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微電影逃離1919

微電影逃離1919

發布時間: 2022-09-12 19:45:27

① 《我的1919》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我的1919》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1919》觀後感1

17世紀中葉,隨著英國資本主義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紛紛確立,資產階級為擺脫自身經濟危機,不斷地開拓殖民地。到19世紀四十年代,在中國的大部分近鄰地區和國家先後淪為殖民地,他們將魔掌伸向了我們地大物博的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蒙受了奇恥大辱。從鴉片戰爭到1919年,帝國主義通過軍事侵略和外交訛詐,強迫中國簽訂了70多個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然而在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中,最令人憤恨的是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列強竟絲毫不顧及中國的尊嚴和權利,把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的領土割讓給領略日本。

中國人民爭取過,赴法談判代表團努力過,可最終中國山東的割讓寫在了協定上,眾多的帝國主義代表也在協定上簽了字,但是,衰落的中國不表明她精神的衰退!中國,仍然有著熱血的青年,有著反抗的青年。最後的會議上,我們聽到的是中國代表的這樣一段話:你們憑什麼,憑什麼把中國的山東送給了日本人!中國人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我想問問,這樣一份喪權辱國的合約,誰能接受!所以,我們拒絕簽字。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

是的,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這沉重的一天,但我們更不會忘記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的精神仍然在煥發她的氣息。

記住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今天我們中國在中國人的不斷奮斗中不斷走向富強。今天的中國已不是往昔那任由帝國主義宰割的中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的中國,是蘇醒的雄獅,是躍躍欲飛的蛟龍。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生,我們應銘記歷史,同時努力學習,為把我國建設成為更富強的國家。

《我的1919》觀後感2

今天下午我們整個初二年級在大禮堂觀看了紀錄片《我的1919》。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同時也說明了」弱國無外交」這樣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我們都應該向前進。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那隻能夠盲目的麻痹自己。死亡也解決不了問題,那隻是懦弱的表現。創造,拿起手中的工作。因為我們在推動這個社會!

《我的1919》觀後感3

在查閱五四運動科普視頻時,看到了《我的1919》電影片段,找來一看,看完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對一些歷史事件更加了解一些

在初中歷史課本上便學過五四運動、巴黎和會這些,不過當時對這些歷史事件並不是很理解,不知道這些活動的目的,以及這些歷史事件對當時國家的意義。通過觀看這部電影,對事件的歷史背景、事件的經過、事件的影響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二、外交官

如今,我國外交部每天都要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界傳達我國的各種政策方針信息。外交發言人每天都要回答記者的各種各樣的提問,面對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問出的一些刁難的問題,發言人總能進行精彩的反駁。感覺這些外交官真得厲害,首先他們對國際形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夠回答各種各樣的記者問題;另外他們還能隨機應變,對一些別有用心的記者還以顏色,還不失風度。電影中的顧維鈞也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官,面對他國的野心,顧表現得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我國的權益,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外交的無奈

在二十世紀初期,我國還處於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國力衰弱。雖然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但他國還是不怕你的,還逼迫簽署各種無理的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再優秀的外交官可能也無法改變這種局勢,唯有吾輩當自強,整個國家都強大起來。

四、學生運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那些大學生點贊,他們沒有選擇沉默,甚至有些人獻出了生命,才換來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日子,真得不容易。

《我的1919》觀後感4

看了《我的1919》這部電影之後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於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於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於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讓我深刻體會到 「弱國無外交」,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弱國無外交」,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我們必須銘記,並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國家強盛才能立足世界,才能有話語權。國家要強盛這就需要國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去建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有學問、有理想、有體魄的現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勤奮地工作,眾人齊心,心領神會,思想統一,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並時刻牢記以國家利益為重,跳出自我的小圈子,走向社會最前沿陣地,大膽與為富不仁的現象作斗爭,與貪腐、與弄虛作假、與橫行霸道的行為做斗爭。

中國雖在快速發展,但相對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我們應以史為鑒,記住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我的1919》觀後感5

搭上歷史快車

踩上歷史的風火輪,一路留下滄桑和喜悅的印輒,亦沉淪、迷惘,亦激情、豪邁,經歷了漫長歲月的磨合。曾經一度的積怨和憤慨在歷史的快車上漸漸淡去。但《我的1919》卻像一支火焰點燃了我心底深處那股濃濃的情懷。剪不斷,理不去。

在和諧、太平的今天,是否還記得曾經的硝煙;

在與青春捉迷藏的美好華年,是否還記得奮力抗敵,激情澎湃的五四;

在隨波逐流與世浮華的時尚風中,是否還記得巴黎和會上那個堅定的「不」字。

當你記起這一切時,難道你的心沒有為之一震,沒有為流行在現今社會的一些喧囂哭泣嗎?

曾經一時,因政府的軟弱與不和而讓敵人乘虛而入的歲月已隨那個「不」字,隨著北京上空噴薄而出的那股熱血兒,永遠的消失了。高高飄揚在中華大地、聯合國上空的是那鮮艷的、永不褪色的五星紅旗。

跨越歷史長河,展望那些令每一個中國人為之吶喊、為之震撼的場面;那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英雄氣概;那些視國如己,拋頭顱、撒熱血,只為保家為國的豪邁。誰還敢說「東亞病夫」,誰還敢在中國的領土作威作福?

光輝的一頁已帶著芬芳留在了歷史的昨天。而現在的輝煌還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鑄就。放下自掃門前雪的冷漠;收起虛度年華的安逸;放飛愛國情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譜寫中國未來美好的藍圖。

搭上歷史的快車,越過坎坷與泥濘,下一站將會是一片晴朗。

《我的1919》觀後感6

為迎接五四青年節,106車間團支部組織青年員工觀看電影《我的1919》。一群年輕人圍坐在車間會議室,觀看這部講述一段真實歷史的愛國影片。觀看過程中,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動,恨不得投身到那個燃燒的年代,從未體會到愛國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這就是「五四精神」真正的源泉。

1919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影片主要通過顧維鈞作為中國政一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把我們帶回到過去那段燃一燒的歲月,雖然不曾經歷,但卻不能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激勵是我們最值得銘記的。

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樑,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都是祖國培養的新一代,努力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燃燒我們的激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

《我的1919》觀後感7

電影開始,屏幕上現出大大的「我的1919」,我想這個「我」是指誰。就電影本身而言,它可能是在刻畫個「真正剪掉辮子的中國人」、個傑出的外交家—顧維鈞。但這個「我」又何嘗不可為中國或世界。我們故且說「中國的1919」吧。

本來就是帝國主義圍繞著爭奪霸權和殖民地展開的激烈斗爭,本來就是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本來就是中國許多血肉之軀參與的戰爭,本來就是中國代表在國際法庭上據理力爭起效(註:不清楚作者是什麼意思)。但是,句「弱國無外交」,中國的山東或許還有我不知道的地方就只能在列強的鐵蹄下掙扎了。在個弱國里有幾個精明愛國的有識之士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那麼多的愛國青年只有用鮮血來激起什麼或證明什麼。最後,中國第次拒絕在國際性和約上簽字。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同年,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這是新中國在外交上的些成就,我們看到以後就像鋒利的堅冰慢慢融化了。我們不禁要想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對,是中國在慢慢強大起來。

所以,我們只有銘記教訓,強壯自己,中國才能走好,單靠滿腔的激情是遠遠不夠的。

《我的1919》觀後感8

壓抑了近80年之久的恥辱與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爆發了,中國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強說「不」!

在巴黎和會這個分贓的會議上,各國列強只為自身利益考慮,對中國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聞,無視中國人民的利益,無視中國人民的呼聲,更無視中國人民的憤怒與仇恨,赫然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轉讓給日本,這是列強對中國人民最大的輕視與侮辱。

是的,弱國無外交,弱國談什麼外交,只能任人宰割。但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絕不能是弱國!中華民族有著無與倫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後,正努力發展,奮起直追。一個優秀的中國外交官的一聲「不!」,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不屈!

看著列強的士兵舉起屠刀,看著千萬中國英魂埋骨異鄉,看著列強無視中國的主權與利益,看著日本的囂張氣焰,看著全國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諸東流,中國人民的憤怒被點燃了,被引爆了!

確實,看著國內外的人民為中國獲得應有的權力而英勇犧牲,面對列強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我們的憤怒,還能壓抑嗎?不,我們不能了,但我們別無他法,只有努力發展自己,增強國家的實力,盡快地從一個被欺的「弱國」這頂沉重的帽子下,掙脫出來。

歷史的車輪可以驗證,中國的人民可以驗證,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驗證,在今日,中國不是弱國!

② 電影《我的1919》真實故事背景是怎樣的謝謝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和戰敗國(同盟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標榜通過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實際上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帝國主義戰勝國分配戰爭贓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劃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會議。

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軍政府外交次長王正廷等。

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佔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

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無視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和會最後簽定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影片即改編於此。



(2)微電影逃離1919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顧維鈞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准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

2、肖克儉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3、梅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她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③ 電影《我的1919》簡介是什麼

1918年,歷時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年初,中國駐美公使顧維鈞作為全權代表赴法國參加巴黎和會。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在和會上卻處處受到歧視,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圖趁機攫取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

辯論會上,顧維鈞慷慨陳詞,從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闡明中國必須收回山東的嚴正立場。為爭取在法華工的同工同酬,顧維鈞的好友肖克儉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

巴黎和會最終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膠東半島的特權。國內由此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肖克儉等人也在巴黎集會抗議。而軟弱的北洋政府竟然逼迫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征祥等人放棄國家利益而離開,肖克儉眼見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中國的現狀,憤然給愛妻留下遺書,在凡爾賽宮廣場舉火自焚。顧維鈞進行外交斡旋失敗後,在大會上慷慨陳詞:「山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拒絕簽字!」

(3)微電影逃離1919擴展閱讀:

顧維鈞:演員陳道明

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准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

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肖克儉:演員何政軍

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梅:演員許晴

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④ 我的1919高清完整版電影

《我的1919》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CiHKXXOp8sdfKjcJvDFmZg

提取碼:wr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⑤ 如何評價《我的1919》這部電影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

它表現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簽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雲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出的第一聲吶喊。盡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它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樑。

劇情簡介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我的1919》彰顯了愛國主義,弘揚了主旋律;兩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情感與藝術水乳交融、震撼人心;都選擇了「從個人角度回顧歷史」的紀實性敘事手法,這對中國歷史題材傳統電影來說,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

⑥ 《我的1919》為什麼被禁

截至2021年10月,沒有被禁,西瓜視頻可以觀看。

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於1999年9月16日上映。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劇情:

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戰火蹂躪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准備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和會。

然而在歐美各國以及日本等列強意欲重新劃分勢力范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人數遭到削減、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顧維鈞在會議上慷慨陳詞,駁斥日方無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顯得多麼脆弱。

顧維鈞好友肖克儉(何政軍飾)之妻梅(許晴飾)專程趕赴巴黎,尋找投身愛國工人運動的克儉。克儉在法國的活動、以及國內浩大的群眾呼聲令和會中的顧維鈞等感受到責任重大。

⑦ 影片我的1919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與中國現代史的分界線;

1919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19年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的心靈在不斷地被敲擊著,被震撼著。這樣的震撼不僅僅來源於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尊,也來源於對那些懦弱虛偽的國民的憤恨,更來源於對顧維均的人格魅力的欽佩。

影片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過程。中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在和會中沒有得到應有的,也是必須的尊重與重視。作為戰勝國,甚至沒有奪回本屬於中國的山東,沒有奪回主權以及領土的完整。今天看來,這一結果荒謬的近乎可笑,這是一個戰勝國應得的待遇嗎?但是歷史就是如此血淋淋的把這一章永遠銘刻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中。

顧維鈞,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之一。可以說他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中國代表團應有的5個席位變成了2個,代表團的人都在干嗎?有抱怨的,有憤怒的,有事不關己的,唯獨顧維鈞,作為代表團的一員,懷著不卑不亢的精神據理力爭,不肯輕易退讓。從他於法國總統第一次的會面開始,就讓法國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人,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民族。

在和會上的第一次發言更是體現了他的機智和勇敢,那段對日本代表牧野先生的懷表的借題發揮,那精彩絕倫的發言很是讓人佩服!他在和會上的第一次亮相,眉宇之間的逼人英氣,看著他耍弄那條狗一般的日本外交官,當眾發言的顧維鈞左手一揚,掌心攤開,指縫一松,一塊懷表吊著鏈子垂下來,「請允許我,在正式發言之前給大家看一樣東西。進入會場之前,牧野先生為了討好我,爭奪山東的特權,把這塊金錶送給了我。」會場開始交頭接耳,顧維鈞彬彬有禮的樣子,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發言,「牧野男爵憤怒了,他真的憤怒了。姑且,算是我偷了他的金錶。那麼,我倒想問問牧野男爵,你們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個山東省,山東省的三千六百萬人民,該不該憤怒呢?四萬萬中國人該不該憤怒?!我想請問,日本的這個行為,算不算是盜……竊?是不是無恥啊?是不是…極端的無恥?!!!(語氣凌厲到了極點,說話同時提起右手叉開五指朝上前方虛空處猛地一插,旋即猛一側頭,滿臉的正義凜然和潛藏已久的怒火一起化為一道凌厲的劍光,閃電般射向那無能可憐的日本人!)」這種是把個人的機智和國家的利益結合在一起。「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這句話讓每個人都為之一震。可以說,這段慷慨激昂的陳辭留給我的印象很深,短短的話語中凝聚了所有中國人的無奈,所有中國人的期盼,更凝聚了所有中國人的憤怒。

的確,所有的中國人都憤怒了,此時,我從影片中看到了另一個人的身影——肖克儉。一個滿腔憤怒的中國人。看看他做了什麼吧,遊行,罷工,示威遊行,最後在廣場上自焚。看到這最後的一幕,我很痛心,雖然我同樣被他的勇氣,被他滿腔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所震撼,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明智的,相比顧維鈞,明顯稚嫩了許多。由此我不得不跳出那些情感,去理性的看待一下巴黎和會。我不禁要問,為什麼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的是中國,而不是法國,不是美國,甚至不是日本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力。「落後就要挨打」,「若果無外交」……這樣的一句句深深的刺痛了我,相信也刺痛了每一個存有良知的中國人。的確,因為我們的落後,因為我們的貧窮,我們在列強的談判桌上沒有談判的籌碼,縱使我們有無比傑出,無比優秀的外交官又有何用。

「五·四運動」,一場改變民族命運的運動,一場勵精圖治的運動,一場奮發圖強的運動。民主,科學,是五四運動的核心,我們為什麼要民主,因為有了民主,我們至少不會在談判異常艱難的時候還要受到來自本國政府的阻力。我們為什麼要科學,因為只有科學才能使我們的國家變得強大,而只有強大了,才有我們在世界上的發言權,才能得到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所應得的權利。

從1919年走來,我看到了1997年香港的回歸。這說明了什麼,為什麼鄧小平同志可以在於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談判中鑒定的說出「主權問題是不能談判的問題」?因為中國強大了,中國從1919年一路走來,通過科技強國,通過改革開放,中國強大了,中國說出的話有了作為一個大國所應有的份量!!!

歷史不斷地在向我們昭示這樣的真理,只有強大了,才有說話的權利,只有強大了,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⑧ 我的1919讓娜有原型嗎

沒有。
電影《我的1919》中的讓娜沒有現實原型,是影片虛構的人物。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的歷史故事片。
《我的1919》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⑨ 關於我的1919的觀後感作文500字

《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史。那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觀看電影我的1919觀後感500字

經過兩節課的觀摩,雖然未把《我的1919》整部影片看完整,但我們可以從那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中洞悉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歷史。

那是一段屈辱的近代,上面是軟弱無能的政府,下面是被剝削與壓迫的廣大勞動人民。面對列強的侵略,政府總希望能通過和約的方式來解決,但這更大大加了人民的負擔,因為那實實在在地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個的不平等條約。對於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必須

有一批愛國志士站出來,向列強說不,對於一浪浪愛國熱潮在中國大地上席捲,政府仍無動於衷,這段歷史被冠上“屈辱”二字與之前的清政府及當時的北洋政府的懦弱是不可分開的。

對於這些政府,我充滿憤怒,但又很無奈。

除了政府,來自外界的列強施加的壓力及人民內部的問題也是這段歷史所相伴的。當時的世界被籠罩在列強的陰影下,一些被霸佔的地區與國家的人民雖憤怒又無力抵抗,這使得整個世界,全人類都不能得到真正的公平與更為重要的和平。抗日戰爭時期出現的大批漢奸、走狗與一些近代史上人民內部的矛盾和國家內部的矛盾使得列強能夠不費吹灰之力而趁虛而入,國家也就岌岌可危了。

因此,國家強盛的根本在於政府的正確指導與帶領,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團結,人民與人民之間的團結;面對外國的侵略,國民有足夠的愛國之心與責任感,並誓將侵略者趕出去的信念,這樣的國家也就無堅不摧了,也就屹立不倒了。正如現如今的中國發展狀況來說,以上條件都具備,這其中與黨的正確領導與決策和廣大人民的努力是緊密相連的。

因此,我們應該把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肩負在每個人的肩上,記住那段屈辱的歷史,讓祖國擁有更加繁榮昌盛的明天!

我的1919觀後感500字

為迎接五四青年節,106車間團支部組織青年員工觀看電影《我的1919》。一群年輕人圍坐在車間會議室,觀看這部講述一段真實歷史的愛國影片。觀看過程中,我們時而憤慨,時而激動,恨不得投身到那個燃燒的年代,從未體會到愛國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這就是“五四精神”真正的源泉。

1919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一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志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影片主要通過顧維鈞作為中國政一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這一幕幕真實的畫面不禁把我們帶回到過去那段燃一燒的歲月,雖然不曾經歷,但卻不能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激勵是我們最值得銘記的。

我們這青年的一代,請挺起我們的脊樑,抬起頭,將這樣的精神傳承。我們都是祖國培養的新一代,努力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燃燒我們的激情,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灑下我們青春的汗水。

《我的1919》觀後感

正值“一二九”運動紀念日,於是班級組織了《我的1919》這部愛國電影的觀看。觀看影片的時候,我的心情很沉重,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不知道我們這一代生活安逸的大學生還有多少人知道這次會議,還有多少人會銘記92年前的雨風。的確,92年了,92年足以改變一個民族的面貌,足以改變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足以讓一切驚心動魄成為歷史。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會議,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強在世界的勢力范圍。中國作為戰勝國也出席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上以顧維鈞為首的中方代表向帝國主義列強據理力爭,最後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的歷史事實,展示了“弱國無外交”時代中國外交官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和拳拳愛國之心。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作為一個戰勝國,理應受到公平待遇,而且中國並沒有提出瓜分其他國家的領土的什麼過分要求啊,只是要求歸還本國領土的完整和解除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而已,但事實卻是這樣的殘忍與不公,這充分證明了歷史的血淋淋:弱國毫無外交可言。如果你的實力弱那麼只能任人宰割,誰都想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

弱國無外交,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我們中國人清醒地認識到鋒交必先自強富國,雖然中國的這條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們中國人可以自豪地對世界說:看啊。我們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們有了在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與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員,有了現代化設備的工廠,有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經在巴黎和會上輕視中國及中國利益的列強們所料不及的吧!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0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2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7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