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出來的故事微電影評價
1. 求一部微電影的影評 什麼微電影都行 5000字的影評 各位大神幫幫忙
墨水心(inkheart)影評——文藝辯論與娛樂精神
同樣是半夜,我窩在被窩里例行每天的最後一項工作——看電影,寫影評。其實這個時間點為了不讓自己睡著,我一般都喜歡挑選一些比較「刺激」的電影,恐怖或者科幻動作是最好的選擇,最近剛火熱上映的魔幻片《inkheart》無疑是我今天最好的選擇。
我看過簡介,簡介忽略的介紹讓我覺得這部電影應該還不錯,至少當你想到書中的人物一個一個跑出來,那就是一個驚喜和畫面感……並且《墨水心》的男主角莫是由布蘭登?費舍飾演的,這個傢伙當時演的《木乃伊》也是賊花哨好看。影片的開頭還不錯,一派家庭溫馨中,爸爸在給孩子念故事,我總是大愛這種溫馨的畫面,並且一定要有壁爐出現在畫面中,我才覺得滿意。爸爸念小紅帽的時候,外面天空隨著魔幻的配樂飄下一頂紅絲巾(為什麼是軟軟的紅絲巾?我一直以為至少也應該是稍微硬點的布料吧?軟趴趴的,怎麼當帽子戴,貌似中世紀歐洲鄉村流行這種和雨衣一樣的帽子?這個話題飄過……)這個時候我非常期待狼外婆一把把門推開,從此進行一系列魔幻之旅,可惜劇情跳了,我一直都沒明白,如果莫是銀舌頭的話,他所朗誦的角色都能從書里出來的話,那為什麼影片後來就一直沒有小紅帽出現?(小紅帽迷失在現實世界中?)並且後來影片中途交代的莫妻子消失的時候也是那個場景,姨媽外出,他們夫妻倆在,莫給孩子念故事,為什麼《小紅帽》就變成了後來惹是生非的《墨水心》?(看來我在小紅帽這個點上擰巴了,亂打了這么多字……)
回到影片中,莫帶著長大的女兒麥琪去尋找一本書,在集市上,導演特意帶了一筆這個小女孩也特別喜歡書籍,這為她後面遺傳天賦埋下伏筆。我非常喜歡這個場景,二手集市,小廣場,小小街道,甚至莫那輛不知名的小麵包車也是讓我感覺相當得有地中海味道和義大利風情,莫要找的書出現了,第一個魔幻人物也出場了,我不能不承認臟手指的造型還湊合,金色的長發,疤痕……標準的魔幻人物造型。這時,我們才知道莫把《墨水心》的臟手指念出來了,而自己的妻子卻被替換進到書里去了,而這么多年他到處尋找《墨水心》就是想有朝一日把自己的妻子念回來。莫很排斥臟手指,和女兒帶著書桃了,處在不好不壞中間角色的臟手指,於是就轉而投靠了由安迪.席克斯主演的反派人物山羊,山羊也是在《墨水心》里被莫讀出來的人物,他和他的手下迷戀現實社會的美好,而在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了一個城堡,幹些他們該乾的事情。他想抓住莫讓莫把他在《墨水心》里的爪牙影子惡魔念出來為所欲為……最後麥琪也繼承了他爸爸的銀舌頭,幾番鬧騰後救出了大家就出了媽媽,打到了惡魔……
故事的情節簡單,但節奏冗長到我都不愛轉述,我堅定地認為這部電影的造型師沒有什麼創意,幾個主人公的造型都是其它電影里能找到,臟手指像指環王里的人物,布蘭登·費舍飾演的男一號莫卻被《紐約時報》批評一再重復自己的銀幕形象,讓人感到厭倦,安迪演的反派造型居然像終極刺客里的造型……我直接雷到。並且影片中少數幾次能夠展示魔幻電影畫面的時候,卻都讓我失望,甚至那些故事裡出來的人物和東西都不如小時候看的魔幻電影那大象和其它森林動物呼嘯地從圖書館穿過的畫面感。唯一在畫面上讓我感過興趣的是莫的復古麵包車,備用胎放前面的,而且車窗戶有窗簾,還有《墨水心》作者的復古拉風敞篷跑車,看來《墨水心》雖然沒有印刷多少本,但是還讓作者賺了點小錢的,哈哈,題外話。
編劇使這個電影的節奏非常的慢而且不是非常嚴謹,除了那個小紅帽沒出現讓我耿耿於懷外,我還惦記為什麼要把女主角和阿里巴巴四十大盜里的最後被盜賊殺了的貪心小孩湊一起?難道這就是好萊塢的娛樂精神?
伊恩?索夫特雷(Iain Softley)改編的電影《墨水心》雖然舍棄了原著中關於現實與文學人物、角色掙脫、作者融入等哲學文藝辯論,但也沒有成為一部叫絕的好萊塢魔幻電影,在我看來,如果能跳出這么多年的好萊塢魔幻套路,這本是一部很有想法的小說,也可以變成一部很不一般的電影。《墨水心》原著的故事也不復雜,但構思很奇特,有評論說堪稱是超小說(metafiction)(現代小說流派或其作品,有意強調作者的媒介作用和寫作技巧,忽略傳統寫作中對真實性的關注)的代表作品。我決定忘記小紅帽,回頭找一本原著仔細誦讀下。
2. 不見不散觀後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不見不散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見不散觀後感1
本期不見不散給我印象深刻之一的是男嘉賓在選擇女生的表現和做事方法。一個自稱為玩夠的男生,對於感情的處理讓我認為是那麼的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他不會去遷就別人、他有自己的做事思路和處事方法。他在對待別人那種冷漠、無所謂的態度里也把自己的個性流露的淋漓盡致。
從對他的整個人一個宏觀的認識背後讓我對工作或者是處事中學習和吸取的一些思路也是值得思索的。
作為一個人做事不能只是單純的去從自己的想法和意願去做。要考慮到全局。要不然換來的就是開始和男嘉賓一樣遭到其她三位女嘉賓一樣不好的認識。雖說在做魚後又將女嘉賓這種開始不好的認識有所改變,但是做生意可不能這樣,要是感覺有希望做成,開始就需要抓住客戶的心理特性。讓客戶對你人和產品都產生興趣。這樣在和客戶建立良好關系後,有時自己的一些個性可以適當流露。
在一些男女嘉賓對話過程中一些細節行的東西,樂嘉就說的很正確。比如男嘉賓在和錢繼輝交談中女生問他對漂亮女生的看法,男嘉賓回答是漂亮女孩沒安全感。這樣接下來就給對方不知道怎麼去回答了。而男嘉賓和韓笑男做沙灘繪畫約會中,男嘉賓說女嘉賓不細心,女嘉賓說其實我也有細心的時候,只是你沒發現。這是男嘉賓應該接下來關注細心的時候,然而他什麼也沒問。這個在我們和客戶交往中也是需要注意和留心的,交談中不要讓客戶對你的問題沒發在繼續交談下去,客戶有時說到的一些細節行可能關於有助於你推銷產品方面的事情要問到深處,這樣才能有助於你對事情了解的足夠深入,接下來訂的目標和任務也會更加的准確和有效。
還有一個細節性的東西這個可能在我身上也發生過幾次,這個譚經理也給我指出過。就是說話表達你的意思方面要准確。男嘉賓和李堔約會問到她談過多少次戀愛時,她回答一次,男嘉賓說這么大怎麼就一次。其實他真實感覺這樣的回答和狀況是很滿意,然而話從他口中出來有是另外的一個意思了。這個需要我今後也在說話方式方面做到表達的一個技巧。
不見不散觀後感2
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看樂嘉老師主持的節目。是喜歡樂嘉老師的愛屋及烏還是。?但是,總覺得這個節目要比非誠勿擾來的真實些,盡管有些東西比較不那麼真,作為一個電視節目可以理解。喜歡不見不散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樂嘉老師可以把人的性格分析的透徹。但是樂嘉老師有時候也是無能為力,感情這個東西只有自己知道明了。
昨天晚上看了一期節目,感動與最後那個女嘉賓王月,敢於追求幸福。其實,在愛情面前沒有尊貴和低賤之分,感覺對了就去努力就是了。這一點王月做的很好,盡管最後沒有被男嘉賓選到,但是我想她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反過來說這個男嘉賓,從一開始我就不是很喜歡這個男嘉賓。總感覺這個男嘉賓張建的性格有點自我矛盾的因素。當女嘉賓問為什麼和前女友分手,他說受不來前女友那種要被男友照顧的感覺,認為男生照顧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當他在和女嘉賓聊天或是玩真心話大冒險的時候,他多次說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他前女友的影子。這個就讓我很懷疑他的性格的自我矛盾一面,明明說嫌棄前女友的那種太依賴他的個性,另一方面見到真真的那種小家碧玉,需要呵護的女孩子的時候,他卻又表現出想要呵護她的沖動。更讓我無法理解的是當真真的媽媽千里從四川趕過來的時候,他有那麼急切的去見了真真的媽媽。這就有一點太過於急切。就像王月在騎馬場說的那樣,感覺自己吃虧了,如果首先約會的對象要是王月,之後王月的媽媽也趕來,我想結局有會是另一種情況。這里就體現出來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
整個節目下來,感覺男嘉賓總是和回憶這前女友,比較這前女友。不管怎麼樣吧,還是祝福他們吧。因為就像是張愛玲說的那樣:於千萬人之中,遇見我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這本就不易,不管遇見誰,這都是一種緣分。
不見不散觀後感3
本期不見不散給人從整體而言給人留下較深印象的一個是男主角穆小龍一個很懂得理禮節而又很細心禮貌的外國男生。從他與女嘉賓的交談與行為方面,都讓人感覺到一種比較舒服。當然,這種舒服不僅源於他對女嘉賓的禮貌和開朗的交談,更重要的是一個好學具有的更為廣闊的文化環境和比較穩妥的與人交往能力。在這一點上我自愧不如,應當多多學習這種與人相處和溝通的技巧。
在一對四的約會中,他和四位女嘉賓都表現出沒有偏見的那種表現。同時基本上也給女嘉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一對一的約會中,他從對女嘉賓李丹的戴安全帽的細心還是調動閆璐從開始單純畫畫的沉悶到最後對男生的認可。都表現的很好。從我們生意角度來說,我們也要學會做好事情的宏觀認識,也需要學會這種工作的細節入手。與客戶交談要調動對方說話的積極性等方面也是極為重要的。
男嘉賓在與李丹的最後確定關系的約會中。樂嘉也提到了李丹的這一點:李丹和男嘉賓的一對一約會中,對男嘉賓從很多言語方面和行動方面也傳遞出一種較好的信息,以至於對方認為自己是被對方所喜歡的錯誤信息。這個在我的工作中可能也會有過,可能給公司和客戶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所以在今後的與人交談方面真正要懂得對方的態度和給對方需要傳遞一個什麼樣的觀點是極為重要的。
男嘉賓最後表示都與女嘉賓閆璐不再見面,可是還是出於禮貌原因,最後還是去見。這點來說也是個素質的體現。對於我們與客戶關系處理中也需要學會不能及時不能做生意,也不要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見不散觀後感4
通過本期不見不散節目,給我留下了以下幾點深刻的思索。
第一,從男主人公張雷身上有一點與我比較相似。在思想和心態受到某中沖擊時,做什麼事情肯能就會心不在焉,不知所措。張雷在與夏雯的戶外騎馬的約會之前,節目組出於讓張雷真正的從以前的感情中走出,而特意錄制了前女友的VCR,沒想到這個不但沒有幫助到他,反而對於他的第二天約會造成了極大的思想觸動。作為節目組是否考慮這樣的安排的合理性或者需要考慮對張雷產生是什麼樣後果及應對措施呢。
第二,樂嘉在剪斷張雷的長發使得他重新獲得「新生」。所以在第二段的約會中,張雷表現了從未有過的主動與坦誠。在這點上,張雷這樣的思想狀態也和我有一些相似。有時我也可能會很容易在思想解放後有一種感覺新生的狀態和表現。
第三,女嘉賓陳晨約會前為了解男主角,提前看張雷的微博,這個是我值得學習的。通過見客戶前充分的了解和准備,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話題和對方中意的言語,這樣才能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
伴隨著本年度最後一期的不見不散的告終,以及觀後感動的寫作。讓我感覺節目中的很多思想和與人交往溝通技巧讓我值得學習。節目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是今後不斷完善與人打交道的技巧還沒有結束,所以,希望通過這么多期節目的觀看,能讓我在今後工作中更好的指導和鞭策我自己。
不見不散觀後感5
剛看了樂嘉主持的,一東北男孩,一個落馬於非誠的帥氣哥孩。
當樂嘉再次為他安排五位女孩之後,他還是失敗了,最後他選的女孩,也仍沒有來跟他約會。而且沒有一個女孩對他有太好的好感。
可他給自己的評價是:孝順。責任心。自信。有上進心。曾經跟前女友分手後把購買好的房子也送給前女友了,他覺得他這樣做夠男人,負責任。他說過這句之後,其中就有一女孩就說了,你覺得你女朋友跟你在一起幸福嗎,你特意把這說出來,感覺有些物質,而且這句說出給大家聽其實就給自己挖了個坑。可是他卻不知道,他不知道什麼叫幸福,也不知道女人需要的幸福是什麼,所以他物質化,虛榮心強,愛炫,所以他離越真愛越來越運。
最後樂嘉就送給這位男嘉賓三句話,我覺得聽了這些話特別有感觸,受益非淺。
1、自信,可以讓一個人從低谷中走出來,但是過分的自信就會淪落為自戀,而並非這個世界所有的都喜歡那一味自戀的人。
2、你一定要記住,我們眼中的自己跟有別人眼中的我們是有差距的。
3、當我們一生當中,一直的努力,一味的去追求那些物質和外界的這種外化的東西,我們必定會忽略掉傾聽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而只有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才能帶給我們每個人心靈上最巨大的快樂。
不見不散觀後感6
本期節目男嘉賓吳曉程一個從事房地產銷售經理職業人,但是,從他的言談與舉止方面,可能會讓人對他這樣的工作產生懷疑。總的留下的不是很注重細節,喜歡炫耀表現的不是表現的不是很給力,與和女嘉賓溝通方面表現的也不是很強。可能很多的思想和與人溝通的方式根源也在與過於保護自己,或者一直不願意接受別人進入他的內心世界。
1.男嘉賓與葉婷在荷塘約會中女嘉賓就很細心的意識到,天熱男嘉賓又穿了一件黑衣服並冒汗。所以主動幫他察汗而男嘉賓確沒意識到女嘉賓其實也熱又沒有任何肢體和言語的關心,女嘉賓給男嘉賓做荷葉帽而男也沒什麼反映;與李若雪約會打球也沒意識或者關心下女嘉賓的服裝合不合適等。總的來說還是不夠細心,當然這個在我自己的與人交往中也是需要克服和注意的。上次在和忻總交談中您也多次的提示我需要在這方面注重細節,這樣不僅只是生活,同時在今後業務中也需要做到。
2.喜歡表現又不是很給力,這個表現在與李若雪打籃球的時,剛上球場就在與女嘉賓的交流中不停地轉動球,讓對方感覺不是在和自己用心交談。教女嘉賓三步上籃時拿球就直接上去投。事實上很多時候也沒投中,同時又換回女嘉賓認為的職業足球的都比這個打的好的評價。這個對與我們在和客戶交流中,不是說自己說的越多或者做的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根據客戶的需要和態度,作出合理的判斷與做法。該表現時需要表現,該矜持時需要矜持,做到有的放矢。
3.與人溝通方式上也不是很到位。如與王一娜初見面時,就說對方是個冷美女,這樣的話下來對方也就沒辦法正常的進入進一步的溝通。女嘉賓李若雪談對男方的要求有車有房無貸款,男嘉賓感覺自己符合,所以自喜。可是這個他都一點沒關注到女嘉賓的態度,另外在選擇與會方式上也欠考慮,打籃球對於大多女生來說本來就不是很合適,而他則僅僅是從自己的方面去考慮。這個對於我值得借鑒的是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與客戶交談時要掌握技巧,說話或者做事要考慮周到,需要做到既不讓對方不知所搓又不令對方感覺到說出來的話無價值。
4.當男嘉賓與王一娜深度約會時才真正的打開了心扉,摒棄了以前的物質和不願與別人分享的心態。這個源自與男嘉賓平時做事的風格和心態,喜歡事情自己一個人做,同時也對物質金錢方面的認識。當真正在孔明燈上寫下自己的三個恐懼之後,相信他今後會更多的轉變。當然這個主要對於我來說,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做一個很難或者沒有希望的客戶時去進入他的世界,讓客戶說出他的'想法,最後做進去。這個我想是很值得去學習很鑽研的。
不見不散觀後感7
終於看了小剛導演的《不見不散》,難得的夜晚。從《唐山大地震》和以前拍的片子里,又見徐帆,嘖嘖。導演太會用人,葛優先生和小剛大師完美搭檔,符合民間形象的典型。這樣的風格一直保持著,特別是徐帆,她的形象始終讓人別扭,但是符合小剛風格。
影片從頭到尾在同一個地方拍攝,基本全是斯坦尼康攝影。故事反映了這個年代華人在美國的不容易,跟我的媽咪一樣,跟美籍華人華僑一樣,初次在異國,語言不通,磕磕碰碰,靠頭腦和雙手慢慢拼出來,擦玻璃、拖地板,給人看家,酒店裡洗盤子,做搬運工,還要上當受騙。
愛葛優劇中一句話:「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鍾是最重要的。」這才是人生的目標,當然因人而異。現在的所有努力不只是為了自己,重要的是為了家庭,為了未來的生活。熱愛事業是一回事兒,但是熱愛事業的同時,要懂得享受生活,這才是人生。但是,生活的享受並不是一定要過得很好,恰恰是需要磕磕碰碰,經歷,磨練,精神上、思想上的升華,享受生活的過程。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對老相識在異國偶遇,在共同經歷的坎坷中,最後走在了一起。不但體現了生活的實實在在,體現了華人在美國的生存方式,同時也襯出兩人所體現的情感。這些就是故事發展和表現手法的一種體現,也是小剛導演最受民眾青睞的原因。用畫面講故事,用生活來體現愛情,這也是電影中最基本的,生活體現人物關系、變化和發展。但也不乏幽默,葛優獨特的演繹使得這樣的海外生活在辛苦勞累中有一種趣味,不怕失敗,樂觀達觀,因為這是闖盪,這是享受,熬出頭,便是好日子,退縮便是失敗,無法生存,更別談享受生活。
這部影片也告訴大家,華僑所得財富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是靠他們的精神、毅力和努力,用頭腦和雙手拼搏才擁有的,這讓每個中國人所敬佩,這是華僑的真實寫照之一。
唯一遺憾的一點就是結局不好,靠個飛機安全問題最後襯托兩人的結局,有種應付觀眾的感覺,我想也是有原因的。故事設計有三段相遇二度離別,但因為男主人公的主動,始終不見不散。
校園微電影的創作值得思考,要真心喜歡一樣東西想表現的同時,需要符合觀眾的基本要求。自己所創作的作品不是給自己看的,而是給觀眾看的。不但讓觀眾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讓觀眾看內容,從而讓觀眾有所思考,這樣,這部電影就成功了。
即將畢業,逐漸能發現和摸索出自己適合做哪一行,無論是哪一行,無論在哪,我將繼續從事老本行,VS影像將永遠存在。
不見不散觀後感8
葛優和徐帆主演的電影《不見不散》,想必大家都看過吧?我也看了,不止一次。可是,我就是看不懂,可能是因為劇情太過於平淡了的緣故吧,總是沒有耐心看完。但是,有個別情節給我的印象卻特別深刻。比如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對白:男的裝看不見,女的故意說地上有個錢包,男的趕緊摘下眼鏡問在哪兒?謊言當面就被揭穿了。可是,男主人公卻在狡辯,說,這是幽默。其實這部電影中,這個男的一直就在想方設法的哄這個女孩兒開心。就是因為哄得時間長了,女孩兒就覺得自己在被那個男的欺騙著。所以,她就老是以對待騙子的心理,與這個男的周旋著,以至於,不知不覺中,自己被自己給欺騙了,覺得被這個男的騙著哄著是一種幸福。最終,也因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理趨向,而讓自己不能自拔了。可是,那個男的表演得也真是高明,他不是一味地欺騙,他也有感情,而且是投入的都是真感情,他在用自己的真心「欺騙」著這個女孩,就是想保護她。一次意外,竟讓這個女的改變了對這個男的的看法:女孩開的花店賺不上錢,很愁,正好有事,讓這個男人去給看店。可是,那個男的卻把警察給招來,這讓女孩很是惱火,大發雷霆,而且說的話還很傷人。後來,男的耐心的給她解釋,女孩才明白是這個男的在幫助她。出於感激,她給那個男的買了禮物,還邀請他去吃飯。男的因為深愛著這個女孩,所以,很快就釋然了。電影的結局是二人分開了,那個男的一直在內心裡惦念著那個女孩,用「不見不散」在欺騙著自己。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看懂了。可是,從內心裡而言,我很為這個男的不值。他真的是用心良苦啊!可能,就是因為他的騙技太高了,而不能夠讓那個女孩明白,所以,這種苦戀真的就是庸人自擾。可是,在那個處境里,就兩個中國人,那個男的如果不這樣去幫助那個女孩,讓觀眾看什麼?這就是特定的場景發生的特定的故事吧。現實生活里,這樣的故事有嗎?恐怕不太常見吧。因為,沒有那個必要。愛與不愛,就是一句話的事,何必如此!我覺得,從有情趣的生活的角度來說,這樣去「騙」,也是可以的,就怕,沒有人會正確的理解。如果,被別人想反了,那可就真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所以,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情趣而這么苦著自己;更不能為了追求心理安慰而這樣讓自己喜歡的人誤解著自己,最終把那個深愛著自己的人冷漠的對待著。「不見」就「散」了吧。
有時候,想散,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比如夫妻。比如親人。比如同事。比如。。。。。。因為,這些不是由著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這種情況下,你就得忍著。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讓三分,海闊天空。」真的,過日子就得忍。想過好日子,你還得能忍。你老是在和別人弄矛盾,別人怎麼能夠容忍你呢?心態,真的很重要!快樂是一種心態,那就更要學會容忍和寬容了。與人相處,要多想別人對自己的好,多想別人的優點,這樣,不管他是什麼人,不管他怎麼對待自己的,就都容易接受了。不要老是用成見對待自己的親人、同事、朋友,那這樣就很容易傷人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把別人傷著了,你再怎麼努力試圖改變,都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那些要天天面對著的人,改變他們對待你的態度,那就要更能夠容忍了。凡事,盡力的剋制;凡人,盡力的寬容。記住一句話: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或者,多做事,多彌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動他,繼而來改變他。即使,這些都不能夠改變,那麼,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見不散,就是個善意的謊言。所以,生活就是學著正確的理解別人。我們不能夠老是欺騙別人,也不能老是被別人欺騙,就只能夠認真的對待生活了。過好自己的日子,才能夠幫助別人;活好自己的人,才能夠獲得別人的好感和親近。總之,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品吧。
3. 微電影只能講一個故事嗎
是。
有些故事會設置復雜的來龍去脈,需要大量的語言來說明和解釋,甚至還需要觀眾去分析研究,這些都不適合微電影去表現。微電影要表現的危機和沖突一定要直觀,要看得見,摸得著,突發的,一不小心的就冒出來,避免過多的說明和鋪墊。
比如寫兩個人相愛,然後說很多的原因,有復雜的前史,這樣就不可以。一定要讓他們哪怕通過一個眼神,一個離奇的小動作,比如男的看見女的裸背,忽然一陣心跳。這樣的相愛,才是屬於微電影的。
4. 你們喜歡的微電影有哪些大家說說看
目前我最細喜歡的微電影是《我家有喜》。這個微電影內容很真實,演得很感人,我都被感動流淚了很多次。
5. 求一個微電影賞析
《調音師》:微電影,大世界
文∕殺手裡昂Leon
這是2010年的一部時長只有十三分鍾的微電影。電影中出場人物寥寥無幾,場面平淡無奇,沒有豪華的明星,沒有炫耀的鏡頭,但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微電影帶給觀眾的震撼絕不亞於130分鍾的好萊塢大片帶給我們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為人值得稱道的地方在於導演對於影片懸念的設置和恐怖氛圍的營造上。為了增加影片的懸念,導演採用了倒敘的敘事方式,將影片的結局提前預設在影片的開頭,自始至終將觀眾的心懸在半空之中。影片開頭,伴隨著字幕的出現,優美的鋼琴聲在幽暗的空氣中飄盪,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條短褲在彈著鋼琴,對於這種打扮的鋼琴演奏觀眾不禁產生好奇和想像。而對於那兩位聽眾,則顯得更為神秘莫測。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調來結構影片的話,那麼本片可以明顯的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調明朗鮮亮,節奏輕快,對白睿智活潑,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別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傷中卻充滿了淡淡的浪漫氣息。而影片後半段的色調則明顯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線,封閉的空間壓抑得讓人窒息,與前半段明朗鮮亮的色調形成強烈的對比。如果說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關系和故事背景,為影片的劇情發展做好鋪墊的話,那麼影片的後半段才真正是懸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當調琴師進入老婦人的房門時,隨著關閉房門時的短暫定格鏡頭,好戲才剛剛開始。昏暗的光線,幽閉的空間,當調琴師意外的捲入這起謀殺案之中時,他知道自己已經無處遁形,只有假戲真做,繼續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這次一旦被識破,便會危及生命。從此,調琴師的命運便與觀眾那顆緊張的心緊緊的系在一起。其實,一部好的驚悚片沒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種虛張聲勢,輕浮虛誇的表面造勢。在這里,導演通過調琴師的內心獨白,鏡頭的調度來設置懸念,營造影片的驚悚氛圍。而片中「日程本」這一簡單的道具成為營造影片懸念與驚悚氣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麼可能會有日程本?通過調音師的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觀眾對於其命運的擔憂。片中有一短暫的鏡頭有點令人不寒而慄:調音師一邊彈著鋼琴一邊擔心老婦人會從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個鏡頭的另一邊老婦人在牆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調音師的衣服。隨著緩慢而又清脆的腳步聲,鏡頭移動到調音師的腳下,這時老婦人的腳步停住,站在調音師的背後,緊張的氣氛凝聚在空氣中,一觸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內心獨白之後,琴聲想起,導演這時又運用了搖鏡頭,將令人毛骨悚然的畫面一層一層的剝離給觀眾。透過牆上的那面鏡子,觀眾不禁會為調音師的命運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這時以調音師優美的鋼琴聲謝幕。
或許,本片最高明之處便是影片開放式結局的設置。導演並沒有將調音師的生死明確的告知觀眾,而是留給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讓觀眾自己去遐想。影片開頭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聲到底是槍聲還是開門聲,這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觀眾自己的判斷。一部優秀的影片,觀眾肯定不會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復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後還會饒有餘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種種細節,鏡頭。
當我們試圖去欺騙他人時,我們自己可能也已經陷入了別人設置的陷阱裡面。我們做著各種掩耳盜鈴的舉動卻自認為聰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正常人,卻要裝成盲人來為別人調琴。然而,他的這一欺騙行為卻博得了別人更多的同情,訂單比之前翻了一番。並且,偽裝成一個盲人,顧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虛偽的面具,毫無顧忌的在自己面前穿著內衣跳舞,做面膜。這個社會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勢的群體身上。而餐館的服務員卻因為調音師是個「盲人」而少找零錢。社會的冷漠,欺騙,虛偽都藉助調音師那黑黑的墨鏡放大出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僅僅十三分鍾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確是如此之豐富。微電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繽紛的大世界。
(影評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6. 有哪些微電影看完之後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微電影其實有好多還是比較好的,就像那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十七歲》等等,還是非常的好看,有非常深的意義,可以啟發我們。
7. 微電影特色是什麼
微電影不是因為短才叫微電影,而是播放終端不是影院的大熒幕,是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平台,這是微電影最大的特徵。中國微電影的概念就是講短小的故事,一是因為故事真的短,可以用幾分鍾,十幾分鍾講一個故事。二是因為創作者編不出來長篇故事,所以就更多選擇微電影。三是製作費用上會很少,不用動轍上百萬的製作費,幾十萬,甚至幾萬塊都有人做的出。四就是市場需求了,現代尤其大城市的生活工作節奏快,很少有人有時間看長篇的影視作品,微電影的出現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上班族的垃圾時間,所以市場非常廣闊。
純屬個人經驗,希望採納。
8. 微電影拍攝大概需要多少錢
一般拍一部專業的微電影,價格從8000到十幾萬不等。最低的價格也要8000元上下,如果你想用好一點的導演、好一點的膠卷,或者要有一些特別的場景,價格都會有所提升。
就像到商場買東西一樣,價錢和質量是成正比的,拍微電影多少錢還是由客戶的需求決定。
例如前不久,有一對新人,他們想拍三亞的場景,那部微電影,一共花了8萬塊錢。
這是屬於個人性的微電影,企業性質的微電影成本比這個還要高,因為企業對電影本身要求相對個人愛情微電影的質量要高得多,企業產品廣告的植入才是企業微電影最核心的部分。
另外,片子價格的高低還會受到腳本影響。
總之,想要明確到最清晰的價格,就需要客戶明確需求和預算,最後才有確定的價格出來。
9. 哪些微電影好看
1.《一觸即發》——微電影之開山鼻祖
作為歷史上第一部"微電影",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是源自「微時代」的產物,其劇本來自微小說《一觸即發》。劇情通過90秒的「微時間」講述吳彥祖在一次高科技交易中遭遇敵手中途突襲,為了將新科技安然轉送至安全地帶,吳彥祖聯手女主角Lisa施展調虎離山等計策,幾經周折最終成功達成目標。全片場面宏大,製作精良,也是第一部大製作的網路微電影,堪稱微時代的里程碑。
2.《科比就是黑曼巴》——明星名導齊上陣
這是一部片長僅為5分鍾出頭的微電影是由著名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的。故事編排緊湊,講述了科比的籃球故事。整個故事雖然從主角與導演的對話開始,卻穿插著製作精良的動作鏡頭,好萊塢慣用的爆破、冷酷表情等一一呈現,不愧為微電影中的精品啊!
3.《如果,愛》——8分鍾講述愛情
《如果愛》講述的是一對分手的情侶重新走到一起的故事,由著名攝影師Allen Liu真實愛情故事改編8分鍾的時間用非常寫意和MTV式的畫面表達了對愛情的包容和夢想。畫面構思很有看頭,製作也很考究。MSN推出的微電影,值得大家去品鑒一番。
4.《縱身一躍》
該影片講述了,很久很久以前,在一顆很小的行星上生活著一個小王子,他喜歡一朵美麗的花,並認為花是那樣的獨一無二。直到有一天,小王子旅行到別的星球,看到了盛開著無數美麗花朵的玫瑰花園,才意識到那朵所謂獨一無二的花有多麼平凡。可是只有他傾聽過那朵花的喜悅和悲傷,因為那是屬於王子的玫瑰。這是所有人的愛情寓言,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每天都會發生。青年找到蔡康永、黃立行、余文樂和周迅,希望他們能夠幫忙贏回女友的芳心。為此,這些人齊齊動手,打造一個浪漫魔幻的愛情園地……
5.《銀行舞蹈》
為配合電影《和莎莫的500天》的宣傳,導演馬克·韋布和兩位主演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佐伊·丹斯切爾拍攝了這部短片。片名為《Bank Dance(銀行舞蹈)》的歌舞短片。值得一提的是,短片中歌曲來自佐伊自己的樂隊She & Him的單曲《Why Do You Let Me Stay Here?》。短片中的編舞非常可愛。
6.《愛在陽光下》
在一個華燈初上的周末,黃埔江畔高級酒店頂樓內宴會廳燈火通明。眾人都懷著喜悅的心情在舞池裏翩翩起舞,但忽然傳出一個消息,參加宴會的一名賓客竟然是艾滋病病患者,於是引起恐慌、猜疑,艾滋病的謬誤不脛而走……
10. 如何評價微電影
感覺微電影還是無法做到大的影響力,目前也越來越少了,現在有很多的微電影確實是拍的很不錯,我覺得微電影的存在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