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武俠世界的俠客
『壹』 如何評論電影《奇門遁甲》
劇情和表現方式來看,《奇門遁甲》有點兒像當年徐克徐老怪的片子和西方魔幻或奇幻電影的雜揉。劇中橋段不能說不好,但劇情陳述似乎有點兒混亂,過於分散,很難形成合力。但這並不妨礙該片中的娛樂氣質。譬如說,江湖同門有個有趣的規矩,如果同門中男女產生好感,就要互相自告奮勇大大方方地承認,彼此狠擂對方耳光。之所謂:耳光響亮。「你先來,還是我先來。
《奇門遁甲》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9XY5dq4jeQBKfPTiuIo_2A
清康熙二年,八旗總教頭高雄(高雄 飾)因觸犯滿漢通婚之法,被肅親王指使蝙蝠法師(袁信義 飾)截殺,危急關頭高雄綁架肅親王的小貝勒出逃,豈料他意外將小貝勒勒死……十四年後,江湖上有「奇門」(梁家仁 飾)和「遁甲」(袁祥仁 飾)的師兄妹法力高強,雖然他們為人古怪但卻不時造福一方,在奇門遁甲生活的鎮上,就潛藏著隱姓埋名多年的高雄,高雄當年拾到一個孤兒「樹根」(袁日初 飾),盡心盡力將其撫養成人。
『貳』 《道士下山》:不折手段稱不上光彩,初心不改才是真俠士
去年暑假和朋友去看了陳凱歌導演的電影《道士下山》,本來我以為是一部純粹的武俠片,可看完全劇,發覺里頭蘊含的道家和禪宗哲理甚多,宛若一部充滿禪意的功夫片。
現如今又看了下這部電影,就來淺淺談談它吧。
影片講述王寶強演繹的不諳世事的小道士,因為鬧糧荒離開道觀下山,經歷一系列事件後領悟到「不折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的道理,從而改變人生的故事。
01
開始時,小道士何安下以為和師兄們比武勝了,就可以留在道觀。可是師傅一句你真的贏了?那就下山。讓憨憨傻傻的小道士懵了,引起了師兄們的一陣派槐大笑。師傅說,一門之隔,兩個世界。讓小道士下山討糧,領悟真諦。
後來小道士來到了民國時期的大上海,由於肚子太餓,他碰到了出山以來的第一個師傅,這個就是以范偉演繹的西醫大夫,其中記得有段台詞特逗。
小道士說:「我真的是孤兒!」西醫大夫說:「真是孤兒?」小道士答:「不信我叫你爹行不行?爹!」
看著王寶強那股傻笑的表情,頓時觀眾都笑了。范偉演繹的西醫,是一個悲劇。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且也會為了得到想要的放棄其他。他為人刻苦努力,掙得錢有一半給了他的弟弟道融(由吳建豪飾演),討了一個漂亮的媳婦兒。
可是,人心總是隔著肚皮,自己的老婆背著自己去偷情,他自己最後也被自己的弟弟害死。 人生那麼苦短,真映襯了時下時髦的一句話:且行且珍惜。
小道士知道自己的師娘(由林志玲飾演)在和二叔道融偷情。苦於自己沒告訴師傅而讓師傅被二叔害死,他想到要是早點兒告訴師傅師娘偷情的事,師傅會不會就不會死?他內疚自責,好心勸說師娘不要在和二叔來往,結果二叔搬進了師傅的房子,他們不聽小道士勸,最終被小道士殺死。
關於林志玲演繹的師娘,唯美有餘,風韻猶存。她自己有時候也會想,自己和道融偷情是不是錯誤,可是,也許她還是不滿足現狀,控制不了世俗的情慾,導致最終自己的死亡。
02
道融和他哥哥剛好相反,學的是中醫,可是從小看不起自己的哥,自己也不努力,典型的紈絝子弟。吳建豪把道融演繹的很娘炮,學了幾首戲劇,游手好閑的他,敗家的把祖宗留下來的中醫葯店賣了,背著自己的哥哥去和嫂子偷情。
我不明白道融的內心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瘋狂狀態。他一方面打心眼裡瞧不起開西醫的哥哥,但是哥哥卻刻苦努力賺的錢比他多。他整日的游手好閑,最後還欠了一屁股債。當他得知自己的哥不會再在寄錢給自己。他竟然怒火中燒,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哥。
是的,他是嫉妒自己的哥哥的,哥找了一個漂亮老婆,他佔有之,哥留下的大部分錢財,他也佔有之。他是恨他哥哥的, 一個人伍羨轎嫉妒過了火,自然而然就生出了恨的種子。得知自己無法在靠過寄生活,種子最終變成了邪惡。
於是,我們當看到他死的時候,是沒有一點難過的。影片有一點我是不懂的,小道士為啥會連自己的師娘也害死呢。當二叔和師娘在船里游弋大湖時,他鎖上了船門,且砸成了船。師娘在沉船水裡呼喚救命時,小道士游到了沉船身邊可最後還是游離開了。也許,小道士覺得師傅的死,不僅僅是二叔的錯,師娘背著師傅偷情也是害死師傅的兇手。
其實,小道士是可以在水裡救師娘的,他沒那麼做。然後夜裡眼睛一閉上,滿腦子都是師娘救命掙扎的畫面。小道士陷入了無比的痛苦折磨中,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做的對還是錯。於是,他跑到了一座禪寺,拼了命的拜佛,藉此消除心中的壓抑及苦楚。
如松禪師(由王學圻飾演)出場,大呵斥道你這么做你以為是為善?還是你在為惡?小道士痛苦異常,他本來心中認為,他們害死了師傅,他就要殺了他們替師傅報仇,覺得天經地義。可是當自己這么做了,卻感覺沒有心了。他懇求如松大師給他心,如松說他的心丟了,要去自己尋找。於是乎小道士又去找尋自己的心去了。
03
小道士在找心過程中,回到了師傅開的葯店鋪。這時候,一個武學高手(由陳國坤飾演)來到葯鋪買葯酒。原來這個高手是太極拳門下弟子趙若冰,陳國坤演繹的他,英俊魁梧,心地善良。
原來他考慮到接下來和師傅比武,怕師傅會受傷,就提前給師傅買了葯酒。會為別人腔肆考慮的人往往心地善良。但是,人心難測,他的結局也是一出悲劇。他表現了一手好武功,當小道士要求學這門功夫(即猿擊術中的絕學之一九龍璧合),他毅然決然教給了小道士。由此可見,此人心胸寬廣,不小氣也不吝嗇。
其實,全劇中,我蠻欣賞喜歡這類俠客的,心胸坦盪為他人著想。但是, 你對別人好,別人就未必同樣對你好。有些人,心是捂不熱的,也不是靠你的仁慈就可以捂熱的。 你苦苦把他當作你的師傅,但你的師傅卻根本不把你當徒弟。待人真誠,單純善良的人,在武俠世界裡往往不多。可惜的是,他最終被陰險的師傅害死。我心裡那令人欣賞的俠客,就此逝去。
04
小道士是全場目睹了趙若冰和他師傅彭致皓彭師傅的打鬥全過程。彭師傅(由元華飾演)在這場比武中,把陰險狠毒老奸巨滑舐犢情深表現的淋漓盡致。徒弟的一再承讓,再這位師傅眼裡根本就是一個屁。
當發覺自己徒弟偷學了自己的九龍璧合絕招時,暗地裡怒火中燒。本來徒弟都已經道歉說了對不起,師傅卻佯裝不生氣。趁著徒弟對彭師傅的放鬆警惕,彭師傅背後卻給了自己徒弟一刀。
往往這種人是最最可怕的,他佯裝善意,暗地裡卻不懷好意。什麼師徒情,後面交代的師兄弟情誼,比起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所謂的情誼都是可以拋去的。
這是影片出現的首場打鬥場面,由於是3D效果,打鬥看起來恢宏大氣,各種吊鋼絲武俠特技,應有盡有。
小道士雖然目睹了全過程,但是自己卻偷偷回到葯店去了。
後來又碰到了小彭(由房祖名飾演)即彭師傅的兒子趙若冰的師弟,來給自己的老爹買葯療傷。在他們結實過程中,影片發生了一個奇怪的鏡頭,他們吃了含毒的肉食,心變得邪惡了,樣子也出現了特大特醜陋的面貌,也許導演是想借醜陋的樣貌表現邪惡的心。
影片旁白也交代,這是小道士第一次找到了心,可是卻是一顆惡心。他們蓬頭垢面樣子滑稽的大搖大擺提議去搶附近道廟的一箱錢財。結果不言而喻他們碰了壁,碰到了頂尖太極高手,且把他們兩位身體里的毒素解除了。
05
我們先不提那位頂尖高人,先說說這個小彭公子。房祖名把彭公子這個反派演繹的還是比較到位的。彭公子武功不如同門師兄趙若冰,為人懵懂莽撞,整日渾渾噩噩過活。
由於佔了自己是太極掌門人的兒子這一關系,且老彭為人偏袒心胸險惡,由此培養出來的兒子也就不會好到哪兒去了。武功低微不說,自然而然就嫉妒起武藝高強的趙若冰。
當他親爹告知他趙若冰已死消息,不知道心中有多麼高興。明明知道是自己爹害死了無辜的人,他不但沒有斥責他老爹,而且還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見他的內心和他老爹一樣邪惡。
影片最終有個遺憾,小彭公子他老爹為了他而自殺贖罪去了,他自己的結局影片卻做了模糊處理,不知道最終哪兒去了,反正最後沒死就對了。
好歹交代一下啊,不然你讓房祖名情何以堪哎呦喂。其實,本劇從開頭到結束前的二十分鍾都是好的,可最後那二十分鍾所謂的最終決斗,它還能稱之為最終?結局處理的簡單,而且有虎頭蛇尾之嫌,我認為這是影片最大的敗筆。
06
不喜勿噴,我們提到了那位頂尖高手,也就是袁擊術傳承人周西宇(由郭富城飾演),不得不承認,郭富城演技相當到位。
他的一顰一笑都是那麼逼真,扣人心弦。三個造型各具特色:青年道士裝扮的正義,參軍打仗軍裝扮相的霸氣,中年歸隱小道廟道士裝扮的溫柔。他有著習武之人所崇尚的品質:大愛、寬厚。
小道士及查老闆(由張震飾演)都是被他從迷失的邊緣拉過來,並最終走上了正路,有了自己的活法。他有著高超的武藝和境界,只是對於壞人,你對他寬容和忍讓是沒用的。
由於他的沉默和對於壞人的寬容,最終導致他被小彭公子槍殺。
先說說周西宇在道廟里用內力逼出了小道士和小彭公子的毒,這時候小彭公子逃跑了,小道士卻留了下來。小道士臉皮倒是厚的很,硬要周西宇教他功夫。可是周西宇卻說他此刻連拿掃帚掃地的資格都沒用,他讓好好去找尋自己的心。
這段期間,小道士有了三千煩惱絲,對於自己的行為困惑甚至迷茫。他碰到了一個有夫之婦王香凝,為了幫她懷上孕,他和她做出了媾合之事,並因此還愛上了她。
旁白說這是小道士第一次動了情。他把苦惱之事告訴了周西宇,周西宇問他地上落葉掃的完嗎?小道士說永遠掃不完。周西宇就告訴他, 人的煩惱也像那地上的落葉永遠掃不完一樣,正因為掃不完,但我們還是要日復一日的掃,這樣落葉會慢慢變少,就像人的煩惱也會變少一樣。 小道士像似明白了什麼,他果斷答道他要拜周西宇為師,努力學習武藝。他什麼都不去想了,也不去在意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王香凝了。
周師傅說了一句,你會做到不離不棄嗎? 小道士說,不離不棄。 於是,他下山後的第二個師傅出現了。
小彭公子逃跑後,和他老爹說起了周西宇的事,周西宇行蹤至此暴露。在一個下雨晚上,老彭找到了周和小道士。於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武打動作畫面又出現了。
影片的動作戲倒是有些特色,片中元華先後跟陳國坤、郭富城和張震有打鬥戲,動作設計比較誇張,有許多令人稱奇的功夫畫面。
比如他們站在電線上對決,隔空利用太極拳打碎物體,利用內力吸引井水、落葉,橫掃向對方。後面張震飾演的查老闆也是一個隱居的高手,在後巷中和青幫會打鬥的群戰戲,他手腳如風,也打地乾脆利索。
07
主角王寶強的打戲雖多,但基本屬於雜耍喜劇類型了。周師傅和老彭大反派的對決,以周西宇獲勝。通過這場比斗,周終於決定把袁擊術絕學傳授給小道士。
那邊,老彭受傷暈倒在家,再替父親拿葯過程中,小彭公子發現了槍。於是這個魯莽沖動的小反派,槍殺了周西宇。
那個夜晚,三聲槍響,周西宇被槍殺。就那段鏡頭,看的我眼淚都快流了下來。
我覺得影片最感人的就在郭富城演繹的周西宇臨死前的表現。 悲鳴的音樂緩緩響起,小道士憤怒的嘶吼,周西宇臉上的疲憊,眼神的渙散,沒有恨意的樣子,緩緩閉上的雙眼,依舊痛苦不止卻無聲言語的樣子,看的讓人心碎 。
一代大俠客,待人不離不棄,真心實意。你仁慈的放過了他們,他們卻不領你的情。周西宇努力遠離恩怨,最終卻死於恩怨。
這讓小道士明白:江湖人,永遠遠離不了恩怨。
周西宇要求小道士帶他去找查老闆,可小道士不知道查老闆是誰。問師傅,師傅已經奄奄一息。小道士沒辦法,只好去找如松大師。如松用瓢水澆醒了周西宇,這時候的周處於最後的死亡前刻。
小道士說師傅心裡還有一件事牽掛著。大師把瓢擲於地面,瓢在打轉,說了一段禪理:
周西宇告訴大師他最後的心願是想見見查老闆…如松大師俯下身子看著他,淡淡笑道:你的心難道看不到他嗎?這時候電影給了周西宇一個特寫的鏡頭。
只見他抬起頭望向虛無的天空,突然開懷的笑了,原來他的心看到了查老闆,周西宇直到此刻終於死去。可到死他都沒告訴傻徒弟兇手是誰。但是小道士卻能猜到是太極門的掌門老彭。
我想,周西宇顯然是太仁心了,他不願自己的徒弟替他報仇,他不願再在出現江湖恩怨。可是,他哪裡知道, 壞人的猖獗,就是因為好人的沉默。
影片旁白說如松還是告訴了小道士查老闆的去處,讓他去最大的戲院就能找到。
查老闆是張震飾演,雖然在本片中出場時間稍後,但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查老闆和周西宇是在二戰時期認識,那時候的周西宇顯然是被自己的師兄老彭給逼走了,但是沒有心灰意冷,依舊刻苦鑽研武藝。這時候的查老闆卻一心想著死,他惱怒自己出身是個孤兒,從沒人疼愛。
周西宇把他拖到河水裡打醒了,並說人不能這么意志消沉。後來周西宇教了查老闆袁擊術絕學中的日系,周自己學了月系。
兩人在大山深處結下了不同尋常的感情。也許看到這兒,我們會覺得熒屏里的這兩位,感情曖昧。用時髦話說他倆像似一對基友。最終他們學成了武藝,在分別之際,周西宇對查老闆說:我們不離不棄。
08
小道士找到查老闆,並且說自己師傅周西宇被人殺死了。查老闆表現的蠻有大俠高手的風骨,為人不迂腐。張震似乎把他演活了,武功高超,但是善惡分明。
對於壞人,不是選擇寬容,而是制裁或者消滅。因為寬容壞人,只會使他們去害更多無辜之人。對壞人的寬恕就是對好人的殘忍。
以前對於張震這個演員我不太了解,但是他演繹這個查老闆角色,卻塑造的挺成功的。查老闆問誰是兇手,小道士說肯定是老彭,因為他之前來找師傅尋仇過。查老闆有一段感慨的話:
查老闆來到戲院,打算暫時謝幕。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軍閥頭子也是黑社會青幫會老大趙笠人(由林雪飾演),這位軍官,典型的舊社會偽善為惡欺良百姓面孔。他發現查老闆不給他面子,於是叫囂了一群黑社會手下,在巷道里上演了一場群戰。
功夫場面雖然誇張了,但是效果好,查老闆表現的游刃有餘,動作嫻熟,乾脆利索。把一代武學大師表現的酣暢淋漓。
故事在最後時光,查老闆回憶了以前和周在一起的種種。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說好的不離不棄,可是周西宇卻先他而去。查老闆內心是有傷痛的,他找大反派老彭決斗,就是為了替周西宇報仇。影片安排最後的決斗,顯得有些蛇頭鼠尾。
因為全片看下來,無論是元華與陳國坤的打鬥,元華與郭富城的比武,張震的巷道群戰,都比最終元華與張震的終極對決來的好看多了。
也許是前面表現的武俠場面太過恢宏雄壯了,以至於導演組在拍攝最後決戰打鬥場面就顯得很是蒼白。總之個人很不喜歡最後的決斗。
趙笠人最終被查老闆所殺,結束了罪惡的一生也算是報應。說到這兒不得不提影片中又有一處敗筆了。
09
大反派老彭與查老闆選擇運用意念力比斗。在最後階段,突然老彭安排手下襲擊查老闆,意念力發動人是不能受到外界干擾的。影片表現兩位意念比斗時,畫面突然出現大反派一個徒弟用長槍劃斷了查老闆的脖子。
導演表現這一段無非想證明老彭的陰險心理,但是我的天,查老闆竟然被壞人用長槍劃斷了喉嚨,可是意念消失後,查老闆竟然一點重傷都沒有。這是為了什麼?不覺得有點多餘嗎?你好歹也可以用特寫的慢鏡頭表現查老闆在最後被抹斷喉嚨時刻身子稍後偏移出去長槍沒劃到,然後再讓查老闆瞬間還原到原來位置也好啊。
但是你安排查老闆被抹喉嚨這橋段,我們也是醉了,到頭來人壓根沒事不說,你這么拍攝,不就是一次典型敗筆了?
影片最後以陳凱歌式的一番說教為主了。說人生就好似下山上山,領悟大道的真諦,就是要有容納百川的胸襟。最後對「不折手段非豪傑,不改初衷真英雄 」做出了解釋,使得影片最終升華。
影片音樂恰到好處,感覺很好。一貫繼承了陳凱歌拍攝的大氣,雖然最後的決斗不甚精彩,且有幾處敗筆,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武俠華語片。
我不曉得你看過後有什麼感想,我只是想告訴你我的觀後感。我不知道你看到郭富城飾演的周西宇死前那段表現會否感動,我只想說也許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我他媽最後隱約還流下了一種心碎的眼淚。最後的人生道理也很勵志。
正如最終所講, 人的胸襟要容得下天下,如百川萬物、瀚海星辰。
寫在最後的話,再次看完這部電影,又感動了一回。江湖恩怨就似現在的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我們善良,正義,包容且心懷感激,人人都可以是俠士,人人都可以受人尊敬。不折手段稱不上光彩,初心不改才是真俠士。
『叄』 四個傑出導演,四部經典武俠,解讀俠客的使命和命運
縱觀世界影壇,華語電影最為獨到的類型片要數武俠題材了。雖然日本有武士片,美國有西部片,但是將俠客的精神內涵演繹的最淋漓盡致的還是華語的武俠世界。這得益於深植在中華大地上,已歷經幾千年的武俠文化。 而華語電影的第一個高峰也是由武俠片引領的,20世紀60年代末,邵氏電影的代表導演胡金銓和張徹,先後推出了各自執導的《大醉俠》、《獨臂刀》。邵氏電影以此開啟了武俠電影輝煌的10多年歷程,這個時間段里華語電影成為華人商業電影上最大的一塊蛋糕。也是各地電影人,爭相爭奪的一個領域,這段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邵氏的胡金銓、張徹、楚原等。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其中一部作品就是胡金銓導演的《俠女》,胡金銓導演是不折不扣的武俠電影的開山宗山。初看武俠電影的時候,很多的觀眾,特別是男性觀眾會被張徹導演的陽剛風格所吸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就越會陷入到胡金銓的寫意武俠中而不能自拔。 胡金銓的作品中充滿了我國古代文化的痕跡,而他本人也是一個正宗的明史迷。所以他的很多作品的 歷史 背景都是以明朝為背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俠女》,以及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龍門客棧》都是以明朝 歷史 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作為背景。
《俠女》的成功在於,片中的光影掌握的富有我國傳統山水畫一樣的意境,動作灑脫,對白簡練。故事中突出了朝堂和江湖的對比,但是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牽絆。這一切都勾畫出了俠女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是國仇家恨,一方面是兒女情長。在兩個對立面之間,她最終在園慧大師的指引下,走向了解脫。和顧(她在落難之後相識的丈夫)遠走江湖,不問世事。
《俠女》是我國武俠電影的第一個巔峰,它也為後來者開拓了道路,無論是在畫面的布局上,還是在武打動作的設計上,它都為武俠類型的電影確立了可以借鑒的標准和方向。 後來很多著名導演的武俠作品,都能看到《俠女》的影子,這其中有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李安的《卧虎藏龍》、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等等。
說到李安的《卧虎藏龍》,它將我國的武俠電影在國際上的認知又推向了一個更高峰。這部作品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 這部作品的故事也是來自小說,小說的作者是和還珠樓主等被稱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王度廬。這部作品的 歷史 背景來到了清朝,故事講述的是一代大俠李慕白將要隱退江湖,遠離江湖的是是非非,在隱退之前他准備將自己的畢生所愛青冥劍託付給朋友保管。誰想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殺師仇人碧眼狐狸。這種情況儼然打亂了他退隱江湖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 導演以李慕白過來者和旁觀者的角度,伴隨他飛檐走壁的寫意輕功,在山巔谷底重新領略了一次江湖情仇。
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在影片中的狀態,正是武俠世界的精髓所在,本來已經遠離朝堂之後的俠客們,卻放不下自己心中關於家國千秋的牽絆。李安導演很好的拿捏了李慕白去留之間,欲罷還休之中的這種情緒,並在這種情緒中,賦予了華語武俠新的含義——人文情懷。
然而在胡金銓和李安之間還有另外一個華語導演,給武俠類型片留下了一部前無古人,也幾乎是後無來者的作品。興許細心的你已經猜到了,這部作品就是來自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很多人形容這部作品,是一部帶著金庸的名字,卻講了古龍的故事的作品。王家衛的作品充滿了文藝氣息,這是從他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已經確立的風格,這部武俠電影也是一樣。王家衛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將金庸小說中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俠,賦予了最普通人的 情感 。
這種手法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將傳統俠客浪跡江湖的心態,從事業上的失意,變成了情場本身的無奈。 在這部電影中各色人物登場,然而最經典的莫過於張國榮飾演的歐陽鋒和林青霞飾演的孤獨求敗。兩個人從多情到無情,從無情到無敵的變化,不就是人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看似輝煌的巔峰,蘊含的是多少人生的無奈和無力。這不正是傳統武俠中俠客的終極境遇嗎?
最後的這部作品遠沒有以上的三部輝煌,在這部作品出品的時候導演還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讓人一度認為張藝謀的導演生涯要被終結。然而如果要票選張藝謀翻拍一部自己的作品,筆者相信《英雄》會高居榜首。這部電影對於大陸的觀眾而言承載了太多,不說影片的內容,單指這部影片創作的商業意義就足夠的俠肝義膽。 這部作品誕生的時候,正是好萊塢大片開始大局進軍內陸電影市場的時候。這時候張藝謀導演扛起民族電影工業的大旗,集合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各方力量,創立了以「中國風」為主基調的華語商業大片模式。這部作品的誕生歷程不就是俠客精神的寫照嗎?處江湖之遠,立足當下,心懷家國。
四部武俠電影,不同的導演們用不一樣的角度詮釋了武俠的含義,對外是拯救萬民蒼生,對內是自我放逐,自我修行,自我解脫。武俠的本意也是在儒家和道家之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這個窮和達在一個個體上也都是相對的,所以武俠中的俠客們,也是在拯救和自救之間矛盾著。而導演在武俠電影中除了展現俠客精神,也為影迷們展現了客觀的俠客內心世界,裡面既有俠客的使命,也是俠客們在俠客這個定位上無法擺脫的命運。
『肆』 求好看武打電影和俠客電影!
新武俠電影十二代表
提起新武俠電影,很自然地就把《少林寺》、《獨臂刀》、《龍門客棧》(老版)、《醉拳》等影片拋在腦後,而從1990年的《笑傲江湖》算起。大部分新武俠電影取材於早已拍攝過的武俠小說,而區別於原來的「武俠」電影的,主要是武打設計和攝影所帶來的新的視覺變化。而新武俠電影發展到2000年前後,改編自流行漫畫的《風雲》、《華英雄》等影片,更是利用流行的數碼特技,以更加神奇的方式演繹武俠片的武打部分。其實,這些武俠片的最新變種,其故事、人物、背景、視覺效果、拍攝方式,已經演變得和下文涉及的大部分所謂「新武俠電影」有著很大的差異,如果不是這樣的超級「豪華」型的影片並沒有成為武俠電影主流的話,那它絕對有資格被冠以「新新漫畫武俠電影」之類的稱謂。下文主要將選出有代表性的8部「樣板影片」加以評述,一方面回顧一下新武俠電影的歷程和經典,一方面也探討一下新武俠電影的得失
1、笑傲江湖
香港 1991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
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後遺作,為港台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影片無力象小說中一樣,過多描寫個人心理和精神,令狐沖一幅精明滑頭像;岳不群就差在臉上直接寫上「我是壞的」;盈盈恐怕更加令讀者失望;左冷禪絲毫沒有原著中的豪氣與野心,甚至陰沉冷峻也未得其髓;至於原著中沒有的公公類的人物更加就類型化了。
除開這些劇作上的敗筆,但看畫面和氛圍的營造方面,影片又有很多值得稱許之處。影片開始不久,古公公率領人馬包圍了林鎮南的染坊,幾個極富中國畫意境的鏡頭疊化給人印象很深。左冷禪現身一段也是一樣,仰拍的山崖上一群驚鳥劃過落日余輝,幾條黑影飛身而下,不多的鏡頭營造出極佳的氛圍。此外,象吟詩舞劍、舟上唱和等等都是中國傳統雅人高士的行止所為。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
2、東方不敗
香港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傑、關之琳
在胡先生去世之後,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片《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先生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後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後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徐克顯然不滿原著小說中對令狐沖痴情性格的簡單化、偶像化的描寫,而增加了這些情感糾纏,令狐沖和東方不敗的孽情同時也為東方不敗真的不敗打下伏筆。
李連傑的武打動作無需多說,但演技卻遠遠不如他的功夫,深度就不用說了,單是人物間復雜的關系就夠他對付了。林青霞90年代總在演一些陰陽不定的人物,但無論怎麼看也是裝出來的,她還是演她的美女吧,哪怕上點歲數也可以演徐娘半老的美女吧,沒必要演這些半男不女的妖怪被周星馳在《神龍教》中嘲弄戲謔一番。關之琳還是可憐兮兮的扮乖美女,多少年都是花瓶樣子,雖然這次的角色也是舞蹈弄劍的高手,甚至還是「攤主」一類的女強人,但終究未能有所成就。
、龍門客棧
導演:李惠民 程小東 主演: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
應該說,這部影片是現代新武俠片中少見的嚴肅之作,從題材到劇本、從主題到細節,都是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出發,拍攝的一部經典之作。影片是80年代台灣武俠片大師胡金銓同名經典的重拍版本,基本尊重和保留了那個年代原作的嚴謹和沉重,而配合以精彩的現代武打拍攝方法,成就了一個新武俠經典版本。
明代的閹黨作亂、東廠西廠之爭,是一段時間武打小說和武打電影最喜歡用的歷史背景,忠臣勇士列女節婦,都在這個殘酷的歷史大環境中得到考驗,當然更少不了佞臣賊子走狗叛徒。復雜的人性在殘酷的外部環境中被極端簡化,角色可以被直接定義為好人和壞人兩種,涇渭分明,十分適合武俠電影觀眾通過影片快意恩仇的要求。而《龍門客棧》不同於,或者說超越於其他同類影片之上的,就是展現了人性的復雜——雖然比起所謂「文藝片」來說還是簡單。
說展現人物心理的復雜,主要是由張曼玉飾演的金鑲玉這個角色揭示的。這個性格鮮明的角色,決不是簡單的「好」和「壞」所能為之歸類的。周瑞安在「龍門客棧」這方寸之地,周旋於兩個女主角和官府追捕之間,能否保護兩個弱小生命安全離開,實在是個莫大的懸念。由懸念而使得劇情充滿張力,各種情節細節在懸念和張力的作用之下,自然安排起來游刃有餘,人物的性格也在其中得以充分展現。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後,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4、白發魔女傳
導演:於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於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製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製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武俠世界。
5、東方三俠
導演:杜琦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槍手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他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範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 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於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6、天山童姥
導演: 錢永強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於是,加強刺激成了製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麼人性復雜的主題了。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於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於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7、風雲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雲》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麼異議。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雲》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後的決斗,都是出奇鬥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於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也許,對於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後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於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麵包沒多大區別。
8、華英雄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9.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裡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台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朴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並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製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製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裡,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裡「人」的關注。
但影片中也有些遺憾。首先是玉蛟龍這個人物的描寫上,失之粗陋,只強調她的任性,於自身的愁苦交代不足、刻畫不深。羅小虎遲遲出場不說,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甚至很多時候有點莫名其妙。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玉蛟龍的內心刻畫不足(不能不說這與章子怡的表演有關),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影片結尾是,玉蛟龍與羅小虎一夕纏綿之後,捨身跳崖(原著中為玉以捨身跳崖為名,與小虎一夕纏綿之後遁去無蹤),以生命向「俠義」贖罪、以生命逃避自己的愛情悲劇。此時雖然能夠明白導演的用意,但也實在暴露出改編上的失誤和粗疏。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10.飛天舞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雲》的大製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而打鬥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11.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 等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並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並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義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的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採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鑽了空子。
12.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等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鵰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於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綉腿和近於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麼拍成的。至於「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乾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幹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後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餘也難以消受。
當然,「成就」也沒有野心去解剖和對抗「邪毒」,更沒有野心去革新武俠電影的命,人家不過是瞧著好玩就玩一把,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也許這些嘲弄自己也嘲弄我們的「製造」新武俠電影的人們,正是在宣告新武俠電影時代的衰落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