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行業沒落
⑴ 美國電影產業全面衰落因為涉嫌性騷擾的行業大佬太多
美國電影大亨哈維·韋恩斯坦是虛指層層疊 游戲 的高塔倒下之前,被抽出的最後一根木頭。 在他被十七位曾遭他魔爪性侵的女演員聯合致信《紐約時報》檢舉揭發之前,好萊塢的規則尚未改寫,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帶依然存在。
那時候的美國好萊塢也似乎確實與現在不一樣。至少像哈維·韋恩斯坦這樣「道貌岸然」的人帶來了《莎翁情史》、《指環王》、《國王的演講》等等無數記憶猶新的電影作品。
深受一眾影迷喜愛的凱文·史派西,是之前的好萊塢影響力最大的男演員之一。憑借多變的表演風格,史派西在《非常嫌疑犯》和《七宗罪》等經典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也成為不多的事業起步於八九十年代卻被諸多年輕觀眾所喜愛的金牌男影星。
但同時,史派西也是最早跟著韋恩斯坦事件垮台的電影人之一。
如今控告他性騷擾甚至性侵犯的女演員(甚至男演員)的人數還在增加,他面臨的指控數已經不亞於韋恩斯坦。最初一批面對他的指控公布後,很快史派西就被經紀公司解約。不僅如此,自己的王牌劇集《紙牌屋》也將他踢出了劇組,新一季由女主頂替成為劇集第一主角。
更慘的是,他已經完成拍攝但還沒上映的電影,幾乎全都重新找了演員兆譽判進行補拍。
比如姜文的《邪不壓正》,開場指導彭於晏飾演的李天然回國完成任務的美國情報局官員,原本就是史派西的角色。還有早已拍攝完成的雷德利·斯科特作品《金錢世界》,出演重要角色石油首富保羅·蓋蒂的史派西戲份全部被刪。最終製片方出錢進行大規模重拍,史派西的角色換由加拿大演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後者還憑借這個角色拿到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的提名。
從此,史派西就完全丟了工作,據說他在等待著上庭的日子裡僅靠飲酒度日,整個人完全走樣。
但凡是對電影有皮毛了解的觀眾,都不會不知道伍迪·艾倫的大名。美國派出身的他卻總能製作出帶有英法優雅氣息的的人文電影,是豆瓣大部分文藝青年電影導演豆列上的常客。年過八十的他,依然保持著絕大部分年輕導演都無法做到的一年一部的產出頻率,而且每一部作品問世都必有沖奧相,是好萊塢難得一遇的創作者。
然而在韋恩斯坦事件之後,伍迪·艾倫也因為被曝出的性騷擾指控停止了新片的製作與發行。他的新片《紐約的一個雨天》,由著名歌手賽琳娜·戈麥茲和「甜茶」蒂莫西·查拉梅搭檔主演。本片原定於2017年末上映,之後卻石沉大海,直到現在都沒有消息。
更甚的是, 此前與伍迪·艾倫有過親密合作的演員也紛紛倒戈相向,一反之前對他藝術功力的贊譽,指責他在銀幕之外的不良品行。 戈麥茲和「甜茶」也捐出了自己拍攝《紐約的一個雨天》所獲得的全部片酬,以表明與伍迪·艾倫劃清界限。
好萊塢公認的才子詹姆斯·弗蘭科,既是優秀的電影人又是出色的創作者。他的電影以嘲笑世界之荒誕的態度,傳達出了受無數年輕人喜愛的現世生活價值觀。
然而當他去年又攜一部這樣的作品《災難藝術家》問鼎金球獎,准備沖擊奧斯卡時,一樁突然飛來的性騷擾指控將他一腳踢出了提名陣容。直到今天弗蘭科都沒有再出現在銀幕前, 他目前最新的作品仍然是《災難藝術家》——片名對他彷彿就是一語成讖。
喬布斯在被踢出蘋果的時候,成立了一家製片公司。他和一位年輕導演合夥,拍了一部叫《玩具總動員》的動畫電影。
超前的3D動畫技術,最重要的是天才的故事創意,都讓這個名叫約翰·拉塞特的導演聲名鵲起。之後他不僅將族改《玩具總動員》一手打造成了質量最高的好萊塢動畫系列之一,還將皮克斯建立成了僅次於迪士尼的口碑動畫帝國。然而隨著一聲指向他的性騷擾控訴,拉塞特差點沒能在《玩具總動員4》的故事創意中留名。
無論他們面對的指控有多少屬實,這些藝術家都已被淘汰在了「ME TOO」運動的大潮之中。
在韋恩斯坦倒台不久後就有人預言: 無論韋恩斯坦的個人命運最終如何,這個事件都將完全顛覆好萊塢。
值得慶幸的是,在此之後好萊塢性騷擾現象的確得到了有效的遏止;然而也有遺憾的地方,那就是 好萊塢的創作從一往無前變成了畏首畏尾,無拘無束變成了馬首是瞻。
自從「ME TOO」運動之後,好萊塢電影中以女性為主角的就變得越來越多。
據女性電影研究網站「Women and Hollywood」統計,2018年好萊塢以女性為第一主角的電影佔比達到了31%,創造 歷史 新高。然而從年度最受期待的幾部電影來看,數量多了質量反而下降了。
在超級英雄電影繼續稱霸好萊塢的時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女性主角超級英雄電影。
然而它們的質量卻不都盡人意。《驚奇隊長》作為漫威第一部女性主角電影,並沒有收到像之前幾部漫威電影一樣的全面好評。較為負面的評價認為,比起講述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驚奇隊長》的重點似乎更像是女性不比男性差;加上驚奇隊長英雄本身逆天的戰力,散場後的觀眾們所能感受到的 不是超級英雄片常見的英雄主義,而是一次女權的示威。
CinemaBlend網站的資深編輯Jessica Rawden就撰文直言:我是女性,但我不喜歡《驚奇隊長》——我很討厭人們根據我的性別決定我喜歡什麼電影,就好像有人告訴我因為我是女性,所以我不能冷落《瞞天過海:美人計》一樣。
由八位女演員撐起的《瞞天過海:美人計》,是「ME TOO」運動過後好萊塢最顯著的第一波回應。這部集聚了凱特·布蘭切特、桑德拉·布洛克、安妮·海瑟薇和蕾哈娜等一眾大牌女星的電影,是2018年女性勢力最為強大的影片。
但這部電影甫一放出就遭遇了落差巨大的差評,北美影評人紛紛表示這部電影就是其男性主角前作《十一羅漢》的廉價翻版,《紐約客》雜志、《時代》雜志和《衛報》等權威媒體紛紛怒批這部電影的無趣。
在一般科幻片領域,今年也有《黑衣人:全球追緝》這樣此前不存在女性主角的老牌好萊塢IP,推出了以女性為主角之一的續作。為了表達對女性地位日漸上升的承認,這部電影在台詞中還特意提到了 「黑衣人(Men in Black)」的名字當中只有「男人(Men)」一詞所以應該改改 ,從而給這個已有十幾年 歷史 的經典IP帶去了回爐重造的尷尬。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了今年的《X戰警:黑鳳凰》中,由於電影開頭的情節中「鳳凰」琴·葛蕾拯救了X戰警小隊,因此魔形女向小隊領袖X教授嗆聲, 應該將「X戰警(X-Men)」改為「X女警(X-Women)」。
即使是執正義大旗行正義之事的「ME TOO」運動,也總會遇到懷疑甚至反對的聲音。
在哈維·韋恩斯坦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後,無數女性都細數了往日與男性相處的 歷史 ,尋找任何一個行為上被侵犯甚至語言上被冒犯的線索。於是無數之前喜歡就兩性問題開玩笑的男人,也被劃分到了真實進行過性暴力行為男性的陣營,成天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ME TOO」運動雖然本身代表著人權在思想和行動上的進步,但這樣的個別現象顯然也引起了一些電影人的不滿。 尤其是當這個運動正是起源於好萊塢的時候,這些電影人就更加坐不住了。
兩奪金棕櫚的知名導演,電影界的標桿人物邁克爾·哈內克,將「ME TOO」運動描述為一次「女巫的狩獵」,而且「早就該被拋棄在中世紀」。他在訪談中憤慨地說:「這種正在大肆傳播的罪前定論思維,是最讓我感到惡心的。 我不知道這些根據二三十年前的事提出的指控,到底有多少真的和性騷擾的定義有關系。 」
這位膽大敢言的奧地利電影人還擔心互聯網時代下的「ME TOO」,將進一步加深輿論對男性的仇視。「互聯網上充斥著的惡毒攻擊言論總會讓你窒息。在『ME TOO』的引導下一種新的道德觀興起了,而這種道德觀中被灌輸的仇視男性的因素真的很讓我擔心。」
擔心「ME TOO」指控中是否該定義為性騷擾界限的,不僅哈內克一人。《諜影重重》系列的主演馬特·達蒙,也就「ME TOO」中部分疑似捏造事實的指控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輕輕拍一下別人屁股,和強奸或者孌童的性質還是有區別的。毫無疑問這兩種行為都應該被正視再進一步加以肅清,但我們不應該將兩者混淆。 」
不像能言巧辯且地位崇高的哈內克,達蒙的這一言論很快招致了「ME TOO」運動發起人及其跟隨者的攻擊,這群人當中甚至包括他的前女友。
要知道達蒙的成名作,二十年前為他拿下奧斯卡最佳編劇獎的影片《心靈捕手》,正是由運動導火索哈維·韋恩斯坦負責公關發行。很明顯在她們的眼裡,與韋恩斯坦關系甚密的人是沒有發言權的,因此達蒙很快就被逼得公開道歉。
美劇《使女的故事》一直以來都被當作女性抗爭不公的影視劇作品標桿,而這部劇集的編劇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對這場似乎已經矯枉過正的女權運動,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在一個極端的時代中,獲勝的總是極端主義者。當思想潮流變成一種教派,任何不願被教義操縱的人都會被視為異類或者叛徒,兩者之間的緩和空間將不復存在。」
不可否認「ME TOO」運動的確讓好萊塢煥然一新,女性不受侵犯的權利從未得到過如此強調。只是任何改革都難免會走一些彎路,以及舍棄一些難以舍棄的東西。我們無意將好萊塢代表性創作質量的下滑怪罪於「ME TOO」運動,但「ME TOO」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好萊塢創作的繼續前行,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人利用潮流進行的投機取巧行為。但願今後市場再次浮現百花齊放且各有千秋的電影作品,不再有被過分指控而終結生涯的藝術家。
終究藝術要搞,女性之光也要繼續閃耀。
⑵ 北美影市降溫周末票房跌至半年來最低,世界影院應如何走出低谷
北美電影市場要想走出困境,那麼首先可以在門票方面下手,適當降低門票。除此之外,也應該引進國外優秀的電影題材。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上面的樂趣也不能夠減少。看電影就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樂趣,因為看電影可以讓大部分人起到放鬆的作用。這也直接造就了電影行業的興起,當前國際上電影行業是非常火爆的,每年電影行業的市場,經濟效應可以達到一千億美元左右。但是絕大部分都被北美的電影院所瓜分,其他國家的國內影院在這一方面只能夠占據較少的市場份額。
北美影市降溫周末票房跌至半年來最低。
北美電影市場一直以來都被稱作為世界影院,在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畢竟歐美地區的電影市場規模較大,每年所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要遠遠超過其他地區的電影市場。但是,美國的電影市場卻逐漸走向了滑坡路。尤其是每當到了周末的時候,票房已經降至最低點。跌破了半年以來的最低限度,只有僅僅六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相比於之前的票房而言,已經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三十左右。
⑶ 國內為什麼好電影越來越少,電影藝術真的沒落了嗎
國內的好電影越來越少這也是因為現在很多資本意識到電影所帶來的暴力有多大,所以當資本進入到電影行業當中,也讓電影藝術越來越沒落。本身電影是應該搞創作的,但是現在很多電影人並不想要去創作更多好的作品,還是希望自己創造出來的電影能夠獲得很好的利益,所以就會老睜選擇擁有著粉絲基底的明星藝人來保障自己的票房,所以這些投資方包括導演都是為了賺錢,根本不是考慮讓電影藝術怎樣進行有效發展。所以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的話旁含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電影藝術會逐漸的沒落下去。
最後小編也希望整個電影行業能夠沉澱一下,來在未來也能夠讓大家看到更好的影視作品。
⑷ 為什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好萊塢的類型電影能夠成功二戰後又為什麼開始沒落
好萊塢模式是對好萊塢電影產業的一種概括性的統稱,它涵蓋了電影的投資、生產、發行、放映及其後產品開發的各個相關環節和領域,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電影產業運作模式。 就是籌錢、開始拍、賣出去然後再在電影院里呈獻給影迷,以及賣給受勾引的影迷一些電影相關產品這一系列好萊塢都有一個既定的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人家早就計劃好怎麼讓你把錢從口袋裡拿出來了,並且一逮一個准!
⑸ 全球第二大連鎖影院運營商,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全球第二大連鎖影院運營商申請破產,主要是因為觀影人數減少,公司現金流不足無法維持經營。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很多實體企業因此倒閉,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連鎖影院運營商也架不住疫情的影響,沒有足夠的現金支撐公司日常經營,只能選擇破產保護股東利益。
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破產除了受到網路沖擊和疫情影響,還因為自身投資失敗,這家公司曾經在2018年花費巨資收購其他影院,導致背上了巨額債務。公司雖然有很多資產但是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只能選擇破產。
⑹ 為什麼老牌電影製片廠在21世紀都沒落了
21世紀老牌電影製片並首銀廠之所以會沒落呢 ,一方面影視絕宴業迅芹攜猛發展,經濟發展,人們收入提高,需求增多,老牌電影製片廠難以滿足高速生活下的需求。另一方面噢,新興科技製片廠的沖擊不小,老牌電影製片廠面臨淘汰危險。
⑺ 全球第二大院線面臨破產危機!電影院真會消失嗎
全球第二大院線面臨破產。英國電影世界集團將要破產的消息使得該公司股價暴跌,也讓人們思考實體影院的未來到底在哪裡,我認為未來的電影院真的會消失,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線上媒體的沖擊使得線下影院難以持續,電影院的出現是由於電視,電腦等尚未普及各家各戶,人們可以在家看電影的時候,電影院只能想方設法提高影院的畫面質量和體驗感,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家庭內的投影設備也能夠模擬出電影院的良好氛圍感,還有私人影院的獨立空間,線下電影院的售票很貴,但是如果等待一段時間,電影上線到視頻平台人們可以以低廉的價格購買,或者是通過開會員的方式免費觀看,這讓很多人懶得出門去電影院看電影。
⑻ 電影院落入生存困境,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的電影行業已經不能開門了。
我和我老公就是這樣,我們自從疫情開始之後,就再也不去電影院了,因為覺得電影院裡面人太多,比較危險,還是呆在自己的家裡是比較安全的,電影院也的確沒有什麼人了,我朋友之前去電影院看過一部電影,裡面人少的可憐。
即使後面解封了,電影院裡面依然沒有什麼人,但是還是要僱用員工的,這樣的話,人工費又是一筆虧損,很多電影院都因此關門倒閉了。
因為疫情的原因,現在很多的電影院都已經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這個疫情到底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呢。
現在電影院裡面就是干,有的員工還是會有,但是去看電影的人並沒有多少,一整個電影院都冷冷清清的,一整天可能都沒有什麼生意,這個行業真的是非常的困難。
我這邊還有一家電影院,是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打造了的,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雖然開了,但也虧損了不少的錢,他們真的是非常的慘,現在雖然弄好了,但是也沒有什麼人去看電影了,他們這是真的虧了一大筆的錢,連個本都沒有賺回來,我都有點同情他們了呢。
⑼ 邵氏電影獨霸市場近30年,為何如今突然沒落
我悔吵穗發現邵氏電影獨霸市場近30年,但是如今卻突然落寞了,我覺得是有幾點原因。
首先邵氏電影屬於邵氏集團,可能內部的斗爭也影響到了電影的發展。而且邵氏電影很多東西都過於套路化,之前香港並沒有出現類似的公司和他競爭。
而且最重要的還是邵逸夫的老去吧,畢竟上市集團是以邵逸夫為主導的,由於邵逸夫年紀越大,可能決斷和以前相比也沒有那麼正確了,可以說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導致了邵氏電影的沒落,可以說也是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