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地鐵微電影
A. 請問大佬有最後一班地鐵1980年上映的由 凱瑟琳·德納芙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最後一班地鐵Lederniermétro》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R5GkBOmRjgh7uAECOhQKA
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
編劇:弗朗索瓦·特呂弗、蘇珊·席夫曼、讓-克勞德·古盧姆伯格
主演:凱瑟琳·德納芙、熱拉爾·德帕迪約、讓·普瓦雷、安德烈亞·費雷奧爾、波萊特·杜博斯特、讓-路易·里夏爾、莫里斯里什、薩比娜·奧德潘、海因茨·貝能特、皮埃爾·貝洛、勒內·迪普雷、阿蘭·塔斯馬、羅絲·蒂埃里、拉斯洛·紹博、馬蒂娜·西莫內、理查德·波林熱、亞歷山大·奧蒙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德語
上映日期:1980-09-17
片長:131分鍾
又名:最後一班地車(港)、最後地下鐵、末班地鐵、TheLastMetro
二戰中德國佔領下的巴黎,劇作家、導演兼劇院管理人的猶太人盧卡斯•斯坦納(海因茨•本南特HeinzBennent飾)被妻子瑪麗安•斯坦納(凱撒琳•丹尼芙CatherineDeneuve飾)藏入蒙馬特劇院地下室,伺機逃往非佔領區。身為演員的瑪麗安不得不肩負起劇院管理人的事宜,僱傭了男演員伯納德•格蘭戈(傑拉爾•德帕迪約GérardDepardieu飾)排練盧卡斯的新話劇。隨著德軍戰線的擴大,盧卡斯的出逃一步步成為幻影,只好靠地下室的採暖管道來聽每日的綵排,暗中進行指導……
本片獲法國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弗朗科依斯•特呂弗)、最佳劇本、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傑拉爾•德帕迪約)、最佳女主角(凱撒琳•丹尼芙)、最佳音樂、最佳舞台設計和最佳聲音十項大獎,並獲最佳男配角(海因茨•本南特)和最佳女配角(安德烈亞•費雷奧爾Andréa..
B. 有哪些關於地鐵的電影
以地鐵命名的電影,法國名道呂克·貝松有一部,《地鐵》是確立呂克·貝松風格的一部影片,這部看上去好像缺乏連貫故事情節的電影卻認彌漫在其中的浪漫主義色彩和精彩講究的攝影而打動了觀眾的心。盡管觀眾對它給予的關注並不算多,但三項愷撒獎的榮譽表明在權威人士那兒它得到了極大的認可。韓國導演Baek Woon-Hak的《地鐵》是一部恐怖片,據說也很不錯,感興趣不妨看看。
此外,新浪潮導演特呂弗的《最後一班地鐵》是絕對的經典,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去看的優秀影片,而且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作為一個卓越的電影專業工作者,導演在電影語言的成熟精湛方面獨樹一幟;同時,電影作為他向社會發言、表達思想的載體,精確地、溫和地、有力地呈現出人性的復雜而多面。戰爭,非常規境遇,成為一片試紙,讓人性的許多個向度有了精彩展示的戲劇性機會;導演的敘事立場,是殘酷地逼近真實,同情地觀照人類。對於思想簡單、滯留在感性階段不能自拔的人們來說,看這樣的電影實在是冒險。
《開往春天的地鐵》也值得一看
C. 求一部國外微電影的名字
有點像《老友記》(6人行)中的某一集。但是不確定。
D. 關於地鐵愛情的一個微電影,我忘了名字,現在想再看一遍,故事情節好像是女主角把男主角的吉他丟在了地鐵
《幸福的屌絲》
E. 求:有地鐵場景的英文電影
歐洲:
地鐵 subway (1985)(法國)
地下鐵 Metroland (1997) (西班牙)
地鐵風情畫 kontroll (2003)
天使愛美麗 Amelie (2001) (法國)
列車上的女孩 Fille RER, La (2009)(法國)
英美:
生死時速 Speed (1994)
日出之前 before sunrise (1995) (英語,但場景在奧地利)
豪情四兄弟 Sleepers (1996)
即興地鐵爵士樂S UBWAYStories: Tales from the Underground (1997)
滑動門 sliding doors (1998)(英國)
地鐵塗鴉 bomb the system (2002)
地鐵驚魂 creep (2004) (英國)
巴黎,我愛你 paris, je t'aime (2006) (英語與法語,場景在巴黎)
旅行者 deception (2008)
地鐵誤殺案 jean charles (2009) (英國)
地鐵驚魂 the taking of pelham 123 (2009)
F. 法國電影《最後一班地鐵》的男女主角是誰扮演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的冬天,巴黎在德軍的佔領下。這是一個黑夜與濃霧的時代。巴黎人的日子很不好過,食物定量配給:燃料嚴重缺乏,飢餓,寒冷,痛苦,孤獨,晚上只得到影劇院去,既能取暖,也能暫時逃避一下現實。當時,佔領當局實行宵禁,因此演出必須在最後一班地鐵前結束,以便人們能搭乘最後一班地鐵回家。演員們也聚集在最後一班地鐵的車廂里,交談著各種情況和消息。因此,「最後一班地鐵」一詞有時代的特徵:它與佔領時期的巴黎戲劇界的生活緊密相連。
巴黎市中心的蒙瑪特劇院的經理兼導演呂卡斯?斯坦奈是一個德國猶太人,1933年為逃避納粹的種族迫害而逃亡到巴黎。德軍佔領巴黎後,使他不得不計劃再次逃亡。但由於某種原因,他的逃亡南美的計劃沒有實現,而只得藏身在劇院的地下室,對外偽稱已離開巴黎。他把領導劇院的重任交給他的妻子、美麗而著名的女演員瑪麗恩?斯坦奈。他的生活也是靠她每天晚上送來從黑市上買來的食物維持。在這樣困難而危險的情況下,劇團仍舊堅持把戲演下去。瑪麗恩領導劇團人員繼續排演一出她丈夫已經准備好的挪威名劇《失蹤的女人》。在排戲的時候,藏身在地窖里的呂卡斯,通過一個由暖氣管道改裝成的通風系統,一句句地傾聽著舞台上的排練,從而實施他的遠距離指揮。
在這出戲中,扮演男主角的是新來的青年演員貝爾納?格朗惹。女主角由瑪麗恩扮演。他們在排戲時配合默契,真切,交融。呂卡斯在地窖里認真細聽排戲的過程中,覺察到了貝爾納與瑪麗恩之間有種微妙的感情變化。他是一個有教養而明智的人,考慮到自己的命運難免最終被活埋在地窖中,因此,為了妻子的幸福想幫助促成瑪麗恩與貝爾納之間的愛情。
那時候,戲劇界有一條著名的規矩:「戲必須演下去。」為了「把戲演下去」,為了劇院的生存,瑪麗恩與全劇團人員需要對付各種棘手的問題:如納粹當局的嚴格的戲劇檢查;合作分子(法奸)的破壞、刁難;蓋世太保的突然搜捕……有一次綵排,親納粹的報刊《處處有我》的戲劇評論員達克西阿,一個對劇團的生存舉足輕重的人物,故意遲到。第二天發表了一篇粗暴的評論,指責劇團排演這出戲是受猶太人的影響。血氣方剛的青年演員貝爾納為此把達克西阿痛打了一頓。
又有一次,蓋世太保突然來到劇院來搜查,甚至查到地窖,幾乎發現呂卡斯的藏身之處。幸虧劇團同仁用種種手法拖延時間,使呂卡斯得以躲過。但貝爾納卻發現了藏在地窖中的呂卡斯。
瑪麗恩為了劇團的生存,不得不以兩面派手法周旋於佔領當局和合作分子之間,但貝爾納不了解她的苦心而激烈地反對她這種態度。當貝爾納在地下室發現了瑪麗恩的丈夫呂卡斯以後,就毅然離開劇院投身抵抗運動。
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德國法西斯敗局已定。呂卡斯從隱藏了813天的地下室走出來。1945年戰爭結束後,呂卡斯重新導演新戲,貝爾納也重返劇院演出,仍和瑪麗恩配戲。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瑪麗恩一手拉著貝爾納,一手拉著呂卡斯,向觀眾頻頻致禮謝幕。
戲在演下去。歷盡種種艱辛,戲劇界那條著名的規則「戲必須演下去」實現了。盡管道路曲折,藝術家們堅持獻身於藝術的精神始終不渝。人們和睦相處,生活也在繼續。
G. 尋找有地鐵站場景的電影
以下電影中都有地鐵場景
極速地下鐵(地鐵驚魂) 韓國
噬血地鐵站 德國
地下鐵 香港
開往春天的地鐵 中國
地鐵 法國
最後一班地鐵 法國
穿越時光的地鐵 日本
跳躍大搜查線-《交涉人-真下正義》 日本
生死時速 美國
豺狼末日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