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農葯小電影王昭君劉邦

農葯小電影王昭君劉邦

發布時間: 2022-08-28 12:11:27

1. 王昭君對中國歷史作出了哪些貢獻你知道嗎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貴妃合成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對她們精彩的歷史典故。王昭君一個良家子女被選入宮,為了漢匈兩族的友好團結,甘願充當漢族的「和親使者」,出嫁到塞北的匈奴,肩負起朝廷交給她的為鞏固和加強漢匈兩族團結友好關系的重大使命。

經濟促進了匈奴經濟的發展,王昭君嫁到匈奴,把漢朝的農作物種子帶到了匈奴,並教會了當地人怎麼種植,促進了匈奴當地農業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匈奴經濟的發展。

文化匈奴積極吸納漢朝的文化,昭君出嫁到匈奴,把漢朝的優秀文化傳遞給匈奴人,匈奴貴族也積極接受了漢文化的熏陶。因此,王昭君促進了匈奴文化的發展,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2. 推薦一些古代歷史的電影,電視劇,要好看點的!

《貞觀之治》
《武則天》《秦始皇》(亞視1986版)
《漢劉邦》
《漢武帝》(1997版)
《司馬遷》
《王昭君》(1987版)
《漢宮飛燕》
《三國演義》
《隋唐演義》(1996版)

《唐明皇》
《趙匡胤》
《楊家將》(1991版)
《包公》(1986版)
《賀蘭雪》
《蘇東坡》(1995版)
《成吉思汗》
《魂斷釣魚城》
《馬可波羅》
《海瑞》
《大明王朝1566》
《明宮三大案》
《袁崇煥》
《努爾哈赤》
《鄭成功》
清代戲,多雜泛濫,但精品極少。除了《康熙》《雍正》外,《嘉慶皇帝》《鴉片戰爭》《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北洋水師》《末代皇帝》《走向共和》等還是值得一看的。漢武大帝》《貞觀長歌》《大明王朝》《孝庄秘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明成皇後》,《孝庄秘史》《雍正王朝》上下五千年》.看後你會深深為中華悠久歷史文化所折服,
《孔子》
《屈原》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東周列國》
《大秦帝國》(2008版)
《秦始皇》(亞視1986版)
《漢劉邦》
《漢武帝》(1997版) ,不是你那版本的,看後體會是不同的。
《司馬遷》
《王昭君》(1987版)
《漢宮飛燕》
《三國演義》
《隋唐演義》(1996版)
《貞觀之治》
《武則天》
《唐明皇》
《趙匡胤》
《楊家將》(1991版)
《包公》(1986版)
《賀蘭雪》
《蘇東坡》(1995版)
《成吉思汗》,呵呵,你看過了吧。。
《魂斷釣魚城》
《馬可波羅》
《海瑞》
《大明王朝1566》
《明宮三大案》
《袁崇煥》
《努爾哈赤》
《鄭成功》
《嘉慶皇帝》
《鴉片戰爭》
《垂簾聽政》
《火燒圓明園》
《北洋水師》
《末代皇帝》
《走向共和》
央視的:《唐明皇》《武則天》《三國演義》《東周列國》《隋唐演義》《漢武帝》《走向共和》《喬家大院》《大明王朝1566》…

3. 王昭君怎麼那麼惡心,想把她揉碎的感覺

王昭君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西漢時期,為了塞上邊境的和平,甘願遠嫁塞外,嫁給了呼韓邪單於,從此邊塞太平。這么一個以國家大義為重的女人,不僅人美,心靈也美,你居然說她惡心。簡直不可理喻
當然,如果你說的是王者農葯中的王昭君,請你加上你的定語,不要和歷史偉人王昭君混為一談

4. 有關劉邦死後歷史的電視劇

呂後——漢景帝《大風歌》,《呂後傳奇》,《美人心計》
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大漢天子》,《漢武大帝》,《大漢賢後衛子夫》《大漠謠(小說改編,失真了。)》

劉弗陵——劉病己(劉詢)《烏龍闖情關(不真)》《大漢情緣之雲中歌(不真)》

漢宣帝——漢成帝《母儀天下》,《王昭君》,《昭君出塞》,《漢宮飛燕》(王政君算是主線 了,不過這些裡面都沒有太多關於王莽篡位的東西,漢代外戚裡面篡位成功的也 就王家人了)
漢哀帝——漢光武帝劉秀《光武帝劉秀(不算歷史正劇)》,《光武大帝》,《長歌行(秀麗江 山)》(只看過小說,寫的有種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感覺)(陰麗華,長孫皇 後,馬皇後是好皇後)

漢明帝——漢章帝之間沒有太多電視劇作品

漢和帝——漢質帝劉纘《94版三國演義》(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他們)漢質帝劉纘還有一個《八歲龍爺鬧東京》(梁翼專政的電視劇,不真)
漢恆帝——漢靈帝(諸葛亮口中的恆,靈二帝)《94版三國演義》,《曹操》(裡面有漢靈帝的身影)之後就黃巾起義了啊,,,

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去看三國的電視劇吧,董卓專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等《三國演義》,《赤壁》,《三國》,《曹操》等

5. 王昭君嫁了幾次 揭王昭君的幾任丈夫分別是誰

王昭君嫁了兩次,兩個丈夫分別是:

1、呼韓邪單於(前夫),匈奴單於,公元前31年逝世,昭君與其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

2、復株累若鞮單於(後夫),呼韓邪之子,原名雕陶莫皋,前31年至前20年在位,昭君與其育有二女: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其中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5)農葯小電影王昭君劉邦擴展閱讀: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於,並改元為竟寧。單於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於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

6. 王昭君出塞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秦末漢初,居住在我國北方的匈奴族,擁有騎兵34萬人,成為西漢王朝北部的重大威脅,由於當時漢朝的社會經濟有待復興,國力空虛,內部統治還不夠鞏固,無力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爭,於是劉邦在公元前199年,採納了劉敬提出的與匈奴「和親」的建議,決定以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每年送去酒、肉、糧食等物,並且與匈奴單於結為兄弟。

西漢初期的這種「和親」政策,是在當時的形勢下,由西漢統治者迫不得已施行的。這種「和親」政策,帶來了相對和平的局面,匈奴不再或極少侵犯西漢邊境,兩族人民開始了友好往來。

隨著西漢初年社會經濟的恢復發展,漢朝的國力逐漸強盛起來。到漢武帝時,便放棄了對匈奴單於退讓的「和親」政策,向匈奴貴族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戰爭,從此西漢和匈奴斷絕「和親」八十多年。匈奴在漢朝軍隊的連續打擊下,勢力衰落下去,再也沒有向漢朝發動進攻的力量了。於是漢朝朝廷與匈奴貴族之間的戰爭漸漸平息下去,又重新恢復了兩族間的「和親」。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發生了五個單於爭統治權的斗爭,爭來爭去,形成郅支單於和呼韓邪單於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郅支單於打敗了呼韓邪單於,呼韓邪單於帶兵南移,投降了漢朝。

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61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朝見的單於,漢宣帝像對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城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在長安住了一個月,回去的時候,漢宣帝派長樂衛尉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等,帶領16萬名騎兵護送他回國。還派人先後送去了34萬斛糧食接濟匈奴人。

漢宣帝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元帝即位。沒幾年,匈奴郅支單於侵略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聯合西域各國,打下了郅支城,殺了郅支單於。

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於又一次到長安來。他為了表示要和漢朝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請求漢元帝答應他跟漢朝結親。漢元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以前,漢朝與匈奴和親,都得選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次,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代替公主。他吩咐太監到後宮傳話:「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對待。」

後宮的宮女都是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皇宮,就好像飛鳥被關進了籠子,失去了自由,都盼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可是現在要遠出塞外,嫁到匈奴去,那裡天寒地凍,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大不一樣,因此,她們又都猶豫起來,不願意報名應選。

有個叫王嬙的宮女,出身於小康家庭,幼年念過幾年書,學名叫做昭君。她剛被選入宮中不久,還沒見過皇帝。聽說匈奴要與漢朝和親,覺得這是關繫到匈奴和漢朝友好的大事,便報名應徵到匈奴去。經辦這件事情的官員,稟明了元帝。元帝吩咐為王昭君准備嫁妝,並且找了匈奴女人,給王昭君講解匈奴的生活習慣,教她學習匈奴語言,演奏琵琶、胡琴等西域地方樂器。王昭君聰明勤學,沒有多久,就都學會了。

到了結婚那天,新郎呼韓邪單於按照漢朝的風俗習慣,親自來長安迎娶新娘王昭君。新郎新娘拜見了漢元帝。漢元帝賞賜他們許多財物,並設宴為他們送行。新郎新娘離開長安去匈奴的時候,文武百官一直送到十里長亭。王昭君抱著琵琶,騎在馬上,內心交織著歡樂和憂愁的情緒出發了。王昭君在馬上思索了一陣,很快地就把自己這種矛盾的心情譜成了一首曲子,一邊走著一邊彈奏起來,人們把這首曲子稱為《昭君怨》。其實,這首曲子的內容並不完全是憂愁、怨恨的情緒。後來有人把王昭君叫做漢明妃,《昭君怨》就又被人叫做《明妃曲》。

王昭君出塞到了匈奴,幫助呼韓邪發展匈奴的生產事業,改革了一些牧民的風俗習慣。從王昭君到匈奴時候起,匈奴人學會了使用從漢朝輸入的農業生產工具,逐步發展了農業生產,基本上解決了糧食的自給。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畜牧業更加發達,出現了人畜兩旺的繁榮景象。

王昭君是匈奴單於的妻子,地位與漢朝的皇後差不多,出塞以後,便不能輕易回到漢朝。可是王昭君非常熱愛和思念自己的父母之邦,經常派人送信回來,有時還叫單於派使者送些匈奴的土特產奉獻給漢朝皇帝。漢朝皇帝也回贈一些金銀珠寶和綢緞。

王昭君年老的時候立下遺囑,要求在她死後安葬在歸化(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郊外,墳墓要坐北朝南,讓她能夠遙望自己的父母之邦。她去世以後,她的子女們在歸化郊外選了一塊向陽的水草豐茂的小坡地,為她修建了墳墓。沙漠地區寒冷乾燥,大多數地方只在夏季很短的一段時間才長青草。可是,據說昭君墓得天獨厚,墓上的草生長期特別長,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青蔥蔥的。因此,後人就把昭君墓稱為「青冢」。

王昭君為了漢族和匈奴族的友好,自願遠嫁匈奴,從此以後,匈奴和漢朝長期和睦相處,六十多年沒打仗。昭君為祖國民族大家庭的團結作出了貢獻。她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受到後人的稱贊。

7. 英雄殺王昭君和長孫皇後配合誰

王昭君組合一:王昭君+狄仁傑+劉備。一開始王昭君可以先和劉備和親,讓劉備多點錦囊牌,劉在出錦囊牌的同時技能還可以給狄仁傑多摸一張牌,只要狄仁傑有手牌,敵人就無可奈何。
王昭君組合二:王昭君+劉邦+趙雍。趙雍本身就能摸三張牌,些時王昭君再和劉邦和親,這樣三個角色都能每回合摸三張牌,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和防禦力,想不贏都難。
王昭君組合三:王昭君+商鞅+西施。這個組合里,西施只需要牢住重要的敵人,王昭君和商鞅和親,讓商鞅多點手牌可以控制判定牌。
王昭君組合四:王昭君+宋江+楊延昭。王昭君和宋江和親,讓宋江每個回合里多摸一張牌,宋江可以把所有的殺交給楊延昭,讓楊延昭先集中殺掉一個敵人,降低敵人的作戰能力。
王昭君組合五:王昭君+任桓之+張三豐。王昭君和任桓之和親,三個角色都能每回合摸三張牌,但任桓之最需要的是殺,張三豐摸到的殺又可以交給任,憑著任桓之的兩殺兩人的技能,可以快速的殺死敵人。
王昭君+長孫皇後+墨子很強

8. 《漢宮秋》塑造了怎樣的背悲劇故事

王昭君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可以說是古代四大美女中唯一一個正面形象。在悲劇《漢宮秋》中,王昭君是代表古代所有美女中最為悲情的一個,她只是一個無辜少女,有著父母、哥嫂的疼愛,有著美貌和才氣,她的一生合該找一個會疼愛她,門當戶對的良人。

可是,在《漢宮秋》中,命運卻對王昭君開了一個玩笑,「重色思傾國」的漢元帝在全國征選少女入宮,理所當然的,王昭君入選了。

當那個抱著琵琶入宮的王昭君,曾經認為憑著自己的才色一定會得到君王寵愛,然後滿門榮光,只是她從未想過,以後她的人生會如此波瀾壯闊。因為王昭君沒有向畫師毛延壽行賄,所以她在毛延壽的畫中成了「貌若無鹽」的醜女,只能避居永巷。

在《漢宮秋》中,王昭君的形象鮮活美好且符合儒家的道德要求。王昭君雖然家道貧窮,但她品性正直。當畫師毛延壽向王昭君要百兩黃金,選她為第一,王昭君卻全然不肯。

此前畫師毛延壽奉旨「遍行天下,刷選室女,已選勾九十九名,各家盡肯饋送,所得金銀,卻也不少」,如此比較,令王昭君的耿直頗有幾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也符合了儒家文化中「貧賤不能移」的道德要求。

還有,畫師毛延壽將昭君影圖點破,令其「不曾見的君王,現今退居永巷」,作為昭君不肯與他財賂的報復。王昭君在深夜之時感到孤單憤懣,然而她並不是像竇娥一般將自己滿腔憤怒冤屈呼天搶地的噴薄而出,這不符合儒家所要求的中庸之道。

於是,王昭君借一曲琵琶含蓄地消遣,頗如失意文士借詩詞抒懷一般,也正與儒家的內斂含蓄契合。因為一曲琵琶而與漢元帝相見,元帝驚嘆昭君的美貌,然而昭君並沒有因為久居永巷恩寵忽至而急於給自己要求尊位,以償多年的孤悶,而是說:

妾父母在成都,見隸民籍,望陛下恩典寬免,量與些恩容咱。

我國是一個講究孝悌的國度,孝悌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王昭君為家中父母求恩典寬免,是我國孝悌文化的表現,而且她的表現形式十分真摯,因而為王昭君這個人物添色不少。

《漢宮秋》中的漢元帝劉奭是漢朝第八個皇帝,他性格怯懦軟弱,喜好儒學,這也是導致後來他與昭君愛情悲劇的原因之一。

在劇中,避居永巷三年的王昭君彈起了琵琶,夜遊的漢元帝聽到樂聲發現了王昭君。月光色,女子香,漢元帝踏著月光一步步來到王昭君面前,在馬致遠筆下,漢元帝和王昭君提前相遇了。

當漢元帝的僕人提著燈籠照向王昭君時,漢元帝就著光看去,永巷中這個懷抱琵琶,羅衣輕寒,亭亭而立的美人使漢元帝憐惜。

王昭君像流落凡間的月中仙子,漢元帝從未想到冷宮中還有這樣的遺珠。煙籠波渺的嬌憐美人闖入,帝王佔有的本色顯露。

在《漢宮秋》中,當漢元帝觸及王昭君幽怨的目光,他不由得放下矜持自重的身份,向她表白和道歉,劇中寫道:

休怪我不曾來往乍行踏。我特來填還你這淚搵濕鮫綃帕,溫和你露冷透凌波襪。天生下這艷姿,合是我寵幸他。今宵畫燭銀台下,剝地管喜信爆燈花。

在作者馬致遠筆下,他借用了諸多詩詞語言顯示漢元帝是一位多情天子。從未涉男女之事的昭君面對如此一位溫柔體貼,且富有天下的男人是傾心相許的,縱使漢元帝曾冷落她,那也是畫師毛延壽的錯。

在王昭君心裡,既是情郎又是天子的漢元帝是多麼值得傾慕,她對漢元帝是全身心的崇拜,而久居高位的元帝對王昭君更是憐愛。

可是,廣袤世間不只大漢一個王朝,匈奴騷擾漢室已久,為保漢匈邊境安寧,和親從大漢開國伊始就有了。當呼韓邪單於大軍壓境,指名要納王昭君和親時,漢元帝手足無措。

漢元帝做夢也想不到剛和昭君相愛,轉眼就要分離。帝王暗中思索,掂量了無數遍,是否需要暗中調包或假傳死訊,終究是不行。在無奈之下,漢元帝只得求助臣子,可是大臣們卻都面露難色,義正言辭勸他舍棄妃子。

在悲劇《漢宮秋》中,作者馬致遠構擬了漢元帝「不自由」的戲劇情境,還讓他在灞橋送別時感慨「小兒家出外也搖裝」,流露出漢元帝對平民生活的羨慕。

隨著《漢宮秋》劇情推進,作者馬致遠逐步轉換了漢元帝的感情色彩,他讓一個擁有三宮六院的皇帝,更多地表現出有如普通人的情感願望,從而引發人們對漢元帝更多的同情,在漢元帝身上看到無力主宰自身命運的悲劇。

在《漢宮秋》中,漢元帝畢竟頭戴冕旒,這華貴的枷鎖使他更感受到超乎尋常的壓力。在《漢宮秋》膾炙人口的《梅花酒》一曲中,漢元帝唱道: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在這段唱詞中,幽深宮苑與漢元帝落寞心情互相襯托,酣暢淋漓地抒寫出一個空有尊貴名分卻又無法支配自己命運的悲涼與哀傷。

在《漢宮秋》中,漢元帝進退維谷,他遙想著開國始祖劉邦的威儀,不得不為了江山放棄美人。江山美人並重之時,漢元帝只能屈服,傳統道德觀念不會允許一個男人傾一國之力去保衛一個女人,否則,這個男人就愧為一國之君。

《漢宮秋》里關於送別有大段台詞,身為一國之君的漢元帝將愛妃王昭君拱手讓人,這是他畢生難忘的恥辱。

還有,作者馬致遠在《漢宮秋》第四折寫漢元帝對昭君的思念,進一步渲染了他孤苦凄愴的心境。在漢宮中,人去樓空,漢元帝掛起美人圖,苦苦追憶,朦朧間王昭君入夢,夢醒則茫然若失。只有孤雁哀鳴陪伴漢元帝度過這個寂寞的黃昏,就在濃郁悲劇氛圍中,傳達出人生落寞、迷惘莫名的悲劇意境。

其實,劇中的王昭君也與漢元帝一樣,她受到命運的折磨。王昭君空有才情與美貌,但事事總不如意。皇宮選美使王昭君背井離鄉,毛延壽弄權她被打入冷宮,偶然間得遇恩寵卻又好景不長,被迫和番。

後來王昭君身入異邦,她眷戀漢朝,義不受辱,投江自盡。在《漢宮秋》里,作者馬致遠對王昭君的悲劇形象雖然著墨不多,但依然寫得相當突出。

最後,在《漢宮秋》結尾處,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居然不覺得自己被戲弄了,反而敬佩王昭君這個女人,他將毛延壽交給了漢元帝處置,從這一點來看,王昭君這個人物確實有很強的魅力,她悲劇性的投河自盡感染了呼韓邪單於。

總之,《漢宮秋》是一部優秀的歷史悲劇,它取材於漢代昭君出塞的故事。馬致遠通過對漢元帝和昭君悲劇人物形象的描寫,不僅體現了王昭君所代表的古代女性某些悲劇,也闡發了一種世事變遷,歷史興亡之感,更透露了命運的無常與無奈。

9. 昭君出塞明明是個假公主,為何他們沒有發現呢

「和親」始於,為首創,是我國古代王朝同周邊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方式之一。因此,唐朝的「和親」可追根溯源到漢朝,而且漢朝的和親性質及方式也對唐朝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簡單說,唐朝之所以用「冒牌公主」代替真公主,完全是師從漢朝,有「傳統」可循的。

那麼,回紇(回鶻)為何指名點姓非真公主不可呢?其實他們並不在乎所謂的榮耀和面子,而是垂涎於公主的嫁妝。毫無疑問,只有公主的身份越尊貴,所陪嫁的財物就越豐厚。另一方面,回紇還想通過真公主來維系同唐朝的「絹馬貿易」,以從中獲得更多的實惠。

10. 有關王昭君的資料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昭君出塞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入選掖庭的。當時,呼韓邪來朝,漢元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 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此事無正史可考,但極有可能是杜撰。有詩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王昭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 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李玉剛「鏡花水月」王昭君扮相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0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7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4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