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圖書館小電影
⑴ 為什麼會在錢學森圖書館的正中央展示DF-2A導彈
2009年電影《錢學森》中出現有東風-2彈道導彈1962年首次發射失敗以及1966年東風-2A型彈道導彈裝載核彈頭的兩彈結合試驗畫面。
⑵ 錢學森圖書館的介紹
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錢學森圖書館,於2011年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100周年之際建成對外開放。圖書館總用地面積9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1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陳展面積約3000餘平方米。館內基本展覽分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科學技術前沿的開拓者、人民科學家風范和戰略科學家的成功之道四個部分。2014年2月21日,錢學森圖書館獲評2012-2013年度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
⑶ 錢學森電影簡介70
2009年秋,錢學森已近垂暮,總理親來探望。錢學森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懇請總理能夠改變現狀。時間追溯到1947年,蔣英接受錢學森的求婚,隨其赴美。錢學森被聘任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他和蔣英享受著至高的尊嚴和生活待遇。不過,錢學森卻時刻牽掛著祖國。中國解放的消息傳來。國民黨退守台灣,還不斷派人來尋,期望錢學森為其效力,錢學森都斷然拒絕。...
⑷ 對錢學森的評價
錢學森對中國航天軍事科技最主要的貢獻就是「兩彈一星」,具體是指原子彈、氫彈和運載導彈;第二個貢獻是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等。第三個主要貢獻是培養一大批航天科技人才,這些人才在中國航天軍事科技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最後,錢老還給我們留下催人奮進的「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不斷鼓舞中國科技的創新和發展。
錢學森是中國航天軍事科技發展的先驅、開創者。60年代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中國科研工作者,在極其艱苦的物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地研製出了「兩彈一星」,奠定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實力基礎,也同時奠定了錢學森在中國航天軍事科技乃至整個國防科技中的開創者地位。
錢學森給中國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錢學森身上有三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銘記:第一,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50年代錢學森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工作生活環境,毅然決然地沖破重重阻撓回到他深愛的祖國,決心將自己的才華貢獻給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第二,積極的創新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就是創新精神。在沒有充分的資料可查,沒有現成模式可依的情況下,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中國航天軍事科技人員銳意創新,僅用不到十年時間就成功地研製出了中國自己的原子彈、氫彈和導彈。第三,自強不息的奉獻精神,20世紀50-60年代,錢學森帶領中國航天軍事科技人員在中國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區堅持研製、試驗尖端科技武器,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為中國國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貢獻。
錢學森是中國的國魂 地位無可替代
戴旭(空軍政治學院 上校):作為一名軍人對錢老的逝世深表哀痛,他的逝世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巨大損失。錢老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目前的各型戰略導彈、運載火箭以及其他導彈武器基本上都是從錢老20世紀50年代回國後開始做起來的。兩彈一星是錢老主要的貢獻,不僅僅如此,中國目前航天科技的科研機構、航天科技人才很多都是錢老組建和培養的。
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里有一枚名叫東風-1的近程地地導彈,這是中國地地導彈的開山之作,也是錢老的開山作。錢老參與過多型火箭和戰略導彈武器的研製,由於火箭和導彈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中國現在的火箭產業和導彈系列都是從錢老那個時代奠定的基礎。尤其是這些導彈武器已經成為中國鎮國利劍,其在中國國防裝備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空軍武器方面,錢老沒有具體參與過。
錢老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作為知識分子,他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是默默地奉獻了自己全部才華。沒有他就沒有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今天,他在中國航天科技事業中的地位,甚至在中國科技界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錢老是中國的國魂。
「錢老淡薄名利的態度,值得大家學習。」原航天部710所副所長於景元1990年代曾與錢老合作辦討論班。他談及了自己親歷的一件事情,當時有位新華社的女記者找到他,提出希望為錢老寫傳記。當於景元向錢老徵求意見時,錢老突然站起來,表情非常嚴肅:「於景元,你就把討論班做好,人這輩子做了什麼自有定論。我還活著,不要寫。」於景元當時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弄得很尷尬。
於景元還聽說了這樣一件事:一名記者寫了錢老的相關報道。他剛遞給錢老,錢老就順手扔在了桌子上,「我還活著,寫它干嗎?」
火箭系統控制專家梁思禮有一次籌建學會,想請錢老題詞。到了錢家,夫人蔣英出來迎接,錢老一直沒出來。因為蔣英和梁思禮有世交,兩人聊了聊家事,梁思禮就走了。一兩天後,錢老捎信向他道歉。
「他從來不題詞,怕拒絕我,讓我尷尬。所以不出來。」梁思禮說:「他做人就是這樣到位。」
錢學森是中國近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從父母的特殊家教,中學開明教育下的成長,優良的大學教育,出國學習與世界頂尖高手過招,戰爭時期的傑出科學成就,回國探親,再回美國就職,陷入政治漩渦幾乎喪命,周恩來總理的援救,離開美國返回祖國,從無到有建立中國的導彈工業與航天工業,九十五歲高齡至今仍然精神清醒和意志堅定....,多麼傳奇的一生!
錢學森隨便一段生涯故事都可以拍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它曲折的程度、牽涉的科技面、引發的新工業與軍事革命、產生的政治和經濟影響,每一樣都遠遠超過「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的主角約翰.納許(John Nash)。如果做一個比較,錢學森在美國的研究工作直接導致美國航空與太空工業的世界領先,錢學森為中國建立的導彈工業與航天工業體系,他定下的長期發展目標和他培養出來的科技徒子徒孫,在國際列強的斗爭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不斷地改變列強在全球勢力范圍的地圖;約翰.納許的美麗心靈所創造的「平衡點」(Equilibrium Point)不過是學術象牙塔里的小漣漪,只有鳳毛麟角不到1%的經濟學家能夠欣賞這個純學術的成就,出了這個象牙塔就什麼都感受不到了。
為了不使文章的篇幅過長,我將分三次來介紹錢學森的傳奇生涯。
錢學森,浙江省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錢學森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他的父親錢均夫曾經留學日本,學習歷史、地理和教育,民國時期在教育部任職。錢學森三歲隨父母進京,錢均夫不讓兒子讀私塾,而是讓他接受正規的現代教育。錢學森到了北京後上過蒙養院(幼兒園),女師大附小(今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師大附小(今北京市第一實驗小學)和師大附中。
中學教育是一個人智慧啟發非常重要的階段。北京師大附中的高中文理分科,錢學森讀的是理科。他後來認為師大附中的教育對他日後的成長有重大影響,是他一生之中難忘的一段經歷。
師大附中的校長林礪儒(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共的教育部副部長)制定了一套以啟發學生興趣和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案,很有成效。學生專心學習,也盡情玩耍,不做臨考磨槍的事,也不追求滿分,能考八十分以上就是好學生了,但是這八十分是真正學到的、扎扎實實的知識。化學老師讓學生自由到化學實驗室做各種實驗;國文老師除了講授語文之外,還經常討論時事,傳達對人民、社會、國家的關心;幾何老師傅種孫已經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數學講師,講解透徹,錢學森後來回憶在中學聽傅老師的幾何課,使他第一次得知什麼是嚴謹的科學;生物老師俞謨(新中國成立後改名俞君適,是江西南昌大學生物系教授)常常帶他們到野外採集生物樣品,製作生物標本,培養了錢學森較為廣泛的科學興趣。錢學森對老師們的教誨感激不盡,他後來說:「我能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也是與中小學老師的教育分不開的!」
錢學森小時候立志效法早期留美學人詹天佑,准備對中國的鐵路工程做出貢獻。一九二九年中學畢業,由於受到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啟發,錢學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繫,立志要實踐孫中山先生所勾畫出的宏偉的鐵路藍圖。但是他的大學時代歷經了「九一八事變」與「一二八戰爭」,錢學森看到日本對中國的種種侵略和殘暴行為,使他轉變志趣到軍事科學。尤其是親眼目睹了蔡廷鍇將軍率領十九路軍在上海慷慨悲壯抗擊日寇的戰爭場面,錢學森認為中國要戰勝日本單靠軍人的英勇是不夠的,還要有現代化的武器,特別是強大的空軍。於是他到圖書館里鑽研航空工程的書籍,錢學森的志趣開始從設計火車頭逐漸轉向為發展航空事業。
交大畢業後,錢學森考取清華大學留美研究生(也就是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攻讀飛機設計。一九三五年8月,錢學森赴美,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錢學森這才發現,他的母校上海交大完全是按照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模式辦的,連教學和實驗大綱都一樣。所以錢學森對這里的學習環境一點也不感到生疏,學習起來游刃有餘。一年後取得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
由於外國學生在美國航空工廠實習不受歡迎,迫使錢學森的研究方向從航空工程轉為航空理論。錢學森的父親有位摯友叫蔣百里,是民國時期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在歐洲考察後認為德國空軍之所以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是得益於航空飛行理論扎實的基礎研究,因此他也鼓勵錢學森鑽研航空理論。於是錢學森轉往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的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攻讀博士。
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是出生於匈牙利的猶太人(記得楊振寧的老師,氫彈之父,泰勒博士也是匈牙利籍的猶太人),1906年進入德國哥丁根大學機械研究所,跟隨現代流體力學的創始人普朗特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普朗特(L. Prandtl, 1875-1953,德國)是空氣動力學的先驅。1904年,普朗特在邊界層和機翼理論上取得決定性的進展,解決了困惑航空界多年的飛行阻力來源以及機翼設計的問題。1922年,普朗特讓賢,推薦馮卡門接替他在哥丁根大學「應用機械研究中心主任」的職務。一九三0年,德國反猶太人的風聲日緊,馮卡門預感不祥,便答應加州理工學院的邀請移居美國,把哥丁根的自由學風和德國先進的航空理論帶到美國,成為應用力學最受尊敬的教授。
⑸ 求錢學森影片主要內容!!
2009年秋,錢學森已近垂暮,總理親來探望。錢學森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懇請總理能夠改變現狀。
時間追溯到1947年,蔣英接受錢學森的求婚,隨其赴美。錢學森被聘任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他和蔣英享受著至高的尊嚴和生活待遇。不過,錢學森卻時刻牽掛著祖國。
中國解放的消息傳來。國民黨退守台灣,還不斷派人來尋,期望錢學森為其效力,錢學森都斷然拒絕。
此時,美國國內政局突變,錢學森成為了美國政府針對共產黨的假想敵,錢學森夫婦喪失了基本的人權。離開美國的時候到了,卻幾經周折而不得,因為所有人深知錢學森如若回國,將會對美國世界大國的戰略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
此外,美國國防部向錢學森伸出橄欖枝,錢學森拒絕了這次能在美國擁有人權的最後機會。外部壓力越來越大,錢學森夫婦意識到在美國已是危險至極,他們火速向祖國求助。
(5)錢學森圖書館小電影擴展閱讀
1、錢學森
演員 陳坤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1911年出生於上海,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轉入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 (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學生,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
新中國成立後,積極歸國投身經濟軍事建設卻受到美國的阻撓,但是如此,他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終於如願回到祖國。
2、蔣英
演員 張雨綺
生於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寧人,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和蔣左梅夫婦的三女,武俠小說大師金庸表姐,大詩人徐志摩的表妹。「中國航天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夫人。在錢學森承擔著國家重要的科學研究任務,長時期地在外地工作時候。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蔣英放下自己喜愛的演唱事業。
⑹ 錢學森圖書館觀後感300字
結束了上午的七寶的游覽,我們來到位於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錢學森圖書館。累了一上午的同學們,對這次圖書館游已經沒多少興趣。可看到了圖書館的建築外觀頓時來了興趣。圖書館的建築特別吸引眼球。進入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錢學森的草稿和名字還有一個倒著的紅色金字塔。走進了才知道那紅色的金字塔是錢學森的筆記。這樣的展示讓人眼前一亮,讓人難忘。更期待後面的參觀了。
這里展示了錢學森的生平事跡。一件件的展品無不叫人震撼。在我印象里有兩件展品令我頗有感觸。一件是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有人可能說手稿有什麼感觸。可錢學森的手稿深深地打動我、吸引我們、感染我們。他的手稿很整潔,幾乎沒有一個錯字,書寫的很認真,連標點這種小細節都不放過。真讓人震撼。可見他做事情的認真程度。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科學家,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我想這些榮譽和他做事的態度有很大關系。第二件是書架上陳列的一本本書籍。這可不是一本兩本,那是兩面牆。而講解員介紹說這只是錢學森看的一部分書。太讓人震撼了。書的類型之廣,有政治,有物理等。總結下來錢學森是個做事一絲不苟,努力勤奮的人而且還是個熱愛讀書的人,孜孜不倦學習的人。
看名人傳記、游覽名人故居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名人的品質,學習名人的精神。我們不需要立想錢學森一樣的目標。我們只需要學習他身上做事一絲不苟、勤奮努力的精神
⑺ 求幾部以錢學森為主題的紀實片或電視劇,電影等,多謝!
《錢學森》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bGSc5db7TEmUPCsqeKKhhg 提取碼:j5qe
《錢學森》是由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電視藝術中心於2012年3月2日發行的一部人物傳記電影。由張建亞執導,陳坤、張雨綺、張鐵林聯合主演。該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錢學森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曲折人生。
⑻ 誰有《錢學森》的電影,陳坤演的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y8UMMVuWMexulq7FsDCIow
《錢學森中國著名科學家傳記》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祁淑英。本書為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傳記,記述了科學家錢學森熱愛科學、回國參加建設、參加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領導工作,為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技術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
⑼ 錢學森電影《仰望星空》觀後感,誰知到主要內容
《仰望星空》是為了中國偉大的科學家紀念錢學森誕生100周年而創作的電影幾乎真實的記錄了錢學森一生的思想與作為,本片是紀實的程度%95的真實性。
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長劉樹新說,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始終將個人前途命運深深融入國家、民族發展之中,始終保持著對黨的事業的高度忠誠、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深情,他的事跡對於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他的夫人在與孩子在本片里真實的講述他思想,理想,性格,怎樣用行動來幫中國的航天事業,他的胸懷可以承攬所有在國外受到的屈辱,他被稱為「威脅美國安全的第一人」因為他的腦袋裡所存儲的智慧是他們沒辦法留在美國的,
之後輾轉歸國,滄桑變遷。他成了受人敬仰的兩彈一星功勛,她是蜚聲海外的聲樂教育家歌唱家。她是站在他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他 也是她台下永恆微笑的聽眾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極不尋常的時期,當時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許多在國外已經有傑出成就的科學家,以身許國,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愛,響應黨和國家的召喚,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 他們和參與「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廣大幹部、工人、解放軍指戰員一起,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少的投入和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錢學森。
我們不妨靜想一下,如果沒有錢學森他們那樣一批愛國的人,那麼就像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仰望星空的票房也許會不容樂觀,因為現在人更多關注那些不紀實的或是膚淺的紀實片,我還是力薦這部仰望星空。
現在宣傳錢老,動不動就說錢老是為了D的事業,是D忠實的追隨者~~F**K!
錢老為的是一個民族的振興、為的是一個國家的富強(國家不等於D),D當年只是適應了那個時期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主流,所以他才願意與其合作~別老把別人的光輝牽強的附在自己的功勞下!這種行為可恥!
為什麼現在類似錢老這樣的人已經基本不怎麼回來了,不是沒有這種人了,只是……剩下的自己想吧……
⑽ 錢學森圖書館的簡介
為世界之光,我輩當加倍努力。
真正意義上的錢圖有兩座,一是錢老在世之時定下的西交錢圖(學習與科研之場所);二是錢老逝世之後的上交錢圖(愛國紀念館)。
西交錢圖於1995年5月,經中宣部批准及錢學森本人同意,西安交通大學將圖書館命名為錢學森圖書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為之題寫了館名。圖書館前為四大發明廣場,寓意著創造與傳承。
其有雙重含義。其一,教育乃國之基石。教育是國家、民族發展的基礎,教育的基礎越堅固,國家、民族的大廈就越高大。只有教育的基礎打好了,國家、民族振興的偉業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其二,學習重在打好基礎。空中不能建樓閣,沒有基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只有踏踏實實的打好基礎,學習和科研才能一步一個台階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