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紅旗渠微電影
⑴ 記錄片《紅旗渠》觀後感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的電影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今日我們將在分局領導的帶領下去領會那條「幸福之渠」的豐富內涵,傾聽幾十年前艱苦歲月的動人故事。 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 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著野菜充飢。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跡,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嶺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 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 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著我們,凝聚著我們,感召著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盪氣回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斗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斗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斗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准備,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需要教育我們的後代不懈奮斗。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 與當年林縣的幹部相比,現在幹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幹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幹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干,無私奉獻。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範。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里,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 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 紅旗渠精神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著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⑵ 我是林州的,前些年央視曾經播放過一部名叫《難忘歲月—— 紅旗渠的故事》的電視劇
騰訊視頻可以看了
⑶ 在林州拍的電視劇有哪些
在林州拍的電視劇有大型史詩電視劇《紅旗渠》、《小鍋蓋娶親》。
《小鍋蓋娶親》是由李萬興執導的劇情愛情青春片,曹隨風、雷恪生參加演出。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小鍋蓋的未來老丈人一心想讓自己的大女兒王大雲嫁給小鍋蓋,但和王大雲的婚事屢遭挫折,王大雲的妹妹王二雲卻喜歡小鍋蓋的淳樸、善良。不顧自己是大學生,卻嫁了小鍋蓋的故事。
2012年6月2日,由林州市委、市政府製作、河南天河電視劇製作中心攝制,李萬興主任導演的農村喜劇電影《小鍋蓋娶親》在林州舉行首映式。
《小鍋蓋娶親》是林州人自己獨立完成的第一部電影,它的成功標志著安陽文化影視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對林州影視歷史、文化歷史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小鍋蓋娶親》是一部反映農村風貌、富有農村生活色彩的影片,它用獨特的電影語言講述了淳樸、善良、熱心、正直的農村青年小鍋蓋回鄉創業、歷經波折的相親過程。故事取自安陽林州,在當地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方言電視劇,電影在電視劇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再次創作。
⑷ 關於紅旗渠的電影
《紅旗渠》電影記錄片
⑸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這部電影,以修建紅旗渠為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修渠人石天林身上的感人故事。當年他修紅旗渠的時候,為了救人而被困;為了修渠而失去心愛的姑娘;老年時隨兒子移居海外,聽聞楊貴書記逝世消息而歸心似箭,回到家鄉,重走紅旗渠的故事。
觀影時,我聽到了一句讓我十分心痛的話:林縣人一輩子, 只洗三次臉,出生時洗一次,成親時洗一次,死後再洗一次。我百思不得其解,細細一想,又恍然大悟!這不正真實地反映了林縣人民當年缺水、盼水的情景嗎?
人定勝天,楊貴老書記高瞻遠矚,引漳入林,帶領大家擺脫了缺水的窘況。雖然現在的我們都有水了,水在大家的眼中已經不再稀缺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先輩為了修渠付出的鮮血和汗水,在此我提倡:珍惜每一滴水,從我做起!
觀影過程中我好幾次落淚,其中一位英雄的共產黨員楊書記,在百姓的生死面前,拋開了修渠、拋開了進度,只為了「生命無價」那個初心。
在當代,李市長在別人說你是領導你別上鷹見愁時,她堅毅地說出了:「生命無價,共產黨員就意味著對百姓的奉獻和犧牲。」正是不忘人民這個初心讓兩代共產黨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人民的生命,老書記的淚水、李市長的堅毅讓我看到了共產黨員對林州這片土地熱烈的愛!」
新時代的紅旗渠的精神是什麼?那就是奉獻和犧牲!作為紅旗渠的傳人,我將繼承先輩們的精神,講好紅旗渠故事,傳承好紅旗渠精神!
(5)林州紅旗渠微電影擴展閱讀: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是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20世紀60年代林縣(今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一錘一釺一雙手,歷時十年,從太行山腰懸崖峭壁開鑿了長1500公里引漳入林的人工水渠「紅旗渠工程」,被後人贊頌為偉大的「人工天河」。
在當時艱難的施工條件下,林縣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溝架橋 。
他們用十年的青春和汗水創造了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奇跡。他們不僅僅引來了珍貴的水源,更是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現實里的紅旗渠解決了林州地區的水源問題,紅旗渠工程更是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林州人創造的奇跡。
⑹ 紅旗渠電視劇觀後感
「看電視劇《紅旗渠》,讓我想起了我爺爺在紅旗渠工地獲獎時的情景,想起我父親80歲時還拿著他當年修渠的錘鑽在田間地頭壘石岸的情景,滾滾熱淚就流了下來。」在電視劇《紅旗渠》中擔任群眾演員的林州市任村鎮石崗村花甲老人程天山告訴記者。
程天山的父親曾經在紅旗渠青年洞奮戰,給他講述過當年修渠的經歷。閑暇時間,愛好文學的程天山整理了很多有關紅旗渠的故事。
去年,電視劇《紅旗渠》在林州拍攝期間,他曾經受邀為劇組講述紅旗渠的故事。他說:「紅旗渠精神就像耀眼奪目的太陽,正釋放出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好多修渠人都去世了。今後,我要搶抓時間,采訪、整理健在的修渠人的故事。」
紅旗渠幹部學院培訓部副主任馮琳說:「電視劇《紅旗渠》的熱播感動著林州觀眾。作為紅旗渠幹部學院的一名教師,我非常欣喜地看到紅旗渠的故事以這樣一種藝術形式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受到紅旗渠精神的感染和教育,也為我們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紅旗渠精神傳承者、傳播者,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更加閃亮出彩。」
電視劇《紅旗渠》10月17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播,在林州市幹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收看、熱議《紅旗渠》風靡林州。
曾經擔任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總編劇的王獻青全過程推動了電視劇《紅旗渠》的創作與拍攝,對這部電視劇感觸更深,寫了一篇觀後感《電視劇〈紅旗渠〉評彈》。
18日下午,他對記者說:「時代呼喚紅旗渠精神,用藝術方式展示紅旗渠魅力,讓更多的人受教育,是破時代之問、解時代之題的極好方式,電視劇《紅旗渠》就是在唱響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孕育誕生的。
近年,以紅旗渠為題材的話劇、豫劇、史詩、電影、小說相繼問世,電視劇《紅旗渠》無疑也是盼望已久的,是又一部精品力作。昨晚觀看的前兩集有多個淚點,觸動了人的靈魂。」
他相信,電視劇《紅旗渠》餘下30集也會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引領人們重溫修渠的難忘歲月,守望太行之巔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以上內容參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電視劇《紅旗渠》引熱議
⑺ 紅旗渠,有著怎樣的盛世悲歌
紅旗渠遭到了自修建以來最大的一次人為破壞,有將近十米的紅旗渠渠壁被人砸開,湍急的水流從砸開的缺口不斷湧出,導致缺口周邊村莊全部被淹,百姓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到了極大的威脅。
不僅如此,從1997年開始,修建幾十年後紅旗渠卻遭遇斷水尷尬,最長的一次竟然斷流時間超過了七十天。
想當年紅旗渠建成的時候,林縣百姓以為可以一次性解決了水資源短缺的難題,到後來紅旗渠出現斷流,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
但是,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雖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困難,在紅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縣的百姓一定還會像修建紅旗渠一樣,重新想出解決水資源短缺難題的好方法,只是可能時間會久一點,困難會多一點,但是我們應對此充滿信心。
⑻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 高清下載
《歸來仍是少年》根據王獻青小說《大國工匠》改編,以「追夢」為主題,以巍巍太行、壯美紅旗渠為元素,以「重走紅旗渠」為線索,講述了垂暮老人石頭為了追憶參與修建紅旗渠的難忘歲月,決定帶孫子騎行重走紅旗渠,並探訪當年修渠老友,然而他們在路上卻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重重障礙,為實現心願,他們克服了一切困難,終於完成了追夢之旅的過程。這是一部有關紅旗渠題材的勵志電影,對傳承弘揚紅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為電影拍攝現場
編劇王獻青介紹稱,紅旗渠這么偉大的工程需要有一部電影,紅旗渠流淌了五十多年,需要用電影藝術表現出她的精神和魅力,太行大峽谷、滑翔基地這么好的景色需要告訴天下人,而要宣傳出去迫切需要有一部電影。如今由咱們自己寫的紅旗渠之《大國工匠》,又由咱們改編成的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問世了!希望大家是電影《歸來仍是少年》的參與者,更是電影《歸來仍是少年》的傳播者!
⑼ 修紅旗渠的那個電影叫什麼
紀錄片《紅旗渠》。
⑽ 該公司出品電影《紅旗渠之戀》原計劃於2019年5月上映,至今沒有音訊,認購該電影收益權者如何了結
是這部的么?你首先要看你的合同條款,一般而言簽訂的合同中都有規定,在未來兩年內如果這部電影沒有上映,那麼投資者有權讓出品方進行回購。當然了市面上有部分公司不會主動聯系投資者,所以你需要去聯系當初你所對應的業務員或者是出品公司。並保留相應的打款截圖以及合同文本,一般是按照所投資金額的8%進行回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