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中的廉潔微電影劇本
㈠ 為慶祝建黨,我們要開班會,我繼續一段介紹黨史的視頻,20到40分鍾。需下載鏈接
在網路里檢索一下內容,然後復制粘貼就可以啦!
一)理論類:
黨員幹部反腐倡廉學習讀本
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知識問答
黨的十七大反腐倡廉精神學習問答
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實踐與探索法紀類:
廉潔從政黨紀政紀及相關法規手冊
黨員必讀法律法規
黨內法規精要8講
(二)教育類:
解密香港廉政公署
地獄門前(與李真刑前對話實錄)
鄭培民
中國共產黨反腐倡廉歷程
(三)經典類:
紅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四)文化類: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理論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吏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格言警句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故事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漫畫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曲藝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韻文碑刻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小小說
中國廉政文化叢書 廉政時評
㈡ 關於黨史的故事(150字)
1、邱少雲的故事
1952年11月11日,邱少雲所在連隊在朝鮮平康前線反擊391高地作戰中擔負突擊任務,並奉命於夜間在距敵60米的山腳下潛伏,以待次日傍晚發起突襲。12日11時,他的潛伏地不幸被敵盲目發射的燃燒彈擊中。
為了不暴露部隊的整個行動計劃,邱少雲忍受烈火燒身的巨痛,在5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動不動,直至犧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此次作戰的勝利。當晚反擊部隊順利攻佔391高地,全殲守敵1個加強連。
2、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
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3、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
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
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4、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5、紅軍山炮連的來歷
1931年5月16日,第二次反「圍剿」戰鬥打響。31日,紅三軍團及紅十二軍突襲建寧城,共擊潰國民黨軍劉和鼎師4個團。至此,紅軍15天橫掃700里,連打5仗,消滅國民黨軍3萬多人,繳槍2萬多支,繳獲山炮4門(兩門為白沙戰斗中繳獲),戰後,毛澤東高興地在建寧留下《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的光輝詩篇。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重兵,開始了第五次「圍剿」。紅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奉命從江西廣昌移師建寧、指揮建寧阻擊戰。1934年1月29日,國民黨派出飛機轟炸紅軍陣地,向邱家隘防線進攻。
7倍於紅軍的敵軍輪番進攻,山頭上炮火紛飛,子彈呼嘯。紅軍指戰員沉著應戰,紅軍的山炮派上了用場,待敵人發起沖鋒進入了最佳射程才開炮,敵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只可惜山炮數量少,炮彈有限,在防禦戰中只能起輔助的作用。
㈢ 黨史上的第一份入黨誓詞在黨章中的意義
法律分析:黨的歷史上的第一份入黨誓詞是由毛澤東撰寫的。
1927年9月,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在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起義的最初目標是奪取長沙,但由於此時革命形勢已經轉入低潮,敵強我弱,奪取敵人重兵把守的中心城市的任務,根本無法實現。很快,起義部隊就遭受到嚴重的挫折。在這樣一個危急關頭,毛澤東命令部隊撤出戰斗,改變了原先攻打長沙的計劃,帶著部隊沿著羅霄山脈南移,並在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對部隊進行了改編。由於作戰失利,再加上連續行軍,環境艱苦,整個部隊的士氣非常低落,紀律鬆弛,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就在此時背棄了革命。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賴毅回憶:「那時,逃跑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竟然互相詢問:『你不走?』『你准備往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面對此種情況,毛澤東經過深入調查,決定在連隊中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並在工農出身的戰士中大力發展黨員。在這一過程中,毛澤東十分注意通過舉行入黨儀式來加強對新黨員的黨性教育。1927年10月,毛澤東在湖南酃縣(今炎陵縣)水口鎮葉家祠親自主持了6名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其中一位就是賴毅。毛澤東帶著新黨員宣讀了他親自撰寫的入黨誓詞:「犧牲個人,努力革命,階級斗爭,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黨章》 總則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㈣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為官清廉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好官找一種相關故事讀一讀
中國歷史上為官清廉的清官故事如下:
包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應該是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包拯作為宋朝名臣,因其鐵面無私的正直形象被人們譽為「包青天」。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我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贏得了世人的敬仰。
宋代以來,關於包拯的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們寄託、祈望的理想人物。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世,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包拯在「京官」開封府尹任上不到一年半光景,描寫這一時期他斷案的故事無疑是最精彩的華章,傳播之廣,渲染之烈,溶進了人們熾熱的「包公情」。
歷史上的包拯當然沒有傳說或舞台上的包公那般神奇。他既有政職、軍職,亦有文職,甚至有閑職,還做過諫官。包拯能流芳百世,恐怕主要在於他的剛直清廉,高風亮節。
(4)黨史中的廉潔微電影劇本擴展閱讀:
包拯被提拔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廣東肇慶)時。當時端州特產端硯是宋朝士大夫最珍愛時髦的雅器,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凡在這里做「一把手」的官員,都在「貢硯」規定的數量外加征幾十倍的數額以賄賂朝廷權貴,所謂「打點」中央的關系,此舉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
個性官員包拯一上任就高調破除這則運行多年的潛規則,下令只能按規定數量生產端硯,州縣官員一律不準私自加碼,違者重罰。並且表態,自己作為「一把手」,決不要一塊端硯。
此舉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三年後,包拯任期滿,被調至中央任職,果然「歲滿不持一硯歸」。《包公擲硯》的故事以這個藍本創作的。
包拯彈劾陳州京西路轉運司,揭露其盤剝災民的罪行的事跡,被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再創作為家喻戶曉的包公戲《陳州放糧》,民間渲染加工成開封府尹、欽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賑。
劇中涉及國舅們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護包公、包公怒鍘皇親國戚、成功放糧賑災等等,演繹了一個青天大老爺為民除害、不畏強權且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㈤ 求關於建黨的劇本,十分鍾左右 跪求啊 急用~~~~
建黨偉業,開頭10分鍾。
㈥ 黨史中的東方欲曉觀後感100字
黨史中的東方欲曉觀後感
依稀記得低年級的時候,在泰和電影院看過電影《霧都孤兒》,事隔經年,已完全記不清影片的內容,實際上,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那樣現實地描寫黑暗社會的電影也不能看懂,當時可能只記得一個大概故事情節吧,我之所以至今仍然記得它,也許是《霧都孤兒》的題目比較扣人心扉,也許是當時有一個畫面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霧都倫敦的街頭,一個衣著單瘦的少年,一雙憂郁的眼睛,而這憂郁的眼神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前天,途經新華書店時,看到書架上擺放此小說,毫不猶豫地買回家,狼吞虎咽地通讀一遍,小說描寫的非常細膩,無論是人物心理,還是環境,狄更斯都描寫的很詳細,能夠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不由自主地對奧利斯悲慘的命運產生深刻的同情,因為是孤兒,無父無母,沒有任何親人的關心幫助,他的命運像一介浮萍飄忽不定,對他而言,生存就是最大的問題,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生活的常態。
而後我又到網上搜索此電影,電影是04年拍攝的05年上映,已經不是80年代初期的版本了,電影非常形象直觀地將故事情節融入到場景中,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不過,由於影片時間及介質的影響,影片並不能很好地展現人物的心理活動,相對於小說,這應該是所有電影的通病,影片的主基調是灰暗的,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灰暗的:灰暗的破衣爛衫,灰暗的牆壁,灰暗的窗簾,也許製片人是要通過灰暗色來抨擊19世紀的黑暗社會吧。只有到了影片的結尾主人公奧利斯被富翁解救後住到他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顏色才明亮起來。
㈦ 黨史小視頻怎麼拍
摘要 我可以把我的一個點子提供給你,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