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飛蝗電影免費看
『壹』 蝗蟲真的能被吃絕種嗎
近幾年,我們幾乎很少聽到蝗災在國內爆發的消息。不明所以的年輕人常常開玩笑說,蝗蟲敢來中國就給它吃絕種。
頭條搜索「沙漠蝗蟲」,第一條出現的竟然是「沙漠蝗蟲能吃嗎」的字樣。
近幾年蝗蟲在中國的沉寂似乎讓人們忘記了蝗蟲的可怕,所謂「蝗蟲過處,寸草不生」並非兒戲。很多人認為蝗災並不是很嚴重的災禍,雖然看起來很多很可怕,但是成不了氣候。蝗災作為2020災難式電影開篇的一個重角色,我們理應要對對蝗災有更加客觀的認識。
蝗蟲就是大家俗稱的「螞蚱」,很多吃貨眼中,它是一道蛋白質含量高,營養營養豐富的風味小吃。
但是蝗災,與水災旱災並稱農業三大災害,中國三大災害,並不是駭人聽聞。從利用甲骨文的石器時代,記錄的蝗災便數不勝數。
其實直至近代,蝗災對農業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建國之前,從1912年到1949年,記錄了2100次縣次的蝗災。在中國肆虐了三千年的蝗災能在幾十年內被整治成現在的狀態,這與無數農業人的默默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建國初期的一句口號——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所謂的捕蝗就是捉成蟲,蝻可以理解成是幼蟲,卵就是蟲卵了。但是人工撲打效率低下,還容易造成污染。
很多學過生物的人都多少知道,引入天敵是治理害蟲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我國主要飼養的秘密武器主要有三個:
一是雞。並不是所有的雞都適合在草原與蝗蟲戰斗,很多雞跑的慢,體格弱,又不好鬥,在捕殺蝗蟲方面並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央視曾有一期在2014年播出的欄目《科技苑》的主題是《牧 雞 治 蝗》。它介紹了中國人在草原防治蝗災方面的許多方法。節目中介紹的「華北柴雞」則不同普通的家雞,它們行走矯健,跑的快身體強壯,對於滅蝗極為合適。一隻優秀的牧雞,一天能夠吃掉70多隻蝗蟲。
二是鴨。二十年前,新疆曾經發生大面積草原蝗災,一百多萬畝優質牧草被蝗蟲覆蓋式吞噬,最後沒辦法了,新疆從浙江運送十萬只鴨苗空運過去,飛機滿載小鴨子落地之後就迅速投放到草原上,最終用較快的速度幹掉了蝗蟲。
當年5月份發生蝗災,5月底開始運送鴨子大軍空降,8月份新疆至少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了。
「鴨子特別愛吃昆蟲,實驗證明,一隻成年鴨一天能吃掉半斤左右(200多隻)蝗蟲,甚至連蝗蟲的蛹也吃掉。」
三是粉紅椋鳥,更是滅蝗小能手。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隻蝗蟲,戰果顯赫。
有研究員就曾表示,利用椋鳥滅蝗,是本世紀以來人類利用「生物治蝗」最成功的方法之一。
可見,中國防治蝗災的方法,遠比你想像中要多。這也是年輕人對蝗災愈加陌生的原因。
千萬不要盲目樂觀,中國的蝗災不再成為三大災難之一是一代代的努力耕耘出來的結果,而不僅僅是「吃光」那麼簡單,蝗災在中國變得不再可怕,必須要感謝為了這一事業努力付出的人們。
最後,祝願這場蝗災可以早早過去,祝願世界人民早日離開被飛蝗肆虐的噩夢。
『貳』 從地形看,沙漠飛蝗抵達我國 的可能性大嗎,說明理由
可能性不大。
中國的地理條件相對封閉。喜馬拉雅山脈橫跨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海拔高,氣候寒冷。它們是抵禦蝗蟲群的天然屏障。蝗蟲不可能飛越喜馬拉雅山。
沙漠飛蝗可以通過兩個渠道進入中國,一個是通過中亞到北方進入新疆,另一個是通過緬甸、寮國和東方其他地方進入中國西南。中亞的氣候相對寒冷。不太可能進入中亞。即使他們去了,他們現在也沒有東西吃。
因此,蝗蟲軍隊進入中國的唯一途徑是通過印度支那半島。 然而,成群的蝗蟲進入和穿越印度支那半島的概率非常低。 目前,成群的蝗蟲已經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建立了營地。這兩個地方氣溫相對較高,植被茂密,非常適合蝗蟲繁殖和生存。 在短時間內,他們不會轉移到其他地方。
『叄』 東非沙漠蝗災害是非傳統安全威脅形式嗎
,多國宣布進入應對緊急狀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向全球發布了沙漠蝗災害預警。
一、沙漠蝗災肆虐,對我國有什麼影響?
歷史上,我國境內有4次在雲南和西藏發現沙漠蝗的記載,但均未形成種群,也未有沙漠蝗造成重大危害的記錄。
相關專家分析判斷,受青藏高原的阻擋作用,今年春季沙漠蝗大規模侵入危害我國的可能性較小,對我國林草資源安全構成的威脅風險較低。但同時,專家研判,如果氣候條件適宜,巴基斯坦、印度等鄰國蝗災將會持續爆發。
6-7月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共同作用下,沙漠蝗存在侵入我國雲南、新疆等地的可能性。從巴基斯坦和印度沿青藏高原河谷地帶直接侵入我國西藏,或繼續向東遷飛經緬甸侵入我國雲南,或從巴基斯坦向北遷飛經哈薩克侵入我國新疆,存在對我國造成危害的風險。
二、國家林草局科學研判制定防控措施
蝗蟲大多從草原上發生發展,從而危害農作物。一旦爆發蝗災,不僅影響草原生態,更會危及糧食安全。
對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高度重視,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草原蝗災防控工作,成立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蝗災防治指揮部,組織專家就沙漠蝗災可能對我國草原帶來的影響進行科學研判,制定防控措施。要求對可能存在的低風險不容忽視,要防患於未然,增強風險意識,堅持底線思維,扎實做好相關防控和應對工作。
國家林草局已向各省區林草部門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在沙漠蝗可能的遷飛路徑上布置監測點,實時監測沙漠蝗遷飛動向,及時報告情況。調度了解相關省區治蝗物資儲備情況,指導重點省區做好治蝗葯劑、設備、器械和技術的儲備准備工作。
國家林草局積極參與沙漠蝗防治國際合作,局草原管理司已派員參加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工作組,於2月23日赴巴基斯坦參與指導巴方開展防控工作。
國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蝗蟲在我國草原地區廣泛分布,我國平均每年發生草原蝗災面積1.5億畝,最高年份達到3億畝。
國家林草局將以這次防禦外來沙漠蝗為契機,強化本土草原蝗災防控工作。按照草原蝗蟲遷飛和發育情況適時啟動草原蝗蟲監測周報告制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指導各地做好防控工作。積極爭取支持,加強草原蝗蟲防治監測預警和防控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草原蝗災防控能力。
三、關於沙漠蝗蟲,還有這些你需要知道
什麼是蝗蟲?
蝗蟲,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螞蚱。蝗蟲種類繁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飛蝗在我國有三個品種,即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危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為啥今年這么嚴重?
據美國《國家地理》報道,正是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洋流模式異常,繼而引發了一系列不常見的氣候現象,最終引發蝗災。盡管名字帶了沙漠二字,但沙漠蝗的爆發式增長卻是因為多雨。多雨導致了它們位於非洲和中東的棲息地植被異常繁榮,利於其繁殖。專家指出,過去18個月里,東非、阿拉伯半島的幾場罕見氣旋風暴帶來了異常濕潤的氣候,這正是引起這場蝗災的最初禍首。
遷飛路徑
沙漠蝗蟲進入中國有兩條路徑:
一是飛躍青藏高原。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成群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的概率很小。
二是從印度進入孟加拉國,然後飛入緬甸,再從緬甸進入雲南
『肆』 沙漠蝗蟲可不可以食用
沙漠蝗蟲,有毒不可以吃,吃多可能會死,只要吃了就會拉肚子,連他們的天敵都不喜歡吃他們,他們的天敵只吃還沒成熟的或者是單獨的,沙漠蝗蟲主要分兩類,單獨和合群的,合群的是有毒的吃不了,連他們的天敵都不喜歡吃,有毒的來由也是有過程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人為的,研究表明了之前人類過多的使用農葯殺滅它們,後面他們基因改變了,農葯現在能殺滅它們的幾率太小了,或者是不可能,它們有五個脫變,滅它們最好的時機是在他們剛出來的時候和脫變的過程中,反正人不能吃它,對於雞吃了以後,人再吃雞會不會有問題目前為止沒有人去研究,我覺得應該也會有問題,長久而已,因為人類也不可能逃脫地球對它自己生物鏈的規定,看2020地球給人類的警告就知道了
『伍』 找一部外國電影,大概講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匹花色的馬與別人比賽穿越沙漠,途中有沙塵暴,還有蝗蟲。
《狂沙神駒》http://ke..com/view/1673217.htm?fromId=567810
本片改編自1890年代的真實故事。十九世紀末期,美國中西部「小馬快遞」負責郵件的傳送工作。快遞高手─法蘭克霍普金﹝維哥摩天森飾演﹞以及他的愛馬「希達哥」縱橫全美,除了快遞工作之外,兩者搭配參加過無數次橫越美國的越野馬賽,奪得過許多冠軍頭銜,在中西部非常具有知名度。
『陸』 沙漠蝗蟲有毒嗎
沙漠蝗蟲有毒。
沙漠蝗蟲有毒,雖然毒性較小,毒素對人影響不大,但足以抵禦鳥類取食,沙漠蝗蟲會在遇到危險時,分泌出笨乙腈,這種分泌液是有劇毒的。沙漠蝗蟲嚴重危害各種栽培作物,如棉花、苜蓿、小麥、大麥等等,是一種害蟲。
沙漠蝗蟲威脅
沙漠蝗蟲是可形成大規模群體的蝗群,對農業生產、生計和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它們主要出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跨越阿拉伯半島並進入印度。這種昆蟲通常無害,但蟲群可以長距離遷移,給農作物造成廣泛的破壞。一個規模為一平方公里的群體含有大約4000萬只蝗蟲,每天吃掉的糧食相當於35000人一天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