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領悟微電影

領悟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31 11:58:54

A. 微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要「會看」電影
要寫觀後感,首先要「會看」電影。也許有人會發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聾,誰不會看電影?可是為什麼許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說寫出感想了。因此,老師在此提醒各位同學在看電影時要「投入」,要讓自己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情感世界裡,與主人公同悲歡、共休戚。同時,還要並用眼、耳、腦各種感官,留意細節。
所謂細節,就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觀眾觀看影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視聽享受的過程,既是視覺美感逐漸積累的過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斷深化的過程。只有聚「睛」會神,我們在觀看時獲得的感受才能愈豐富、強烈,對影片內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徹,寫觀後感就更有基礎。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寫觀後感,要從自己觀賞影片的感受出發。可是,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應強調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五六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有個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觀後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觀後感屬於評析性的議論文一類。電影觀後感,即對影片發表評論,抒發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它又有別於影評:影評--重在「評」,在挖掘了主題之後,應當對主題的成功與否、主題的表現所依賴的環境是否真實,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現實生活以及電影語言的運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開評價與論述;觀後感--重在「感」,表達方式以抒情、敘述為主,內容多為電影對觀眾的啟發,觀眾看了影片後的感想等。
在影片中可感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從主題、人物、細節、場面、語言等方面入手;就多部影片來說,有的側重於思想內容,有的側重於表現形式,有的截取影片的某個場面、某個事件。「感點」的選擇,各具特色,可資借鑒。
寫電影觀後感,要選擇好角度。一篇幾百字的觀後感,容量很小,而一部電影所牽涉的內容卻很多,切忌面面俱到,必須選好角度,把重點放在一個側面上,這就叫「口子要小,挖掘要深」。選擇角度,一方面要看影片本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看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地方。角度選得好,對立意、選材、構思、謀篇都直接產生連鎖反應,有利於把觀後感寫好。
厚積薄發,調「兵」遣「將」
寫電影觀後感,要充分而又妥貼地運用學過的語言。民間有一個給「語言」下定義的謎語:「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高爾基也說過類似的話:「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文學的第一個要素是語言。」電影是一種藝術,電影觀後感自然要牽涉到方方面面,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就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影片沒有真切而深刻的感受,自然寫不好觀後感;有了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如果語言貧乏,同樣也寫不好電影觀後感。
針對這樣一篇觀後感,作者盡管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和語言要求上看,都是不合格的。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語言平淡無味,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

正確把握文章內容。
常見的觀後感一般包括三大塊內容:
1、內容簡介。用簡單幾句話概括影片內容,就像我們平時讀了一篇課文歸納主要內容一樣,做到既完整又簡練。
2、發表評論。寫這部分時,同學們可向自己提這樣幾個問題:你對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為什麼?哪個人物你最喜歡,為什麼?哪個場面最使你感動,為什麼?只要選擇其中一個問題深入思考並寫下來,就構成了自己對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個鏡頭的個性評價。
3、抒寫感受。這是觀後感的主體部分,學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號。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較:或將片中人物與自己比較,尋差距,找不足;或與身邊熟悉的人相聯系,闡發自己的觀點;或將電影中的先進事跡與生活中、社會上的現象比比較,從正反兩方面談感受。在寫作時,同學們可簡單列舉一些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敘議結合。一句話,只有聯系自己,聯系生活和實際,才能寫出真情實感。

找准寫作的切入口。
一部電影人物眾多,內容紛繁,情節縱橫交錯。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找到一個切入口展開全篇,好像一條紅線將「簡介-評論-感受」三塊內容串連起來。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方法:
1、選擇一個人物。一部電影看完,有的同學對主角贊不絕口,有的對某一配角記憶深刻。不管怎樣,只要挑選一個人物,透過其言行舉止走入他的內心,由此而發表評論,抒寫感受。2、截取一個片斷。即選擇影片中的一個小故事或一個獨立的情節展開。如電影《任長霞》中,表現任長霞一心為民的事例很多。同學們就可選擇其中的一個小故事作為切入口,聯系實際談感受。
3、描寫一個鏡頭。即採用特寫或素描的方法,生動描述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個鏡頭,引發自己的情感共鳴,進而談體會說感受。

B. 觀《父親》微電影有感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題記

很少有一首歌曲就能讓我們哭泣不已,但這首歌曲做到了,它的音樂它的詞句,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們心上。

每一個父親都有愛孩子的方式,每一個父親,無論貧窮,無論艱難都有永遠愛孩子的心。而每一個孩子,都對父親有種感覺,不懂和懂得感覺。懂了便分擔和沒有開始分擔,或者不理解的叛逆與傷害。

就像燕燕和她父親,年輕時他是女兒的驕傲,人老了,他不會讓女兒難堪,只為強忍病痛在她一輩子最重要的時候牽著她的手走一程,即便那一程不完美,但卻充滿多少苦衷。只不過是,為了女兒,一輩子肩上由青絲換做白發,由青春張揚得意到人老滄桑,總害怕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亂了方向學壞。他在經歷中得到的經驗,他吃過的虧想告訴我們,想傳授予我們,而在那個時候我們卻不從懂得他們講述的過程中有著難飲的傷痛,而我們卻在臉上浮出浮躁的表情,我想到了他那一刻的眉頭,緊了心頭。

看過《父親》,不禁想起我那日漸老去的爸爸,爸爸,忘不了您操勞的身軀,忘不了您疲憊的身影,雖然您對我沒有太多的話語,但我知道,您有一顆深愛著我的心,是您讓我對情感有了更透徹的領悟,爸爸,我會在您所賦予的時間中明白您給我的每一個關懷,燃燒的歲月,已將您的青春燃盡,但堅強的信念,仍在您的額頭閃光,您在我心中永遠高大偉岸,您的青春,在我的成長中流逝:您的黑發,在我的成熟里霜白;您的眼睛不再明亮,您的脊樑不再挺拔

當時代變遷,當這快速更迭的社會充滿了太多太多他認為神秘的事情。當面對社會的無情,當整個車廂年輕的青年圍觀一個頭發斑白的老者為社會公德和道義而獻身的時候,當脆弱的他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那些人的良知泯滅,傷透了那個時代的人,而不僅僅是燕燕的父親。

當職場普通女性受到騷擾,不是敢怒不敢言,二十連怒都埋在心裡,只為生活,卻要遭到莫名奇妙小三的控告和人格的侮辱,在受盡傷害在大雨的夜卻一個獨自面對,對天哭泣的時候,卻迎來曾經懵懂的人。當所有人沒有在她受盡凌辱的時候出手幫助她,這個曾經記憶里的人卻為她撐開那不敢渴望的傘,一個渴望久久卻遲來的擁抱。當那個曾經被認為是不良少年的人再次出現在父親的面前,他還記得,找不到接受他的理由,不僅僅是他沒有給她女兒幸福的能力,卻觸犯了他自己的心傷。

好人卻為做好事,而受到報復。當電視中的警察用自己的武器殺死那個罪犯的時候,他在心底有了怎樣的觸動,假如當初自己也如同那人一樣,是否就可以避免自己受傷。而他卻只為敬畏生命。

當聽到女兒告訴她將和自己不中意的人結婚的時候,自己激動的小便失禁。卻在婚禮的時候出現,說「對不起我來晚了」從肖利婚禮上的魚肉朋友就可以知道他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人以群居。可是雖然自己極大的不滿意,既然女兒的決定,而愛的深的一方只有順從,並深深的祝福她。不顧一切踏上了婚禮。然後在發病的時候匆匆離去……

是否有時候,我們的父親進入這新異的城市,對著窗外看,看著陌生的,充滿了好奇,驚艷事物的新奇,卻被誤會。就如電影里對裙子的好奇,卻被誤認為騷擾。是否有的時候,他是我們崇拜的對象,他高大偉岸的身軀是我們的避風港,是否等他們老了,為我們而生長的斑斑白發,到最後在我們的婚禮上為了給我們留足面子匆匆而去……

因為他,我們才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因為他我們才可以和富貴人家的子女在一所學校,在一個城市,然而他卻累卻苦,卻辛酸,卻面對我們的不理解,卻獨自承受自己的無奈,我們永遠欠他們的,即使從出生那一刻就還也還不起。

C. 大學微電影劇本,主要講述一個學生上學路上根據不同路況而引起的心理變化,5到15分鍾

呵呵,有些抱歉。 您所說的上學路上,是客觀的去學校的路上?還是指上學生涯呢?又或許,兩者皆是~
因為上大學都是住寢室的,沒有去學校的路上這一說,就算有,也是在校園內從宿舍到教學樓。若是在外面住,也不會離學校太遠,所以路上不會有太多的什麼。

上學路上有可能遇到什麼呢?

地鐵,BUS。在擠車之前,看到那些衣著光鮮的上班族們很帥氣,但一擠上車,丑態百出,想到自己十年苦讀,上了大學,以後還不是這樣?

早點攤,早市。這也是早晨上學路上會觸發情節的地點。早點攤食客們身份,讓主角有了怎樣怎樣的回憶。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什麼什麼什麼......而這些人的身份很可能聯系著時代背景,他們的落魄與社會體制的變革等等,這些不穩定因素在大學生主角心中產生的疑惑。

但這些無足以引起頹廢和墮落,頂多就是迷茫。因為上學路上只要不被撞的下半身殘廢,幾乎沒必要因為看到些什麼而墮落吧?想要深刻,就要更戲劇化的事件,但小小的上學路,和這個劇本的結構不足矣支撐那麼大的內核。
如果非要加,可以加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上學路上撿到個摔倒了的老人,交給警察叔叔後,老人反咬一口啥啥啥的。然後主角再也不相信愛情了,墮落了......這會不會太陰暗?

再說轉折,從墮落到有積極的氣氛。
一個微電影的時間和心理跨度,很難做到這一點吧?
與其用轉變的手法,不如主角在最後一刻,獲得領悟,然後畫面一黑,多少年後,主角怎樣怎樣的成為怎樣的人。

總體來說,我個人感覺您野心過大......不如用日式手法,把一些生活中不太被注意的細節,配合主角敏感的內心,加以放大,或是戲劇化。用觸手可及的小事,不動聲色的展現一個人將要步入社會的心理轉變。

D. 微電影《一念》觀後感想

觀後感寫法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報閱讀文章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過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文章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E. 關於大學生戀愛的微電影,名字叫什麼愛情

推薦你看《不說話的女孩》,去優酷上搜名字就能找到。先說鏡頭,干凈漂亮沒有任何瑕疵。老照片、現實生活、動畫之間的切換相得益彰。還有音樂也超有愛哦!我覺得最重點的是電影里的畫面場景,每一幕都會讓我們想到初戀的感覺——相互間彼此揣摩、朦朧的小曖昧、不斷的試探。。。。。有木有啊!親們!我最喜歡的是結尾的那句話——真愛滋味,不需言語。太有了!雖然是伊利拍的,但是相當有台灣小清新.

F. 明星參與的微電影有哪些

《這一刻,愛吧》陳柏霖主演,愛情的四個象限
《再一次心跳》羅志祥、楊丞琳主演,既有搞笑又有煽情
《益達廣告微電影》彭於晏、桂綸鎂主演,「兄弟情」
《乾杯》五月天微電影MV
《遺忘》林心如主演,愛情微電影
《是不是愛情》何潔主演,音樂微電影
《妙之異境巴黎》周冬雨主演
《錯覺》方大同主演
《一部佳作的誕生》徐錚主演,惡搞的微電影
《交換旅行》楊冪自導自演微電影,講述了都市白領的自我領悟

G. 幸福家味道微電影訴求點是什麼

在經歷了不同的人生際遇後,收獲人間溫暖、找回生活信念,領悟幸福真諦,其實,幸福就在身邊,從未離開。
分北漂篇、創業篇、運動員篇。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很有啟發性的。
《幸福家味道》是中糧集團拍攝的第一部微電影,主要是通過三個小故事來講述創業中的困難與愛的傳遞,很感人。

H. 微電影幸福陽光觀後感

的確,只有在體驗的過程中,才能增強認知幸福、創造幸福和傳遞幸福的能力。正是在重視主體體驗的思政課教學探索中,柴素芳和她的學生一起打開了領悟幸福的微電影之門。
「在鏡頭里,人們的愛心和奉獻精神都是被放大的,甚至說是一種理想狀態。可實際是不是這樣的呢?很簡單的例子,鏡頭里去扶一位老奶奶,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可現實社會中對於這樣一件事的討論、爭議會很多。人們對於正能量的事件到底是怎樣看待和表達的?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探索。」該校經濟學院學生解雲清的理性思考顯現出微電影教學的育人之效。

I. 微電影內容主題風格有什麼作用

人們接收信息,理解感情,領悟知識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做一件事必須有個主旨和主線,否則觀眾看完後不明白你在講什麼,表達什麼,就如同一個人沒有了靈魂,一個好的作品雖然簡短,肯定是需要對這個作品賦予靈魂的,這就是主題和風格的作用。

J. 我想問拍微電影,應該如何准備

工具/原料
拍攝器材

拍攝人員

步驟/方法
1
主題定位
主題是一個片子的靈魂。首先要確定好製作一個什麼樣的微電影,有一個中心思想,才能朝著這個主旨不斷的努力,製作出理想中的微電影。觀眾在看完之後,才能有所思考,而不是雲里霧里。

2
器材准備
要製作成功的電影,好的拍攝器材是最基礎的保障。自己製作微電影,一般是採取租恁器材的方式,不僅要考慮到器材的性能,還要考慮到租用的成本問題。器材准備過程中,必須有專人跟蹤負責,以免器材丟失或出現其他意外情況。

3
進行拍攝
拍攝前,要做好拍攝日期安排和選擇好拍攝場地,才能保證拍攝過程中更加順暢。要實現對取景的地方進行踩點,不能臨時抱佛腳,那樣,只會耽誤或延遲拍攝的時間,一切要有計劃的進行。

4
後期製作
片子拍攝好後,要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製作,讓整個片子有順利而不凌亂,並能夠帶給觀眾視聽結合的效果。就算再好的畫面,沒有聽覺上的效果,會遜色不少,且觀眾無法通過畫面直接了解這個片子的所要表達的思想。

注意事項
拍攝器材保證可以正常使用;

拍攝前,要對場景和拍攝畫面有一個大概的思路。

本篇文章來源於雨愛文章網 www.YA08.com 原文鏈接:http://www.ya0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2&page=1#pid4714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