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微電影
❶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哪些
馮驥才、夏菊花、蔡正仁、連麗如、甘而可、田青、王秀英、季海波、姚惠芬、楊昌芹等10人被評為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2019年1月13日,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北京揭曉。2019年12月29日,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在北京揭曉。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
凡具有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均在普查和保護之列。
主要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戲曲、曲藝、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商貿、副業等)、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傳統體育與競技和傳統醫葯等類別。
❷ 讓非遺實現ip價值的跨界創意非遺ip的背景
摘要 親~這邊查詢到為了利用非遺和其他領域的接觸發展更多的有利資源,藉助創意設計給非遺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使非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多的作用。新興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步滲入到與非遺文創產品有關的各個環節,比如研發環節、生產環節、營銷環節以及服務環節等等,如此一來就使非遺同群眾生活更貼近。從傳承非遺到設計非遺文創產品,這個過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一次把非遺轉變成非遺IP的勇敢嘗試。將非遺發展成IP就得進一-步挖掘非遺,同時兼顧設計和創新,構建認知體系,使非遺享有一定的知識產權保護。倘若非遺IP能夠取得成功,那麼它同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也就能更加順利,離構建新體驗模式的最終目標也能更近一步。文化IP有著強大的影響力,能直接作用於影視、服飾、餐廳、 箱包、酒店、游樂場等多個領域,在這- -點上,迪士尼就是其中的一個典範。
❸ 《天工蘇作》用非遺資源講中國故事,如何看待匠人為藝守終生的精神
電影《天工蘇作》,以匠人的視角,向觀眾展示了傳統工藝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變遷。本片由蘇州廣播電視總台、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等單位聯合出品。在影片中,有十幾個工匠在表演。他們一貫堅持工匠精神,傳承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工匠精神,令人欽佩。這部電影長90分鍾。田蘇拍攝的這部紀錄片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感觸,也讓我們看到了蘇佐的功力得到了細致的展現。
也希望繁華都市的年輕人可以看一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他們的心靈得到陶冶,不再被世俗的煩惱所困。本片由導演孫增田執導,12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演。蘇州的傳統工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耀眼詮釋,明清時期最為鼎盛。當時蘇州工藝也成為了時尚的代表。毫不誇張地說,它占據了全國手工業的半壁江山。影片拍攝了晉松、核雕、燈飾、明式傢具、蘇式船點等9個典型工藝,講述了工匠們的故事。
❹ 有沒有關於非遺的紀錄片推薦
央視紀錄頻道曾播出的紀錄片——《中國手作·木作》,以創新視角,挖掘非遺如何走入當下生活,探索匠人們如何在非遺的傳承和創新中保持文化自信,是一部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生活相碰撞的產物。裡面的木藝匠人有十位,還真是性格不一,各有特色。這部片子的製片人和總導演池建新說:「木文化有兩個方式,一種是存在你的生活,另一種是存在你的精神,而整個傳統的鄉村領域,承載鄉村生活的精神就是戲台,比如樂平的戲台,這個戲台做的非常豪華,非常講究,現在樂平每年還在唱戲,幾乎每天都有戲。「
❺ 民間非遺文化是什麼具體有哪些例子
a.口頭傳統和表述b.表演藝術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比如,相聲、口技,雲南的米線,少數民族的吃喝結婚習俗,小巷子的叫喚的修理工,山東的各種餅,西安的涼粉兒,西藏做的酥油茶,多的很
❻ 《天工蘇作》聚焦非遺傳承人的匠心,類似於這樣的紀錄影片還有哪些
《天工蘇作》聚焦非遺傳承人的匠心,是非常好看的,也讓觀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一種全新的認識,與之相似的紀錄影片還有《我在故宮修文物》、《璀璨薪火》。《天工蘇作》就是一部紀錄類型的電影,導演從12位傳承人的視角講述了9項非遺手藝的前世今生。在該過程中,導演還拍攝了傳承人與手藝之間的溫情故事,展現了匠人為藝守眾生的精神。這樣的堅持是很令人佩服的,也是現代人做不到的。而《我在故宮修文物》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作品,讓很多的觀眾意識到了文物修復師這一職業。《璀璨薪火》側重於展現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群相,講述了其餘手藝之間的相遇及相知的故事。也希望繁華都市的年輕人可以多看一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自己的心靈得到陶冶,不再被世俗的煩擾困住。
與其看一些唱跳類型的綜藝節目,還不如多看一些這樣的影片,也能讓導演看到市場,更願意進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