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誡電影完整版觀後感
1. 《毒。誡》:江湖事江湖了,人生百年回頭看
反正美人遲暮英雄白發,都是讓人感覺蒼涼的事。對於《毒。誡》這樣一部復雜的電影,請迷妹,先哭為敬!黑幫那麼帥,阿SIR怎麼好意思討伐!
然而,你說香港黑社會道友(吸白粉),算英雄嗎?應該是不算!!電影原型真實人物陳慎芝固然足夠傳奇色彩,可離「英雄」二字隔著十萬八千里。我不否認,我哭。我哭是因為看到劉青雲太慘了。他身上有歷史影片英雄的烙印,在這個戲里有帶著記憶的情緒看完。但,我還想說,這部電影,男主角的演技我給99分。
怎麼說?我內心不想劇透太多關於影片的內容,一般劇本涉及到原型,就必然對劇情梗概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聊聊關於電影人物。
關於香港黑社會,同樣是一個有歷史記憶色彩的符號。《古惑仔》曾點燃無數少年對黑社會的憧憬,它也是碼齊警察和黑社會地位的最有影響力電影。在電影《古惑仔》系列的顧問恰巧也是陳慎芝。講真,沒有香港黑社會系列電影,很多內地人對旺角、尖沙咀、九龍等地名可能不「感冒」。反過來推理,如果沒有《毒。誡》,也不會感受到黑社會是如此的混亂。它的出現,比文字哪些悲嘆的獄中往事更讓人有共鳴。
跳過劉青雲扮演的華仔,翻一下「貓仔」的事跡。電影人物貓仔的原型是李兆基,現實中他在江湖綽號亦是「貓仔」同名。2014年,福利院工作了30年的65歲普通老人貓仔去逝了,他的葬禮上意外出現了香港眾多社會名流,很多人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就是香港黑幫赫赫有名的古惑仔。香港黑幫電影《慈雲山十三太保》播出時候,貓仔正在福利院工作。而今,《毒。誡》故事再度打磨的時候,貓仔已經離世,電影內容更意味深長!
看這部《毒。誡》的時候,居然是粵語全程看完。就好像,吃西餐得用刀叉似的。不同的年代感,不同的環境,決定觀眾的代入感程度。正因為如此,電影再度給觀眾展示了一個摩登時代,一個流行喇叭褲的時代,也是一個香港社會文明墜落的時代。如果不是通過本片,很多人可能把野蠻沖動誤讀成時代的繁華。正因為有了對比,觀眾才能感受到香港底層少年在哪個時代經歷了什麼,通過怎樣的掙扎,一步步走向正途。也就是說,現在直播網癮少年,比當時的「白粉」少年要幸運多。
很多人提到香港黑社會,是刀光劍影歲月,是想像色彩,是個人崇拜色彩。所以,「自古美人嘆遲暮,不許英雄見白頭」,看到《毒。誡》,看到黑社會的後半身,才算看完一個黑幫的歷史。就如貓仔離世前,鏡頭停在醫院的走廊里,天堂到地獄的盛衰交錯感從華仔、喇叭,以及可柔的眼神戲中,全品出來了。
電影里,華仔、喇叭、貓仔,三個人不良少年到正當打工的正常人,沒有悲愴的痛斥原生家庭,也沒有拷問窮人教育問題。路是自己走的,泡也是腳下磨出來的。相比他們三個江湖少年,從風頭無兩的老大到老實本分掙錢普通人,古天樂飾演的黑幫老大哈雷必然是走上打打殺殺的不歸路。江湖人講,「出來混,總要還的。」
全片沒有刻意美化任何一角色,90分鍾講一個社會歷史現象太短,講人的一生也不算長,相比以往的黑幫人物電影更客觀真實。講真,少年版的華仔和可柔在KTV泡吧,大佬鮮花柔情的攻勢也是蠻浪漫。劇情也好,實情也好,反正越浪漫,越心碎。感情的儀式感,每次想起來都是一種嘆息,人畢竟要活著,要操勞著,要奔波著。哪怕,只有一次刻骨銘心的儀式感,女人也能回憶一輩子。女人一旦愛到骨髓,便要一起死才覺得對得起「愛過」。對男人來說,黑幫老大呼風喚雨是天堂;對女人來說,男朋友柔情蜜語也是天堂。地獄,則俯拾皆是,痛苦那麼多,數也數不過來。
《毒。誡》看到後來,不是幫派威風,不是浪子回頭,是看墮落中年一層一層向上爬艱辛。正如片頭哪句:「墮落很痛苦,轉身很辛苦!」。
2. 毒誡電影好看嗎 毒誡豆瓣評分是多少 毒誡精彩影評
豆瓣評分
4.6
張詠軒Wayne 看過 2017-05-12
拍的很碎,時間線數次跳躍,人物情緒也跟著一直變化,這種凌亂的敘事讓故事的完整性變成一盤散沙,不僅看的夠累,連沖突矛盾也一並被弱化,愛情線和戒賭的決心也沒有充分鋪墊好,整部電影的剪輯和步調雜糅的生硬,非常不成熟的作品成色,電影就是禁毒宣傳的大型廣告,滿屏的尷尬,平庸到抓狂。
24 有用烏鴉火堂 看過 2017-05-11
陳慎之與李兆基們的友情歲月。梟雄片好手劉國昌依舊拍出70年代九龍寨城的風貌,是電影最好看的地方。陳慎之自己監制,好處就是大量很有江湖生活的細節,缺點就是缺乏前後的轉折,如何戒毒沒體現。大佬不再,唯有江湖情義長存。是當年港式英雄片的風貌,這片跟《慈雲山十三太保》一塊看才更加完整
23 有用橡人叔叔 看過 2017-05-12
如此傳奇一生的經歷被劉國昌導演拍的,就像是在農村種了一輩子田一樣,我覺得這都玷污了種田這個勤勞的職業。影片就單純的把陳華的經歷羅列出來,其他的什麼都沒做,結構混亂,人物關系浮於表面,沒有什麼情節轉折。我並沒有對陳華這個人有任何的了解,甚至覺得這個人的經歷有必要拍出來嘛。
20 有用YY糖罐子 看過 2017-05-10
對這種又自戀又老派的電影我是無話可說的
3. 《毒誡》讓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呢
這部電影片名中「句號」也是有夠奇葩,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毒誡》這個片名被搶注了,同名的作品不能公映,只能搞一個這玩意兒,就跟前不久《喜歡·你》中間那個點一樣;第二種可能,句號代表著終結,而「誡」代表著「勸告」的意思,戒毒的「戒」可沒有言字旁哦,這里的「誡」代表著勸人戒除的意思,跟主角的故事一樣。
而後來陳慎之從事戒毒工作之後,與江湖大哥們的恩怨,出面調停小巴路線,也是真事,吳孟達飾演的角色,就是當年14K的老大胡須勇。而古天樂飾演的哈雷,我在人物訪談中沒有見到這個角色,或許是藝術創作,或許是曾經的老大,對昔日兄弟的緬懷。
古天樂這個角色,筆墨不多,卻又十足的分量,與劉青雲的友情輕描淡寫,從最初的「他是我大佬,但沒什麼交集」,到後來劉青雲被追殺時,有意無意的放了他一馬,就是這樣的江湖情誼,成了二位的關系的轉折點。黃玉郎的那套漫畫的結尾,存留著江湖男兒永不翻開的未來。
4. 如何評論電影《毒.誡》
影片根據「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陳慎芝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江湖大佬改邪歸正,道盡人生最難的兩件事「墮落和覺醒」的故事。
《毒。誡》以減少血腥暴力場面,增添劇情與金句方式,區別於以往講述古惑仔故事的影片。再加上擅長紀實風格,為電影增添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江湖氣質。也正因如此,讓這部傳遞正能量的黑幫片《毒。誡》飽受爭議 。(新浪娛樂評)
影片沒有過多血腥的場面描繪他們的生活,卻保留大量江湖生活的細節,老牌導演劉國昌用寫實主義描繪出與很多同類電影的不同特色,自然真實地展現了兒女情長、柔軟無奈的一面。(廣州日報評)
負面評價
影片在挖掘人物故事上稍顯疲弱,「茅躉華」的命運轉折上也刻畫不足,缺乏更多生動的細節,導致劉青雲飾演的這個人物遠遠不及生活原型精彩,從而也讓電影顯得平淡,原本以為電影主題是展現一個人的一生大起大落,電影本身卻在「茅躉華」與女友之間的感情糾葛上著墨過多,反而削弱了人物本身的魅力,也讓影片顯得格局太小[11] 。(廣州日報評)
5. 觀看禁毒影片的觀後感三年級的怎麼寫
看了這部禁毒片之後我有些震撼,雖然說以前關於禁毒的紀錄片和販毒的案例看了不少,但終究沒有如此靠近地感受過。或許是我一直認為毒品離我們青少年,特別是學生比較遙遠。然而可能使我想錯了,因為它離我們的距離近在咫尺,一個不小心便會有人墜落。 短短的幾步路,在我眼前呈現的是一幕幕讓人觸目驚心、心痛不已、無可奈何、又不得不承認的事實真相。青少年之所以會走入歧途,往往是受到了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外因莫過於周圍的社會環境惡劣、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恰當或者父母本來就是吸毒人員以及交友不慎。而內因則是因為本身的懦弱、受不了誘惑或是對毒品的危害並未了解透徹、盲目自信,最終為自己的年少無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這些同齡人的在於,是不是一記警鍾?告誡著同樣年輕氣盛卻經驗淺薄、同樣會面臨挫折與苦惱、同樣與朋友們一起相處的我們,為了年輕的生命,遠離毒品。而我們不禁要驚呼:毒患猛於虎啊!
讓我們揭開毒品帶著的所謂舒心與愉悅的假面具,看看在臭名昭著的海洛因、色彩鮮艷的搖頭丸、一般作為葯物的杜冷丁等外表下的身份。它們有的含有嗎啡類生物鹼、罌粟鹼類生物鹼,有的是中樞神經興奮劑、麻醉葯。然而不論他們的成分及身份如何,它們都產生幾乎相同的效果:在神經中樞方面,可造成嗜睡和性格的改變,引起某種程度的愜意和欣快感覺;在大腦皮層方面,可造成人的注意力、思維和記憶性能的衰退,長期大劑量地使用,會引起精神失常的症狀,出現澹亡和幻覺;在呼吸系統方面,抑制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改變呼吸的自動控制,大劑量吸食會導致呼吸停止而死亡。它們具有極易成癮性,使得長期吸食者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性,造成嚴重的毒物癖,從而迫使癮者不斷地增大劑量以期收到相同的吸食效果。由於吸毒者往往依賴毒品過活,使得進食減少,從而抵抗力明顯下降,易感染疾病。姑且不論及讀者花費的金錢和為了積攢毒資而採取的種種近乎瘋狂的手段,單是這些健康的代價,難道還不夠大么?難道還不夠讓人望而卻步么?難道還不夠讓人清醒過來么?
如果是青少年是欲放的花朵,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萎靡凋零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希望的未來,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陰霾混沌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陽,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暗淡無光的;如果說青少年是騰淵的潛龍,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軟弱病態的;如果說青少年是嘯谷的乳虎,那麼他們絕不應該是膽怯懦弱的!所以,讓我們高呼: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遠離毒品這個可怕的惡魔!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堅定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警惕、珍惜自己的花樣年華! 為了年輕的生命,讓我們放棄不付出就會得到收獲的幻想、一失敗就尋找解脫的幼稚、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過分樂觀認為自己有足夠毅力的自大、為艷麗時尚所迷惑的好奇和為講哥們義氣而不辨是非的魯莽吧!這些,都是被魔鬼所看中所利用的致命傷。 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應該告誡身邊每一個人不要輕易步入毒品擺設好的陷阱,不要為一件小事而毀了自己的一生! 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可以過得更絢爛多姿,可以活得更堅韌不移,讓我們為將來喝彩!
6. 如何評價電影《毒。誡》
與老式港片相比,導演將視角鎖定在香港老城區和本港人身上,電影中沒有出現外地人的角色。在電影中,城市的巷道包藏著頹廢與墮落,將一眾角色困囿其中。電影所呈現的,是本港人的困頓與傷懷。一個救贖的主題,但電影中感傷的情緒卻蓋過了對覺醒、向善的表達。
年輕時,他們風光無限。
終於老去,只好用半生來贖罪。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7. 看了禁毒短片的觀後感100-200字
「毒品」一個多麼可怕的字眼,他總是使人毛骨悚然,它外表嬌艷,實在無比惡毒。多少鮮活的生命,多少美滿的家庭,只要一個不小心落入它的魔掌,從此便會踏上了一條充滿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充滿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不歸之路。
毒品,它是個可怕的東西,它就像個潘多拉的盒子,釋放出了所有邪惡的靈魂,卻把所有的善良都留在了盒子里,毒品是所有罪惡的源泉。
毒品,它是個可恨的商人,它用一把把沾滿血腥味的鈔票,把一個個原本善良的人送入了那一堵厚厚的牆和一扇堅實的鐵窗之中。
毒品,它是一個真真正正與死神如影隨形的魔鬼,在中國那肥沃的土地之上,肆虐的游盪著,吞噬著一個個美滿的家庭。
我們常在有關的報道和影視中看到吸食者為了戒掉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有些人因承受不了這種痛苦,不惜割脈自殺。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身心被惡靈所摧殘,雖意志在掙扎,確也無濟於事,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它就會改變你的人生,摧毀你的尊嚴,捻滅你的信念,使你成為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要記住,我們千萬別去敲那通向地獄的門,毒品這個惡魔會送你走上一條難以自拔的不歸之路。
毒品碰不得。它就像是一個電腦黑客,一旦進入你的腦中,目的只有一個——控制你的思維,讓原本你主宰的大腦轉變為它駕馭的領地。
「遠離毒品,關愛未來」,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像是一口警鍾。時時刻刻在你的耳邊響起。提醒你那些五顏六色葯丸後的隱患;提高你自我保護的意識;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請珍愛自己的生命,把毒品踢出這個將要被污染的地球。販賣毒品的人,請你們自重。世界上的職業千百種,別讓這一種害人的「職業」毀了你們的將來,覺悟吧!
毒品理當被人唾棄、遺忘。它會讓一個人失去家人,失去一切人間美好的事物,讓他覺得人間已無值得他留念得了,從而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會讓一個和睦的家庭,充滿硝煙的戰火。毒品會讓人意志消沉,會促進一個民族的興亡。為防止毒品的猖獗,讓我們做好准備。
8. 禁毒片觀後感300字
其一: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吸毒在全世界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禁形式,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了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的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每年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抵禦毒品的危害,
今年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際禁毒日」,今年是開展禁毒斗爭的第17個年頭了,今年禁毒的主題是:「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
為了迎接「6.26禁毒日」我們學校專門開了一個報告會,特意邀請了戒毒所的一名教官和學員來為我們獻身說法。
那名學員是一位正處在花季的少女,但她已經被毒品摧殘的體無完膚了,她每天都在與可怕的毒魔作斗爭,而她那雙腿也在毒魔的侵襲之下變得千瘡百孔。當她每次看見與她同齡的少女們穿著漂亮的裙子,自信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都感到非常難過,因為她那雙被毒魔「親吻」過的腿已經不可能示人了。而她自己也再也無法像正常的人們一樣生活,當她自己走在大街上時,她都覺得自己是異類,而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因為她接受了毒魔的邀請。
在她的自述中,我們知道了她是多麼悔恨自己當初的無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親身經歷來告誡我們,讓我們知道毒品的危害,也讓我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親情之外所有其他的東西都要付出代價。
同學們想想,一位花季少女,遠離學堂和親人,第二次進了戒毒所,在四面高牆中獨自忍受著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還失去了自由……,那是我們無法去想像的地獄生活,所以我們要遠離這個可惡至極的毒魔,珍愛自己的生命。
而在最後,我真心的希望這位女孩可以戒掉毒癮,能夠重新開始,回到那個原本屬於她的家庭和生活,我想她一定會迎來自由的那一天的。
讓我們共同「抵制毒品,參與禁毒,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向毒品宣戰」吧!
禁毒作文
在人生中,我們會被各種各樣的善與惡包圍著,我們必須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惡,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當壞人千方百計誘惑你時,不要被一時的假象蒙騙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840年,鴉片和大麻首先來到了中國。鴉片戰爭從此爆發。鴉片是由提煉纓素而成,可作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癮,人就變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縮。中國人吃了鴉片後,屢戰屢敗,使鴉片成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處多,吸毒就等於自毀前程。1985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勇奪兩金一銀的健將阿惠因吸毒變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嫗』。碩士研究生江濤因吸毒傾家盪產,變成了社會上的一個廢物……許多例子告訴我們毒品是可怕的,是一個害人的壞蛋。新中國成立後,海洛因又到來了,弄得走私案一樁又一樁,中國人民痛苦不堪。盡管中國建立了許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販毒分子就更聰明了,更隱秘了。
在這些信息中我們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時難啊,大家都在電視里看過,只要毒癮一來,如果沒有在吸毒品,那種痛苦將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堅強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種禁毒宣傳畫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種方法來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頭撞牆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難道他們不痛嗎?他們也是沒辦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親戚騙錢。騙不到了就去偷、搶、去殺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販子的煽風點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薦下:「你就試一下而已,再說你意志力不是很強嗎?沒事的。」這樣就會有人也這么想結果就去試一試。就是因為這么一試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杜絕毒品。
其二:
150年前的英吉利人,帶著貪婪的慾望,用鴉片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既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屈辱的一頁。一日數次,從不間斷,不然涕淚齊下,渾身癱軟,最後在痛苦的煎熬中耗費掉所有的家財,落魄地死去。曾經以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的中華民族,居然在這東西的作用變得國弱民衰,任人宰割,落得個「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有識之士如林則徐者,禁煙,繳煙,銷煙,終在歷史的舞台上留下應有的尊嚴。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曾經在新中國的建立後消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毒品「貿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如幽靈般地重新回來。成千上萬倍的利潤,令不少想快速致福而動了歪心的人趨之若騖,鋌而走險,海洛因,大麻,搖頭丸,越來越多的花款被走私進了中國;又有多少先福起來的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新鮮刺激,所謂的潮流,又或者過分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從而走上了家破人亡的不歸路!?
靈魂在吶喊,耳邊卻只剩下魔鬼的聲音在回響;意志在掙扎,身心卻早被噩靈所摧殘!多麼可悲的現實!一旦被魔鬼所纏上,將靈魂交給了魔鬼,便幾乎永無翻身之日;活生生的一個人,竟然成了行屍走肉般的傀儡,身不由己,為了滿足到自己一旦發作的慾望可以做到拋妻棄子,六親不認,為了籌集昂貴的毒資,可以打家劫舍,偷訛拐騙,無惡不作。
嗚呼!嗚呼!前車可鑒!前車可鑒!君豈能在金錢的誘惑下忘記到歷史的悲劇?君豈能為片刻的無盡歡愉而忽略長期的痛苦?禁毒之舉,刻不容緩,宜重宜嚴啊!以史為鏡,可知興替。歷史的車輪在不斷前進,但我們絕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重蹈覆轍。這可不是小問題,而是關乎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興衰啊!在我們走在看得見曙光的光明大道上的時候,可不能被魔鬼的呼喚所吸引,走上亡家亡國的不歸路啊!禁毒之舉,利在當世,功在春秋啊!
魔鬼是會化了裝出現的。當美好的外表,新奇的噱頭吸引著我們的視線,鼓勵著我們去嘗試的時候,多一個心眼,自覺抵制魔鬼的誘惑,否則隨時會為自己的好奇心付出慘重的代價啊!
在金三角,在哥倫比亞,有朝一日當一大片一大片靚麗的嬰粟花被其他植物所取代,魔鬼不再著附其身,離我們而遠去的時候,世界定必會變得更美好…… 謝謝請採納。O(∩_∩)O~~
9. 毒誡電影劇情簡介
《毒誡》是由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出品,劉國昌執導,古天樂、劉青雲、江一燕、張晉合作出演的黑幫傳奇電影。我分享了毒誡電影,跟著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毒誡劇情簡介
該片講述了一段真實存在過的傳奇黑幫風雲 故事 ——慈雲山十三太保。這個上世紀六十年代活躍在香港黃大仙區公共屋邨中著名的青少年朋黨組織,在江湖上留下了無數 傳說 。而作為「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的陳慎芝,其真實的個人經歷比許多影視作品都更傳奇而精彩。
毒誡主演介紹
劉青雲《毒。誡》圓夢 詮釋「傳奇黑幫大佬」陳慎芝
從影三十年,劉青雲曾成功塑造了百餘個個性格迥異的角色。自言除了演戲之外不會再做其他事情的他,一直挑戰著一個個與自己本身性格大相徑庭的角色。《毒。誡》中的「茅躉華」,算得上是劉青雲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演的角色——早在2006年,劉青雲就曾表示,自己想演一個吸毒、戒毒,人生有大起大落、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而他說的這個人物,正是「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也是《毒。誡》一片的監制、人物原型陳慎芝。
「認識陳慎芝之後,我一直想演一個這樣的角色,」劉青雲說,「我覺得一個人能從地獄邊緣走回來,為社會做很多好事,黑白兩道有問題都找他解決,他一定有過人之處。」
雖然不是第一次演黑幫江湖人士,但劉青雲坦言這一次還是有很多不同的經歷與感受:「因為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人物的經歷改編的,我認識陳慎芝,知道他很多事,雖然電影盡可能去還原他當年的傳奇,但相信這部電影能說的可能只有他百分之一的經歷。」
打到腰酸骨痛 古天樂評價《毒。誡》打戲「完全無套路」
電影《毒。誡》將聞名已久的「慈雲山十三太保」傳奇過往再度搬上大銀幕。古天樂今次飾演的是社團大佬哈雷。對於這個角色,古天樂形容最令自己動容的是與劉青雲飾演的茅躉華之間「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誼」,「茅躉華吸毒的時候哈雷負責‘掃毒’,等到茅躉華勸人戒毒,哈雷又開始賣毒品,他們之間一直是‘對頭’,但也因此成為了真正的朋友。」
聽起來就是一段不打不相識的友情歲月。而《毒。誡》中的打戲也的確給古天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打的都是完全沒有套路可言的街頭群架,十分考驗演員的反應和身手:「我們這一部戲,打的都是真實古惑仔那種打鬥,俗稱‘爛仔架’,很多招都需要現場‘硬接’」。據古天樂回憶,之前拍攝時,五天中差不多有三天都是打戲,拍到拉傷筋骨,雙手舉不起來,看完醫生仍要繼續拍,「打到腰酸骨痛,最後不得不綁護墊。」
「其實拍這種戲是最危險的,」古天樂說,「不知道‘意外’會什麼時候發生。所以在拍攝之前,我們和對打的演員都會做足安全 措施 。」
沒有套路,打得拼盡全力,正因為如此,古天樂自己對《毒。誡》動作場面的呈現效果也很期待:「我相信這一次我們的電影動作場面的真實感是很好的。」
武打明星變身「金句王」 導演劉國昌想送張晉一座金像獎
《毒。誡》中,首度飾演古惑仔的張晉令人意外的是竟變身「金句王」,許多台詞令人回味無窮,片中由張晉口中道出的「不硬的話,無路可走」,「人生幾十年,死不痛苦,有遺憾才痛苦」等金句比比皆是。
即使在接受采訪時,張晉依然能延續「金句王」人設,他用一句「浪子回頭金不換」概括貓仔的轉變。
「他前期的時候真的像一頭猛獸,打架出手最狠;但到了後期,他卻有了很大轉變,開始明白什麼才是人生真諦。」
「金句王」要當,但畢竟身為古惑仔,打架也少不了,面對自己十分擅長的動作戲,張晉也絲毫沒有停下鑽研的腳步。
他表示,「貓仔」與以往詮釋的武林高手有很大不同,「這部戲的打鬥是盡可能體現真實的打架,而不是一個功夫的打鬥。所以既要很能打,又不能帶出功夫的感覺,這個必須把握得當。」
對於張晉在《毒。誡》中的表演,導演劉國昌給予了極大肯定,並稱張晉是片中最令他感到驚喜的演員。
「最開始選張晉來扮貓仔這個角色面臨不少爭議,有人說‘啊?要找一個武打明星來演嗎?’結果事實證明,他不單是功夫了得,情感演繹精準到位,角色間的化學反應也很好,如果要頒金像獎,我一定給張晉。」
《毒。誡》演繹有情有義好兄弟 林家棟為保大哥吞白粉
電影《毒。誡》源於真人真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混跡於香港慈雲山的茅躉華(劉青雲飾)、喇叭(林家棟飾)、貓仔(張晉飾)帶領一眾小弟自封「慈雲山十三太保」,打架斗毆,吸毒販毒,橫行無忌。也因此深陷江湖恩怨與毒窟糾紛無法自拔,沉淪至人生谷底,與生活在「人間地獄」無異。終於,尊嚴盡失的江湖大佬茅躉華一朝醒悟,帶著兄弟們走上艱難的脫毒之路……片中,「毒」和「兄弟」是始終糾纏在一起的兩條主線,林家棟飾演的「喇叭」個性單純,重情重義,大哥指東絕不往西,在九龍城寨的地下毒場討生活時盡心當小弟,為保住背著毒場主「開私檔」的大哥,不惜「吞白粉」藏毒,差點沒命!大哥說要戒毒,二話不說跟著去,再難熬也要一起熬,絕不走回頭路……
從事演藝事業29年,林家棟一直認為「拍完之後,我有一些新的方向、想法,觀眾有一些共鳴」是自己拍戲最大的滿足。隱忍與爆發,憨直與狡詐,重情與逐利,看似截然相反的人物性格無一不被林家棟在作品中詮釋得到位、淋漓。此次在電影《毒。誡》中,曾飾演各種正、反、憨、邪角色的林家棟再度突破自我,展現了一段情義勝千金的兄弟情誼——不論是在最混亂污濁的九龍城寨時光里,還是走上正途後艱難的戒毒歲月中,喇叭一直陪伴在茅躉華和貓仔身邊。
10. 《毒。誡》主要劇情是什麼
主要劇情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警察貪污,黑道橫行,正是陳華(劉青雲飾)與喇叭(林家楝飾)、貓仔(張晉飾)及一班兄弟最風光的日子。 陳華被視為「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氣焰高漲;還結識了一生至愛可柔(江一燕飾),共度人生最甜蜜的時光。可惜好景不常,陳華因私下販毒而被幫會追殺,幸好在亦敵亦友的掃毒組組長哈雷(古天樂飾)幫助下,逃出生天,但卻終究法網難逃。出獄後,遭逢父親病逝及女友可柔失蹤,無比自責的陳華,頓然覺悟前非,立志重新做人。他不但積極參與青少年戒毒工作,獲得十大傑青榮譽;更把喇叭與貓仔拉回正途,又經常出手調停江湖糾紛,因而深受黑白兩道所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