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遺書微電影

遺書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09 13:56:51

㈠ 趙英俊遺書被曝光,他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

經歷了癌症的痛苦。2月3日,趙英俊的親友發布訃告,沉痛宣布趙英俊因病去世,享年43歲,他的最後一條微博是親友幫他發出,分享了一段他最後想要說的話。趙英俊表示43年的人生雖然短了點,但還是很精彩,“別為我悲傷太久。好好的生活,這個世界是值得你為之奮斗的”,“只要還有人記得我,記得我的歌聲,我可能就還在某個角落,陪伴著你們。我從小就喜歡下雨,若某個傍晚狂風暴雨,便是我來看你。再見,這個世界和我愛的人”。

2011年,趙英俊客串出演了青春驚悚電影《夜店詭談》;同年,趙英俊主演冷幽默喜劇電影《像小強一樣活著》。

2012年,趙英俊受到了導演徐崢的邀請,為喜劇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創作了插曲《我就要和你在一起》;同年5月,趙英俊與李媛共同主演《愛@桐鄉》系列微電影

2013年,趙英俊參演了朱時茂執導的愛情喜劇電影《愛情不NG》;同年4月,趙英俊推出了歌曲《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2015年,趙英俊為董成鵬執導的電影《煎餅俠》創作了同名主題曲。

2016年,趙英俊為楊慶自編自導的電影《火鍋英雄》創作了主題曲《世界上不存在的歌》。

2018年,趙英俊為電影《熊出沒·變形記》創作並演唱了片尾曲《世上只有爸爸好》。

2019年,趙英俊做客央視CCTV6《佳片有約》。

2020年,趙英俊獻唱韓延執導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同名主題曲《送你一朵小紅花》。

㈡ 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老爺爺看完兒子女兒孫女然後寫遺書自殺了,下面有圖片。

微電影 來信

來信 (2011)

導演: 王崬鑒
編劇: 王崬鑒
主演: 趙連福
類型: 短片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片長: 10分鍾

《來信》是《生日》的續集,更加感人、有精簡版(五分鍾)和完整版(十分鍾),講訴的是老人的兒女們對老人的忽略,並且老人也身受重病,在老伴生日當天死去了,死前留給兒女們一封信,寫下了對兒女們的真心話,並留下了自己買菜賺來的錢和兒女們平日每月給他寄來的錢,當兒女們收到信,也對自己對父親的冷淡後悔不已,但是——父親已死去!

㈢ 遺書的介紹

《遺書》是Geoffrey Haley導演的美國愛情電影,Winona Ryder、Ray Romano等主演的。講述的是:本片的男主人公平日里主要靠幫助想要自殺的人寫遺書來養活自己。最近他剛剛接待了一個客戶,工作還沒有完成,就與客戶的妹妹陷入了愛河。

㈣ 遺書電影

No.31 遺書.mpg

㈤ 求一個關於校園安全的微電影劇本。校園暴力、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詐騙、校園貸等主題。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范澤一被發現留下遺書溺亡。在他離世後,家人在他的手機上不斷收到威脅恐嚇他還款的信息。
至今,非法校園貸引發的惡行事件已不止一例。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范澤一暑期返回吉林家中,在給家人留下遺書後失蹤。
8月15日,范澤一被確認死亡。此後,家人發現其曾在多個網路借貸平台貸款,並收到多條威脅恐嚇的追債信息及視頻。
2017年8月3日,正在家放暑假的范澤一向家人稱要返回北京學校,隨即離家。
據范澤一的家人回憶,就在他離家的當天下午,在其卧室內發現了一封遺書,稱自己「一步錯、步步錯」,並且說「我的心已經承受不住」。家人立即撥打范澤一的手機,但手機已無法接通。隨後,家人立刻報警。
范澤一從2016年7月開始,從一個名為「速X借」的網路借款平台借了第一筆1500元,隨後就從另外一家網路借款平台借了3000元錢用於歸還「速X借」的錢,然後再從另外的借款平台再借出更多的錢用來歸還上一筆欠款。除了「速X借」外,他還在「今X客」、「哈X米」等網路借款平台上借款。

㈥ 遺書的導演是哪裡人

《遺書》

導演: 楚石

個人簡介:

楚石,原名高輝,河北廊坊人,擅書法、繪畫,曾參編多部專業書籍。2000年畢業於大連輕工業學院職業技術學院裝潢設計專業。在學期間曾參演校內外的大型晚會二十餘場,主要以原創相聲、小品為主。愛好豐富,寫作、表演、武術、教學等。2005年10月成立「大藝驕陽工作組」,並拍攝了第一部DV電影——《遺書》,該片在發布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就被新浪網評為2005年度DV經典影片,並榮獲05-06三杯水DV年度十佳劇情片獎。

http://www.ourdv.com/yanyi/listmx.asp?id=2

㈦ 一部日本老電影片名,說一個送遺書的人。

あゝ聲なき友====1972年 監督:今井正 主演:渥美清

原著小說:有馬頼義==遺書配達人

http://blog.livedoor.jp/hanahenro1973/archives/cat_952796.html

中文片名我不清楚..可能直接譯為--遺書配達人

㈧ 微電影戰地遺書有誰知道

鄧紫棋有一期《我是歌手》節目里唱了一首beyond的粵語歌,那首叫什麼歌。 歌詞是什麼「那雙眼動人。笑聲更迷人」 我忘了歌名。搜索不到,好著急!

㈨ 有滄州兄弟這個電影嗎

有的,是一部微電影,目前還未上映,
滄州人自己的電影,滄州人必轉必看!支持我的朋友,請把它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與QQ空間!出品人:左兆陽
本片講從小結拜的三個滄州好兄弟,龍嘯,左兆陽,華義的一個可歌可泣,以兄弟情誼為主題的故事。深刻的表達著一種兄弟之間不可磨滅的情義。老大在北京當歌手,萬眾矚目。老二在滄州做生意,實力雄厚。老三在滄州是社會混子,不學無術,吸毒,賭博成癮後欠下了巨額賭債,毒債,並惹上了殺身之禍。老二知道有人要取及兄弟老三性命之時,本來不想再去管老三的他,思緒萬千,回憶起了當年他們在一起上學,工作,結拜之時的承諾。
果真,老二對兄弟的情誼義薄雲天,選擇轉讓自己的公司,賣掉自己的車換錢去救被綁架的老三。而他的選擇卻是不告訴在北京正紅的發紫的大哥,怕影響大哥的前程,自己一個人抗了下來。他帶著錢去與黑老大交涉,黑老大百般刁難,拿了錢,還打傷了老二。老二成功救出老三,卻甩之老三,從此兩兄弟決裂!
一年後,老二去洗車店洗車,發現如此狼狽的洗車工竟然是老三。發現老三現在如此務實肯干,落魄,就又開始在一起,直到後來看到老三的遺書,知道老三年輕時揮霍無度,得了絕症,並且已經去世時,去了北京大哥龍嘯正在演出的舞台下面。把大哥帶到了三弟的墳頭前。毫不知情的大哥頓時不知所措,問老二這是怎麼了,他們不禁的廝打起來。在墳前,背景響起了他們最愛唱的那首:兄弟,永遠的好兄弟。

㈩ 家長該不該把家裡的真實財務情況告訴孩子

我認為應該,我之前身邊有這樣一位家長,教育孩子很″苛刻",看起來似乎有些不盡人情,但孩子確實出色和優秀!

母女倆相依為命,母親上班還要照顧女兒,孩子爸爸車禍去世,這位母親經常跟孩子說咱家條件不好,媽媽收入不高,生活讓你受苦了,孩子不但不願媽媽,還勤奮努力,每每年組成績第一第二,生活自理性很強,還做得一手好飯菜,就連夏天孩子都捨不得吃雪糕,我問孩子這么努力是為什麼,她說只有努力才能過上好日子!

是啊,家庭選擇不了,只有努力才能改變現在的生活,所以讓孩子吃點苦未必是壞事!

要不要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這對很多家長,都是一道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今天,我的孩子忽然問我,「我們家每年能掙多少錢」。看他故作平靜,眼神中又充滿復雜情緒的樣子,我忽然想起了我小時候,在像他這般大的時候,也曾向我的母親問過類似的問題。

我已經忘記了我的父母具體是怎麼回答我的了,只記得從此我避開此類的所有話題。但我內心的好奇依舊,並因此滋生許多憂慮,惶惶不安許久,直至年紀稍長,方才放下。

想到幼時的經歷,我知道我必須回答這個問題,並且回答地清清楚楚,讓他們不再猜疑,引導他正確的看待金錢,了解「掙錢」的意義。

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家庭收入

要跟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擇告知孩子家庭收入的具體方式,因為不同年齡大小的孩子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差異。

例如小學生,他們懵懵懂懂,經常會童言無忌。若是令他們知道了具體的家庭收入後可能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將這些信息透露給別人,或許會給我們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當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則可以告訴他們,自己的收入在所在地區所處的水平,相對較高、中等或者較低。如果他們一定要知道具體金額,可以告訴他們大致的范圍如10-30萬。

如果孩子年紀比較大,並且比較成熟的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們具體的金額,並叮囑他們不要隨意的告訴別人。同時,你也需要告訴他們其他相關方面的財務信息,比如家裡每個月的生活開銷、稅費,收入盈餘等等。

這樣能夠讓他們對家庭財務狀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而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數字。

挖掘孩子提問背後的心理需求

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家庭收入的多少對孩子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孩子更關心的是他的需要是否能夠得到滿足,家庭在財務上是否安全。

可能孩子自己本身也未曾意識到在他們提問的背後蘊含著重要的心理需求。

因此,家長千萬只是單純的回答「掙多少」,而是要繼續挖掘孩子提問的背後,問他:你為什麼想知道?

我問他,「你是在擔心什麼嗎?你覺得我們家窮嗎?」

他想了想說,「我覺得我們家不算有錢吧。」

窮還是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告訴孩子,我們是貧窮還是富裕,那取決於跟什麼人去比較。我們可能會感到非常富足,也可能會感到非常貧乏。

那我們選擇跟誰比呢?我們為什麼要跟別人比呢?

不可否認,部分家庭確實存在物質上的困境,生活相對拮據,無法充分滿足個人的需求,那麼這個時候就取決於家長面對困境的態度了。

若是經常唉聲嘆氣,甚至經常和配偶因為錢而互相指責,那麼錢在孩子眼裡就是痛苦的源泉,麻煩的製造者。

那麼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排斥錢,或者把錢當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並不斷地從錢裡面去尋求安全感。

相反,若是讓孩子看到問題都是可以想辦法解決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並讓孩子關注他已經擁有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對家人互相支持、共度難關的感恩。

這能讓孩子對未來抱有希望,感受到比錢更重要的親人之間的愛,並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

了解了孩子想知道家長收入的緣由,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再追問了,但家長不能就此打住,還要跟孩子繼續討論,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要想孩子不被寵壞,首先要教他們怎樣管理錢,怎樣合理的花錢。教育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這個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尤其是引導孩子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哪些,這將有助於他們今後思考自己更想用哪種方式賺錢。

我的孩子第一次思考賺錢模式是在他6歲的時候。他那會兒剛學會兒童畫,於是他想到,「我可以去給別人畫畫,一幅畫100塊錢。」過了一陣子他又琢磨,「我可以去教別人家的孩子畫畫,自己就不用那麼累了,每次賺的錢也更多。」再後來他又想到,「我要是發明自動畫畫的機器人就不用這么麻煩了。」

我跟他說,他從付出勞力並按件得到報酬,發展成組織培訓並按項目獲得培訓費,再進化發明新技術並出售專利獲得轉讓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復雜,賺錢的模式和收入水平也大不相同。

一個小孩子畫畫時候的異想天開,只要父母在一旁稍加引導,就會變成一次極好的職業啟蒙對話。我讓他明白,僅僅用勞動力來賺錢是效率最低的,教授他人方法,可以讓收入規模化,但如果他能發明創造新的技術,他可能會改變整個行業。

孩子終歸需要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比起「完美的生活」,讓他了解真實的家庭狀況、面對生活的挑戰更重要。能真正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員,能跟孩子苦樂共享,這才是家最寶貴的地方。

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讓他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想著孩子還小,一直也沒很認真地和他討論家裡的經濟問題。5周歲買生日禮物的經歷,讓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能藏著掖著。

我們和公婆住一起,老人一直為我們小輩勞心勞力,很感激!由於工作原因,我基本每天早上7點不到出門,晚上7點多才能到家,時不時周末還要加班或培訓,很多時候公公婆婆幫忙帶著兒子。

平時玩具零食主要都是網上購買,婆婆也會念及玩具夠多了,不要浪費之類的,相信每個媽媽能理解我吧,我其實是每月買玩具的開銷是定額的,只是沒和兒子說起。

5周歲生日,因為疏忽,前一天才想起明天就是兒子生日,禮物忘買了,帶著兒子就往玩具店跑,」兒子,你自己挑!」興奮地轉了一大圈,最後在奧特曼專架前徘徊。看他眼睛老是停留在最下面的大禮盒上,我就等著他開口,「媽媽,是不是不能買很大的玩具啊?」試探的語氣,「可以的啊!不是大不大的問題,而是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歡?」「我喜歡這個!」聲音確定但很小聲,「那就這個吧!」話音未落,真的看到他眼睛裡出現了小星星吶!老母親的心吶,瞬間覺得什麼都值了[捂臉]拿起半人大的禮盒就往收銀台走,他卻急怯怯地跑上來說「媽媽,要不還是換一個小的吧?」「你不喜歡!」「不是!」「喜歡就好了呀!」「可是奶奶說不能老是買玩具,奶奶說玩具很貴的,我們老是買玩具的話,家裡錢都要沒有了!」感覺他快哭出來了!我抱抱他「沒關系的,媽媽會和奶奶說的,我們買玩具的錢是已經安排好的呀!」最終在我的堅持下付了錢,看著他抱著玩具是有喜悅,但明顯沒有當時那份興奮了,小小的他,有心事吶[快哭了]

我能理解老人們的節儉,畢竟他們那個時代物資極度匱乏,哪怕現在條件好了,很多長輩還是無法安心地享受生活。浪費是需要抵制的,但是過分的節儉,是違背人性的。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不一樣,我給自己定的「過分」,就是消費和收入比低於30%。

回來後,我也單獨把自己的想法和婆婆說了說,希望在定額內,不要再和兒子說浪費,沒錢了之類的字眼,對兒子以後的成長可能不怎麼好,婆婆確實是很好,雖然她可能不是非常贊同我,但我既然提出來了,她還是願意配合的。

我簡單在紙上羅列下家裡的收入和開支,吃飯前趁著家裡人都在,和兒子解說了下,大意就是讓他明白,我們家對開支都已經做了合理的安排,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然後吃的花多少,穿的花多少,生病預留多少,存銀行多少,玩具每月可以花多少,每個月買玩具的錢只要不超過這個數就是可以的,還告訴他,如果我們家的收入增加了,每個月的開支也會相應提高。每個月沒花完的玩具費用可以累計到下個月,告訴他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一個玩具,但是這個月錢不夠,你可以存夠了再買。

一年多過去了,兒子挑選玩具反而慎重了,基本上不怎麼買重復類的,而且玩具費用項結余越來越大,難道他在憋大招?[錢]

真實的財務狀況可以給孩子講。

以下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具體分析:

如果孩子能夠體諒到父母掙錢的辛苦,財務狀況對孩子可以開誠布公。

之所以會有這種擔心,擔心孩子因為家裡有錢顯擺,或者孩子因為家裡經濟不好而萌生分擔家庭想法。

在兩者之間,我個人傾向於前者。看到題主的問題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父母擔心孩子會養成揮霍浪費的習慣。

其實,父母會擔心也很正常。孩子對於財富金錢的管理能力,是沒有的。曾經國外有過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小孩子某一天獲得了一大筆財富,很多人都羨慕。然而,在一段時間後,有人發現他死在家中,並留下遺書。

遺書是這樣的:

我覺得上天給我這樣一大筆財富,不是幸運,而是一場災難。我擁有它,卻沒法好好管理它。

因此,我認為父母培養孩子一定的金錢意識,並且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父母是可以去告訴孩子真實財務狀況的。

在前面提到,孩子能夠體諒父母的話,父母是可以選擇告訴孩子的。那孩子體諒父母的多嗎?這還得取決於外在因素對其的影響。

曾經有這樣一種教育方式,是「苦難教育」。家庭經歷不好時,可以看做是寒門環境的一方面。孩子在寒門中磨練。孩子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最終成才不在少數。

這是個人強烈的需求,驅動自己努力的結果。在曾經的一部電視劇《火藍刀鋒》中,也有類似的台詞可以印證這個道理。

「如果你想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從未做過的事!」———《火藍刀鋒》台詞

父母想要正面影響孩子更多的話,一些人主動選擇了「苦難教育」。

主動選擇「苦難教育」,真的好嗎?

當然不是。

舉一個例子: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微電影:講述了一個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雙雙下崗。孩子成績反而改善很多。

父親再次創業,小有成就。但是,父母卻沒有告訴孩子經濟狀況已經改善。反而,他們依舊如往常。

最終,孩子撞破真相,對父母的欺騙很生氣,離家出走。

刻意為之,反而適得其反!!

因此,「主動」選擇「苦難教育」,並不好!

在告訴與不告訴之間,我建議告訴孩子。一個家庭是一個整體,不用刻意隱瞞。

同時,「賣慘式」的「苦難教育」,切忌刻意為之。

家長最好還是不要把家裡財務情況告訴孩子。

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不能因為家裡的事情讓孩子分心,一個和諧完美的環境是孩子搞好學業的基本保證,沒有這個環境的保證,就是孩子再天才也容易夭折在搖籃里,給父母帶來永久的悔恨。

首先,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的例子都是因為小孩子從小就因為家庭條件的影響影響了學習進步。條件好的不思進取,條件差的被迫出去掙錢養家糊口,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帶來巨大壓力。

其次,家裡很有錢的孩子就容易產生各種優越感,攀比,花錢大手大腳,容易從小養成不好的壞習慣。家裡貧窮的孩子知道後就容易自卑,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就處處謹小慎微,不敢表達,幹事情縮手縮腳,缺乏自信,這一心理影響將會伴隨孩子很多年。所以家裡的財務狀況還是盡量不要告訴孩子,給孩子明確一點就是把學業搞好就是對這個家庭最大的貢獻。

最後,每個人的家庭條件不一樣,有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種條件優越的孩子。對於這類人,我們要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去羨慕,要學會獨立自主,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你不能當官二代就當官一代,不能當富二代,就當富一代,而目前你的學習成績超過他們,你的能力超過他們,未來就能遠遠將他們甩在後面。你的出生是你自己無法決定的,但是未來的路在自己腳下,如何走取決於自己的努力程度。

我們常說窮養兒,富養女。為的是讓兒子從小有一種努力拚搏的精神,富養女是為了把最好的都給女兒,提高女兒的眼光,長大後就不容易被人欺騙。

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實則無理。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從小父母都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消費觀。對於該不該把家裡真是情況告訴孩子,我覺得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對於「錢」的這個概念,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到錢是通過勞動才能得到的,並不是只要開口要就有的。

要給孩子最好的,不要給孩子最貴的。其實攀比這個東西從小就會存在了,從吃穿到住行,孩子之間也會攀比比較。但在孩子還沒有能力經濟獨立的時候,應該在自己經濟范圍之內給予孩子最好的,讓孩子在外面有自信。同事教育孩子要多幫助別人,自信會變成孩子間最大的財富。

一般情況下,沒有這個必要。

如果家庭富裕,告訴孩子家裡真實財務情況是為了什麼呢?向孩子炫富?怕孩子還不知道家裡究竟富到什麼程度嗎?讓孩子不刻苦學習,好逸惡勞,貪圖享樂?

如果家庭貧困,告訴孩子家裡真實財務情況又是為了什麼呢?向孩子訴苦?讓孩子勤簡節約,刻苦努力,奮發圖強?還是讓孩子悲觀失望,自暴自棄?

特殊情況下有必要。

比如說,當孩子提岀超岀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要求,父母無法滿足,引起孩子不滿,甚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時,父母就必須與孩子開誠布公,把家裡真實財務情況告訴孩子,讓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實力,理解父母的苦衷。

我感覺要不要把自己家的財務告訴孩子,要看家庭和孩子的具體情況,我認為主要看以下幾點:

1、懂事的孩子:如果我們的孩子是一個平時勤儉節約,不鋪張浪費的好孩子,那麼無論我們家庭情況好壞我們都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條件不好的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從小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好品質。條件好的也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的財富來之不易,不能鋪張浪費,培養孩子富貴不能淫的高品質。

2、不懂事的孩子:對於這類孩子我建議還是不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家庭的具體情況,不懂事的孩子,一般都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地索取。如果我們家庭好了,孩子會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約,如果我們家庭不好,他們會自卑,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容易和別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所以關於要不要把自家的財務告訴孩子,具體還是要看孩子是什麼性格、類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這個情況可以分年齡段。如果孩子還太小,告訴他(她),因為思維還沒健全,簡略說個概況,大而全的說。長大了,可以視情況,告訴她(他)的經濟情況,構成,以及儲存,因為孩子是家庭成員,有必要告之。而且,這家將來也是他(她)的,責任和義務,應該清楚。這是個人關點,當然,極個別,扶不起的孩子,除外!

應該告訴孩子,因為孩子也是家裡的一員,他也有責任分享和承擔家裡的存款與債務。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知道財富是父母用雙手創造出來的。

二、懂得分享,現在家裡都是一個孩子,不能所有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的,分享食物開始,分享家務,分享一切。

三、個人價值,個人為 社會 創造的價值收益, 社會 為自己回報的收入,收入的多與少就是自己的價值,改變現在孩子的個人理念。

教育好孩子父母應該從孩子的心理 健康 入手,不能一意孤行的追求孩子的學業成績,成績只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成長應該從學習和生活中讓孩子自己走,千萬別扶著、牽著、趕著、追著走,你不走他也走,這樣的教育才能使孩子真正的獨立,才能培養他健全的人格。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7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