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年看多少小電影
A. 國產片一年出兩個40億 ,能引發大量觀眾觀看的原因是什麼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今年都破了票房40億,引發觀眾觀看的狂潮,截止2019年8月16號上午11:00,電影哪吒觀影人,次數達到1.06億,流浪地球的總人次是1.05億。有過億的人去電影院觀看這兩部片子。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輪又一輪的觀眾進到了電影院?
第三一部優秀的影片,一定是能夠讓人回味的。國產影片,其實最大的優勢在於中國的觀眾基礎越來越好,不必舍近求遠,只需要製作出中國人喜歡看的東西,貼近中國人的心理,好劇本好製作,真誠的演繹,一定會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B. 你統計過自己一年看多少部電影嗎
在我記憶里,過去的一年我大概看了二十幾部電影,我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感覺 ,超級酷。
C. 誰知道普通人、青少年一年平均看多少次電影
我上學的時候基本上一周看一部,一年就是50部左右
工作後一周能看好幾部,一年下來少說200部
D. 一年看2000多塊錢,電影的人,看了多少電影
按票價50來算,2000÷50=400. 一年下來至少看了400多部,
我感覺不現實,因為一年下來也不一定有400新電影上映。
E. 中國現在一年光爛片就好幾百部,當年的中國第一部電影有多麼艱難
一、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一)概況簡介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這是有記載的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標志著中國電影的誕生。
1905,適逢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獲得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靈感。這一年,離狄克遜發明電影放映機過了16年,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車到站》過了10年。
(二)拍攝情況
20世紀50年代末,曾有人對豐泰照相館學徒劉仲明做過采訪,那次采訪留下了了對《定軍山》拍攝情況的最詳細的記載:
「……廊子下借著兩根大紅圓柱,掛上一塊白色布幔。屋內成了譚老闆臨時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師、敲鑼鼓傢伙的,都來了。屋外院子里,把那架號稱『活動箱子』的攝影機,擺在了靠前院後牆邊。由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拍照(即攝影),他是『豐泰』最好的照相技師了。雖然前幾天練過幾回,但真的上陣,仍顯得有些緊張。一通鑼鼓過後,布幔後閃出一個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將來,這就是譚鑫培最拿手的《定軍山》里的老黃忠,只見他配合著鑼鼓點兒,一甩髯口,把刀一橫,立成頂樑柱一般,就聽旁邊有人喊:『快搖』,劉仲倫便使勁搖了起來,那時的膠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搖完了,算告一段落……」
(三)同類電影
早期中國電影和戲曲結有深厚的緣份。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缺乏拍攝敘述性影片的經驗,而戲曲又是當時吸引觀眾熱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國電影與戲曲的聯系很緊密。除了《定軍山》是一部戲曲紀錄片外,豐泰照相館拍攝的那批電影都是戲曲片段。1931年誕生的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戲曲藝人的悲歡生涯,而且還穿插了四個演唱片斷,1948年攝成的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也是根據同名京劇改編並由梅蘭芳主演的。
任慶泰挑選要拍攝的劇目時,會先派職員去戲院把受觀眾歡迎的戲記下來,然後選出其中做、打動作多於唱、念的片斷拍成影片。早期的這些戲曲片絕大多數是武工戲中的一些武打、雜技等戲曲舞蹈場面片斷,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當京劇演員,如譚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從而突出了視覺運動的銀幕感受。
(四)相關鏈接
1、任慶泰
字景豐,青年時在日本學習過照相技術,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派商人。1892年在北京開設豐泰照相館,成為京城最早開業的照相館老闆。因其技術優勢,生意異常興隆。最初,他的大觀樓像中國當時的所有影戲樓一樣,放映的是舶來品。漸漸地,任慶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僅有戲法與外洋風景」,他動了自己拍片的念頭。攝制《定軍山》之後的三年裡,他還拍攝了《青石山》、《艷陽樓》、《紡棉花》等戲曲的片段。1909年,照相館遭受火災,任慶泰的電影活動就此終止。1932年去世。
2、譚鑫培
著名老生演員,戲路廣博,文武昆亂,無所不能,是當時北京演藝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員,人稱「伶界大王」,因拍攝《定軍山》而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演員。稍後他還拍攝過《長坂坡》的片段。
3、大觀樓影院
建於1905年,創始人即任慶泰,前身為大亨茶園。《定軍山》在此上映時,人潮洶涌,一時無兩。20世紀20年代成為中國第一家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家經營,1955年起公私合營,1965年改建成北京當時唯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二、陝西省級風景名勝區——定軍山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南5千米,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三國時,蜀將黃忠斬夏侯淵、趙顒於此,在歷史上遂負盛名。定軍山主峰海拔833米,屬大巴山脈,東西走向,其脈自高廟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號稱「十二連峰」。兩個主峰,東西分立,中一小峰,宛若「二龍戲珠」。西側主峰頂上有一個鍋底形的大窪,周圍1.5千米,即三國時稱為「可屯萬兵」的「仰天窪」。北有一開闊地帶,名「武侯坪」,即當年黃忠大戰夏侯淵的戰場;稍北有「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頁細花紋磚砌。更北兩峰西側下有一大石,高約3.3米,寬約2米,中開一縫,寬窄不一,名曰「遮箭牌」,傳為諸葛亮遮擋敵箭的遺物。北麓有一片廣漠沃野,就是當年諸葛亮大布「八陣圖」、「設督軍壇」的武侯坪。在此可時常發現「扎馬釘」和箭鏃,傳為蜀軍用兵之物。
定軍山廟宇堂皇,古木交錯,山道盤桓,是旅遊觀光、懷古覓幽的佳處。
F. 大家平均一年看多少部電影
1922年9月27日,哈利-費爾奧和攝像師羅伯特-艾爾德製作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愛的力量》,採用了紅綠立體電影模式,在洛杉磯大使飯店戲院放映的,同樣只有一名觀眾,院線沒人願買。
G. 為什麼票房比人口多 中國人口才13、14億,就算每個人都去看這部電影,但票房就10億20億了
票房是影視收入金額,當然高了。
H. 九十年代中國人平看多少部電影
從1988年到1998年這1O年裡,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很快,拍攝了一大批反映革命歷史、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反映時代精神的優秀作品,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八女投江》、《開國大典》、《巍巍昆侖》、《百色起義》、《烈火金鋼》、《大決戰》、《開天闢地》、《紅櫻桃》、《大進軍》、《秋菊打官司》、《大轉折》、《本命年》、《龍年警官》、《過年》、《香魂女》、《鳳凰琴》、《大撒把》、《沒事偷著樂》、《男婦女主任》、《不見不散》、《花季雨季》等,一批年輕有為的導演也各自施展才華,佳作迭出。謝飛、黃健中、張藝謀、馮小剛、馮小寧、夏銅、吳貽弓、顧長衛等,他們的作品也頻頻在國內外電影節上獲獎。
近幾年,中國電影市場仍然不是很景氣,所出作品與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並不諧調。雖出現了一批佳作,如《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緊急迫降》、《美麗的大腳》、《和你在一起》、《首席執行官》、《沖出亞馬遜》、《卡拉是條狗》、《生活秀》、《開往春天的地鐵》、《孔雀》、《可可西里》……一批更年輕、更有為的導演顯露了頭角,如賈樟柯、王小帥、張元、陸川等,他們被稱為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他們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思考,更具魅力的藝術姿態引起了各界的關注。
如今,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是被大量的美國大片所壟斷,一大批韓日電影也在不斷地膨脹,期待中國電影能夠迅速擺脫困境,重新崛起。[1]
I. 你一年能看多少部電影
一百部左右吧。答主現在二十六歲。從高中開始看得多。八年看了1000多部,下面的圖片是我豆瓣標記過的看過的電影,還有很多沒有標記的,保守估計,一年平均一百部左右吧。
J. 你一年看多少部電影
總共不超過十部,因為我平時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去看電影,有時候特別羨慕一年能看幾十部電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