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畫分鏡頭的格式
A. 如何寫分鏡頭劇本
種運用電影思維創造銀幕形象的文學樣式。是電影劇作者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認識和理解進行藝術構思,並按照電影表現手法(包括場景、環境、人物形象、行為、動作、說白、音響及其他細節)通過文字描述以表達自己對未來影片設想的作品。電影文學劇本主要為拍攝影片而寫作,因此它必然受到電影特性的制約,必須符合電影藝術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它所創造的形象雖然以文字為媒介,但必須能夠通過影片的攝制,以電影的各種藝術技術手段在銀幕上體現出來。它的獨特的美學特徵首先是由電影藝術本性所決定的,這就是:①富於造型表現力和鮮明的動作性;②形象的畫面感和聲音元素的有機結合;③時空自由轉換中體現的蒙太奇效果。同時,電影文學劇本必須具備文學價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內容的表達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可以作為獨立的文學作品為讀者閱讀和欣賞。電影文學劇本是影片攝制的基礎,其審美價值是未來影片總的藝術價值的重要前提,是影片導演和攝制組進行再創作的依據。電影文學劇本的類別就來源而言,可分為根據生活素材直接創作的和根據其他文藝形式(小說、戲劇等)改編的;就結構形式而言,可分為戲劇式、小說式、散文式、哲理式、心理式等。
稱「導演劇本」。將影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由導演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經過總體構思,將未來影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予以體現。導演以人們的視覺特點為依據劃分鏡頭,將劇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體現劇本的主題思想,並賦予影片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為影片設計的施工藍圖,也是影片攝制組各部門理解導演的具體要求,統一創作思想,制訂拍攝日程計劃和測定影片攝製成本的依據。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B. 微電影劇本格式謝謝!
文學劇本是電視劇的基礎,由劇作者完成,是未來電視劇的框架,對未來電視劇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以及風格等作出明確規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況下每集電視劇的長度加上片頭片尾播映時間大約五十分鍾,寫成劇本大約一萬五千字到兩萬字之間,包含的場景多則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則十幾個乃至幾個場景。也有較長的,如最近播映的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每集長度達九十分鍾以上。有些系列短劇,每集長度不過二十多分鍾,寫成劇本也不過六七千字左右。
在對劇本的要求上,劇作者與導演視角總是有所區別,劇作者往往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希望劇本有更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導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劇本的情節和結構,講究視覺效果,其文學色彩在拍攝中往往會被剝離開去,劇作者與導演對劇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兩種文學劇本樣式,一種偏重文學性,另一種則偏重鏡頭感。
1、偏重文學性的劇本
特點:
(1)劇本不但是可供拍攝的(習慣上稱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語言的修辭和文采。它既為導演拍攝提供了基礎,又能成為一種普通讀者閱讀的文字讀物。
(2)往往以場景的時空變化來劃分劇本的文欄位落,但不在每次時空轉換的時候標明時間、地點之類,而是通過對情節的描述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
(3)不對拍攝技術作明確的規定(比如註明什麼「特寫」、「推」、「淡出」之類),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直接描寫把內容暗示出來。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後。
倫敦,泰唔士河畔,碼頭上。
冬天的倫敦,細雨中,濃霧漸漸散開,但濕氣還是時時撲面而來。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著深灰色長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著禮帽,衣領也都翻立起來。他右手挎著一把長柄雨傘,左手捧著一束鮮花。一旁,站著劉叔和,也是一身禦寒的衣著。
一會兒,一輛黑色小車駛近,停下,陳西瀅從車窗內探出頭來,抬手向徐志摩打了個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車停好。」說完,小車慢慢向停車場駛去。
停好了車,陳西瀅向著徐志摩、劉叔和走來。
徐志摩: 「來,來, 西瀅兄!叔和,這位就是陳西瀅先生,說好了今天介紹你們見面的。」
劉叔和走向陳西瀅:「久仰, 久仰! 志摩早就說了,
您是大名鼎鼎的吳稚老、吳稚暉老先生的外甥!」
陳西瀅: 「叔和兄的大名,我陳西瀅也早就如雷貫耳了。今日相識,十分榮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 都那麼客氣做什麼?以後,大家還要互相關照才是。」
劉椒和: 「我們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淪落人』 了。
不,這話不對,志摩的家眷一會兒就到,他不算淪落人了,不與我們為伍了!」
2、偏重於鏡頭的劇本
特點:
(1)編劇把提供導演拍攝作為自己唯一的責任和目的,並不準備使自己的劇本成為一種文字讀物。因此,多採用對動作或畫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無可讀性。
(2)以場景(有時甚至細致到以鏡頭)來劃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專用一行文字標明場(或鏡)號,場面發生的地點、時間等等。
[示例二
(1)校園(外 日)
俯看,濃郁的樹木,古色古香的建築。
越過大片樹林,看見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楊柳依依。
湖畔的長椅上,相依相偎的戀人,埋頭讀書的學生。
對面,幾幢紅磚大樓,由遠而近。
(2)機房(內 日)
齊雪竹坐在電腦前,專注地看著著電腦屏幕。
細長的手指在鍵盤上熟練地跳動著。
屏幕上出現一行行英文字母。
齊雪竹看著屏幕低聲念著。
字幕:齊小姐:我們已於4月16日收到您寄的電子郵件,您在信中回絕了我校給您提供的入學機會及獎學金,對此我們深表遺憾並祝您好運……
齊雪竹獃獃地看著屏幕,抬起雙手,插進自己頭發里,搖著頭,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語:天啦,這到底怎麼回事……
聲音越來越大,在大樓里回響。
(3)教室(內 日)
蕭鋒站在講台上面對學生,侃侃而談:……在我看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包含了中國人全部的道德理念。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別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說……
呼機的響聲。蕭鋒住口,皺著眉頭往下看著。
台下, 學生們回頭看著, 目光集中一個學生身上。
學生滿臉通紅,低頭把呼機關上。
蕭鋒淡然一笑:譬如說,假如你是個老師,此刻站在講台上講課的是你, 那你肯定不希望聽到這種聲音。
教室里又響起了呼機聲。
蕭鋒停住嘴,皺起眉頭,看著底下的學生:誰的呼機?肯不能關掉?
學生相互看著,有人摸出呼機來看著。
蕭鋒神色嚴厲:把呼機都給我關掉!
有學生笑著:老師,是您的呼機!
蕭鋒伸手往腰間一摸,把呼機拿出來看了看,尷尬地笑了笑:哦,對不起!
學生們看著蕭鋒,鬨笑。
(3)經常明確地從技術上規定拍攝的方法,甚至詳細地對攝制組的其他創作人員(導、演、攝、錄、美——)也作出許多的較為具體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風在尖聲呼嘯,宛如鬼嘯。遠景。小男孩匹普沿著河口岸邊跑來,他沿著彎曲的小道跑向攝影機,攝影機用跟搖鏡頭拍攝。小道旁邊豎著一個把犯人屍體示眾的絞架,匹普經過絞架時抬頭看了一眼。漸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著一束冬青枝,爬過倒塌的石牆。當他從墓地和老墳旁邊走過時,攝影機跟著他搖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塊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攝影機繼續搖拍——現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墳前,風還在呼嘯。匹普拔掉一棵凋謝的薔薇丟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後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墳頂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樹枝的折裂聲。
(二)分鏡頭劇本寫作格式
亦稱導演劇本或導演台本,是導演案頭工作的集中表現,是將電視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的一種劇本。
導演對文學劇本進行分析、研究以後,將未來電視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訴諸文字,就成為分鏡頭劇本。內容包括鏡頭號、景別、攝法、畫面內容、台詞、音樂、音響效果、鏡頭長度等項目。分鏡頭劇本是導演對電視劇全面設計和構思的籃圖,是攝制組統一創作思想,開展工作的主要依據,它有利於保證攝制工作的計劃性。
我們把[示例二改寫成分鏡頭劇本,從中體驗一下兩種劇本的不同差異,也可看出編劇與導演不同的視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稱為鏡頭紀錄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後,由場記完成的工作。任務是把拍成並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術、藝術內容,原原本本地紀錄下來,並詳細寫明每個鏡頭的英尺數。它的格式與分鏡頭劇本基本相同,但對場景只作簡略提示
C. 微電影的標准,(後期剪輯)要什麼格式
沒有具體的格式要求,除非你是去參賽或者放在某特定地方播出。一般選擇的是MPEG或者AVI之類的,這幾種格式比較通用。
D. 微電影劇本的劇本格式
基本格式如下:
1、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小說的對象是讀者,但劇本的對象並不是觀眾,劇本是寫給編導、導演及演員看的,所以編劇寫劇本時都會用上些術語,這主要是為了讓導演及演員易於理解編劇所聯想的圖畫,提供拍攝畫面的影象意念讓編導及導演參考。
劇本分類
隨著微電影不斷的發展,微電影劇本的分類也越來越成熟,從單一的電影劇本創作轉向微電影劇本的分化,比較時尚的分類有愛情微電影劇本,勵志微電影劇本,感人微電影劇本,現實微電影劇本,廣告微視頻劇本,到越來越細化的單個分化,微電影劇本的不斷分化,也正是說明了微電影的發展越來越走向市場化,正規化。
微電影是指在各種新媒體平台上播放的、具有完整策劃和系統製作體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時」(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製作(1-7天或數周)」和「微規模投資(1萬到數萬元/部)」的視頻短片,內容可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由於這類短片較之電影作品,門檻低、參與度高、傳播效率高,在京滬領一時風氣之先,得到市場廣泛認可。
以著名導演賈樟柯為例,其團隊沒有拍攝進入電影院線的大片,而拍攝了50多部微電影,但是此種藝術形式在京滬廣之外的城市尚屬少見,在人人都是導演、人人都是主角的網路互動的時代,微電影的特質導致其在網路時代勢必興盛,也成為文化市場新的業務增長點。
E. 求微電影劇本格式
基本格式
(1) 首先要寫出時、景、人
(2) 在描寫情態時,先用△(三角式)符號放在前面。
(3) 對白是頂格寫出人物簡稱,然後加上∶(冒號)。劇本跟小說不同,劇本的對白不需用引號。
小說的對象是讀者,但劇本的對象並不是觀眾。劇本是寫給編導、導演及演員看的,所以編劇寫劇本時都會用上些術語。這主要是為了讓導演及演員易於理解編劇所聯想的圖畫,提供拍攝畫面的影象意念讓編導及導演參考。
一般術語∶
遠景(WIDE SHOT)∶多用來交代周圍的環境。
特寫(CLOSE UP)∶使觀眾仔細看清楚某人或某物,並將周圍環境完全排擠出畫面。
跳離鏡頭(CUT SHOT)∶使觀眾的注意力跳離主要動作一段短時間,接到另一個鏡頭。
溶(DISSOLUE)∶將淡入和淡出結合,使前一影像疊在後一影像上。
拉近鏡(ZOON IN)∶將原來中景或遠景的鏡頭,突然快速變焦距,變為大特寫或普通特寫。
接開鏡(ZOON OUT)∶由大特寫或中景特寫,突然變回中景或遠景。
F. 分鏡頭是什麼該怎麼畫
分鏡頭的工作,是編制電視教材的重要工作環節,就是要將文字稿本上各處的畫面意義,分成若干個鏡頭,以及由它們組成機構組去表現文字稿本的內容意義。
畫分鏡時不需要考慮機位,只要不越軸沒有原則性錯誤就行。你畫出來分鏡,機位也就出來了。
可以參考一些比較成功的作品,學習人家的鏡頭運用,采訪的話鏡頭基本上很單一。
所有影視作品中鏡頭使用范圍最廣、最豐富的就是電影。如果采訪用電影的鏡頭,看起來就會怪異。最通俗的理解方式就是用場景給人講故事,當你講到繪聲繪色的時候,腦子里出現的就是一個個的鏡頭了。你要去分解這些腦子里的畫面,哪個場景要很強烈地表達給人,哪些個場景可以一筆帶過,這就有了鏡頭的節奏感。再者,你應該多去看些動畫片,這是最直接的學習和認識分鏡頭的方式。
G. 分鏡頭稿本怎麼排
分鏡頭稿本
由許多不同鏡頭的說明文字合成的稿本,叫分鏡頭稿本。因為它是供導演和攝制拍片工作用的,所以又叫導演稿本或工作台本。分鏡頭稿本一般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如表2—1、表2—2所示:
編寫分鏡頭稿本最主要的任務,是將文學形象變成視覺形象。它要求導演和攝制組人員在認真分析、研究文學稿本及有關材料的基礎上,能夠善於以電影電視手段,把稿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使這一切都可以在銀(屏)幕上看到和聽到,而且賦予影視教材以獨特的藝術風格。
編寫分鏡頭稿本,以文學稿本為基礎,但決不是對文學稿本的簡單分解,而是復雜細致的藝術再創造,直接關繫到影視教材的成敗。
鏡號。標明某鏡頭的排號。排號多以稿本的情節發展為序。在拍攝時,導演多把場景相同的鏡頭抽出組在一起拍,而場記只要記住鏡號就可以了。後期的剪輯,可根據鏡號查找某一場景的鏡頭,這樣就方便了影片的拍攝與剪輯。
鏡位。導演分鏡頭稿本中常出現的術語,它是標明各場景鏡頭遠近的處理方法,又稱景別。在「景別」一欄中,導演將標明「中景」、「遠景」、「近景」、「特寫」等,作為拍攝時對鏡頭處理的提示。
長度。分鏡頭稿本中的術語,表明拍攝一個鏡頭所需的膠片米數(幾米、十幾米以至幾十米,指在電影分鏡頭稿本中)。在電視分鏡頭稿本中,長度用時間代替,即拍攝一個鏡頭所需的時間(幾秒、十幾秒以至幾十秒)。
格。影片伍度計算的最小單位。影片長度一度是以英尺或米來計算的。16個畫格為一英尺,52個畫格為一米,英尺與米的余數用格來表示。為了精確表明鏡頭長度,有時就需要註明格數。
畫格。電影拷貝上那些有連續動作的各個瞬間靜止的小照片,叫做畫格。簡言之,畫格是膠片上靜止的影像。電影攝影機正常的速率是每秒24個畫格。按此計算,一米長的膠片有52個畫格,通常放映一個半小時的影片,大約有13萬個畫格。每部影片都是由許許多多個畫格組成的。
鏡頭記錄本。又叫完成台本。它是攝制影視教材每一個鏡頭准確而簡略的記錄。在形式上,它與分鏡頭稿本很相似,也是採用表格,逐個地具體說明每個鏡頭的內容。不同的是,分鏡頭稿本是未來影視教材的設想,但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往往會變動原來的設想,而鏡頭記錄本是完成影視教材的記錄,它准確地記錄了每個鏡頭內空、景別、攝法、長度,在每本的結章節附註有鏡頭數和長度,最後是影視教材的總鏡頭數和總長度。
鏡頭記錄本主要供影視教材的宣傳、評論和研究工作參考,並可供放映單位查對拷貝有無錯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