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微電影杏花

微電影杏花

發布時間: 2022-02-27 15:17:56

1. 微電影,內容是說古詩老師跟叛逆的女學生的,裡面的老師喜歡一首歌,歌也是關於古詩和詩人的

一、什麼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的簡稱。《詩經》本稱「詩」,後被儒家奉為經典,才稱《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後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海》:是最早產生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代漢語詞典: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奏、韻律方面有嚴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數、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①節奏(或稱節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奏。郭沫若說:「沒有節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則。《辭海》:指詩歌中的聲韻和節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按現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和諧優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詩經·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詩經·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白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詩歌抒發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撩起我的頭發,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舊日,是妄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春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金昌緒《春怨》(唐):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二、詩歌發展的歷程
↓1、古歌謠
↓2、詩經:305篇,5篇有目無辭,亦稱「詩三百」。我國第 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六 藝」:風(15國風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頌(廟堂祭祀樂歌40篇)、賦(直陳其事)、比(打比方)、興(先言他物,然後引出所歌詠之事)。
↓3、楚詞:以屈原為代表繼承「詩經」傳統,創浪漫主義新詩體。
↓4、漢樂府:「樂府」是負責采風的音樂機關名稱。「樂府雙璧」:《木蘭詩》、《孔雀東南飛》
↓5、唐詩: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三大詩人
↓6、宋詞:豪放派(蘇辛派)婉約派(姜夔、劉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雜劇
↓8、自由詩(新詩):五四運動後的詩歌

2. 杜牧《清明》好在哪

每到清明節,有一個必修的「儀式」,那就是讀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年的清明已過,但小生仍在回味:這首詩為什麼千百年來引起人們的共鳴?                     小生認為,作者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但什麼作品成為經典,卻是讀者、社會選擇及營構的結果。一首人文經典,外星人或許毫無感覺,甲殼蟲也很難說感同身受。回到這首詩,因為它以獨幕劇一樣的「畫面」來傳達難以言傳而又共通的情感。                      詩中有舞台:野外的路上;有布景:那就是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 有人物:那就是行人和牧童;有對話和動作:借問,問酒家在何處,以及牧童的肢體語言:遙指遠方的杏花村。                     而這幕劇是象徵的。「行人」忽略了具體姓名,而代表著所有人,暗示著所有人共通的某種命運。什麼是行人?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活著就是行旅之人。孔子說「生無所息」。只有死亡是歸宿,活著的都是行人,也就是「懷著永恆的鄉愁去尋找家園」的人。                       這就跟「清明時節」聯系起來了,詩中人永別了祖先親人,只剩自己一個人走在漫漫長途之上,過去的永遠已經過去,未來的還不知何時會來。這已經很讓人難受了,又恰逢紛紛的細雨,那麼細,那麼密,那麼亂,無邊無際,無止無休,這就更加加重了抑鬱的心情。              由此可以重構出一個詩中人的形象:荒郊野外,孤零零的一個人,置身於紛紛細雨之中,已經永久的失去家園,還在無望地尋找歸宿。其中的心情,直白地說出來,就是欲斷魂,即將要斷魂,一種千鈞一發,即將要到臨界點的感覺。                 他的痛感大概等同於斷腸吧,斷腸是因傷心而肝腸寸斷。這有一個傳說,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有個大官到蜀地去,船經三峽,他的手下捉到一隻猿寶寶,猿媽媽豈能捨得,故沿岸且追隨且哀鳴,經數百里仍不肯離去,後來跳到船上,氣絕而亡。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了。顯然,這是心痛到了極點,以致肉體已無法承受;腸既斷,隨即就是心之斷、魂之斷。                怎麼釋放這種內心的苦悶呢?詩中人想到了酒,想借酒消愁。而只能解酒消愁,又可見詩中人的心情難以傾訴,無可告訴,是無人可以傾訴、無法言表的那種悲哀。這既是感傷的消解,又是感傷的體現,近似於「借酒消愁愁更愁」。借酒消愁,又提供了一種模式,一種排遣感情的模式。        總之,杜牧的《清明》像獨幕劇,因而是具體生動的;又是象徵深邃的,因此能喚起普遍的共通感:故而被讀者奉為經典,傳誦不衰。

3. 小草.春花這篇文章里杏花,梨花,桃花想到了什麼

林清玄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賞最多的一位。 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而不可收。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一九七三年開始).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等,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小學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台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 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大陸、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對林清玄來說,走上寫作之路,其實並非最初的願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當畫家,甚至還跟著林崇漢畫了一陣子。不過,走上寫作的路,倒一絲也不後悔,寫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繪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見、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覺會一直寫下去,或許依然在文學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許就著手去寫一些比較大部頭的有關人性,有關歷史,有關哲理的書,或許改變途徑去寫小說,不管未來會寫什麼,寫作總是一條不能斬斷的路,林清玄會一步步往下走去。 七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八歲,獲得了全國兒童繪畫賽優選,十歲就開始讀小說,林清玄記得小時最喜歡的是《西遊記》。 民國六十一年,考取世界新專電影技術科,在學時非常活躍,開始認真寫稿,而繪事則暫時拋開了。在世新的時候,創辦過「電影學報」,擔任「奔流雜志」編輯,在「新聞人」周報任總主筆。這段時候,在文壇漸露頭角,開始受到了矚目。 這些年,林清玄寫報導寫得多,寫散文反倒寫得少了,不過,他並不覺得可惜,雖然他自己也了解,報導到底只是報導,不會成為文學的重鎮,甚且有一天它會式微。不過,林清玄自覺還年輕,這段時日,就利用報導來磨練自己的事,創作的事,稍候也不遲。 林清玄也自認,目前仍然還未到定下一個風格,一個走向的時候,他還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樣的路,去寫多樣的文章。而且他還會去角逐其他以篇對篇,或似一堆對一堆的獎目。因為,他一直是永恆的新人,一個新人永遠都需要去競逐,永遠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

4. 吳堅的曲目

01 阿拉木汗
02 密西西河
03 啊,朋友再見
04 東方之珠
05 太陽·月亮
06 三套車
07 蝸牛和黃鸝鳥
08 紅蜻蜓
09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10 虹彩妹妹
11 紅河谷
12 送別
13 搖籃曲·嬰兒降生
電影作品:
1.不沉的地平線: 1986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韓三平、米家山
2.避難: 1988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韓三平、周立
3.黑色走廊: 1989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呂小龍
4.後會有期: 1990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宋崇
5.國際大營救: 1990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謝洪
6.血博敵梟: 1993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張西河
7.遠東間諜戰: 1995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李佳木
8.大轉折: 1996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韋廉
9.超導: 1997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王冀行
10.彩練當空舞: 1999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周立
11.鏖兵天府: 2009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李康
12.父親(父子篇):2012年筷子兄弟微電影;導演:肖央
電視劇作品:
1.摔倒自己的冠軍: 1983年由CCTV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 導演:耿小震
2.沒有新娘的婚禮: 1984年由鐵道兵影視中心出品; 導演:米家山
3.長樂之戰: 1992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王冀行
4.青城秘密戰: 1992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張西河
5.貞觀之治: 2004年中影集團出品; 導演: 張建亞
6.萬曆首府張居正: 2005年中影集團出品; 導演: 蘇舟
7.杏花魂: 2008年由峨眉電影製片廠出品; 導演:周立
8.誓言無聲2: 2008年由中影集團出品; 導演:毛衛寧
9.大營救: 2010年 導演:謝洪

5. 安徽有那些明星

1、陳曉,1987年7月5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

6. 花好看樹好看我怎麼這么好看這個系列視頻怎麼樣

花好看樹好看我怎麼這么好看這個系列視頻還挺不錯的。

由於我國南北跨度大,每年初雷的時間早晚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貴州等地2月即可聞雷,是我國平均初雷日期最早的地區;浙江、安徽、江蘇等地平均初雷日期出現在3月;而華北大部、西北東部以及西南北部的平均初雷日卻在4月。

初雷日最晚的西北大部地區以及黑龍江到5月才會出現雷的蹤跡。當前,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雷雨天氣增多,對當地的花期也有影響,公眾外出遊玩的時候需加強防範,避免在空曠地帶活動,遠離樹下、建築物外露的水管、煤氣管等金屬物體及電力設施。

7. 清明時節,路上行人為什麼欲斷魂

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凄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說,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古人寫詩詞往往主要是情景結合,不能根據字面的意思去了解和判斷,而且很多時候會借誇大的字面意思來描寫內心的感受。「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嗎?不是的。

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8. 微電影陽光路上觀後感

我喜歡自己的家鄉,因為,那是一個載著我童年的地方,那是一個伴我成長的地方,那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快樂、充滿溫暖的地方,我最喜歡家鄉那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卻隱藏著無窮無盡美麗的地方- - - -濱河路。 春天的濱河路,柳樹抽出了新芽,長出了嫩芽,桃花綻紅了笑臉,粉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一見讓人就生愛慕之情,小草也慌慌忙忙的換上新裝,從地里探出頭來,杏花也換上靚裝一朵朵、一團團、一簇簇、紅色的花蒂,雪白的花瓣,黃色的花蕊,漂亮極了,河對面的油菜花,也朵朵開放,遠遠望去滿目金黃,,一片燦爛。 夏天的濱河路,柳樹的葉子長茂盛了,桃樹也長出了綠色的小果,小草已經變成深綠色了。晚上濱河路可熱鬧了,音樂漫漫、霓虹閃爍、人影婆娑。人們在榕樹下散步、聊天、跳舞等,健身場地上,小孩子、老人,都在鍛煉身體!池塘里還有許多荷花,粉紅的,像觀音的蓮座! 秋天的濱河路,柳樹的葉子變黃了,幾天後便落了,有些葉子落在水裡,小魚把它當遮陽傘,還像一隻只小船,准備去旅行!有些葉子落在地上,小螞蟻把它當跑場,還給濱河路添加了更美的風采,一陣陣桂香飄來,桂花的香味真是十里飄香,一路都迷在桂花香里,菊花也開了,菊花的形狀真是千奇百怪,酒杯形、卷發形、拳頭形、碗形等競相媲美。 冬天的濱河路,柳樹的葉子落光了,人已經稀疏了,可是對面的火鍋店,真是人身鼎沸,在嚴寒的冬季,只有,梅花傲然挺立,過路的人不免誇獎梅花,斗嚴寒、傲霜雪、不居功自傲的品質。 家鄉的濱河笭戶蒂鞠酈角墊攜叮毛路,一年四季其樂融融、美不勝收。我愛自己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濱河路!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