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電影 » 三重人格完整電影

三重人格完整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1-18 23:37:03

A. 電影(三面夏娃)觀後感400字

一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我就非常感興趣——《三面夏娃》,有趣。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輕少婦,她有著三重人格。這三個人格分別是壓抑憂郁的家庭主婦,放盪不羈的花花少女(playgirl),優雅大方的魅力淑女。最後,前兩個人格消失不見,三個人格都統一在第三個人格之中。人格由分裂又又變回統一。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這不僅僅只是一部反映精神病人的電影,這甚至也是反映一個正常人的精神世界的電影。人是復雜的,人的性格不是單一化的,而是多方面的。就拿我來說,我在學校里老師同學面前是一個寡言的乖乖學生,但是在弟弟妹妹和好朋友面前卻能侃侃而談。
看完電影,我猜測女主人公伊芙懷特精神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外界的壓抑;二、主體的自我壓抑;三、自我的不自信以及對現實的逃避。
首先,是第一點外界對她的強烈的壓抑。伊芙懷特在幼年時,曾經被母親逼迫同已經死去的祖母吻別,這給她幼小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以至於她自己選擇遺忘這段記憶。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的反應,一種對於自我的保護。除此之外,壓抑她的還有她那並不幸福沒有愛情的婚姻。從伊芙布萊克對於她的丈夫的厭惡,我們可以感覺到,伊芙懷特對於她的婚姻並不滿意,她的丈夫粗暴野蠻,與她那喜歡讀詩的浪漫性格並不合拍,甚至是她買了一些稍稍昂貴的漂亮衣服都會招來一頓打罵。但是她人仍然接受了這樣的婚姻,因為她深愛著自己的小女兒邦妮。灰色的童年積極,陰暗的婚姻生活,這些都是外在對她的壓抑,壓抑著她的內心深處那個渴望自由、浪漫和幸福的自己。
其次,就是伊芙懷特對自己的壓抑。她強迫自己做一個賢妻良母,她強迫自己收起那些女人愛美的慾望,他強迫自己忍受陰暗無聊的婚姻生活。這種自我壓抑甚至超越了外在壓抑,成為她人格分裂的主要原因。過度的壓抑,導致的結果就是,她自己悶悶不樂、憂心忡忡,丈夫也日益厭煩,自己也日益對自己的美麗

B. 楊冪新電影玩穿越變三重人格是怎麼回事

由成龍監制的科幻動作電影《逆時營救》8日在京舉行看片會,電影中「3個楊冪」與大反派霍建華鬥智斗勇,女主角楊冪貢獻了從影以來最多的肉搏動作戲,現場接受采訪時楊冪表示演技一直在努力,透露重頭的哭戲前喝了酒,但拍攝時卻是一條就過。

最後有一場理智版楊冪給兒子打電話的戲份演技爆發很感人,楊冪也透露拍那場戲之前喝酒來著,但是拍了一條就過了,還沒配音,甚至再來一條自己可能都來不了。說到自己近年對於演技的提升,楊冪也直言:「一直在努力,希望慢慢一點一點看到我的努力」,對於外界的演技稱贊,楊冪也表示不管是什麼樣的肯定都是鼓勵,演員的道路還很漫長,「大家可以覺得我有進步,也都能看進去,我就挺開心的了」,至於對於表演獎項的期待,楊冪也表示這個要順其自然慢慢來。

C. 月光騎士多重人格

月光騎士總共有三重人格:馬克斯佩克特、斯蒂芬·葛蘭特和傑克·洛克利。

「月光騎士」總共有三重人格,主人格自然是馬克斯佩克特,另外兩個分別是斯蒂芬·葛蘭特和計程車司機傑克·洛克利。他是馬克最早發展出來的多重人格,也是三個人格當中最混蛋的一個。

些不同的人格各自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斯蒂芬是個億萬富翁加花花公子,同時為「月光騎士」的義警行為提供資助;傑克是個計程車司機,在街上充當「月光騎士」的耳目,不過他同時還有相當陰暗的一面。

介紹:

《月光騎士》是漫威第六部原創劇集,屬於 MCU 第四階段,講述的是漫威超級英雄月光騎士的相關故事。月光騎士是埃及月神孔蘇的代理人,負責保護弱小並讓罪犯受到正義的制裁。特別的一點是,面具之下的月光騎士擁有多重人格。

D. 《神探大戰》曝新海報結尾鏡頭撲朔迷離,電影中到底誰才是「多重人格」

在這部電影當中其實林峯飾演的方禮信和劉青雲飾演的李俊都是雙重人格,所以說這一部影片是非常的精彩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真的是有很多種不同的人格出現的,一開始我們可能真的以為只有一個人是這個樣子的,但是看到多了之後你才會發現。實際上這兩個人物角色都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才會讓這一部影片那麼的精彩,就比如說劉青雲飾演的這個角色,他有三重人格,一個是魔警,一個是屠夫,而另外一個是正義的神探。

E. 《神探大戰》最新預告癲狂來襲,劉青雲在劇中是如何演繹多重人格的

電影《神探大戰》全長101分鍾,由韋家輝編劇並執導,劉青雲、林瑞麟、蔡卓妍、陳家樂等主演。這一次,劉青雲扮演“癲癇偵探”李俊。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如何找到犯罪證據,找到真凶,洗刷冤屈?還是等4月2日發布吧!電影《神探大戰》清明節前上映。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由李若彤、蔡卓妍、劉青雲、林瑞麟等主演。

李俊這個角色對演員的演技考驗尤其大。從發布的公告和海報中,我們可以欣賞到李俊的幾個最突出的性格,即憤怒、瘋狂、愚蠢、邪惡、僵化、瘋狂、癲癇和沮喪。如果你想完美而精彩地表演這些特色,你需要有一定的表演技巧。不同的情緒,劉青雲的表達非常到位,而劉青雲的演技可以說是非常穩定。飾演李俊的瘋狂大偵探李俊,可以說是大開大合的情緒,把每一種情緒都表現得層次分明。劇中劉青雲飾演的李俊,平日里看起來瘋瘋癲癲,不靠譜,但一旦進入案件,就像被偵探附身,人格分裂。他身上發生了很多“怪事”。“瘋狂的傢伙”李俊經常聽到聲音,並能透過案件看到真正的兇手。這一切看似不可理喻,但當與他的“瘋狂”聯系在一起時,他就有了許多“怪事”。正是劉青雲瘋狂的外表讓他屢屢破奇案。

F. 三重人格的電影

某小學,少年今里大悟(澁谷武尊 飾)用石頭砸死了痛苦不堪的兔子,雖然他為兔子實現了解脫,但是他的行為惹來周遭人們的不滿與非議,大悟和姐姐桐子(満島ひかり 飾)都成為了他人嘲諷的對象。桐子和大悟是一對同父異母的姐弟,他們的父親公平(香川照之 飾)是一個童話繪本作家,兩任妻子的死亡讓他疏忽對孩子們的教導,只一心沉湎於童話的世界。而桐子早年也因一場變故讓她喪失說話的能力,她用文字和最疼愛的弟弟交流。
在姐弟倆觀賞3D恐怖片《戰栗迷宮》時,銀幕中的兔子飛出來落到了大悟的手中。這個神奇的兔子姐弟倆相繼帶入一個瑰麗離奇的世界,也由此揭開了這個家庭塵封十年的痛苦記憶……

G. 綾辻行人《人偶館事件》:混亂靈魂的三重人格,本我、贖罪、保護

綾辻行人在館系列《人偶館事件》中,講述了少年年少時的頑皮行為,對自我成長性格所造成的影響。

飛龍想一幼年時期,因不舍母親的離去,在母親所乘坐的火車途徑的鐵軌上放置了一塊石頭,導致火車沖出了軌道,也正是在這次事件中,母親離她而去。

他被父親嚴厲警告,不準將這件事情說出去。雖然他謹遵了父親的告誡,但父親依舊將他拋棄了,將想一交給了姨母撫養長大,從此之後的二十八年間,他再也沒有見過父親。

父親死後,作為獨生子的飛龍想一繼承了父親留在東京的房產——人偶館。本以為生活會越來越好,誰也沒想到,想一因小時候的事件壓抑也造成的精神問題浮現了出來。

多年的壓抑,痛苦的折磨,使得想一在內心深處承認了自己的罪責,將母親的死亡怪罪在自己身上,以至於他精神出現了分裂,衍變出了多種不同的人格。

第一重人格:飛龍想一的本人格

本人格並非精神錯亂所衍變,而是飛龍想一本身所存在的正常人格,這種人格是完全按照人類成長規律所成長,是完全正常的類型。

飛龍想一的本人格在成長中,雖然屬於正常人格,但這種人格背後所存在自我防禦機制卻自動打開,保護本人格思想中對於本體不利的成分。

在本人格的作用下,想一將導致母親乘坐火車的事件完全忘記了,也就是選擇性失憶。使得想一在之後的二十多年成長中,並沒有收到這件事情的影響,因為在他的記憶中,並不存在這件事情。

但本人格的自我保護機制並非是完美的,一旦觸碰到某種誘因,會有很大的可能觸發深層次記憶,讓本體重新回憶起那段時光。

第二重人格:贖罪人格

贖罪人格是想一在成年後所衍生出來的一種人格,目的是為幼年時期的錯誤所贖罪。

這種人格在他的人生中具象的表象就是自殺行為。在想一成年後,痛苦一直折磨著他,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罪孽,卻想不到任何可以贖罪的方法,只能通過死亡來結束痛苦。

想一在繼承人偶館前,曾在精神療養院進行過長時間的治療,狀態趨於穩定。但到了東京後,偶遇了幼年時被他推下河流的同學,導致當年的記憶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

記憶雖然並未完全蘇醒,但第二重人格卻完全成長起來。這種人格的目的就是幫助飛龍想一消滅掉一切阻礙他自殺的羈絆。

他先是殺害了一同生活了二十八年的養母與姨母,將這位深深疼愛他,視如己出的老人燒死在房間中。

第二人格更是想要殺害想一有著好感的女性——道澤希早子,幸虧想一的本人格及時蘇醒,才沒有得手。

第三重人格:島田人格

之所以將第三重人格命名為島田人格,乃是飛龍想一這一人格是將自己想像成了大學時期的學長——島田潔。

島田潔是想一大學時的學長,對想一十分照顧,如同兄長般,他更是在畢業後走上了偵探的道路,在想一搬到東京時,島田已經是個聲名在外的偵探了。

想一的第三重人格乃是自我保護的人格。

贖罪人格時不時復甦,給第一人格本人格寄恐嚇信,製造恐怖事件。使得本人格處於驚恐之中,久而久之,本人格就想到大學時對自己特別照顧的學長,認為學長如果在身邊,一定可以幫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然而,當想一的本人格想要聯系島田潔時,卻被告知島田外出旅遊,暫時聯系不到。這種極端的狀態下,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死亡威脅,本人格和第二人格之外,逐漸衍生出了第三人格——島田潔人格。

這個人格將自己當成島田潔,不斷的給想一本人格出謀劃策,分析事件經過,逐漸讓這起恐嚇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

《人偶館事件》結局時,讓我目瞪口呆,這個結局真的是匪夷所思。通俗來講,整個人偶館事件,其實就是飛龍想一一個人三個人格之間的故事。

贖罪人格想要自殺,就要解決掉本人格對於「生」的留戀,所以第二個人掌控思想殺害養母,有好感的女生,類型性格的租戶。而針對本人格的恐懼心理,再次衍生出了第三重保護人格——島田潔人格。

多重人格使得飛龍想一精神完全混亂,三重人格交替出現,所為同一肉身,卻行使著完全不同價值觀念的行為。

綾辻行人前期做足了鋪墊,將懸念吊起,直待最後填坑時卻來了個180度大反轉,讓讀者目瞪口呆,將讀者所有的推理全部打破。

H. 人格障礙相關電影

1、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新片〈孤兒〉

2、偏執型人格障礙影片
代表作:〈當男人愛上女人〉

3、分裂樣型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pshcho〉《精神病患者》

4、分裂型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恐怖片《門》

5、強迫型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火柴人〉 Matchstick Main(2003)

6、癔症型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慾望號街車》

7、邊緣性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1986年拍的《巴黎野玫瑰》

8、表演性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夜色〉是嗎?這個不確定

9、迴避性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心理游戲 The Game(1997)這個應該算吧

10、依賴性人格障礙電影
代表作:《人肉叉燒包》

樓主找來不容易,我花了一個小時去研究,然後才找出來,可能中間有些錯誤,但大致差不多啦,畢竟我不是太專業。

I. 2019-11-12

多年來,許多的影視劇作品都玩一個梗,就是「人格分裂」。雖然這個並算不上什麼出其不意的新思路,但的確是懸疑和驚悚電影的好題材。

在M·奈特·沙馬蘭執導的電影《分裂》中,主角詹姆斯·麥卡沃伊飾演了一個具有23重人格的奇人。與其他在銀幕中呈現的絕大多數具有人格分裂症的角色相同的一點是,麥卡沃伊所飾演的這個角色也同樣被設定為危險且暴力的人物。這亦似乎是大眾對人格分裂症患者的直接印象。那麼,在這個病症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要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所謂的「人格分裂」。這里就需要提及經常被弄混淆的兩個概念:解離性人格障礙,又稱人格分裂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指的是一種戲劇性的分離性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指患者對世界的知覺或思維與真實的世界割裂開來,可能會出現幻覺、妄想、偏執、木僵動作、情感淡漠等症狀。

其實,解離性人格障礙在現實生活中十分罕見,而世人自認為熟悉的也只不過是來源於影視劇中那些極端的情況。DID患者的行為的確會比較極端,具有沖突性,而DID患者本身也飽受這種病症的折磨,加上這種病症十分罕見,所以就顯得十分神秘。而在影視作品中,為了加強戲劇效果,吸引觀眾,尤其是驚悚題材的電影,就更加需要強化、突出DID病症的這些特徵。但其實,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讓大眾對這類病症有正確的認知,反而會起到反效果,讓DID患者受到歧視。

在DID最初與「驚悚「連接起來的時候,膠片電影還沒有問世。1886年羅伯特·劉易斯·史蒂文出版的《化身博士》,是一部全面意義上的經典作品。小說講述了一位令人尊敬的維多利亞時期的紳士與一個充滿獸性本能的禽獸共存於同一具身體的故事。一位名叫理查德·曼斯菲爾德的英國演員,在小說出版後立即買下了《化身博士》的版權,同年就開始了舞台劇的英美巡演。出演具有雙重人格主角的曼斯菲爾德,由於表演太真實,曾一度被懷疑是著名的連環殺人犯」開膛手傑克「。從那以後,《化身博士》就成為了舞台劇、電台節目以及影視劇中的經典題材。

在《化身博士》之後的又一經典之作,當屬1994年出版的《24個比例》。美國作家丹尼爾·凱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多重人格分裂紀實的作品。該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比利的多重人格達24個之多,他體內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談、下棋,互相控制對方的行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個大廳中,誰走到大廳中心的一盞聚光燈之下,誰就是現在控制比利身體的人格,但這些人格互相都不會知道對方幹了什麼,所以比利接受治療之前的生活是極其混亂的。主人公比利·密里根(Billy Milligan),並不是像普通電影和小說中虛構的多重人格患者,而是一個自始至終都存在廣泛爭議的真實人物。由於人物原型復雜,改編難度太大一直擱置到2015年才出了開拍計劃。這部未上映的電影叫《擁擠的房間》,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不得不說,這樣復雜,難度極高的角色交給小李子來飾演,大眾還是給予了很大的期待的。

無論是《化身博士》還是《24個比例》,都對後世的影視劇作品有很深刻的影響。如近兩年上映的電影《分裂》。該電影的導演沙馬蘭在開拍前,對DID做了大量的研究調查。在片中,對DID的定義也十分精確,將病因追溯到凱文童年的心靈創傷(DID通常是由這類經歷引起的)。片中凱文的精神醫生弗萊徹相信DID能夠改變人體內分泌系統運行規律,但她沒料到凱文的一個人格相信自己由超能力時,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控制。諸如《分裂》這類題材的電影,相關專家認為是非常負面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長期從事DID相關領域研究的精神科專家西蒙·林德斯博士認評價:「這類影片中的DID患者形象全是極度暴力、極易走上邪路的。而這樣的設定,對現實中DID患者來說是有失公允的。DID患者並沒有絕對的暴力傾向;他們更多的時候會盡可能掩蓋自己的病情。我非常擔心這類影片會對DID患者的復建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引起公眾對DID的偏見。而現實社會中對DID的污衊已經非常嚴重了。」

像《分裂》這樣以男性人格為主導的影片中,主導人格大多極度危險暴力,而女性領域的人格則相對溫和些。1957年上映的《三面夏娃》,讓主演喬安娜·伍德沃德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明星。片中她飾演了一位賢良淑德的家庭主婦,這時的她是「純潔的夏娃「;隨後,輕佻放盪的」墮落夏娃「掌控了她的身體,並把她的生活弄得一團亂;最後是充當調解員的人格珍化解了雙方的矛盾。這部影片是基於真實事例改編的。主人公原型是一名叫做克里斯·考斯特納·西斯摩爾的女子。而影片的劇本也是由病患的主治醫師與編劇共同編寫的。西斯摩爾在1970年公布了自己的身份,並於當年去世。在她簽署影片授權書的時候,製片公司要求西斯摩爾的每一重人格都要簽字。這也是對其他人格的尊重,每一重人格都具有獨立的人權。

隨著時間推移,DID這一情節逐漸被觀眾廣泛接受,甚至一些喜劇都開始用DID的情節做反轉。在《倒錯人生》中,托尼·科萊特多重人格的設定為劇中家庭生活帶來了各種啼笑皆非的故事。以及最近播出的港劇《三個女人一個因》,講述了有三重人格的女律師方以因被迫收知曉她秘密的利東佳為徒,讓他幫助自己保守秘密,從而引發一連串搞笑故事。在《倒錯人生》的創作中,劇組咨詢了大量的精神科專業人士的意見,力求展現DID患者最真實的一面,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的確,影視劇的重點從來都不是要普及科學知識。而影視劇中大量設定DID,除了劇情吸引眼球外,還更加可以體現演員的演技,畢竟沒有什麼比扮演DID患者更考驗演技,更加能提升在演藝圈的地位的了。伍德沃德憑借《三面夏娃》在奧斯卡得以封後。拉米·馬雷克與克里斯蒂安·史萊特更是憑借《黑客軍團》拿獎拿到手軟。能演繹出完全不同的人格,這才是演員演技真正的體現。

  在很大程度上,《分裂》都在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那也是沙馬蘭一直堅信的同時也在影片中表現的那樣,DID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人類進化上的更高階段。而這一點還有待相關專家的研究與證實。但希望今後,世人可以不再對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抱有偏見,以公平友愛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