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電影完整版結尾
A. 《波西米亞狂想曲》:你是我此生至愛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是致敬皇後樂隊的傳記電影,講述了皇後樂隊的成立,成名,成傳奇的過程。以主唱Freddie為主視角,講述了他的才華、音樂、愛人、生活等,在迷茫之中找尋自我出路,成為一代傳奇。
影片中Freddie和Marry的愛情如此意難平,又如此動人。
01 愛情
所有的愛情都是從一見鍾情開始。
Freddie第一眼見到Mary就被這個姑娘吸引,而Mary第一眼見到Freddie也被這個她後來認為長得「很有異域風情」的男子迷住,兩人目光交匯,自然而然流露出欣賞和愛意。
Freddie加入微笑樂隊之後,Mary給他挑選衣服,挑的是女士的服裝,她欣賞的是Freddie的靈魂和才華,穿女裝,化妝又有什麼關系。這樣的Freddie在她眼中充滿了魅力,而這樣的Mary,讓Freddie感到自由。
Freddie出生在東非坦尚尼亞的桑哈巴爾島上,父母親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屬印度。1964年桑哈巴爾島革命爆發,18歲的他跟著家人逃離戰亂的故鄉,遠到倫敦Feltha定居。他的父親希望他好好為自己的前途考慮,追尋「善思、善言、善行」,顯然Freddie並不喜歡循規蹈矩地走父親老路,他在音樂上的天賦讓他獨樹一幟。他原名Farrokh, 他改成了Freddie.
兩人很快陷入愛河,Freddie把樂隊取名為Queen, 誰能想到Queen以後會成為世界最著名的樂隊之一呢。而他當時和Mary在塌陷的床上隨手彈出的音符,也成了他得意的作品之一。愛情是靈感的源泉,是創作的動力啊。
「You are the love of my life.」 Freddie說出了最動聽的求婚誓詞。他拿出了戒指,Mary喜極而泣,戴在了自己的無名指上。Freddie要Mary永遠不摘下戒指,Mary保證她永遠不會摘下戒指。
後來皇後樂隊火了,火得轟轟烈烈,火到了大西洋對岸的美國,在美國進行了巡演,巡演期間,Freddie會給Mary打電話,訴諸思念之情。兩人雖相隔兩地,彼此間的愛意絲毫不減。
02 友情
所有的愛情故事總會有出現各種各樣的「但是」,但是,轉折突如其來,也許看起來是突然來臨,實際上早就蘊含在主人公的本性里。
本性難移,天生的對同性的吸引讓他無法抗拒,他逐漸轉向對同性的迷戀。Mar又怎麼會感受不到,這種不對勁的感覺讓她明白了,她甚至無法歸罪Freddie。 她摘下戒指,卻依然答應陪在Freddie身邊。
「Love of my life, you』ve hurt me. You』ve broken my heart and now you leave me.」 創作這首歌或許Freddie就已有預感,分手是必然的。
後來的Freddie陷入精神的泥淖中,終日狂歡、酗酒、抽煙、濫交,靈魂卻不知如何安放。在他最糜爛最失去自我的時候,Mary找到他,在一個雨夜中,Mary告訴他自己做了噩夢,夢見他出事了。
Freddie坦白地表露自己其實很害怕,Mary跟他說:「無論如何有人愛著你,我、布萊恩、迪肯、羅傑,我們都愛著你。」
看著Mary乘計程車離去,Freddie心如刀絞,而此時此刻,他也終於醒悟,毅然離開了一直引誘他墮落的小人。
03 親情
歷經人生的大起大落,縱欲狂歡,Freddie染上了艾滋,病痛的折磨讓他日益消瘦。所幸他終於找到自我,並全力為非洲Live aid演唱會做准備。他這一生有過無數高光時刻,令人稱之為「最」的也許莫過於這場空前盛大的演唱會。
Mary攜愛人作為家屬來看皇後樂隊的這場演出,她的眼中依然充滿對Freddie滿滿的欣賞和驕傲。
愛一個人如此,至誠至深,沒有血緣關系,卻親如家人。
「你是我此生至愛。」 Freddie死後,把他的房產和版權都給了Mary,Mary一家至今住在Freddie留給她位於肯辛頓的家中。
愛情並不是總是以童話故事結尾,有時甚至以慘不忍睹的方式結束。而Freddie與Mary, 從愛情到友情到親情,從靈魂伴侶到摯愛的家人,他們的愛超越一切。
B. 波西米亞狂想曲評價到底好還是壞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波西米亞狂想曲》自上映以來頗受爭議,有人為之沉淪,有人棄如敝履,當然就事實來看,前者更多。某墨在這部電影之前並不了解皇後樂隊,站在一個純路人的角度觀看這部影片的只有一個感覺——震撼,尤其是最後一場演出——絕對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