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電影天堂
Ⅰ 求分享《走出非洲(1985)》百度雲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W5tXh0ugh2CAAJFoGFK64w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導演: 西德尼·波拉克
編劇: 卡琳·布里克森、科特·路德特克、大衛·雷菲爾德
主演: 梅麗爾·斯特里普、羅伯特·雷德福、克勞斯·馬利亞·布朗道爾、邁克爾·基臣、馬利克·鮑恩斯、邁克爾·高夫、蘇珊娜·漢密爾頓、瑞切爾·凱姆普森、格拉漢姆·克羅登、萊斯利·菲利普斯、謝恩·里默、多納爾·麥卡恩、Kenneth Mason、Tristram Jellinek、史蒂芬·B·格里姆斯、Annabel Maule、Benny Young、Niven Boyd、伊曼
類型: 劇情、愛情、傳記、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斯瓦希里語
上映日期: 1985-12-10(洛杉磯首映)、1985-12-20(美國)
片長: 161分鍾
又名: 非洲之旅(港)、遠離非洲(台)
凱倫(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飾)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富家女,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離開故土丹麥遠嫁東非肯亞,然而男爵夫人的稱號並沒有給凱倫帶來美滿的婚姻生活。幸運的是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凱倫可以經常外出打獵、探險,她漸漸的愛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獵遇險時,凱倫邂逅了年青的英國貴族鄧尼斯(羅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飾)。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後,凱倫獨立承擔起經營庄園的任務,在勞動的過程中,凱倫漸漸的與種植園里的僕人們產生了深厚友誼,而她與鄧尼斯的關系似乎也有了進展。然爾命運之神並沒有從此讓凱倫一帆風順,一次大火讓她不得不出賣庄園從而緩解經濟的拮據,後來鄧尼斯駕機意外身亡又一次給了她沉重的打擊。在經歷了生命的磨煉之後,凱倫最終告別了那片她灑下青春和熱情的土地……
該片在1986年的第58屆奧斯...
Ⅱ 走出非洲經典影評
梅麗爾·斯特里普的聲響和羅伯特·梅赫(John Barry)的背景音樂與此同時傳來,令人置身悠遠、遼闊的東非大草原。
2000英寸的風嘩嘩嘩吹著,你伸出頭去俯覽成群結隊過河的角馬,劃過由火列構成的紅雲。1985年的好萊塢大片《走出非洲》,改編於荷蘭文學家迪利·布里克森(藝名「伊薩克·迪內森」)的同名的自傳體小說。
在1986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這部影片奪得了包含獲獎電影、導演獎、最好改編劇本以內的7項獎勵。電影的順利,使作品的銷量由先前的10部書激增至150部書,也使迪利在肯亞內羅畢的故宅變成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
在非洲的恩貢山下,曾經的我有一座大農場。50歲的迪利·布里克森寫出《走出非洲》的開場詞時,嘴巴和筆頭都是有一種隱約的自豪,一種這一生沒白過的自信。也許好多人第一次看到、聽見這一開始時,也都半是回味無窮半是艷羨——當我老了,也可以底氣十足地道出那樣一句話來,該有多好。
1885年,她誕生在丹麥哥本哈根周邊的倫斯特德生態園,爸爸出生皇室家中,媽媽出生富有的中產階層。在她十歲時,爸爸自殺身亡,死亡原因成謎(一說是因政冶挫敗而氣餒心寒,一說是因患有性病而不堪入目承受病痛折磨)。
以後,她與媽媽的大家族生活在一起,在寬裕的條件里,發展趨勢著她在文學類和文化上的天賦。28歲時,為了更好地男爵夫人的稱號,她帶上豐富的陪嫁嫁給了德國男爵布洛爾·布里克森。結婚後沒多久,由迪利娘家人注資,她們在澳大利亞買下來了一座大農場,逐漸運營現磨咖啡種植區。
Ⅲ 《走出非洲》值得細細品味,帶給我一次與高貴靈魂的對話
習慣每月去圖書館還書、借書,在圖書館亂轉,被《走出非洲》淡黃色原野的清新封面吸引,更被封面上那句「我總是兩手空空,因為我觸摸過所有」打動,心裡頭一陣雀躍,就像收到一件心愛的禮物那麼開心,於是借回來細細品讀。
當我打開第一頁:
在非洲,我有一座貢嘎山腳下的農庄。赤道線橫貫過這片向北延綿一百英里的高地,農庄坐落在海拔六千英尺的地方。白天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高高在上,離太陽很近,但在清晨和傍晚,卻是毅然決然的安靜祥和。深夜裡會冷。
我無法不再繼續讀下去,簡直讓我著了魔似的。有人說,這是給非洲人民寫的一封情書,我確信!
《走出非洲》是丹麥女作家卡倫·布里克森創作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我覺得讀來更像是一篇篇優美的散文。意料之中的好看,它讓人沉浸在一個安靜祥和的世界,令我著迷。小說發表於1937年。講述的是作者1914——1931年在非洲肯亞經營咖啡農場期間的一段真實生活經歷。
1914年,作者以一個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隨男爵丈夫旅居肯亞,經營一個咖啡農場。後來她的婚姻破裂,情人丹尼斯也在一次飛機失事中意外罹難。禍不單行,農場面臨破產。破產後的女主人從此結束了她在非洲的生活,隨後於1931年回到了故鄉丹麥。
作者卡倫文筆極其優美,流暢,優雅,讀來儼如森林裡的溪流潺潺流淌般清新恬靜。她筆下描寫的非洲景緻,我心嚮往之。
「一些不知道名字的蒿草,芳香四溢,聞起來像百里香或是沼澤桃木。有的香氣過於醇烈,幾乎嗆鼻。所有的花兒,不管是生長在草原上,還是在原始森林的藤蔓上,都像丘陵地帶上的花那麼嬌小玲瓏。但也有例外,只有在漫長的雨季剛剛來臨時,那一簇簇芬芳馥郁,花朵碩大的百合花才會在草原上綻出蓬勃的生命。舉目四望,無邊無際。盡收眼底的一切,凝聚成偉大、自由和無可比擬的高貴。」
「天空總是淡藍色或紫色,堆積著大片洶涌澎湃,又輕若無物、變幻無窮的雲朵,翻滾著,飄盪著。天空飽含著生機勃勃的藍色,連附近的山巒與林地,也都被染上了這種鮮亮卻深沉的色調。」
「沾滿水珠的長野草低垂著,曠野中的各種香草散發出濃烈甚至辛辣的味道。過不了多久,四面八方的蟬蟲也將開始放聲歌唱。在這茫茫的草原上,這一株株青草是我,這清冽的空氣和遠處隱約可見的山脈是我,這疲憊不堪的牛群亦是我。我輕輕呼吸著荊棘樹叢中陣拂的夜風。」
……
諸如此類如此細膩的描寫比比皆是,卡倫是真切地愛上這片土地,這里的一草一木,讓她心生歡喜。她早就在這片土地選好了墓址,死後也要葬在這片土地上,可惜後來發生了種種事情,未能如願。
每讀到她描寫非洲這片自然風光的片段時,我總是會停下來,閉上眼睛,開始神遊書里的令人嚮往的景緻,彷彿真的看到了那般美麗的景色。這是一種出於本能的、真實的、不必帶技巧的描寫,直抵人心。
卡倫的農場與野生動物保護區為鄰,時常有大型野生動物出沒。她說道,這賦予農場一種非凡的魅力,彷彿我們是一位偉大的國王的鄰居。那些動物近在咫尺,多麼令人興奮及神往。
她說,在非洲,原始森林裡蘊藏著一個神奇的世界。每逢星期天,如果在農場里有空閑,就和仆從法拉帶著帳篷和食物,一起騎馬來到森林裡觀察野生動物。對於一個熱愛動物的人來說,那裡就是自己的天堂。
她寫道,「我們在樹林里剛拐了一個彎兒,忽然看到一頭花豹橫卧在路中央,花紋斑斕,美麗異常。」
「透過繁茂的樹林,看到了巨大的森林野豬,森林裡難得一見的稀客,身後還跟著一頭母豬與三頭年幼的小豬,全家族急速奔跑著,映襯著身後陽光普照的綠色,就像幾個或大或小、形狀如出一轍的剪影。這樣的景緻不可思議。」
「一次遇到一種體型巨大的蜥蜴在大石頭上曬太陽。皮膚絢麗多彩,彷彿一堆光芒閃耀的寶石,或是古老教堂的窗格里的色彩玻璃,當你慢慢靠近它時,它會窸窸窣窣地逃走,在石頭上灑下天藍色、綠色和紫色的痕跡,猶如彗星那燦爛發光的尾巴。」
「漫長的雨季結束後,夜晚空氣中泛起涼意,螢火蟲便出現在樹林里。空氣中飛舞著螢火蟲,忽上忽下,宛如起伏的波浪,又好像正在行某種屈膝禮,遵循著自己飛行的節奏,使自己身上光線微弱的小燈籠忽明忽暗地閃爍著。」
「一群魁偉、鑄鐵般身軀的野牛在古銅色的天空下,從晨霧中走出來。」
「日出之前,一彎弦月下,見到一頭雄姿英發的雄獅,它正橫越灰濛蒙的平原,走在捕獵的歸途中,在閃著銀輝的草叢間投下濃濃的陰影。」
……
這樣的描述,還有很多很多,龐大的野生動物群近在咫尺,給作者的生活注入了無窮的生機和驚喜,往後餘生回想起來,那是妙不可言的獨特感受。
這樣一幅幅和諧唯美的畫面,我想到了一個詞:生命,鮮活的生命、奇特的生命、無與倫比的生命。
當我讀到「數不清多少次,在拂曉前的靜謐中,我在夢中聽到羚羊露露清脆悅耳的鈴聲。在睡夢里,我的內心常常被喜悅充滿」,我的心也隨之柔化了,多想能有這樣的場景出現啊!動物和人原本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非洲這片熱土養育了這群充滿靈性的野生動物,溫情的野生動物又潤澤了作者的靈魂,當然作者卡倫更是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人。
時隔多年當她拿起筆寫下這群動物王國時,我們仍能從文字中聽到每一種動物的脈搏跳動聲,也許作者一輩子都未曾走出那個霧靄蒙蒙的早晨、那個余暉漫野的黃昏、那個月色如華的夜晚,因為那裡有一群可愛的生命正徜徉在作者的心間。
作者卡倫對那片土地上的人也愛得深沉。她筆下的土著人,仿若發光的精靈,也仿若鍍金的菩薩。
她是白人、男爵夫人、庄園主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她卻從未用高高在上、優越、有色的眼光去看待殖民地非洲的土著人,即使在面對土著的誤解之時,她依然以一種平和、好奇、欣賞的態度去與土著人交流、融合。
她入鄉隨俗,熱情好客。書里寫道,那些小牧童常常把羊群趕到草坪上吃草,自己赤著腳,悄無聲息地走進卡倫的恩戈庄園的屋子。他們中年齡大的約十來歲,小的也就是兩歲的樣子。他們只要不隨便坐下,不亂碰東西,不亂說話,他們就能在房子里隨意走動,無論待多久都可以。卡倫的家,儼然是孩子們的天堂。
她更有顆菩薩心腸,熱心樂於助人,倍受佃農們的歡迎和尊敬。幾乎每天九點到十點之間,都會為農場里的佃農們看病。土著小男孩卡曼塔就是眾多病人中其中的一位,他是農場里一戶佃農寡婦的兒子。卡倫第一次遇見卡曼塔,發現他的雙腿從大腿到腳踝長滿了嚴重的膿瘡,小男孩瘦削、痛苦憔悴,雙目無神,令人痛心,卡倫嘗試給他治療膿瘡。治療的那些日子,卡曼塔積極配合,風雨無阻,從不缺診。癰瘡的治療過程極其痛苦,他從未叫過一聲痛,而平靜淡然地默默忍受著。卡倫一直傾盡全力,可是恢復情況不樂觀,最後決定親自開車帶卡曼塔去醫院接受治療。
卡曼塔在醫院治療了三個月,痊癒後回來,去看望他的族人,之後返回卡倫家,好像他已經順理成章地屬於這里了。從那以後,卡曼塔一直在卡倫身邊當僕人。他孜孜不倦地為卡倫效勞,而且遠超出他的職責范圍。卡倫問他為何這樣做時,他總是回答,如果沒有卡倫,他早已死了許多年。後來,卡倫的慧眼識珠,卡曼塔對烹飪很有天賦,送他去學習烹飪,在烹飪方面,獨具匠心,令人嘖嘖稱奇,成為一名遠近聞名出色的廚師。
農場里的佃農們不識字,卡倫經常為他們寫信讀信,為了土著人的教育,卡倫就在農場為佃農開辦一所學校,聘請當地人執教。把瓦楞鐵皮搭建的舊倉房改造成狹長的教室。佃農們的孩子們每天坐在長凳上專心聽課學習,書聲琅琅。卡倫說道,學校是她整個農場最喜歡的地方,它是這里精神生活之內核。她在這里度過了無數個美好的黃昏。
書中出現的眾多人物當中,我不能不說我極其欣賞的一個人物,瀟灑的丹尼斯·芬奇·哈頓。在非洲,卡倫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一生的摯愛——丹尼斯。丹尼斯畢業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被海明威、英國王子等人引為摯友。
他是位英俊出色的運動家、優秀勇敢的飛行員,短短半生極盡輝煌。
丹尼斯性格謙卑,隨性灑脫,熱愛生活,酷愛大自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活得明白通透,對一切聽之任之,任憑別人隨便去說去想,毫不在乎!
卡倫說道,在非洲,咖啡農場是丹尼斯唯一的家,狩獵歸來時住在卡倫家,丹尼斯在農場里過得很愉快,來去自由。丹尼斯特別喜歡聽故事,卡倫則很會講故事。入夜,他把靠墊在壁爐前堆得像沙發一般舒適,和卡倫一起坐在上面。卡倫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魯佐德一樣盤起雙腿。丹尼斯目光清澈,興味盎然地從頭至尾聆聽著每一個故事。
在農場,他們倆還常常一整夜一整夜地飲酒促膝長談;一次次帶上卡倫策馬揚鞭來到森林裡狩獵、露營,圍著篝火,打開留聲機播放歌曲,他們或相擁而舞,或聆聽歌曲,或仰望星空。
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浪漫飛行,時間或長或短。卡倫說,丹尼斯最令她心懷感激和心醉的是,駕駛他那架「蛾式」小飛機帶她一起翱翔在非洲大陸的上空。
俯瞰到的景緻如此壯麗恢宏:
「彩虹橫亘在陽光明媚的綠色平原上;巨大的雲堆高高直立著,與氣勢磅礴的黑色風暴一起追逐著,舞動著」。
「驟然而至的暴雨,砸落出一道道斜斜的雨線,使四周一片白茫茫」。
「一片湖泊闖入視野,湖底在清澈的水波下閃著白光,那湖水,自高空俯瞰,發出無法想像的湛藍色,如此澄澈透明,一瞬間幾乎使你暈眩,忍不住閉上眼睛,這藍瑩瑩、亮閃閃的湖水,彷彿鑲嵌在黃褐色荒原上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海藍色寶石」。
「我們降低了高度飛行,看到淺藍色的湖面,湖邊生活著數以萬計的火烈鳥,當飛機接近它們時,火烈鳥紛紛四散開來,盤旋成一個個扇面和圓環,恍如落日的光輝,又像是絲綢或者瓷器上精美的東方圖案不斷變化組合,我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它們」。
……
讀著這樣一段段優美的文字,很有畫面感,彷彿身臨其境,任性地以為我下一個旅行目的地就是非洲。
後來,丹尼斯在一次飛行中不幸遇難,卡倫悲痛不已,對於非洲人而言,丹尼斯的死不亞於痛失親人。
確切了死訊,卡倫第一時間回到了庄園,並且向他的好朋友們回憶他曾經的遺願,在旁人看來既堅強又冷靜。她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在山頂一片茫茫迷霧中堅持到最後一刻,只為給摯愛尋找一塊視野最開闊的墓地。這其中的深情,讓任何文字都淪為矯情。非洲大地擁抱了丹尼斯,使他重獲新生,與大地合為一體。
丹尼斯的好友馬丁送給丹尼斯的墓誌銘:「雖然死亡之火將我化作灰燼,但我毫不介意,因為我眼中的一切都是如此安好」。對於丹尼斯,這評價太貼切不過了!
關於生命的意義,卡倫在「除非你賜予我祝福,否則我絕不會任你離去」這一章中說「寄希望於生命的重復,是因為他虛度了年華,碌碌無為,了其殘生」。相比較生命的長度,她看重的是人活這一生的質量。人這輩子,生命中有過愛,曾經快樂充實,不虛度光陰,有滿滿美好的回憶,足矣。
在農場破產後,卡倫離開之前,還在為其農場庄園的土著人奔走,最後找到了一片收留他們所有人的土地。另外為了實現打鐵工人能擁有一枚戒指的願望,她變賣傢具才湊足錢買了一枚鑲有紅寶石的戒指,作為打鐵工人臨別的禮物。她離開農場時,兩手空空!
《走出非洲》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值得細細品味,帶給我一次與高貴靈魂的對話,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卡倫的心沒有離開非洲,她的文字可以作證!
《走出非洲》後來被拍成同名電影,斬獲七項奧斯卡大獎。小說與電影差異挺大,電影以男女愛情為主線。在電影里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卡倫提出結婚的時候,丹尼斯回答說「我不會因為一張紙不愛或者更愛你。」
他給卡倫兩個禮物,一個是一隻金筆,卡倫用它記錄下這段傳奇;一個則是「用上帝的眼光看世界」。於是,她看到了鹽鹼湖上的火烈鳥,看到了如馬賽克一般的大片田野,看到了當蒼穹發語時,大地隆隆回響……
攝影:落地生根
出鏡:阿萊
Ⅳ 奧斯卡經典《走出非洲》:我總是一再啟程,但哪裡都陋於非洲
「她在非洲得到過所有,卻又失去一切。
最後,她孑然一身走出非洲,卻留下了一生的回憶」
——這是電影《走出非洲》里的結局
《走出非洲》講述的是一個歐洲女性在非洲土地上得到成長、蛻變、升華的故事。
女主人公凱倫在非洲獨自經營咖啡種植園,逐漸愛上了這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人和事物。
在這片土地上,凱倫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病痛的折磨,婚姻的破裂,好友的病故,庄園的破產,情人的意外身亡……接踵而來的一次次打擊,讓凱倫嘗遍了酸甜苦辣,離合悲歡。
而在這個過程中,非洲大草原一直用它的質朴和深沉撫慰她、涵養她,褪其鉛華,使之超越,令她從一個愛慕虛榮的富家女逐漸成長為一個堅毅勇敢、善良博愛、寬容平和的成熟女性。
許多人看完電影,都會發出一句類似的感嘆:一個女人怎麼可以偉大到這種境界?
然而,電影的內容並非純屬虛構。事實上,無論是人物、故事情節,還是環境背景,皆有真實來源可考。
電影由四部文學作品改編而成,以 凱倫·布里克森 的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為基礎,融入她的另一部作品《草地上的影子》,以及另外兩位作家為凱倫·布里克森寫的兩部人物傳記。
而電影中的女主「凱倫·布里克森」的原型正是作家凱倫·布里克森。
可以說,這部電影具有一定的紀實色彩。而改編自文學名著,則賦予這部電影濃郁的文學氣息,觀看這部電影,如同閱讀凱倫·布里克森的散文,細膩而舒緩,平和而感動。
1985年,《走出非洲》正式上映,引發了熱烈的反響。次年的第58屆奧斯卡上,《走出非洲》一舉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多個獎項,以及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提名。
而肯亞咖啡也隨著這部電影的傳播而進一步蜚聲環球。
在澳帝焙的產品列表裡,肯亞從來不會缺席。一直以來,我們都想尋找到一款可以代表《走出非洲》這部電影,也能用來代表整個非洲的肯亞咖啡。
雖然之前的肯亞公主,以及後來的肯亞SOE,也頗為出色,但都太「肯亞」了,還不足以代表整個非洲,代表這部電影。
直到我們的尋豆師老朋友深入非洲原產地找到了這支微批次水洗肯亞,這個夙願才終於得償。
很高興地說,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找到的唯一一支可以代表《走出非洲》這部電影的咖啡,也是唯一可以代表整個非洲的肯亞咖啡。
它的氣質太像《走出非洲》的女主,我們從它的身上領略到了多元、廣博、包容的氣度,不止是肯亞,埃塞、坦桑的神韻,它都兼而有之。可以說,整個非洲的韻味,都融匯進了這支咖啡里。
因此,我們鄭重地以《走出非洲》女主的名字「凱倫」命名這支咖啡。
正如凱倫在非洲嘗遍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洗凈鉛華,獲得超越那般,你也能在這支咖啡中領略到苦,品嘗到酸,但更能感受到鉛華褪盡之後的雋永的甜。它,干凈,均衡,飽滿,順滑,風味豐富,廣博多元,擁有著《走出非洲》這部電影的韻味。
仔細品嘗這杯「凱倫」,腦中不由地浮現起《走出非洲》電影里的一幅幅畫面:廣袤無垠的非洲大草原;獅子、大象、狒狒、火烈鳥、長頸鹿、野牛、羚羊…乾坤萬籟競自由;金黃恬謐的落日斜暉;紫羅蘭般的邈遠天際;凱倫坐在山坡的草地上,向身邊的丹尼斯娓娓訴說著動聽的故事……
「我在非洲曾經有一個農場,種咖啡豆,給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見了為自由奮不顧身的情人,他熱愛動物勝於人,他折桂而來,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寫過一首歌,那裡有已逝的熱土,那裡有純潔的朝露。我總是兩手空空,因為我觸摸過所有。我總是一再啟程,但哪裡都陋於非洲。」
電影是好電影,咖啡是好咖啡。
二者皆得,何其幸哉!
Ⅳ 《走出非洲》讀後感
這本書是我看完梅姨演的電影「走出非洲」之後買的書,電影結合原著書本已經成為我學習的一種組合。
「走出非洲」這本書是接近5顆星的推薦,文字非常美,尤其是在描述非洲震撼人心的景色的時候,真的會再次勾起你想要去非洲的想法。同時作者在描述人物特徵及心理狀態以及不同人的人生描述、思想觀點的描述讓這個年代的國人也是會有很多的觸動和反省,反省自己的人生狀態心路歷程。
看完這本書之後有強烈的感受是把文章中唯美的文字和觸動人心的人生感悟,思想狀態的經典句子摘抄下來,供自己以後可以高效翻閱及再次對應去吸收。
句1:站在非洲這片土地上,視野及其開闊,你看到的一切都顯得非常偉大,非常自由,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尊貴感。
句2:驀然回首在非洲高地上的旅居生活,心中會徒然生出這樣的感覺:我可是在空中生活過一段時間啊。...身處這樣的高空,整個人都會呼吸順暢,躊躇滿志,身心輕松。
句3:他們(土著人)始終和我是平行的存在體,只不過是處於不同的生命層面上,我們相互之間是心有靈犀的。
句4:在廣袤的草原上,他(土著人中的一個小孩)顯得特別微小,但在如此微小的一個點上,竟然集中了如此多的苦難... (最近也感嘆生活給了我們周圍很多人不少的苦難)
句5:土著人對險境是發自內心的喜愛,這是一種真正的勇氣,是對造物主命運安排的真實回應,是天堂在大地上的回應。
句6:他(那個苦難的土著小孩)沒有慾望與周圍世界以任何方式進行交流,因為他所體驗過的交流方式都太過殘忍。他像古代的勇士一樣,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直面痛苦。不論事情變得多麼的糟糕,他都絲毫不會有所觸動。他的工作和生活哲學教會他時刻要做好最壞的打算。.....真心不知道上帝面對這個小孩子的這種生活態度時候作何感想。
句7:這個孩子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受難者,除了苦難,他對生活沒有任何期待。
句8:在童年時,他的內心已經扭曲或者封閉起來了,長大後,對於他而言,不正常的事兒才算正常。....他基本上和生活保持著一種奇特的關系:他是它的主人,但是卻從不贊美它。
句9:生活的重擔,繁重的壓力,起伏的命運和漫長的歲月,很自然就把索馬里女人錘煉成堅硬的、閃閃發光的琥珀。
句10:我最近有個想法,或許我必須這樣想:在所有的人中,總要有人過得慘一些,不是這個人,就是那個人 (咳。。。這心態絕了,我們得學學....)
句11:悲劇是上帝處事的基本原則,不僅是生活中很關鍵的部分,也是生活中的悲情小調。
句12:她說她很想重新活一次,也好證明一下她這輩子其實活得極其明智。我想,是啊,她的人生就是那種需要活第二次才好意思說真的活過的人生。 (思考:我們的人生呢?需要重新活嗎)
句13:從那時開始,這塊農場每分每秒都在教會我「活在當下」的藝術,或者可以這么說,在永恆的時間長河裡,某個具體發生的事件,或者某個時刻,根本不會對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句14:為了贖回自己的人生,我一次次地放棄了自己擁有的東西,到了最後變成得一無所有,我自己本人倒變成了最微不足道的東西,被命運拋棄。
最後用書本後面一首小詩結束:
你要用愉快的方式,
吟唱悲傷的歌曲,
我永遠不會為憐憫而來,
而是為快樂而至。
Ⅵ 值得電影愛好者反復觀看的中外經典電影(128部)
1.首先強調:這個不是經典電影全榜單,只是個人觀影記錄。
2.此榜單很大程度上有個人觀影偏好存在,不代表大眾意見。
《教父》
《燦爛人生》
一.10星級(絕對經典)
1.《亂世佳人》 2.《阿拉伯的勞倫斯》
2.《公民凱恩》 4.《賓虛》
5.《教父1》 6.《教父2》
7.《美國往事》 8.《辛德勒的名單》
9.《肖申克的救贖》 10.《霸王別姬》(中)
11.《阿甘正傳》 12《指環王》系列
13.《泰坦尼克號》 14.《燦爛人生》(意)
《天堂電影院》
《這個殺手不太冷》
二.9星級(非常經典)
1.《這個殺手不太冷》 2.《阿凡達》
3.《美麗人生》(意) 4.《燃情歲月》
5.《角鬥士》 6.《放牛班的春天》(法)
7.《飛越瘋人院》 8.《冷山》
9.《與狼共舞》 10.《日瓦哥醫生》
11.《天堂電影院》(意) 12.《活著》(中)
13.《海上鋼琴師》(意) 14.《走出非洲》
15.《末代皇帝》 16.《勇敢的心》
17.《桂河大橋》 18.《千與千尋》(日)
19.《一一》(台) 20.《迷魂計》
21.《羅生門》(日) 22.《羅馬假日》
23.《卡薩布蘭卡》 24.《音樂之聲》
25.《美國麗人》 26.《控方證人》
27《戰爭與和平》(美) 28.《十二怒漢》
29《楚門的世界》 30.《沉默的羔羊》
31.《巴頓將軍》 32.《甘地傳》
33.《英國病人》 34.《現代啟示錄》
35.《低俗小說》 36.《拯救大兵瑞恩》
37.《克萊默夫婦》 38.《七武士》
39.《洛城機密》 40《無主之地》
41.《琪琪》 42.《窈窕淑女》
《飛越瘋人院》
《猜火車》
三.8星級(相對經典)
1.《盜夢空間》 2.《獅子王》
3.《龍貓》 4.《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5.《三傻大鬧寶萊塢》 6.《猜火車》
7.《當幸福來敲門》 8.《莫扎特傳》
9.《印度之行》 10.《大衛戈爾的一生》
11.《海底總動員》 12.《超人特攻隊》
13.《聞香識女人》 14.《純真年代》
15.《畢業生》 16.《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
17.《殺死一隻知更鳥》 18.《沉默的羔羊2》
19.《教父3》 20.《埃及艷後》
21.《發條橙子》 22.《2001太空漫遊》
23.《安妮.霍爾》 24.《布拉格之戀》
25.《黑暗中的舞者》 26.《西線無戰事》
27.《雨人》 28.《騙中騙》
29.《入殮師》(日) 30.《計程車司機》
31.《撞車》 32.《陽光燦爛的日子》
33.《中央車站》(巴)34. 《E.T》
35.《一夜風流》 36.《亂世春秋》
37.《叛航喋血記》 38.《蝴蝶夢》
39.《雨中曲》 40.《亂》
41.《碼頭風雲》 42.《天使愛美麗》
43.《V字仇殺隊》 44.《步履不停》(日)
45.《從海底出擊》 46.《死亡詩社》
47.《因父之名》 48.《絕美之城》(意)
49.《十戒》 50.《日落大道》
51.《西區故事》 52.《奇愛博士》
53.《精神病患者》 54.《西部往事》
55.《西北偏北》 56.《七宗罪》
57.《鋼琴家》 58.《憤怒的公牛》
59.《不可饒恕》 60.《血色黑金》
61 .《戰馬》 62.《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大約五百到六百部5-7星觀影榜單數量龐大,擇日另榜跟進)
另外,《影子大地》,《斯黛拉》,《全金屬外殼》,《滿洲候選人》,《女獵鷹人》,《黃金三鏢客》,《好傢伙》,《上帝之城》,《非常嫌疑犯》,《熱情似火》,《馬耳它之鷹》,《野戰排》,《獵鹿人》,《祈禱和戀愛》,《21克》,《落水狗》.......。等影片正在搜索合適的片源計劃觀看,請影迷朋友們指點。
Ⅶ 好聽的電影主題曲,或者插曲~~謝謝
1.《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 兩首都是經典影片《畢業生》的歌曲,不止電影經典,連音樂也是十分的經典。 2.《雪千尋》是來自《東方不敗2》電影原聲 3.《sealed with a kiss》來自希區柯克經典影片《Rebecca》 4.《Vienna》維也納永遠等著你,來自《Going On 30/女孩夢三十》 5.《Lucia Di Lammermoor》&《The Diva Dance》 來自科幻影片《第五元素》的一段令人難忘的音樂。女外星人在歌劇院唱的一段凄美動人的歌曲,她所詠唱的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葛塔諾.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歌劇詠嘆調《香燭已燃起(拉美莫爾的露契亞/LUCIA DI LAMMERMOOR)》,歌曲後半部穿插了節奏明快的《女神之舞/The Diva Dance》。這是影片中最為出色的配樂,也是最華麗的場景片段。 此段詠嘆調歌唱者是阿爾巴尼亞女高音Inva Mulla Tchako,她精靈般的詠嘆,三分鬼魅,七分高亢。關上燈,聽如絲般的歌聲在屋裡扶搖直上,一切的思緒都隨之而去。。。 6.《Lascia ch'io pianga》(《任我淚水流淌》) 選自亨德爾(Handel,1685-1759)的歌劇《Rinaldo》(雷娜朵)中的詠嘆調「Lascia ch'io pianga」 電影《教室別戀》的片頭音樂和電影《法拉內利》中的著名唱段。 7.《candy tree》是來自2006日本劇情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充滿童話氣息的一首歌。 8.《le papillon》是法國溫情電影《蝴蝶/le papillon》主題曲,很多人說吉祥三寶是模仿它唱的。 9.《room of angel/天使的房間》 是恐怖游戲《寂靜嶺4密室》的主題曲,詭異夢幻,充滿了靈魂死亡的氣息。。。。 上面是剛剛想到的,下面是我以前的小結。 高度。。。不說,廣度我肯定比樓主廣一點。。。 *044--classicriver (韓國影片《假如愛有天意》主題曲,女聲哼唱版)(浪漫而憂傷~) *045--不可不信緣 (韓國影片《假如愛有天意》主題曲,男聲帶歌詞版) *046--愛無間--<Hey>-- (韓國影片《雛菊》主題曲) *047--與我同在 (動畫《千與千尋》主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048--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Cline Dion>(電影《貝隆夫人》) *049--never say goodbye (韓劇《my girl》插曲) *050--what will I do (日劇《悠長假期》英文主題曲) *051--為了你(韓劇《冬日戀歌》插曲) *052--從開始到現在(韓劇《冬日戀歌》主題曲) *053--Reason (韓劇《藍色生死戀》主題曲) *054--ルージュになりたい--<渾谷美由子>(動畫《BB與我》片尾曲) *055--Innocent Days--<Hitomi> (動畫《叛逆的魯魯修》歌曲) *056--Masquerade--<Hitomi> (動畫《叛逆的魯魯修》歌曲) *057--炎和永遠 (動畫《羅德島戰記》主題曲,動漫中的經典~) *058--kiss the rain (韓劇《夏日香氣》感人配樂 鋼琴曲) *059--帶著夢飛翔--<萬芳> (《飄零燕》主題歌,經典) *060--再生花--<陳慧林> (港劇《再生緣》主題曲) *061--shining friends(港劇《當四葉草碰上劍尖時》主題曲) *062--實情--<廖碧兒> (港劇《人間蒸發》主題曲) *063--一個人生活--<林凡> (《天地傳說-魚美人》片尾曲) *064--坐在巷子口的那對男女--<范冰冰> (玉蘭油廣告歌曲,挺可愛的歌曲) *065--rhythm of the rain (綠箭口香糖廣告歌曲) *066--hey juliet(奧林巴斯廣告曲快歌)
Ⅷ 請介紹一下電影《走出非洲》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
提取碼:wii4
《走出非洲》是環球影業出品的愛情片,由西德尼·波拉克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羅伯特·雷德福等主演。1985年12月10日,該片在美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卡倫·布里克森的同名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凱倫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而遠嫁肯亞,後來她跟英國探險家鄧尼斯產生感情的故事。1986年,影片獲得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第4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