《瘋狂歌女》——《小小火車站》

4. 電影《瘋狂歌女》——《賣唱歌》

5. 電影《女明星秘史》——《明星在哪裡》

6. 電影《女明星秘史》——《迷失》

7. 電影《女明星秘史》——《創平川》

8. 電影《女模特的風波》——《苦是淚甜也是淚》

9. 電影《愛滋病患者》——《不要問我從那裡來》

10 電影《殺人謎語》——《相愛在秋季》

11 電影《無敵鴛鴦腿》——《都說人生象大海》

12. 電影《金鏢黃天霸》——《傷別離》

13. 電影《海上舊夢》——《上海啊上海》上面是統計的應該是不完全的,因為年代記不準,所以也沒有標明,也沒

有按照年代順序排列(這一方面的工作我相信竹石918可能會更好些,他

的資料比較豐富);另一方面,也記不清楚到底是片頭主題曲,還是片尾

主題曲,還是插曲,所以有的可能不準確。

最後一點是:不管別人怎麼聲嘶力竭的太高自己所喜歡的歌手,毛阿敏在

她所處的年代,無論是在晚會歌曲上,還是在影視劇歌曲上都是最,在數

量上在質量上都是,我們從來都不和別人比較。

㈤ 求問一首音樂的名字

二泉映月目錄[隱藏]

音樂作品
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
賞析一:
賞析二:
阿炳介紹:
芭蕾舞劇劇目介紹
音樂作品
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
賞析一:
賞析二:
阿炳介紹:
芭蕾舞劇 劇目介紹

[編輯本段]音樂作品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n)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後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時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炳自己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後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並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唱片,並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
後來,彭修文將此曲改編成民族器樂合奏曲;吳祖強改編成弦樂合奏曲;丁芷諾、何占豪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丁善德改編成弦樂四重奏等等。中國唱片社曾將阿炳於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鋼絲錄音製成唱片,暢銷海內外。
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獎」。
[編輯本段]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
《二泉映月曲譜》
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當時參加錄音的還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無錫報發表過《樂曲<二泉映月>定名經過》一文,他在文中寫道:「錄音後,楊先生問阿炳這支曲子的曲名時,阿炳說:『這支曲子是沒有名字的,信手拉來,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楊先生又問:『你常在什麼地方拉?』阿炳回答:『我經常在街頭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楊先生脫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我說:『光《二泉》不像個完整的曲名,奧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稱它為《二泉印月》呢?』楊先生說:『印字是抄襲而來,不夠好,我們無錫有個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當即點頭同意。《二泉映月》的曲名就這樣定了下來。
二泉映月
無錫二泉池設有漪瀾堂,二泉亭等建築。農歷每月望日前後,月戀水,水懷月,同輝水韻。佳景天成。
[編輯本段]賞析一:
熟悉的樂曲,彷彿把我們帶入了山水秀麗的江蘇無錫:在我們的眼前,彷彿展現出惠山「天下第二泉」那美麗的景色。伴著泉水的涌動,這支婉轉的樂曲又彷彿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曲子的作者名叫華彥鈞,出生在江蘇無錫。他對民間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從小就學了擊鼓,吹笛,拉二胡,彈琵琶。十五六歲時,已成為當地一名出色的樂師。而他三十四歲的時候,疾病使他雙目失明了。貧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頭,生活極為艱苦。但他骨氣剛毅,從不乞求別人的施捨,而是以賣藝為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長期生活於社會的底層,有著鮮明的愛憎,他曾編演過許多樂曲,剛才我們所聽到的,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由於他生活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他也曾編演過許多諷刺性的樂曲,向邪惡勢力挑戰,如《聽松》《漢奸的下場》等曲目,表達了他對日寇及漢奸的極大的義憤,而他因此也成為了反動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1947年,阿炳遭國民黨毆打成疾,被迫停止了賣藝生活。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阿炳終於盼到了全國的解放,他的藝術生涯也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采訪了阿炳,並在匆忙中錄下了他所彈奏的《二泉映月》《聽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樂曲。他還答應半年後繼續錄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於他長期遭受舊社會的折磨,竟於當年12月4日吐血去世了。阿炳之死以及他數百首樂曲的失傳,不能不說是中國音樂史上永遠無法彌補的一大損失。
《二泉映月》作為他僅保留下來的幾首曲目之一,顯得彌足珍貴。據說在錄制它的時候,工作人員曾詢問阿炳樂曲的名字。阿炳說,既然廣東有《三潭印月》,那麼這首曲子就叫作《二泉映月》吧。就這樣,《二泉映月》流傳了下來,而它也被看作是作是作者一生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二泉映月》以一種抒情式的音樂語言,向我們描繪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無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為六段,經歷了五次變奏。
在曲子開端是一段引子,它彷彿是一聲深沉痛苦的嘆息,彷彿作者在用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向我們講述他一生的苦難遭遇。彷彿在樂曲開始之前,作者已經在心中默默地說了好久了,不知不覺地發出這聲嘆息,樂曲如同一個老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運屈服。他在傾訴著在所處的那個時代所承受的苦難壓迫與心靈上一種無法解脫的哀痛,他在講述著他辛酸悲苦而有又充滿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第四段到達了全曲的高潮,我們彷彿可以聽到阿炳從心靈底層迸發出來的憤怒至極的呼喊聲,那是阿炳的靈魂在疾聲呼喊,是對命運的掙扎與反抗,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昂揚的樂曲在飽含不平之鳴的音調中進入了結束句,而結束句又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彷彿作者仍在默默地傾訴著,傾訴著,傾訴著……
可以說,這首曲子無論是在創作還是演奏上,都充分地表達出了作者心中的真摯感情,它不僅在國內深得人民喜愛,也在國際樂壇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它以它深沉、悠揚而又不失激昂的樂聲,撼動著千百萬人的心弦……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對該曲的評價:「我應該跪下來聽……」那是1978年,小澤征爾應邀擔任中央樂團的首席指揮,席間他指揮演奏了勃拉姆斯的《第二交響曲》和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當時,小澤征爾並沒有說什麼。
第二天,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專門聆聽了該院17歲女生薑建華用二胡演奏的原曲《二泉映月》,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呢喃地說:「如果我聽了這次演奏,我昨天絕對不敢指揮這個曲目,因為我並沒有理解這首音樂,因此,我沒有資格指揮這個曲目……這種音樂只應跪下來聽。」說著說著,真的要跪下來。他還說:「斷腸之感這句話太合適了」。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聞》刊登了發自北京的專文《小澤先生感動的淚》。《二泉映月》自此漂洋過海,得到了世界樂壇的贊譽。
[編輯本段]賞析二:
《憔悴琴魂》 ——王健
聽琴聲悠悠——
是何人在黃昏後,身背著琵琶沿街走。
陣陣秋風,吹動著他的青衫袖。
淡淡月光,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搖搖出巷口,轉彎又上小橋頭。
四野寂靜,燈火微茫隱畫樓。
操琴的人,似問知音何處有,
一聲低吟一回首,只見月照蘆荻洲。
琴聲繞叢林,嗯——琴音在顫抖,
聲聲猶如松風吼,又似泉水淙淙流。
憔悴琴魂作漫遊,平生事兒難回首,
歲月消逝人淹留。
年少青絲,轉瞬已經變白頭。
苦伶仃,舉目無親友,
風雨泥濘怎忍受,榮辱沉浮無怨尤。
唯有這琴弦解離愁,
晨昏常相伴,苦樂總相守,
酒醒人散余韻幽。
莫說壯志難酬,胸中歌千首,
都為家鄉山水留。
天地悠悠,唯情最長久。
共祝願:五洲四海烽煙收,家家笙歌奏,
年年歲月樂無憂。
縱然人似黃鶴,一抔凈土惠山丘,
此情綿綿不休,天涯芳草知音有,
聽見你琴聲還伴著知音流!
回望天邊月,照徹古今愁,
繁華落盡,看身後,何所有?
未若寒泉映月,化作高山流水,
琴韻常繞人心頭……
二泉映月填詞作品欣賞
二泉映月
——根據華彥鈞先生二胡曲填詞
劉周
心似泉水冷,
蕭蕭風吹月獨明;
人世間,
酸甜苦辣盡,
到頭總如月影空。
昨夜無月,
嘆泉水淙淙溺儂心;
想弦月曾經,
凄凄慘慘照愁人。
功名富貴如煙散,
花落人亡似飄蓬。
多少孽冤,
此生處處盡遭逢;
奈何有恨,
歷遍滄桑還是恨。
堪怨月圓豪門宴,
月缺月半生柔情;
粼粼波光載美色,
粉黛玉體陳。
一回望月一回明,
不識人間有崢嶸;
只問風月憔悴損,
豈憐淪落餓死人;
我今有淚對月下,
淚落泉中無處尋;
經年往事才回首,
數語難盡,
月兒彎彎泉中空,
欲上天入地總無門。
誰憐我月經風雨,
風雨蹣跚月朦朧;
仰天難見月色明,
低頭惟覺泉水冷;
春冷夏還冷,
秋冷冬亦冷;
泉冷不知天下病,
月寒未解老與貧;
從來興衰浮沉,
善惡終報應。
清輝刺破遮月雲,
愁腸瀉地,
風吹雨打盡。
古今事,
一樣糞土掩悲容。
泉響擊空明,
逐水逝去水還生;
人願一輪常滿盈,
百年人異月同;
消磨潘
不辨黃泉仙境。
敗柳殘紅可飛升,
留得一天恨,
看破老死心。
附記:「二泉映月」乃華彥鈞先生二胡曲,余謂二泉映月,泉者冷也,月者寒也,所以冷眼看世界焉。因為之詞,以輔是曲雲爾。
註:儂,指我
王明生評析:華彥鈞(阿炳)先生創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享譽全世界的經典名曲。這首詞的成功之處主要在於作者對原曲精神的理解——即「泉者冷也,月者寒也」,二泉映月喻意「以冷應冷」,就是以冷峻之心直面冷酷現實。全詞既如泣如訴,又大徹大悟;既哀怨凄婉,又憤怒抗爭;既執著於浮沉,又超脫於名利,對世界的觀察直接冷峻,對人生的感悟透徹淋漓,傷而不悲.能提能放。
譬如:「功名富貴如煙散,花落人亡似飄蓬」可謂如泣如訴;「清輝刺破遮月雲,愁腸瀉地,風吹雨打盡」可謂哀怨凄婉;「古今事,一樣糞土掩悲容」可謂大徹大悟;「歷遍滄桑還是恨」可謂憤怒抗爭。更有「月兒彎彎泉中空,欲上天入地總無門,誰憐我月經風雨,風雨蹣珊月朦朧」使人頓感無助,孤苦仿徨,不知所從;「仰天難見月色明,低頭惟覺泉水冷,春冷夏還冷,秋冷冬亦冷,泉冷不知天下病,月寒未解老與貧」使人益覺凄冷,盪氣回腸,如霜似冰;「留得一天恨,看破老死心」,使人陡增滄桑,無限惆悵,百感交集。
原載《天有霓裳》
[編輯本段]阿炳介紹:

阿炳,原名華彥鈞,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撫養。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沖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娼、吸毒的惡習,35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松》,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卧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軼聞趣事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在無錫城裡,有個地主強奸家中的一個13歲丫頭,阿炳知道後,馬上把此事編詞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惡之舉,激起民憤,嚇得那個地主外逃好幾個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抗戰時期,日寇佔領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後,就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後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拍手稱快,並編了一首《漢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士無不叫好。
華彥鈞墓
華彥鈞墓(hua yan jun mu),一名阿炳墓。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惠山東麓映山湖邊。華彥鈞,即「瞎子阿炳」,民間音樂家,1950年12月病歿,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壞,由無錫市博物館原地拾骨,於1983年遷葬惠山東麓、二泉之南現址。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牆和翼牆組成,狀如音樂台;舊墓碑現藏市博物館,彩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無錫市文聯立,楊蔭瀏書,墓前瞎子阿炳銅像,由錢紹武雕塑。
1986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間盲藝人華彥鈞(阿炳)創作並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聯繫到阿炳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嘆身世時,還流露著對舊社會進行控訴的憤懣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這樣介紹:「他在雙目失明之後……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像中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但當時感到的卻是周圍漆黑的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宛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感傷凄涼的情調來」。
《二泉映月》的曲體結構是一首傳統的變奏曲。音樂一開始,短短的引子,音階下行的旋律,猶如一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題音樂使人聯想到一個拄著竹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無限傷感,無盡凄涼。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調的多次變奏下逐漸展開構成全曲的,它通過變奏使音樂形象得到層層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懷著難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訴說他種種苦難和遭遇。樂曲的後半部分,音樂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積聚起來的感情迸發了,樂曲推向高潮,強烈而激憤,顯示了阿炳特有的氣質和魄力。這是作者對舊社會憤怒控訴的聲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強、剛毅的性格,表達了他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反抗和斗爭。
《二泉映月》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旋律動聽而又質朴蒼勁,音樂感人但更促人激憤。它是中國一位窮苦盲藝人的傳世傑作,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泉凄月冷 曲情感人
——阿炳《二泉映月》賞析
作者:蕭前勇
在中國音樂史佔有重要地位的阿炳(1893—1950),其個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原名華彥鈞,小名阿炳。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時當過吹鼓手,中年時害眼疾無錢醫治而失明,從此流落街頭,靠賣藝糊口。他在黑暗和貧困中掙扎了幾十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辛酸。他在飢寒交迫中度日,但卻人窮志不窮,面對惡勢力的欺凌和淫威,他從不卑躬屈節,而總是與之抗爭,對之聲討。在音樂藝術上,他總是廣取博採,勤學不輟,深深直根於民族民間的音樂土壤,從而使自己的吹拉彈唱無所不精,創作上也有所建樹。由於上述種種情況,使阿炳的樂曲和琴音民族風格濃郁,並且很自然的帶有一種憂郁憤懣的情調和擰折不彎的大丈夫氣概。這些,也許就是《二泉映月》所以能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原因,也正這首樂曲感人的魅力所在。
《二泉映月》自問世以來流傳至今。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北京聽二胡演奏家姜建華演奏《二泉映月》,聆聽中,頓生斷腸之感,不禁黯然淚下。
新中國成立後,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派出音樂史家楊蔭瀏、曹安和等同志去無錫對阿炳的音樂作品進行了錄音、記譜、整理,並由有關部門出版、廣播。自此,《二泉映月》更煥發出了他勃勃生機和動人的光彩:他先後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民樂合奏、民樂重奏、旋樂四重奏、西洋旋樂合奏、二胡與樂隊、高胡與豎琴等演奏形式,無不絢麗多彩,各得其趣。此曲後來又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
為什麼這位盲藝人的二胡曲會如此引人注目,視之為我國民族樂曲的瑰寶呢?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
其次,《二泉映月》音調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等有著很深的淵源聯系,給人以十分親切之感。它的曲式結構為循環變奏體。通過變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充、縮減,結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層層推進和迂迴發展,從而塑造出單一而集中的音樂形象,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於深沉中含質朴,感傷中見蒼勁,剛柔並濟,動人心魄。這樣富於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為之陶醉,百聽不厭呢?
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如果將他比之於歌,則決非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詩歌中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歌中《蜀道難》之感慨,屈原詩詞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聲。比之於繪畫,決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揚州八家之犀利、堅挺的鋒芒。決非《平湖秋月》一類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所蘊涵之憤然心緒。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標題,也使學者們常常為之爭論。在江蘇無錫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評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後常常去這里流連,他對故鄉的山水充滿著深情。然而,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月兒凄冷,泉水愴涼。於是便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傾訴辛酸,遂取名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問世以來,奏家蜂起,各展其長,異彩紛呈。對樂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備,寓神於形」這一表現原則,從而給聽者留下銘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麼呢?在於其孤獨者的心境,夜行者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電影《二泉映月》1979年
導演: 嚴寄洲 Jizhou Yan
主演:
張勇手 Yongshou Zhang ....老趙
陶玉玲 Yuling Tao ....阿根嫂
邵華 Hua Shao ....鍾師傅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110 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色彩: 彩色
膠片長度: 11本
上映 1979
劇情
無錫人阿炳從小喪母,父親華雪梅是絲竹名手,他隨父親刻苦學藝,並在父親去世後繼續勤學不輟,成為出色的樂師,人送外號「小天師」。李老虎一貫橫行霸道,賣唱老藝人鍾師傅受他的欺侮後重傷卧床。阿炳為幫鍾師傅的女兒琴妹還債,陪她上街賣唱,但又遇到李老虎的爪牙滋擾。阿炳因不願為李老虎演奏而被鼓樂班開除,又與鍾師傅父女失去了聯系,開始了四處流浪生活。多年後他與琴妹在太湖邊意外重逢,二人便相依為命。升為警察局長的李老虎更加為非作歹,因阿炳與琴妹拒絕為他演奏,便殘忍地打瞎了阿炳的眼睛,並侮辱琴妹。琴妹激憤至極投河自盡,阿炳成了瞎子沿街賣唱,並創作出名曲《二泉映月》,但李老虎不肯放過他,將他趕出了無錫。解放後,阿炳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關心,成為了著名音樂家,阿炳還以為琴妹還活著,人們告訴阿炳琴妹已經投河自盡,並帶他到琴妹的墳前,阿炳在琴妹的墳前痛哭,並回憶起和琴妹在街頭賣唱,四處流浪的悲慘生活,回憶起琴妹生前曾對阿炳說過要他拉一首曲子給她聽,阿炳就在琴妹的墳前拉起了悲傷的曲調《二泉映月》給已死的的琴妹聽。

㈥ 80年代電視劇瞎子阿炳

我是82年的,小時記的有一部電視劇就叫瞎子阿炳,主演員好像叫王華英,主題曲好像是叫心明曲,內容我記不得了,當時我太小了,就記的哪個哥曲,眼睛好像小師妹走了,追師妹,不知怎麼的就瞎了我就記的他追一個女了好像是他師妹,別的真記不住了,他這個電視劇是90年的,像還有常香玉,黃河東流去,描寫黃河泛濫之後的電視劇都找不到了可能都是電視台的片庫裡面,不願意放出來,還有經典動畫的地球超人,只有英文版,也找不到譯版的了

㈦ 關於阿炳的二泉映月介紹

  1. 阿炳,本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生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蘇無錫人。後雙目失明,人稱「瞎子阿炳」。其父華清和為無錫城中三清殿道觀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擅長道教音樂。華彥鈞幼喪母,由同族嬸母扶養;

  2. 8歲隨父在雷尊殿當小道士。開始在私塾讀了3年書,後從父學習鼓、笛、二胡、琵琶等樂器。12歲已能演奏多種樂器,並經常參加拜懺、誦經、奏樂等活動。他刻苦鑽研,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沖破道教音樂的束縛。18歲時被無錫道教音樂界譽為演奏能手;

  3.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娼、吸毒的惡習,34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

  4. 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

  5. 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松》,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

  6. 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卧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7.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8.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9.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華彥鈞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不僅將人引入夜闌人靜、泉清月冷的意境,聽畢全曲,更猶如見其人——一個剛直頑強的盲藝人在向人們傾吐他坎坷的一生;

  10. 繼短小的引子之後,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隨後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宮音作結,呈微波形的旋律線,恰似作者端坐泉邊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樂句只有兩個小節,在全曲中共出現六次。它從第一樂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開始;

  11. 圍繞宮音上下迴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靜,開始昂揚起來,流露出作者無限感慨之情(片段2)。 進入第三句時,旋律在高音區上流動,並出現了新的節奏因素,旋律柔中帶剛,情緒更為激動。主題從開始時的平靜深沉逐漸轉為激動昂揚,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內心的生活感受和頑強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綽注的經常運用,使音樂略帶幾分悲惻的情緒,這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感情流露;

  12. 全曲將主題變奏五次,隨著音樂的陳述、引伸和展開,所表達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發。其變奏手法,主要是通過句幅的擴充和減縮,並結合旋律活動音區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現音樂的發展和迂迴前進;

  13. 它的多次變奏不是表現相對比的不同音樂情緒,而是為了深化主題,所以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是較單一集中的。全曲速度變化不大,但其力度變化幅度大,從pp至ff。每逢演奏長於四分音符的樂音時,用弓輕重有變,忽強忽弱,音樂時起時伏,扣人心弦;

  14. 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是中國民間二胡音樂家華彥鈞(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15.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

  16. 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

  17. 這首曲子開始並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並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

㈧ 毛阿敏演唱過哪些歷史劇主題曲

阿敏演唱《歷史題材》的主題曲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歷史的天空》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插曲《我本飄零人》
電視連續劇《封神榜》主題曲《神的傳說》
電視連續劇《封神榜》插曲 《愛的足跡》
電視連續劇《武則天》主題曲 《自有人評說》
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主題曲《千古一愛》
電視連續劇《康熙大帝》插曲《白發心》
電視連續劇《隋唐演義》 片尾曲《 獨釣千古愁》
電視連續劇《曹操與蔡文姬》片頭曲《對酒當歌》
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插曲《太平歌》
電視連續劇《秦始皇》片尾曲《天下一支歌》
電視連續劇《鄭成功》主題曲《中華自古有尊嚴》

歷史劇...差不多就這些
應該還有電視連續劇《皇城根兒》主題曲《人生一世》
電視連續劇《書劍恩愁錄》 片頭曲《 紅花紅顏》這都算是武俠的了還有電視連續劇《倚天屠龍記》片尾曲 《愛上張無忌 》神話劇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後傳》 片尾曲《 相思 》等等

㈨ 《瞎子阿炳》的電影講什麼

瞎子阿炳》:窮困潦倒的阿炳最後在舞台上獨自拉著凄苦哀婉的《二泉映月》,直至死去。最新的《暗算、聽風》第一部《聽風》講述是安在天和瞎子阿炳的故事。故事發生在1950年秋――1952年春。這是我們國家軍事上最吃力、國家面臨最大變數之季。軍事上,北邊要打美國人,南方大山深處又聚集著眾多國民黨殘部,需要盡快一舉殲滅。美朝戰爭的爆發,使蔣介石及眾多殘匪追隨者又死灰復燃,反攻大陸的誘惑使隱藏在全國上下的特務都摩拳擦掌,企圖改寫中國歷史。有資料指出,當時國內有近十萬特務,主要活動在各大城市,他們到處搞爆炸,破壞公眾設施,散布謠言,擾亂軍心民心。特務的活動當然是地下的,聯絡主要用的是無線電,這是他們的命脈,也是我們要粉碎特務組織的主要戰線。無線電聯絡就怕偵聽,即空中攔截。只要知道對方聯絡的頻率和時間,任何人都可以作為「第三者」抄到對方的電報。所以,為了反攔截,無線電聯絡經常需要更換聯絡頻率和時間,以便甩掉偵聽方。而對偵聽方來說,當對方更換聯絡時間和頻率之後,必須盡快找到,否則偵聽便成了空談。然後有一天,台灣本島與大陸聯系的電台一夜之間都失蹤了。在茫茫然的無線電海洋里,各種電台多如魚蝦,要找到一部特定的電台,猶如在森林裡尋找一片特定的樹葉,其難度可想而知,不但需要你夜以繼日,更需要你有一雙靈敏的耳朵。於是,有了安在天尋找阿炳和阿炳尋找敵台的故事。阿炳是一個異人,他什麼都看不見,卻什麼都聽得見……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6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3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6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5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9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7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9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8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