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小電影教案
1. 幼兒園大班科學《看電影》聽課體會
我們不要在電影院說話
2. 大班科學教案 《科學家的故事》
一、活動目標: 1、能清楚地講述故事,語言完整、清晰。 2、感受科學家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敢於嘗試的個性品質,產生向科學家學習的願望。 二、活動准備: 事先請幼兒手機有關科學家的故事的圖書、碟片等,並且每人學會講一個科學家的簡短故事。 三、活動過程: 1、講牛頓的故事,引出話題。 (1)老師講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發現萬有引力的小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牛頓是誰嗎?(2)科學家是什麼樣的人? 你知道哪些人是科學家? 2、故事大擂台:我知道的科學家。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科學家故事,要求能清楚地講述事情的前後經過,故事完整。 (2)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同伴的故事。 3、小結:知道要學習科學家們遇事多動腦、肯吃苦、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尊重事實等優秀品質。 提問:剛才大家的故事中一共講到了哪幾位科學家?你佩服他們嗎?為什麼? 附故事《牛頓和萬有引力的故事》 1666年的秋天,在英國北部林肯郡一個名叫烏爾斯索普的村莊里,發生了這樣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學習了一天的牛頓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於是,信步來到自家的蘋果園里,坐在一棵蘋果樹下,欣賞著滿園的果實.面對這美妙和諧的大自然,牛頓總是隱隱約約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後面,一定有某種規律在支配著它的運動,可是這個規律是什麼呢?蘋果的陣陣幽香,不知不覺又使牛頓沉浸於天體運動之謎的思考之中.。一個蘋果從恰好樹上落下來。這時候,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總是垂直落向地面呢?為什麼蘋果不向外側或向上運動,而總是向著地球中心運動呢?無疑地,這是地球向下拉著它,有一個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體上,而且這個向下的拉力總和必須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所以蘋果總是垂直下落,或者總是朝向地球的中心。蘋果向著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著蘋果,物體和物體之間是相互朝著對方運動的。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必須正比於它們的質量。這個力,就是我們後來所稱的萬有引力。
3. 幼兒園大班科學領域《奇妙的影子》優質課教案附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WtYRei05hYYaPdjRSgzQQA 提取碼: cp4v
這里有上千部幼兒園課程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
4. 中班智力游戲奇妙的小電影教案
1.鞏固幼兒對數的概念。
2.培養幼兒靈敏和做事認真的習慣。
3.發展幼兒的觸覺、注意力和記憶力。
二.活動准備:
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站成一排或者一個圓圈。
5.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教案這是誰的剪影
教學目標: 1、學慣用黑色卡紙製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藝術的特點。 3、增強對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了解。 課前准備: 1、搜集有關皮影的圖片、文字資料。 2、准備黑色卡紙、針線、竹條、剪刀、刀片等用於製作剪影的材料。 3、選擇幾個傳統劇目或故事(民間故事、成語故事)。所選擇的劇目或故事,內容和情節應簡單、易懂。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1、學生之間交流搜集到的有關皮影的圖像和文字資料,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皮影知識。 2、分組討論皮影戲中人物的造型特點。(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3、指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上的圖例、技法點擊欄目中的剪影人物製作過程,想一想皮影該如何製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針線縫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裝上木棍。 二、發展階段。 1、將學生根據劇目或故事,分成8組,分小組進行構思、合作創作。(提示學生要根據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考慮人物的造型特點。)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3、未完成的可以在課後接著製作。 4、准備下節課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樣表演。 第二課時(剪影表演) 課前准備:布置環境 一、 8個小組將自己製作的剪影,輪流進行表演、展示。體驗民間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點評。 三、總結: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膠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試著製作彩色的皮影,在課余,同小夥伴一起演一演。
6. 幼兒園大班科學《不會停止的呼吸》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准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麼?(毛巾)是乾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麼樣的毛巾啊?是塊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麼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裡面,然後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裡,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裡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毛巾)這是什麼?(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裡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裡,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麼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麼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裡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麼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乾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於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麼空氣它在哪裡呢?它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裡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裡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准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後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裡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麼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裡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裡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麼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著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麼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准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後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麼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麼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幹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應該怎麼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麼?(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7.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數字在不同物品中所表示的含義。
2.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字。
3.發現運用數字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經認識數字1-10。
2.物質准備:邀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有數字的物品日歷、時鍾、電話、尺子、溫度計等。課件: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過程:
1.結合數字象形歌出示數字1-10,幫助幼兒區分鞏固數字1-10.
2. 出示部分有數字的生活常見物,了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途?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處?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引導幼兒觀看PPT課件,進一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數字在我們生活中十分的重要,數字可以幫助我們區分車牌、電話號碼、身份證、門牌號等等。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將會有許多的不方便。
4.討論: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5.游戲:設計電話號碼。
為幼兒提供記錄紙與記號筆,引導幼兒按要求自編電話號碼。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於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善於觀察和發現。中班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字打交道,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數字的存在。本次活動我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作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拓展、游戲化的延伸,讓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數字,並在生活中運用數字。
活動開始,首先投放了與幼兒一起朗讀有趣的數字兒歌,對數字有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我准備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物,如:有數字T恤衫、時鍾、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兒身邊物,讓幼兒發現數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數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著不同的意思。
然後,我採用PPT課件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經驗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現數字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並通過小組討論,發現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後,以師幼共同編有趣的電話號碼結束活動,體驗玩數字的樂趣。
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活動的重難點,我採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整個社區生活搬到課件中,在各個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地發現了秒錶、地鐵公交站、機場屏幕、各種儀器、溫度計、信號燈、身份證、股票、電話、門牌、海報等等生活物中的數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數字真是太奇妙了。紛紛打開思維,暢談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數字。
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讓我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職業,了解勞動者的辛苦。
2、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能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
搜集各行各業人們工作時的圖片、
讓家長幫幼兒做活動前的社會小調查,並填寫下表。
勤勞的人們、
晚上工作的人、周末工作的人
調查人:
調查時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請幼兒說一說自己了解的職業。
(1)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爸爸媽媽的工作,說說爸爸媽媽工作時都做些什麼?
(2)請幼兒結合圖片說一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工作?例如:交警、醫生、公安、售貨員、公交司機等,他們都在做什麼?
二、請幼兒了解人們工作的時候是在為別人服務,學會尊重、關心勞動者。
(1)請幼兒看看自己的調查表和同伴交流調查的結果和感受,說一說晚上和周末誰還在工作?他們是怎樣工作的?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一說還有哪些工作是為別人服務的以及自己曾受到過幫助的經歷,進一步體驗人們的辛苦。
(3)請幼兒說一說怎樣尊重和關心勞動者。知道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是每一個勞動者的節日。
三、請幼兒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體會勞動的辛苦。
(1)請幼兒討論:自己可以幫老師做什麼事情?比如:幫老師整理活動區的玩具、打掃活動室、擦桌椅等。
(2)請幼兒分小組幫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1)戶外活動時,帶幼兒撿拾衛生區的垃圾及綠化帶的野菜。
(2)請家長帶孩子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設計意圖】
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結合我班正在實施的主題活動《房子大觀》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社會調查、觀看圖片、實踐活動等形式,幫助幼兒了解勞動節的來歷,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在活動中感受勞動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換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換牙
2、理解超級頑固在故事中的意思,感受故事的有趣。
3、了解牙齒的有關知識,學習保護牙齒。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換牙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以正確的心態面對換牙;了解牙齒的有關知識
活動准備
多媒體 圖片 幼兒換牙記錄表 一封信
活動過程
一、 討論、交流
1、今天爸爸媽媽來到這里要和寶貝一起學本領,哪個寶貝學習得好,我有禮物送給你們哦。
2、說說人長大的變化。
——一個人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長大再長大,人的一生有很多變化,誰來說說人長大會有什麼變化?
——請爸爸媽媽來說一說。
——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一直在變化,它在嘴裡。牙齒有什麼變化?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以及爸爸媽媽談談換牙的問題。
3、快速提問家長。
——你的寶寶換牙了嗎?換了幾顆?什麼時候換的,,,,,,
——小結:其實,換牙是寶貝成長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可不能忽視哦。
二、看看小電影「一顆超級頑固的牙齒」
1、欣賞故事前半部分,討論、猜測。
——提出觀看要求,要安靜。
——小朋友看懂了嗎?講了什麼故事?要把牙齒拔掉,牙牙用了什麼辦法?
——請孩子邊說邊找出相應的故事圖片片段,並排出正確的順序。
——這么多辦法都沒掉下來,看來這是一顆超級頑固的牙齒,你們說可以用什麼辦法讓它掉下來?(幼兒家長討論)
2、觀看故事結局
——大家說了這么多方法,看看最後這顆牙齒是怎麼掉下來的?你們絕對猜不到。
——講述故事:牙牙不高興了。她把能想到的辦法一個個都試過了,現在該睡覺了,今天晚上,牙仙子不會來了!突然,她的鼻子開始發癢,她的眼睛也開始發癢,然後。。。。。。阿阿阿嚏!!!」牙牙的牙齒「蹦」地一下跳了出來!
——出示圖片:它怎麼掉的?結果真是出人意料。原來一個普普通通的噴嚏也會讓松動的牙齒掉下來。
——出示牙牙給牙仙子的信,讀一讀。
——小結:這是一個關於換牙可愛有趣的故事,原來換牙是件蠻有趣的事情,所以小朋友不要怕,它是我們成長的一個經歷。
3、討論換牙要注意什麼?
——你們掉牙了嗎?說說自己的掉牙感受。
——討論換牙要注意什麼?
三、爸爸媽媽知識搶答。
1、人生下來長出的第一副牙是什麼牙?有幾顆?
2、全部乳牙換完是在多少歲?
3、第二副牙叫什麼牙?橫牙有多少?
4、什麼食物對牙齒有好處?
5、哪些習慣對牙齒不好……
四、送禮物
——出示幼兒換牙記錄表,送給每一個孩子,請家長在每一顆牙齒上記錄下孩子換牙的時間。
——小結
教學反思
課堂整體效果很好,幼兒家長都積極發言,了解了關於換牙的知識,引起了家長對孩子換牙的足夠重視。這是幼兒家長老師三方互動的新上課方式的嘗試,家長看孩子的表現,孩子也看家長的表現,課堂氣氛活躍,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統計。
2、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准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1、之前幼兒已製作了工資表。
2、幼兒已有用木珠進行兩數相加的初步體驗。
材料准備:
木珠,雪花片,點卡,夾子,各種圖片,紙,筆等。
貼有各組標記的黑板四塊。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的工資表。
「現在你們手裡都拿著自己的工資表,那麼誰願意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工資表呢?」
「說說你做了什麼事,得到了多少錢?」(提示介紹1、2件事即可。)
二、算算你一共賺了多少錢(個人統計):
1、「今天我要給你們發工資了。」
請幼兒算出自己所得工資的總數。
「你們可以請放在旁邊的工具們幫幫忙,算一算你到底能得到多少錢?」(簡單介紹一下周圍的輔助材料。)
2、幼兒自由取材,進行計算。
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算好的小朋友嘗試其他的方法。
3、小結:
請先算好的幼兒(按小組)把答案貼在黑板上,並互相簡單的檢查得數。
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教師簡單小結。
三、檢查答案。
1、幼兒自由檢查貼在黑板上的別人的答案。
2、小結:說說檢查的結果。
四、發工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集中注意傾聽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
2、體驗故事主人公失去小貓和得到小貓時的心情,產生喜歡小貓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准備】
ppt(與故事匹配的);《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師:你喜歡小貓嗎?誰來說說你喜歡什麼樣的小貓?
你家有小貓嗎?有一個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卡羅爾,她非常想要一隻小貓,那麼,她後來有沒有得到小貓呢?我們來聽聽故事吧。
二、教師出示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開始到「什麼樣的都有。」
師:第一隻貓是什麼樣子的?叫什麼名字?
師:你的小耳朵真靈!這是一隻顏色一塊白、一塊黑的花貓。那它叫什麼名字?
師:對,她叫伯洛。
師:第二隻貓是什麼樣子的?叔叔是怎麼送貓的?
教師講述故事「打這以後」至結束。
師:這些小貓在卡羅爾家裡干什麼?
為什麼要把這些貓送走?
送走貓的時候,卡羅爾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最後卡羅爾還有貓嗎?它是誰?它為什麼沒被送走?
卡羅爾看到伯洛時,心情是怎麼樣的?伯洛呢?你喜歡伯洛嗎?為什麼?
三、幼兒閱讀。
幼兒閱讀《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第21~26頁「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一邊聽教師講述故事。
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親親小動物》第24頁畫面上有幾只可愛的貓,說說它們長得什麼樣,在什麼地方,在干什麼。
根據《小朋友的書》上的`圖畫嘗試講述故事。
【活動反思】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中擷取素材。「廣告」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因其語言簡練、設計新穎而倍受孩子們的喜愛,許多孩子對廣告的記憶勝過對書本知識的記憶。於是我就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二年級下冊第八課的特點(揭示廣告的作用,敘述有趣),以課文中「卡羅爾想有一隻小貓,於是在報上登廣告」為切入點,設計了課前讓學生從電視、廣播、報紙以及其他媒體上收集廣告,課上學說廣告、練寫廣告的教學環節。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廣告的特點、作用,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需求或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廣告的形式來尋求幫助。雖然學生撰寫的廣告詞不那麼完美,但我在此以激勵性的話語、中肯的批評進行評價,更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也許未來的廣告設計師就在他們中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數字或點、線等符號標記記錄活動,能較清楚地表示活動結果。
2、能較積極地參與討論,分析多種記錄方法的優缺點。
3、有一定的記錄與表達的能力。
活動准備經驗准備:
幼兒學寫過1-10的數字,並會製作點、線等標記。
物質准備:
1、《幼兒用書》P 21、22頁,雙色魚操作材料。
2、《幼兒用書》P 10頁,雙色魚記錄表,小簍子、黑、紅、黃三色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班級飼養的魚,請幼兒介紹魚的名稱,並引導幼兒說說家裡養的魚。
教師:這兒還有一些奇怪的魚。教師出示雙色魚,引導幼兒觀察,知道引門叫雙色魚,有兩種顏色,一面是紅色,另一面是黃色,請幼兒數一數一共有幾條 魚,想一想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好玩的雙色魚。
教師:今天我們大家來玩撤小魚的游戲。把5條小魚抓在手裡,輕輕地撤在小簍子里,看看幾條是紅色的?幾條是黃色的?請個別幼兒示範,大家來說一教師出示三色筆:這兒有一些筆,怎樣才能把撒小魚的結果記錄清楚呢?引導幼兒思考,並提己的意見。
二、小組操作活動:好玩的雙色魚。
1、請幼兒數一數自己簍子里的小魚,先記錄總數。
2、引導幼兒撒小魚,每撒一次記錄一次,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將結果記錄清楚。
3、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如:用數字或點、線等標記進行記錄。展示、交流操作結果。
4、展示幼兒的記錄單,請幼兒看看自己和同伴的操作結果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5、師幼共同分析,討論各種記錄方法的優缺點,引導幼兒把多種優點結合起來,概括出一種比較好的記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綱要》指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借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潛在的、有利於孩子身心和諧發展的教育價值。
超市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場所之一,超市裡各種各樣的物品吸引著幼兒。為此,我們選擇了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超市」開展主題活動。將幼兒從「課堂」帶到「社會情景」中,並通過參觀、游戲、談話、繪畫等多種活動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經驗整合起來,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在開展主題活動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談論去超市購物時自己買了多少東西,付了多少錢,但是,對人民幣的概念仍較模糊,於是生成了這節數學活動——《超市購物》。旨在創設一個「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認識紙幣,學會使用紙幣。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願意與同伴分享快樂,學會處理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增強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當幼兒親自購物之後,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購物體驗,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認識5元、5角、1元的紙幣,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2.掌握購物時不同的付錢方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感受購物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
活動前幼兒對人民幣有初步認識,有「超市購物」的經驗。
2.物質准備:
(1)布置「超市」,貨架上擺有各種物品卡片,並標明價錢。
(2)裝有10個1角、2個5角、1個1元硬幣的盒,幼兒人手一份。
(3)付錢方法展示板四塊。
(4)直觀演示1角、5角、1元硬幣之間換算關系的課件。
(5)幼兒人手一張存錢卡。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認識硬幣
(1)讓幼兒感知、發現硬幣的特徵。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請你們輕輕地打開盒子,看看裡面裝著什麼。」(幼兒打開盒子。)
師:「哇,好多硬幣!小朋友們看看,都有多少錢的硬幣?」(1角,5角,1元。)
「好,現在請小朋友把盒子蓋起來,老師要考考你們。」
(2)出示1角課件。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多少錢的硬幣?」(1角。)
「你怎麼知道它是1角錢?」引導幼兒觀察硬幣上的標志。教師小結:對了,它的上面寫著「1角」,它就是1角錢。
以同樣方式分別出示5角、1元課件,讓幼兒認識。
師小結:5角的硬幣是金色的,上面寫著5角;硬幣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幣,它的上面寫著1元。
游戲:取硬幣
師:「我們一起玩一個取硬幣的游戲:老師說出多少錢的硬幣,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這個硬幣,看誰舉得又快又准確。」老師發布命令:「請舉起1角(5角、1元)的硬幣。」幼兒取相應的硬幣。
師:「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有這么多錢,想不想去超市購物?」
(想。)
「去超市購物時,小朋友要先看看貨架上都有哪些商品,價格是多少,然後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到收銀台付錢。」「老師先請小朋友
拿著錢盒到1號貨架購物。」
評析: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幼兒在活動前對硬幣有了粗淺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藉助實物,通過游戲,從1角、5角、l元三種硬幣最明顯的特徵入手,引導幼兒准確
認識l角、5角、1元硬幣,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
2.幼兒第一次購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幼兒帶著錢盒,到超市1號貨架選商品(師設計的每一件商品均為5角錢或1元錢),並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
兒付錢方法,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經驗,知道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提問:「誰願意來說說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分別說出5角錢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角來付錢;用5
個1角付錢。
師小結:「這些小朋友買的都是5角錢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用1
個5角付錢,有的用5個1角付錢。」
出示課件梳理:「5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是5角錢,1個5角的硬
幣也是5角錢。
提問:「誰買的是1元的東西?你是怎麼付錢的?」
幼兒分別說出1元錢的多種付錢方式:「我買了一個1元的××,用一個1元的硬幣付錢。」「用10個1角的硬幣付錢。」「用2個5角的硬幣付錢。」「用5個1角和1個5角的硬幣付錢。」出示課件,梳理1元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2個5角的硬幣合起來是1元錢;10個1角合起來是1元錢;5個1角和1個5角合起來
也是1元錢。
師:「原來硬幣里還藏著這么多秘密。我們剛才只買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裡還有很多不同價格的商品,你們想買嗎?購物時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上面的標價,想想怎樣付錢簡便些?好,請大家拿著錢盒去購物吧!」
評析:教師在幼兒認識了1角、5角、1元三種硬幣的基礎上,給幼兒提供了親身購物的機會,進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種硬幣之間的換算關系。每個幼兒都只有在付錢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買到商品。幼兒必須先觀察商品的價格,然後思考該如伺正確付錢,並將付
錢方法粘貼在展板上,最後通過課件梳理幼兒經驗,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3.幼兒第二次購物,發現多種付錢方法
幼兒到超市選商品,教師觀察。收銀員由老師擔任,展示幼兒付錢方法。
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師提問:「你買的是什麼?多少錢?你是怎樣付錢的?」(幼兒邊講,教師邊演示課件。)
(1)6角錢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角的硬幣來付錢;用1個5角和1個1角合起來也是6角,這種付錢方法只用了2個硬幣,簡便多了。
(2)8角錢的咪(mi)咪蝦條付錢方式:用了8個1角來付錢;用1個5角的硬幣和3個1角的硬幣合起來也是8角錢。
(3)如果我買的東西是1元,請小朋友幫我想想怎樣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幣來付錢呢?」
小結: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幣來付,也可以用2個5角的硬幣來付,因為他們合起來是1元,還可以用10個1角來付。還可以用1個5角和5個1角來付。」
師:「原來同樣的價錢可以有多種付錢方法。」(請小朋友將商品放進桌子底下的籃子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及小實驗,深入理解故事情節;
2、知道遇事多動腦筋;
3、學習詞語「倒影」,能清楚完整不離題地回答問題。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猴子們撈月亮前的表現,這故事說明了什麼問題。
活動准備
1、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錄音。
2、每桌一盆水,一隻手電筒。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對中秋節的回憶。
「昨天是什麼節日?」
「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二、講故事《猴子撈月亮》
三、當講到「老猴子說:『快想辦法把月亮撈上來』時,停止講述,提問:
「你猜猜他們是怎樣撈月亮的?「(想各種辦法)
「月亮撈上來了嗎?為什麼撈不上來?」
四、小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並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麼樣的?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麼樣了?」使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五、教師接著把故事講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小猴子在井裡發現了什麼?」
「它們用什麼方法撈月亮?撈到了沒有?為什麼撈不到?」
「最後,老猴子一抬頭,看見了什麼?它對小猴子說了什麼?
「聽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六、欣賞配樂故事《猴子撈月亮》。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用孩子們喜歡聽故事的形式開展,這樣極大的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揭示故事所講的道理時,我沒有直接給孩子們說出答案,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悟出道理來。特別是小組進行試驗這一環節,幼兒開心得不得了,對「水中成像」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小網路:猴子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群,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