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特電影完整版
Ⅰ 誰知道有個電影講的是一個阿拉伯人去美國的見聞,很搞笑的,叫什麼名字
片名:波拉特
英文片名: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又名:寶拉西遊記
國家/地區:美國
區域:歐美
出品:
發行: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類型:喜劇
導演:拉里·查爾斯Larry Charles
編劇:
製片:
主演:薩沙·拜倫·科恩Sacha Baron Cohen 丹尼爾·卡斯特羅Daniel Castro 肯·達維蒂安Ken Davitian 帕米拉·安德森Pamela Anderson 帕特·漢格迪Pat Haggerty
劇情:
鄉巴佬闖美利堅
波拉特(薩沙·拜倫·科恩)其人,哈薩克國家電視台的王牌主持人是也。雖然在哈國家喻戶曉,但愛家的波拉特還是快樂地和家人住在小村莊里--上有勤勞老實的父母,下有高居「哈國風塵小姐排行榜」第四的漂亮妹妹、幾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和兩個深得乃父真傳的兒子。
盡管已經成為了哈薩克排名第六的播報員,波拉特對新聞事業還是有著更廣大的追求,於是,在國家情報局的推動下,波拉特和胖胖的電視製作人阿扎馬特·巴格托夫一起踏上了探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文化學習之路。扛台攝像機、提個麥克風,簡單打理了些行裝,波拉特就奔向了神秘的西半球。
雖然看起來就像個找不著北的鄉巴佬,見人就老湊張香腸嘴要親面頰,還總愛街頭采訪些嚇死人的問題,波拉特還是決心拍出具有震撼性意義的「紀錄片」回去報效父老。而且私底下,他此行還有著更「艱巨」的任務--娶夢中情人好萊塢艷星帕米拉·安德森回去當第N任老婆......
Ⅱ 《波拉特》完整版在線播放
完整版免費在線播放:
鏈接: https://pan..com/s/19_BspyDgFHcGcPwSQBScLw
Ⅲ 介紹前蘇聯在哈薩克核爆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波拉特》與真實的哈薩克
1990年代,哈薩克電影和前蘇聯許多國家的民族電影一樣,首先是在認清自己獨立的新形勢,其次是彌補失去的一切,並且——最主要的——重塑民族歷史。結果 是,我們以對待前帝國的態度同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劃清了界限,電影似乎在自我封閉中尋找民族認同。正是在這種浪潮中,最近十到十五年間創作出了哈薩克最優秀的藝術影片:謝里克·阿普雷莫夫的《阿克蘇阿特》( 1998)和《獵人》( 2004 ),達米爾·馬納巴耶夫的《蘇爾熱克——死亡天使》( 1991 ),阿爾達克·阿米爾庫洛夫的《奧特拉爾的覆滅》( 1991 ),達列讓·奧米拉巴耶夫的《心電圖》( 1995)和《殺手》( 1998 ),阿米爾·卡拉庫洛夫的《溫和的撞鍾人》( 1995)和《日拉瑪》( 2000 ),博拉特·沙里普的《扎曼奈》(1998),魯斯捷姆·阿布德拉舍夫的《復活島》( 2004 )。以上影片及其他一些影片參加了大量國際電影節,證明了哈薩克電影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藝術水平。但是隨著新千年的來臨,情況很明顯,已經到了從這種雖然聲名在外、但終究固步自封的藝術電影圈子裡走出來的時候了。 此外同樣重要的一點是,獨立的哈薩克形象已經樹立和穩固。國家從總體上開始重新自我定位:一個有著堅定目標的國家——「進入五十個世界發達國家行列」。打開國門,以新的方式展現自我成為一種渴望。
雄心勃勃的突破嘗試——《游牧人》
創作影片《游牧人》的構思正是由此而來,這是一部歷史巨片,希望通過偉大 的歷史向世界講述哈薩克是什麼樣子。構思在哈薩克總統的關懷下得以實現,影片獲得了3700萬美元的巨額投資。從一開始影片就沒有打算用哈薩克人擔任創作者。為什麼?因為在1990年代也曾有過幾次藉助國內力量拍攝大製作歷史片的嘗試。阿爾達克·阿米爾庫洛夫的《阿拜》、卡諾·卡瑟姆別科夫的《江布爾的青年時代》(1995)、波拉特·卡雷姆別托夫的《塞爾達爾》(2003)等相繼拍攝完成,但所有這些影片都沒有達到大總結的高度,作者們繼續在「自由——不自由」的概念框架內反思。好萊塢的規模以及克制反思——這是影片所需要的。由此才產生了邀請美國人的想法。米洛什·福爾曼獲邀成為製片人,經他推薦,伊凡·帕瑟擔任導演。項目從1990年代末就開始進入討論,直到2005年才完成。
Ⅳ 芝加哥七君子
傑里·魯賓(Jerry Rubin
馬克·魯德
湯姆·海登
阿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
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
1968年民主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反越戰示威群眾在會場外與警察發生激烈沖突,後來有7名激進分子被控「陰謀煽動騷亂」。
1968年初,霍夫曼和魯賓成立了一個鬆散的組織,名叫「異皮士」(Yippies)。這個詞來自嬉皮士(Hippies),但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後來霍夫曼為了給記者們一個好聽的說法,把「異皮士」解釋成「國際主義青年黨」(YP)。這個組織的宗旨是:把致幻劑和革命精神結合起來,做一個嬉皮的革命者。
當革命家遇到嬉皮士
在風起雲涌的1968年,美國最有名的革命家名叫阿比·霍夫曼。40年後,美國最有名的導演斯皮爾伯格打算把霍夫曼的事跡搬上銀幕。
◎袁越
從SDS到Yippies
斯皮爾伯格打算拍攝的這部電影名叫《芝加哥(聽歌)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Seven),最先敲定的演員是英國人沙查·科恩(聽歌)(Sacha Cohen),由他來扮演「七君子」之一的阿比·霍夫曼。事實上,很可能是因為先有了科恩,才讓斯皮爾伯格產生了拍攝這部電影的沖動。
科恩在兩年前主演了一部名叫《波拉特》(Borat)的電影,扮演一名來自哈薩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去美國拍攝一部風光紀錄片。在旅行過程中波拉特到處出洋相,極盡誇張之能事。當電影結束後,觀眾才恍然大悟,真正出洋相的其實是美國人。熟悉美國歷史的人肯定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個波拉特無論相貌還是做派都酷似當年的那個嬉皮革命家霍夫曼。
霍夫曼出生於1936年11月30日,高中畢業後考進了著名的左派大本營布蘭戴斯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之後他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導師也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因此,他很自然地變成了一個激進的革命家,曾經領導過多次學生示威遊行運動,還當上了著名的「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DS)組織的東岸分部領導人。
1967年6月的一天,SDS的領導成員們聚集在密歇根州的一個小鎮開會,商量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會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闖進來3個打扮奇特的傢伙,自稱是舊金山「挖掘者」(Diggers)組織的代表,特意從加州開車趕來。其中一個領頭的當眾脫光了衣服,把桌椅通通掀翻在地,然後跳上講台,對著台下目瞪口呆的代表們開始發表演講:
「你們這些本來可以去當個醫生或者律師的中產階級,你們的立場究竟是什麼?如果沒有越南,沒有古巴,你們這些新左派就毫無價值。克里姆林宮和阿拉巴馬州一樣不可救葯。別老想著組織學生遊行,鼓動黑人暴動,這個世界上唯一值得做的就是解放你們自己!個人財產才是最大的敵人,燒掉它們,扔掉它們,一切應當免費,這才是人類的出路。」
「挖掘者」組織是舊金山嬉皮士運動的幕後推手,他們主張徹底解放思想,改變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行為准則。在場的左派學生運動領導們都被這幾個瘋子嚇傻了,坐在角落裡的霍夫曼卻茅塞頓開。「挖掘者」們誇張滑稽的表演讓他突然領悟到了一個真理:去他媽的遊行示威鬧革命,這個社會需要來一次更根本的變革,一次靈魂深處的革命。不過,霍夫曼有一點和嬉皮士們很不相同。嬉皮士主張逃離這個社會,可他仍想改變世界。他相信,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依靠媒體的力量。「媒體沒有報道過的事情就等於沒有發生過。」他常常這樣說,「而一旦媒體報道過的事情,那就肯定是發生了,即使事實正好相反。現代社會的革命運動應該發生在電視上,而不是工廠里。」
他的這個想法和另一個原SDS伯克利分部的領導人傑里·魯賓(Jerry Rubin)不謀而合,兩人決定聯手玩一次行為藝術。他倆跑到紐約華爾街的股票證券交易所里,向正在忙碌著的股票經紀人狂撒紙幣,「正巧」在現場的電視攝像機對著那些搶鈔票的人一通狂拍。最後,兩人對著攝像機點燃了一張紙幣,這個鏡頭很快就通過電視屏幕傳遍了全世界,他們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
http://ent.sina.com.cn/r/m/2008-04-09/12191979938.shtml
Ⅳ 有什麼特別搞笑的美國電影
按你要求挑的搞笑《別惹佐漢》《熱帶驚雷》《黑騎士》《兩個世界》《驚聲尖叫》《神奇遙控器》《新搶錢夫妻》《約會電影》《反斗神鷹》《板凳球員》《拜見岳父大人》《瘋狂神父》《修女有瘋狂》《混合宿舍》《四十歲老處男》《終極神鷹虎膽神偷》《王牌大間諜》《我為錢狂·女為財死》《師奶殺手》《憨豆特派員》《瘋狂總教練》《超完美告別》《笨賊妙探》《鬼膽神偷》《超級英雄電影》《綠色奇跡》《火星人玩轉地球》《新娘靠邊閃》《暴劫雙雄》《陽光小美女》《情不自禁愛上你》《仲夏之夜》《艾爾文與花栗鼠》《超狗任務》《狗狗震》《長毛狗》《冒牌天神1,2》《流浪狗偶之家》《神探飛機頭1,2》《聖誕怪傑》《一個頭兩個大》《變相怪傑》《阿獃與阿瓜》《大話王》《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好兵帥克》《窈窕淑女》《留級之王》
Ⅵ 美國電影,喜劇,男主是個黑人,又高又胖,像奧尼爾,求電影名字
諾比特 Norbit (2007)
導演: 布萊恩·羅賓斯
編劇: 艾迪·墨菲 / 查理·墨菲
主演: 艾迪·墨菲 / 桑迪·牛頓 / 泰瑞·克魯斯
類型: 喜劇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7-02-09
片長: USA: 102 分鍾 / Philippines: 101 分鍾 / Argentina: 103 分鍾
又名: 糯米正傳
Ⅶ 求下圖出自哪個電影
電影《波拉特》
如圖所示有圖有真相
Ⅷ 求一部外國喜劇電影名字
《Borat》
《波拉特》(Borat)以2640萬美元奪得了排行榜冠軍。這部電影是一部「偽紀錄片」,講述的是中亞某國的電視記者在美國的「采訪」。
「外國記者」揭底美國在《波拉特》中,英國喜劇演員薩卡·巴倫·可漢扮演一個來自中亞某國的電視記者「波拉特」,來到美國進行采訪。在英美觀眾看來,中亞某國就像天邊一樣遙遠,《波拉特》實際上是借一個外來者的眼光看待美國文化。
片子開頭,波拉特就以不地道的英文自我介紹:「我做電視記者是職業的,在我國是第二成功的。以前我還抓過吉卜賽人、做過計算機維護,還在外面刷過漆。」之後就開始了自己在美國的采訪。
《波拉特》改編自英國熱門電視喜劇節目《達·阿里·G秀》(DaAliG Show),這個節目已經奪了兩個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BAFTA獎。巴倫·可漢是唯一曾經主持過兩次歐洲MTV獎的人,一些詞典把這個節目中的幾個人物收入詞條,英國女王也是他的「粉絲」之一。
《波拉特》投資1200萬美元,陣容表面上不起眼,其實非常強大。可漢曾經在《王牌飆風》中和威爾·法瑞爾配戲,獲得了很多好評。導演是《宋飛傳》的製片拉里·查爾斯,《王牌大賤諜》的導演傑伊·羅奇擔任製片,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波」美女帕美拉·安德森擔任女主角。
嬉笑怒罵名利雙收像美國很多喜劇片一樣,《波拉特》中有很多「廁所笑話」,然而它的好評率仍然達到了93%,這是因為它在片中用嬉笑怒罵的方式嘲笑了美國文化中的偏見和偽善。負責發行這部影片的20世紀福克斯公司發行部主任布魯斯·斯奈特說:「它確實有著鬧劇式的幽默,但在深層也有著真正的智慧。」在上映前,網上就已經有了大量關於《波拉特》的討論,有批評家說這部片子是「歷史上最逗的電影」。當初網上也有很多對《航班蛇患》的議論,但是票房卻失敗了,這說明《波拉特》的成功還有某種幸運的因素。福克斯公司發行主任斯奈特說:「這部片子正趕上了好時候,就好比是行星排成一行,衛星也排成一行,恆星也排成一行,可謂萬事俱備。」《波拉特》只在837個影院中放映,比《聖誕老人3》和《鼠國流浪記》少了四分之一,但它的每個影院平均票房達到了 3.15萬美元,相比起來,《鼠國流浪記》的平均票房只有5152美元。
Ⅸ 《波拉特》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波拉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w_ObrE1x7Jmvuy8W12-mA
《波拉特》
導演: 拉里·查爾斯
編劇: 薩莎·拜倫·科恩、安東尼·海恩斯、彼得·貝恩漢姆、丹·馬澤、托德·菲利普斯
主演: 薩莎·拜倫·科恩、肯·戴維蒂安、路奈爾·坎貝爾、帕米拉·安德森、簡·帕雷特、鮑勃·巴爾
類型: 喜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英國
語言: 英語、羅馬尼亞語、希伯來語、波蘭語、亞美尼亞語
上映日期: 2006-11-03(美國)
片長: 84 分鍾、82 分鍾(多倫多電影節)
又名: 波拉特:為了建設偉大的祖國哈薩克而學習美國文化、波叔出城:哈薩克鄉下佬去美國搵著數、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鮑萊特、寶拉西遊記、Borat!
電影用諷刺癲狂的手段,展現了哈薩克主播波拉特(薩莎·拜倫·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飾)到美國的一場「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薩克國內是個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長用粗俗搞笑的橋段吸引觀眾眼球。他的家人也有點兒「怪」,妹妹還獲得「風塵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這樣一個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國進行文化學習,並拍回來一部紀錄片。波拉特和製片人在人們的歡送下來到了光怪陸離的美國。他開始學習美國的禮儀,接觸美國的文化,然而卻處處碰壁,處處鬧出笑話。這天波拉特在電視上看到心中的美麗女神,心馳神往,甚至忘記了此行任務……能否學成歸國,對於樂不思蜀的波拉特還是未知數呢。
Ⅹ 《波拉特》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波拉特》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9eIsDHAFg3uwdNhHgGHr3Q
《波拉特》是拉里·查爾斯執導的喜劇電影,由拉里·查爾斯導演,薩莎·拜倫·科恩、安東尼·海恩斯、彼得·貝恩漢姆、丹·馬澤、托德·菲利普斯聯合編劇,薩莎·拜倫·科恩、肯·戴維蒂安等出演,於2006年11月3日在美國公映。該影片講述一個來到美國旅行並短暫生活的哈薩克主持人的搞笑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