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近代史南京條約微電影

近代史南京條約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13 07:33:19

㈠ 有沒有推薦的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影片。。。我需要看一看

神州吟》《復興之路》《南京大屠殺》《大國崛起》《南京條約》 《虎門銷煙》《十月圍城》《走向共和》《鴉片戰爭》《林則徐》《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一代妖後》《兩宮皇太後》《甲午風雲》《譚嗣同》《孫中山》。

㈡ 有關南京條約簽訂的書籍和影片有哪些

電影、書籍《鴉片戰爭》。

㈢ 《南京條約》簡介20字左右

《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清廷原稱「萬年和約」,後世又稱「江寧條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南京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

1、割讓香港島;

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

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

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

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

(3)近代史南京條約微電影擴展閱讀:

1842年,英國侵略軍先後攻佔吳淞、上海、鎮江後,於8月初將軍艦開到南京江面,並把炮口對准南京城。道光皇帝派耆英為欽差大臣和伊裡布同去浙江前線,就關於結束鴉片戰爭問題向英國侵略者試探投降的條件,當時英軍兵臨南京城下,耆英趕忙來到南京,沒有經過一次正式談判,就全部承認了侵略者提出的「議和條件」。

1842年8月29日,在英國軍艦「漢華麗」號上,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所以《江寧條約》也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進一步侵犯了中國的主權,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並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㈣ 《南京條約》的故事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英國政府與中國清政府在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於南京簽署的一個條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的結果。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公元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英國代表璞鼎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漢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南京條約。

內容
一、嗣後大清大皇帝與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回所屬家眷,寄居沒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例,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三、因英國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飲差大臣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將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銀六百萬圓,補償原價。

五、凡英國商民,在粵省貿易,向例全歸額設商行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准其嗣後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且向例額設行商等,內有累欠英商甚多,無措清還者,今酌定洋銀300萬元,作為商欠之數,由中國官為償還。

六、欽差大臣等向英國居民人等,不公強辦,致須撥發軍士,討求伸理,今酌定水陸軍費洋銀1200萬元,大皇帝准為補償。惟自道光二十一年6月15日以後,英國在各城收過銀兩之數,按數扣除。

七、以上酌定銀數,共2100百萬元,此時交銀600萬元,癸卯年6月間交銀300萬元,12月間交銀300萬元,共銀600萬元。甲辰年6月間交銀250萬元,12月間交銀250萬元,共銀500萬元。乙巳年6月間交銀200萬元,12月間交銀200萬元,共銀400萬元。自壬寅年起,至乙巳止,4年共交銀2100萬元。但按期未能交足,則酌定每年每100元應加息5元。

八、凡系英國人,無論本國、屬國軍民等,今在中國管轄各地方被禁者,大皇帝准即釋放。

九、凡系中國人,前在英國人所據之邑居住者,或與英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伺候英國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諭旨,謄錄天下,恩准免罪。凡系中國人為英國事被拿監禁者,亦加恩釋放。

十、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只可照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某分。

十一、議定英國住中國之總管大員,與中國大臣,無論京內京外者,有文書來往,用照會字樣;英國屬員,用申陳字樣;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樣。兩國屬員往來,必當平行照會。

若兩國商賈上達官憲,不在議內,仍用奏明字樣。

十二、俟奉大皇帝允准,和約各條施行,並以此時准交之600萬元交清,英國水陸軍士,當即退出江寧、京口等處江面,並不再行攔阻中國各省商賈貿易。至鎮海之招寶山亦將退讓。

惟有定海縣之舟山海島,廈門廳之鼓浪嶼小島,仍歸英兵暫為駐守,迨及所議洋銀全數交清,而前議各海口均已開關,俾英人通商後,即將駐守二處軍士退出,不復占據。

十三、以上各條,均關議和公約,應俟大臣等分別奏明大皇帝朱筆批准,及英國君主判定後,即速相交,俾兩國分執一冊,以昭信守。惟兩國相離遙遠,是以另繕二冊,先由欽差大臣等及英國公使,蓋用關防印,各執一冊為據,俾即日按照和約開載之條,施行妥辦。

㈤ 大致講一下南京條約有什麼故事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譯作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江寧條約》,又稱《中英南京條約》。

名稱:《南京條約 》 簽約國:中國、英國
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
英國代表:璞鼎查
簽約時間: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簽約地點:中國南京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6、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7、領事裁判權,嚴重破壞中國的司法主權。

㈥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和背景

《南京條約》
時間:1842年8月29日
背景: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由來已久,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這種骯臟的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系。1839年1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禁煙,並於6月3日進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鴉片貿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軍進逼南京,索要贖城費300萬元。軍事失利的清朝以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署乍浦副都統伊裡布為代表,與英方交涉。中英和約談判開始。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條約談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軍事壓力下毫無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許清方對其提出的條件做任何修改,屢屢以進攻南京相要挾。南京條約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裡布與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於南京江面上的英國「汗華麗」戰艦上簽署了和約。南京當時稱江寧,南京條約又被稱為《江寧條約》,今人慣稱為《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17日
背景: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事件。中國應朝鮮要求下派兵入朝,並依照中日天津條約,知會日本有關行動。事件平息後,日方拒絕撤兵,後來更突襲駐朝的清軍。清廷被迫向日本宣戰。由於該年是甲午年,故是次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其後中國再次戰敗,故清廷最終向日本求和,簽訂的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時間:1901年9月7日
背景: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激烈爭奪和瓜分中國,造成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種危機感促成了人們的覺醒,救亡圖存成了當時最緊迫的要求。1898年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維新運動失敗了,1900年又爆發了以農民為主體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起自山東,迅速發展到直隸、天津、北京,引起帝國主義列強的恐慌。它們決定親自出兵鎮壓義和團,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後攜帶光緒皇帝及親信臣從倉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國主義求和。
參與八國聯軍的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都有分割中國領土的想法。而俄國志在用其他條約獲得中國的東北的領土。英美則以商業利益為重,希望保持中國門戶開放,並對日、俄的野心感到不安。最後達成的協議,沒有要求清政府割地,而只要求巨額的賠款。
當時清朝政府內部有建議將首都遷往內地(西安)繼續與聯軍作戰的建議。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實際上已經沒有可靠的軍隊了。義和團已經被戰敗,山東以南省份的總督們早在義和團期間就已經與外國達成地方上的協議,違抗清政府支持義和團的決定。因此清政府決定簽署這個條約來保存自己。
19年10月,法國率先提出懲治禍首、賠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項要求,作為與清政府談判的基礎。經各國公使多次會議加以補充、修改,12月24日11國(八國之外加上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共同向清廷提出《議和大綱》12條。清政府完全接受。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政府,同這1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

㈦ 推薦幾部關於中國近代史的電影,謝謝~

《十月圍城》

《集結號》

《走向共和》

《鴉片戰爭》

《林則徐》

《我的1919》

《甲午風雲》

《譚嗣同》

《火燒圓明園》

《孫中山》

《大太監李蓮英》

(7)近代史南京條約微電影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㈧ 南京條約 過程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譯作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江寧條約》,又稱《中英南京條約》。

㈨ 有哪些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優秀電影推薦

《末代皇帝》是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講述的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從封建王朝的九五之尊,歷經近現代中國人民被帝國主義列強蹂躪和民族自救的種種戰爭和運動,最後成為解放後新中國的一名普通公民。影片以溥儀的一生作為故事線,而溥儀跌宕起伏的一生就是對那段歷史最好的注腳。影片最後,年邁的溥儀參觀故宮,這座他從小生長在其中的地方,三歲即被慈禧扶持登基的地方,現在已成為旅遊景點,連他溥儀去參觀,也要在門口先買票才能進入。這個反差,反應的是溥儀個人命運的變化,更是新中國從封建王朝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變革,時代的洪流已經滾滾向前了……

㈩ 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英軍強迫清政府簽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主要內容:①賠款2100萬銀元; ②割香港島給英國;

③「五口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駐設領事; ⑤中英協定關稅。

(2)後果:破壞了中國哪些主權?領土完整和關稅、司法等主權。

2、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1)改變了社會性質: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改變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3)改變了革命任務:反帝反封建成為近代中國人民斗爭的雙重歷史任務。

(4)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0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7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