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微電影
『壹』 什麼是工傷保險待遇
第三十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後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四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八條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准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第四十條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四十一條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第四十二條工傷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一)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二)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三)拒絕治療的。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分立、合並、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依法撥付應當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第四十四條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不能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不中止。
第四十五條職工再次發生工傷,根據規定應當享受傷殘津貼的,按照新認定的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津貼待遇
『貳』 工傷認定要多長時間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職工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申請,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護理依賴等級鑒定,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有關(病歷)資料。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根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國家標准GB/T 16180—2006 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送達申請鑒定的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並給職工頒發《職工傷殘證》。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對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再次鑒定。
自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作出之日起一年後,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及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認為傷殘情況發生變化的,可以申請勞動能力復查鑒定。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一款APP,叫中國法院手機電視http://dwz.cn/IgApY,裡面有很多法律相關資訊,還有法院微電影,還是蠻好用的。
『叄』 工傷保險是什麼
你好,可以先點擊這篇文章看一下什麼是工傷保險?工傷保險有什麼用?工傷險和我們之前講過的生育險一樣,也是由公司統一交的,自己不用掏錢,可能很多人沒有關注過,其實工傷險也是有基數的,像深圳的工傷險基數就分為8檔,自己的工資拿的越多,基數越高,每個月交的工傷險自然就越多了。
工傷險是打工人基本的保障,比如工作中不小心受傷了、出差受傷、上下班的時候遇到了交通事故,或者是患上職業病,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工傷保險獲得補償。
不過,大家交工傷險要記得不能斷繳了,因為工傷險是交一天就能保障一天的,一旦斷了就沒法享受了。
專心保是一個專業的保險測評平台,服務全網用戶超700萬人,關注我們,將會一對一給你更專業的建議,讓你買保險不再踩坑!
『肆』 工傷保險的特徵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工傷保險是用來保障員工在工作期間的人身安全,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有了工傷保險就避免了企業和員工承擔大量醫療費用,可以有效減輕企業和員工的經濟負擔。社會保險是公司企業必須為職工繳納的,不用職工自行繳納的,工傷保險包括在社保里,所以,工傷保險是不可以單獨購買的。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伍』 工傷保險有多重要,看了微電影
我還是想在問一下:
1、我單位員工工傷事故是11年1月份的,至今已經有23個月了但還是在康復階段,因為從新植入的骨髓長勢不是很好,也未能參加今年年底的傷殘評級,現在這個停工留薪怎麼處理(之前的工資單位是照發)?
停工留薪期滿停發原待遇,如果停發了會不會引起不比要的糾紛?如果繼續發,那這部分費用怎麼拿回?
2、傷殘待遇,由誰申請?關鍵未評級前能享受到傷殘待遇嗎?
3、護理費用是不是要等傷殘評級出來以後來確定?如果單位多支出了,那多支出的能那回來嗎或者說用意個什麼發式來走財務的帳目?
『陸』 報工傷保險對公司有影響嗎
符合工傷認定條件的,由公司協助報送,對公司無任何影響,唯一的影響可能是對公司部分負責工傷報送的員工增加了工作強度。
『柒』 工傷保險條例(2022最新)
《南昌市社會保險條例》予以廢止。
28日,記者獲悉,南昌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南昌市社會保險條例廢止案》。
據了解,《南昌市社會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於1994年3月29日經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1995年4月29日經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它們在1997年、2003年和2005年進行了三次修訂。
作為我國第一部規范社會保險制度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對建立健全南昌市社會保險制度,有效維護勞動者社會保險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社會經濟結構、社會保障制度本身以及勞動者和公民的需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條例》執行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日益顯現。
比如社會保險制度缺乏銜接;制度的強制力弱;融資渠道狹窄;運行機制不夠完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2011年7月,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法》生效,建立廣覆蓋、可轉移、可銜接的社會保險制度,進一步規范和明確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規定多渠道籌資、城鄉統籌、規范管理服務、加強基金監管。條例的主要內容已經社會保險法批准。
此外,通過將《條例》與《社會保險法》及其相銜接的行政法規、《工傷保險條例》、《失業保險條例》、《部委關於實施若干規定的規定》相比較,由於《條例》頒布較早,所以在適用范圍、籌資渠道、繳費標准、待遇享受、基金監管等諸多內容上,
因此,南昌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廢止該條例。
『捌』 工傷保險怎麼報銷
法律分析:1、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2、認定為工傷後,向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傷殘等級鑒定;3、持鑒定結論、住院結算單及費用明細表等材料向社保部門申請報銷。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第十九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第二十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工作人員與工傷認定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