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電影 » 百花錯拳電影完整版

百花錯拳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 2023-01-01 21:11:14

Ⅰ 2007-2009古裝武俠片(高分)

2008版《書劍恩仇錄》
總製片人:王鵬舉、尹廉和、區志仁
編 劇:劉奎序
導 演:譚有業、溫偉基、何振華
動作導演:張耀星
攝影師:江洪敏、位 傑
美術設計:林其富
造型設計:盧建明、吳寶玲
書劍恩仇錄(09喬振宇版):
乾 隆 —— 鄭少秋
陳家洛/福康安 —— 喬振宇
霍青桐 —— 周麗淇
香香公主 — 劉 穎
李沅芷 —— 路 晨
周 綺 —— 李呈媛
於萬亭 —— 劉德凱
無塵道長 — 2
趙半山 —— 張 平3
文泰來 —— 劉乃藝4
常赫志 —— 譚建昌5
常伯志 —— 鍾 亮6
徐天宏 —— 李 源7
楊成協 —— 徐小明8
衛春華 —— 吳元俊9
章 進 —— 盧譽文10
駱 冰 —— 齊 芳11
石雙英 —— 趙冬柏12
蔣四根 —— 張 凱13
余魚同 —— 吳浩康14
袁士霄 —— 梁家仁
陳正德 —— 黃一飛
關明梅 —— 元 秋
周仲英 —— 王 崗
周夫人 —— 童小梅
周英傑 —— 鄭 偉
馬 真 —— 崔 瑰
陸菲青 —— 董志華
張召重 —— 李冬霖
太 後 —— 陳莎莉
皇 後 —— 姚 佳
和 珅 —— 任 偉
白 振 —— 揚一凡
額 圖 —— 陳 濤
鄭親王 —— 洪宗義
弘 時 —— 張 巍
雍 正 —— 沈保平
九門提督 — 趙恩漢
兆 惠 —— 王迎奇
李可秀 —— 公方敏
鄂爾泰 —— 安瑞雲
童昭和 —— 李世鵬
布倩佳 —— 游雅惠
徐相萍 —— 杜雅春
曹大夫 —— 吳利華
玉如意 —— 楊 敏
艾卓爾 —— 劉恆宇
龍 俊 —— 周紀偉
藤一雷 —— 楊 軍
哈合台 —— 金 鵬
月氏公主 — 劉子菲
韓文沖 —— 侯江龍
木桌倫 —— 徐向東
小 蘭 —— 羅 雅
小 綠 —— 羅 雅
吳嬋娟 —— 羅 雅
瑞大林 —— 黃 偉
孟健雄 —— 牛自清
嚴世璋 —— 劉俊滔
成 璜 —— 張少輝
曾圖南 —— 焦長道
萬慶嵐 —— 袁 明
李廣平 —— 甘麒麟
李公公 —— 王 宏
無虹方丈 — 傅鴻鈞
言伯干 —— 宋海濤
馬善均 —— 張國峰
谷幽蘭 —— 王馨晨
[編輯本段]故事梗概
清乾隆年間,江南武林紅花會總舵主於萬亭帶同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夜闖清廷禁宮。總舵主於萬亭見過乾隆後,遭清兵毒手,死前立下遺命,由年輕義子陳家洛接任總舵主之位,紅花會上下准備最隆重的接任大禮(千里接龍頭)。
隱身於陝西扶風延綏鎮總兵李可秀家為西賓的武當派名宿陸菲青,隨主人新遷浙江水陸提督前往江南的途中,遇上參加(千里接龍頭)儀式,卻被朝廷鷹爪困在三道溝客棧,被紅花會四當家文泰來等相救,將他們薦至西北武林英雄周仲英處避難。
適逢周仲英外出,張召重為首的朝廷鷹爪尾隨前來,周仲英之幼子不慎透露出文泰來等人藏身之處,激戰之餘,文泰來被捕,駱冰與紅花會坐十四把交椅的余魚同逃出。周仲英外出歸來,惱怒異常,紅花會眾英雄趕來鐵膽庄,因誤以為文泰來被出賣,雙方交手,混戰一場。紅花會新任總舵主陳家洛趕來以百花錯拳勝周仲英,後得知周仲英之子只有十歲,才知錯怪對方,握手言和。
為救文泰來,眾英雄堵截鏢行車隊與為搶回聖物的一部落相遇,陳家洛出手相救,與人稱翠羽黃衫的族長之女霍青桐彼此惺惺相惜,並肩作戰,幾經波折,終於為霍青桐取回聖物。
李沅芷女扮男裝前來助戰,與霍青桐歡笑戲鬧,陳家洛遂生懷疑,以為霍青桐心有所許,霍青桐知陳家洛誤會,一時間難解釋明白,告辭而歸,臨行前將自己珍藏的一把短劍贈送給陳,並言其中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在開封,為救因黃河決口而受災的難民,徐天宏設計與眾英雄一同搶了清朝大軍的糧餉,發給百姓。陳家洛游西湖之時,與自稱東方耳的乾隆相識,陳遂請東方耳與其共游西湖。後雙方比武,御前侍衛龍駿暗器輸於紅花會三當家千手如來趙半山,諸圓、白振為紅花會二當家無法道長的劍術擊敗,乾隆惱羞成怒,叫來大軍,豈料杭州是紅花會的根據地,人數眾多,連軍營中許多人都是紅花會成員,乾隆只好悻悻而歸。
陳家洛得空回老家祭掃父母之墳,卻意外遇見在這里偷偷掃墓的乾隆,乾隆再三請陳家洛放棄江湖生涯,入朝為官,陳斷然拒絕,雙方約定互不傷害。
陳家洛與文泰來見,從文泰來處得知乾隆是自己的親哥哥,物證在陳家洛的師父天池怪俠那裡之時,張召重返回,二人出其不意,點中穴位,將其擊倒,文泰來遂假扮張召重而出,被李可秀識破,陳家洛只好獨身而返。
徐天宏設(卞莊刺虎)之計,讓王維揚與張召重比武,張召重因前一天受挫於陳家洛、文泰來二人,比武失手,敗後用計重傷王維揚,欲將之活埋。陳家洛率眾豪傑趕至,將其活捉,此時陸菲青與其師兄、武當派掌門人馬真趕來,馬真向眾人求情,並保證不容張召重再為非作歹,最後將張召重帶走。
強敵一去,眾人再攻提督府,李可秀及御前侍衛欲用炸葯將眾人一網打盡,藏身於李府中的金笛秀才余魚同奮不顧身,以身體阻住火葯線,救出文泰來及眾人,自己卻被燒傷,面目皆壞。
陳家洛等一不做二不休,又借(花船點狀元)之機,設計使名妓玉如意將乾隆引至家中捉住,囚在六和塔中,軟硬兼施,情威並用,與乾隆一同訂下驅清復明的大計。只有趕來刺殺乾隆的天山雙鷹夫妻二人決不相信皇帝,不參加盟誓。
為反清復明,眾人四散聯絡人手。余魚同為避李沅坐船獨行,遇上關東三魔及仇人言伯乾等,幾次遇險,仗機警逃出,虧得李沅芷假扮他引開眾人,才得脫險。他為情所苦,自覺對不住結義兄弟文泰來,又負李沅芷一片痴情,遂於寶相寺出家為僧。
陳家洛為送信,單騎匹馬趕往西疆,途中遇見人稱香香公主未知是霍青桐之妹,為其美麗所吸引,香香公主也愛上了陳家洛。二人趕至部落,適逢清廷征西大將軍丁兆惠派使來下戰書,陳家洛力折使者;香香公主自告奮勇,前往清軍中下戰書。
霍青桐識破清軍陰謀,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卻被父兄和部所疑,忍辱負重,調兵遣將,終於大敗清軍。
勝後,霍青桐帶病出走,途遇關東三魔,險遭污辱,幸得師父天山雙鷹趕到救出。陳家洛此時方知李沅芷女扮男裝,後悔自己辜負了霍青桐的一片芳心,與香香公主一同追趕,途中先後遇見狼群和張召重、關東三鷹、霍青桐,眾人為抗惡狼暫時聯手。陳家洛用霍青桐贈送他的短劍殺狼時,碰巧解開了其中的秘密,遂和霍青桐、香香公主逃出狼群,躲入迷城古洞,並得了一套奇高的武功。
陳家洛師父袁士霄為消滅群狼,設置一土城,用牛、馬等將狼群引入城中。陳家洛用新學武功打敗張召重,將其投入狼群之中。其間余魚同得知師父馬真被張召重所害,脫下袈裟誓為師父報仇,李沅芷借其報仇心切,設計陸菲青從中撮合,二人終於訂下終身。
陳家洛從師父處取得有關乾隆身世的秘證,南下福建少林寺,欲了解義父被逐出少林的原因,經過連場比試,憑借武功與機智,弄清了全部事實真相。
香香公主被拭擒,乾隆欲據為已有,陳家洛與乾隆相見,以國家利益為重,答應幫助勸說香香公主;香香公主含淚答應了陳家洛,後發現乾隆並不真想反清復明,遂自殺示警,陳家洛傷心之餘,抱著最後一線希望進入皇宮,險被毒死。眾英雄大開殺戒,天山雙鷹與紅花會十當家章進身亡,最後捉住乾隆。
霍青桐正欲殺之為父、兄、妹及族人報仇時,安徽巡撫方有德突然抱嬰兒出現。原來他與侍衛火燒福建少林寺搶得周綺之子來京向乾隆報功。他以嬰兒性命相威脅,眾人不忍見嬰兒死於非命,遂放棄殺乾隆之念,活捉乾隆之私生子福康安出宮,迫使乾隆不與紅花會為難。
眾人趕至香香公主之墳,打開後只見一灘碧血,香香公主的屍體已化作一縷香魂,陳家洛揮毫題上(香冢)二字,並作銘(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而後凄然而去,與紅花會眾英雄前往西疆棲身。
[編輯本段]人物分析
陳家洛——紅花會總舵主
成長:
陳家洛出身名門望族,貴族世家,自幼離開家園,在於萬亭和袁士霄的教導下,成為文武雙全、內外兼修、風度翩翩的美少年,但過人的背景及教育,卻是付出了代價所換來。
陳家洛母親徐氏與於萬亭是青梅竹馬,無奈天意播弄被迫嫁給陳閣老,後又因朝廷換子事件惹來殺機,徐氏為了陳家洛的成就與安危,不得已將陳家洛託付給於萬亭。
於萬亭開創紅花會,致力於反清復漢的民族大業,加上陳家洛的親兄便是皇帝,所以陳家洛從小即被指定要繼承大業、接受於萬亭替他安排的修文練武,由隱居回疆的袁士霄授以武功。
登紅花會總舵主之位:
及至於萬亭死後,接受遺命,在紅花會眾人擁護之下,成為紅花會的總舵主,領導群雄展開反清大業。
紅花會的頭目,以最隆重的「千里接龍頭」禮節,去迎接陳家洛做他們的總舵主,而他們眾人決意讓一個二十來歲公子哥兒的人物當總舵主,唯一原因是上一任總舵主於萬亭的遺命,光復漢人江山的大業,落在陳家洛身上。
他接過任務之後,揭力表現出領袖風范,獨處之際,最繫心懷,正是對恩怨對錯分明,對眾兄弟有情有義,守信承諾,然而,陳家洛最終還是沒有完成任務,反清復明,他與乾隆結盟的結果,最後犧牲紅花會英雄的性命,並要全體退隱回疆。
陳家洛的失敗,只能說他太重感情,忽略客觀因素,他雖然知道為政的理論、聖賢所教的做人原則,但沒想到現實環境,一道『八王密召』加上一個全心全意愛他的「香香公主」,讓乾隆已立了決心出賣他。
陳家洛雖然身為紅花會領袖,事實上,卻是個最被動的人。他本來就不想做總舵主,深知自己個性不合,但在眾人熱誠及堅持下,他接受了,因為他知道當今皇帝是自己親兄,可以用手足之情,與乾隆本來就是漢人之實,去打動乾隆,讓他恢復漢人江山。
最後,陳家洛考慮個中問題,綜觀時勢,也知道根本就是不可為,無奈義父遺命,紅花會兄弟熱血熱情,為了民族氣數,灑熱血拋頭顱也在所不計,他繼續陪伴大家勇往直前,明知死路一條,他與紅花會一眾共死同生。
身世之謎:
陳家洛逍遙、潚灑的過了他的前半生,在於萬亭死後,終於知道自己與當今天子寶座上的乾隆為親兄弟。陳家洛同時可以猜想到於萬亭被殺,直接或間接也是出於乾隆之手,但於萬亭臨終也隱瞞被殺之事,反為將紅花會交託給陳家洛,陳家洛心裡明白於萬亭對其母及陳家情至義盡,希望由陳家洛自己處置這段親兄弟之情,陳家洛可以揭穿乾隆身世之迷,讓乾隆一朝間陷於萬劫不復,也可以藉助乾隆身世秘密,導引、逼使乾隆回復漢人江山。
陳家洛與乾隆皇數次會面,每每緊扣人心弦。第一次是陳家洛在西湖畔游山,碰見乾隆在山中撫琴,彼此不知對方是誰,但感異常親近,又異常遙遠。第二次是晚上暗探衙門,乾隆正夜審文泰來,陳家洛驚見原來日間撫琴之人是當今皇帝,乾隆身分已露。第三次相會是西湖舟上的鴻門宴,表面客氣斯文,暗地刀槍嚴密,一方是侍衛護駕,一方是英雄相隨,言詞針鋒相對,比武則互搏生死,形勢凶險萬分,極親近的兩個人,無奈又是極端對立,而咫尺不得親近,又加強了兩人之間的吸力。
第四次是宣洩,陳家洛回海寧老家拜祭父母,在墳前哭泣,乾隆卻已在泣祭,兩人乍見之下,心情激動,互相執手。乾隆知道了陳家洛是陳世倌的兒子,即是自己親兄弟,但陳家洛也知道乾隆是他哥哥。兩人攜手錢塘江畔聽潮,陳家洛向乾隆傾訴對母親的思念,兄弟間血脈始終相連。
這四次見面,對陳家洛意義重大,讓他在心中奠定了乾隆的好,是他親近的血脈兄弟這個觀念。也因為這份私人感情,讓陳家洛不自覺地發展成信任乾隆皇帝。
第五次見面,乾隆被紅花會花雄囚在六和塔頂,陳家洛便信心十足,自信可以勸服乾隆與紅花會結盟,恢復漢人朝廷。乾隆終於答應了,陳家洛也就相信他是真心站在紅花會這一邊,最終乾隆讓他失望了,陳家洛敗在自己的親情義氣手上,讓人替他痛心唏噓。
從私人感情到信任,從信任人到自信,陳家洛錯信乾隆,讓一切錯得無可復加,他不明白乾隆除了愛惜他之外,愛惜的還有自己的安樂地位;除了為他所刻畫的開國明君抱負所動,也為太後的恐嚇所動。人性的自私懦弱,受環境受習慣支配,皇帝也是人。
矛盾:
對陳家洛而言,他的事業成就早已被他身邊的人安排了,家國大業置於生命其它層面及個人理想願望之上,妨礙了他對人生的個人追求,及一切發展。
陳家洛的家庭背景早已賦予了他整個人格指針,讓陳家洛被逼面對著沖激人生的種種矛盾。出身名門但卻落身江湖的矛盾、武藝高強文思過人但卻並無真正政治手段智能的矛盾、英雄事業與兒女私情的矛盾。為了民族的千秋大業,他甚至在無選擇中,不得不犧牲香香公主的一生,落得愛情與事業兩頭空的下場。
陳家洛實質上是個重感情、無擔當的逍遙讀書人,與抱有鴻圖大業的乾隆大相徑庭,無奈實際與理想的矛盾,使他背負反清復明使命,但無論如何,他是個敢擔當的人,雖然最後反清復明失敗,但因為個人情義,卻贏盡人心,並且深深打動了乾隆,變成表面的失敗,骨子裡的成功。
愛情:
陳家洛自幼便知道母親因所愛非人,半生悲苦憂愁,沖擊著他的心靈,加上師父袁士霄,在情場上同樣是個失意的人,致使陳家洛從小便極重感情,他對兄弟乾隆有同脈手身親情,對紅花會上下有兩脅插刀的兄弟熱血之情,對霍青桐、香香公主各有刻骨感情。
陳家洛初登紅花會總舵主之信,結識回族族長「木卓倫」與其女兒「霍青桐」,並幫忙他們從清兵手中討回回族聖物「可蘭經」,於此和霍青桐產生情愫,可惜兩人因種種原因而各走天涯,但已對對方烙印著一份摯情;其後,陳家洛結識霍青桐的妹妹「香香公主」,被「香香公主」的天仙化人,率性清純深深吸引,並在迷城中,看著「香香公主」摯情,可以與他上天下地,刀山火海,今生不悔,陳家洛終於不能逃避,要面對在兩姊妹間的決擇,而選擇了「香香公主」,但此際,乾隆得到繪有香香公主白玉瓶,三人之間展開一段情愛糾葛。
抉擇:
陳家洛實在有他動人的一面,不但是在他扮演本領高強的總舵主,出來亮麗潚灑,因為心中有情有義,在他軟弱的時刻,同樣感染了身邊的每個人,自然地與他同生同感,被他流露出來另一種感動人的味力牽動。
成為了紅花會總舵主,情義讓他與紅花會兄弟,成為插血為盟的手足,他有義務帶領眾人,保護眾人,但面對著乾隆統治下的盛勢,他的聰明智能,讓他清楚知道想要回復漢人江山,在當下是一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加上香香公主的犧牲、乾隆最後在雍和殿宴請紅花會一眾,陳家洛明知是條死路,但是,紅花會兄弟熱血,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計。最後陳家洛陪伴紅花會一眾兄弟會見乾隆,也因為陳家洛的有情有義,感動人心,乾隆最終留下了紅花會數人性命,讓他們逃脫離去。
雖然表面上,陳家洛與紅花會要回復漢人江山終告失敗,但是心底里,陳家洛大獲全勝,他贏盡了紅花會兄弟的手足真情,兩脅插刀,刀山火海。他感動了理智勝過感的乾隆,讓乾隆重拾親情,在以後盛勢中讓漢滿一家,天下治平。
乾隆皇帝——弘歷
史稱乾隆皇帝的愛新覺羅·弘歷,於雍正十三年登基,時年二十四歲,年號乾隆。死後廟號高宗。
成長:
弘歷生於康熙五十一年,是雍親王的第四子,天資聰穎,六歲能背誦詩詞。康熙在雍邸「牡丹台」見到他這孫子舉止莊重,體貌端正,贊曰:「此子福過於我。」於是把他領進宮中教養。
弘歷十二歲時隨康熙在熱河避暑山莊「木蘭秋彌」狩獵,一身戎裝,跟在皇祖身邊,康熙用火槍擊中一頭大黑熊,黑熊應聲倒地不起,康熙問弘歷道:「敢去補幾箭嗎?」弘歷縱馬走近黑熊,張滿了弓,不料黑熊忽然人立而起,向他撲過來,幸而康熙急發數槍把黑熊轟斃,他見弘歷面無懼色,從此對他更加寵愛。
是年,康熙駕崩,雍親王繼立,改年號雍正,立即在乾清宮密書弘歷名字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秘密立為皇太子。
康熙死後,乾隆快樂的童年時代也告結束。他在宮中的生活變得拘緊了,不論是父皇雍正帝,或是母親熹貴妃鈕祜祿氏,對他都是嚴顏厲色,有時則顯得冷漠淡薄,也要求他不但得嚴守宮廷禮儀,更不容許輕易流露感情。青春時期的乾隆,再沒有從父母身上感受過愛的溫暖,也就慢慢學會規行矩步,鑒貌辨色,不知不覺罩上了一副面具,把真性情埋藏。滿懷壯志、年輕熱情的他,此後一直忍受著感情上的孤寂。
雍正十一年,二十齣頭的弘歷便得以參與軍機決策等國家大計。兩年後,雍正突然逝世,弘歷登位,遵雍正遺諭,封熹貴妃為安琪皇太後,又以庄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鄂爾泰及張廷玉輔政,開始六十年的乾隆盛世。
初登帝位:
乾隆非常景仰康熙的文治武功,於是以「敬天法祖,勤政愛民」為治國的宗旨,他滿腔熱忱,自信,而且有勇有謀,欲有一番作為。即位之初,他標榜「政尚寬大」,以糾正雍正的嚴苛偏執,雖然面對「須依循先輩的規章制度行事」這清室家法的阻力,但仍剛柔並濟,恩威並行,令諸大臣刮目相看。
乾隆亦大力開拓邊疆,或平定邊境地區叛亂,或鎮壓人民起義,採取過不少軍事行動。本故事發生年間,乾隆三十歲上下,正與大小金川的藏族交戰,又准備攻克天山南北的回強,締造一個統一、強大而繁榮的滿清帝國。大清的威名遠播歐洲,當年便有英國使節馬戛爾尼領商團遠道而來謹見乾隆。
年輕的乾隆雖然為政經驗尚淺,但他眼光遠大、氣度恢宏、雄才大略、用人為才,滿朝百官喜得明主。清朝由滿人入關至此已上近百年,滿漢雖仍有別,但漢人的社會及政治地位已甚為提高,其中漢人張廷玉官拜大學士,為三朝樞臣,甚得乾隆器重。而地方官吏恃權凌弱,中飽私囊,弄得民怨沸騰,對乾隆而言仍是一大患。另一方面,打著反清復漢旗號的紅花會十多年來在全國各地糾集會眾,擾亂治安,乾隆皇帝早有留意,只是覺得他們一介草莽,組織鬆散,不成氣候,於是不把紅花會放在心上。
身世之謎:
可是,乾隆對紅花會不可能再掉以輕心;一個平靜的夜晚,給他帶來了命運逆轉的威脅。是夜,乾隆在深宮思考著他的鴻圖大業,忽然兩條人影闖入養心殿,如入無人之境,瞬間劍鋒已亮在他的胸前。此二人是紅花會總舵主於萬亭和四當家文泰來。於萬亭拿出一封信交給乾隆,是閣老浙江海寧陳世倌的遺霜臨終前寫的。乾隆一看,大感錯愕,原來信中指雍親王與陳閣老私交甚篤,當日熹妃誕女,陳氏同日產子,雍正命人將陳子抱進雍邸看看,誰知還出來時已是個女孩。陳世倌心知雍親王心狠手辣,因此對調包一事不敢張聲,那男孩便神不知鬼不覺地成了雍親王兒子,也就是今天的乾隆了。雍親王這樣做是因為康熙當時正擬策立皇儲,除考慮眾皇子的才幹外,還得看皇子的兒子,時雍親王雖有一子,但懦弱無用,於是換來聰慧靈巧的弘歷以討康熙歡心。於萬亭謂乾隆既是漢人之後,應排滿復漢,還我河山。
乾隆驚聞自己有一段如此身世,非同小可,半信半疑,於萬亭謂尚有證物沒有帶來,言之鑿鑿,請乾隆考慮復漢大業,說罷,與文泰來離去。乾隆求證於被囚於天牢多年的乳娘,乳娘竟然說出了相同的故事,乾隆震怒之下把乳娘賜死,他已九成相信了自己這段身世,卻不知如何是好。此時原來太後已洞悉這個危機,向乾隆威逼暗示,是時乾隆登位不久,尚未穩攬大權,太後、輔政大臣和眾親王隨時可以藉此奪權,乾隆要保住皇位,不能向太後稍示異心,也絕不能讓身世秘密公開,他憤於受到紅花會威脅,於是應允太後把紅花會剿滅。
矛盾:
乾隆這才想到雍正與皇太後二十多年來對他的隔膜原來根系於此,他不是二人所生,只是他們的政治籌碼!乾隆甚是矛盾,尤其是當血緣的呼喚在他心底響起時;但是,很快他便立定了主意,哪管它是滿是漢,他要做的是一個好皇帝,現在一切條件都有利他達成宏願,歷史將站在他這邊,不能被紅花會阻撓!後來他巡察江南,專程到海寧陳家秘密地在生父靈前跪拜上香,算是盡了人子孝道了,此後,他誓做滿人皇帝,抹掉漢人身份。
可是,當他遇上胞弟陳家洛時,他的心情又變得復雜起來。陳家洛接任為紅花會總舵主,乾隆對他的才能武藝早已非常欣賞,欲招為己用;然而家洛卻三番四次試圖以民族大義游說他、以骨肉之情打動他,請求乾隆復漢。後來,乾隆被紅花會困於六和塔苦諫,最後當家洛抱著他真切地叫了一聲大哥,內心孤獨已久的乾隆終於被胞弟打動了。他們插血為盟,同意里應外合,克日排滿復漢。
乾隆回到宮中,開始暗地進行改革,惹起太後懷疑和滿室親王們不滿,乾隆如履薄冰,步步為營。最後,太後忽然向乾隆出示雍正死前立下密詔,指假如乾隆對滿清有異心,即可命八旗親王奪其軍權,廢帝另立新君,至此,乾隆感到自己的皇位岌岌可危...
愛情:
乾隆在宮中一直只是扮演著皇帝這個角色,依祖宗遺訓,皇後的選立,有各種各樣的要求限制著。乾隆即位之初,初戀的愛侶富察氏英年早逝,乾隆感情受到重大挫折,已沒法真心愛另一個女人,後宮妃嬪無一再可入眼。他後來不得不奉皇太後的意旨成婚,立了賢良卻平凡的烏拉那拉氏為皇後。他對那拉氏敬而遠之,只讓她好好管理好後宮,母儀天下,做好自己的角色。而乾隆自己也把時間精神全部投放在朝政之上。
後來,乾隆被香香公主喚醒了他的真性情、真感情,他難以自控地、執迷地愛上那遠在回強的絕色女子。香香公主被擄入宮,乾隆喜出望外,要納她為妃,卻遇到香香頑強的抗拒,他出盡辦法要打動香香,不果,方知香香已有意中人,能為他今生不嫁,甚至守節而死,乾隆失望了,大地在他腳下,天下萬民在他掌中,他一句話能令無數人頭落地,就是無論如何得不到這女孩子的芳心!後來,當他知道香香愛著的原來就是陳家洛,他憤怒莫名。他身為九五之尊,宏圖大業受制於陳家洛,他的愛情也受制於陳家洛!他立誓一定要從陳家洛手上把香香搶過來。可是,香香最後還是為家洛自願犧牲了性命!
抉擇:
乾隆恨得咬牙切齒,當他情緒波動的時候,他恨家洛害了他真心能愛的唯一一個女人;當他冷靜的時候,他明白滿人江山是歷史大流無可逆改。乾隆既要保住皇位,消除朝中威脅的力量,遂其畢生志向,又要渲泄對家洛奪愛之恨,他最終選擇走上一條不歸路——棄約背盟,出賣自己的胞弟,拿下他的人頭!
乾隆變得老練而深謀遠慮,他設宴雍和殿,請紅花會群雄共嚼,他早就想好了一箭雙雕之計,布下天羅地網,安排好萬無一失的策略,要殺盡紅花會,更要消滅「八王密詔」,奪回權力。在雍和殿響起的一片廝殺聲中,乾隆關上了心窗,把自己鎖了在比深宮更深的孤獨里。
電視歌曲
片頭曲《在人間》 作曲:任鵬 ;作詞:凌非; 演唱:鄭少秋/演唱:王齊
片尾曲《放棄》 作曲:任鵬;作詞:凌非; 演唱:楊洋
片尾曲《還是讓你走》 作曲:Chita ;作詞:周麗淇; 演唱:周麗淇
片頭曲《在人間》
作曲:任鵬
作詞:凌非
演唱:鄭少秋/演唱:王齊
歌詞:
我的天,我的地
我有江山萬里,卻沒有你
別說情無忌,別說愛無期
愛恨情仇,何苦銘記
繁華轉瞬即逝,都作曇花一現
往事渺渺,隨風已成煙
多少恩怨未解,一半青絲一半雪
唯有相思,卻永不滅
劍在天,斬斷牽絆,回首尋舊夢,難續前緣
憑欄處,淚灑蒼天,明月在手,隨我照遍人間
片尾曲《放棄》
作曲:任鵬
作詞:凌非
演唱:楊洋
歌詞:
一個人,孤單地忍住眼淚
悲傷掛在嘴角,還泛著苦澀的滋味
一個人,真真切切的體會
面對情感,我一個人不見了你
不是英雄不堪做
命運作弄人太多
為什麼,都想著山河
我愛我的寂寞
昨日江南春又雨
今朝天涯不再歌
生死離別,沉浮中有起落
不想誰對誰錯
馬蹄將殘陽踏破
任他將日月穿梭
紅塵撒手去,誰又能解脫
片尾曲《還是讓你走》
作曲:Chita
作詞:周麗淇
演唱:周麗淇
歌詞:
遇見你,那天起,思念總不停
讓我發覺這世界充滿著愛的甜密
我好想把我的愛全部交託給你
一生一世都不分離
情已變,回不去,沒人來決定
我只好選擇離開因為我不夠任性
你讓我變得好孤寂
你讓我痛得沒力氣
傷了自己
還是讓你走,走了請你不要再回頭
放開你的手,讓愛這種感覺最難受
到底我們的問題是誰的責任
有誰來作平衡
我感到一點點無奈的心疼
還是讓你走,分手兩字很難說出口
放開你的手,是我給你最後的溫柔
不要說借口
無法挽留

Ⅱ 辯論賽幫分析

首先對辯題進行分析,行為主體是金庸的小說,這里討論的是該不該的問題,是一個選擇問句。而具體的行為是什麼呢?是走進中學課本。首先對辯題分析透徹,分清楚辯題有幾個打點。
具體到每一個點:我們既然說金庸的小說,那首先就要搞清楚金庸的小說有什麼特點,然後分析中學生作為一個學生群體所處的階段,最主要的是從利與弊方面分析其走進中學課本的影響,比如說利有5點,弊有3點,那自然是利大於弊,也就是應該的了。你可以網路搜一下這方面的文章,對金庸小說的評價很多,可以借鑒一下的,這些方面資料對你都很有幫助的。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可能有點長,但作為參考資料,還是值得一看的。《金庸的小說及其特徵》

作者:陳墨

金庸作品知多少?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我只知道,他一共寫
了15部武俠小說,即「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
鴛」。——這是金庸本人將他的十四部書名的首字聯成的一
副對聯,多出的一部是短篇小說《越女劍》。——即: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以上作品,除《白馬嘯西風》、《鴛鴦刀》是中(《越
女劍》是短篇)外,餘下12部都是長篇小說,「射鵰三部
曲」(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以及
《笑傲江湖》等是長達百萬字的多卷長篇,而《天龍八部》
及《鹿鼎記》更多達150萬字左右,篇幅驚人。
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1955年在
《香港商報》連載,其時金庸在《新晚報》當副刊編輯,與
梁羽生正是同事。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一炮而紅,又讓
《新晚報》銷路大增,引發香港各報紛紛找上門來讓梁羽生
為其寫武俠小說連載,以至於梁羽生應接不暇,分身乏術。
當年慧眼識英雄,請梁羽生給《新晚報》寫武俠小說的老闆
羅孚,再一次當伯樂,推薦部下查良鏞做新派武俠的第二路
先鋒。
金庸就這樣寫起了武說小說。偶然之中,也有必然的因
素。一是如前所述,金庸從小就愛看武俠小說,他的幼年時
期,正是中國20世紀武俠小說的第一個高潮期,名家輩出。
金庸受其影響,到這時終於生根開花結果了。二是與梁羽生
平常談文論武多年,這時梁羽生已做了先鋒,金庸難免技
癢,有機會自也要上場沖殺一番。三是金庸在寫武俠小說之
前,已有了編寫電影劇本的實踐,講故事對他來說自是不在
話下。四是寫武俠小說連載,不僅可以出名,收入也大為可
觀。這對於一個不甘平庸的報紙編輯來說,實是一種不能錯
失的好機會。
《書劍恩仇錄》出手不凡,將作者幼時聽說的,由乾隆
皇帝下江南衍生而出的傳說故事,即乾隆乃是海寧陳世倌的
兒子這一線索,鋪展成小說的情節。將歷史與傳說結合起
來,將江山廟堂與江湖草莽結合起來,將「書」與「劍」結
合起來,搭起了基本的敘事框架。陳家洛與乾隆這一對同胞
兄弟,一正一反,恩仇交織,吸引了廣大的讀者,金庸可以
說是水到渠成,一舉成功。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接著寫了《碧血劍》。除了仍然是將歷史人物與傳奇人
物相結合之外(本書的主人公是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還
將出場人物(袁承志、夏青青)與不出場人物(夏雪宜)的
故事結合起來,既有現在時的敘述,又有過去時的往事與回
想,交織成一部風景壯觀的社會歷史及江湖人生的畫卷。
接下來是《雪山飛狐》,在敘事上乾脆全都用往事回想
為主,眾人各說一段,將百年恩怨納於一日敘述之中,創造
了奇妙的結構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1957年,金庸開始寫《射鵰英雄傳》,以其宏大的氣
勢、復雜的結構、奇特的想像,以及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讓
讀者折服,從此金庸被認為是「後來居上」,超過了梁羽生,
而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界的「盟主」。據說著名的台灣旅美學
者夏濟安先生原想寫武俠小說,但看到金庸的《射鵰英雄
傳》以後,感嘆「真命無子已出世」,只好退避三舍,到美
國去了。
自1959年5月金庸創辦《明報》起,他的大部頭的作
品都在《明報》上連載。這時,他寫武俠小說已不再只是為
掙稿費,而是擔負著為新生的《明報》吸引讀者、訂戶,撐
起版面、檯面的重任。首先在《明報》連載的是《神鵰俠
侶》,這是《射鵰英雄傳》的續書。此後,金庸又辦《武俠
與歷史》雜志,並發揮特長,寫《飛狐外傳》在雜志連
載。——《明報》及明報事業的早期,可以說一大半是靠金
庸的武俠小說支撐著的。經費是由此來,訂戶亦由此來。
此後又是《倚天屠龍記》、《白馬嘯西風》、《鴛鴦刀》、
《連城訣》、《俠客行》。
再後來是《天龍八部》、《笑做江湖》、《越女劍》和《鹿
鼎記》。——《鹿鼎記》於 1969年 10月開始連載,至 1972
年連載完畢,這是金庸的最後一部小說。此後宣布掛筆封
刀,不再寫武俠小說了。
這樣,金庸寫了17年武俠小說,正在巔峰之時,激流
勇退,金盆洗手,以第15部書結束了全部武俠創作生涯。
這也正是金庸的與眾不同之處。表面的原因是,他不需
要再靠武俠小說來掙錢,亦不需要靠武俠小說來吸引報紙訂
戶,《明報》已經成熟起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逐漸生根
了。金庸寫武俠的動力、壓力都沒有了,再加上報業越來越
發達,事務繁忙,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內在的原因,是寫到
《鹿鼎記》已到了巔峰極境,無法再超越,而金庸又一直不
願意重復自己,更遑論重復他人,既然如此,就只好談出江
湖,正如他筆下的大多數主人公一樣,轟轟烈烈一番之後,
覓地悄然歸隱去也。
金庸當然沒有、不能、也不可能歸隱。不僅《明報》在
不斷地繁榮擴張,而且他的武俠小說的影響亦長久不衰。為
了對讀者負責,更對自己的名聲負責,從1972年起,金庸
開始對已發表的舊作進行修訂。——他的所有的小說都是在
報刊上連載的,邊寫邊載,長的一寫幾年,難免有些粗疏錯
漏,至少不如寫完再改、再發那麼嚴密。——據說金庸花高
價請了倪匡等四位一派武俠小說家當他的顧問和「槍手」,
幫他修訂舊作。審稿、改稿的稿酬比寫稿的稿酬高出甚多
萬。
修訂工作一共花了10年時間。這也是所有武俠小說家
中所僅見的。這恐怕也是金庸小說超過他人的一個原因——
大陸的讀者看到的都是他修訂之後的版本。至於原來的作品
到底怎樣,已經很難看到了。要想比較,也無從談起。按常
理推之,修訂之後總要比未經修訂的作品更加嚴謹、精緻。
不過港、台地區的老輩讀者,對此意見不一。也有人說改得
不如從前。——那就再退一步,至少可以說金庸認真負責,
誠心可嘉。既能激流勇退,又要打磨舊作。
金庸的小說到底好在哪兒?為什麼他能後來居上,而他
後面的人卻不能超越他?為什麼他停筆20餘年以來,其作
品仍常銷不衰?為什麼從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博士。數學大
師華羅庚教授,以及紅學家馮其庸教授,現代文學史家嚴家
炎教授,古典文學專家章培恆教授,到在校的中、小學生都
愛看金庸的小說?為什麼80年代台灣掀起了「金學」的熱
潮,而且只有他的小說成為一門「學科」?為什麼90年代大
陸的年輕學者將他人選「20世紀文學大師文庫」?為什麼嚴
家炎先生說金庸先生的小說代表著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
命」!……
這些問題,都值得研究——這本身就是「金學」存在的
依據,以及「金學」的主要課題——那些以為研究金庸小說
是「拍馬屁」或「嘩眾取寵」的人,未免太過主觀武斷,而
且對武俠小說太過無知、對金庸小說太過無識了。
閑話少說。金庸小說之妙,在於它雅俗共賞。打破了雅
俗之間的界限,而又超越了這種文類的局限,自成一格,不
斷求新,大氣縱橫而又微妙精緻。
金庸的小說看似武俠小說,而實際上又與一般的武俠小
說大不相同。這正是其奧妙所在:可以使外行的看熱鬧,內
行的看門道,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一般的武俠小說,
無非有武、有快、有傳奇這三大要素:即包括武功、打鬥;
俠客、俠義;奇事、奇文等。在長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
它的基本敘事模式。無非是復仇、奪寶、爭霸、抗敵、情
變、探秘等等鋪展開來。——金庸的小說中當然也有這樣一
些元素,但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金庸的作品,沒有哪一部
是完全按照某種固定的模式鋪展成篇的。相反,金庸的每一
部書中都包含了這些元素,並將其作為一種建築材料,搭建
向己的新的故事模式及其藝術世界。
簡單地說,金庸小說的特點,是「武非常武,俠非常
陝,奇非常奇」。
這包括三個層次,一是有武、有俠、有奇;二是非武。
非俠、非奇,三是二者的結合而深化,即「非常武、非常
隊、非常奇」。
先說武非常武。
是指金庸小說中不僅有大量的武功、打鬥的描寫——若
非如此,就不是武俠小說了——而且有大量的獨創武功及其
經過作者精心設計和改裝的武打場景。都知道,也都以為武
俠小說中的武功打鬥,無論如何都是「紙上談兵」,只不過
是「寫意」而已。誰都不將它當真,誰都不將它當一回事。
但金庸的小說卻非如此簡單。他將武功、打鬥寫出了種
種「花樣」。
花樣之一,是武功的「文藝化」。
例如《書到恩仇錄》中的主人公陳家洽的百花錯拳,如
歌如舞的「丁解牛掌」,以及余魚同的金笛功夫;《射鵰英
雄傳》中的黃葯師吹蕭、歐陽鋒彈箏都變成了「內力相博」,
《神鵰快侶》中大理書生朱子柳居然以一桿毛筆為兵刃,以
書法中的真、草、隸、篆等各種字體、碑帖的筆法為武功的
套路;《倚天屠龍記》順理成章,讓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
在憂憤之中隨手寫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今天下,莫
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二十四個字,變成一套精
妙絕倫的武功套路,讓不可一世的金毛猴王謝遜為之折服。
《連城決》中乾脆以「唐詩」與「劍法」之名;《快客行》中
再進一步,將內力、拳法、劍法、輕功等等全都蘊藏於大詩
人李白的《快客行》一詩之中,可謂「天衣無縫」。而《笑
做江湖》中的梅庄四友黃鍾公、黑白子、禿筆翁、丹青生不
僅人如其名,痴於琴、棋、書、畫四藝,而且隨風轉舵,依
此各創一套琴武、棋武、書功、畫功來。像這樣的例子簡直
不勝枚舉,讓人眼界大開,至於像《鹿鼎記》中的主人公從
神龍教王洪安通哪兒學來的「英雄三招」,以及從教主夫人
蘇荃哪兒學來的「美人之招」,自是說「武」未嘗不可,說
「舞」更恰如其份。
這樣,武功文藝變成了一體,小說中的武功打鬥,有時
就變成了「文藝匯演」,如前面提及的《射鵰英雄傳》中的
黃葯師、歐陽鋒、洪七公的蕭、箏、嘯三功內力相搏,有如
一場音樂會;《神鵰俠侶》中的朱子柳斗蒙古王於霍都成了
書法表演;繼之揚過以古墓派武功與小龍女並肩作戰,合斗
金輪法王,則成了舞蹈大賽;而《笑傲江湖》中令狐沖赴孤
山梅庄的一場比武,先後與丹青生、禿筆翁、黑白子、黃鍾
公等人相鬥,簡直像一個藝術一文化博覽會!
看金庸小說的武功打鬥,既有武打的緊張激烈,又有文
藝的美妙精彩,還能學到豐富的文化知識,怎能不叫人拍案
叫絕。
更叫絕的是其武功的「哲理化」。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描寫,一方面是寫其形、求其美;另
一方面則是寫其神、求其深。
陳家洛的「百花錯拳」並非瞎編,是將各家拳法綜合而
成,造成「百花易敵,錯字難當」的神奇效果。其中道理,
讓人折服。而後來的丁解牛掌,從《莊子》一書中的寓言
化出,既是寓言,自是妙意無窮,讓人思之再三。
金庸小說的主人公集武藝之大成,無不是博採百家,而
又自成一格。陳家洛學了「百花錯拳」,本身已是以百家拳
法為基礎,但仍嫌不夠用,才讓他再悟「了解牛掌」;《碧
血劍》的主人公袁承志,其師本身是天下第一神劍,但還是
讓他在學好本門武功之外,旁涉木桑道長的輕功、暗器;更
學習和借鑒金蛇郎君的邪門武功,以便真正做到「內外兼
修,正邪雙修」,從而真正出類拔蘋。《射鵰英雄傳》中的郭
靖,拜江南七怪為師在先,。隨全真七子之首的馬鈺學內功在
次,再拜洪七公為師,而後又隨周伯通學雙手互搏之術及
「九陰真經」;《神鵰俠侶》中的楊過是東邪、西毒、北丐。
中神通及古墓派的武功都學了,再加上獨孤求敗的劍法,以
及多年的磨練,方成一代絕頂高手……後面的例子不用多
舉。都是一樣,這無非是要「法乎眾者得其上」,以免「法
乎上,得其中」,甚至「法乎其中,僅得其下」。表明作者在
寫人物練武成才的故事時,真正地下過苦功、動過腦筋,與
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上山學藝,拜一師而成高手,或人生奇
遇,得一秘笈而速成的寫法大不一樣。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金庸的小說將武功的道理看得很重。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發現了獨孤求敗的劍家,其中的四支
劍,及簡短的說明文字,就大有深意,諸如二十歲時鋒銳無
匹;三十歲時紫薇軟劍;四十歲時大巧不工、重劍無鋒;四
十歲後不滯於物,竹木皆可為劍……這不僅是「劍道」的四
重境界,也是「人生」的四重境界。其中深意,讓人思之再
三。又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教張無忌「太極劍」,
《笑傲江湖》中風清楊教令狐沖「獨孤九劍」,都是飽含哲理
的武學講解,對有心的讀者應該大有啟發。即便是《俠客
行》中石破天「無知無欲即無障」地破譯天下高手誰都破譯
不了的「俠客行武學奧秘」,也都不是隨便編出來唬人,而
是深有心得的。
再一點是武功的「個性化」。
這也是金庸的一項「絕活」。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人
說什麼話,金庸又加一條,叫什麼人練什麼武、用什麼功。
《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與「百花錯拳」是「人武合一」,
說起來這套武功雖是他師父袁士霄所教,但袁士霄從來不需
用這個,因而「百花錯拳」成了陳家洛的「注冊商標」,寫
他既有「百花」之聰明美麗,而又有一錯再錯之性格、心理
及人生。《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雖然學了不少武功,但最
適合他,或他最適合的還是那一套「天下陽剛第一」的「降
龍十八掌」。因為它剛正、簡單、朴實、淳厚,這與他的性
格嚴絲合縫。同前,洪七公將這套武功教了郭靖之後,自己
就很少用了,再則洪七公除了陽剛正大的一面,還有機巧靈
敏的一面(「打狗棍法」),所以他將逍遙游武功及「天下巧
妙第一」的打狗棍法,教了黃蓉,因為黃蓉的靈巧也正合乎
此道。
《神鵰俠侶》中的楊過自創了一套「黯然銷魂掌」,這當
然是他性格的一部分。《天龍八部》中蕭峰是「大英雄能本
色」什麼武功到他手上都厲害非常;段譽的「時靈時不靈」
亦正是他想防不想打的性格的微妙提示。《笑傲江湖》中的
令狐沖恰好合適練那自由自在、活學活用、無招無式、隨機
應變的「獨孤九劍」。而《鹿鼎記》中主人公韋小寶則自然
對「腳底抹油」的逃命功夫最有心得。
再說俠與非俠。
武俠小說之所以被華羅庚先生稱為「成人的童話」,其
原因之一,就在於武俠小說正邪對立、黑白分明、善惡清
楚,適合(中國)成人的「童心」及「童識」(學名為「兒
童認知心理」)。
然而,無形中,這種黑白分明的規則,也成了武俠小說
的一個極大的局限,使它只能保持在「童話」的水平線上,
難以登「大雅之堂」——即成為「人學」的「文學」。
而金庸小說的特點,就是在俠與非俠之間大作文章。既
保持武俠小說的快的立場,同時又不完全拘泥於俠的傳統理
念,從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俠的形象。
對於這種快與非俠的結合,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
方面是看金庸小說的總體趨向是由單純的俠的形象逐漸轉向
快與「邪」的結合,給人的印象,是金庸小說越寫越「俠氣
漸消,邪氣漸長」;另一方面,是將快的理念模式與具體的
個性形象相結合,寫出活生生的武俠人物來,而避免了概念
化、公式化的通病。
讓我們先來看第一點,即金庸小說主人公的形象系列的
基本走向,是由俠向「邪」的方向轉化。他的第一部書的主
人公陳家洛的形象,與最後一部書的主人公韋小寶的形象,
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兩相比較,我們就不難看出金庸小說的
創作走向。
這里要先說明一下,是「邪」不等於「惡」,務必要將
這一點區分開來。所謂的「邪」,是與一般意義上的
「正」——正統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及其道德規范——不大
一樣的形態。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邪氣」(注意,這里
的邪氣是特指的,金庸小說中的那種邪氣,而非一般意義上
的「歪風邪氣」之意)正是「人氣」的一種表現。它的理論
根據其實簡單而又明確,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
鬼」。更通俗一點的說法,是既沒有徹頭徹尾的「好人」,也
無徹頭徹尾的「壞人」,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而人性本身
就是復雜的、矛盾的。傳統的觀念,尤其是傳統的武俠小說
的觀念,是要將俠義主人公寫成「理想化身」「道德楷模」
「教化典型」,即徹底的好人、純粹的「天使」;而在他的對
立面則一切相反,是另一個極端,我們要說到的金庸小說卻
不是這樣的,其中人物的區分沒有那麼絕對,而且越來越豐
富、復雜,表面看來是越來越「邪」似的。
我們往下看,第一部書的主人公陳家洛的起點,就不完
全是通常的俠義理念,陳家洛的師父袁土霄號「天池怪俠」,
一個「怪」字,就與通常的「名門正派」有微妙的區別,好
在這師徒大體上還能算是真正的俠,與一般的俠看不出有什
么不同。
第二部書的主人公袁承志的形象有了微妙的變化,他本
人當然是名門之後,正派弟子,但作者卻似有意地讓他學
《金蛇秘笈》這樣的邪門武功,而且,通過這一武功及這一
人物的故事的展開,我們不難看到作者對「金蛇郎君」這一
邪派人物表示極大的關懷和同情,同時也讓主人公袁承志也
對他內心感到親近。從而使袁承志的地位與陳家洛發生了較
明顯的「位移」。
《雪山飛狐》的主人公胡斐在書中基本上是一種引線,
書中的故事是寫他父親胡一刀與苗人風之間的比武,以及天
龍門內的人和事。這部書給人的印象,是正與邪實在難說得
很。胡、苗、范、田四個家族一百年間的爭斗與復仇,實在
令人怵目驚心。原本是結義兄弟,因誤會而反目、而冤冤相
報,而田不如范,范不如苗,苗不如胡。而本書的兩場重要
戰事,即發生於兩對好人之間,即胡一刀與苗人風、胡斐與
苗人風之間,這叫人從何說起?
《射鵰英雄傳》的郭靖算得上是一次「撥亂反正」,又從
胡斐等面目不清的路子回到正路上來了。但書中對「東邪」
的同情,對周伯通的喜歡,乃至對唯一韻大俠洪七公的描
寫,也帶有七分俠氣、二分邪氣、一分俗氣。
接下來的《神鵰俠侶》的主人公楊過,可就完全不同於
郭靖了,他可以說從小就走上了「邪路」。認歐陽鋒為義父、
滿口市井小流氓語言、叛師(全真教)、違背禮教大防(與
師父小龍女戀愛)、性格偏激、滿身邪氣。這個人自以為是,
與金輪法王聯合,差一點將郭靖暗害了。他是經過一番極其
漫長、痛苦的人生磨練和改造之後,才重歸正路的。這樣的
「神鵰大俠」的形象,實在少見。
《飛狐外傳》再一次試圖寫「真正的俠」胡斐,而想「撥
亂反正」。但效果一般。到《倚天屠龍記》,情況就更加有趣了:
主人公的父親張翠山是名門正派的武當弟子,母親殷素素卻是
邪門外道的天鷹教堂主;師爺是武當一系的開山祖,外公卻是
魔教的白眉鷹工兼天鷹教教主;再加上張無忌的義父金毛獅王
謝遜,使張無忌顯然一半血統是天使,一半血統是魔教的。而
他的感情上似乎無形地更偏向於邪派的腦教,最後成了魔教
——實際上是摩尼教,即明教——的教主。
此後的主人公或是正邪不顯、善惡泯絕,或是正邪合二
而一,如《俠客行》中的石破天、《連城訣》中的狄雲,《白
馬嘯西風》中的李文秀、《鴛鴦刀》中的袁冠南、蕭中慧,
《越女劍》中的阿青……等人物壓根兒談不上正與邪,或俠
與非俠。這也是金庸小說中有趣的一種現象。
再下來的《天龍八部》(我們後面專門談),以及《笑傲
江湖》等,就更是「正派未必正,邪派未必邪」,以及「正
中有邪,邪中有正」了。《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就飽受了
「正派」勢力的欺壓,以及偽君子的欺騙,只有邪派人物田
伯光反而與他相交不錯。這部書中的日月神教很像是《倚天
屠龍記》中的明教,也被稱為魔教,不同的是日月神教更復
雜,東方不敗陰陽怪氣,任我行凶橫霸道,而底下多阿諛奉
承、溜須拍馬之輩,只有那些隱居者,或更底層、更外圍的
組織中才有一些真正的好人。問題是這部書的正派、尤其是
「五嶽劍派」中,你也找不出多少好人來。
到了《鹿鼎記》,前面已經說過,主人公就更是一個渾
身俗氣的小流氓、小混混啦。 <未完>這方面的資料自己搜一下吧!字太多了,提交不上了。。。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0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0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2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2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6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3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58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0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