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頂上的天堂是電影嗎
❶ 適合大學生看的電影,那種不需要快進的!
都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電影也不例外。優質的電影往往給我們的知識不比書本上的少。我們剛剛步入大學時對社會的很多東西還未可知。所以,藉由電影,我們可以更多更方便的觀察到社會的多樣性,以及對於愛情,對於人生,以及對於自己未來的期盼,都可以有一個更加前瞻的了解
一、愛情
《怦然心動》——豆瓣評分9.1,時長90分鍾
簡介:一位狗狗,在主人回家的車站上,日復一日的等待著數十年。
動物:我很小的時候,家裡也曾養過一隻小狗,隨著我升入高中和大學,我們家的小狗也逐漸的變老,但是他每次還是在我快要到家的時候,出門來接我。但是,隨著去年的寒冬,我到家時再也沒能看到小狗的身影,所以,我很能理解劇中對於小狗的態度,他不知道什麼是生死,更不懂為什麼主人不像往常一樣出現在車站,他所能知道的就是和平時一樣,在這個人來人往的車站里,等待著那個人的出現。
結語:在我的觀點里,每個用心拍的電影,都值得我們一分一秒的觀看,無論是對電影人的尊敬,還是對於知識的渴望。
❷ 2009年電影《天堂》主要描述的是什麼
《天堂》(《樂園》)是一部由李章秀導演,金荷娜、池珍熙擔任主演的韓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從教導所出來以後到一個小學工作和與周圍的人的相處的故事。
❸ 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天堂的顏色》是一部講述孩子的影片,在鄉下,視力有障礙的穆罕 默德找到了童年時的快樂但是它在吸引兒童的同時,也能引起成年人的共鳴。以下是我整理的電影《天堂的顏色》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篇一:《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天堂是什麼顏色的?我看到片名就有一個疑問。天空是水晶般的透明,是天空般的湛藍,還是像彩虹那樣的斑斕?我無法判斷。《天空的顏色》這本書讓我吃驚才地發現主人公穆罕 默德想要知道天空的顏色的願望。因為他是個是個盲童!
穆罕 穆德在盲人學校上學,寄宿制的學校,只有放假才回家。很快到了暑假,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接走,只有小穆罕 穆德始終在等待,他的爸爸還沒有來接她。大概過了一兩天吧,他的爸爸才來到學校。
穆罕 穆德伸出小手摸索著攙著父親的手,抽噎著說:「我以為你不會來了。」我們永遠不知道,對於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輕易地填滿他們的世界,而又可以輕易地毀滅整個世界。穆罕 穆德需要的是爸爸的手,僅此而已。
相聚的歡樂令人動容,但在山林空谷中傳來如讖語般的迴音中,穆罕 穆德幾乎本能地預知父親要把他遺棄。他對著同樣是盲人的木匠,哭了。
木匠問:「你為什麼哭呢?」
穆罕 穆德說:「你知道,沒有人喜歡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們的老師說上帝更愛盲人,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告訴他,如果上帝真的愛我們的話,就不會讓我們成為瞎子,讓我們看不見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可以用你的手指來感受到他。現在我回去尋找上帝直到我的手可以感覺到他,然後告訴他我心中所有的秘密……」
他爸爸是個可憐的人,他悲訴上帝的不公讓他承擔不幸的命運,他的內心在煎熬著。他帶穆罕 穆德去了危險的工作地點,卻設置了他活動的范圍,他愛穆罕 穆德,卻因為生活所逼想拋棄他。這個慈愛的奶奶辛勞一生,穆罕 穆德說奶奶的手很美,像貴婦人的手一樣,又白又軟。他沒有明亮的雙眼,可是他的心,明亮過一切為世俗污濁的雙眼。也許在他心裡,只有在他奶奶那兒,和妹妹一起玩耍才是最快樂的吧。
影片結尾,可憐的小穆罕 穆德向著金色的陽光伸出手。那抹金黃是天堂的顏色嗎?他的爸爸跪在身旁,似乎在請求寬恕,是誰拯救了誰?穆罕 穆德用他純真的心拯救了他的爸爸?不!是穆罕 穆德拯救了所有人。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幸,幸福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不幸,就像不幸的人看不到他人的幸福。我想像著上帝站在高高的雲端看著人類,是該嘲笑還是心酸?可上帝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但又從來不在……
篇二:《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這是一部伊朗的電影,質朴的人物,簡單的畫面,平時的故事,卻喚起了我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天堂是什麼顏色?或許,我從來就沒想過這樣的問題,即使想了,也無從知道答案。直到看了電影《天堂的顏色》,我明白了,在盲童內心世界裡,天堂的顏色是五彩斑斕的顏色,是可以用耳朵傾聽的顏色,是可以用手觸摸的顏色。
八歲的墨曼對自己的那個黑暗世界有著特別的感觸。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是似乎他比看得見的人看到的更多。因為他把世界縮小到自己的手裡,用雙手去感知世界。丁冬的溪流,細膩的沙石,掠過的微風,只比他高一片葉子的小樹,充滿知識的特殊課本,奶奶潔白而美麗的手,妹妹微笑的臉龐……他用雙手感知著所有的一切。
「上帝是最愛盲人的。因為上帝自己也看不見」,所以上帝才讓墨曼和他一樣用手去感受世界。雖然墨曼看不見,但他對對整個世界充滿了渴望、熱愛與眷戀。美麗的心靈在這個世界上不會孤獨的',因為他們用愛在為這個世界塗上顏色——天堂的顏色。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想想自己的生活,感到慚愧與不安。我們眼睛能看,耳朵能聞,但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究竟發現了多少、感受了多少呢?可能連墨曼也不如。他用自己敏感的手指去觸摸上帝的印記、天堂的顏色。而我們卻是如此的忙碌和漠然,以至於忽略了身邊世界的絢麗色彩、美妙聲音和那無數的感動細節。墨曼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的心靈是明亮的。
電影中,有幾個畫面深深觸動了我:
1、盲童學校放暑假了,所有的孩子都被家長接回家了,除了墨曼。兩天後,父親終於來了,墨曼哭著用自己的小手微微顫抖地撫摸著父親的手說:「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雖然等來了父親,可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兩天的等待讓他受的苦比他一年受的苦還多。
2、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所有看得見的人都昏昏欲睡,對眼前的美景熟視無睹。唯獨墨曼,喜悅而激動地伸出小手去捕捉微風「我終於抓到你了。」並用期待的心情指著窗外問爸爸:「那是什麼?」 「樹木、森林。」 爸爸漫不經心的回答,但卻遮不住墨曼的好奇。「再遠方呢?」「還是森林。」……
3、回到家,墨曼用自己的小手撫摸著親人的臉龐,他撫摸到了妹妹的笑容和奶奶的慈愛。
4、父親將墨曼視為尋找幸福的絆腳石而將他送去了木匠家,無奈而絕望的墨曼向盲人木匠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沒有人愛我了,連我的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我就會跟其他人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到很遠的地方上盲人學校;老師說過上帝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問老師,如果是這樣,上帝就不會讓我們瞎,讓我們看不到他;老師說上帝是看不到的,但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是我心底的全部秘密。」
篇三:《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昨天,看了一部伊朗的電影,片名為《天堂的顏色》,講訴的是一個盲童的故事。
盲童,墨曼,在城裡的盲人學校里上學。在學校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努力的爬樹把摔落的幼鳥放回鳥巢,很小的一件事情卻讓我感動很久,放假的時候他父親是最後一個來接他,他坐在凳子上充滿著期待,回鄉下奶奶家的時候,一路上,他把手一直伸在窗外,想抓住什麼……耳邊一直伴著各種鳥鳴聲。他在河邊用手摸著河底的石頭的時候,在田野上撫摸著花瓣,麥穗的時候,他聽說啄木鳥叫的時候……他的嘴裡念叨的就是學的文字了。他把城裡人認為的垃圾收集起來,帶回家當禮物送給奶奶,妹妹們的時候,他的心情,給他們所帶來的喜悅……送給奶奶的發卡,妹妹的項鏈和梳子。看到這我再一次感到鼻子酸酸的。後來,父親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木匠那。整個畫面的鵝毛飛舞與奶奶的傷心融為一體。
在木匠開始教他任木料的時候,他哭了。
木匠:「為什麼哭啊?想家了阿?」
墨曼:「不是的。」
「沒有人愛我了,奶奶也不要我。他們都不要我了,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有瞎,就可以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小學,而我現在只能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是那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它。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摸到他,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
之後,墨曼就跟著木匠學手藝。而奶奶因為思念憂郁而死。兩個妹妹也沒有了往日的歡笑。父親想把墨曼領回來。回來的路上,由於漲潮,在過一座木橋的時候,橋的坍塌使墨曼和他騎的馬一起掉進洶涌而下的潮水……看到這我的眼眶濕潤了——
狼狽不堪的父親,抱著不省人事的墨曼失聲痛哭……
陽光照在墨曼的手上,他的指尖動了,我想他是他感覺到上帝的存在,是真正的感覺到他,是真的把他心裡的秘密全部都告訴了上帝——
篇四:《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電影的開始,是一片長達一兩分鍾漆黑的屏幕,和右上角幾行變換的伊朗字母:「以上帝之名,你既是可見又是不可見的,我只需要您,我只呼喚您的名……」
主人公穆罕 默德是一個盲童,在一家盲人學校里接受教育。學校放暑假了,同學的父母陸陸續續地來接自己的孩子回家,可是穆罕 默德等了好久,依然獨自一人。他的父親其實已經站在十米開外的地方注視著他,面容疲憊,表情陰沉,眼神復雜。這個不幸的中年喪妻的挖煤男人,為了能再娶一個女人,為了能讓自己的晚年有個依靠,不得不考慮如何安置自己的這個盲兒子。然而學校不是慈善機構,無法答應他的請求,於是他帶著穆罕 默德來到了奶奶家。在車子上,穆罕 默德把手伸出車窗,這時鏡頭給了他的手一個特寫,一片羽毛隨風而逝,他的手變幻著各種姿勢,「我想抓住風。」他說。而背景,是一片快速移動的綠色森林。在沉悶得令人昏昏欲睡的車子上,這個鏡頭無疑有點發人深思,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習以為常的風景,在另一些人心目中,也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天堂。鄉間的景色的確非常優美怡人,蒼翠的群山,碧綠的麥田,色彩繽紛的花海,清澈的溪流……這些,雖然穆罕 默德看不見,但我們相信,他的心感受到了。他用手觸摸到了奶奶和妹妹的臉,親手種下的小樹,尖銳的麥芒,植物的葉片,以及清涼的海水,細膩的沙子……而他的耳朵,也聽到了許多微妙的聲響。在這里,穆罕 默德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出現了一個慢鏡頭,飛躍的母雞,揮灑的稻穀,飛舞的鵝毛,看似平常的鄉間生活此刻卻充滿了無限詩意。尤其是傳遞雞蛋的那一幕,讓人感嘆拍攝手法細膩的同時也讓人感覺到,他們傳遞的不只是雞蛋,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愛。或許,不僅是盲人,大自然,應該也是所有人的天堂。
與穆罕 默德相反,他的父親,自始至終一臉愁苦的男人,為了甩掉這個包袱,強行把他送到了一個盲人雕刻家處。穆罕 默德的眼淚滴落在了雕刻家的手背上,「你知道沒有人愛我,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的,他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他,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地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穆罕 默德的哭訴讓我們體會到了心痛的感覺,這是一個無辜的孩子的內心絕望而無奈的申訴和質問,而對此,我們卻無能為力,什麼也做不了,我們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甚至我們也不能避免類似痛苦的發生。我們責問上帝為什麼不公,我們甚至懷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有上帝,為什麼他會允許生活中充滿了丑惡與暴行,欺騙與謊言,侵略與戰爭,飢餓與死亡?然而就如某部電影中說的那樣:「生活不是電影,生活遠比電影辛苦得多。」真實的生活中,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即使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也要直面人生,勇敢地活下去。
穆罕 默德的父親,這個同樣背負了生活的不幸的男人,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貧困潦倒,甚至還要用他的餘生來照顧一個盲童,他的不滿終於爆發了,他與母親的爭吵終於發生,導致了後者的離家出走。祖母去世了,父親也被退了親,希望破滅,他決定帶穆罕 默德回家。途經一座木橋,木橋不堪重荷,馬匹與人同時落水。就在那一剎那,父親眼中閃過一絲僥幸,他有那麼片刻的猶豫。然而終於他的父性與人性佔了上風,他跳入水中,被湍急的水流沖到了下游。風平浪靜之時,父親從沙灘上醒過來,連滾帶爬地沖向昏迷中的穆罕 默德,把他緊緊抱在懷中,痛哭流涕。天空有鳥群飛過,鏡頭慢慢推到了穆罕 默德的手上,這只手發出了金色的光芒,並且開始慢慢轉動。故事到此為止,音樂響起,字母浮現。
我們無法預知接下來的故事,它可能是一部悲劇,也可能是一部勵志片,不同的人寫下去,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可是,我們無法不為這部影片感動,為它情節簡單卻手法細膩的敘事風格所打動。盡管這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世,但每個人,都有他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使是一個盲童,也能感受到天堂的幸福;他的心,也可以比那些麻木冷漠的正常人,更豐富而健全。
篇五:《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終於一口氣看完了《天堂的顏色》,電影拍得很真實,很感人,墨曼的單純刺痛了我的眼睛。看完後,電影的情節還復現的腦海。下面我就講一下我感觸比較深的鏡頭。
鏡頭一:
墨曼和爸爸坐在回家鄉的車上,墨曼把手伸向車外,問道:「爸爸,外面是什麼?」爸爸說:「樹,森林」。「那前面呢?」「還是森林。」車里的人們在沉睡,孩子面向窗外,風劃過手指的時候他笑了。
在幼小的墨曼心裡,和爸爸一起回家是那麼的開心,那麼興奮,他完全不知道爸爸嫌他是個「拖油瓶」,正想把他送走。在他眼裡,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渴望嚮往大自然,雖然看不見,但他並不悲觀,他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世界,感受世界。他把手伸向窗外,去感受自然。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心中是明亮的,與父親形成強烈對比。
鏡頭二:
墨曼回到了家,見到了慈祥的奶奶。「奶奶你過來,閉上眼睛,伸開手,我有東西送給你!」奶奶閉上眼睛,伸開她張滿老繭的手。墨曼在懷里摸索著,掏出一件漂亮的蝴蝶紋的發卡,小心翼翼的放在奶奶的手裡。「喔,它太漂亮了,更適合送給你的姐妹!」「不,這就是送給你的,奶奶,我有別的東西給她們。」奶奶笑著,把發卡別在了衣襟上。兩個漂亮的小女孩跑過來坐在奶奶的身邊,孩子從懷里掏一個瓶蓋做的項鏈送給其中一個,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送給另一個,她們笑得燦爛如花。墨曼接著摸出兩張皺的照片……
很溫馨的畫面,體現了親人相聚的喜悅,和親情的溫暖。雖然看不見,但墨曼卻收集了十分漂亮的禮物,因為,他在用心感受美。墨曼的心靈是美好的,他會記得給奶奶和自己的姐妹們帶禮物,但他卻沒有給爸爸帶禮物,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爸爸的冷酷。
鏡頭三:
「奶奶,我要跟她們去上學!我要去,你讓我去吧,求求你了……」墨曼知道姐妹們都去上學了,而自己卻不能去,哭得傷心極了。奶奶無奈的看著他:「寶貝,別哭了,看見你哭我也會難過的,你就留下來陪奶奶吧,寶貝孩子。」他仍然哭鬧不休,奶奶的眼睛也滲出晶亮的淚水。最後他終於滿足了心願,用他在盲童學校抄寫的課本念出了大段大段的課文。
幼小的墨曼十分渴望能夠走進學校,接受教育,當知道自己不能上學是那麼的傷心,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爭取到了上學的機會,並且流利的念出了大段的課文。但是,他卻看不到別人詫異敬佩的眼神。墨曼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雖然看不見,可是一樣可以很出色地學習。墨曼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許多像墨曼一樣身殘志堅的任務。像張海迪,像保爾,像鄭振鐸,像桑蘭……也許他們身體殘疾,但他們心靈並不殘疾,他們用自己的汗水證明自己一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
相反,現實中,更多的人他們擁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體,但是,他們卻沒有健全的心靈和意志。在困難面前他們,他們變成了逃兵,變成了縮頭烏龜,這種人應該被社會唾棄。
鏡頭四:
「沒有人愛我,連奶奶也一樣。他們都因為我是瞎子而離開了我,我就可以跟別人一樣上學。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就像在世界的另一端一樣。老師說上帝比較疼愛瞎子,因為他們看不見。但是我說若真的如此,上帝不會讓我們瞎掉。所以我們見不到上帝。老師回答說,上帝是不可見得,它無所不在,你能感受到它,你用指尖了解他。現在我不停的伸出手,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為止,告訴他每件事,甚至是我內心的秘密。」
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最感人的鏡頭,墨曼被爸爸送走,他十分傷心,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喪失信息,他仍然相信真主。他沒有喪失信心,仍然用心去尋找希望。多麼堅強與單純的小男孩,相信他一定能得到上帝的垂愛。這幾句話,聽的令人心痛。
篇六:《天堂的顏色》觀後感
可以說我是含淚看完《天堂的顏色》這部電影的。孩子的心靈猶如春季的花香,融化了冰凍的冬雪,那是一種與世隔絕的純凈之美,孑孑然於世獨立。
《天堂的顏色》講述了盲人兒童穆罕 默德的故事,被寄養在盲人學校的穆罕 默德僅有的幸福應該就是與奶奶和妹妹重逢,在親情溫暖的撫慰下,感受大自然的那一段美好時光了,穆罕 默德跟著奶奶在田野中撫摸著每種植物,感受著植物帶給他的生命的語言,雖然他的世界是黑色的,可是親情以及自然卻帶給了穆罕 默德心靈的色彩,他聆聽鳥的話語,觸摸風的存在,撫摸妹妹臉上的笑容,感受奶奶手掌的溫暖。可惜幸福是短暫的,身為盲人的他卻成了父親的絆腳石而一度被父親拋棄,電影中時不時的透露出穆罕 默德的悲慘命運,在影片剛開始,孩子們在黑暗的教室中聽寫,而聽寫的內容卻是「太陽照亮了大地,大地溫暖了。白天,陽光普照,大地溫暖又明亮。陽光帶來溫暖明亮。」聽寫的內容與現實恰恰相反,因為孩子都是看不見的。他們又怎能感受到陽光帶來的溫暖和明亮。
殘酷的現實,依然無法避免。當木匠問他:「你為什麼哭?是不是想家了?」墨曼說:「沒有人愛我,奶奶也不愛我,他們都不要我,因為我瞎了。如果我沒瞎,就能跟大家一樣,上家鄉的學校,但現在我必須上盲人學校,到很遠的地方。老師說神更愛盲人,因為盲人看不見。但我跟老師說,如果真是這樣,神不會讓我們瞎,看不到他。老師回答說』神是看不見的。他無處不在,你只能感覺他,你可以用手指看到他!『如今我伸手到處找神,直到我的手觸到他了,我要告訴他所有的事。甚至我心底全部的秘密。」最後,墨曼確實能觸摸到神了,雖然他死了,他爸爸的愛終於被喚醒了。
我們的生活周圍也都往往存在著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們,他們因為父母的原因,往往不像正常的孩子一般可以得到完整的愛,有時,甚至得到的是拋棄與毒打。如今我們身邊外來子弟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外闖盪的壓力使得父母們對待孩子也殘酷不堪。在平常教學中,身為班主任的我們也常常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在學校也會因為被影響而導致心理不健全,犯下錯誤。因此,對於開導父母,讓父母如何學會平等耐心對待孩子們也是我們老師的必修課之一。就像《天堂的顏色》所說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以死為代價的喚醒的父愛。
❹ 求幾部電影...
經典又不太常見的+加搞笑和溫情OK
下面的全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絕對符合要求,簡介也發上來吧!
1.
《兩大一小三俘虜》 (感人溫情+輕松搞笑)
這部比較難找,我提供的地址看吧!
http://www.173bobo.cn/movie.asp?id=4561(美版在線看地址)
PS:背景音樂也很贊!!~~
----------------------------------------------------------------------
兩大一小三俘虜:
有一個罪犯非常想改過自新,然後被釋放。
結果釋放的第一天就很倒霉 -------- 他到銀行取錢,遇到有人搶劫銀行。這還不要緊,最關鍵的是那個搶銀行的拿他當人質,外面的警察還以為他們是同夥呢,在假裝演戲要逃跑呢!
結果那個搶銀行的體力不支,有點要昏倒,槍就落到他手裡,警察就更相信他和搶銀行的是同夥!
無奈之下他們一起逃亡……
後來他發現這個搶銀行的有個在孤兒院的女兒,而且這人並不是很壞,他還幫助這人去孤兒院去搶女兒……
2.
我們一家都是野蠻人
導演:托迪.荷蘭
主演:理查德·德賴弗斯,詹納·埃夫曼,內塔莎·雷奧恩,格里高力·史……
地區:美國 片長:94 語言:英語 年份:1998 類型:喜劇 / 家庭
劇情梗概:著名的「課本多教授」(李察德瑞福斯飾演)是學術界大名鼎鼎的人類學者,帶著孩子在原始部落作研究的他,私下是個常常為了教導三個頑皮小孩而傷腦不已的單身父親。
過去兩年來,他作研究、維持小孩與家計的開銷,都是來自研究基金會的贊助,這項經費的目的的其實是贊助課本多教授到新幾內亞尋找當地最後一個未開發部落,正當研究經費耗盡,回到美國國內後,基金會與人類學系共同為他主辦了盛大的演講會,等著看他對外公布一項」世紀大發現」,可惜的是,課本多教授什麼也沒找到,而且十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卻早已被他花光了!
人類學系為了歡迎他的演講,特別派了一位特別助理芙若尼卡來協助他,不知所措的課本多教授完全不知道應該從何講起,不知情的芙若尼卡則想盡辦法要讓他上台,在害怕要繳回十萬元經費的心情下,課本多教授只好隨便應付了事,可是當被問到部落名稱時,情急的課本多順口就」掰」出Selmikedmu的名字,原來這是他三個小孩子的集合,眾人對他的研究結果大為訝異,人類學系的主任甚至希望他能將拍攝的錄影畫面整理好,再作一次更盛大的發表。
這個要求讓課本多教授更加為難了,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錄影帶,有的只是另一個部落的生活情況,於是他只好要求三個小孩一齊配合他演戲,他們把後院打點成原始森林,把自己裝扮成原始民族,再把以前的片段剪在一起。
展示當天演講廳里滿場的觀眾全都聚精會神的聆聽,課本多教授頓時之間大受歡迎,在芙若尼卡的推波瀾下,各大媒體都爭相采訪他,雪球越滾越大,課本多要挽回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更糟的是,研究單位要求他公開這個部落」婚姻生活」的影像紀錄,著名的電視台願意高價購買,早已喪妻的課本多這下子麻煩真的很大了!
3.
女男變錯身
[編輯本段]電影介紹
伍迪和妮兒雖然住在彼此隔壁,又上同一所高中,但兩人個性天差地別,彼此互看不順眼,是不共戴天的死對頭。伍迪是西達高中橄欖球隊里最閃亮的四分衛,他人長得帥、個性親切大方、極富運動細胞又十足超人氣,是學校里的運動明星風雲人物,眼看返校節橄欖球友誼賽即將到來,伍迪非常期待能代表學校出賽。而住在他家隔壁也跟他同校的,是功課名列前茅但社交笨拙的書獃子女生妮兒。對她來說,人生最重要的意義與目的就是要好好用功念書,然後進入夢寐以求的長春藤聯盟中的耶魯大學,才有光明未來。
某次校外教學他們又爆發激烈爭執,並且互相嗆聲,沒想到這次惹來淘氣的阿茲特克大神想要插手管管這對冤家。於是第二天他們一早醒來,竟發現自己被換成了對方的身體!
伍迪在妮兒的床上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女生,讓他只想大呼歐買尬!他得住在那個整潔干凈、無聊到爆、秀氣兮兮,還養了貓咪的女生房間里。當女生他唯一想得到的最大福利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跟一群美女開整晚的睡衣派對。然而伍迪擔心著即將到來的橄欖球賽,但如果以現在這副樣子上場,他鐵定就要失去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了。
妮兒這邊也好不到哪裡去。當她醒來後發現自己變成臭男生,並躺在伍迪那個臟亂不堪的房間,耳邊傳來伍迪他媽催促吃早餐的隆隆吼叫聲時,她心想怎有人能待在這種鬼地方?雖然當男生的好處之一是可以騎車上學不用再趕校巴。只是當她想到再過一星期就是耶魯大學的入學面試,如果她還不能變回自己的話,什麼學業大計、美好人生就都要泡湯了啦!
當他們發現可以把握機會利用這個「新身份」為所欲為,竭盡所能破壞對方名聲與形象以藉機報復時,真是件爽快的事!不過對方的生活其實與自己最初想像有所不同…。而當伍迪和妮兒學會互相合作行事之後,發現彼此來電似乎是比靈魂出竅更猛的經驗……
4.
落在樹梢
法國著名喜劇大師路易德菲耐斯作品!本片中、法雙語配音。
被困樹梢的汽車,面對飢餓酷署,吸血鬼噩夢,三人如何自救?演繹出一場場令人捧腹大笑法國式搞笑事件!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2%E4%D4%DA%CA%F7%C9%D2
5.
【反斗神鷹續集】
片 名:Hot Shots! Part Deux (1993)
譯 名:反斗神鷹續集
導 演:吉姆·亞伯拉漢姆斯 Jim Abrahams
主 演:查利·希恩
勞埃德·布里奇斯
薇拉莉·葛莉諾
理查德·克萊納
片 長:86分鍾
類 型:動作 喜劇 戰爭
劇 情:
反斗神鷹系列的第2部,影片以史泰隆的第一滴血第3級為基礎,進行了全面的搞笑重創,同時加入未來啟示錄,終結者2的特級部分,出奇的滑稽可笑。
此片主體模仿的是第三滴血,這是唯一的一部被模仿電影中的原扮演者被請來在搞笑版中扮演同樣的角色。在第三滴血中上校的扮演者李察昆納在反斗神鷹2中還是同樣的上校身份。另外那個後來很有名氣的憨豆先生也在本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查理辛的父親馬丁辛也客串出現在片中。
本集出現的名人有五位米國總統布希,里根,卡特,福特,尼克松,和一拉克領導人薩達姆。另外片中的米國總統在酒會上嘔吐也是影射布希總統在日本訪問時身體不適暈倒的事件。
影片評價
本片的劇本由吉姆·亞伯拉罕和帕特·普羅夫特合作完成,故事中把和現實世界中的知名人物和事件大大地嘲弄了一番,其中包括伊拉克的總統薩達姆和《第一滴血》中的蘭博,種種出人意料的情節每每令觀眾笑痛肚子。最難得的是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羅恩·阿特金森(Rowan Atkinson)居然在此片中客串。
❺ 關於天堂的外國電影
砂器 大篷車 阿拉伯歷險記 天平之甍 古堡幽靈 卡桑德拉大橋 啊,野麥嶺 復仇 我的兒子 激戰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淵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離鄉 遠山的呼喚 父子深情 奴里 啞女 老槍 最後一顆子彈 甜蜜的競賽 風雪黃昏 十四個冬春 檢察員的起訴 沼澤地里的陽光 麻瘋女 天鵝湖
1982年
虎口脫險 苔絲 阿奇扎 郡委書記 大使們 女僕 異鄉淚 冰峰搶險隊 我兩歲 陽光下的罪惡 十六個人 火紅的第五樂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鄉篇 啊,野麥嶺(續集) 兩個船長 人世間 重歸於好 非凡的艾瑪 三十九級台階 山的兒子 馴馬手莫蘭特 湯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綠寶石 護身符 海島探寶 愛德華大夫 棄兒 第三個人 不朽的情侶 屠夫 挪威之歌 威爾斯麵包師的兒子 大海的女兒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證 月尾島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峽 獵人 蒲田進行曲 苦命夫妻 國家利益 鐵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俠傳奇 女偵探 大水 螃蟹 覺醒 維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動 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 上校胡巴爾 藝人之家 死亡陷井 神秘的黃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館 只要我活著 勝利大逃亡 王中王 鐵騎兵 一個酋長的勝利 熱帶叢林歷險記 張開幻想的翅膀 創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貓的故事
1985年
黑鬱金香 馬戲團員的遭遇 溫柔的憐憫 無聲的行動 馬背上的幽靈 希西公主 槍手哈特 總統軼事 金像奇案 我們的膚色 紅發女郎 難忘的假日 從地獄歸來 第一滴血 冒險的代價 罪行始末 誤解 迪斯科舞星 純潔 不能沒有你 好像不認識你 海誓山盟 紅鍾 日本沉沒 幸福的黃手帕
1986年
野鵝敢死隊 一個啞巴的故事 年輕的皇後 印度之行 無腿先生 一個皇後的關鍵時刻 真假薩盧 大輪號和水手號 三個老兵 機組乘務員 少年擒寇記 第七個目標 霹靂舞 羅特的女兒 倫敦上空的鷹 陷阱 謀殺翌日 報警記 姊妹坡 婉麗 換房單獨行動 第一騎兵軍 神秘的黃玫瑰 珠寶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達克思(上、下集) 無根的樹
1987年
海魔 鐵骨金沙 里約的迷霧 來歷不明的日記 國王的光榮 最後一班地鐵 聖誕老人 螞蟻死神 夏日旅行 異國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誰 黑林中的布穀鳥 古宅之謎 紅色飛行員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島 亂世冤家 沒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漢們 警官的諾言 大象音樂會 健兒春色 舐犢情深
1988年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故鄉行 各得其所 山魯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與火 復仇的火焰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莫斯科之戀 傷痕累累的勛章 美元迷 佐羅新冒險 我的朋友流浪漢 藍色行動隊 優駿 釣魚迷巧遇記 孤膽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錢與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雙 碧海情 痴情鴛鴦
80年代我國引進的外國電影就是這些 你自己慢慢找找看 看有沒有
❻ 一個點就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面,電影《天堂電影院》中哪段情節最打動你
說起《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伙哥首先要強行怒贊一波。這部上映於1988年的老電影,直到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難以超越的經典。該片還榮獲了1990年第6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最後多多沒有讓艾佛特失望,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但卻再也見不到那個教會自己使用放映機的「老朋友」了。直到現在,伙哥腦海中最深刻的一幕依然是多多登上了開往羅馬的列車後,艾佛特低頭偷偷擦淚的畫面,每每想起都會心生感動。
❼ 我記得電影里的主角是爬一棵樹上天堂的,哪個叫什麼
天賊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22&word=%CC%EC%D4%F4
❽ 關於天堂的電影
名字叫做《美夢成真》,羅賓.威廉姆斯主演。
裡面天堂的景色很絢麗,很感人的一部影片。
❾ 天堂回信電影簡介 電影天堂回信劇情簡單介紹
1、《天堂回信》劇情:
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故宮午門前的廣場上,晨晨和爺爺歡快地放著風箏。爺爺送晨晨去幼兒園,頑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輪車。爺爺坐在後面,路人投來驚喜的目光。有一次,已退休的爺爺又穿上郵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們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風箏放上天空,爺爺告訴晨晨:「他在天堂會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媽媽在國外工作。爺孫倆就這樣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安寧、幸福。 媽媽從國外回來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學外語、彈鋼琴,使爺孫失去了往日的寧靜。爺爺怕影響他們母子感情,不顧晨晨媽媽再三挽留,搬到原來自己住的地方去了。晨晨在家中思念爺爺,終於向爺爺的家跑去,他使勁敲門,哭喊著:「我恨媽媽,我恨鋼琴,我沒了風箏,沒了老朋友,又沒了爺爺。」躲在樹旁的媽媽也潸然淚下。 爺爺過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來生日卡,他們又和爺爺一起放風箏了。夕陽如血,爺爺和孩子們回到家中,爺爺勞累的躺在搖椅里,永遠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風箏上,送上天空,他們虔誠地仰著頭,等待著天堂的回信。
2、天堂回信》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王君正執導的劇情片,由石晨、李丁、肖雄主演,於1992年上映。該片講述了退休的郵遞員爺爺與孫兒晨晨相依為命,但是晨晨媽回國後,因育兒觀念不同,三代人之間發現沖突的故事 。
❿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家庭里一對兄妹圍繞一雙鞋展開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看了《天堂的孩子》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我不禁思潮起伏……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影片中的孩子出身於貧苦家庭,一次購物中,稍不留神丟了妹妹莎拉的紅鞋。從此,哥哥和妹妹只得合用一雙球鞋。偶然,在學校里,莎拉找回了自己的紅鞋,跟蹤到家時,卻發現女孩的爸爸是個盲人,兄妹倆走了……學校離家遠,當我看到莎拉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我的鞋子琳琅滿目:高貴的公主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兩個多麼善良、純潔、可愛的孩子啊,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們可以以慢了一秒就會遲到的速度飛跑。
一天,他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田徑賽。三等獎是一雙鞋子,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臃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是多麼好呀,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用想!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整部電影一直圍繞著阿里丟失了妹妹的鞋子所展開,懂事的兄妹兩個為了不給已經窮困的家庭再造成負擔,決定輪穿阿里的球鞋。小阿里為了再給妹妹買一雙球鞋將功補過,於是他與爸爸一同到郊區做園丁,賺到前後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球鞋,可是,失敗了。但最後,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小阿里一不留神拿了第一名。失望的阿里脫掉他那雙早已泡爛的球鞋,把自己滿是血泡的腳浸在了水池裡……
同樣是一雙鞋,可它帶給人們不同的命運。我對兄妹倆的遭遇感到同情,更被他們的執著打動、欣慰的是,父親給妹妹買了一雙新球鞋。或許有些人還體會不到其中的辛酸,但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妹妹的鞋子是美麗的,我們能感受到貧困生活中用金錢買不到的希望與溫暖。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看完《天堂的孩子》這部影片,讓我也希望可以有一個和影片中阿里一樣的哥哥。
雖然薩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裡,但她非常的懂事,不抱怨家裡窮,不抱怨要干許多家務,雖然很生氣哥哥把她的鞋弄丟了,可依舊為哥哥著想,不和爸媽說,為哥哥提前交卷,薩拉是個善良的孩子,當發現穿自己鞋子的孩子的父親是個盲人時,便放棄了要回鞋的想法,繼續穿著哥哥的.大球鞋。
薩拉是幸福的,因為她有一個愛她的哥哥,她哥哥為了讓他可以上學,冒著上學遲到的風險讓她穿他的鞋先去上學,而且還不能去踢足球。阿里為了能給妹妹弄一雙漂亮的鞋,他陪爸爸一塊進城打工,賺了錢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求爸爸給妹妹買雙鞋,可沒想到卻發生意外自行車不受控制撞了大樹,錢支付了醫葯費和車費。後來他發現跑步比賽季軍的獎品是雙鞋子,他想妹妹保證一定得季軍,跑步的路程是很長的,可阿里心裡一直想的妹妹,竟跑了第一名,鞋跑破了,腳磨出血了,可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沒得到鞋子。從阿里的點點滴滴都能看出來,阿里是愛妹妹的,所以薩拉是幸福的,不僅哥哥愛她,爸爸也愛她,片尾她爸爸給她和她哥哥一人買了一雙鞋。
整部電影都充滿了濃濃的愛,薩拉爸爸對她媽媽的愛,以及對她和哥哥的愛,她哥哥對她的愛,她對她哥哥和媽媽的愛。看完這片影片後,我覺得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了愛,只要有愛,一切的事都會有解決的方法。
薩拉和阿里真的是天堂的孩子,因為他們倆都是天使,都是充滿愛的天使,他們在的地方就是存在愛的天堂!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天堂的孩子》,並有所感動。
這部電影是圍繞一雙破了的球鞋展開的,這部電影中的孩子出身於一個貧困家庭,但是哥哥阿里稍不留神丟失了妹妹莎拉的鞋。但是買鞋對於這個貧困家庭來說也是個負擔,所以兄妹倆決定不給父母增加負擔,於是他倆輪流穿一雙球鞋。妹妹莎拉一放學就第一個沖出學校,跑到一條沒人的小巷裡,這時哥哥已經在小巷等候了。哥哥立馬和妹妹換鞋,之後妹妹穿著拖鞋回家去。
一次機會,讓阿里參加了一個長跑比賽,得到第三名的同學可以得到一雙球鞋,於是阿里為了妹妹,他努力去爭取,鞋底爛了,腳上磨起泡,已經腫了,還沁出了血,想得個第三名,卻不小心得了個第一名,然而沒能得到那雙鞋。當我看到莎拉每次害怕哥哥下午遲到而心急如焚地大街小巷來回奔波,交換鞋子,我的心刀絞一般疼痛,而且他們家媽媽病了,爸爸每天出去賺錢,所有的家務都是阿里和莎拉承擔,而且他們毫無怨言。我被他們的善良和純潔而感動。
比起他們,我們的條件不是一般的好,我們一個人就有好幾雙鞋:高貴的高跟鞋,暖和的棉靴,軟軟的拖鞋,可愛的紅皮鞋,舒適的運動鞋。而且我們一雙鞋還沒穿多久就又買新鞋,不懂得珍惜。我們只要給父母說什麼,他們就給我們買回來什麼,有時我們還跟父母發脾氣,甚至不聽話,而阿里和妹妹莎拉什麼都為父母著想,更何況他們的年齡比我們小幾歲。
所以為我們現在這么好的條件而知足吧。
《天堂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天堂的孩子》又名《小鞋子》,是伊朗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影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貧窮家庭里一對兄妹圍繞一雙鞋展開的故事。
哥哥阿里在放學途中取回妹妹薩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丟失,而這雙鞋卻是妹妹唯一的一雙,為了免於父親的責罰,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將自己告發,並說服妹妹穿著自己也破爛不堪的球鞋去上學。兄妹倆的上學時間不同,妹妹下課時剛好是哥哥上課的時間,於是他們約定每天在一條巷子里換好鞋,然後各自回家或者去學校。
阿里為了不遲到,每天都拚命奔跑,結果還是經常遲到被教育主任抓住並要被開除,幸而平時學習刻苦,數學老師為其求情才沒有被開除。但妹妹還是覺得穿他的鞋上學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進水溝里,要將此事告訴父親,這是阿里才告訴妹妹,如果告訴了父親,父親不僅要責罰他,重要的是父親還要借錢給妹妹買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親的負擔。
父親通過朋友的消息想去城裡給別人整理院子賺些補貼,阿里為了能幫父親多賺些錢也跟著父親進了城,並通過自己的智慧幫父親找到了第一份活兒。
學校里通知有聯校的越野賽,獎品十分豐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獎品有一雙運動鞋,於是為了妹妹,他決定參加比賽。到了比賽那天,他就抱著得第三名的念頭一直堅持了下來,卻不想快到終點時,始終在第三的他被另一個男生故意絆倒,落後了幾個名次,掙紮起來後他也顧不上什麼只管拼勁全力沖向了終點,最終超越了所有的男生。當體育老師跑過來扶起癱在地上的他時,他問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當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時,他無奈地低頭不語,傷心地哭了起來。影片最後是父親在集市采購的鏡頭,父親的自行車後座上明顯放著一雙女童鞋。
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節,電影的主要鏡頭集中在兩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貧困家庭生長的孩子,除了兒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質之外,更多了一層對貧困生活的安然,對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質上貧困,他們的內心卻富有,他們的童年在物質缺失的同時,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豐滿和充實。
這就是天堂的孩子,從來不因物質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純與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