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襄汾微電影

襄汾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2-27 08:56:30

A. 我是黑龍江省黑河孫吳縣紅旗鄉華山村的劉淑珍女73歲與1986年從海論市搬家到孫吳的有戶口本入微機時間我...

稅袋附濁違謀案拆儀爬

B.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300字左右

趙氏孤兒典故
故事來源:《史記》
時間:春秋時期
地點: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境內
主要人物:程嬰(鄉間醫生)、趙武(趙氏孤兒)、屠岸賈(晉國將軍),公孫杵臼(趙朔的門客)
「趙氏孤兒」的這段故事最早見之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趙世家》。晉景公年間,奸臣屠岸賈欲除忠烈名門趙氏。他率兵將趙家團團圍住,殺掉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網的是趙朔的妻子,她是晉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懷著孩子,躲藏在宮中。趙朔有個門客叫公孫杵臼,還有一個好友叫程嬰。趙朔死後,兩個人聚到了一起。公孫杵臼質問程嬰:「你為什麼苟且偷生?」程嬰說:「趙朔之妻正在懷孕,若生下來是個男的,就把他撫養成人,報仇血恨,若是個女的,我就徹底失望了,只好以死報答趙氏知遇之恩。」不久,趙妻就分娩了,在宮中生下個男孩。屠岸賈聞之,帶人到宮中來搜索,沒有找到趙氏母子的藏身之處。母子倆逃脫這次劫難後,程嬰對公孫杵臼說:「屠岸賈這次沒找到孩子,絕對不會罷休。你看怎麼辦?」公孫杵臼一腔血氣地問:「育孤與死,哪件事容易?」程嬰回答:「死容易,育孤當然難。」公孫杵臼:「趙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難的事情。讓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嬰家中也有一個正在襁褓中的嬰兒,程嬰含淚採取了調包之計,將自己的孩子抱上,與公孫杵臼一齊逃到了永濟境內的首陽山中。讓妻子帶著趙氏孤兒朝另一個方向逃去。屠岸賈聞之,率師來追。程嬰無奈只好從山中出來說:「程嬰不肖,無法保生趙氏孤兒。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將軍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訴你孩子的藏身之處。屠岸賈答應了。程嬰領路,終於找到隱匿山中的公孫杵臼和嬰兒。
杵臼當著眾人的面,大罵程嬰,他一邊罵一邊佯裝乞求:「殺我可以,孩子是無辜的,請留下他一條活命吧!」眾人當然不允。程嬰眼睜睜地看著親生兒子和好友公孫杵臼死在亂刀之下。
程嬰身負「忘恩負義,出賣朋友,殘害忠良」的「罵名」,偷出趙氏孤兒來到了山高谷深、僻靜荒蕪的盂山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十五年,就是這片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穿梭著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盪著一老一少的對話;就是這片與世隔絕的溝谷中,積聚了一老一少的復仇力量。趙氏孤兒,終於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漢子。蒼天不負有心人,程嬰與趙武,在朝中韓厥的幫助下,里應外合,滅掉了權臣屠岸賈。趙氏冤情大白於天下,程嬰忠義大白於天下,公孫杵臼忠烈大白於天下。最後的程嬰,並未品味勝利的美酒,十數年積聚的喪子之痛,喪君之痛,喪友之痛一並襲上心頭,程嬰自刎而死,趙武為此服孝三年。

C. 求一個帶有落字的yy場控刷屏圖案!!!

三個金念鑫(xīn) 
三個水念淼(miǎo ) 
三個火念焱(yàn ) 
三個土念垚(yáo )
三個牛念犇(Bēn) 
三個手念掱(pá) 
三個目念瞐(mò) 
三個田念畾(lěi )
三個馬念驫(biāo) 
三個羊念羴(shān ) 
三個犬念猋(biāo ) 
三個鹿念麤(cū)
三個魚念鱻(xiān ) 
三個貝念贔(bì) 
三個力念劦(lie) 
三個毛念毳(cuì)
三個耳念聶(niè) 
三個車念轟(hōng) 
三個直念矗(chù) 
三個龍念龘(tà、dá)
三個原念厵(yuán) 
三個雷念靐(bìng) 
三個飛念飝(fēi) 
三個刀念刕(lí)
三個又念叒(ruò) 
三個士念壵(zhuàng)
三個小念尛(m ó) 
三個子念孨(zhuǎn)
三個止念歮(sè) 
三個風念飍(xiū) 
三個隼念雥(zá) 
三個吉念嚞(zhé)
三個言念譶(tà) 
三個舌念舙(qì) 
三個香念馫(xīn) 
三個泉念灥(xún)
三個心念惢(suǒ) 
三個白念皛(xiǎo)
【九流】
儒家
道家
陰陽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縱橫家
雜家
農家
【三山】
安徽黃山
江西廬山
浙江雁盪山
【五嶽】
〖中嶽〗河南嵩山
〖東岳〗山東泰山
〖西嶽〗陝西華山
〖南嶽〗湖南衡山
〖北嶽〗山西恆山
【五湖】
鄱陽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太 湖〖江蘇〗
洪澤湖〖江蘇〗
巢 湖〖安徽〗 
【四海】
渤海
黃海
東海
南海
【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
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
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五行】





【五臟】




腎 
【六腑】


三焦
膀胱
大腸
小腸
【四書】
《論語》
《中庸》
《大學》
《孟子》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春秋》 
【八股文】
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 
【六子全書】
《老子》
《莊子》
《列子》
《荀子》
《揚子法言》
《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
象形
指事
形聲
會意
轉注
假借 
【書法九勢】
落筆
轉筆
藏峰
藏頭
護尾
疾勢
掠筆
澀勢
橫鱗
豎勒 
【竹林七賢】
嵇康
劉伶
阮籍
山濤
阮咸
向秀
王戎 
【飲中八仙】
李白
賀知章
李適之
李琎
崔宗之
蘇晉
張旭
焦遂 
【揚州八怪】
鄭板橋
汪士慎
李鱓
黃慎
金農
高翔
李方鷹
羅聘 
【北宋四大家】
黃庭堅
歐陽修
蘇軾
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十三經】
《易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儀禮》
《公羊傳》
《榖梁傳》
《左傳》
《孝經》
《論語》
《爾雅》
《孟子》 
【四大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
《孟姜女》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
《明清檔案》
《殷墟甲骨》
《居延漢簡》
《敦煌經卷》 
【元代四大戲劇】
關漢卿《竇娥冤》
王實甫《西廂記》
湯顯祖《牡丹亭》
洪 升《長生殿》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劉鶚《老殘游記》
曾樸《孽海花》
【六禮】




鄉飲酒
相見 
【六藝】





數 
【六義】






【十惡】
謀反
謀大逆
謀叛
謀惡逆
不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義
內亂 
【五彩】




黑 
【五音】




羽 
【七寶】


琉璃
珊瑚
硨磲
珍珠
瑪瑙 
【九宮】
正宮
中呂宮
南呂宮
仙呂宮
黃鍾宮
大面調
雙調
商調
越調 
【七大藝術】
繪畫
音樂
雕塑
戲劇
文學
建築
電影
【四大名瓷窯】
河北的瓷州窯
浙江的龍泉窯
江西的景德鎮窯
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名旦】
梅蘭芳
程硯秋
尚小雲
荀慧生 
【八旗】
鑲黃
正黃
鑲白
正白
鑲紅
正紅
鑲藍
正藍 
【七情】






欲 
【五常】




信 
【五倫】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婦
朋友 
【六婆】
牙婆
媒婆
師婆
虔婆
葯婆
穩婆 
【九屬】
玄孫
曾孫




祖父
曾祖父
高祖父 
【五穀】




豆 
【中國八大菜系】
四川菜
湖南菜
山東菜
江蘇菜
浙江菜
廣東菜
福建菜
安徽菜 
【配葯七方】
大方
小方
緩方
急方
奇方
偶方
復方
【五嶺】
越城嶺
都龐嶺
萌諸嶺
騎田嶺
大庾嶺 
【四大名橋】
廣濟橋
趙州橋
洛陽橋
盧溝橋 
【四大名園】
頤和園〖北京〗
避暑山莊〖河北承德〗
拙政園〖江蘇蘇州〗
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樓】
岳陽樓〖湖南嶽陽〗
黃鶴樓〖湖北武漢〗
滕王閣〖江西南昌〗
大觀樓〖雲南昆明〗 
【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縣〗
陶然亭〖北京先農壇〗
愛晚亭〖湖南長沙〗
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鎮】
景德鎮〖江西〗
佛山鎮〖廣東〗
漢口鎮〖湖北〗
朱仙鎮〖河南〗 
【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陝西西安〗
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門碑林〖台灣高雄〗 
【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肅敦煌〗
雲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
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嶽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
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名綉】
蘇綉〖蘇州〗
湘綉〖湖南〗
蜀綉〖四川〗
廣綉〖廣東〗 
【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蘇〗
火畫扇〖廣東〗
竹絲扇〖四川〗
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
牡丹〖山東菏澤〗
水仙〖福建漳州〗
菊花〖浙江杭州〗
山茶〖雲南昆明〗 
【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
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
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
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
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
鐵觀音〖福建安溪縣〗
武夷岩茶〖福建崇安縣〗 
【十二生肖】 
〖中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法國〗摩羯、寶瓶、雙魚、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 
【年齡稱謂】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古代主要節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 
社日:春分前後,祭祀祈禱農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婚姻周年】
第1年§紙婚
第2年§棉婚
第3年§皮革婚
第4年§水果婚
第5年§木婚
第6年§鐵婚
第7年§銅婚
第8年§陶婚
第9年§柳婚
第10年§鋁婚
第11年§鋼婚
第12年§絲婚
第13年§絲帶婚
第14年§象牙婚
第15年§水晶婚
第20年§瓷婚
第25年§銀婚
第30年§珍珠婚
第35年§珊瑚婚
第40年§紅寶石婚
第45年§藍寶石婚
第50年§金婚
第55年§綠寶石婚
第60年§鑽石婚
現在刷屏可是技術活,老是飄過~,路過什麼的都落後了,咱這刷的是文化是知識。
可能你會對哥說,全家火葬場什麼的,這時哥笑了,這好比老師和學生,你可以不看,不學習,但請你別污辱知識!

D. 軒轅劍里陳靖仇不知說哪的方言真的惡心死了! 當他說方言時候想打他的心都有

390個縣市的方言 他說的中原官話。中原官話:官話的一個分支。它分布於河南、陝西關中、山東南部為中心,覆及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共390個縣市。分為兗菏片、徐淮片、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又稱宛汝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等十片。
兗菏片
兗菏片三十三個縣市 山東省:兗州市、菏澤市、棗庄市、郯城縣、臨沂市、蒼山縣、費縣、平邑縣、滕州市、微山縣、臨沭縣、鄒城市、曲阜市、寧陽縣、汶上縣、泗水縣、東平縣、鄆城縣、嘉祥縣、濟寧市、魚台縣、金鄉縣、單縣、巨野縣、成武縣、曹縣、東明縣、定陶縣、鄄城縣、梁山縣、陽谷縣;
河南省:范縣、台前縣。
徐淮片
徐淮片十三個縣市 安徽省:淮北市、宿州的碭山縣、蕭縣。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豐縣、沛縣、邳州市、睢寧縣、宿遷市、新沂市、東海縣(北部)、贛榆縣(待議);
鄭開片
鄭開片二十四個縣市 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開封縣、滎陽市、滎陽縣、滑縣、延津縣、長垣縣、封丘縣、原陽縣、蘭考縣、民權縣、杞縣、通許縣、中牟縣、尉氏縣、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鄢陵縣、南樂縣、內黃縣、清豐縣;
河北省:魏縣縣城以東、大名縣。
洛嵩片
洛嵩片十六個縣市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鞏義市、登封市、偃師市、孟州市、孟津縣、伊川縣、新安縣、宜陽縣、澠池縣、洛寧縣、三門峽市、義馬市、欒川縣、盧氏縣。
南魯片(宛汝片)
南魯片三十個縣市 河南省:南陽市、魯山縣、長葛市、臨潁縣、郾城縣、許昌市、許昌縣、平頂山市、舞鋼市、襄城縣、郟縣、禹州市、汝州市、汝陽縣、寶豐縣、葉縣、舞陽縣、西平縣、遂平縣、方城縣、南召縣、西峽縣、淅川縣、內鄉縣、鎮平縣、社旗縣、泌陽縣、唐河縣、鄧州市、新野縣。
漯項片
漯項片十四個縣市 河南省:漯河市、項城市、扶溝縣、西華縣、周口市、淮陽縣、商水縣、上蔡縣、汝南縣、駐馬店市、確山縣、正陽縣、平輿縣、新蔡縣。
商阜片
商阜片二十三個縣市 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太康縣、寧陵縣、柘城縣、虞城縣、鹿邑縣、夏邑縣、永城市、鄲城縣、沈丘縣;
安徽省:阜陽市、亳州市、濉溪縣、宿州市、靈壁縣、蒙城縣、渦陽縣、利辛縣、界首市、太和縣、臨泉縣、阜南縣。
信蚌片
信蚌片二十個縣市 河南省:信陽市、桐柏縣、息縣、淮濱縣、羅山縣、潢川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
安徽省:蚌埠市、金寨縣、霍邱縣、穎上縣、壽縣、鳳台縣、鳳陽縣、五河縣、泗縣、固鎮縣。
汾河片(晉南片)
中原官話在山西省又叫晉南語,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運城地區和臨汾地區,另外還有河南省三門峽地區的靈寶市。
山西境內共兩個市轄區、四個縣級市、二十四個縣,分別是 鹽湖區、永濟市、河津市、臨猗、萬榮、聞喜、稷山、新絳、絳縣、垣曲、夏縣、平陸、芮城、 堯都區、侯馬市、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襄汾縣、洪洞縣、古縣、安澤縣、浮山縣、吉縣、鄉寧縣、蒲縣、大寧縣、永和縣、隰縣和汾西縣。
河南境內汾河片只存在於靈寶市、另外三門峽市區以及周邊的陝縣曾經也劃分在汾河片,但後來被劃入了洛嵩片,筆者認為,三門峽市區、陝縣存在全濁聲母仄聲讀送氣的現象,其他洛嵩片方言並不存在,聲調上兼具洛嵩片、汾河片特點,另外在詞彙上跟靈寶方言關系更為密切,故劃入汾河片更佳。
關中片
關中片包括:陝西省境內的:商洛市商州區、商南縣、洛南縣、丹鳳縣、山陽縣、渭南市、潼關縣、華縣、華陰縣、大荔縣、合陽縣、澄城縣、蒲城縣、白水縣、富平縣、西安市、長安區、閻良區、臨潼區、藍田縣、周至縣、戶縣、咸陽市、興平縣、武功縣、乾縣、禮泉縣、涇陽縣、三原縣、永壽縣、淳化縣、彬縣、旬邑縣、城固縣、洋縣、銅川市、宜君縣、韓城市、寧縣、黃龍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陵縣等縣市。另有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甘肅省寧縣
秦隴片
主要分布於陝西省陝南、陝北南部、關中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甘肅省西部、青海東部等地區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
陝西省: 安康市、柞水縣、鎮安縣、旬陽縣、白河縣、平利縣、漢中市、勉縣、寧強縣、鳳縣、略陽縣、西鄉縣、長武縣、寶雞市、麟游縣、隴縣、千陽縣、扶風縣、眉縣、太白縣、延安市、甘泉縣、富縣、定邊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固原縣、彭陽縣
甘肅省: 慶陽市、環縣、華池縣、慶城縣、鎮原縣、正寧縣、合水縣、平涼市、涇川縣、靈台縣、崇信縣、華亭縣、武都區(隴南市)、成縣、徽縣、兩當縣、宕昌縣、文縣、康縣、西和縣、禮縣、臨潭縣、武山縣、甘谷縣、渭源縣、漳縣、隴西縣、靖遠縣、景泰縣
青海省: 西寧市、門源回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湟源縣、湟中縣、平安縣、貴德縣、化隆回族自治縣、敦煌
隴中片
分布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
寧夏回族自治區: 海原縣、西吉縣、、隆德縣
甘肅省: 天水市、天水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庄浪縣、通渭縣、靜寧縣、隆德縣、定西市、會寧縣、臨洮縣、通渭縣、康樂縣、和政縣、臨夏、永靖縣、
青海省: 民和縣、樂都縣、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同仁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南疆片
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廣大地區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寧、霍城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昭蘇縣、特克斯縣、鞏留縣、阿克蘇、溫宿縣、拜城縣、新和縣、庫車縣、沙雅縣、輪台縣、庫爾勒、和靜縣、和碩縣、焉耆回族自治縣、尉犁縣、博湖縣、吐魯番、吐克遜縣、鄯善縣、喀什、阿圖什、疏勒縣、疏附縣、阿克陶縣、英吉沙縣、伽師縣、巴楚縣、莎車縣、澤普縣、葉城縣、皮山縣、和田、墨玉縣、策勒縣、洛浦縣、於田縣、民豐縣、若羌縣等

E. 任在姓里念什麼

ren二聲的我有個同學叫任海靜
1、出自黃帝的後代,為天子賜姓。
2、出自黃帝少子禹陽後裔。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左傳正義》所載,相傳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在任國(今山東省濟寧市),其後裔以國為氏。周朝時,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國都是任姓後裔的封國。
3、由遠古妊姓衍傳。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4、出自風姓。《通志•氏族略》記載,認為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為風姓之國,故址在今山東濟寧一帶,其後子孫以國為氏。
5、其他改姓而來。如元代王信之子宣,為避難改姓任,其後代亦稱任氏。
6、少數民族改姓而來。據《魏書》所載,巴(即板木盾族)夷帥有任姓;另外古代少數民族如西夏、明代哈尼族有任姓;今瑤、回、滿、蒙、土家、羌、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播遷 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任姓來源雖眾,但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其來源考證,有兩個不同的記載:一是《通志•氏族略》記載:任姓子孫是太昊之後;二是《唐書•宰相世系表》載之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便以國為氏。也就是說,數千年來中國的任姓,有伏羲氏的後裔,也有黃帝的後裔。
各支任姓中,影響最大者是出自黃帝之後的一支。據某些任姓家譜記載,黃帝之子禺陽在得姓以後,六傳至奚仲,再封於薛(今山東滕縣南)。春秋戰國時,魏國有任座,秦國有任鄙,他們都是禺陽的後代,楚國有任不齊。可見在先秦時期,任姓已播遷於今湖北、山西、陝西等境。同時,還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東為其繁衍中心的,故任姓有以「樂安」為其堂號,其後遂成為當地一大郡望。
戰國時魏國(都今山西夏縣)。
據《史記•南越列傳》載,秦始皇時置南海郡,治所在番禺縣(今廣東廣州市),有南海尉任囂,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廣東。
至漢時,任姓已散居於我國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一帶,南方則居四川、江蘇、廣東等地。可見,任姓在漢之前即已南遷。漢時有世居沛地(今江蘇徐州)之任敖,其後有子孫遷陝西渭南。
三國以後,任氏分布更為廣泛,如西晉任旭為章安人(今浙江臨海),東晉任延皓為平州人(今山西太原)。魏晉南北朝之際,軍閥混戰,夷族入侵,中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任姓族人為避戰亂,開始大舉南遷至今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等地。並有任姓人遷入福建。
唐時,社會穩定,政治清明,使留居河南、山東的任姓又興旺起來。
南宋末期趙姓末代皇帝四處逃亡,元蒙古騎兵南下,使任姓逃難於我國南方各地。南宋有紹興進士任文薦,為閩縣人(今福建福州市),這說明至遲在宋代已有任氏遷閩。
元末明初,旱澇蝗疫肆虐,農民起義軍四起,造成中原、江南人口銳減,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別遷於山東、河南、河北、江蘇、陝西等地。
大約自清代開始,閩、粵任姓有徙居海外者,如新加坡現有任姓華人,並建立有宗親組織。
如今,任姓已廣布全國各地,尤以河南、山東為多,兩省任姓約佔全國漢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三、郡望 任姓在長期的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樂安郡:東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西北)。三國魏改為郡,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南朝移治千乘(今山東廣饒),隋初廢。
2、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堂號有「水薤」、「九真」、「玉知」、「敘倫」、「吏部」等。

四、歷史名人略傳 任不齊(前545-前468):字子選,孔子七十七賢弟子之一,春秋戰國時楚國(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於周靈王二十七年三月,歿於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鄉,墓在濟寧城北房葛鋪。唐朝皇帝追封其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為當陽侯。
任鄙(生卒年不詳):任不齊五世孫,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時代。著名勇士。《史記》有秦人諺語記載:「力則任鄙,智則樗里。」任鄙當時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任囂(前?-前208):任不齊七世孫,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進兵嶺南失利後,任囂、趙佗率軍再入嶺南,於秦始皇三十三年統一嶺南。首任南海郡尉,並節制嶺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稱「東南一尉」。以番禺(今廣州)為郡治,在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前208年病逝。
任延(生卒年不詳):字長孫,宛城(今河南南陽)人,東漢名吏。十二歲時,熟讀《春秋》、《易經》等,有「任聖童」之稱。漢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歲時任九真(今越南河內以南一些地區)太守,延教以墾關配匹之道,五年之後,糧食豐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為名。《後漢書》載《任延善政》:顯宗拜潁川太守。永平二年,征會辟雍,因以為河內太守。視事九年,病卒。
任敖(前?-前179):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吏,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謚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勛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松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志。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卷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保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生卒年不詳):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初為鄉嗇夫、郡縣吏。後歸降綠林農民起義軍。隨劉秀參加昆陽之戰,擊破王尋、王邑等新莽軍。後任信都太守,堅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劉秀。被劉秀任為左大將軍,封武成侯。諫阻劉秀加入城頭子路、力子都軍。不久,助劉秀攻克邯鄲,討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萬戶。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任尚(公元?-118):東漢將領。初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為都護。安帝時,任征西校尉,率軍鎮壓羌人起義,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大敗。後又任中郎將、護羌校尉,與鄧遵(鄧太後弟)、馬賢等鎮壓漢羌聯合起義,殺起義軍首領杜季貢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鄧遵爭功,被鄧太後所殺。
任峻(公元?-204):字伯達,河南中牟(今屬河南)人。東漢末天下大亂,他勸中牟令楊原代理河南尹,被任為主簿。不久歸附曹操,任騎都尉,娶操從妹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應後勤。曾任典農中郎將,主持許下屯田,獲得成功,保證了軍糧供應。魏文帝時謚成侯。
任棠(生卒年不詳):字季卿,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東漢著名學者。有學問,不做官,修居教書,有氣節,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廣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話。《後漢書•龐參傳》載:「龐參拜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也;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唐高適《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贊其事:「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任詢(公元1133-1204):字君謨,號龍岩,又號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縣)人。金代著名書畫家。父貴,有才,善畫,喜談兵,宣、政間游江、浙。詢生於虔州,為人慷慨多大節。書為當時第一,畫亦入妙品。評者謂畫高於書,書高於詩,詩高於文,然王庭筠獨以其才具許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進士第。歷益都都勾判官,北京鹽使。年六十四致仕,優游鄉里,家藏法書名畫數百軸。年七十卒。
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仕宋、齊、梁三朝。16歲舉秀才,為太常博士。南齊時,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他與蕭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並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蕭衍進軍建康,任昉為記室。次年,蕭衍代齊立梁,禪讓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筆。入梁,拜黃門侍郎、吏部郎,出為義興(今宜興)太守,召為御史中丞、秘書監。又出為新安太守,逝世於任所。追贈太常,謚號敬子。任昉是南朝的散文大家,以擅長表、奏、書、啟等實用文體知名於時,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余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 《隋書•經籍志》有《任昉集》34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任彥升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又《文章緣起》及《述異記》二書,舊均題為任昉作。」事見(《南史•任昉傳》)。
任雅相(生卒年不詳):唐高宗時宰相,在位時間不長,曾為壩江道行軍總管、燕然都護等。唐顯慶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安樂縣公,兩年後卒於軍中。
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進士(清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調清江主簿,知雍丘縣。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鶴山集》卷六十《跋任諫議伯雨帖》)。徽宗初政,條疏章敦、蔡卞罪狀,章、蔡貶官。居諫省半載,大臣畏其多言,尋出知虢州。崇寧元年(公元1102),以黨事編管通州(同上書),徙昌化軍、道州。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著有《戇草》二卷,《乘桴集》三卷(《宋史•藝文志》),已佚。現存《春秋絳聖新傳》。
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為宋西安州(寧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獻女於崇宗乾順。累擢靜州都統軍。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統軍蕭合達叛亂,哆訛領導黨項部族起義,他率兵抗禦鎮壓有功,授翔慶軍都統軍。天盛間任國相,封楚王,專擅國政,仁宗不能制。乾祐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錄州、啰龐嶺地與他,自立其國,因金拒絕冊封,轉而通宋求助,謀泄,被仁宗誅戮。
任仁發(公元1255-1327):元畫家、水利家。字子明,號月山道人,松江青龍鎮(今上海青浦)人。元滅南宋後,為宣尉掾,授青龍鎮水陸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戶,改海船上千戶,轉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監丞,後升都水少監,官至浙東道宣慰副使。善畫人物,尤長畫馬,常與趙孟俯並提,傳世作品有《張杲見明皇》、《二駿圖》等。撰有《浙西水利議答錄》。
任環(公元1519-1558):字應乾,長治(今屬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將領。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歷任蘇州同知、按察僉事、右參政。以能幹出名。御倭寇,與士卒同寢食,所得全分給士卒。軍事緊急。終夜露宿,或數日不餐。曾書姓名於肢體曰:「戰死,分也。先人遺體,他日或收葬。」將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賊平,乞許守喪期滿。逾二年卒。贈光祿卿。著有《山海漫談》。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經學家。字幼植、子田,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累官陝西道監察御史。工文辭。曾充《四庫全書》纂修官。博搜材料,綜合精考,考釋古代名物,著《弁服釋例》、《深衣釋例》、《釋繒》、《小學鉤沉》、《字林考逸》等。
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謂公元1820-1856):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浙江蕭山城廂鎮人。早年在寧波(今浙江寧波)為姚燮所稱許。後寓居蘇州(今江蘇蘇州),往來於上海(今上海)賣畫。他擅畫人物,工畫花鳥、山水,師法陳洪綬。筆法圓勁,形象誇張。畫有《任渭長四種》,為晚清木刻畫之精品,《大梅山房詩意圖冊》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與任熏、任頤合稱「三任」,又加其子任預(公元1853-1901),合稱「四任」。
任武(公元?-1863):清末陝西回民起義軍領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陝西團練大臣張帶強迫回民抽拔壯勇,又在華州(今華縣)虐殺回民。他率回民殺張芾,起兵攻克華州、大荔、高陵,圍攻西安,號稱十八營,佔領渭河流域,屢敗清軍勝保和多隆阿,後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帶回民村莊,英勇戰死。(一說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陝甘交界的董志原,後不詳)。
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軍將領。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參加捻軍。1857年與太平軍聯合,轉戰江淮之間,封為魯王,1864年4月,偕張宗禹等率捻軍轉戰於豫南等地,與太平軍賴文光會師,整頓隊伍,尊賴文光為領袖。他率騎兵入山東,在曹州(今菏澤)殲滅僧格林沁軍。後又入湖北,在安陸(今京山)尹隆河之戰大敗湘軍和淮軍。1867年11月19日在江蘇贛榆戰斗中,被叛徒潘貴升從背後襲擊,遇害犧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畫家。任熊之弟,字阜長,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鳥。
任頤(公元1840-1896):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其父任鶴聲,善畫並長於寫照。年輕時從文學畫,後得著名畫家任熊賞識,為其弟子,並得任熊介紹,又拜著名畫家任薰為師。中年後居上海,以賣畫為生。所作之畫師承明清畫家陳洪綬、華喦,復受朱耷影響,擅長花鳥、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獨到之處。偶作雕塑小像,也頗生動。其畫風在江浙一帶影響很大,與任熊、任薰合稱「三任」。代表作品《觀刀圖》、《九老圖》、《蘇武牧羊圖》等。
任弼時(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國,湖南湘陰唐家橋(今屬汨羅)人。1920年,加入毛澤東、何叔衡組織的俄羅斯研究會。在「八七」會議上被選入政治局,成為黨史上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紅二方面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在延安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1945年,中共「七大」後,與毛、劉、周、朱並列,成為領導全黨的「五大書記」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戰局,思考對策,長時積勞,病情惡化,次日去世。葉劍英在追悼他時評價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走著漫長的艱苦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可見其精神在黨內影響至深。
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筆名前發,浙江嵊縣(今嵊州)人。1940年參加新四軍,皖南事變中犧牲。作品有電影歌曲「漁光曲」、「大地行軍曲」、「月光光」和抗戰歌曲「打回老家去」等,還有民族器樂曲「彩雲追月」等。
任天知(生卒年不詳):近代早期話劇(新劇)活動家、劇作家、演員。名文毅,或稱任調梅,藝名天知。籍貫、生卒年月不詳。武昌起義前曾在上海創辦職業新劇團體「進化團」。所編演之劇本大都以反對專政、帝政和封建勢力為其主要題材。計有《共和萬歲》、《黃金赤血》等。他擅長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說,為中國早期話劇創始人之一。
任政(公元1916-1999):字蘭齋,浙江黃岩人。上海文史館館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分會常務理事。著有《楷書基礎知識》、《蘭齋唐詩宋詞行書帖》、《任政行書千家詩帖》等。
任建新(公元一九二五年八月至?):山西汾城(今襄汾)人。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學習,肄業。一九四八年六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四九年任華北人民政府秘書廳秘書。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任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廳秘書,中央法制委員會秘書。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九年任國務院法制局秘書。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六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科長、處長。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一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下放「五七幹校」勞動。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一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部處長、法律部部長。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八年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二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法領導小組成員兼秘書長,中央政法委員會副書記兼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七年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一九九七年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二零零三年三月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一九九八年四月後兼任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和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名譽主任。並曾任中國法學會會長、中國法官協會會長、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中國分會會長,中國經濟法學會副會長,通過法律維護世界和平中心執委兼亞洲地區主席,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會長、世界法律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版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一九九四年十一月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授予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中國保護知識產權領域作出的貢獻。一九九七年獲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成就獎。

五、各地現存任氏族譜目錄1806【河北盧龍】任氏族譜三卷(清)任保合纂、清咸豐六年(1856)鈔本、河北盧龍縣地名辦、膠卷復制清咸豐六年(1856)鈔本、河北盧龍縣文
1807【江蘇江都】任氏南渡分支、集族譜八卷、(清)任承烈纂修、清光緒九年(1883)鉛印本、八冊、歷史所、註:任欽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8【江蘇江都】任氏南渡後分支、輯族譜八卷、(民國)任承鑄主修、民國十九年(1930)活字本、十二冊、歷史所、註:任欽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
1809【江蘇如皋】任氏大宗譜續修如皋支系十二卷、(清)任大時等輯、任為霖等續輯、民國十三年(1924)石印本、十二冊、北圖、吉林大學
1810【江蘇】無錫梁溪任氏宗譜二十卷、(民國)任鴻聲等修、民國十年(1921)樂安堂活字本、二十二冊、美國
1811【江蘇宜興】荊溪任氏家乘十二卷、(清)任道?修、清光緒十五年(1889)一本堂木刻本、三十二冊、河北大學、註: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
1812【江蘇】宜興任氏家譜十六卷、(民國)任承弼編、民國十六年(1927)一本堂刊本、三十六冊、南開大學、註:朱仲始修於明景泰四年,此為十三修
1813【江蘇宜興】任氏宗譜十六卷、(民國)任葆仁、張大齡等六修、民國五年(19l6)詒谷堂木活字本、北圖、日本、美國
1814【浙江】 蕭山任氏家乘十六卷、(清)任以治等重修、清嘉慶十二年(1807)永思堂木活字本、十六冊、日本、美國(有鈔補)
1815【浙江】蕭山任氏家乘二十卷、(清)任丙炎、任蘭陔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4)永恩堂木活字本、北圖、美國
1816【浙江】蕭山埭湖任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清)任榮光等四修、清光緒六年(1880)永恩堂木活字本、四冊、美國
1817【浙江餘姚】姚江任氏宗譜十二卷、(清)任開誠、任德增重修、清光給三十二年(1906)木刻本、十二冊、河北大學、註:版心作《東山任氏宗譜》
1818【浙江鄞縣】古堇任氏宗譜十六卷、(民國)任良球、張永睦纂修、民國十四年(1925)敦倫堂木活字本、十六冊天一閣
1819【浙江鄞縣】鄞南梅陽任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任尚修菜、任孝鏞纂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報本堂木活字本、八冊、天一閣
1820【浙江嘉興】任氏宗譜九卷首三卷、(民國)任松年等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排印本、十二冊、浙江圖
1821【浙江海鹽】任氏家譜五卷首一卷宗支全圖三卷、(清)任昌運等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本、十冊、上海圖
1822【浙江紹興】越城任氏家譜不分卷、(清)任元運編、清嘉慶元年(1796)序、清光緒七年(1881)重修、鈔本、台灣、日本(有後人增鈔)美國(有後人增鈔)
1823【浙江鄞縣】剡東樂安任氏宗譜五卷、(民國)任永謨重修、民國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鄞縣圖(存卷1一3)、浙江嵊縣中愛、鄉馬鞍橋
1824【浙江鄞縣】剡東方山任氏宗譜□□卷、民國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浙江嵊縣圖(存卷4、5)
1825【浙江浦江】浦陽任氏宗譜□□卷、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重修刊本、浙江浦江縣檔(存卷7)
1826【浙江黃山】璜山任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民國)任尚歧等修、民國十二年(1924)活字本、十二冊、歷史所
1827【安徽旌德】任氏宗譜六卷、(清)任有餘、任全松重修、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敘倫堂木刻本、六冊、河北大學
1828【安徽旌德】任氏宗譜二十二卷、(民國)任起?纂、民國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二十二冊、安徽博
1829【安徽懷寧】 懷寧淥水任氏宗譜十三卷、(清)任鸛峰等修、清光緒十一年(1885)慶源堂木活字本、十三冊、美國
1830【福建閩候】君山任氏族譜不分卷、(清)任朝寧重修、清雍止五年(1727)寫本、福建師大
1831【福建閩侯】君山任氏支譜不分卷、(清)任正沛等續修、清光緒十九年(1893)木活字本、四冊、日本、美國
1832【山東東昌】東郡任氏族譜五卷、(清)任春?等修、清同治六年(1867)登瀛閣刻本、一冊、北圖、人民大學、美國
1833【河南】葉縣任氏家譜不分卷、(清)孝思堂重修、清咸豐十年(1860)鈔本、河南葉縣檔
1834【湖北新洲】任氏宗譜二十卷首四卷、(民國)任嗣黃、任萬東續修、民國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湖北新洲縣紅旗鄉曾寨村、註:任開恆、任開第等創修於清乾隆六十年
1835【湖北新洲】任氏宗譜十八卷、(民國)任嗣黃纂修、民國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湖北新洲縣馮鋪鄉
1836【湖北谷城】任氏族譜三卷、(民國)任聯芳撰、民國二十一年(1932)銅字本、湖北谷城縣圖
1837【湖南寧鄉】溈寧任氏家譜四卷、(清)任龍文修、任孟元纂、清道光十四年(1834)活字本、湖南圖(存卷1)
1838【湖南湘陰】任氏三修族譜□□卷、清嘉慶二十五年(1845)樂安堂刻本、湖南圖(存一冊)
1839【湖南湘陰】任氏族譜□□卷、(清)任月盛修、任正官纂、清光緒八年(1882)活字本、湖南圖(存卷首上)
1840【湖南湘陰】任氏家譜九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任際盛修、任世鼎纂、民國七年(1918)樂安堂活字本、二十四冊、湖南圖
1841【湖南常德】任氏族譜□□卷首一卷、(民國)任月樵纂、民國六年(1917)活字本、湖南圖(存卷首、卷1)
1842【四川劍閣】任氏族譜一卷、(民國)周紹文撰、民國十六年(1927)鈔本、四川劍閣縣張王鄉
1843【四川宣漢】任氏宗譜六卷、(清)任有瑞編訂、清同治四年(1865)木刻本、四川宣漢縣檔(缺卷1、4、5)
1844【貴州】 任氏宗譜一卷、清光緒間鈔本、一冊、四川圖
1845【安徽徽州】任氏家譜、清乾隆間刻本、安徽徽州地區博(存一卷)
1846【江蘇海門】東洲任氏宗譜不分卷、清光緒閱木活字本、一冊、杭州大學
1847【浙江蘭溪】高演任氏宗譜□□卷、民國十九年(1930)重修本、浙江蘭溪縣文管(存二卷)
1848【四川儀隴】四川儀隴任氏尚斌、尚文兄弟兩支族譜《任氏宗譜》修訂增補本、一冊(1999年)
1849【重慶璧山】重慶璧山任氏族譜清咸豐十一年(1861)刻本一卷、重修增補本、一冊(1994)、重慶璧山縣丹鳳任家村、來鳳蝦子石
1850【河南洛陽】孟津任氏族譜民國二十九年(1940)刻本、若干卷、重修增補本一套(1999)、重刊本(公元二零零六)、四冊分裝、西霞院

F. 有關漢字知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斗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死了。

G. 漢字的資料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歇後語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它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謎語,後一部分起「後襯」的作用,像謎底。
編輯本段謎語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鋌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

H. 有關祖國的歷史事例,現在的科技、體育的發展,出現在災難,和祖國的地大物博,河山秀麗!急!全部分懸賞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它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13億勤勞勇敢的人民。當我們對著祖國的地圖看,多麼像一隻正在引吭高歌的雄雞啊!身軀是那麼多姿,那麼雄偉、健壯。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美麗富饒,南有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北有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我們的祖國古跡繁多,如北京的故宮、長城,西安的兵馬俑。

我們的祖國還有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它撫育著我們千千萬萬中華兒女。

我們怎能忘記,在艱苦歲月里中華兒女曾挺身而出為維護祖國尊嚴捐軀,為捍衛祖國的領土,流血、流汗。

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綜合國力日益強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祖國的方方面面,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曾經被帝國主義侵佔的香港、澳門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它的回歸不僅雪恥了我國百年的恥辱而且向世界證明,中國國力的強大。

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我國體育健兒刻苦訓練、頑強拼搏,並且以五十多塊的優勢獲得第一,中國人民更加揚眉吐氣,再次證明了中國國力的強大。

我想,過去外國侵略者敢拿著屠刀在中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為,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們太貧窮、太落後。現在我們富強了,已有雄厚的實力,來捍衛自己的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我為祖國的強盛而自豪,我們要為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少年智則國富,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從現在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國家多做貢獻,讓我們的祖國永遠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最。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