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關於愛情
Ⅰ 愛情電影篇:《天堂電影院》—沒有結局也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三十年後,多多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暮氣沉沉、奄奄一息的天堂電影院,終於在眾人面前轟然倒塌。圍觀的人群里,年輕的面龐上寫滿了興奮和期待,因為他們知道,這里將有一個新的開始。而老人們的眼神里,有不舍、有哀傷,還有更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不同的人心中,會有不一樣的天堂電影院;不同的觀眾心裡,也會有不一樣的《天堂電影院》。在不一樣的人生階段觀看本片,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大概就是經典電影的魅力吧。
義大利導演托爾納托雷因拍攝了多部口碑及票房極佳的新現實主義電影而被人們所熟知,他的電影里把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淋漓盡致表現出來。托爾納托雷不僅細心刻畫了人物的真實 情感 ,又把濃濃的藝術感融入電影之中,通過普通人的真實生活來反映 社會 問題,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新銳力量。
1988年上映的電影《天堂電影院》是托爾納托雷自編自導的電影,被稱為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影片對於生活哲思的詮釋,獨具匠心的劇作結構,激起觀影者內心層層漣漪。托爾納托雷也憑借這部影片斬獲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第4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等多項世界級大獎。
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會從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的精準表達,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精彩之處。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方式,分享三個電影中常用表達 情感 的方式。
這部電影最令人驚訝的是導演運用了三個時空的交織,三個時空分別為主人公的童年時空、青年時空和中年時空。導演通過主人公多多的成長歷程,向觀影者展示了一個普通人對愛情、對夢想的追求。如此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讓觀影者好奇於劇情發展的同時,想要一起去尋求最終的答案。
這樣的劇作結構常用於交代以前發生的故事。可以說,導演採用這種敘事結構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它需要仔細區分主、副時空,不然很容易讓人產生劇情凌亂之感。多多童年時空、青年時空和中年時空經歷精巧的銜接,使劇情的呈現更加完整。
那《天堂電影院》是如何細致充分地區分主時空和副時空,巧妙地擴充電影的信息量,提升這部電影的觀影價值?
①主時空:多多的童年時空和青年時空,寫實的方式講述過去的經歷
電影的開篇雖然以多多的中年時空進行展開,但這是為了避免電影的敘事過程混亂,因此選擇了距離現在時空較近的中年時期作為敘事軸,從而引出影片中的其他時空,更容易使觀影者的 情感 被劇情發展所代入。
主時空主要分為多多的童年時空和青年時空兩個部分。童年時空里講述較多的是多多的快樂時光和美好回憶,而青年時空里卻添加了很多充滿憂傷的時光,因為這時的多多遇到了此生的摯愛,可彼此深愛的他們卻不能相守,這鑄就了多多三十年的孤獨。
在主時空里,導演講述故事的方式,像是一杯濃香四溢的咖啡,讓觀影者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多多的回憶里,隨著多多一起歡笑,一起悲傷。
《天堂電影院》劇照
我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再堅持最後一天,也不知道,堅持完一百天後,公主會否答應士兵的求愛。一個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正對應著本片感情線路的發展。不是不能愛,而是愛沒有結局!
言歸正傳,《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時長有173分鍾。這也是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的。我可能看的是刪減版,大約兩個小時。本片是1988年在義大利上映,後來得到很多獎項,有奧斯卡最佳外語獎等非常重量級獎項。
《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堪稱影史上的經典,影迷的必修課。
出生在西西里島的托納多雷用這三部電影, 構築出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時空長廊,讓人穿梭其中,尋覓記憶深處的故鄉與 情感 印記 。所以,「時空三部曲」又被稱為「尋找三部曲」,或「回家三部曲」。
1988年上映的《天堂電影院》,是三部曲的起點,也是讓托納多雷名聲大噪的經典之作。
這是一部有關電影的電影,卻也牽出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與鄉愁。
《天堂電影院》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獲得了戛納評審團大獎。豆瓣上,《天堂電影院》有9.2的高分。
這是一部不會過時的電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會被它朴實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動。因為,每個成年人的心中,或許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劇照
男主角多多是義大利一個小村莊的小男孩。很調皮的一個孩子。非常喜歡看電影。也正是喜歡看電影,結識了戲院放映員艾費多,一老一少形成忘年之交。
同時,古靈精怪的多多也給生活帶來帶了許多的樂趣。他幾乎每天都要來看電影,向艾費多學習使用電影放映機。
在一次舉辦露天電影時,不慎發生火災。艾費多在這場大火里傷了眼睛,失明了。多多為此擔任了小鎮里的放映師。
《天堂電影院》的劇情始於多多的中年時空,中間貫穿了童年、青年、中年,最終又回到了中年。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年時空的講述相對較少,更多的是著力描寫出童年的純真與青年的青澀。
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下,導演告別了好萊塢五光十色的絢麗技巧,用最朴實無華的語言去打動觀影者,觸動每個人的心弦,我想這正是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主時空故事的清晰呈現,讓這部電影的劇情更加耐人尋味,吸引人們去尋找過去時光疑問的答案。
《天堂電影院》中無論是具有寫意的鏡頭語言,還是鏡頭間採用對比的呈現方法,無一不為這部電影營造了引人入勝的觀影情境。讓這個電影故事充滿了真實的魅力,劇情的發展更為流暢具體。
在我看來,正是這些鏡頭語言的補充,才將電影中普通人的故事放大,讓觀影者隨之感悟與思考,在多多的人生經歷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哲思。在電影里導演希望向觀眾傳達一些正向的能量,而這些需要觀影者用心發現。
《天堂電影院》劇照
這些年來,又反反復復把《天堂電影院》看了好多遍。感動仍舊是感動,但內心的感覺,到底是不同了。
多年後,在深夜被電話鈴聲驚醒的多多,知道了阿爾弗雷多去世的消息。已成為著名導演的中年多多,從來不缺鮮花和掌聲,當然也不會缺少女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他都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贏家。
但是,他真的幸福嗎?
身邊的伴侶,沒有一個能夠撫慰多多的靈魂;事業的成功,似乎也不能填補多多內心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前半段是明媚、溫暖的,而後半段,是冷色調的。因為,多多離他的故鄉,離他的心靈歸宿,越來越遠了。
也許,多多想要的生活不是這樣的呢?也許,他想要的只是和艾蓮娜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呢?也許,就是當一輩子演員也沒什麼不好呢?
多多成了著名的導演,但或許,阿爾弗雷多才是多多人生的總導演。很多年後,多多才知道,是阿爾弗雷多親手拆散了他和艾蓮娜,盡管,這是為他好。回過頭來看,多多人生最關鍵的那幾步,都是被阿爾弗雷多「剪輯」好的。
人到中年、滿頭白發的多多會責怪阿爾弗雷多嗎?他會後悔當年的人生選擇嗎?我不知道,我覺得多多自己也不知道。
在靜靜的放映廳里,我看著《天堂電影院》,淚在不知不覺中落了下來。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這樣的等待讓我動容,我本來是准備笑著看完整場電影的,卻在退場時淚流滿面。
或許,每個人都會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電影院》里的老放映師艾弗達講的那個故事一樣,一位發誓用100天的等待來換回一位公主的愛情的男子卻在等待後的第99夜悄然離去,「因為他害怕當第100天來臨時,聽到的是公主拒絕的聲音。」他害怕接受這樣的結局,所以他選擇了離去。與其讓希望徹底破滅,還不如讓自己存有一絲幻想。
與艾弗達講的故事中的男子相反,影片中的主人公多多從來也沒有放棄過等待與追求,他一直在積極地等待和追求著屬於自己的愛情,無論是最初的相遇還是錯失後的苦苦尋找……即使是三十年的久別。
三十年後,已成了著名導演的多多,重返家鄉見到容貌酷似艾琳娜的女孩子時,那難以言述的詫異、激動和心痛洶涌而至,出現在眼前的彷彿三十年前攝影機中的艾琳娜的形象。酒杯自手間遽然而落,一地晶瑩的碎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終於見面了,在寧靜的海邊,艾琳娜彷彿有所預知般地來到了多多的面前,他們在 汽車 里寂寞地相擁。「你還是那麼漂亮。」多多說。這忽然讓我想起了葉芝最著名的一首詩《當你年老的時候》中的兩句「多少人愛你年輕歡暢時的容顏,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臉上蒼老了的痛苦的縐紋,愛你那朝聖者般純潔明凈的靈魂。」我想這才是世間真正的愛情,超越了時間的遙遙無期,超越了空間的層層阻隔,也超越了生命的無常和冷漠,這是一種任何歲月、任何破壞、也無法抹去的永恆的印記。
影片的結尾是一盤在多多童年時禁放的鏡頭剪輯的放映帶,當一個個快樂或悲傷或感懷或調侃或憂郁或深情的接吻鏡頭在屏幕上紛至沓來時,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經放過了的情節:我想起了小時候好奇地爭著要被剪鏡頭膠片的多多,我想起了初遇時那拿著攝像機拍著艾琳娜一顰一笑的多多,我想起了單戀時在雨中苦苦等待著艾琳娜能打開窗子給他一個微笑的多多,我想起了熱戀時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趕到他身邊時興奮的多多,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門口狂呼著艾琳娜名字的多多,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時酒杯自手間滑落的多多,我想起了重逢時再次凝視艾琳娜說「你還是那麼漂亮」的多多--我終於理解了片末在只為他一個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
《天堂電影院》講述的不僅僅是電影發展的 歷史 ,也不僅僅是多多的 情感 歷程,它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歷成長。從天真無邪走向浪漫理想,再歷經理想實現或者破滅,從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從離開家人到重返故鄉,我們都在漂泊中尋找停靠,停靠過後又開始漂泊。有希望的產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變的只是這簡單、反復的循環。
《天堂電影院》里的多多, 電影就是他的人生之夢 。
孩童時的多多眼中,投射出光影的放映口,會變成獅子張開的大口,有著神秘與未知的力量。
那時他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像艾費多大叔一樣的電影放映員。當這個夢想在少年時便已實現,未來卻又滿是迷茫。
多多經歷了長大成人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讓他 在不斷地失去中變得成熟 。
在不識愁滋味的年齡,多多就失去了戰死沙場的父親,與媽媽和妹妹相依為命。幸好他還有天堂電影院和艾費多大叔。
艾費多又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雙眼,電影院也經歷了第一次的毀壞。
這次失去卻讓多多成為了新的電影放映員,這不過是他人生的一個小小起點。
多多又迎來了自己的初戀,與銀行家女兒的這段地位懸殊的愛情註定徒留傷悲與遺憾。
亦師亦友亦父的艾費多,給多多講了一個關於士兵追求公主的故事。公主讓士兵連續100天守在她的床下就能以身相許,士兵卻在第99天起身而去。
多多效仿故事追求到了自己心儀的姑娘,卻在服兵役後失去女友才懂得故事的真正含義:如果士兵等到100天公主卻毀約,那士兵將心碎無比,前一晚離開卻能讓公主永世難忘。
這便是人生註定的遺憾。 只有失去才會感悟道理,只有離開才有新的生機 。
只會放電影在小鎮困頓一生的艾費多,不希望多多活成他的樣子。他像把幼崽養大的野獸,要將多多「驅逐」。
他告訴多多:「 出去闖盪吧,永遠不要回來,不要打電話,不要寫信。我不要在這里跟你談話,我要聽別人談論你 」。
多多由此告別了母親,遠離了家鄉,登上了遠去的列車,向曾經在電影里見到的廣闊世界進發,一去不回。
多多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將初戀的苦澀埋藏心中,不再眷戀故鄉與親情,飛向更遙遠的天空。沒有忘卻的就是自己心中關於電影的夢,終於成為電影大師。
功成名就的多多獨自在城市裡生活,多多的媽媽說,每次打電話都有不同的女人接,但感受不到她們的愛。多多再沒能找到他最珍視的愛情。
逝去的還有時光。
等多多再度回到家鄉,參加的是艾費多的葬禮。一並離去的,還有伴隨了他童年的天堂電影院。他抬頭望向曾經最熟悉的地方,眼中滿是不舍與嘆息。
每個人的人生都在得與失中磨礪,就像那些被艾費多剪掉的接吻鏡頭,只有剪掉它們才能讓電影放映,讓更多的人看到。
而被剪掉的鏡頭只能燃成灰燼,或者珍藏於某人的心中。
03 有關鄉愁的一切:童年、初戀、友情、親情
豆瓣上,一位豆友在《天堂電影院》下如此評論:
「每個人的童年,每個人的家鄉,每個人的初戀,是最後綿綿長長一直伴隨到死,滲透到了血液里靈魂里的記憶和感覺」 。
導演托納多雷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他的作品裡總有著西西里情結。《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將故事的發生地放在了西西里。
某種意義上,《海上鋼琴師》里1900至死都不下去的那艘豪華郵輪,也是一座移動的孤島。
托納多雷將他的鄉愁融入進他的電影,多多就像是他本人的化身 。
天堂電影院里有多多的童年記憶,有他美好苦澀的初戀情人,有艾費多大叔這樣的忘年交。
在電影的導演剪輯版中,還有多多與母親之間親情的描述。母親看似對多多苛刻嚴厲,但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多多放映回來,看到他睡去才偷偷下去鎖上門。自從多多走後,她已經30年沒鎖過門,乾脆把鎖拿了下來。
對多多最重要的人,非艾費多莫屬。
多多會坐在艾費多的自行車上享受鄉村小路的溫暖陽光,會在艾費多的指導下學習電影放映,會在沒什麼文化的艾費多考試時給他打小抄,會跟艾費多一起給沒票的人在廣場放露天電影,更會在大火中奮不顧身地救下艾費多的命。
艾費多也把多多當成了自己的兒子,教他道理,給他指點迷津。
他不想聰明好學的多多像自己一樣,一生的時光都耗在方寸間的放映室,耗在恬靜卻封閉的小鎮。
他要讓讓多多去更廣闊的天地施展拳腳,甚至犧牲了多多的初戀,他自己也至死再未見多多一面。
如此深沉的愛,永遠留在了多多的鄉愁里。
在多多的鄉愁里,也永遠無法釋懷自己的初戀艾蓮娜。
女孩的善睞明眸皓齒紅唇,他在陽台下風雨無阻地守候,放映室里甜蜜的初吻,久別的相思,重逢的喜悅,無疾而終的苦澀。
導演剪輯版中,有講述多多回到家鄉後與艾蓮娜的重逢。艾蓮娜嫁給了多多兒時的玩伴,就是跟在黑板前答不上題、幫多多運送膠片的那個小孩。
其實,剪輯版的這段交代,反而破壞了初戀應有的意境。
初戀更值得懷念,無需刻意的祭奠。遠去的就讓他遠去,留存在記憶中的才最美好 。
就像多多在家中重新放出年輕時偷拍的艾蓮娜影像,洋溢著青春的美麗臉龐在膠片上定格成永恆。
電影里有一個露宿在小鎮廣場上的瘋子。他總是說,這片廣場屬於自己。對於小鎮上的人來說,那片廣場就是他們永遠的故鄉。多多也一樣。
多多榮歸故里,在破敗的天堂電影里踟躕,回望著自己的青春年少,到處都是自己曾經的影子。
每個人都會有獨屬於自己的兒時記憶,記憶里都是家鄉。 每個人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天堂電影院」,一處承載著兒時夢想和生活印記的「天堂」 。
很多人也跟多多一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更有的人,再沒機會回到他熟悉的家鄉,它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兒時的「天堂」也不知所蹤。甚至有的人,連這份「面目全非」都無緣再見,故鄉永遠留在了記憶中的遠方。
電影結尾,多多回到城市,打開艾費多留給他的禮物。那是30多年前,艾費多剪掉的接吻鏡頭。在銀幕前,多多看著這些接吻集錦,彷彿穿越時光,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悸動的光芒,心中再次泛起漣漪。
這一幕極具觸動力。 電影的膠片就像我們腦海深處的記憶片段,往日重現,卻物是人非 。
04 結語
不得不說,《天堂電影院》是那種能走進人心中的電影。它用朴實無華的電影語言,簡單溫情的故事,觸動到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多多的飾演者,孩童的可愛機靈,青年的英俊深情,成年的滄桑沉穩,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雅克·貝漢飾演的成年多多,戲份和台詞都不多,卻把那份歷經世事還要剋制內心波瀾的感覺詮釋得入木三分。
多年以後,雅克·貝漢又在另一部異曲同工的經典電影中,飾演了主人公的成年時候,這部電影就是上映於2004年的《放牛班的春天》。
Ⅱ 為什麼說《天堂電影院》是一生中必看的經典
🎉再看天堂電影院,讓我深刻的並不是感情戲,而是阿爾弗雷多讓Toto走出去不要困在放映室里,是Toto三十年後功成名就回到故鄉物是人非的蕭索。整部影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是阿爾弗雷多對Toto說:「 去做你熱愛的事情。不管你最後干什麼,熱愛它,就像你當初愛電影愛放映室那樣。」然後他義無反顧地奔赴了舞台更大的羅馬開始了自己新的生命征程。
Ⅲ 《天堂電影院》里的愛情
斷斷續續的在火車上觀賞完這部電影,看過簡介的我一直在電影中等待一個答案,多多與心愛的人錯過的答案,各種各樣的答案在我的內心百轉千回,也許有曲折、隱情、無奈甚至錯過的深情。無論如何我以為它會是又一部青春愛情的傷歌。只是令人意外的是,期待的答案直到那座人滿為患的老電影院轟然倒塌那一刻也沒有出現。
後來,我才慢慢一點點得感悟。也許導演只是想通過鏡頭記錄這個燦然輝煌後至倏然廢墟的電影院,人們在內心貧瘠的時刻撲火熱情般的愛上了它,可也在世界多樣化的時候,毅然無情的拋棄了它。它是一代人情感的見證,這情感里有圓滿亦有遺憾。
Pradise電影院就是個載體,鏡頭隨著它的變遷記錄小鎮人們的情感的釋放。電影中的情感有兩條暗線,一條明線。其中一條暗線是小鎮人的情感釋放的變化:從最初每一部電影被神父勒令一律剪去所有kiss等情慾鏡頭,小鎮人們午夜時分仍滯留影院門口的廣場遲遲不願散去,直到小鎮唯一放映人老艾費多一步一步緩緩將投影投射在廣場外的外牆上,音箱擴大器放置在窗檯。那樣靜謐的午夜,陰沉壓抑的小鎮人們似乎在天然電影院里找到了情感的歸屬;一場大火燒毀了老電影院,新電影院在小鎮人群掌聲中掀開帷幕,kiss鏡頭解禁,觀影的人們忘我了,神父激動得張大了嘴巴,總是在瞌睡的觀眾終於睜開了困頓的雙眼,在二樓向一樓吐口水的優越觀眾終於遭到一樓觀眾群體的報復,站立人群的一對男女無法抑制的親熱,漸漸地,電影院門口設置了一個小房間,小房間門口站立一位濃妝艷抹夾著煙的中年女人,男人在那房間的門口出出進進。
小鎮唯一的放映人艾費多,困在小鎮,鎖在放映的小屋子裡,貼滿了各式各樣的明星海報。影片對他的情感沒有明顯的袒露,只是鏡頭表現他勸導多多不要過多情感放在銀行家女兒的時候他表現出來的受傷回憶表情,不免令觀眾好奇的是,艾費多是不是曾經在年少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一段無終的感情?一場大火燒毀了電影院,也燒毀了艾費多的眼睛。年幼的多多接替了艾費多的工作,開啟了新的電影院放映工作。從老電影院到新電影院,從失明的艾費多到幼小的多多,多多的愛情走上了舞台。
年少灑脫的多多遇見銀行家的女兒,淪陷愛河,上演了士兵在公主窗前等待一百天,卻最終在第99天放棄等待的戲劇,戲劇的離奇在於公主竟然意想不到的接受了士兵。倆人濃情蜜意,花前月下,無奈戀情曝光,身份阻隔,多多遠走服兵役,愛人杳無音信。歸來的多多被失明的老艾費多趕出小鎮,要求他永遠不要回來。三十年後的多多已名利雙收,身邊女友來來走走,因老艾費多的離世終於回到三十年不見的故鄉,多年前剪輯的電影kiss鏡頭一幕幕回放,竟然將這位享譽世界的名導演熱淚盈眶。
Ⅳ 一個點就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面,電影《天堂電影院》中哪段情節最打動你
說起《天堂電影院》這部電影,伙哥首先要強行怒贊一波。這部上映於1988年的老電影,直到三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是難以超越的經典。該片還榮獲了1990年第6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以及1989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最後多多沒有讓艾佛特失望,他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但卻再也見不到那個教會自己使用放映機的「老朋友」了。直到現在,伙哥腦海中最深刻的一幕依然是多多登上了開往羅馬的列車後,艾佛特低頭偷偷擦淚的畫面,每每想起都會心生感動。
Ⅳ 《天堂電影院》講的什麼意思啊回答的好有加分
《天堂電影院》該片講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後來多多遠離故鄉成為了一名電影導演。
《天堂電影院》由義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執導,菲利浦·諾瓦雷、薩瓦特利·卡西歐等主演的的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
(5)天堂電影關於愛情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在義大利南部小鎮姜卡爾多,童年的小多多不僅喜歡看電影,還喜歡看放映師艾弗達「剪」電影:在40年代的義大利小鎮上,電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經由牧師檢查,把認為觀眾不宜的鏡頭嚴格地剪掉之後,才可以放映。
所以,觀眾每當發現接吻鏡頭又被刪去了的時候,就會全場起鬨、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觀眾們又會集體嚎啕大哭,總之電影院里總是熱鬧非凡。
小多多把那些在轉動中帶來神奇影像的膠片視若珍寶,他的理想就是成為像艾費多那樣的電影放映師。不過艾費多看到了小多多的聰慧伶俐,他認為小多多將來一定會有更遠大的前程,他勸小多多離開小鎮:「不要在這里呆著,時間久了你會認為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而小多多還很難理解艾費多的話,他每天來放映室跟艾費多學習電影放映。好心的艾費多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小多多把艾費多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費多雙目失明了,不能繼續放電影。小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費多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初戀的純潔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在艾弗多的勸說下,傷心的多多從此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三十年後,成名的多多回來向他的老朋友做最後的告別。艾費多留給他一份禮物,原來是當初被鎮上的檢查員勒令剪掉的吻戲膠片。看著這些鏡頭,多多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Ⅵ 《天堂電影院》:愛隨緣,緣起而愛的深沉
這是第二個讓我一看到他笑,就浸入靈魂深處的孩子。也是電影的主人公多多。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關於愛,直至夢想。本來簡簡單單,但感觸萬分,提筆時,已無從下手。
▼
影片的大致情節: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費多放電影,他和艾費多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好心的艾費多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多多把艾費多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艾弗達雙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費多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初戀的純潔美如天堂,但是一對小情侶的海誓山盟被艾蓮娜父親的阻撓給隔斷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蓮娜去念大學。
退伍後,傷心的多多在艾費多的鼓勵下,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
30年後,艾費多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
簡略情節不能發微掘隱,但廣抓重點也是沒有重點。
我認為,這部電影拽人心魂的地方,是多多和艾費多存於電影院的忘年交,直指於夢想那一份深深的情。
▼
孩子總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對電影中的另一個世界更是如此,極致的表現一如躲在簾布後面偷看審核片刻時。
而這種熱愛成就了與放映師艾費多的交集,日居月諸,兩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融入每一抹時光里,匯成一條涓涓細流,徜徉樂章快樂相伴。
一如跑進放映室央求艾費多把多餘膠片給他,在其中兩人打打鬧鬧。
而特意為偷懶假裝腳受傷,坐上路過騎自行車的艾費多,又和他談起做朋友。
甚至於文憑考試中,艾費多尋求於小多多要答案。
兩人手語,多多說你教我轉轉轉(放電影),我給你答案。最後成交。小孩是小孩,老人仍然童心依舊。
當然期間,偷偷拿來無用膠片起火,燒到妹妹,被母親打小屁股,而艾費多無辜被其母親訓斥。
但這些都沒有阻擋兩人的交情。
變化總是無處不在,厄運有時降臨。好心的艾費多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電影,露天放了回電影。不幸膠片起火,但索性被小多多艱難救下,但艾費多因此燒瞎眼睛,電影院也面目全非。
▼
當新電影院的建起時,只能多多承擔放映師的職責。
而年齡太小,牧師都懷疑多多干不來:保持警覺,多多,別打瞌睡。
這就是小時候的多多。
而多多與艾費多的一切交情,看起來似乎為緣分使然,然並非如此。
電影《伯德小姐》中,青春期的伯德小姐(Lady Bird)對抗「不喜歡她」的母親,演繹了一段成長期那些必然的抗爭,最終和解。
母女同心,善良的特質一直伴隨著兩人。
同樣的,小多多和艾費多存有的也是善良,甚至還有那一份機靈。這些身上的特質,早已無形地把兩人的命運牽在了一起。
▼
於機靈,演繹了幾幕。
一幕,多多想法設法找艾費多要膠片。
艾費多機靈地說完一段話,又拍了多多小屁股要他走了。
我先跟你做個約定,那些底片都給你。但是第一,你不能來這里,第二,他們由我保管,懂嗎?
多多走到樓梯想到不對呀,又返回質疑:
這算什麼約定,我的東西為何要你保管。
最後被艾費多嚇跑。
一幕,調皮的多多太喜歡放映,學著弄機器,艾費多趕走他,又驚嘆他看一遍就會,但更多的是生氣。在樓上對著已經跑下去的多多大聲說要經理不準讓他進來此類氣話。
而多多說:艾佛特,我聽不到。
剛好旁邊立即響起驚叫聲,不了了之。
當然表現最佳表現還是兩人文憑考試的一幕,偷看答案還不給。
而兩人的善良,追溯到各個方面。
艾費多善意地用自己的50拉里偷梁換柱地填補了多多偷看電影時丟失的。
多多偷拿膠片,艾費多躺槍被其母親訓斥,但不說是多多私自偷拿膠片,自己默默承受。
創新地放露天電影,滿足給鎮上人對於電影渴望。
而多多的善良。
講台上的同學不會答題,幫助他,這,僅是童稚的單純。
而一位同學與父母移民,其中有同班同學中抱有政治上排斥心態。離別刻,小多多卻在電影院樓上使勁揮手呼喚。這一段,是多多內心對身邊人的深愛。
當電影院起火,小多多不顧危險逆人群而上,用盡渾身力氣救艾費多,更是義無反顧。
這一切,將兩人的生命牢牢地刻入對方。
▼
長大後的多多,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但也被現實阻撓,只落下兩地相望,共享一月的痛苦。
甚至在服兵役回來後已經和女友愛蓮娜完全失去聯系,不知道她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她現在干什麼。一切都是天意弄人!
最終,艾費多在事業上告訴他一些人生哲理: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追求,離開這里,這里被詛咒了。
每天呆在這里,你會把這里當成世界的中心,你會相信什麼都不會改變 。然後你離開一年,兩年,等你回來時,一切都變了,牽掛也斷了,你來尋找的已經不在了,曾經是你的也已經消失。
你不得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年後,你回來找到你的親友,回到你的故鄉。
多多一個人反思了很久。
最終不去尋找愛蓮娜,選擇走出去追求夢想。
離別時艾費多苦苦告誡:
不要回來,不要想到我們,不要回頭,不要寫信,不要因為思鄉而放棄,忘了我們。
要是你放棄回來了,就別來見我!我不會讓你進我的家,懂嗎?
不管你最後做什麼,熱愛他!就像小時候你熱愛放映機那樣。
含著淚把多多推走。
▼
30年後,艾費多去世,功成名就的多多回來。
此時的小鎮,已經更新了一代人,而電影院破敗不堪直至拆毀。
當多多了解到30年間,艾費多從不主動提起過他,也不要他回來,內心百感交集,他知道艾費多,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想。
最後,中年多多看著艾佛特最後留給他的東西---剪切下來的膠卷,淚流滿面。
▼
這就是整部影片,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艾費多是平凡的,他是個普通人。
但他也是偉大的,他成就了多多。
艾費多一生無子,做著一份低薪且不是很喜歡的工作,他曾經抱怨過。也說過他運氣一向不好。其實心理一直明白,他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但更多的是無可奈何。
當雙目失明後,艾佛特沒有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多多的存在,他和上帝和解了。但那種抗爭命運的無力感卻遲遲也擺脫不掉。
多多更新防火膠片後,他說:進步總是來得太遲。內心的遺憾油然而生。
多多的父親,犧牲戰場。幼小不懂事的多多看著母親哭泣只是疑惑,卻沒有悲傷情愫。
當多多抬頭看到天堂電影院海報,他笑了,這,或許是冥冥之中有了一份註定。
幼時到成年這些光陰,多多整個成長的歡樂一直地圍繞著艾費多。這些,早已成就了艾費多為一位父親的角色存在。雖無份,但這份愛,卻實實地一直陪伴著多多,相伴無言,潤物無聲。
▼
當艾費多回首這一生,後代無望,事業枯竭,直至成了殘疾,一生碌碌無為,當這些席捲而來時,痛徹心扉!
離別時,狠心說的話要多多謹記。那不再是一番告誡,是父愛的深沉。
時間過了三十年,期間也能割捨很多東西,但艾費多至始沒有割捨掉遙寄多多的,那份夢想的堅定。
所以他從不要多多回來。
▼
人的一生,從來都是不完整的。
越是不完整的人,越是追求完整。
艾費多生命中的樂趣和專注都投入到電影院,他的整個精神家園都在這里。
但工作的遺憾再一次讓他沉重時,只是寄託於多多。
多多功成名就後,深深地領會到艾費多的良苦用心。只是幾十年白駒過隙,最初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愛情,隨著風吹雨落下的凋零殘缺,成了多多生命中永遠無法抹不去的傷痛!
大篇幅的最後,多多一個人默默地看著那些愛情片段,彌補著,回憶著,尋找著..... 生命的完整影子。
一位偉大的小人物,艾費多,一位可愛的精靈鬼,多多
愛隨緣,緣起愛的深沉。
—THE END—
☀ 專注深度寫作, 微博頭條文章作者。 我們用肉眼看到的現象背後,存在著的都是運用我們本能就可以看清的其他現象,而後者也許隱藏著一些我們根本無法看清的。
Ⅶ 《天堂電影院》中最打動你的情節是哪一個
《天堂電影院》這么一部經典的義大利電影著實讓我感動了一把,也實在很讓我著迷。很多人會被他們的愛情打動,很多人會被多多的夢想感動。但是,影片中能夠打動的我的情節,是關於他們的友誼。不管是小多多還是老頭費雷特,他們對電影的熱愛讓我很感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兩人忘年的感情。要說最打動我的情節,且聽我一一道來:
三、Alfredo去世,Toto離開家鄉三十年後又回到故鄉,一切物是人非,他回到起點,拿到一份Alfredo留給他的禮物。Toto回去讓工作人員放映,熒幕上顯現的都是過去被剪掉的接吻畫面。伴隨著本片主旋律音樂,動人心扉,象徵著解放,自由,而片尾的【FINE】,寓意美好!
Ⅷ 《天堂電影院》確認引進內地,你知道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嗎
一多多的成長
老放映員對於多多,不僅是啟蒙老師,如父如子,更是支持他“出去看看”的托夢人。我愛你,欣賞你,祝福你,但更希望有翅膀的鳥兒去搏擊長空,有天分的少年去世間遼闊。在導演剪輯版里,故事的真相和遺憾也都被復雜的表現出來,為了多多,老放映員居然親手拆散了當年的一對璧人。這樣的復雜和沖突,我更偏愛,因為選擇和代價總是相伴相生,不希望被局限一生的長輩,像父親一樣“為他好”看似越界,但時光飛逝,當年選的一定對嗎?最後一幕,不僅是緬懷歲月的空白,更是致敬這段如父如子,仿若師生的特別愛意。
Ⅸ 愛情喜劇片《天堂門票》發布特輯,你對影片中的愛情有哪些憧憬
首先是天堂電影院之所以成為經典,在於其獨特的“浪漫”。故事發生在一個相對閉塞稀少的小鎮,名叫西西里。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傳統幫派的聚集地。由於歷史和文化的變遷,它被許多戰爭、犯罪和政變所掩蓋。但是,生活在這里的老百姓,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人民一樣,都渴望安居樂業,夢想成真。
要知道是看到朱莉婭·羅伯茨與喬治·克魯尼的表演,再次帶來了一部溫暖的電影。看起來像是回到了90年代,但沒有刻意強調喜劇效果,結合了愛情的元素。一對離婚多年的夫妻,在得知女兒即將嫁給自己認識的人後,暫時放下恩怨,打算聯手破壞這一樁喜事,不讓女兒像當初一樣掉進婚姻的墳墓。他們被迫攜手合作,前往巴厘島阻止他們被愛沖昏頭腦的女兒結婚,避免她重蹈他們的覆轍。
Ⅹ 找一部美國電影,在央視6播出過,天堂里遇到真愛的故事
天上人間 Made in Heaven(1987)
年輕小伙邁克奮不顧身地救了母子三人,自己卻永別了人間。一覺醒來,邁克已經身在天堂,里什姨媽的安慰讓他漸漸接受現實,開始熟悉周圍的環境。在一次冥想中,邁克陰差陽錯地闖進了天堂中的另一個空間,並遇到了美麗的女孩安妮。
二人之間漸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愫,為了安妮,邁克接受了上帝的暗示,親手建造了一所漂亮的房子,並向安妮求婚。婚後,二人在一起度過了一段很開心的生活。但快樂總是短暫的,上帝的安排隨即到來,安妮即將投胎人間,不得不與邁克分開。失魂落魄的邁克找到天堂的主管漢波爾,懇求他也讓自己投胎到人間,好與安妮重逢。漢波爾被邁克感動,答應給他三十年的時間尋找心上人。如果到二十五歲時找不到,那麼安娜將結婚並過著痛苦的生活,如果到了三十歲仍然找不到,那麼二人將永遠不能重逢。邁克堅定信念,執意重回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