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夜雨電影完整版
① 哪裡可以找到《踏搖娘》這出歌舞劇的完整劇本它收在我國什麼典籍里
一、中國戲曲
1 、始於離者,終於和(圖1、圖2、圖3)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圖4、圖5、圖6)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圖7、圖8、圖9)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台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圖10、圖11、圖12)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台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台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並沒有象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於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製造彈性的時空,又藉助於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製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台上馭馬行舟。
二、中國戲曲史
1、中國戲曲的孕育與形成(圖13、圖14、圖15、圖16)
中國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漢代,在民間出現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2、中國戲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戲(圖17)
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於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稱永嘉)一帶的民間,時稱捻蘭卧泳鐢。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上,融和南方民間小曲、說唱等藝術因素形成的。以體制龐大、曲詞通俗質朴為其特點,已粗具戲曲的基本藝術特徵。劇目多表現民間故事。
3、中國戲曲的第一個繁盛期——元雜劇(圖18)
元代,是中國戲曲史的一種重要時期,它以其元曲聞名於世,而元曲中影響最著者,唯北雜劇(亦稱元雜劇)。北雜劇之文學,以質朴自然勝,後世戲曲文學無有出其右者;關(漢卿)、王(實甫)、白(朴)、馬(致遠)等雜劇作家,使北雜劇成為一代之文學。北雜劇之表演則顯示出戲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實和濃郁的民間氣息。
4、中國戲曲的第二個繁盛期——明清傳奇(圖19、圖20)
傳奇,源於宋元南戲,是它成熟化與規范化的結果。明中葉以後,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台上的主角。摯�鏀二字,取自其撐奩娌淮��藪�黃鏀之特色。其劇本文學曲詞典雅,體制龐大,名篇佳作不勝枚舉,為戲曲文學絕盛之時。表演上則日趨成熟,多用崑曲演唱。
5、明代四大聲腔(圖21、圖22)
所謂明代四大聲腔是對中國明代南曲系統的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的合稱。明代戲曲,在音樂上出現明顯的地方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地方聲腔的崛起。對後世戲曲影響最大的是後兩種,即弋陽腔和崑山腔,前者發展為全國影響廣泛的高腔系統;後者發展成典雅細膩的崑曲。
6、中國戲曲的轉型期——清代地方戲的興起(圖23、圖24)
自清代前期起,戲曲舞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戲曲的民間化和通俗化。先是崑曲、高腔摺子戲的盛行,後是地方戲的興起。從此,戲曲舞台不再是傳奇戲的天下,崑曲與高腔有了來自民間的競爭者。戲曲的表演場所也由廳堂氍毹變為了茶肆歌台。
7、徽班進京(圖25、圖26)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為慶祝乾隆的八十壽辰,撊�鞌徽班進京獻藝,帶來了與崑曲皆然不同的一種地方曲調棗徽調,給京城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後,撍南朧、摯禾」、摵痛簲等徽班相繼進京。徽調以其通俗質朴之氣贏得了京城觀眾的歡迎,從此在京城紮下了根。
8、中國戲曲史上的大事——京劇形成(圖27、圖28、圖29)
繼徽班進京之後,湖北漢調藝人也於道光年間(1828年前後)進京與徽班藝人同台獻藝,他們同徽調藝人一樣唱皮黃腔,只是更具湖北風格。徽、漢皮黃在京城和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終於在1840年前後,形成一種獨具北方特色的皮黃腔棗京劇。
9、京劇的第一個鼎盛期——清代同治、光緒年間(圖30)
京劇形成後不久,即迎來了它的第一個繁盛期,時間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當時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京劇演員並在此時引起了宮廷官方的喜愛。宮內優厚的物質條件促進了它藝術上的成熟。
10、京劇的第二個鼎盛期——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圖31、圖32)
20世紀初撔攣幕�碩瘮所帶來的新思潮極大地促進了京劇藝術的發展,京劇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繁盛期。這一時期京劇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優秀京劇演員的層出不窮上。而且,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流派產生最多的時期,旦行的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撍拇竺�敚簧行的余(叔岩)派、馬(連良)派、麒(麟童)派;凈行的金(少山)派、郝(壽辰)派、侯(喜瑞)派、醜行的蕭(長華)派等。每個流派的創始者擁有一批數量可觀的劇目,所以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文學的繁榮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
11、京劇的第三個鼎盛期——20世紀50年代(圖33、圖34、圖35)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處處呈現出萬象更新之貌。京劇也因此迎來它藝術上的春天。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到1959年前後,它的藝術生命又到了第三個頂峰。這個時期的繁榮是以演員陣容的強大,梯隊的完整為標志的。《白蛇傳》、《將相和》、《穆桂英掛帥》、《野豬林》等優秀劇目的出台,也將京劇文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
12、新興地方戲的產生——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圖36、圖37、圖38)
20世紀初,一批新興地方戲開始在各地戲曲舞台上出現,包括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它們均由民間小戲發展而來,具有極為濃郁的民間鄉土氣息,進入城市後,它們吸收京劇、梆子等老劇種的藝術營養,表演上得以成熟。
13、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題詞「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圖39)
1951年,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毛澤東為其題詞摪倩ㄆ敕牛�瞥魯魴聰,以後便成為戲曲發展的指導性方針。即要求戲曲藝術既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又要求各個劇種在自由競賽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4、京劇現代戲匯演舉行(圖40、圖41、圖42)
1964年,北京舉行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共推出35個劇目,其中著名的有《紅燈記》、《蘆盪火種》、《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黛諾》、《六號門》、《紅嫂》等。這是京劇編演現代戲的一次成果展示。
15、戲劇梅花獎設立(圖43、圖44)
為表彰戲劇優秀演員而設立的獎項,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1983年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的全國性戲劇演員評獎活動。
16、第一屆中國京劇節在天津舉行(圖45、圖46)
1995年11月在天津舉行了第一屆中國京劇節,設立金、銀、銅三類獎項,推出一批優秀京劇劇目。其中獲獎的劇目有《曹操與楊修》、《狸貓換太子》、《岳雲》、《西施歸越》等。
17、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圖47、圖48)
1998年12月第二屆中國京劇節在北京舉行。此次京劇節也推出一批優秀的京劇新創劇目,如《駱駝祥子》、《貞觀盛世》、《風雨同仁堂》、《大腳皇後》、《千古一人》等。其中的《駱駝祥子》改編自老舍的同名小說,是眾多劇目中的佼佼者。
18、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圖49、圖50、圖51)
1999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旨在推出一系列優秀的新創劇目(話劇、戲曲、舞劇、音樂劇等),以此繁榮全國的戲劇創作。此次活動涌現出來的戲曲優秀劇目有黃梅戲《徽州女人》、川劇《金子》、京劇《寶蓮燈》、《貞觀盛世》、淮劇《金龍與蜉蝣》、《西夢霸王》等。
三、戲曲經典劇目
(一)、古代戲曲劇目
(宋元南戲劇目)
1、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張協狀元》(圖52)
《張協狀元》是一出婚變悲劇。寫書生張協在考中狀元後,不認結發之妻。後其妻被一高官收為義女又被許與張協,其妻對張羞辱一番後,夫妻和好。這出戲反映出當時「富易交,貴易妻」的社會現實。
2、元南戲的輝煌之作——「四大戲文」(圖53、圖54、圖55)
指元代四齣有名的南戲作品,分別為《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和《殺狗記》。
《荊釵記》:寫王十朋與錢玉蓮以荊釵為憑訂下終身。王考中狀元,因不肯娶丞相之女而被貶。垂涎玉蓮已久的孫當權以假休書騙玉蓮十朋已負心,玉蓮憤而投江,幸遇救。後十朋與玉蓮相見夫妻團圓。
《白兔記》:寫劉知遠與妻李三娘不容於兄嫂,劉去投軍。三娘在家中飽受虐待,並在磨房產下一子,託人送交劉知遠。十年後,其子外出打獵遇母,全家團圓。
《拜月亭記》:寫蔣世隆與王瑞蘭在戰亂中相並訂下終身之約,卻遭王父反對,將二人拆散。瑞蘭不忘舊情,夜間拜月訴說心事。後蔣考中狀元,被王家招贅,夫妻團圓。
《殺狗記》:寫孫華孫容兄弟不睦,孫華之妻楊氏殺一狗偽裝成人形放於自家門外,孫華被其友以殺人罪告官。孫榮替兄抵罪。楊氏於公堂上說明原委,兄弟和好。這是一出家庭倫理戲。
3、南戲的壓卷之作棗《琵琶記》(圖56)
《琵琶記》,明初高明(則誠)所做,取材於宋南戲《趙貞女》,但變一出婚變悲劇為一出歌頌男子忠孝和女子貞烈的教化觀世戲。寫蔡伯喈進京趕考,高中後被迫入贅牛丞相府。家鄉遭災餓死了他的父母,其妻趙五娘賣發葬公婆,身背琵琶上京尋夫。幸而牛小姐識大體,一夫二妻團圓。
(元雜劇劇目)
4、關漢卿與《竇娥冤》(圖57、圖58)
《竇娥冤》是一出悲劇,王國維稱之為「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為關漢卿的代表作。寫竇娥年輕守寡,與婆婆蔡氏相依為命。波皮張驢兒欲用毒害死蔡氏以霸佔竇娥,卻誤將其父毒死。官府聽信張之誣告將竇娥處斬。臨刑時,六月飛雪以示其冤。
5、王實甫與《西廂記》(圖59、圖60)
《西廂記》是一出愛情喜劇。寫書生張君瑞與相府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其母老夫人卻以張沒有功名而百般阻撓。但二人在紅娘的幫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此劇文辭優美,有「花間美人」之稱。
6、白樸與《牆頭馬上》(圖61)
《牆頭馬上》是一出愛情喜劇。寫裴少俊與李千金因相互愛戀而私自結合,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發現,將李趕出。後裴考中狀元,奉父命去迎娶自幼訂親之女,卻正是李千金。裴父向李家賠禮,夫妻團圓。
7、馬致遠與《漢宮秋》(圖62)
《漢宮秋》是一出歷史愛情戲,寫王昭君出塞和番事。匈奴向漢索要漢元帝之妃昭君和親,漢朝孱弱只得將其送出。昭君行至漢匈交界處,投黑水自盡。元帝思念昭君,夜聞雁鳴,倍添痛楚。
8、鄭光祖與《倩女離魂》(圖63)
《倩女離魂》是一出離奇的愛情戲。寫張倩女與王文舉相戀。王進京趕考,張的魂魄追隨他一同前去,並在京城同他生活了三年。後王攜妻回家探望,張之魂魄與身體才合而為一。
9、楊顯之與《瀟湘夜雨》(圖64)
《瀟湘夜雨》是一出愛情悲劇,表現的是元代社會封建夫權對婦女的壓迫。崔通考中為官後不認前妻張翠鸞,反以逃奴之罪將其發配。張行至臨江驛,遇失散多年且身居高官的父親,得其父之助懲治了崔通,但最終還是與他言歸於好。
10、紀君祥與《趙氏孤兒》(圖65)
《趙氏孤兒》是一出歷史悲劇,歌頌的是正義對邪惡勢力前仆後繼的斗爭。趙盾一家為奸人屠岸賈所害,只遺一孤兒。有程嬰與公孫杵臼定計用程子換得孤兒活命,並交由程嬰撫養。十八年後,孤兒長大,殺屠為全家報了仇。
(明清傳奇劇目)
11、王濟的《連環記》(圖66、圖67)
《連環記》取材於《三國演義》,寫王允為除董卓,將侍女貂嬋先配董卓後許呂布,而使其父子反目,最終使呂布殺死董卓。京劇、晉劇中有《小宴》,即源於此劇。
12、《寶劍記》與《林沖夜奔》(圖68)
《寶劍記》為明代劇作家李開先所作傳奇戲,取材於《水滸傳》,寫林沖事。林沖因被高俅陷害而上樑山,後他帶兵攻打京城,處死高氏父子,並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夜奔》為其中一折,表現林沖雪夜上樑山事。
13、《水滸記》與《活捉》(圖69)
《水滸記》,取材於《水滸傳》,寫宋江故事。梁山頭領晁蓋寄給宋江的信為其妾閻惜姣得去,閻以此要挾宋江寫休書要改嫁張文遠,宋怒而將其殺死。宋江因此獲罪,但被梁山好漢救上山去。閻惜姣也將張文遠索了命去。現在常演的崑曲《活捉》、京劇《殺惜》均源於此劇。
14、《義俠記》與《武松打虎》(圖70)
《義俠記》,沈王景作。取材於《水滸傳》中武松故事,從打虎起到梁山結義受招安止。所不同的是其中又加入了武松與妻子賈氏的離合情節。現在常演的有《打虎》、《遊街》、《戲叔》、《挑簾》、《裁衣》等。
15、湯顯祖的《牡丹亭》(圖71、圖72)
《牡丹亭》,湯顯祖所做傳奇「臨川四夢」之一。寫少女杜麗娘在夢中與書生柳夢梅相愛,夢醒後憂郁而亡。三年後,杜麗娘鬼魂與柳夢梅相見,因情而復生,並與柳結為夫婦。最後柳考中狀元,團圓結束。現在崑曲常演其中的《游園》、《尋夢》、《拾畫》、《叫畫》等出。
16、《玉簪記》與《秋江》(圖73)
《玉簪記》,高濂作。寫書生潘必正寄住於妙貞觀中,與觀中道姑陳妙常互生愛慕。觀主覺察,逼潘去京城應試,陳追至江上送別。後潘考中,娶陳團圓。現常演其中的《琴挑》、《偷詩》、《秋江》等。
17、李玉的「一、人、永、占」(圖74、圖75)
李玉以《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和《占花魁》四劇聞名於世,最著名的是《一捧雪》。寫湯勤垂涎莫懷古之侍妾雪艷,慫恿嚴世蕃謀奪莫家寶杯「一捧雪」,致使莫全家抄斬,莫懷古因莫成替死而倖免於難。雪艷伺機將湯勤刺死,而後自盡。後莫在戚繼光幫助下沉冤得雪。現多演《審頭刺湯》。
18、洪升的《長生殿》(圖76)
《長升殿》取材於唐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寫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安祿山謀反,郭子儀平叛等情節,最後以二人月宮團圓為結束。現在崑曲多演《小宴》、《哭像》、《聞鈴》等出。
19、崑曲《十五貫》(圖77)
崑曲《十五貫》據清代劇作家朱素臣的同名傳奇改編,1956年演出時被周總理稱為「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寫婁阿鼠偷走油葫蘆15貫錢並將其殺死,縣令過於執憑熊友蘭所有的十五貫錢判定其為殺人兇手。知府況鍾監斬時發現其中有冤情,重新審理此案,拿獲了真凶。
20、崑曲《鍾馗嫁妹》(圖78)
崑曲《鍾馗嫁妹》源自清傳奇《天下樂》。寫終南秀士鍾馗應試因貌丑而落第,憤而自盡,被玉帝封為捉鬼大神。他感友人杜平葬其屍骨,將己妹許配於他,並親帶鬼卒送妹與其完婚。
21、明清傳奇的壓卷之作棗《桃花扇》(圖79、圖80)
《桃花扇》,清代劇作家孔尚任做,寫名妓李香君與名士侯方域的愛情經歷,二人經歷悲歡離合,最終在國破家亡之際見面於道觀中,從此參透了世間俗事,各自入道。此劇在描寫男女愛情之餘,又穿插了南明滅亡的整個過程,「借兒女之情,寫興亡之感」,表明了作者對明朝的懷念和歷史的思考。
22、傳奇《雷峰塔》與京劇《白蛇傳》(圖81、圖82)
清傳奇《雷峰塔》,方成培作,寫許仙與白蛇的愛情故事。其中包括了 「端陽」、「盜草」、「水斗」、「斷橋」等大家所熟知的情節,但以許仙白蛇二人成仙團圓結束。京劇《白蛇傳》在此劇基礎上改編,保留了基本情節。傳統本以許仙之子許仕林考中狀元後祭塔,全家團圓為結束。田漢改編本則將結局設計為青蛇火焚雷峰塔,救出白蛇。
(二)、京劇劇目
23、《鍘美案》與包公戲(圖83、圖84、圖85)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寫陳世美考中狀元招為駙馬,不認前妻秦香蓮反欲將其害死。包拯對其百般勸告不聽,最後將其鍘死,以正國法。該劇同其他包公戲一樣,表現了人們心目中的清官包拯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品質,表現了人們對政治清明的嚮往。
24、《楊門女將》與楊家將戲(圖86、圖87、圖88)
「楊家將」一直為世人所尊仰,為其忠心為國、捨生取義。所以,戲曲中表現「楊家將」故事的戲也最為人們所歡迎,如《四郎探母》、《李陵碑》、《穆桂英掛帥》等。《楊門女將》改編自揚劇傳統戲《百歲掛帥》,寫西夏王文犯宋,佘太君不顧年邁,率穆桂英等楊家女將出征,大敗敵軍。
25、《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與三國戲(圖89、圖90)
京劇中「三國」戲有很多,從《捉放曹》到《鐵龍山》,一直可以將整部《三國演義》用京劇的形式敘述下來。《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又稱「群·借·華」,是三國戲中的經典。描寫孫劉聯合破曹,火燒赤壁事。「群」,即蔣干盜書;「借」,即諸葛亮借東風,「華」,即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中間又穿插了草船借箭、橫槊賦、周瑜施苦肉計等情節。
26、《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與諸葛亮戲(圖91、圖92、圖93)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亦取材於《三國演義》,又稱「失·空·斬」,是一出與諸葛亮有關的戲。這出戲里體現的是諸葛亮的智勇與大義。諸葛亮命部將馬謖把守街亭,他卻因輕敵而將城失守;司馬懿奪街亭後,帶兵直奔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此時西城已無能戰之兵將,諸葛亮只得用空城之計退走司馬大軍;後諸葛亮斬馬謖以正軍法。
27、《鬧天宮》與猴戲(圖94、圖95)
京劇中描寫孫悟空的戲有很多,如《鬧天宮》、《十八羅漢斗悟空》、《女兒國》、《盤絲洞》等,所表現的多是悟空的機智、勇敢和詼諧,其中最熱鬧也最好看的,當屬《鬧天宮》。此劇原名《安天會》,後翁偶虹對其進行改編,名為《鬧天宮》,為李少春首演。寫孫悟空被封齊天大聖後,因王母舉辦蟠桃會未曾邀請他,一氣之下大鬧蟠桃會。玉帝派天兵天將前去花果山捉拿,反被他打敗。
28、《李逵探母》與李逵戲(圖96、圖97)
李逵在梁山好漢中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身上所洋溢的是粗豪爽利,如《丁甲山》、《黑旋風李逵》等戲表現的正是他的豪氣干雲;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感情非常細膩的人,這便是《李逵探母》所表現的。李逵在梁山上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忽然想起在家中受苦的母親,決定下山探母。李逵背母回轉山寨,路過沂嶺,他為母去尋水,母親為虎所傷。李逵悲憤異常,殺死四虎,哭祭母親一番,回山而去。劇中有一段李逵見母後所唱之「打花巴掌」歌謠,感情真摯,聞之令人落淚。
29、《紅樓二尤》與紅樓戲(圖98、圖99)
《紅樓夢》作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成為京劇所樂於表現的內容,因為它所具有的濃郁的古典氣息。紅樓戲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晴雯歸天》、《紅樓二尤》等。《紅樓二尤》寫賈璉瞞住王熙鳳,娶尤二姐為妾。柳湘蓮以鴛鴦劍為憑與二姐之妹三姐訂下婚約。後柳誤聽傳言,疑三姐不貞,三姐憤而自刎。二姐之事被王熙鳳知曉,她用計將二姐誆進榮國府,逼其自盡。此為荀(慧生)派代表戲。
30、《狸貓換太子》與連台本戲(圖100)
連台本戲是中國戲曲的特有劇目,一般指一出戲分為若干本,連演許多天,以此來表現長篇故事,如評書一樣。這種形式最早在清宮中出現,20世紀20年代盛行於上海,現在仍存在。《狸貓換太子》寫宋時,劉妃與太監郭槐用剝皮狸貓換去李妃所生太子,並向皇帝謊稱其產下妖怪,李妃被打入冷宮。劉妃又欲至太子於死地,幸為陳琳、寇珠救下,送到八王府撫養。劉郭二人火燒冷宮,李逃走,流落民間。十八年後,太子繼位。包拯路遇李妃,將其接回宮來,並懲治了劉郭二人。現常演的《遇皇後·打龍袍》即源於此。
31、《霸王別姬》與梅派戲(圖101、圖102、圖103)
梅(蘭芳)派代表劇目很多,其特點為雍榮華貴、歌舞並重,如《貴妃醉酒》、《黛玉葬花》、《天女散花》、《霸王別姬》、《宇宙鋒》等。《霸王別姬》是一出最能體現表演梅派特色的戲,尤以其中的「舞劍」聞名。此劇表現霸王被漢軍因於垓下,妃子虞姬為其歌舞以譴愁悶,而後以劍自刎。霸王悲痛異常,在突圍無望時亦自刎於烏江。該劇充滿英雄末路之悲哀。
32、《昭君出塞》與尚派戲(圖104、圖105、圖106)
尚(小雲)派以剛健雄美為表演特色,他的代表劇目如《雙陽公主》、《失子驚瘋》(又名《乾坤福壽鏡》)、《昭君出塞》等均是這種特色的最佳體現者。《昭君出塞》是一出歷史劇目,寫王昭君為漢與匈奴的友好而出塞和親的故事。是一出歌舞並重的戲。
33、《鎖麟囊》與程派戲(圖107、圖108、圖109)
程(硯秋)派的表演以外柔內剛為特色,演唱剛悠咽婉轉、以音行字、如斷似連。程派戲以塑造貧寒女子為主,表現她們柔弱的身體內所蘊含的不屈的力量,如《六月雪》中的竇娥,《荒山淚》上的張慧珠等。而《鎖麟囊》卻是一個例外,他所塑造的是一個大家之女薛湘靈。她出嫁時路遇與她同日出嫁的貧女趙守貞,贈其鎖麟囊為生活之資。六年後,她因水患與家人失散,受雇於一盧姓人家。這家主婦即為趙守貞,她未忘舊恩,待薛為上賓,並促其全家團圓。此劇中一段「春秋亭外,風雨暴」成為家喻戶曉之千古絕唱。
34、《紅娘》與荀派戲(圖110、圖111、圖112)
荀(慧生)派以善於塑造小家碧玉、妙齡少女為長,如《拾玉鐲》之孫玉姣、《鴻鸞禧》之金玉奴、《紅樓二尤》之尤三姐、《花田錯》之春蘭、《紅娘》之紅娘等,其嬌稚嫵媚,令人憐愛。《紅娘》取材於元雜劇《西廂記》,只是荀慧生將紅娘作為了這出戲的主角。她幫助張生與鶯鶯傳書遞簡,以巧言辯駁老夫人,最終促成張崔二人之好事。紅娘之活潑俏俐、熱情大方在此劇得到完美的體現。
35、《赤桑鎮》與裘派戲(圖113、圖114、圖115)
裘盛戎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京劇花臉演員,有「十凈九裘」之稱,他開創了一種韻味醇厚的京劇花臉演唱方式,重感情、重行腔;而且他還是個技藝全面的演員,在他的代表劇目中有「唱功戲」,如《鍘美案》、《銚期》,有唱做兼重的戲,如《連環套》。他善演包公戲,而《赤桑鎮》表現的是包拯剛正之中亦有柔情的一面,裘盛戎演來絲絲入扣。包勉為其嫂之子,因貪贓枉法,被包拯鍘死。其嫂吳妙貞來到赤桑鎮興師問罪。包拯對其曉以大義,最終說服其嫂。此劇以花臉與老旦的對唱見長。
36、《四進士》與麒派戲(圖116、圖117、圖118)
周信芳,藝名麒麟童,是位在京劇史上很有影響的老生演員。他的表演剛健、嗓音沙啞但很有力度,善於表現身具正氣之人。如《四進士》之宋士傑、《坐樓殺惜》之宋江、《義責王魁》之王中、《海瑞上疏》之海瑞等。《四進士》之名,源於劇中出現毛朋、田倫、顧讀、劉題四位進士。寫姚庭梅被其兄庭椿及嫂田氏害死。其妻楊素貞告官,縣令劉題不理民詞。素貞又被賣與楊春。二人結為兄妹,並遇毛朋私訪,代寫狀紙。宋士傑認楊為義女,代其告狀。宋在獲知田氏弟田倫向顧讀行賄事後,命楊春上訴於巡按毛朋,終將劉、田、顧告倒,替楊氏伸冤。
37、《九江口》(圖119)
《九江口》,寫元末陳友諒與張士誠聯姻,夾攻朱元璋。張子張仁被朱所擒。華雲冒充張仁詐親,被元帥張定邊識破,苦勸陳不聽,反被罷職。陳引兵中伏,全軍覆沒。張定邊在九江口駕舟接應,救陳脫險。此劇為袁世海、葉盛蘭首演於20世紀50年代。
38、《將相和》(圖120)
《將相和》,翁偶虹等創作於1950年,袁世海、李少春;裘盛戎、譚富英均曾出演過其中的藺相如和廉頗。本劇取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頗負荊」三部分組成,表達了團結於國家大局之重要的主題。
39、《野豬林》(圖121)
《野豬林》,取材於《水滸傳》,1950年由袁世海、李少春據原楊小樓的演出本改編,並已拍成電影。寫林沖被高俅陷害充軍滄州,行至野豬林,解差要將其害死,被魯智深解救。林沖受命看守大軍草料場。高又派?
② 白玉霜:「評劇皇後」的多舛人生
在舊社會,藝人的地位很低,女藝人尤甚,在台上她們袖舞當空,顧盼神飛,台下卻要寄人籬下,委曲求全。很多女藝人為了尋求庇護,不得不向權勢低頭,淪為達官貴人的玩物。享有「評劇皇後」美譽的白玉霜,雖然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獨立,卻仍然逃不脫這丑惡的規則。在世道摧殘之下,年僅35歲的白玉霜便香消玉殞,不但讓新興的評劇藝術憑添一段無奈的遺憾,其人生的坎坷多舛,也印證了舊社會藝人的悲慘命運。
——《白玉霜:評劇皇後的多舛人生》
白玉霜——評劇表演藝術家
藝術特色 :白玉霜是評劇史上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她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在艱苦的條件下,大膽革新,創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把過去口語化的唱腔,發展成為歌唱性、抒情性的音樂,傳神真摯的白派藝術。她的唱腔平穩中蘊含著激情和力量,給人一種深沉悲愴的感受。白玉霜被贊譽為「評劇皇後」,也有報紙稱她為「評劇坤角泰斗」。
代表劇目 :《秦香蓮》、《秦雪梅弔孝》、《桃花庵》等。
挑起大梁
白玉霜唱紅後,她母親就拉班成立了玉順評劇團,挑大軸的自然是白玉霜。1928年白玉霜利用舊有劇團組建成華北戲社,活動於京、津一帶達數年之久。
驅逐出境
白玉霜戲唱紅了,人出名了,麻煩也接踵而至。1934年北平市長袁良請白玉霜吃飯,白玉霜則婉言謝絕了,市長覺的沒面子,便借口白玉霜的戲內容不健康,有傷風化,而把她驅逐出境。
「評劇皇後」
白玉霜便來到上海,這一時期她的藝術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1934年白玉霜在上海與鈺靈芝、愛蓮君合演《花為媒》、《空谷蘭》、《桃花庵》、《馬震華哀史》、《珍珠衫》,與京劇演員趙如泉合演京評兩腔的《潘金蓮》及電影《海棠紅》等劇,受到上海文化界重視,白玉霜也聲譽日隆。白玉霜的演唱藝術不僅折服了上海的觀眾,也使文藝界對她刮目相看。《時事新報》上刊登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洪深、田漢的文章,贊譽白玉霜為評劇皇後,也有報紙稱她為評劇坤角泰斗。
「電影明星」
1936年,明星公司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轟動了大江南北,不僅提高了白玉霜知名度,也擴大了評劇的影響。
日臻成熟
1937年後長期在北平演出,使年輕的評劇日臻成熟。
藝術特色在評劇歷史上,同時擁有「電影明星」和「評劇皇後」頭銜的大概只有白玉霜一個,說她是電影明星可能有些牽強,但評劇皇後之說卻是名副其實,她所創立的「白派」藝術已成為評劇表演的重要流派之一。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轉,音色純正,鼻音共鳴好,中底音寬厚圓潤,富於抒情性。同時創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並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觀眾,而是通過表演來打動觀眾,細膩地傳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評劇的「白派」表演藝術。
代表劇目:《秦香蓮》、《秦雪梅弔孝》、《桃花庵》、《空谷蘭》、《珍珠衫》、《李香蓮賣畫》、《花魁從良》、《馬寡婦開店》、《雙蝴蝶》、《玉堂春》、《瀟湘夜雨》、《老媽開磅》、《豆汁記》、《趙芸娘》、《花為媒》、《馬震華哀史》等,她還與京劇演員趙如泉合演過京評兩腔的《潘金蓮》及電影《海棠紅》等。
白玉霜珍貴劇照
當時京戲因為進過宮廷被稱為大戲,而評劇則被人稱為"蹦蹦戲",人們還常管看評戲叫"看玩藝兒去"。為了振興評劇藝術,白玉霜首先引進了導演制度。以前評劇界對導演不大重視,唱念做打全憑演員自己揣摩,白玉霜借鑒京劇的經驗,配置了自己的導演人員,甚至曾經聘請過一位富連成畢業的人員來當導演。
那時評劇的台詞很"水",基本沒有固定的台詞兒,演員在戲台上可隨意發揮。白玉霜對此堅決反對。她要求排戲一定要有準詞兒,演員背詞要一絲不差。為了給別人做個表率,她帶頭讀劇本、背台詞兒,不懂就問。白玉霜不僅台詞背得准確,而且連演戲得彩的地方都是固定的,上次唱這出戲在哪個地方得到觀眾叫好,這次還是那幾處地方。她演《秦香蓮》,唱到"手拉兒女進衙門"時,因為感情真摯、氣口也好,每到此處一定得彩。她演《紅娘》,唱到"倒叫我小紅娘無計奈何",也准有彩。演《玉堂春》,唱到"蘇三此去好有一比"時,也是掌聲不絕。
白玉霜主演《玉堂春》
白玉霜主演《玉堂春》
為了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白玉霜打破門戶之見,博採百家之長。她喜歡看電影,中外影片全看,為的是從中學習電影演員的表演方法。每逢名演員們演戲,尤其是京劇四大名旦演戲,她一有時間就和團里的主要演員們同去看戲"偷藝",並靈活運用到演出中。她在演評劇時,加入一些快書、大鼓、墜子、河北梆子等形式、內容,深受觀眾喜愛。
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當時劇本里有好多"粉"詞,這也是其難登大雅之堂的關鍵地方。為此,白玉霜不斷刪改原有劇本里的黃色、庸俗東西,從而使評劇的格調高雅、健康起來。
白玉霜便裝照
真正使年輕的評劇藝術走向成熟,還是在白玉霜來到上海演出之後。一九三四年,白玉霜帶領華北劇社來到上海,白玉霜先是與到底鈺靈芝、愛蓮君合作,演出《花為媒》、《空谷蘭》、《桃花庵》、《馬震華》、《珍珠衫》等。後又與京劇名角趙如泉合演京、評兩腔的《潘金蓮》。
白玉霜與趙如泉會串潘金蓮紀念合影
白玉霜的扮相漂亮,表演火辣、細膩、真切、傳神。她改革了傳統的評劇唱法,講究共鳴和韻味,利用她寬厚甜潤的好嗓子,把過去口語化的唱腔,發展成為歌唱性、抒情性的音樂。平穩的唱腔中蘊含著激情和力量,給人一種深沉悲愴的感受,成功地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白派唱腔。同時在伴奏器樂中加進二胡,在化妝、服裝上也有許多創新,因而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白玉霜的演唱不僅折服了上海的觀眾,也使文藝界對她刮目相看。《時事新報》上刊登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洪深、田漢的文章,贊譽白玉霜為評劇皇後。一九三六年,明星公司還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不僅轟動了大江南北,也擴大了評劇的知名度。
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
提起評劇《海棠紅》,大家就能想到白玉霜,要了解和學習評劇「白派」藝術,《海棠紅》則是怎麼都繞不過去的一部優秀作品。《海棠紅》是白玉霜從藝生涯的巔峰之作,也是評劇史上第一出拍成電影的劇目。這出《海棠 紅》使白玉霜達到了登峰造極地步,評劇白派藝術得到廣泛傳播,推動了評劇的進步與發展。
多舛人生路
現實中的「蘇三起解」
為了招攬觀眾,當時的評戲多在劇本和表演中加一些「花」的內容,如《槍斃小老媽》、《馬寡婦開店》等就有不少葷戲,這在當時的地方戲中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白玉霜自然也不能免俗,但此舉卻招來了風騷、淫盪之名。其實這倒有點冤枉她,白玉霜也常想改革太「粉」的唱詞。她把庸俗的「粉詞兒」刪改了,並且改得還頗有水平,但是社會風氣不支持她的改進,所以不久在舞台上她又恢復了舊唱詞。
白玉霜——《珍珠衫》
即便如此,社會上的一些所謂「正人君子」卻仍然對她百般刁難,最轟動的是1934年被北平市長袁良驅逐出京一事。那時白玉霜正在演出《貧女淚》,忽然來了幾名背槍的警察,說是市長不讓白玉霜在北平演戲了,因為她的戲演得「有傷風化」,不容分說就把白玉霜等人押上火車,趕出京城。她在戲里經常飾演女犯人,不料在現實生活中又真正體驗了一回。
"恨"戲不過白玉霜
搭過白玉霜戲班的評劇演員都知道,白玉霜最"恨"戲不過——就是"恨"演戲不認真。以致有人說"要進白家班演戲可不容易,先得把頭削尖了"。有時有的演員誤了場,白玉霜就按規定"罰香",讓這個人向祖師爺牌位點香認錯。
白玉霜、安冠英——《杜十娘》
真情不過夢一場
白玉霜的母親卞氏見她越唱越紅,就害怕她結婚嫁人,常常說:「你可別結婚,一個唱戲的嫁了人,就沒有人來捧場了。」她把女兒當成了搖錢樹。但白玉霜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也渴望一份真情,也需要愛情的滋潤,為了這份真情,她就像戲里的杜十娘一樣,與心愛的男人李長生一起離開了劇團,跑到李長生的老家過起了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世外桃源生活。半年後,白玉霜被卞氏找回,重返評劇舞台。這六個月的時光大概是白玉霜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了。為了生存,白玉霜曾經和許多男人打過交道,但真正讓她動情的卻只有李長生一個,從此以後白玉霜再未談及婚嫁。
白玉霜與小白玉霜
1927年的夏天,一個叫孫六的人販子領著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子兒進了天橋胡同里李卞氏人稱李大奶奶的家門。這個小女孩叫小德子,山東人,就是後來的李再雯——小白玉霜。她進了李家大門以後,起先由李卞氏的婆婆帶著,後來,李卞氏讓她管白玉霜叫娘,算是白玉霜的閨女。她是偷偷跟白玉霜學的戲,十四歲正式登台。她陪著白玉霜唱戲,處處學著娘的樣子,再加上娘兒倆的眉眼長得還真有點像,不知內情的人還真以為她是白玉霜的親閨女呢!
白玉霜與小白玉霜合照
她成名還是在1937年2月10日,陰歷大年二十九的晚上,白玉霜私奔之後,戲班子一下在大上海晾了台,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戲班子有人出主意,讓在掛牌的白玉霜仨字前頭加上小字,借著白玉霜的仙氣推出個小白玉霜來挑大樑。沒想到小白玉霜這次「鑽鍋」(舊戲班裡把臨時學戲趕場應急的叫鑽鍋)還真成功了,小白玉霜的藝名就從此叫出來了。
小白玉霜——《秦香蓮》
《回憶母親白玉霜》——李再雯(小白玉霜)
白玉霜是1942年陰歷六月二十九日死在天津的,患子宮癌,兩次入北平德國醫院烤電,終於不治。臨死前不久,她還在上演《閨房勸婿》,是因禁演《紡棉花》而修改的一出戲。演戲下來,因癌破污水一直流到腿上。據和她同台演出的李義芬、花小仙夫婦說,來戲院演出時都是由別人攙她下車,愁眉苦臉地上裝;但是一到出台,她又是精神抖擻,該是唱、該是笑、該是哭,她又深入劇中人的化境了。我見報回家奔喪,只有同行同團的演員們給她送殯。在戲曲舞台上勞累了20多年的白玉霜就這樣與觀眾、同行和我們家人永別了。姥姥於1960年才病故。她活著的時候,總和家裡人惋惜地說:假如玉霜活到解放後,她該多麼歡喜……
生命如曇花一現
搭過白玉霜戲班的評劇演員都知道,白玉霜最「恨」戲,就是這種對戲的「恨」,使她丟掉了人間的真情——親情、友情、愛情,甘願受養母的欺凌,甘願放棄自己的愛情,也不要丟棄舞台。
成名之後,她活得艱辛孤獨,為了與養女「小白玉霜」爭挑大台,她不惜結束掉短暫的與心愛的人李長生的「田園式的隱居」生活,重返舞台,後來在得知自己得了子宮癌之後,她又以頑強的毅力,抓緊一切時間,排演新戲。當人們知道她的生命所剩的時間不多的時候,勸她休息,她說,她是唱戲的,死也要死在舞台上。
白玉霜
最後白玉霜真的死在了舞台上,那天同台女演員隨白玉霜跑圓場,忽然,她發現白玉霜的戲衣紅了,台毯紅了,白玉霜已經用鮮血在台上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大圓圈。一聲驚叫還未出口,白玉霜猝然倒在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
永遠的「評劇皇後」
評劇《評劇皇後》
該劇由中國評劇院創排,首演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編劇郭啟宏,由著名話劇導演金犁擔任導演,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劉萍、馬泰、劉淑萍主演,劉萍因此戲斬獲第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北京市新劇目調演優秀表演獎及中北京市青年調演特別獎並贏得「白派第三代傳人」的美譽。
這出戲描寫了有著「評劇皇後」美譽的著名演員、白派創始人白玉霜坎坷的人生道路。 白玉霜是平津一帶有名的落子坤角。到上海後,她以獨特的唱腔,潑辣的表演以及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劇目,贏得了觀眾。在進步文化人的鼓勵和支持下主演新戲《海棠紅》,一舉轟動,遂成「評劇皇後」。 然而,奉承與謾罵、虛假與輕狂也接踵而來。白玉霜猛然發現自己的難堪處境,為爭得做人的權利,她毅然與戲班內打鐃鈸的李長生私奔。但是,白玉霜無法息影賦閑,她既不屈從於惡勢力,又難耐藝術上的寂寞,未幾,復出津門,重施粉墨。 白玉霜一直處在唱戲與做人的矛盾和痛苦之中,終於在盛壯之年懷著一個凄涼的夢離開了人世。
本帖為「戲曲寶」微信公眾號獨家,更多精彩請關注「戲曲寶」官方微信哦~
③ 瀟湘夜雨什麼意思網名瀟湘夜雨怎麼解釋
瀟湘八景,相傳為瀟湘一帶的湖南八處佳勝。
瀟湘夜雨位於永州城東,瀟水和湘水匯合後稱瀟湘,雨落瀟湘的夜景,是舊時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觀。「涔涔湘江樹,荒荒楚天路。穩系渡頭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傒斯)凄涼而無助的心境,就像夜雨本自一樣哀婉纏綿,千百年來,人們所鍾情的不知是山河的夜雨還是心靈的夜雨。[1
④ 高占非的拍攝影片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婚姻大事 (1950年)
駝龍 (1949年) .... 王大龍
血染海棠紅 (1949年) .... 劉大奎
水上人家 (1949年) .... 余晉華
野火春風 (1948年) .... 黃海山
國魂 (1948年) .... 杜滸
萬世流芳 (1943年)
長空萬里 (1940年)
密電碼 (1937年) .... 張伯屏
瀟湘夜雨 (1937年)
春之花 (1936年) .... 高明
大家庭 (1935年) .... 龔稼農
熱血忠魂 (1935年)
船家女 (1935年) .... 鐵兒
黑影 (1935年)
劫後桃花 (1935年) .... 劉花匠
兄弟行 (1935年)
暴雨梨花 (1934年)
飛花村 (1934年)
歸來 (1934年)
女兒經 (1934年) .... 高國傑
香雪海 (1934年)
還我山河 (1934年) .... 黃英武
鐵鳥 (1934年)
再生花 (1934年)
重婚 (1934年)
春潮 (1933年)
都會的早晨 (1933年) .... 許奇齡
風 (1933年)
天明 (1933年) .... 張表哥
粉紅色的夢 (1932年)
南國之春 (1932年) .... 洪瑜
共赴國難 (1932年)
銀漢雙星 (1931年) .... 導演高琦
愛欲之爭 (1931年)
自由魂 (1931年)
新西遊記-第2集 (1930年) .... 建設會會員乙
一個紅蛋 (1930年)
愛人的血 (1929年) .... 代表丙
爸爸愛媽媽 (1929年) .... 張光祖
荒唐將軍 (1929年)
無敵英雄 (1929年)
女伶復仇記 (1929年) .... 俞汝南
熱血男兒 (1929年) .... 張奇生
雙雄斗劍 (1929年)
江俠士刺虎 (1929年)
奇女子 (1928年) .... 鄒可成
小偵探 (1928年)
⑤ 有什麼好的在線觀看電視劇的網站啊
很多網友都說網上沒有免費在線電視劇了.而在這里瀟湘夜雨影視電視劇網就為大家搜集了一大堆免費在線電視劇,請及時收看。本站堅持每天更新最快最新的電視劇,相信您會喜歡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www.zxhwl.cn
或者
www.xxyy521.cn
參考資料:
www.zxhwl.cn
www.xxyy521.cn
⑥ 瀟湘夜雨比喻什麼
瀟湘夜雨可以理解為《笑傲江湖》中莫大外號、楊顯之作品、1940年卜萬蒼指導電影、1982年葉青指導歌仔戲、汪明荃演唱的歌曲。
1、《笑傲江湖》中莫大外號
金庸武俠小說衡《笑傲江湖》中的人物。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江湖人稱「瀟湘夜雨」。衡山派掌門莫大先生以一曲《瀟湘夜雨》名動江湖。莫大先生愛拉胡琴,一曲《瀟湘夜雨》,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這八字,是他老先生武功的寫照。
2、楊顯之作品
元·楊顯之作。寫秀才崔甸士中舉做官後棄妻再娶,原配張翠鸞尋夫反被誣陷,受盡苦楚,最終夫婦和好。全劇共四折一楔子。《瀟湘夜雨》又名《瀟湘雨》,簡名一作《臨江驛》,全名為《臨江驛瀟湘夜雨》,流傳版本有: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乙集本、《柳枝集》本、《元曲大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3、1940年卜萬蒼指導電影
《瀟湘夜雨》是1940年上映的中國大陸愛情電影,由卜萬蒼執導,王元龍、梅熹、白虹等主演。 《瀟湘夜雨》講述了青年張又新與純潔少女秋蘭私定終身,但後來與遠房表妹瑪莉結婚。經過一翻波折,最後重逢秋蘭,一家人終於團聚。
4、1982年葉青指導歌仔戲
1982年,葉青與華視簽約,成立《神仙歌仔戲團》團長兼任製作人, 首檔推出新編武俠戲《瀟湘夜雨》。首播時間:華視71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 (18:30~19:00)
5、汪明荃演唱的歌曲
歌手:汪明荃,專輯:黛玉葬花
語種:粵語,流派:Soundtrack
原聲,發行時間:1975-07-05
詞:公羽,曲:江南
秋花慘淡秋草黃,誰憐弱質怨瀟湘
衣香秋屏飄淚燭,哪堪風雨助凄涼
瀟瀟一夜深秋長,漣漣玉竹隔瀟湘
莫記東籬花弄影,晚香驚雨月凄涼
愁深種夜漫長,連連夜雨困瀟湘
天賦多情徒誤我,採花蜂蝶不憐香
⑦ 卜萬蒼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簡介
安徽天長人。揚州第五師范肄業。1921年入中國影戲製造公司,從美國籍攝影師哥爾金學習攝影,並拍攝短片《飯桶》。1924年後任大中華、明星影片公司攝影師,拍攝默片《人心》 、《新人的家庭》等。1926年任民新 影片公司劇務主任兼導演。執導的第 一部影片為《玉潔冰清》。1931年任 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因執導《戀愛與義務》而知名。後相繼導演《三個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在藝華影業公司導演《黃金時代》、《凱歌》 等影片,均獲好評。上海淪為"孤島 "後在新華、華成等影片公司導演古裝影片《木蘭從軍》、《西施》等。 1942年入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執導《萬世流芳》、《博愛》等影片。1948年任香港永華影業公司 導演,執導影片《國魂》。1950年創 辦泰山影片公司。他在香港各影片公 司導演的較有影響的影片尚有《長巷》、《一夜風流》、《苦兒流浪記》 等。60年代為台灣製片廠導演的《吳鳳》,為台灣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梁紅玉》為台灣第一部彩色京劇戲曲片。1964年在台灣導演《趙五娘》後退出影壇。
詳細履歷
卜萬蒼(1903~1974),天長縣渝興鄉(現天長市金集鎮)井亭村卜家營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生,在揚州長大,由江蘇第五師范肄業。父親死後,與母親回到渝興。
民國10 年(1921 年)母去世後依大哥生活,後變賣田產到上海謀生。先在電影行學徒,後從中國電影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攝影師、美國僑民哥爾金學習攝影,並一同拍攝滑稽短片《飯桶》。民國13 年1 月,加入中華影片公司擔任攝影師,為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影片《人心》;後又轉入盼星影片公司,製成《新人的家庭》。
民國15 年,黎民偉等創辦的民新影片公司由廣州遷往上海,卜萬蒼應邀為其導演了《玉潔冰清》,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影片的成功,使主角張織雲一舉獲得了"電影皇後"的桂冠,他自己也結束了攝影師的生涯。不久,卜萬蒼應張石川力請,受聘為明星公司導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後完成了《未婚妻》、《良心復活》、《掛名的夫妻》、《湖邊春夢》、《美人關》等6 部影片。為拍好《掛名的夫妻》,卜萬蒼力主公開招考女主角,並獨具慧眼大膽啟用新人阮玲玉,使其後來成為光照影壇10 余年的天才演員。
民國17 年後,卜萬蒼先後為新人、漢倫、慧沖等小公司拍攝了《小偵探》、《矮親家》、《兩矮爭風》、《父子英雄》、《歌女恨》等數部影片。他還與歐陽予倩共同創辦星光影片公司,於次年拍成《同心劫》。
民國19 年8 月,聯華影片製片有限公司正式組成,提出"提倡藝術、宣傳文化、啟發民眾挽救影業"的製片口號。卜萬蒼加入其中,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桃花泣血記》、《一剪梅》、《人道》等影片。這些影片雖然不乏進步因素,受到觀眾的歡迎,但由於中國早期電影風氣所染,大都帶有明顯的"歐化"傾向,特別是民國21 年上映的《人道》,一度受到左翼電影評論工作者的批評。
民國21 年"一二·八"事變後,中國電影界神俠武打、賣弄大腿的面貌為之大變。在中國 *** 和左翼電影工作者熱情幫助和引導下,卜萬蒼走上宣傳進步革命運動的行列。特別是田漢,自卜萬蒼幫助他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部影片《湖邊春夢》後,兩人成為藝術創作上的摯友,他對卜萬蒼的影響很大。民國22 年2 月,中國電影文化協會成立,卜萬蒼被選為執行委員。這期間,思想和創作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與田漢合作,相繼推出《續故都春夢》、《三個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進步作品。其中《三個摩登的女性》被認為是左翼電影運動者首批優秀影片之一,與《狂流》等一起被譽為"具有偉大未來的萌芽,是對民眾投擲了幾顆強烈的炸彈。"《母性之光》則因其進步傾向,一度在廣州等地被禁映。同年11 月,所謂"上海電影界鏟共同志會"搗毀藝華公司,"警告"上海各影院不準放映田漢、沈瑞先、卜萬蒼等導演、編劇、主演的電影,"否則必以暴力手段對付。"卜萬蒼沒有怯退,堅持為藝華公司拍攝了《黃金時代》、《凱歌》以及《新人道》等進步影片,鼓舞了民眾團結抗戰的志氣。民國25 年1 月,他還參與發起成立了上海電影界救國會。
民國26 年"八·一三"的炮火,燒遍了上海租界以外地區,租界成為"孤島",政治環境更為險惡。卜萬蒼堅持進步,在張善昆的新華(華新、華成)影片公司導演了《乞丐千金》、《貂蟬》、《情天雪淚》、《木蘭從軍》、《西施》、《碧玉簪》、《蘇武牧羊》、《秦良玉》、《瀟湘夜雨》、《寧武關》、《相思寨》、《野薔》、《家》等10 余部影片,其中多數為歷史題材,借古喻今,表現了愛國主義的熱情。尤其是《木蘭從軍》,觀眾盛贊它"透過歷史,給現階段的中國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告訴我們怎樣去奮斗,怎樣去爭取勝利"。該片連映數十日而爆滿不衰,引起極大轟動。
民國30 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也被日軍佔領,"孤島"淪陷。卜萬蒼隨公司先後加入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攝制了《重見光盼》、《博愛》、《漁家女》及《紅樓夢》等,並在成都、重慶等地導演了不少舞台劇。
民國37 年,卜萬蒼移居香港。作為首席導演,以近兩年的時間、百餘萬巨資,為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國魂》,接著又製成了《大涼山恩仇記》。
1951 年,卜萬蒼創辦泰山影片公司,先後拍制了《女人與老虎》、《淑女圖》、《婦人心》、《七姊妹》等片,並發展和培養了石慧、葛蘭、李嬙、鍾情等一大批著名影星。1953年後,他還導演了《碧血黃花》、《長巷》、《苦兒流浪記》等。1963 年卜萬蒼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趙五娘》,時已年屆6 旬。他從影40 余年,前後拍片50 余部。
息影後,卜萬蒼轉為電視台導演。1966 年,香港麗的電視台創辦首次電視音樂藝術訓練班,卜萬蒼作為導演和指導老師,發現並親自培養了後來成為著名歌星的奚秀蘭,使其成為風靡一時的"民歌皇後"。
1974 年,卜萬蒼因病在香港逝世。
執導作品
1926:玉潔冰清、未婚妻、良心的復活
1927:掛名的夫妻、湖邊春夢
1928:美人關、小偵探
1929:矮親家、女伶復仇記、同心劫
1930:父子英雄
1931:歌女恨、一剪梅、戀愛與義務
1932:人道、三個摩登女性、續故都春夢
1933:母性之光
1934:黃金時代
1935:凱歌
1937:新人道
1939:木蘭從軍
1940:西施、秦良玉、瀟湘夜雨
1941:寧武關、野薔薇、蘇武牧羊
1942:家(與徐欣夫、楊小仲等合作 )、 相思債、標准夫人、重見光明、萬世流芳(與馬徐維邦、朱石麟、楊小仲合作)、博愛(與張善琨、楊小仲、馬徐維邦等合作)
1943:兩代女性
1945:萬戶更新 (與楊小仲、方沛霖等合作)、大地回春
1948:國魂
1949:大涼山恩仇記
1950:春滿人間(上下集)
1951:淑女圖、女人與老虎、少女經、時代女兒
1952:化身艷影、戀春曲、毀滅、金龜夢
1953:希望在明朝、滿園春色(與張善琨合作)碧血黃花(與張善琨、馬徐維邦等合作)
1956:長巷
1957:夜來香、三姊妹
1958:一夜風流、豆腐西施、擦鞋童、苦兒流浪記
1960:喜相逢、紅男綠女、偷情記
1961:第二吻
1962:同床異夢、吳鳳
1963:梁紅玉
1964:趙五娘
故事片
1931:桃花泣血記
1938:乞丐千金、貂蟬、情天血淚
1940:碧玉簪
1942:牡丹花下
1943:漁家女
1944:紅樓夢
1945:還鄉記 大地之花
1952:婦人心 最成功的女人
1955:漁歌
1956:唐伯虎與秋香(與李英合作導演)
1959:待嫁春心
1962:母女重逢
其他信息
卜萬蒼與田漢、聶耳
每個中國人可能都知道國歌的詞曲作者是田漢、聶耳,但此歌是兩人合作中的巔峰之作。他們第一次聯手寫歌始於1933年卜萬蒼導演的電影《母性之光》。 1927年,卜萬蒼幫助默默無聞的田漢推出第一部電影《湖邊春夢》後,兩人又成功地合作了《三個摩登女性》。1932年底,兩人開始籌劃合作編導第三部影片《母性之光》,這時的聶耳還是"明月歌劇社"一名普通的小提琴練習生,住在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里,一首歌曲作品也沒有公開發表過。 c 聶耳是雲南人,過去一直在老家讀書、參加革命音樂活動,後來為了逃避敵人的搜捕,才潛離昆明,轉到上海。初到申城,他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了一份稽查員工作。 經典老電影、經典老歌、老照片、老圖書集懷舊經典與一體是故園懷舊論壇的獨有特色! 但不久,"申庄"在昆明的總部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分店遂告關門,聶耳便失業了。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他無意中從《申報》上看到一則"聯華"公司"明月歌劇社"的招生啟事,說一旦錄取,每月能掙10元津貼,還管吃住。這對當時處於困境中的聶耳來說,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他自幼愛好音樂,並學會了演奏多種民族樂器,於是便去報了名,想試試運氣。 但在正式考試那天,他因為緊張,水平發揮得很一般,不過,主考官、有"中國流行音樂之父"之稱的黎錦暉還是看出了他潛在的音樂素質,便把他錄取了,並安排他跟"明月"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一位外籍音樂老師學習。這是聶耳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因為他就是在"聯華"公司的"明月"認識卜萬蒼的。 當時卜萬蒼已成為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他和蔡楚生、金焰、王人美、周璇、阮玲玉等人經常出入"明月",19歲的聶耳第一次得以近觀這些名人,並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風光"。起初只為謀生而來的他悄悄地在心裡樹起了一個新的目標。他更加勤奮地練琴,使自己的琴技在短時間內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還自修了和聲學、作曲法等。 1933年春天,聶耳與卜萬蒼相識,卜萬蒼對他在音樂上的才華很欣賞。當時,卜正在籌拍電影《母性之光》,想在片中安排四首插曲,便有意請"東方百代"公司音樂部主任任光和田漢合作寫三首,請聶耳和田漢合作寫一首。任光留過洋,專門學過作曲,大家自然很贊同,但聶耳只是一個拉琴的,從來沒發表過一首歌,請他為影片作曲太沒底了,所以,便遭到了一些人的異議。但卜萬蒼最後還是決定讓他試一試。 r 很快,他將田漢寫的歌詞交到了聶耳手中,聶耳拿到歌詞後非常激動,下決心要把它寫好。為了避免集體宿舍里的干擾,他跑到太湖之濱的黿頭渚旁邊,租了"陳家花園"的一幢小閣樓,開始專心創作。 寫好《開礦歌》後,聶耳便回到上海,懷著忐忑之心把曲子送給了卜萬蒼。卜萬蒼聽後十分滿意,誇他寫得"節奏鏗鏘,音調有新特色",後來又邀請他擔任場記,並客串一個礦工角色,把臉上、身上塗得黑黑的,在片中領唱《開礦歌》,從而為聶耳留下了第一個銀幕形象。 8月,電影《母性之光》拍攝完畢,上映後,片中插曲很快在上海灘傳唱開來,"聶耳"的名字第一次開始被人們所關注。
⑧ 有沒有人知道霍建華版笑傲江湖裡面的莫大是誰扮演的
2013版《笑傲江湖》中莫大由張昊翔扮演。他是重慶大學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生,目前在北京電影學院99級表演系進修。
,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這八字,是他武功的寫照。記憶里李亞鵬版《笑傲江湖》中劉仲元版的莫大造型跟原著比較貼切,殺人於無形之中,那才我心目中的莫大。
⑨ 自認為詩詞造詣不錯的人進來瞧瞧(三)
⒈醉鄉十一宜
嘉靖名士田汝成著《醉鄉律令》,提出「醉鄉十一宜」,即「醉花宜晝,醉雪宜袒,醉月宜樓,醉暑立舟,醉山宜幽,醉水立秋,醉佳人宜微酡,醉文土宜妙令酌無苛,醉豪客宜揮觥發浩歌,醉將離宜鳴罨,醉知音宜樂侑語無它」,
江淹《別賦》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趙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綉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里。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雲。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熅,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魄動,親朋兮淚滋。可班荊兮憎恨,惟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佩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迴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煉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游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葯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台之群英,賦有凌雲之稱,辨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著乎?
曹植《洛神賦》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壤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爾乃眾靈雜遢①,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飛鳧,飄忽若神,陵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陽,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出處及完整版
代悲白頭翁
年代:【唐】 作者:【劉希夷】 體裁:【樂府】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關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台開錦綉,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卧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發知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⒊「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常圓」的出處及完整版
宋初石延年(曼卿)贈友聯: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無恨月常圓。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賀詩,引喻生長、興衰,石氏用「月如無恨月常圓」作對句,不僅詞性聲律等恰相對仗,而且意境深遠,與上句兩相聯配,自然融為一體。
⒋「誰信蠹魚成脈望,始知宵燭即流螢」的出處及完整版
對聯歌訣
蟲名 蟲對豸,蚓對蠅。蛤蚧對蝘蛉。螳螂對蟋蟀,蚱蜢對蜻蜓。誰信蠹魚成脈望,始知宵燭即流螢。
⒌「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的出處及完整版
明 袁了凡的《了凡四訓》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 ......
⒍「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的出處及完整版
馬致遠 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萬里,是離人幾行情淚。
⒎「為誰風露立宵中」的出處及完整版
作者 清 黃仲則 綺懷十六首(其十四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座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上剝後蕉.
三五十年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⒏「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出處及完整版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⒐「死者已矣,生者何哀」的出處及完整版
不知道。請確認是否准確
⒑「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的出處及完整版
具體出處不祥,可能出自聖經
上兩句不是正經的詩詞....
⒒「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的出處及完整版
南朝樂府民歌 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西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⒓「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出處及完整版
南唐 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⒔「從此蕭郎是路人」的出處及完整版
崔郊 贈去婢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⒕「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出處及完整版
李商隱 五絕·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⒖「玉簫牙板聽紅豆」的出處及完整版
聞一多之子聞銘回憶父親的文章的題目,完整標題是;《玉簫牙板聽紅豆. ——父親聞一多的婚姻生活片斷》。
⒗「空餘梨花滿地雪」的出處及完整版
浪淘沙慢 周邦彥
--------------------------------------------------------------------------------
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 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惟有輕別。 翠尊未竭,憑斷雲、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餘滿地梨花雪。
⒘「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的出處及完整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
卷三十六 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⒙「正偎翠依紅。應記浮生若夢,若一朝情冷,願君隨緣珍重」的出處及完整版
王晶 電影 <偷偷愛你>
⒚「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的出處及完整版
蘇軾的 《南鄉子》
南鄉子 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杳(有的作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⒛傳奇《霍小玉傳》中,霍小玉臨死前對李升說的話
「我死之後,必成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⑩ 加上「黃老邪」曾江,已經28位金庸劇中的演員離世了,個個是經典
4月27日,也就是8天前,87歲老演員曾江突然去世的消息瞬間傳遍全網,他的影迷們都十分痛心,為他的離去陷入了悲傷之中,他的家屬希望能安安靜靜的送別曾江,後事一切從簡。
曾江去世的原因如今還未曾公布,所有的一切消息都只能當做謠傳,不管如何,我們就先靜待消息吧,只希望他老人家一路走好,他的家人也能節哀順變。
提起曾江,就不得不說,他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曾飾演的黃葯師,是所有 黃葯師中的經典 。
金庸曾在書中這樣形容黃葯師: 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自有三分正 ,這種亦正亦邪的角色,被曾江細膩的演技演的活靈活現,讓這個角色時而可恨,時而可憐。
可以說,曾江之後再無「黃老邪」。
金庸老爺子的武俠巨作,被他們呈現在銀幕之上,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俠客,都從書中走了出來,但是歲月的無情,讓他們一個個照亮了幾代人的少年青年和中年,又帶著影迷的遺憾,溘然長逝。
達叔在83版《射鵰英雄傳》中扮演了丐幫的彭長老,一個腹黑陰險的反派,達叔精湛的演技將這個角色詮釋得很好, 在觀眾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後的達叔遇到了最完美的搭檔——周星馳,兩人的配合簡直天衣無縫,拍攝的每一部劇都成了觀眾心中的經典, 成就了喜劇界的神話,也為觀眾帶來了無數的歡樂。
但是,在2021年2月27日,達叔身患肝癌,不治身亡,眾多圈內後輩以及合作過的演員紛紛發文悼念,以後我們只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達叔的身影了。
翁美玲在83版《射鵰》中飾演的黃蓉, 至今無人可以超越,她出道3年,卻讓觀眾用30年去懷念他。
她的黃蓉,就是活生生從書中走出來的, 機靈古怪、俏麗可愛、刁蠻卻又天真,英氣又不失機敏, 這樣的黃蓉,才是金庸老爺子筆下的桃花島主之女,襄陽城的主母。
只可惜,這么美好的女孩,在劇中得到了靖哥哥的愛情,而現實卻在 情感 中迷失了自我,被情所困,1985年5月14日 在最美的年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給大家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與惆悵。
羅君左老師在97年的《天龍八部》中扮演的包不同,作為慕容復的家丁,他留著八字鬍須,為人豪爽,鐵嘴銅牙,就是一個混跡在江湖中的算命先生。
即便是小人物,出場的次數也不多,但是羅君左老師的演繹就是這么有魅力,讓人生生記住了包不同。
2010年11月13日,作為TVB黃金配角的羅君左老師 因病在香港去世了 ,大家平時或許叫不出他的真名,但是一定都記得他所扮演的角色,羅君左老師走後,世間從此再無鹿清篤,人間不見包不同。
孫季卿老師在《笑傲江湖》中飾演的莫大先生,悲咽凄涼卻又深明大義,那神秘莫測的莫大,被孫季卿老師精湛的演技表現了出來, 一曲《瀟湘夜雨》,聽者流淚,聞著傷心,人物就真的從書中走了出來。
2015年,孫季卿老師因身患 腫瘤 ,不治逝世,一生低調的他,在走後,由兒子低調地宣布了他離去的消息,願老先生一路走好。
石堅老師在83版《射鵰》中分飾了裘千仞和裘千丈兩個完全不同的親兄弟角色, 毒辣的演技,讓觀眾將兩個角色都完全分開了,不是因為衣服的不同,而是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兩個人。
哥哥裘千丈沽名釣譽,武功平平;弟弟裘千仞心機深沉,武功絕頂,完全不同的兩人, 都被石堅老師刻畫得入木三分,讓後人難以超越。
2009年6月3日下午4時,石堅老師在香港伊麗莎白醫院因 腎衰竭 導致心臟停頓去世,讓影迷們又一次痛失偶像,不過96歲的高齡,也是喜喪了,多少也讓人稍稍欣慰了一點。
鮑方老師在97版《天龍八部》中飾演的掃地僧是 最符合原著的設定 ,武功最高的他安心隱居在藏經閣,慈眉善目,為人低調,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從容不迫,不緊不慢的,即便被冒犯也沒有半點責怪,就 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也是觀眾心中最經典的樣子。
因拍戲導致中風昏迷了三個月,在2006年,84歲高齡的鮑方老師因 肺衰竭 永遠離開了人世,一代大師就這樣走了。
蘇杏璇老師在83版《射鵰》中飾演郭靖的母親李萍,一個在戰亂中獨自撫養幼子,教 育兒 子成才的母親, 她沒有包惜弱的美貌,但是卻有著包惜弱沒有的堅強和深明大義。
特別是看到 李萍自刎以死教子時 ,電視前的觀眾們都感動得一塌糊塗,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啊。
蘇杏璇老師的身體一直不好,常年飽受病痛折磨,在2013年因 糖尿病引起中風 ,受盡病情折磨去世,這樣一位帶給大家很多回憶,塑造了很多經典角色的演技派,就這樣離開了我們,只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懷念。
曾偉權老師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的郭靖之父郭嘯天,為人重義氣,與妻子遷居牛家村後,為救義弟楊鐵心,激怒段天德,被砍斷右臂後失血過多而亡, 雖然出場不多,但也給觀眾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象。
2020年,曾偉權老師因過度勞累患上 肺癌 ,不幸逝世,希望老師在那個世界能夠好好休息一下。
廖啟智老師在《雪山飛狐》中飾演的平阿四,作為胡斐的養父,雖然有些自卑,但是為人確是有恩必報、善良忠義之人, 廖啟智老師將這個不平凡的小人物演繹的入木三分。
2021年3月28日,廖啟智老師在飽受 胃癌 折磨之後,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病逝,願彼岸再無病痛。
譚一清老師在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中飾演智光大師一角,是少林寺的高僧,雖然名頭並不響亮,做的事卻讓人十分敬佩, 譚一清老師將智光大師演的入木三分,也成為了一個經典角色。
他當年遠赴海外蠻荒尋葯,治癒了浙閩兩廣一帶無數染上瘴毒的百姓,還因此武功全失,但是他沒有後悔,精通佛法的智光大師,更看重能惠及百姓,而非自身得失。
只是,在杏子林中和喬峰時,智光為了掩護了帶頭大哥服毒自殺。
作為第一代廣播人和電視人的譚一清老師,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經典,但是可惜老爺子在 2006年的時候因病離我們而去 ,讓人難免感到遺憾,只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能一切安好。
馬菁宜老師在《天龍八部》中飾演的阮星竹,是段正淳眾多情人之一, 她容顏秀麗,眼睛如星辰般明亮,顧盼之間,恍若在與你私語一般,這樣的阮星竹,怎能不愛呢?
即便之後多有翻拍,但依舊不及馬菁宜老師的阮星竹,這才是真正從書中走出來的阮星竹。
2017年馬菁宜老師因癌症病逝,阮星竹終究是離開了,但是她秀美的容顏依舊在諸位影迷的心中。
黎漢持老師演過不少金庸劇,其中最經典的當屬95版的《神鵰俠侶》和94版的《射鵰英雄傳》中的南帝一燈大師。
劇中的一燈大師,因早年做錯了事,年長後遁入空門,出場時就已經是慈眉善目,佛法高深的大師,他的性情溫淳平和,教化渡人。
雖然只是配角,但是高僧的形象彷彿為他量身打造一般,黎漢持老師將書中的五絕之一、一燈大師從書中帶了出來,活生生的呈現在觀眾眼前。
2013年6月黎漢持老師就因為急性肺炎去世,匆匆地離開了人世,留下的只是無盡的遺憾, 願一燈大師佛法高深,進入西方極樂。
廖麗麗老師在《神鵰俠侶》中飾演「全真七子」之一的孫不二,這個角色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也沒有幾句台詞 ,但是在廖麗麗老師精湛的演技下,還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9月4日,廖麗麗老師因癌細胞擴散到淋巴和肺部,不幸去世。
江漢老師在97版《天龍八部》中飾演的保定帝段正明,前幾集戲份很多, 雖然年紀偏大,但是很有君王風范。
可惜江漢老師於2017年12月7日,因喜愛煙酒,導致患上管脈炎去世, 這煙酒還是少碰為好啊。
惠天賜老師是惠英紅的哥哥,他在83版《射鵰》中飾演的陸冠英, 劍眉星目,少年俠氣十足, 但因為出場太少,知道的人不多。
2012年,據妹妹惠英紅透露,惠天賜老師是因為減肥過度,導致營養供應不上再加上過大的運動量讓身體吃不消,突然猝死。在這里, 我要提醒正在減肥或者准備減肥的小夥伴,一定要科學 健康 地減肥,不能太走極端。
黃天鐸老師在《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的韓寶駒,雖然相貌平凡,武功平平,但是一手馴馬技術足以笑傲整個武林, 黃天鐸老師將這樣的韓寶駒完美的演繹了出來。
在2002年,黃天鐸老師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突然倒地昏迷,最後搶救無效離世。
關菁老師在《笑傲江湖》中飾演的余滄海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他作惡多端,貪婪殘忍,就為了《辟邪劍譜》將福威鏢局滿門殺盡,因果報應,最後也死在了福威鏢局少主林平之的劍下。
關菁老師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十分精彩,播出後讓不少觀眾都恨得牙癢癢 。
2014年9月17日,關菁老師突發 心臟病 ,不治身亡,可嘆這 娛樂 圈又少了一位演技派。
關海山老師在98版《鹿鼎記》中飾演陳文亮陳公公,性格活潑,愛賭錢,大智若愚, 因避禍偷跑出宮隱居揚州,整天與韋小寶一起插科打諢 ,使韋小寶的性格也被他沾染,可惜最終被海大富逼死。
2006年9月11日凌晨時分,關海山老師被妻子發現全身僵硬,在送到廣華醫院後,因本就 中風,再加上高齡一摔, 醫生也無力回天,後不治逝世。
江毅老師在83版《射鵰》、《神鵰》,94版《射鵰》,95版《神鵰》中一直扮演柯鎮惡這一角, 簡直可以說是柯鎮惡專業戶了。
柯鎮惡作為江南七怪之首,郭靖的師傅,他嫉惡如仇,俠肝義膽,還杖毆西毒、掌摑北俠、無視北丐、吐痰東邪,除了五絕中的中神通王重陽他沒機會得罪,其他四絕都被他得罪光了。
一提起柯鎮惡,觀眾腦中浮現的一定就是江毅老師了,這怪俠真的就成了江毅老師的另一個代名詞。
2013年,江毅老師因肺癌去世, 但是從老師過往的采訪中不難看出,他並不畏懼死亡,並且在生命中最後的時間,他都是安然自得地度過的。
陳鴻烈老師作為反派專業戶,在《笑傲江湖》中 飾演的左冷禪十分經典 ,霸氣外露,野心勃勃,心機深沉,毒計百出的形象深入人心,只可惜最後奇差一招,便宜了偽君子岳不群。
只可惜,一生敬業的陳鴻烈老師在2009年一場拍戲中突然 心臟病 發,倒地不起,最終不治身亡。
鄺佐輝老師在94版的《射鵰英雄傳》中飾演的全真教道長馬鈺,一襲黑衣,武功高強,溫和又不失武林中人的血氣, 鄺佐輝老師的出演,更為人物增添了一絲儒雅之感。
在2015年,出演了無數經典配角的鄺佐輝老師因 癌症復發 去世,只願鄺佐輝老師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好。
王偉老師在《笑傲江湖》中飾演的岳不群,是一位身處富貴卻心狠手辣之人,作為華山掌門,人前謙謙君子,人後卑鄙小人,演戲就像刻進了他的骨子裡,就連朝夕相處的枕邊人和滿山的弟子都沒看出他的真面目。
特別是自宮前後的兩種狀態,被王偉老師精湛的演技表演得淋漓盡致, 好似是從原著中走出來的一般,自他之後,再無岳不群。
只可惜,在2011年12月6日,他的女兒王從希低調地將父親逝世的消息發布在了微博上,生前低調的王偉老師,走後依舊低調,但是粉絲們仍舊會在每一個特殊的日子,為他送上懷念和追思。
於承惠老師在《笑傲江湖》中飾演的風清揚劍術了得,在華山劍宗與氣宗爭斗輸了之後,他一個人隱居華山後山之中,一個人,一柄劍,將劍術宗師的模樣呈現在觀眾眼中。
白發白須白衣,當他一出場,觀眾就知道,這是一位武功高強的高手,特別是他的劍招,驚險凌厲,讓人印象深刻。
2015年7月5日,於承惠老師因患 肺病不治 在故鄉山東離世,中國武術界的泰斗走了,江湖和武林也沒有了,俠客也銷聲匿跡了。
趙石文老師在97版《天龍八部》扮演的丁春秋簡直就是 經典中的經典 ,時至今日, 一提起丁春秋,大家的腦海中就是那個胖胖的、滿頭銀發身穿粉色外衫的模樣。
「星宿老仙,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法駕中原 」,趙石文老師精湛的演技將金庸老爺子筆下的星宿老仙丁春秋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又愛又恨。
2015年2月9日,香港「HKChannel」官方消息發布稱招石文去世,星宿老仙永遠地離開了「江湖」,如今只剩下影片中的身影讓人懷念了。
羅國維老師在97版的《天龍八部》中扮演的蘇星河,是逍遙派掌門無崖子的首徒,「函谷八友」的師父,為了幫師父滅了叛逆弟子丁春秋,「聰辯先生」忍辱負重,以棋局召集能人,但最終還是死在了丁春秋的逍遙三笑散之下。
羅國維老師將蘇星河的聰明機變、隱忍負重演得入木三分,成就了一個經典。
2004年,這位演了一輩子小人物的老戲骨羅國維老師因 淋巴癌 逝世,從此,世間經典演繹者再少一人。
黃新老師在《天龍八部》中飾演的徐長老,頭發鬍子花白,卻打理得十分整齊,給人感覺很精神,但是他冤枉喬峰,卻讓觀眾很討厭他, 黃新老師不愧是老戲骨,其中的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
1999年,黃新老師正式宣布退休,但是還未享受退休的幸福,就於11月4日 中風 去世了,真的太遺憾了。
計春華老師在《連城訣》中飾演的血刀老祖,武功卓絕,兇殘暴戾,詭計多端,無惡不作, 讓人看一眼就彷彿會做噩夢一般,直接將血刀老祖這個第一邪派高手演活了!
雖然《連城訣》因為劇情偏黑暗,很少被翻拍,但是計春華老師的這一版本,就已經足夠讓人影響深刻了。
2018年反派專業戶的計春華老師因舊傷勞疾導致的 肺癌 去世,從此熒幕中少了一個讓人生恨的反派,演藝圈也少了一位敬業的老戲骨。
如今的武俠劇,已經不能再說是武俠劇了, 那就是披著武俠劇外衣的偶像劇 ,演員的演技很難將俠客真正的氣質表現出來,翻拍的劇不是服化道不過關,就是看人氣選角,早已沒有當年的味道了。
我真的很懷念以前的老電影電視, 那時的演員演技好還敬業,導演要求嚴格,劇組用心,呈現出來的無一不是經典, 可惜很多很厲害的演員我們只能通過他們曾經拍攝的作品來緬懷他們,真希望現在的演員導演能夠向前輩們看齊,真正拍出製作精良的影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