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刀之夜電影完整版
Ⅰ 1934年的長刀之夜是怎麼一回事
簡單扼要的說就是:羅姆本人也有著極大的政治野心,而他又掌握了「國社黨」主要武裝力量「沖鋒隊」的實際權力,對於希特勒的地位來說已經形成了威脅,造成了尾大不掉的形勢,兩人的矛盾已經激化,同時「沖鋒隊」的勢力膨脹已經引起了德國國防軍的普遍不滿,於是希特勒利用了這一點對「沖鋒隊」和黨內的不穩定因素進行了清洗,從而以從自己的衛隊發展起來只忠於自己個人的「黨衛隊」取代了「沖鋒隊」的地位,從而徹底的控制了「國社黨」這就是所謂的「長刀之夜」或者說「長劍之夜」的由來。
Ⅱ 「長刀之夜」背後的故事
「長刀之夜」,這場名為是解決反叛頭目羅姆實則清算黨羽的行動,在1934年6月30日開始了。這場行動開始了。1934年6月30日,德國納粹黨衛軍在希特勒的率領下突然大舉逮捕、殺戮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納粹黨沖鋒隊頭目們。這場屠殺一直持續到了7月2日,包括沖鋒隊首腦羅姆在內的1070人被殺,1120人被捕,希特勒政敵,特別是忠於副總理帕彭的人馬被血洗。這場震驚世界的血腥政變,黨衛隊取代沖鋒隊成為納粹黨內最強有力的組織,並脫離沖鋒隊取得了獨立地位。希特勒消除了沖鋒隊企圖取代德軍的疑慮,得以進一步控制軍方,再度確定了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希姆萊和黨衛隊保安部門首腦海德里希的策劃、指揮下,偽造了羅姆接受法國政府1200萬馬克資金用以推翻希特勒的證據,6月末,黨衛隊拿出偽造的證據指控羅姆意圖推翻政府(即羅姆暴動)。同時戈林與希姆萊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列出將清除的政敵名單。希特勒在確保得到軍隊支持後,決定實施「長刀之夜」行動。
毫不知情的羅姆於6月19日宣布放假一個月,6月21日希特勒獲得興登堡武力解決沖鋒隊同意,29日開始部署,戈林和希姆萊負責清除柏林沖鋒隊余黨,希特勒親自處理羅姆等人。30早上7:00,希特勒和保安團相繼沖進羅姆所在的療養院,當日下午14時50分許,羅姆被黨衛隊槍殺;在隨後3天時間里至少有85位沖鋒隊高層官員和希特勒的政敵被殺害。
長刀之夜不止清洗了有關沖鋒隊的人馬,同時也被無限擴大,保守勢力和舊政敵,包含較早被囚及流放的主要的社會民主黨員及共產黨員,也被希特勒借機清除。前總理庫爾特·馮·施萊謝爾,前納粹黨員格里哥·斯特拉瑟以及巴伐利亞前政委Gustav Ritter von Kahr,都成為了納粹黨上台的墊腳石。而羅姆,袒露胸膛,比著不屑的手勢,伴隨著「要殺我,就叫阿道夫自己來」的叫囂,結束了骯臟,罪惡的一生。
沖鋒隊是希特勒在1921年親自組建的半軍事化組織,也是他打擊政敵獨霸政權的「打手」。沖鋒隊頭目羅姆更是他早期「志同道合」的親密戰友,就在希特勒即將登上權力巔峰之時,為何要對為自己出生入死又並肩作戰過的「戰友」痛下殺手呢?他血洗沖鋒隊又有何秘密呢?
1.沖鋒隊和德國陸軍的爭議
在1933年7月6日一場聚集納粹黨高層的會議中,希特勒表示:「是納粹黨的一場勝利也是一場革命,現在開始是黨已擁有德國政治權力,我們要鞏固現在黨所擁有的。這場革命的旋風已無法控制,但務必再讓它安全的進行。」希特勒暗示他意圖要控制沖鋒隊,從而強化自己對德軍的權力。
但是此時的沖鋒隊,在羅姆的領導下,已經不再是最初那個完全擁戴希特勒的沖鋒隊,經濟的大衰退讓沖鋒隊成員大大的增加,基層且對民族主義狂熱的工作者加入進來。許多沖鋒隊員相信納粹黨的承諾以及相信納粹黨掌權後會採取「積極」的手段如奪取貴族的土地,但並沒有做,這讓許多期待革命的隊員相當不滿。叛亂的種子就此埋下。
矛盾在雙方頭目之間不斷激化。政見的不同,出身的差異,對權力的爭斗,都為「長刀之夜」埋下了伏筆。
羅姆在希特勒上台,要求希特勒任命他為國防部長。而此時的部長是由保守的勃洛姆堡擔任,縱使他不是納粹黨員,他也扮演德軍與黨的溝通橋梁。德國國防部長勃洛姆堡以及他的部下認為沖鋒隊,粗俗低下,威脅了德軍現有的傳統與在德國社會中較高的地位。而沖鋒隊領導人曾向他的隊員譴責德軍:「一些德軍軍官是豬,大部份的軍官都太老了必需被年輕人所取代,我們只要等到興登堡逝世,就可以抵抗軍隊。」 盡管正規軍與沖鋒隊有許多的不愉快,勃洛姆堡認為沖鋒隊不失為德軍擴充的來源。而羅姆卻想要讓沖鋒隊成為新德軍的核心。1934年2月28日,希特勒與勃洛姆堡及其他沖鋒隊與黨衛隊的要員會面,宣布沖鋒隊只得是德軍的附屬。雙方裂痕進一步擴大。
2.黨內要員的不滿,黨外保守派的壓力
羅姆幻想沖鋒隊取代正規軍成為絕對核心,而這個幻想卻抵觸了希特勒鞏固權力及擴張軍隊的計劃。納粹黨內矛盾重重,戈林、戈培爾、希姆萊與赫斯等納粹資深元老皆對羅姆不滿,羅姆對於黨政的輕視惹惱了赫斯。沖鋒隊在普魯士的暴力行為也讓作為普魯士總理的戈林相當頭疼。希姆萊妒忌羅姆的權力,而他那堪稱希特勒「私人保鏢」的黨衛隊的絕對忠誠,成了希特勒選擇對抗羅姆與沖鋒隊的最佳因素。於是,他們行動起來,一同對付羅姆。
同時,來自軍界、工業界及政界的保守勢力都要求希特勒壓制沖鋒隊的強大,他們以希特勒權利及政治前途相要挾, 促使希特勒除掉羅姆。
終於,在權力慾望的驅使下,希特勒和他的爪牙嗎,動手了。
3.羅姆的自大、跋扈和極度膨脹的權力欲給自己建造了墳墓
羅姆不甘心只做一名內閣成員。1934年2月,在沖鋒隊首腦人物的會議上,羅姆向國會提交一份組建新戰爭部的提案。在提案中,他要組建一支包括黨衛隊、沖鋒隊和退伍老兵組成的國民軍隊,取代現存的國防軍。這種提案明顯不會在國會通過,但好戰的羅姆說:「每個人都認為沖鋒隊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使命也結束了,但是我們還存在,並且打算一直存在下去,用各種方法實現我們的目標。」擁有如此龐大的軍隊的羅姆非但沒有滿足,反而繼續謀求擴張,並將手伸向了國防部的實權位置以及控制國防軍的軍火庫,甚至向希特勒提出要將當時德國最強的沖鋒隊、國防軍、黨衛隊進行整合,由自己統帥,此舉引發了希特勒的強烈不滿。
其狂妄、桀驁不馴的性格受到了當時幾乎所有德國高層的反感,而羅姆想要兼並國防軍的想法更是使得軍方與他勢不兩立。
1934年6月,希特勒接到舉報,發現羅姆從國外購進了大批武器,並分發給沖鋒隊。此外,用重機槍裝備了一支規模龐大的特別警衛隊,深入各地,組織沖鋒隊舉行了大規模的戰斗演習,並聲稱第二次革命即將來臨。
事後,希特勒宣稱「長刀之夜」是自己挫敗了一場沖鋒隊高層企圖叛變的陰謀,而幾乎全體德國國防軍贊同長刀之夜。當時的德國總統興登堡更是發來賀電表達「深深的感激」並恭喜希特勒「制止叛變於未然」。於是原本一場血腥的屠殺反而成為了希特勒的勝利。
Ⅲ 「長刀之夜」是怎麼回事
為了成為「秘密國家警察」的領導人,希姆萊利用羅姆的沖鋒隊與戈林的矛盾,經過一番勾心鬥角的斗爭,迫使戈林交出了「秘密警察」的控制權,而後,希姆萊、海德里希又和戈林聯合起來,向著共同的對手——羅姆發起進攻。
此時羅姆的勢力過於膨脹,已幾乎得罪了所有人,希特勒也覺得如芒刺在背,除去羅姆才能使各個實權集團滿意,誅殺老戰友,已成為希特勒唯一的選擇。而納粹巨孽借機蠢蠢欲動,羅姆原先曾是希姆萊的偶像,但涉及權力之爭,心狠手辣的希姆萊是絕不會顧及這點情誼的。
希姆萊公報私仇,在全國范圍內大搜捕、大屠殺;黨衛隊翻臉無情,火並其昔日的兄長——沖鋒隊,納粹黨內的爭斗使德國一度處於內戰邊緣。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數百萬褐衫武裝土崩瓦解,1934年6月30日夜,希特勒親自率領黨衛軍與國防軍,血洗了沖鋒隊總部,槍決了包括羅姆在內的一百多名沖鋒隊高級領導人,此外被殺的還有1000多人,史稱「長刀之夜」。
在結束對沖鋒隊的屠殺之後,希姆萊和海德里希得到了希特勒前所未有的信任和器重,納粹特務機構的這兩架馬車從此一路綠燈,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