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微電影三生石畔

微電影三生石畔

發布時間: 2022-09-09 00:07:25

㈠ 三生石畔,出自哪裡

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 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 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蹤……
這里還額外提醒你: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㈡ 《紅樓夢》中的三生石是什麼意思

「三生石」出現在《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

「一日,炎夏永晝,士隱於書房獨坐,至手倦拋書,伏幾少憩,不覺朦朧睡去。夢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機會,就將此物夾帶其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那道人道:『原來今日風流冤孽又將造劫歷世去不成?但不知落於何方何處?』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即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的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者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之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了,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解此案。」

「三生石」一詞出自唐朝袁郊的《甘澤謠》,說的是李源與和尚圓觀是好朋友,一同出遊,不想到了圓觀轉生之所,圓觀與李源相約十二年後,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到了相約日期,李源來到天竺寺,正愁無處尋訪,忽聽有牧童唱《竹枝詞》,不一會就見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雙手抓著牛角,從山裡轉了出來――這就是圓觀的轉世今生。圓觀與李源話別後,唱竹枝詞而去,歌曰: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杭州天竺寺外,有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他們隔世相見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為什麼《紅樓夢》的作者說林黛玉是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呢?

柴鵬程的航海日記認為:絳珠草,絳者,大紅色,即硃色。珠,明珠也,這里是用的是射覆,即以珠覆明,絳珠,就是朱明。作者又從「月明林下美人來」中取林代明,林黛玉即南明。南明是明朝滅亡以後,由前明舊臣建立的,也就是前明的轉世再生。所以絳珠草就生在三生石畔。

三生石畔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作者也從這首詩中汲取了營養,以月指明,以風指清,所以這首詩也可以看成林黛玉的註解。

「此身雖異性長存」說的何嘗不是《紅樓夢》。

㈢ 《三生石》的意義是什麼

抄的 不知道 能不能幫到你.... 三生石是什麼,在什麼地方,三生石的由來和含義 三生石——「三生」,是佛教用語。指的是一個人的前生、今生 和來生。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 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 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 記述「三生石」之由來。石上多唐、宋時的題詞石刻,大多已不可 辨認,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楊瑀、翰林張翥等人 的題詞仍清晰可見。 此石當襟尚可捫,石旁斜插竹千根。 清風不改疑圓澤,素質難雕信李源。 驅入煙中身是幻,歌從川上語無痕。 兩言入妙勤修道,竹院雲深性自存。 上面這首《三生石》詩系明代的袁宏道所寫,寫的是杭州靈隱與下天竺 法鏡寺之間那塊「三生石」的故事。這則故事古老而傷感:話說唐時洛 陽名士李源,字子澄,是一位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其父名李橙。唐玄 宗末年,發生安祿山之亂,李橙死於亂軍之手。李源見父親已死,悲痛 萬分,復見世事紛擾,遂絕意仕途,發願為父守孝,至死一不為官二不 娶妻。就到惠林寺隱居起來,漸漸地,發現寺中僧人圓澤頗有文才,為 人又純正,故結為莫逆之交。閑時,兩人遊山玩水,追古尋幽,遣興抒 懷,常有詩詞歌賦相和。 有一次,兩人同游峨嵋山。李源本想從荊州沿三峽到峨嵋山。圓澤 覺得這樣不好,認為從首都長安斜谷路過去更為方便。李源堅決不答應 說:「我已下決心謝絕人世,更無追求仕途的慾望,豈可再提到什麼京 師長安呢!」 圓澤沉默良久,說:「行止本不由人定,那就隨你所願吧。」於是兩人 從荊州入四川。路過南浦這個地方時,他們看見一位婦女,背負瓦瓮在 汲泉水。只見她外穿舊衣,內著錦襠,身懷六甲的樣子。圓澤平靜地對 李源說:「她就是我要託身轉世的所在。」李源不明白圓澤的話,忙問 「你說什麼?」圓澤說:「這位婦人姓王,我本該成為她的兒子,已經 懷了三年了,因為我遲遲不來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親,養不了兒 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來已無法躲避。你當念佛號助我速生。」圓澤 香湯沐浴後,對李源說:「我與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 就此別過。三天之後,你要到我投身的家裡來,那時正在為新生兒沐浴 新生兒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時將以笑為驗。還有請你記住,十三年後, 我們還會在杭州靈隱天竺相見。」李源知道圓澤所說非妄,心生悲戚之 心,不得不與圓澤訣別。圓澤說罷趺跏坐化了。那邊廂王姓婦女生下了 兒子。三日後,李源依囑到圓澤投胎的家裡看他,果然,那小兒正被沐 浴著,他見李源來,沖著他咧開嘴笑起來。自從圓澤轉世後,李源無心 去峨嵋山,返身隱居於惠林寺。於日升月落之間,十三個春秋過去了。 李源不忘舊約,隻身從洛陽前往杭州,欲在靈隱天竺與圓澤相會。天竺 道上,觀不盡誘人景色,聽不盡溪泉淙淙。但李源無心賞景,他只想看 到前世的好友圓澤。邊走邊想:他真能踐約嗎?他還像自己那樣記住今 天這個日子嗎?他會不會早忘了十三年前的盟約了?可他一刻都不敢忘! 心心念念記著這個前世今生的約,圓澤會不會因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 來到葛源亭畔,正在尋思間,只聽有人在隱隱約約地叫喊他:「李源, 李源!」他源循聲望去,只見澗水對岸,有一牧童,梳著菱髻,騎在牛 背上唱著竹枝詞,一見是他,便朝他揮手相喊:「李源,李源!」李源 仔細一看,發現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圓澤,便知圓澤是真的守約的。 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坐在牛背上,對著他唱了一首竹枝詞: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道圓澤雖身是隔世之身,然舊日性情沒有變,一時間百感交集, 晃似前世的圓澤朝他走來了,他問:「你身體好嗎?」圓澤笑著說: 「李公,你是個守信用的人!可惜你的塵緣未了,我們無法再續前緣了, 請你繼續勤加苦修。」說完又唱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唱罷,牧童拂袖隱入煙霞而去。 故事到此,嘎然而止。餘音繚繞,悲凄哽咽。人世難得一知音,高山流水, 心心相印。誰知在最不能離別的情況下,生生地永訣了。此情此意何以堪! 何以遣!好不容易捱到十三個年頭,相約會面的日子終於來了,誰知此身 已非彼身,一轉眼已成百年身了!人是故人,身已非他,話是故人語,卻 凄涼難抑: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陰陽兩世人,自然走不到 一塊。心嚮往之,而身不能至。一方隱入煙霞而去,另一方多了一層悲涼 與傷感。三生盟約,卻只能一生受用! 有人看了這個故事,會問:明明是兩生,如何說成三生?有兩種見解或者 說法:其一是,所謂的「三生」,即指李源見的第一次是圓澤的本身,第 二次見的是圓澤的後身,第三次見的則是圓澤化入煙霞而去的化身; 其二是,李源與圓澤相見不過兩生,就是前身與後身。根據宋贊寧禪師的 解釋,圓澤後來又為比丘,故稱三生。這個解釋有些牽強,但可列為一說。 然不管如何,三生石的名稱就這樣定了下來。 從這個故事來看,好象「三生石」這個名稱是從唐朝開始叫起來的。而其 實,遠在此之前,就已存在了。南朝詩謝靈運曾寫過一首《三生石》詩, 詩存於《靈隱寺志》,詩曰: 四城有頓躓,三世無極已。 浮歡昧眼前,沉憂貫終始。 壯齡緩前期,頹年迫暮齒。 揮霍夢幻頃,飄忽風雷起。 良緣殆未謝,時逝不可俟。 驚擬靈鷲山,尚想祗洹軌。 絕溜飛庭前,高林映窗里。 禪室棲空觀,講宇析妙理。 這說明三生石在謝靈運時早就存在了,並非從唐朝開始。李源在歷史上實 有其人,《太平廣記》載有他的事跡。這則故事可能是後人根據佛教因果 輪回的實質,將石三生與李源的事跡牽附在一起,演變出這么一個故事來。 如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把兩個朝代的人或事牽扯到一塊兒,演化出 一個千古悲劇來一樣。 原來的故事說的是兩位男人之間的深厚友誼與隔世之約。其實到了後來, 三生石的意義已成情人間的盟誓證物了。一對有情人,站在「三生石」前, 定會許下三生盟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願望是美好的,誓言是感 人的,但海誓山盟如同窗前的浮雲,一轉眼就飄過去了。當一身孤寂再次 來到三生石前,輕輕撫摸著那塊字跡模糊,經風歷雨的石頭,不就是撫摸 自己心靈上因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而留下的傷痕么!一段千古佳話,比附 於一塊普通的石頭之上。而這塊石頭躺在亂草叢中,幾被枯葉覆蓋住。舉 目四顧,一派蕭瑟,寒鴉點點處,無有人影。是不是再也沒有人相信「三 生石」的盟約了?是不是千古愛情沒有了可以踐約的所在——一塊普通石 頭不足以動人心魄?是不是所有的「海枯石爛」成了「海誓山盟」的終結 之所?當初圓澤化入煙霞,把李源十三年的美好期待都打破了:辛辛苦苦 等待來的相見,卻是如此之結局!令人想起「相見爭如不見」的詩句來。 圓澤唱著「卻回煙棹下瞿塘」就不知所終了,可見得有情人再見容易相處 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許得幾世呢?恐怕連一世都 難呢! 面對這塊普通卻不甚平凡的石頭,人們禁不住要問:人間真的有輪回嗎? 情人之間真有因緣之說嗎?如若有,那麼,何以會在諾言面前毀了約;何 以會情人反成了仇人?「三生石」的故事越精彩越迷離,後人的疑惑就越 稠密。今人張春耘先生到過三生石前,回去之後寫了首詩: 山前廟後獨愁索,哲學自己陷迷惑。 不知前世誰是我,此生過後又為何! 生老病死痛折磨,更有相思無人說! 人有一輩苦已多,怎堪三生為踐約! 三生石前問一聲,人間哪裡修正果! 問石石不語,問山山無聲。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於恍惚之 間,一陣鍾聲剪空而來,不落言詮地劃破心中的迷團,好似佛祖從遠處傳 來聲音:情是妄念,四大皆空,萬物皆無。所以,面對三生石,說什麼便 都是雲煙一朵了。

㈣ 三生石上的舊精魂有什麼傳說

靈隱寺前那塊寫著「咫尺西天」的照壁,往前行去,入天竺,道旁有清可見底的小溪。行不多遠,便見路邊有一座小石橋,過橋,由小路上山。只五六分鍾,三生石就到了,這里四處少有人跡,只有些形狀各異的大石頭散落在沉沉的綠色里。站在這里便想起一句話 '海枯石爛 ',
傳說里代表了「前世、今世、後世」的三生石。石頭其實是不起眼的,只是上面鐫了字,便傳奇了。
三生石,所指乃是友情而非愛情。

傳說,唐朝僧人圓澤和李源,一起去峨嵋。半路上,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大變,說:她孕的就是我,一會你去看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風吟月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唱完不知所蹤
而在《紅樓夢》中也有三生石的身影——「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 」

不管三生石的典故是否真實,至少是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輪回」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解。 其實,輪回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有情慾就有輪回,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的做仇敵也是可能的 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輪回的束縛.在《圓覺經》里有兩段講輪回,講得透徹:「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這種對輪回的譬喻,真是優美極了.有時候我們走在一條巷子里,突然看見有一家特別的熟悉;有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卻有說不出的親切;有時候做了一個遙遠的夢,夢境清晰如見;有時候一首詩、一個古人,感覺上竟像相識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時候偏愛一種顏色、一種花香、一種音,卻完全說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這樣偶然的嗎?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舊精魂罷了~~

傳說
有條路叫黃泉路
路上有條河叫忘川河
河上有座橋叫奈何橋
橋頭倚著三生石
前世的因
今生的果
宿命輪回
都重重地刻於三生石上
該了的債
該還的情
三生石前
一筆勾銷

過了橋頭會看到等著你的孟老婆婆
她會遞碗清涼的孟婆湯
輕輕的說道:
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湯解解渴

愛過的人
放不下的事
隨著它的入喉
化做縹緲
淡淡散去
終於
還是忘了
忘了所有的種種

留下刻於三生石上的舊精魂。

㈤ 三生石畔,刻骨銘心……真的有三生三世嗎

該等的就等吧。不該等的話LZ。。。放棄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三生三世我說沒有肯定不是最佳答案了。。
但我還是要告訴LZ···
三生三世是沒有的!就算人有輪回!你們也不可能在N億分之一的可能里相遇。何況是3次。
人是現實的。。
別去想那麼多了。

㈥ 三生石的故事

傳說,唐朝時有一個和尚圓澤和李源交好,有一天一起去峨嵋,有兩條路可以走,圓澤要走一條,李源要走另一條,最後還是依了李源。半路上,
碰見一個大著肚子的孕婦,圓澤臉色一變說:我所以堅持不走這條路就是這個原因,她孕的就是我,已經三年了,今天見了面再也躲不過去了,一會你去看
那個嬰兒,我會以笑為證,我們如果有緣十二年後在錢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見。
說完,那個婦人就生產了。李源過去一看,那個嬰兒果然對他笑了……
十二年後,李源如約來而至,正是一個月明之夜,忽然聽到一個牧童唱到:
三生石上舊精魂,
賞風吟月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
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是圓澤,就想上前和他親近,可牧童又唱到:
身前身後事茫茫,
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
卻回煙棹下瞿唐。
唱完就不知所蹤……
這里還額外提醒你: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愛情——寶黛的愛情就是從三生石畔的前生開始的——「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仙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

㈦ 「三生石,三生路」講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什麼樣的傳說

三生石的傳說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
命的精魂,歷經兩世而不改變,讀事令人動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
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
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
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
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
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
意。圓澤只好依他,感嘆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
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
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
我註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
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
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
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後悔,一方面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
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
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
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無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說出圓澤
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
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
慚愧讓你跑這么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澤公,你還好嗎?」
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
近,我們只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面的日子。」隨即又
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往那裡去了。真有三生石嗎?
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
竺寺外,還留下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
稱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
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前生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
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
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前面說過,這個故事很可能是真實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實,至少
反映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永恆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過了這種
「輪回」與「轉世」的觀念,中國人建立了深刻的倫理、生命、哲
學,乃至於整個宇宙的理念,而這些正是佛教的一種入世觀照和慧
解。
我們常說「七世夫妻」,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常說「十年修
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說「緣訂三生,永浴愛河」……
甚至於在生氣的時候咬牙說:「我死了也不會放過你!」在歉意的
時候紅著臉說:「我下輩子做牛做馬來報答你!」在失敗灰心喪志
的時候會說:「前輩子造了什麼孽呀!」看到別人夫妻失和會說:
「真是前世的冤家!」
這種觀念在中國是無孔不入的,民間婦女殺雞殺鴨時會念著:「做
雞做鴨無了時,希望你下輩子去做有錢人的兒子。」乃至連死刑犯
臨刑時也會大喊一聲:「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所以,「三生
石」應該是有的。
其實,輪回與轉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里認為有生就有死,
有情慾就有輪回,有因緣就有果報,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
永生永世做愛侶也是可能的,當然,一再地做仇敵也是可能的……
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處纏縛,不得解脫,唯有放下一切才能
超出輪回的束縛。
在《出曜經》里有一首謁,很能點出生死輪回的本質:

伐樹不盡根,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數數復生苦。
猶如自造箭,還自傷其身;
內箭亦如是,愛前傷眾生。

在這里,愛作欲解,沒有善惡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傷,被
愛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帶來不斷的傷,生生世世地
轉下去。
另外,在《圓覺經》里有兩段講輪回,講得更透徹: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
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
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回愛
生,命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
復,種種取捨,皆是輪回。未出輪回,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
流轉;若免輪回,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猶
回轉火,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可見,輪回的不只是人,整個世界都在輪回。我們看不見雲了,不
表示雲消失了,是因為雲離開我人的視線;我們看不見月亮,不表
示沒有月亮,而是它運行到背面去了;同樣的,我們的船一開動,
兩岸的風景就隨著移動,世界的一切也就是這樣了。人的一生像行
船,出發、靠岸,船(本性)是不變的,但岸(身體)在變,風景
(經歷)就隨之不同了。這種對輪回的比喻,真是優美極了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5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7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