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微電影
① 適合外國留學生看的中國電影
要看你想了解什麼,中國電影從發展以來都帶著很濃厚的藝術氛圍,很多留學生會看不明白,比如我國第一部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以戲曲形式來展現的。文化崛起遙遙無期,但是還是可以介紹你幾部電影看看,有代表性的 《 黃土地 》《 陽光燦爛的日子 》《 紅高粱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 秋菊打官司 》《 我這一輩子 》《 站台 》《 林則徐 》 《 一個都不能少 》 這些主要是內地的,香港的都是產業片,無聊可以看看,建議最好看電影和看散文小說,更能很好理解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推薦幾部講述(大學)留學生生活的電影唄
以前流行《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曾獲過國際大獎.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我自己的德意志》 《新宿事件》 《暗物質》《小留學生》《無法忘記你》
其他還有《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秋天的童話 》《北京的西瓜》《櫻桃》《風雨哈佛路》
在悉尼等我(電視劇)
楊,這種電影我都不太建議你看,看了後你會對國外的生活失去信心,的確在國外也不容易。
關於紐西蘭的我沒找到,希望諒解!
③ 尋找主題為描寫海外華人留學生活的電視或電影.
《曼穀雨季》 經典的電視片。
《中國人在紐約》也很經典。
說實話,小留學生應該是國產劇里最好的一部反應留學生問題的電視了。
④ 一個電影的名字 我不知道叫什麼 講的是一個中國留學生到國外留學時的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那個主角叫肖揚
你說的是《我自己的德意志》
⑤ 一個戰爭片,講一男一女兩個留學生在國外的故事,那個女生被日本人抓去紋了滿背的紋身供人觀賞,後來被中
中文片名:《紅櫻桃》
漢語拼音:hong ying tao
英文片名:Red Cherry
影片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120 min
國家/地區:中國
對白語言:德語漢語普通話俄語
字幕:中英文字幕
色彩:彩色
製作公司: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國]
出品:1995年
票房成績:5000萬
一九四零年冬。兩名中國孩子,楚楚(女)和羅小蠻(男)由中國內地出發,幾經輾轉,歷盡艱辛,到達蘇聯莫斯科
附近的國際兒童院,這是一所專門收養各國共產黨領袖子女的寄宿學校。在那裡,兩個孩子結識了以中德混血兒張卡爾為首的一批外國孩子。院長瓦特金——一個祖父般嚴厲而慈祥的老人是這所兒童院的靈魂。新奇的學校生活溫馨而又時常產生煩惱,在朝夕相處的時光中,張卡爾對楚楚產生了少男少女之間的微妙感情。而羅小蠻始終難以忘卻在日寇鐵蹄下的祖國。夏天到了,兒童院的孩子們選擇各自喜愛的夏令營度假,張卡爾和楚楚來到了白俄羅斯的明斯克……就在到達夏令營的第二凌晨,也就是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國法西斯的炮火摧毀了孩子們的寧靜生活,一場慘絕人寰、震驚世界的悲劇發生了。德國法西斯當著孩子們的面殺害了女教師維拉,所有的孩子們與戰俘與平民一樣淪為囚徒。兒童院召回了散落在尚未淪陷地區里度假的孩子們,准備遷往西伯利亞。混亂中,羅小蠻等幾個男孩子躲藏起來,決意參軍投入反法西斯的戰斗。。。。楚楚的身份引起了盟軍和蘇軍的懷疑,在訊問中,楚楚緘口不語。夜裡,楚楚爬到篝火邊,用燃燒的木頭,狠命地朝背上的恥辱烙去。蘇軍終於查明了楚楚的身份,她被送到莫斯科接受了良好的治療,瓦特金院長帶著娜佳來看望楚楚,告知了羅小蠻的死亡。沉默中傳來紅場閱兵式的禮炮轟鳴。楚楚流下了無聲的眼淚。楚楚的植皮手術歷經數年,終因植皮面積過大和醫療水平的限制而失敗。許多年以後她的一位畫家朋友將文身圖案繪製成畫,收藏於歷史博物館以昭示後人永世不忘戰爭的罪惡。
http://ke..com/view/462801.htm
⑥ 一部關於中國女孩在哈佛的電影
由一個在哈佛留學的女生的小說改編的,叫《時差七小時》
時差七小時 《時差七小時》是改編自深圳女孩妞妞寫的一本紀錄她16歲到英國留學生活的紀實小說《長翅膀的綿羊》 2004年的李倩妮,《時差七小時》中的妞妞,憑借家裡的權勢強迫深圳市全體中小學生去看她演的電影,結果弄巧成拙激起眾怒,電影被全線撤片。
中文片名:《時差7小時》
英文片名:《Life translated》
導 演:阿 甘
製片主任:居 曄
編 劇:妞 妞 阿 甘
類 型:青春成長
主演演員:妞 妞 陳冠希
Cary 焦 陽
16歲的妞妞(妞妞飾)從中國來到倫敦,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在機場,她認識了被學校安排來接機的香港留學生DJ(陳冠希飾),也為青春期萌動的一段感情拉開了序幕。
從恐怖到青春
著名導演阿甘繼去年的恐怖片《天黑請閉眼》後,突然扭轉方向,轉向青春校園題材,看中了深圳女孩妞妞寫的一本紀錄她16歲到英國留學生活的紀實小說《長翅膀的綿羊》,並把小說改編成劇本,去年10月在英國開拍。
電影《時差七小時》以紀實的方式真實地記錄了女主角16歲隻身到英國求學的經歷。為了達到真實的效果,阿甘不惜花2100萬英鎊重金在英國全景拍攝,除了妞妞和陳冠希兩位男女主角外,還有幾個從各個地方去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其他演員和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國人。在英國選景時,阿甘發現一所將要被拍賣的女子學校,那裡有著英國古文化氣息濃郁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寬闊的橄欖球場,園內幽靜的小樹林,而且這里沒有任何人來打擾,一切堪稱完美,這里也就成了影片的拍攝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阿甘坦露了他冒險拍攝這部昂貴的青春校園片的想法。他說:「近兩年,產生了韓寒、郭敬明等幾個高銷量的青少年小說家,他們的作品都被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屏。妞妞是這些青少年作家中唯一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她的視界開闊,歷史包袱輕,文筆明顯輕快而且具有更強的娛樂性,這是我看完小說就想把它變成電影的主要原因。而且,目前出國留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大家都把外國學校想像成天堂,對於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卻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這類題材的影視劇,是市場上沒有的,所以我敢冒這個險,花2100萬到英國拍這樣一部昂貴的青春電影。」
有關原著
2002年初,妞妞根據自己在英國的中學留學經歷創作了15萬字的處女作《長翅膀的綿羊》。該書自2002年5月出版以來,共重印8次,印數累計15萬冊。小說的海外華語版權於2003年7月被台灣民生報股份有限公司買下。2004年7月,根據小說原著改編的漫畫出版面世,受到了青少年讀者的歡迎。
2003年,妞妞將《長翅膀的綿羊》一書改編成電影劇本《時差七小時》(Life Translated),自己擔任編劇並出演該片的女主角。這部由深圳市夢想隧道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出品的電影,講述了一個16歲中國少女獨闖英倫的故事,反映了一代小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成長、自強、拼搏的過程和由此折射出來的陽光心態。該片是我國目前首部在國外全景拍攝的青春校園故事片,預計在2004年10月27日作國內首映。影片上映前夕,妞妞還將推出新作《觸電倫敦》,從一個影視新人的角度披露電影《時差七小時》拍攝製作的點點滴滴。
2004年6月,妞妞出任電視節目《妞妞巧用英語100句》主持。
原書「名言」
考驗是磨練,也是成長。在接受社會最真實的考驗中,人成長得的最快,也成熟的最快。
在判逆的時期,不一定要和大人針鋒相對,判逆的時期,我們也可以不叛逆。
十六歲是不分國界的。
踏入五月,灰暗低沉的天空終於被一片澄清而透明的藍色所取代,綿綿的細雨也漸漸變成了溫和的陽光。窗外,千萬朵清新淡雅的黃、白小雛菊點綴著青翠欲滴的草地。微風起時,空中飄揚著蒲公英柔柔細細的花絮,悄然為初夏的校園添上了一縷不真實的浪漫。在清澈的天空下,一切的朦朦朧朧都逐漸變得清晰、透明。所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所有打不開的結,在夏天明媚的陽光下,彷彿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明朗起來。
既然已經長大,就要相信自己,依賴自己。要學會堅強,要學會為自己站起來。
走在這個校園里,根本不需要念書,就好像變聰明了。
附:《時差七小時》里妞妞念的一段莎士比亞的話
Hamlet: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To die- to sleep-
No more; and by a sleep to say we end
The heartache, and the thousand natural shocks
That flesh is heir to. 'Tis a consummation
Devoutly to be wish'd. To die- to sleep.
To sleep- perchance to dream: ay, there's the rub!
For in that sleep of death what dreams may come
When we have shuffled off this mortal coil,
Must give us pause. There's the respect
That makes calamity of so long life.
For who would bear the whips and scorns of time,
Th' oppressor's wrong, the proud man's contumely,
The pangs of despis'd love, the law's delay,
The insolence of office, and the spurns
That patient merit of th' unworthy takes,
When he himself might his quietus make
With a bare bodkin? Who would these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d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The undiscover'd country, from whose bourn
No traveller returns- puzzles the will,
And makes us rather bear those ills we have
Than fly to others that we know not of?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原著好像叫《長翅膀的綿羊》
長翅膀的綿羊目錄[隱藏]
紀實文學:《長翅膀的綿羊》
主要內容
目錄
作者介紹
[編輯本段]紀實文學:《長翅膀的綿羊》
陌生的國度里,異國的天空下,妞妞,一位十六歲的中國少女開始了她難忘的求學生涯。她跨躍了中西文化的障礙,克服了語言的難關,從最初宛如一隻柔順的小綿羊般的沉默寡言,到後來的勇敢、自信,開朗,體味著孤單的惆悵,友情的溫暖,和初戀的滋味,經歷著每個同齡人都必然經歷的成長的快樂和煩惱,紀實文學《長翅膀的綿羊》處處流露著坦盪、真誠、和自信,富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青春的朝氣。
[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本書真實紀錄一個16歲女孩在異國他鄉艱苦奮斗自立自尊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時代氣息極強令人感嘆不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妞妞,全名李倩妮,一個在深圳長大的女孩,本書以自傳體的形式,展現了小主人公在英國一個美麗小鎮中學就讀兩年的全過程,寫出了妞妞最初的膽怯與陌生,孤單與失落,寫出了她與同學們有趣味的交往,英國中學的諸多制度與規矩,寫出了一群不同種族、不同背景的男孩女孩的校園生活、課外活動。總之,讀《長翅膀的綿羊》,你分明是讀一本英國中學生活寫實,也是讀一本中國女孩的心靈成長史,情感成熟史。書中一個個令人噴飯的故事,一樁樁校園惡作劇和頑童的游戲。一件件小主人公親歷的或得意或尷尬的事件,讓你情不自禁地回到童年,又走向遠方,與小主人公一道去體味那一劑甘苦相間的人生況味。這是一本很有質量的紀實文學作品,也是一部成長文學中的上品,留學生文學中非常獨具特色的優秀之作。
[編輯本段]目錄
人海茫茫
四個世紀的校園
曲奇餅的甜
我的小天地
只會說「Yes」的「跟屁蟲」
「干什麼就是規矩」(Rules are rules)
玩也是學習
束手無策的一節課
是「背書」還是「讀書」?
Half Term,我在英國人家做客
「Stand up for Yourself」(為自己站起來)
同是天涯淪落人
源於食物的友情
我幫舍監看孩子
校園里的難以置信
古老浪漫的牛津大學
在他們眼中,我們是「Chink」
L.O.L、XOXO與情人節的玫瑰
遠離父母的農歷新年
參加游泳隊的收獲
春天,我們擦望肩而過
英國行的前夕
感受倫敦
難忘十七歲
來自劍橋大學的老師
在夏日的陽光下
夏季音樂會
學生打工一族
多事之秋
天橋上的愛
大學的門檻
夢想的翅膀
長翅膀的綿羊
未說完的話
關於作者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妞妞,全名李倩妮,小名,妞妞,英文名,Jennifer,生日4月22日。
1995年赴英留學Felsted School;
1997年赴美國University of Denver,攻讀國際金融專業;
2001年考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2002年完成處女作《長翅膀的綿羊》。
⑦ 以前看到過一部微電影,名字忘了,我記得跟魚有關,講的就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結局不是很好
我記得是《雙面情人》
希望能給你幫助。
⑧ 請問有什麼關於留學生或國外生活的電影電視劇或紀錄片
紀錄片《留學生》《浪花一朵朵:紐西蘭中國小留學生生存備忘錄》,
⑨ 關於出國留學的電影
紀錄片「留學生」
講加拿大留學生的電影《兄弟》
《我自己的德意志》
我的法蘭西歲月
啤酒花
《時差七小時》
《新宿事件》
《暗物質》
《秋天的童話》
別了溫哥華
愛在哈佛
小留學生
⑩ 周墨豪的影視拍攝
《暴力街區》、《企業戰士》等電影讓許多觀眾為之著迷,因為裡面的跑酷場景讓人看起來實在是熱血沸騰!現在,南京的電視熒屏上也出現了「跑酷劇」。諜戰劇《決戰前》正在江蘇綜藝頻道精品劇場熱播,裡面的特工身手矯健、輾轉騰挪,讓人看起來眼花繚亂。「原來諜戰劇裡面最多就是槍戰、武打,這些都看膩了,難得看到跑酷,簡直帥呆了!」一位觀眾在微博上寫道。記者昨天采訪了該劇導演劉一志,他自豪地告訴記者,「國內也有拍跑酷題材的,但我們第一個將它放在了諜戰戲里。」
導演:
受國外跑酷影片影響
劉一志表示,諜戰劇實在太多了,其中的槍戰、武打場面已經做到極致,沒什麼新意了。「我們當時就想,特工一般都是獨來獨往的,身手肯定非常迅速敏捷,正好和跑酷符合。跑酷不像武術,他講究的是連貫性,要一氣呵成地完成動作。」劉一志本人也對跑酷非常感興趣,這樣的創意來源於他所看過的國外電影,「確實受到《暴力街區》、《企業戰士》這些電影的影響,跑酷在我們這剛剛興起,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
劉一志立馬找了一個跑酷團隊,挑選了兩三名隊員。「後來拍的時候發現一些過於花哨的動作不適合出現在劇中,因為要符合背景的年代,不能專門以跑酷當做主題來拍。」劉一志告訴記者,其實劇組中也有武行,但是因為跑酷的技術性太強,武行基本不能完成,「這兩者之間有很大不同,跑酷對於場地的要求很高,因為演員拍的時候要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跑酷演員的危險性要高於武行,劉一志在拍攝中也做足了准備防止意外發生,「比如拍之前都會讓他們先試幾遍,下面紙箱、海綿墊全部弄好。」劇集拍攝完畢後,劉一志在回看片花的時候非常滿意,「這和我們以前武行吊威亞不同,跑酷中所有的動作都是演員憑自己的身體完成的,不需要任何的外力,而且看起來很流暢,觀賞性很強。」
跑酷者:
跑酷是動作片新風向
記者了解到,南京的跑酷愛好者非常多,許多家跑酷俱樂部也都處於國內的一線水平。記者聯繫到了TNT跑酷俱樂部的隊長周墨豪,他告訴記者自己恰好在拍一部微電影! 「現在正在拍一部叫做《奪命檔案》的微電影,前幾天我們還在中華門那邊拍。我演男主角,要竊取秘密檔案,我們特地選了一些老街老巷。為了營造跑酷那種穿越障礙的效果,我們還在巷子里擺了好多破舊傢具、垃圾桶、車。」
跑酷(Parkour)來源於法文「parcourir」,字面義就是「到處跑」的意思,正式翻譯為「超越障礙訓練場」。
基本動作:貓爬(cat balance)比走欄桿更保險的單線穿越法,姿勢很重要,身體應該盡量與欄桿平行,控制平衡點在兩手握住欄桿;
金剛跳(kingkong vault)最基本過面型障礙法,動作像猩猩走路;
貓撲(catleap)上牆或者上物體的前式,把自己固定在障礙物下好接下一動作。 2010年3月25日【新華日報】TNT跑酷與青奧會宣傳片情節~
佳能相機綁上身,拍出古城青春節拍
360度空翻,一抹紅色身影從空中掠過,背景是摩天大樓、江南的白牆黛瓦。南京TNT跑酷俱樂部的老大阿永說,「那是我」。2010年江寧織造府,俱樂部去了十幾個人,最終只輪上4個人上陣拍攝,為追求動感,佳能5D相機被麻繩五花大綁綁上身,「出租相機的老闆要是知道肯定心疼得要死。」拍攝人員說。從上午10點到下午三四點,空翻、轉身、跳躍,阿永他們記不得做了多少個動作,圍觀的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還瑟瑟發抖,他們身著短袖背心卻大汗淋漓。雖然最終只出現3個鏡頭,還沒露臉,阿永他們仍然感覺很榮幸。跑酷玩家賦予了宣傳片最時尚、最動感的元素。 閑聊時,阿永笑說在看到起亞秀爾的時候,就覺得這輛車早已刻上了他的名字,註定屬他所有。因為「秀」有英文Show的含義,意為夠酷夠型,敢秀敢為, 「爾」取自中國古漢語,有你的意思。「秀」與「爾」的結合就像是對阿永跑酷生命的完美詮釋,年輕,就是要秀。尤其是內飾中那一抹紅色音響照明系統,配上自己選擇的全黑色皮質椅套,可定製的色彩內飾,炫彩分明的音響照明,阿永說幾乎沒有一個年輕人可以拒絕如此量身打造的個性誘惑。這輛青
春個性的時尚座駕,對其他還沒足夠能力購買車的隊友來說,幾乎已是他們的Dream Car,承載了這些年輕人對車的共同個性要求與夢想。當每次打開車內音響,感受著隨音樂不斷變化的音響照明,似乎傳入耳朵的已不是普通的旋律節奏,而是敲擊在每一次駕駛路途中的青春共鳴。作為一輛跨界車,最讓阿永享受的便是開往郊區跑酷地點的路途,寬闊的道路,踩下油門後的瞬間提速,彷彿跑酷時那輕盈的一跳後釋放出的驚人力量,是速度與力量完美結合後的頃刻爆發。於是對阿永來說,稍長的路途簡直是一種為之振奮的駕駛享受,也是跑酷的靈感鋪墊,提醒他勇往直前。這樣的體驗,讓每次的駕駛旅途,都像是承載著勇氣的一路狂奔。
阿永說他和很多人一樣,初識跑酷是通過電影《暴力街區》,影片中反叛的塗鴉,兜兜轉轉的街道, 以及一開始那場令人驚詫的角力追逐,一個個完美的動作銜接,整個過程中的節奏感與動作流線幾乎完美。擁擠喧囂的城市,繁多雜亂的建築,跑酷卻讓這群年輕人翻越環境的束縛,彷彿凌駕於這些擾人的空間,跳出了自己的自由路線。於是阿永心中那無法按捺的青春徹底被激發,由此開始了他的跑酷之旅。助跑,起跳,後空翻轉,平穩落地。在阿永輕松的完成這整套動作時,他只是用了路邊一面普通的牆作為道具。這是第一次看到真人在城市間跑酷,即使早有心理准備,還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隨時,隨地,不用任何安全措施或器械,只是簡單的肢體拉伸後,他便真的劃出了如此完美的弧線。那一躍所迸發出的力量,似乎形成了一股氣場,感染了眼見這一切的所有人,這是青春的力量,讓人羨慕的力量。跑酷的動作展現和運動個性雖然像它的名字一樣,酷勁十足,但練習過程確實非常艱苦。由於跑酷過程中不需要藉助任何器械,因此其最為基礎的動作就達38項,從基本的跳躍、翻滾動作,到開始需有安全保護才能練習的騰空翻轉,每一個華麗的翻越都是用無數刻苦的基礎訓練組合而成。每個難度動作的遞進,不僅是對自己身體極限的挑戰,也是無數次自身意志的磨練。比如阿永受傷最嚴重的一次,當時還是跑酷新人,在一個2米多高的牆上做向前後空翻動作,因經驗不足沒有提前檢查周圍環境情況,忽略了地面的不平整,落地時地上的坑窪直接導致骨裂,突如其來的意外不止給阿永帶來了身體的疼痛,並由此被迫沉寂了一年之久。一年,這對於跑酷這項需要不斷鍛煉和技巧練習的運動來說,幾乎等於被告知跑酷生涯的終結,但是他卻頑強的站了起來,並通過不懈的努力重新回到了跑酷達人的行列。阿永說,受傷停訓的這一年裡他從未想過放棄,無數次重復的不是疼痛,而是內心對跑酷一如既往的熱愛,也許這也是跑酷賦予他最為重要的收獲,堅毅、勇敢和強大的勇氣,在一次次的跑酷中享受成功的喜悅,體會並克服傷病的痛楚,感悟其中。這是一段布滿荊棘的坎坷旅程,卻無法阻擋這個年輕人的執著追逐。直到他可以完全戰勝自己,再次走上街頭,用每一面普通的牆、每一個普通的欄桿,甚至只是一個固定的支撐點,便可以自由翻轉,真正的秀出自己,超越自己,他享受這項運動為他帶來的所有歷練。相信重新復出後那成功的一躍,代表的不止是動作的難度系數,而是真正自我價值的實現,那一躍證明了他是強者,不畏艱難,不懼痛楚。
剎那間覺得,眼前所見的真正的跑酷,其實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勇敢的面對一切,坦然的承受喜悅與傷痛,所有累積的汗水和淚水,在一個成功的動作之後,被化為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念,他們用自己的故事一次次向我們證明,勇者無畏。
從開始自己一個人僅憑興趣的辛苦練習,到之後志同道合的跑酷夥伴的加入,在跑酷的過程中,阿永認識了許多和他一樣年輕蓬勃的生命。比如和他年齡相仿的學生、身體健壯的普通工人、原本以為應該儒雅或嚴肅的大學老師、經營自由職業的小店老闆、也有洋腔洋調的外國留學生、甚至是只有10歲的孩子等等。這是一項適合更多人在一起訓練,互相鼓勵、鑽研以共同進步的運動。當然他們熱衷跑酷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是被它瀟灑的展現形式所吸引;有的是想體驗其中與眾不同的刺激感,也有的是嚮往跑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無拘無束;那種彷彿跳脫地心引力的自由飛躍。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經歷,卻志同道合,每一個新面孔的加入都讓他們無比快樂,因為又多了一個人和他們一起分享喜悅,一起經歷痛楚。但無論怎樣,跑酷讓這群原本各自平行著的人在青春的這個點上有了共同精彩的交集。他們一起訓練,一起跑酷,一起為彼此見證在年輕的時候,曾一同如此盡情的揮灑過青春,享受過這般別樣的刺激與自由,而這座城市的上空也將永遠留下他們完美翻越的剪影。
《動感駕馭》文:楊楊 攝影: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