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鳳慶微電影回家

鳳慶微電影回家

發布時間: 2022-09-09 21:35:32

⑴ 2019年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雨露計劃什麼時候撥款

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大概是在2020年十月份左右吧。

⑵ 大理都有啥

大理全稱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市境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這里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山水風光秀麗多姿,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遠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區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動。大理有「風花雪月」的美稱,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自治州首府駐大理市下關,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總面積達29459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83.7%,壩區面積佔16.3%。東西最大橫距達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縱距達270多公里。地形 大理(1張) 大理州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復雜多 大理標志三塔寺樣,點蒼山〔蒼山〕以西為高山峽谷區。點蒼山〔蒼山〕以東、祥雲以西為中山陡坡地形。境內的山脈主要屬雲嶺山脈及怒山山脈,點蒼山位於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北部劍川縣與怒江州蘭坪白族自治縣交界處的雪斑山是州內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點是雲龍縣怒江邊的紅旗壩,海拔730米。州內湖盆眾多,面積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壩子〕有18個,面積共71.49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6.6%。盆地多為線形盆地,呈帶狀分布,從西向東排列為6個帶。第四紀山嶽冰川遺址分布於洱海以西,永平縣以北的高山區,大理點蒼山〔蒼山〕是我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氣候 大理州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特點: ⑴四季溫差小 較接近北回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輻度小,年均氣溫在12.2--18.9℃,年極端氣溫最高30.4℃,最低-7.8℃。有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 ⑵干濕季分明 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乾季雨量僅佔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5~95%; ⑶垂直差異顯著 全州由於地形地貌復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立體氣候明顯; ⑷氣象災害多 由於季風環流的不穩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大理州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低溫、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總結為以下3點: 一 典型的立體氣候 大理州氣候屬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由於海拔不同,具體的又有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濕帶、中溫帶。寒濕帶等6個氣候帶。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具有河谷熱、壩區暖、山區涼、高山寒等特點,適合不同植物生長。因地形和海拔的因素。 大理風光二 氣溫 氣溫一般是西北低、東南高。境內年平均氣溫最高是南澗,為18.9℃,最低是劍川縣,為12.3℃,中部為15℃左右。因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西北部降雨量大於東南部。雨量隨著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形成7個多雨區,即三崇山、雪邦山、點蒼山、雞足山、無量山、老君山和吊草後山,降雨量在2 400-2 500毫米之間。境內年平均降雨量為 1053毫米,以雲龍縣最多,賓川、祥雲兩縣市最少。故有"四季無寒暑,有雨便成冬"之說。大理年溫差小,長春無夏,春秋相連,一年四季都適於旅遊觀光。 三 降水 </I>全州水資源在全省屬中等水資源地區,地表徑流量為105.9億立方米,地下徑流量為32.3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量為5193立方米。 水文 主要河流屬金沙江、 瀾滄江、怒江、紅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條,呈羽狀遍布全州。州境內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東湖、劍湖、海西海、青海湖等8個主要湖泊。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編輯本段人文環境歷史沿革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大理曾有著顯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漢之際,大理是「蜀·身毒國道」(從四川成都,經雲南大理、保山進入緬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經之地,這條通道,對促進大理地區和內地的聯系、促進中國和東南亞諸國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理地區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遺址廣泛分布在以洱海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圍。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馴養家畜,從事採集、漁獵,創造了大理地區的遠古文明。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10~前105年),漢王朝在大理地區設置了葉榆、雲南、邪龍、比蘇4縣,屬益州郡管轄,從此大理地區正式納入了漢王朝版圖。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屬永昌郡,蜀漢時期分屬永昌、雲南2郡;晉朝時分屬寧州的永昌、雲南2郡,劉宋王朝時分屬寧州的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南齊時期分屬寧州的雲南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永昌郡;隋代屬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區置有「八州十七縣」,麟德元年(664年),改屬姚州都督府。8世紀30年代,洱海地區「六詔」中的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詔為一,統一了洱海地區,建立了南詔國。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南詔權臣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建立了大長和國,南詔亡。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後建立了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滇東三十七部,進軍大理,推翻了大義寧國,建立了大理國。南宋寶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軍滅大理國,建立雲南行省。南詔、大理國歷唐、宋兩朝,達500餘年,使雲南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統一體,奠定了祖國的西南邊疆,推動經濟文化迅速發展。元代,雲南政治中心東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區設立了上下二萬戶府。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設路、府、州、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路、鶴慶路、威楚路和雲龍甸軍民府。明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鶴慶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清代,大理地區分屬大理府、麗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隸廳。1913年,大理地區屬滇西道。1929年,國民政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大理地區設祥雲、彌渡、賓川、鳳儀、蒙化、大理、永平、雲龍、漾濞、鄧川、洱源、劍川、鶴慶13縣。40年代後期,雲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鶴慶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1956年,雲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 大理州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區設葉榆縣,直至南北朝葉榆縣的建制一直未變。唐初,洱海地區「六詔」中的蒙舍詔勢力漸強,在唐朝支持下,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國都城由巍山遷至太和城(今大理蒼山太和村附近),此後又遷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帶)。南詔與以後建立的三個王朝及大理國都城均定都於羊苴咩城。從公元8至13世紀的唐宋五百多年間(即從公元738年南詔國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國覆滅),大理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詔、大理國的都城所在地。 在大理下關全景圖 文物古跡 大理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圍分布甚廣,它們以古城為中心,沿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呈線狀分布。大理市現已確定不同級別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並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鏡水環境優美,古樸典雅生意盎然,並成為當地歷史文化的主要載體,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崇聖寺三塔、太和城遺址(含南詔 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蒼山神祠、佛圖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築群……等文物古跡,縱貫了唐(南詔)、宋(大理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 大理主要人文古跡旅遊景點:崇聖寺三塔 ·雲南驛古鎮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鄉) ·嚴家院 ·劍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雲龍太極圖 ·大慈寺火葬墓群 ·虎頭山古建築群規范化富貴花。 民族文化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境內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漢等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俗民情,絢麗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禮,風趣的掐新娘活動,意味無窮的取乳名和搶名習俗,一馱穀子換一馱梨的古樸交易,簡朴的回族葬禮,組成了特有的民族風俗「大觀園」。雲南白族有140多萬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繼電影《五朵金花》蜚聲中外之後,白族姑娘個個被中外友人統稱為「金花」,白族小伙則被稱作「阿鵬」。金花、阿鵬們流傳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從白文「山花碑」到現在還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調和大本曲;有著各種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集市,如:繞三靈、栽秧會、三月街等 大理地方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郁。大理作為數百年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薈集,史籍文獻甚豐。加之,在當地佔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養歷來較高。因此,明、清以來大理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歷代以來人才輩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悠久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化鏈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族人民從服飾、住 居、婚嫁、信仰、習俗以及慶典節日,都充滿著獨特的民族情趣,這些濃郁的民族風情,增添了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歷史文化名城同時榮戴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雙重桂冠。大理風景名勝區主要含蒼山、洱海、白族風情以及大理、巍山歷史文化名城。 白族婚禮 白族婚禮有人曾概括地說,在大理地區參加白族人家的婚禮,不僅能品嘗到白族的名優特產食品、佳餚,看到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而且還能體驗到一次難得的妙趣橫生的獨特民族風情。 白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男方要付昂貴的聘禮,舉行婚禮時還要花費很多的錢財。現在雖隨時代的發展有很大的改進,但至今還保留有傳統的古老的風情習俗。 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經定婚確定關系後,在舉行結婚時,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結婚日)之前,請人搭好彩棚。並在結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請鄉寨中會唱演戲的人來唱戲(俗稱板凳戲,即一人拉琴,幾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請人唱帶有恭喜祝賀之詞的吹吹腔(即用嗩吶伴奏)、大本仙等曲調。人們一邊吃、喝、品嘗著主人擺下的果品、茶水。 酒,一邊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圓宵,以示預先慶賀大團圓。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從早上起便開始擺宴待客,當來賓開始品嘗果酒後品食酒菜佳餚時,新郎在一個陪郎的陪伴下, 踩著嗩吶吹奏起的「龍上天」樂曲,一桌一桌地給客人們敬酒、敬萊,而這敬法要跪著雙手托盤把酒、萊(只一盤或一碗茶)一敬上。迎親時,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親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領下,在嗩吶聲中去迎親。到了女方家門口嗩吶手要用力高聲吹奏「蜜蜂過江」、「大擺隊伍」、「迎親調」等內容歡快、熱烈的樂曲6次,女方家才由幾位年長的男女親戚數人出來招呼迎新的人進門。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親的人剛要邁進門,就被女方家的幾位老人攔住路,用出幾副對子(即楹聯)或提幾個意想不到的問題等類的語句,如:「你們從哪裡來?」「路上碰見什麼?」讓媒人或新郎回答,人們把這一習俗叫「路考」。這一問一答不僅要靈機應變,而且還要講究決,對答如流和有風趣,顯得很有學問。若哪一方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常常會引起一陣陣爽朗而又充滿喜氣、歡樂、愉快的笑聲。有的地方迎親時新郎必去,同樣碰到「路考」,人們稱 「考姑爺」或「考新郎」。 大理雙廊迎親的人們進門後,女方家便由4個或6個小男孩逐一給他們敬獻苦茶、甜茶、糖茶。然後由媒人(或新郎)給女家父母、兄嫂、長輩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給媒人小孩披掛一道紅彩。這時新嫁娘(新娘)要大聲哭起來,人們把這哭稱為「哭 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後哭兄嫂、弟妹、長輩、女伴,這哭不僅一邊哭,而且一邊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養育之思,兄嫂。 弟妹之情,夥伴友誼,長輩的關心愛護,今後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這時也借哭之機,用調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後才隨迎親的人出門。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轎或騎馬,在歡快、激越的嗩響樂曲聲中上路。 迎親的隊伍還沒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長輩在門口相迎。人們一進門,新媳婦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長輩的簇擁下上樓進行梳妝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時,在樓下從樓梯口到新房的必經處,早已等候著准備指新娘的人們,據說這格新娘的習俗是為了沾喜氣而留傳下來的。待新娘裝扮好,准備入洞房前,只見兩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舉著用松明點燃的火把,在人們喜悅歡樂聲中,從樓梯口飛步跑向洞房,隨之新媳婦在兩個伴娘的簇擁下,在人們爭相掐新娘的舉動和嬉笑聲中大步跑進了洞房。 洞房門坎上放有一副馬鞍,門上掛有一把篩子,內安有一面鏡子,鏡子上又安放著一張弓,弓上有並排散開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這些吉祥物是祝賀一對新人今後生活勤勞、勇敢。 幸福的象徵。新媳婦進洞房後片刻,便開始舉行拜天地、拜父 母儀式。有的地方是在進洞房之前便舉行了拜天地、拜父母儀式。有的地方一對新人入洞房時,風趣的是倆人都不約而同地爭坐枕頭,據說誰先坐到枕頭上,今後就誰當家,不過,這只是為風趣增添一分歡樂,往往是女先男後,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習慣。然而,這時不知是誰在那盆暖和又象徵興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發揮了奇效,辣味直嗆得新郎、新娘流淚,嗆得不時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進進洞房的人們笑聲不絕,使洞房洋溢著一種獨有的喜氣。一陣嬉笑過後,辣味嗆過,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親,永結同心,恩愛白頭。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婦由女方長輩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長輩婦女數人相陸在一起吃「細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後, 有的地方在陣陣歡快的噴吶聲中,開始舉行「除拜」(即拜親) 儀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婦拜男方長輩,受她一拜的人都會得到她親手加工製作的布鞋一雙,上輩人接過鞋子,多少要給她幾元錢或一點禮品。最後由新娘下輩人、鄰里小孩一齊拜新娘,每人都會得到一份喜錢或一件禮物。這時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圍觀的人常常在嗩吶聲中爆發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使婚禮增添了不少的歡樂和熾熱的氣氛。 待「除拜」結束,年輕人便一齊擁入洞房,一邊品嘗新媳婦由娘家帶來的果品,一邊在嬉笑聲中開始進行鬧洞房的風趣活動。 白族文化藝術:白族在長久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創造出極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對祖國的科學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遠在新石器時代,占硅先民就會種植水稻、大麥、小麥、豆、麻等多種植物,到南調時修治了「殊為精好」的山田,在蒼山玉局峰頂修建了「橫渠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數萬頃」。歷法、天文氣象、醫學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如曲人白族學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彎何中基的《星象考》、陳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驗書方》、趙予羅的《本草別解》、《救疫奇方》等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築、雕刻、繪畫等方面也具有聲越的才能,不少遺跡至今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聞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69.13米,分十六級,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雖歷千餘年的風雨剝蝕和地震搖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寶山的石窟人像,為唐宋時代勞動人民精心雕歌技藝高超,人物體態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外,還有大理弘聖寺塔、蛇骨塔和彌渡銅柱鐵廟,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雲南碑等建築雕刻,都是極為寶貴的歷史文物。白族繪畫藝術也是豐富多彩購。 大理蝴蝶泉白族服公元899年張顧、主奉宗所繪的《南餾中興國史畫卷》,千一七二中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的《大理面卷》,是現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名畫,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藝術成就。曰旗人民還創作了不少精美的壁畫、版畫、雕塑和木刻。白族在史學上也有豐富的遺產。早在唐宋時代已有《張氏國史》、《白史》、《國史》等著作出現。元代則有《白古疆》、《玄峰年運志》等書問世。這些書籍今雖俠亡,但片斷章節還散見於明代著作和碑文中。明清兩代,白族學者對白族掌效普遍進行整理,如朗代楊鼎著有《南謂通記》十卷,黑新翟著《西南列國志》百卷,此外,還有無名氏的《自古通記淺述》、清囂善慶的《雲龍野史》等,這些著述都保存了很多史料。白族史學者,還編著了許多地方誌書,明代有李元陽的《大理府志》和《萬曆雲南通志》等,清代張相度套《太和縣志》,洱源王澎主編過《道光雲南通志稿》二百一十六卷,關將正史中有關雲南重要史料緝出編成二十一卷的《雲南備征志》,對雲南史料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洱源由日學者楊瓊寫過《滇中雜瑣》。 清末劍川趙藩編纂了《雲南叢書》二百種,《舉襲公年譜》四卷、《滇中兵事記》二十卷等。愛國詩人趙式銘著有《白文考》、《紹文考》、《么些文考》、《漢書傳補窿》、《雲南光復志》、《考察四川灌縣堰工利病書》、《滇冠辨略》等。周錘藏主持過編寫卷跌措策的《新纂雲南通志》工作。草擬有《天南電光集》等。這些都對雲南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白族人民具有悠久文化傳統,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學藝術。歷代白族人民創作的《創世紀》、《九隆神話》、《杜朝選》、《段赤城斬解》(又名《蛇骨塔》)及《火燒松明樓》、《望夫雲》、《額角庄》、《鳥吊山》、《海西海》、《小黃龍與大黑龍》等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胎炙人口。它們從各個方面描繪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和斗爭,為白族人民世代傳誦。這些傳說故事都具有獨特的構思,題材廣泛,內容生動,情節曲折,想像豐富,人物性格突出鮮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解放後經發掘整理,已編出《白族文學史》、《白族民間傳說故事集》等,為我國文學藝術寶庫。 白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電影《五朵金花》曾將白族的這些風情活靈活現在廣大群眾面前,已為人們所熟悉。他們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調」、「對口山歌」、「小調」、「本子曲」等幾大類,一般用三弦、四吶或樹葉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風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劍川的委婉流暢,洱源西山的優美動人。但都採用「三七一五」格律,講求壓韻,且一韻到底。對口山歌和小調,多用吸語唱,稱為「漢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創造出詩歌舞蹈緊密結合的「蹈歌」,後來發展成為富有地方民族特點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雙飛燕」、「龍燈舞」和「獅子舞」等。其中「獅子舞」,在南詔時已傳人中原,曾在長安皇宮蔭德殿中為唐德宗演出。《南詔奉聖樂》則被列為唐朝是四部樂曲之一,豐富了祖國的音樂和舞蹈藝術。白族曲藝「大本曲」,是在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約始於明代,曲調共有三腔九板十八調。演唱時白、漢語夾用,以三弦伴奏,音樂隨唱詞而變化,曲調悠揚婉轉,輔以表情與手勢,能表演出復雜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已具有戲劇的雛型。近代著名的歌手是劍川張明德、大理的黑明星、楊漢等老藝人。解放後,在黨曲文藝方針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兩種傳統曲調基礎上,形成一個新興民族劇種——白劇,它的唱詞仍採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種。演唱時以四購、鑼鼓伴奏,歌舞結合,具有高亢激越、熱烈歡暢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劇團,曾先後編演過《杜朝選》、《火燒磨房》、《寨儀下科》等戲,後來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蒼山紅掏》、《紅色三弦》、《望夫雲》等大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現在,白劇正以嶄新的內容和傳統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為百花園中又一技瑰麗的奇葩。

⑶ 在順德大良哪裡有手工活可以帶回家做的,急!

順德人民醫院後門對面有一條街叫鳳慶大街,從新基一路進入鳳慶大街約兩三百米有一家做廣西扇灰的房子里有珠花可以帶回家做,門口立的有牌子,你可以去看一下.

⑷ 去雲南旅遊的問題

高原上的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永寧與四川鹽源縣左所區之間,四周群山環繞。湖面積7.77多萬畝,水面海拔為2,685米,是我省海撥最高的湖泊,平均水深40多米,最深處達73.2米,僅次於撫仙湖,居雲南省第二位。瀘沽湖西南面有9洲8灣,3個全島,兩個半島和一個連島湖堤,東北面為咨澤海灘。湖裡盛產省重點保護的裂腹魚、厚唇裂腹魚等,瀘沽湖還是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的第二故鄉,湖裡還生長著水生植物波葉海菜花。 瀘沽湖水清澈明潔,湖周圍青山逶迤,樹木蔥郁,奇花異草爭相吐艷,湖光山色溶為一體,湖心島嶼似蹲伏的仙兔,很有超凡脫俗進入神話世界的情態。 如果你爬上靜躺在湖北面的格姆山,撲入你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房舍環繞在瀘沽湖周圍,恰似一道環湖的金邊,駕著豬槽船的摩梭姑娘,穿著百褶裙,象在雲彩之間飄浮,一陣陣充滿激情的山歌隨著徐徐的山風飄來,神奇的景象,使人如臨畫中,大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瀘沽湖躺在這片散發著母親氣息的土地上,以她那謎一樣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朋友。
金沙江象一匹脫韁的野馬賓士在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之間。江水在兩座皚皚雪山中穿峽而過,奪路而出,這條峽谷,就是舉世聞名的大峽谷——虎跳峽。峽口長約16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18險灘戒落排列在峽谷中。 從大具逆著江流進峽口,首先見到的是「奔行灘」,兩岸怪石佇立。這里水流湍急,捲起千層浪,濤聲如雷。爬上「望峽台」,只見兩岸雪峰靜穆聳立,刺向天空,切割出一線蒼天;鳥瞰全景,金沙江在層層峰巒疊嶂之中,蜿蜒盤繞而過,象一條巨龍在陽光下閃著粼粼的波光;又象一條銀鏈鑲嵌在深深的谷底。 從「望峽台」攀著岩壁爬去,到了下虎跳。這里江面最窄處僅有30米,有許多巨石橫卧江流,如惡虎蹲伏,如發獅橫醫,水流撞在巨石上濺起的浪花,騰起幾米高,澎湃如潮聲,蹲在急流中的是「虎跳石。相傳一隻猛虎曾在此輕輕躍過江面,跳到對岸,「虎跳峽」,由此而得名。 繼續前行,見到的是刀砍斧削般的哈巴雪山絕壁。岩間棧道象一條溜索很不籠靠地拴在岩間,同時,還能看到令人心驚膽顫的「滑石板」,只有面對這樣的險境,你長能體會到「猴子見了掉眼淚,老鷹見了繞道飛」的比喻是何等貼切。 過了「滑石板」,就到了中虎跳。只見江心中礁石林立,兩岸危崖垂直頂天,抬頭看,天空被切成幾塊不規則的幾何圖案,下望腳下,是咆哮怒吼的江濤。遠望下虎跳,那些不怕漩流的虎跳石,如怪獸戲波,妙趣橫生。 離開中虎跳,行途中可以觀望哈巴雪山的兩股飛瀑,再過一段就可到了「滿天星灘」。但見江心暗礁密布,似滿天星斗。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說這里是:「盤折蠻獠奚峒間,水陸俱莫能溯。」
神秘奇異的玉龍山

在橫斷山脈之南的滇西北高原上,巍然矗立著一座冰雕玉塑般的雪山,它就是「只許星斗照其頂,鯤鵬欲度不能飛」的麗江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十三峰,由北向是縱向排列,南北長約35公里、東西寬約12公里,與哈巴雪山書峙,洶涌澎湃的金沙江奔騰其間。主峰是扇子陡,海撥在5,596米以上,它技地而起,直插雲霄,氣勢磅礴,壯麗無比。山上終年積雪,皎活如晶瑩的玉石,燦爛如13把利劍。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象一條銀色的蛟龍在作永恆的飛舞,故名「玉龍山」。

玉龍山以它絕妙的風海和奇異的景色,吸引著古今中外的騷人墨客。所有到這里的人,無不文思噴發,靈感紛至沓來,寫下一首首情酣意篤的詩篇。遠在700多年前,元人李京看到玉龍山便贊不絕口,他深情地寫道:「麗江雪山天下絕,積玉堆瓊幾千疊,足盤厚地背摩天,衡華真成兩丘垤。」把玉龍山與馳名中外的華山衡岳相提並論,並把盤地摩天、四季積雪的情景勾勒的活靈活現。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遠遠見到玉龍山的雄姿,便揮毫寫到:「雪山一指,豎立天外,若隱若現。」當他走到玉龍山前,更是感慨萬千:「見玉龍獨掛山前,漾盪從壑,領挈諸勝。」總之,對於玉龍山這個大地的驕子,明清以來的許多文人無不為之傾倒,清溺麗江著名詩 人免子雲寫道:「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 玉龍山不僅巍峨雄壯、氣勢磅礴,而且隨四時的更替,陰晴的變化,玉龍雪山又顯示出千種風情,萬般姿態。時而雲纏霧,玉龍雪山乍隱乍現,象深閣美女,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態;時而煙雨迷濛,玉龍雪山在一片神秘飄緲的氛圍中;時而,淡淡的雲彩鋪在山頭,象海浪沖擊過的沙灘;時而,碧空萬里,眾峰如洗,閃爍著晶瑩的銀光。即使在一之中,玉龍雪山也是變化無窮,黎明前,群峰的剪影賠在山邊象一幅誘人的幻景。忽爾,峰尖又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晨曦,朝霞職著雪峰,霞光雪光互相映襯,瑰麗多姿;傍晚,夕陽的余輝塗在山頂,玉龍山象一位披著紅紗巾的少女,亭亭玉立;入夜,星光在悠遠的高空閃爍,溶溶的月光如漲潮般洱涌,把玉龍山搖入甜蜜的夢境。 游玉龍雪山不僅能看到雪山景色,還可以領略高原草場迷人的豐姿;既能飽覽「玉湖倒影」,又可觀賞「金江劈流」的險勢;還可以佇立在「寶山古城遺址」,沉思這段凝固的歷史。
麗江古城,確切說是指地方行署和納西自治縣的所在地大研鎮。大研者,大硯也。言其所處的四面環繞青山的地形和一脈清水流進肥沃的綠野的地形。它宛如一方美玉大硯,平落在叢山之中。

到過黃山屯溪的老街,蘇州周庄的水鄉,北京的胡同,西安的古城,乃至新疆吐魯番掛滿葡萄的古村落,卻從未見過大研南北兼容、民族共和的特有風格。有人說,麗江沒特點。就因為她處處都有自己的特色。

古城古鎮古色古香。一個「古」字,集中說明了納西先民選址營建古鎮的聰秘智慧。

古城位於開闊的壩子中間.海拔2400米。她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使屏立的山麓擋住了西北寒流的入侵。城東南面向數十里的沃野良田、這里陽光充足,花木早蘇,是古城的糧侖。到了六、七月份,南風徐來,吹走了熱氣,為古城帶來了難得的清爽。

在古城中心有一塊近6畝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齊的店鋪,俗稱「四方街」。這就是由於麗江地處滇川康藏交通要道的結合點,自清初,就有四方商旅來這里貿易,使麗江古城成為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藝品產地。納西語稱這里為「工本」,那意思即是「倉庫聚集的地方」。藏族地區的毛紡織品、山貨葯材從麗江轉銷內地。西雙版納、鳳慶、下關等地的茶葉、日用百貨從麗江運往藏區。麗江古城處處閃耀看民族團結進步的光輝。

最奇的是造城建鎮者巧妙地調用了請澈的玉泉水。當淚淚泉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時.人們將泉水分做三叉,分別穿街過巷,就象人體的經脈,泉水流遍全城千家萬戶,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遠不過50米的便利條件。當你徜徉街頭,隨時都有水的陪伴,或在旁淙淙歡唱,或在下潛游路中,令人心馳神往。水是人類生活須臾不可或缺的資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生活,才有蓬勃向上百花紛繁的希望。水,不僅使大研古鎮不斷注入新生的朝氣,也成為大研的佳妙美景。

根據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的描寫,英國外交官康威和他的弟弟喬治協助疏散英國公民離開危險區,在回家途中,他們的飛機被劫持,最後墜毀在藏區的叢山裡,倖存者被營救並被帶往香格里拉,康威發現這個建於近200年前的國度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品質,人們長壽百年,人與人、人與萬物安詳而和諧相處…香格里拉就是他夢中的一切…… 隨著小說和電影問世,「香格里拉」馳名於西方世界,華人郭鶴年以此為名,創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團,並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酒店集團之一。同時,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傳說中的「香格里拉」,直到本世紀末,人們終於發現:

一、「香格里拉」就在迪慶「香格里拉」(英文Shangri-la的漢語譯名)是1933年英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所描繪的中國西南部藏區的一個永恆、和平、寧靜之地區。小說一經出版,立即成為暢銷書,好來塢以此拍攝的電影也風靡一時。從此,「香格里拉」成為地球上許多地方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人們所共同嚮往的世外桃源和理想社會。但是,「香格里拉」究竟在何地?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眾說紛紜。無數探險家在西藏、印度、尼泊爾及喀喇昆侖山一帶苦苦尋覓,看到的情景都與書中的描寫不盡一致。直到90年代中期,一個出乎意料的信息轟動了海內外。多種證據均證明「香格里拉」就在中國雲南迪慶。

「香格里拉」是迪慶藏語方言 「Shangri-la」在英語中是外來語的譯音。據多方考證,發現只有在中國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藏語中才有「香格里拉」(Shangri-la)的發音,含義是心目中理想世界,而其它藏區對此的發音是「森吉尼達」。這表明,《失去的地平線》中「香格里拉」一詞源於迪慶藏語,是典型的迪慶藏語方言。其次,在迪慶藏民的心目中,「香格里拉」是一種人神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這也與小說中描繪的「香格里拉」完全一致。

迪慶的自然地理環境與「香格里拉」相吻合 迪慶屬橫斷山脈西南腹地,具有希爾頓小說中所描寫的香格里拉那樣典型的橫斷山脈地層斷面地理特徵:

雪山 迪慶擁有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終年積雪的雪山群,與小說對雪山的描寫相一致。如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與小說中的卡拉卡爾峰形狀相同 (均為金字塔形),名稱相似,而在我國其他藏區均無類似名稱的雪山。

峽谷 位於中甸縣西北部的碧讓峽谷和德欽縣境內的瀾滄江大峽谷,險峻異常,石壁如刀切斧削 ,與小說中描寫的「香格里拉」喇嘛寺下山谷「如鬼斧神工的巨作,壁立千尺」完全吻合。
草甸 迪慶水草肥美的草甸與小說對肥沃、富庶的藍月山谷的描寫相符。

氣候 迪慶和小說中的「香格里拉」均為立體型氣候 ,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中國藏區,只有迪慶州立體氣候最為明顯。

水果 小說寫到在「香格里拉 」能吃到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而在小說所述的年代,由於受交通等因素的制約,在我國的藏區中,只有迪慶具有這一獨特條件。

金礦 迪慶屬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流域產金地帶,黃金儲量豐富,歷史上久有開采,與小說對「香格里拉」盛產黃金的描述相吻合。

「香格里拉」喇嘛寺的原型在迪慶 據史料記載 ,香格里拉大峽谷中的納格拉寺和德欽縣境內的東竹林寺規模宏大,收藏豐富,僧尼共居一寺,這在我國藏區是絕無僅有的。東竹林寺還有「香格里拉」喇嘛寺的許多特徵,精心栽培的花草,寧靜優雅的庭院,豐富的收藏,與小說中的「香格里拉」 喇嘛寺僧尼共居一寺,寺內有盛開的荷花及花園、草坪和亭閣一致,也是其他藏區喇嘛寺所沒有的。

唯有迪慶具備"香格里拉"那樣的社會環境
一是多宗教並存共處 迪慶兼有藏傳佛教、儒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苯教、東巴教等多種宗教 。藏傳佛教中又有格魯、寧瑪、噶舉、薩迦等派別。這與小說中關於香格里拉多宗教並存與相互交融的描寫一致,在諸藏區中也只有迪慶才存在。

二是多民族和睦相處 迪慶有藏、漢、僳僳、納西、白、彝等多個世居民族,千百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相互融合 ,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與小說所頌揚的香格里拉那一多民族團結和睦的理想社會相符。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迪慶藏民認為生命的永恆源於對生命的珍視。他們酷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香格里拉社會恪守的「適度」原則正是這種意識和習俗的高度凝煉。

四是外國人留下的眾多蹤跡 據文史資料記載,在小說所述年代之前 ,已有許多外國人到迪慶考察風土民情,並留下了許多外文書籍。這與小說中關於香格里拉有德、英、俄、日等國人的遺跡和眾多外文書籍的敘述完全相同。

五是依靠馬幫與外界聯系 本世紀30年代之前的迪慶,象香格里拉那樣的封閉,僅依靠馬幫和腳夫與外界聯系。

東方學者對迪慶的描寫與詹姆斯·希爾頓的描寫如出一轍
清光緒年間,劍川貢生楊麗拙在《公農村記》中寫道,迪慶「地處方外,民性朴實,不善詭詐,宛如武陵桃源。」 1933年,東方奇女子劉曼卿在 《康藏征軺續記》中寫道 :「自麗江西行,路皆危岩峻坂,如登天梯……詎三日後,忽見廣壩無垠,風清月朗 ,連天芳草,滿綴黃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撐,再行則城市儼然,炊煙如縷,恍若武陵漁父誤入桃源仙境,此何地歟!乃滇康交界之中甸縣城也。」「是處生活程度極低……民性勤儉朴實, 不尚虛華,更無非分之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渾渾噩噩,不知世事」。
綜上所述,完全可以證明,傳說中的「香格里拉」就在迪慶,迪慶就是人們魂牽夢縈的「香格里拉」。

位於雲南省西南端的西雙版納,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這里以神奇的熱帶雨林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而聞名。
西雙版納是傣族之鄉,由於臨近泰國、緬甸等佛教國家,小乘佛教在這里深入人心,處處可見充滿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誠的佛教徒。
西雙版納如今已成為交通便利的旅遊熱點,境內佛寺、佛塔星羅棋布,曼飛龍白塔是西雙版納佛塔的典範,極富東南亞情調;景真八角亭亦是西雙版納有名的佛教建築,酷似傣家竹樓;其他如曼閣佛寺等歷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會所,香火極盛。
來到版納,你會被一種莫名的震撼所俘獲,版納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風情,還有那掩映在鳳尾竹下的庄嚴佛塔、佛寺,讓人不能忘懷。

⑸ 請問一下鳳慶有一個叫薛文唱一天打電話發微信騷擾我老婆怎麼辦

你可以把他拉黑,讓你老婆別理他,要我說蒼蠅不丁無縫的蛋,看好你老婆是關鍵。你老婆不理他過一段就好了。

⑹ 順德大良有沒手工活拿回家裡做的

順德人民醫院後門對面鳳慶大街直進100米有家廣西扇灰有的拿,還有大良供電局接近紅廟村之間有的拿,都是穿珠花的

⑺ 雲南臨滄有多少個縣

臨滄市轄區臨翔區、鳳慶縣、雲縣、永德縣、鎮康縣和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8個縣(區),89個鄉鎮,898個村民委員會(含居委會),27個社區。總面積2.45萬平方千米。

拓展資料:

臨滄,古稱緬寧,是雲南省管轄的一個地級市。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瀾滄江畔,雲南省的西南部。

臨滄民族眾多,其中佤族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還生活著著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

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薈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核桃之鄉",也是昆明通往緬甸仰光的陸上捷徑,因此又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7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