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微電影集 » 黨政微電影

黨政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8-26 16:09:03

Ⅰ 有哪些關於革命領袖或英雄人物的影片

《建國大業》、《狼牙山五壯士》、《董存瑞》、《我的長征》、《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開國大典》、《走出西柏坡》等。

1、《建國大業》(領袖電影)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的影片 。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2、《狼牙山五壯士》(英雄電影)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3、《董存瑞》(英雄電影)

《董存瑞》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郭維執導,張良、 楊啟天、 張瑩、周凋、任頤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了董存瑞從見習小八路開始,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槍火洗禮,逐漸由魯莽、沖動的孩子蛻變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的成長歷程。

4、《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領袖電影)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由陳力執導,王藝禪、孫維民、牛犇、何偉、陳創領銜主演,河北影視集團、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影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躍進為背景,講述了周恩來到革命老區調研四個晝夜的故事。

5、《走出西柏坡》(領袖電影)

《走出西柏坡》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李歇浦、梁山執導,古月、陳大偉、孫海英等主演,於2001年上映。該片講述了在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的大背景下,共產黨人如何從思想觀念上、個人素質上適應新的形勢,如何在觀念上從戰爭狀態轉向國家經濟建設的主題思想的故事。

Ⅱ 愛國主義影片有哪些

1、《戰狼2》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3、《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4、《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該片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5、《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為1974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彩色故事片,由成蔭、王炎執導,王尚信、 張勇手、魯非、白志迪、田寶富 等出演。

該片翻拍自1952年的同名電影,講述了解放戰爭中,在華東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故事。

Ⅲ 影視傳媒公司常規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執照的話(看你的注冊資金吧)製作、發行動畫片、電視綜藝、專題片。組織文化藝術交流(不含演出及棋牌娛樂活動)、承辦展覽展示;電視節目製作、發行,文化交流、藝術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各類廣告(限分支經營);企業和個人形象設計;商務咨詢,展覽展示服務;附設分支機構,業務范圍(一般是有別於電視製作公司):宣傳片、微電影(微電影廣告)、廣告片、MV,專題片、大型慶典活動拍攝製作等宣傳片製作類:企業宣傳片製作、產品宣傳片製作、展會宣傳片製作、影視專題片拍攝製作、招商宣傳片攝制、紀錄片攝制、MTV拍攝製作、工程記錄宣傳片、工作匯報宣傳片、專題片拍攝、晚會年會視頻、專題記錄片、黨政機關宣傳片、房地產類宣傳片製作、金融類宣傳片製作、視頻製作專題片拍攝:政府工作匯報片、影視廣告創意、項目競標、電視購物片、崗位培訓片、電視直銷片、房產招商樓盤銷售、旅遊景點介紹片、會議視頻拍攝、音樂MV製作、學校招生、賓館酒店宣傳片、賣場演示片、市場調研策劃策劃拍攝企業專題片,三維動畫製作:三維動畫演示、房產動畫製作、機械動畫製作、園林動畫製作、角色動畫製作、醫葯肌理動畫、生產流水線動畫、產品功能動畫、產品演示動畫、二維動畫製作、卡通動畫製作、二維動畫演示、二維卡通動畫製作、Flash動畫、幽默動漫製作、噴泉動畫、招標投標動畫、工業動畫、工程動畫、建築動畫、360全景動畫、三維建築漫遊、特效包裝、影視包裝、片頭動畫。

Ⅳ 紅色電影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1,《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由謝添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歌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3,《渡江偵察記》

《渡江偵察記》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湯曉丹執導的戰爭片,由孫道臨、李玲君主演,於1954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探明敵人江防部署,協助大部隊取得戰役成功的故事。

4,《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5,《地雷戰》

《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掃盪勝利的故事。

Ⅳ 以 觀《楊勇戰魯西》有感 為題寫一篇觀後感

隨便寫寫 《楊勇戰魯西》片場直擊——劇情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視電影《楊勇戰魯西》日前在北京卧牛山景區影視基地順利拍攝完成。該劇講述了楊勇將軍在魯西地區與日寇開展武裝斗爭的光榮事跡,他帶領的部隊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編輯本段影片背景?
蘇村戰役
概述
為了掩護我魯西地區黨政重要機關及教導第3旅旅部的轉移,侵華日軍的一個中隊及偽軍大隊大部分在梁山至運城之間的刁孟庄附近被全殲之後,駐南京的日軍總司令崗村寧次惱羞成怒,責令駐華北派駐軍司令官煙俊六對我魯西軍民發動空前規模的大掃盪。1941年1月的中旬,侵華日軍第32師和第21師各出動一部共計7000餘人還有偽軍一部共計1萬餘人,還有參戰的坦克20餘輛、汽車300餘輛,在10餘架飛機支援下,從濟寧、菏澤、臨清、河北大名出動,對以濮縣、范縣、觀城為中心的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企圖合擊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3旅。教導第3旅旅長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決心以特務營營部率第9連和第10連在蘇村阻擊牽制敵人(現屬山東省莘縣張寨鄉),掩護魯西區黨政機關及旅機關和新4旅突圍轉移,爾後採取分散行動、避實擊虛、尋機殲敵的戰略方針,反擊這次日偽軍的「掃盪」。
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是我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第115師(師長林彪,林彪當時正在蘇聯養傷)教導第3旅等部在山東省西部地區進行反擊日偽軍「掃盪」的「反掃盪」作戰。這次日軍掃盪的原因是日軍的一個中隊及偽軍大隊大部分在梁山至運城之間的刁孟庄附近被全殲之後,駐南京的日軍總司令崗村寧次惱羞成怒,責令駐華北派駐軍司令官煙俊六對我魯西軍民發動空前規模的大掃盪。 1941年1月的中旬,侵華日軍第32師和第21師各出動一部共計7000餘人還有偽軍一部共計1萬餘人,還有參戰的坦克20餘輛、汽車300餘輛,在10餘架飛機支援下,從濟寧、菏澤、臨清、河北大名出動,對以濮縣、范縣、觀城為中心的魯西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企圖合擊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3旅,在這里要說明一下濮陽縣和范縣現屬於河南省,觀城鎮屬於山東莘縣,在抗日戰爭時期是我八路軍重要的根據地之一,那個時期被稱為「破飯罐」。 正是以這三個縣為首的「破飯罐」根據地養活和支援了我華北八路軍,此次侵華日軍就是為了切斷我華北八路軍的飯罐而來。 1941年1月18日凌晨,日偽軍對在觀城、范縣以南的馬集、蘇村、紅廟、顏村鋪、龍王廟等地的魯西地區黨政機關、教導第3旅旅部、第7團和由冀南地區南下執行戰略機動任務的第129師新4旅形成了包圍多勢。教導第3旅旅長楊勇、政治委員蘇振華決心以特務營營部率第9連和第10連在蘇村阻擊牽制敵人(現屬山東省莘縣張寨鄉),掩護魯西區黨政機關及旅機關和新4旅突圍轉移,爾後採取分散行動、避實擊虛、尋機殲敵的戰略方針,反擊這次日偽軍的「掃盪」。 當日上午,日偽軍先頭部隊1000餘人,在空中和地面的火力配合下,對蘇村反復實施攻擊,並對在蘇村內堅守的我特務營的兩個連施放毒劑。特務營與日偽軍展開了殊死搏鬥,連續打退日軍的多次進攻,激戰數日,牽制了十幾倍於己的日偽軍,完成了掩護任務,但是由於條件所限,彈葯用盡,雙方兵員勢力和數量不及最後突圍未果,特務營的兩個連126人壯烈犧牲,僅有8人倖存,還全部都是在日軍撤走後,被老百姓救起的。教導旅機關、魯西區黨政機關一部疏散隱蔽,其餘轉移到觀城以西的冀魯邊界地區。 新4旅沖出日偽軍合圍圈後,於19日到達山東的鄆城、鄄城地區。第7、第8團突圍後,分別到達壽張、陽谷以東和鄆城西部地區。 19日以後,日偽軍對范縣、莘縣、聊城、東平、鄆城等縣,分區進行「清剿」,挨村搜查,掠奪物資,並且破壞抗日組織。旅機關和直屬隊在韓張集、觀城地區與敵周旋;第7團在阿城、張秋鎮地區,第8團在鄆城至黃河一線,相機打擊進行掃盪的日偽軍;進至山東巨野、嘉祥地區的第9團,圍困、襲擾南紙坊、濟寧等城鎮的日偽軍據點,破襲菏澤至濟寧的公路。 至2月上旬,結束反「掃盪」。這次反「掃盪」歷時1個月,八路軍教導第3旅等部共斃傷日偽軍700餘 人,挫敗了日軍的「掃盪」企圖,鞏固了魯西抗日根據地。此次蘇村阻擊戰在整個反「掃盪」戰役中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如果沒有這一場阻擊戰的話,那麼教導第3旅及新四旅還有地方黨政機關將很難突出日軍的重圍,也就沒有力量在後面的戰役中打擊日軍了。
過程
一一五師教三旅為了掩護軍區、行署機關安全轉移,旅長楊勇及政委蘇振華命令讓特務三營的營部及第九和第十兩個連隊組成對日軍的阻擊部隊,在今山東莘縣蘇村對敵對行阻擊,以掩護我黨政機關及其他部隊的轉移,1941年1月17日,特務三營營部及第九和第十兩個連隊進入蘇村布防,並且向朝城方向進行警戒,戰士們在特三營營長鍾銘新的帶領下開始了構築防禦工事,當時布防的蘇村及敵人的最近據點僅十七公里,蘇村是一個只有數百戶人家的村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在村子的中間有一條東西向的丁字街口,向東走通向交通重鎮朝城,向西走通向馬集,向西的道路當時已被我抗日居民挖成了一條半人多深的抗日壕溝,村子的西南是一片開闊的平原,對於這個開闊的平原,村子裡只有早年防響馬布留下來的一些破爛土坯和殘垣斷壁,在民國早期,山東響馬很是利害,當地的居民為了防止被響馬所搶劫,就構築了這些城圍子,但是由於時間過長,這些城圍子年久失修,就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 17日我八路軍戰士們剛剛吃過早飯,就發現在東北方向有敵人運動過來,並且前哨還發現有日軍的汽車,發現敵人的哨兵立時開槍報警,特三營營長鍾銘新馬上組織戰士們進入工事進行阻擊,當日軍的汽車進入我火力圈時,營長鍾銘新一句「打!」早已經准備好的火力向敵人開了火,手榴彈也扔向了日軍的汽車,敵人停止了前進,沒有被打死的日軍,從車上跳了下來,馬上就組成了戰斗隊形,日軍的反應還是很快的,他們組織好戰斗隊形向我村東的九連陣地撲了過來,但是都遭到我軍勇猛火力的射擊。戰斗一至打到上午的10左右,敵我雙方都停止了射擊,戰場上一狂亂,敵我的屍體縱橫交錯,但是敵我雙方都沒有再開一槍,一片的寂靜也意識著一場更加殘酷的戰斗即將來到。特三營的彈葯都快打光了,為了提高戰鬥力,營長鍾銘新決定把一些新兵的彈葯都交給老兵一使用,並把新兵和重傷員都一塊兒撤下去,經過這次調整,特三營還能參加戰斗的還只有四個排的兵力,再加上營部的人,總共還不到130人,而日軍這時通過增兵兵力已經由原來的三四百人增加到一千多人,還有八十多輛汽車,十幾門山炮,另外在空中還有六架飛機助戰,不時的對我守在蘇村陣地的八路軍投彈。特三營營長鍾銘新這時決定一定把下級交待的任務完成,牽制住日軍,為首腦機關和後方人員的安全轉移搶奪時間,死守蘇村,誓與蘇村共存亡、同時他還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把全部的文件銷毀,把重傷員隱藏在比較安全的地方。 一個小時後,日軍做好了准備工作,開始向特三營的陣地進行瘋狂的炮擊,炮擊當中,日軍的步兵從南北南側迂迴攻擊,在戰斗中,八路軍戰士奮勇殺敵,個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打退上日軍對蘇村陣地的四次進攻,日軍指揮官看到我八路軍戰士的奮勇表現,錯誤的認為魯西軍區機關和楊勇司令員就在蘇村,還沒有突圍出去,就馬上把所有的戰略預備隊都給調了過來,對蘇村開始了瘋狂的進攻。日軍在來了援兵後又做了一番准備,先是把蘇村全部包圍,然後就從村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向蘇村發起了總攻擊。特三營的戰士們與強敵展開了殊死的搏鬥,敵人曾一度攻入蘇村村內,但是都被我英勇的特三營指戰員給打了出來,敵人又調來了五輛坦克從東面向九連的陣地進行攻擊,日軍的步兵緊隨在坦克的後面,戰士們以打排槍和手榴彈對敵人進行射殺。九連二排排長劉勇用手榴彈與坦克同歸於盡。敵人的進攻越來越凶,戰斗已經進入了殘酷的巷戰,八路軍戰士們三個一組,兩人一夥,分散的村內與敵人展開了激戰,日軍死傷慘重,而特三營也傷亡巨大,至到當天下午4時,特三營只餘下20多人還能戰斗,他們在蘇村西南角還進行著頑強的抵抗。敵人向特三營的戰士們施放了毒氣彈,特三營的戰士們雖然受到毒氣彈的攻擊,但是還是堅持抵抗,但是由於毒氣越來越多,戰士們都被毒氣給嗆得暈了過去。日軍將蘇村攻破,可是小鬼子們並沒有在蘇村找到他們認為在此的魯西軍區和行署機關的蹤影,於是十分的惱怒,就對受傷被俘的特三營戰士們進行嚴刑拷問,而我特三營的戰士們沒有一個屈服的,日軍最後把被俘的戰士們押到蘇村東南方的麥地里進行瘋狂的屠殺,隨後日軍付出了重大的傷亡後就撤出了蘇村,有八個沒有被敵人給刺死的特三營戰士被後來趕到的當地百姓救起,其餘包括營長鍾銘新在內的126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此戰從當日的清晨時分一至打到黃昏,特三營戰士以四個排130餘人的兵力,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了一道長城,完成了軍區機關交給的阻擊任務,摧毀了敵人的合圍,擊垮了數倍於已的敵人陸空聯合攻擊,擊斃日軍400多人,保障了我軍區及當進黨政機關的安全轉移,為抗日戰爭寫下了光輝而又燦爛的一頁。蘇村阻擊戰最後以阻擊部隊八路軍特三營戰士的全體犧牲及日軍的慘勝而告終。
結果
從雙方交戰的人數來看,日軍參加蘇村阻擊戰的前後共有1000多人,而我八路軍只有特三營的營部及第九和第十兩個作戰連隊,在撤下新兵和傷員後,共計參戰的只有130多人,人數上日軍明顯佔有很大的優勢,雙方對比達到了10:1,再說兵員的作戰能力,1941年的日軍可以說其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完全沒有那種在抗日戰爭後期兵員素質下降的傾向,當時的日軍訓練有速,伙食都是大米白面,其單兵作戰能力很強。而我八路軍則是由於裝備的落後戰士們沒有受到過完全的軍事訓練,無論是從槍法上還是從刺刀格鬥上都遠遠不敵日軍,很多戰士都是今天還是農民,明天就是八路軍戰士走上了抗日的戰場了,缺少訓練,吃得也遠遠不如日軍的好,也沒有日軍吃得飽,單兵作戰能力也敵不過日軍。再加上日軍都是以汽車做為代步工具,而我八路軍戰士都是以大腳板子來進行行軍作戰的,體力上也不如日軍,在戰斗中日軍是各個部隊輪番攻擊蘇村的八路軍後來還有日軍的戰略預備隊趕來參戰,而我八路軍則是只有這130多個人的兵力,無論從人數上還是從兵員的作戰能力上都遠遠低於日軍,可是我八路軍能在此戰中支持一個白天時間,並且擊斃400多人個敵人,傷亡率雙方對比達到了4:1,除了我八路軍得到了當時老百姓的支持和對地形熟悉外,不能不說我八路軍的戰斗意志在蘇村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再來看一看參戰雙方的後勤保障,我八路軍在蘇村阻擊戰中特三營是沒有一點兒後勤保障的,只有特三營營部及兩個連隊的武器和彈葯,也沒有一個援兵,這些因素也正是營長鍾銘新下令把傷員和新兵撤下去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援兵和後勤保障,如果不把新兵和傷員撤下去的話,那麼還會有更大的損失,還不如把新兵的武器和彈葯交給有戰斗經驗的老兵使用,最後日軍還是把蘇村給完全的包圍住了,下這個決定時就可以看出留下的特三營戰士都抱有了畢死的決心。而日軍則是有著暢通的交通線,光汽車就有80多輛人,其運輸能力可以說是很強的,武器彈葯等物資和兵員都能源源不斷的運來,以支持參戰的日軍。可以說我八路軍在後勤保障上是遠遠趕不上日軍的。 再來看一看參戰雙方的武器裝備。先說日軍的裝備,輕重機槍三八大蓋,都配置到了每一個參戰的日軍士兵手中,另外日軍還有十幾門山炮,這些山炮對我蘇村阻擊部隊形成了重大的威脅和殺傷,另外日軍還調來5輛坦克參戰,這些坦克成為突入我蘇村陣地的主要裝甲力量,日軍除了這些還有空中優勢,日軍出動了六架飛機,對我蘇村的阻擊部隊進行狂轟爛炸。可以說日軍的裝備是很強大的,而我八路軍的武器除了從鬼子手中繳獲來的一些武器彈葯外,就只有漢陽造老套筒了,機槍也只有很少的幾挺,而且子彈也不充足,就更加的不用提什麼飛機大炮了,這就是我八路軍的落後裝備。 綜上所述,就參戰雙方的勢力來看,八路軍與日軍無論是從兵員、後勤保障還是武器裝備上比日軍相差不是一星半點兒,但是我英勇的八路軍戰士還是在這樣的劣勢之下擊斃日軍400多人,以少勝多,最後以我八路軍戰士全體犧牲,日軍慘勝而結束,這一戰不能不說我八路軍的戰斗意志遠高於日軍。我軍指戰員都深知自己的作戰目的,知道為什麼而戰,敵人打進自己的家門,自己的兄弟姐姐家人包括自己的生命安全面臨著威脅,自己身為軍人,保家衛國打擊侵略者才是出路,這也是我八路軍能以劣能的裝備和條件緊守一個白天的重要因素。參與蘇村阻擊戰的特三營指戰員們為我們的魯西軍區及地方黨政機關轉移作出了貢獻,為大部隊的反「掃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其他部隊在安全轉移後在外線展開了對日軍的層層打擊,安全的粉碎了日軍的這次「掃盪」。
歷史評價
蘇村阻擊戰的規模並不大,在抗日戰爭歷史上也沒有很濃重的一筆,但是其意義和作用還是很大的,尤其是特三營的指戰員們,現在在山東莘縣張褰鄉村的蘇村村東烈士陵園屹立著126位特三營指戰員的墳墓,每年清明時分就有當地的小學生、中學生前去掃墓,他們的功績與世常存,他們的英雄事跡永載史冊,人民不會忘記他們!蘇村阻擊戰同時入選四野戰役書。

Ⅵ 電影《開國大典》主要劇情

電影《開國大典》主要劇情: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

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處於關鍵時刻。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中共中央領導機關進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由於前線兵敗,派系傾軋,蔣介石不得不「引退」,李宗仁出任代總統。1949年初,隨著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的勝利結束,國民黨幾百萬軍隊被殲,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蔣介石一面以「和談」的花招拖延時間,一面調兵遣將,加強長江防線,妄圖劃江而治,保住江南半壁江山。由於國民黨軍隊士氣低落,蔣介石親臨江寧要塞視察,以各種手段籠絡軍心。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後,領導機關遷入北平。 4月21日,國民黨政府公開申明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使和談徹底破裂。

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旋即突破長江天險。4月23日,南京解放,蔣家王朝土崩瓦解。5月24日,蔣介石攜兒孫到母親墓前辭別, 隨即登上太康號軍艦,悄然離開大陸。5月26日,上海解放。隨後,全國大部分地區相繼解放。

9月30日,毛澤東等領導人在天安門前舉行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儀式。10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旗如海,歡聲雷動,開國大典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屹立在世界東方 。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上映 。

(6)黨政微電影擴展閱讀

該片是一部既嚴格尊重史實,又充分發揮編導者的創造才華,將歷史的豐富內蘊予以深入開掘的成功之作。它對於中國重大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創作中長期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模式化有所突破,使這類影片的藝術質量獲得更快的提高,是一次具有啟發意義的實踐。

該片中有關領袖的趣味性細節既豐富了人物性格和時代背景,又增強了影片的親和力,一掃以往紅色電影高高在上、嚴肅刻板的舊面貌 。

編劇張笑天等人在創作之初感到最難把握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宏觀與微觀的關系,因為開國大典前夕發生的任何一段歷史都可以單獨拿來拍一部片子。但是編劇們認為劇本不應該是編年史,也不是軍教片或文獻片。所以,他們決定把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推到後景,只作為人物活動的舞台,影片的總體風格是從大處著眼,宏觀上採用寫意的手法,而在描寫人物和細節時,採取工筆細描的手法 。

Ⅶ 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背景

自中共中央頒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大力宣傳,積極貫徹,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建立了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組織定期推薦精品影片、歌曲、圖書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因此,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等部門聯合向各界推薦這套《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本套影片的策劃、製作經歷了認真細致的斟選過程,影片融會了不同歷史、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100部電影精品,把歷史、知識和情感、藝術融為一體,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生動化、
生活化,具有權威性、經典性、全面性、口碑性、政策性和教育性,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濃郁的民族特點。本套影片是黨政機關幹部必備的國史影視資料,是各類學校開展國史教學、愛國主義教育的權威音像教材,是企事業機關單位首選的高層次文化禮品,也是圖書館用於典藏的影視珍品,更是凝結了新中國幾代電影人心血和才華的每個家庭及個人的一份永恆珍藏。
◆權威性: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共青團中央七部委聯合推薦。
◆經典性:這100部影片融會了不同歷史、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精品電影。好的影片影響人的一生。
◆收藏性:這100部影片內容積極向上、製作精美,是規模空前的影視藝術寶庫,是圖書館、學校和研究機構乃至個人家庭收藏的影視珍品。

Ⅷ 關於革命英雄的電影

關於革命英雄的電影有《閃閃的紅星》、《狼牙山五壯士》、《雞毛信》、《金陵之夜》、《英雄兒女》等。

1、《閃閃的紅星》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2、《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史文熾執導,高保成、李力、李長華、張懷志、霍德集主演的劇情片。於195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是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事件寫作的。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五位八路軍戰士為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和日軍作戰到彈盡糧絕後跳下山崖的悲壯故事。

3、《雞毛信》

《雞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制,石揮執導,蔡元元、蔡安安、舒適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戰故事片。影片主要講述了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奉命給八路軍送雞毛信的路上所發生的故事。

影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對敵斗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

4、《金陵之夜》

《金陵之夜》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導演錢江,主演孔祥玉、朱德承、張明子、王鐵成、孫飛虎等;影片描寫了我地下黨員錢壯飛同志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打入國民黨最高特務機關——中央黨務調查科,與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截獲的大量重要機密情報為蘇區反圍剿的勝利以及保衛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的安全做出巨大的貢獻。

5、《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