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美國當代文化的電影
1. 大家知道有什麼電影可以關於或者反映美國歷史或人文方面的
1.《蓋茨堡之役》 本片的基調也很有意思。追求一種公正,客觀的視角重現歷史,對雙方從將軍到士兵的奉獻精神和頑強意志都有高度的展現。這對我們這些習慣「漢賊不兩立」傳統的中國人來講頗為特別,尤以片中最後決戰時南軍進軍的那段史詩般壯麗的場面在類似題材中國電影中不可能出現。電影中的這種描寫已經超出了所謂「正統」與「反叛」之間的區別,或者說是淡化了這種觀念,這也充分說明了美國人對這場戰爭的復雜心態。即使在本片中,雙方彼此之間也充滿了互相欣賞的騎士作風。
2.美國電影類型題材都很多樣,A.時尚與職場:《穿PRADA的魔鬼》、《上班一條蟲》
B.青少年的心理:《超級壞》、《好孕臨門》
C.議會內幕以司法制度:《羊入虎口》和《造雨人》
D.美國的噩夢是什麼:十二宮殺手、越戰(表現越戰題材的電影很多,諸如《現代啟示錄》、《第一滴血》、《全金屬外殼》、《野戰排》、《豬年》、《老虎營》等等,比較新的是去年赫爾佐格的《重見天日(Rescue Dawn)》)。
E.《獨立日》等影片還是在單純的頌揚所謂「大美國精神」,把美國描繪成保護人類、領袖人類的霸主,這樣虛妄的表白也只是給人們添添笑料而已。
2. 【夜讀】「美國夢」或許是騙局,但《阿甘正傳》是永恆的經典!
《阿甘正傳》改編自溫斯頓 · 格魯姆的同名小說,並於 1994 年 10 月上映,它上映之初就創造了美國 3 億的票房,在全球更是達到了 6. 57 億票房的奇跡,更是擊敗了同年影片 《肖申克的救贖》而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同時被評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一。
《阿甘正傳》不僅僅只是一部影片而已,它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包含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情境的互動都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它是 「一則成功而及時的美國神話,一部穿越了歷史的人生寓言」。《阿甘正傳》是與美國的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了解了 《阿甘正傳》的內容,就在一定程度上清楚了美國的文化,包括 「美國夢」在內的美國特有的文化。
《阿甘正傳》這部影片的拍攝背景主要是 20 世紀 40 年代到 80 年代的美國,這一段時期是美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如民權運動 (反對種族歧視) 和婦女解放運動、政治暗殺事件、性解放、搖滾樂、吸毒等嬉皮文化等都在影片中有所體現。
從智商只有 75 分、身體有點殘障的兒童, 到橄欖球健將, 到越戰英雄, 到捕蝦大亨, 到跑遍美國……影片通過阿甘的人生故事串聯起當代美國歷史上一個個著名人物和事件, 他的一生不但經歷了當代美國歷史的曲折起落, 也匯聚了一系列極具典型性的當代美國生活的特徵。阿甘的人生歷程實際上折射著美國戰後的社會, 見證著美國的歷史變遷。
「美國夢」在這部影片中以不同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首先就是在總體的情節上來闡述,影片的主人公阿甘的人生經歷,還有重要人物珍妮、丹中尉、巴布等都經歷了一個夢想破滅到重生的過程,這正是在號召 「美國夢」的回歸。而更深入來看的話,主人公阿甘是 「美國夢」的最佳代言人。
同樣,「美國夢」在這一時期是被扭曲的,是被人們質疑的。但是,主人公 「傻阿甘」一直堅持著勤勞簡朴、誠實守信、執著勇敢的精神,即使是在人人的精神都被扭曲的物慾橫流的社會,仍不會改變自己的道德准則和精神依託。
該片的製片人溫迪 · 費勒曼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覺得故事裡的阿甘簡直就是典型的美國人, 他的成長過程又正好是我們所經歷的, 他使我們清晰地回顧過去的歷史。他是個好人, 能令人落淚也能逗人發笑。」
本片的導演澤米基斯曾評論道:「 我把影片中的各個角色看作美國國民性的擬人化的象徵。」
彼得 ·特拉弗斯在《滾石》雜志上對《阿甘正傳》的評論中談及阿甘就代表著美國這一點時說:「 阿甘身上有著我們所崇尚的美 國 人 性 格 中 的 全 部 美 德——— 誠 實、勇 敢、 忠誠。」
總的來說,《阿甘正傳》是 20 世紀 40 年代到 80 年代的美國的一個縮影,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國歷史的藝術性的寫照,把美國的歷史濃縮在了一部影片中。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人們的道德觀念以及價值原則普遍受到了考驗和質疑,那些一直以來被美國人民視為最高精神境界的社會的信條和理念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而正是阿甘這個人物一直在堅持著美國的夢想,美國人所推崇的堅持不懈和努力進取,正是這一部影片體現了美國以及美國人民身上的那種拼搏、樂觀、有夢想的文化。
但是在今天,「奮斗的」美國人停下了腳步,心裡卻還在幻想著「美國夢」實現,無疑是在自欺欺人。通過榨取其他國家來獲益的美國早已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人們是不會與餓狼交朋友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越來越透明,合作也越來越廣泛,如果美國還是自以為是,相信「美國夢」也即將破裂。
盡管「美國夢」像是一場謊言,但是《阿甘正傳》的影響力不可動搖。它不僅僅激勵著美國人,同樣,它也在激勵著每一個在奮斗路上奔跑的人,相信每一位奔跑著的人停下了來回頭看時仍是少年模樣!
3. 《阿甘正傳》中阿甘代表了什麼美國精神而珍妮又反映當時美國的什麼思潮
阿甘勇敢、博愛、忠誠,守信、重感情
《阿甘正傳》不僅是一個好萊塢式的「夢幻」故事,也不僅是一部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傳記,更主要的是它通過智商只有75的阿甘非凡的人生經歷,宣揚了美國人淳樸、樂觀的精神風貌和堅強、執著的高昂基調,並以阿甘在美國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生活歷程,折射出一個回歸傳統價值觀的當代美國精神寓言。
《阿甘正傳》之所以能夠受到觀眾的歡迎,除了喜劇化的形式特徵之外,主要在於影片所反映的深刻的文化內涵、人生主題以及高超的敘事技巧和電影特技。它所反映的人文內涵向美國以及全世界的觀眾提供了一種精神導向,為我們增添了一種更深的人生感悟。阿甘的人生歷程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應該需要什麼樣的心態。阿甘的命運就像影片中那片飄浮不定的羽毛一樣,雖然時而飛躍、時而下降,但總會飛向天空,馳騁自己美好的命運。也許我們會像阿甘一樣,跨越每一座山峰,跋涉每一條河流,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經歷每一段平實或者驚奇的故事,去觀賞大自然中每一處的燦爛和優美,去聆聽每一個朋友心靈深處的聲音。
4. 推薦一些歐美文化價值體系背景的電影
《巴黎春夢》
《莎翁情史》
《巴爾扎克》
《莫扎特》
《聖女貞德》呂克·貝松執導的那版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達芬奇密碼》
《天使與魔鬼》
《伊麗莎白的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
以上都是跟西方讀點文化有關的,包括啟蒙運動,文藝復興,封建制度,宗教信仰
描述當代文化
《一個婚禮和四個葬禮》
《諾丁山》兩部典型的英式愛情文藝片
《天使艾米麗》
《這個殺手不太冷》
《初吻》
《我是塞姆》《雨人》,這兩部講述親情
《阿甘正傳》,《猜火車》都是將當代人的成長不過角度大不相同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四月三周兩天》關於女人關於掙扎
《落日公園》關於成長關於種族
《放牛班的春天》關於孩子
《魷魚與鯨》《輓歌》關於愛情
《摔跤手》,《美國麗人》關於男人
5. 哪些美國電影是反映美國社會的
《美國往事》,《教父》都是反映美國黑幫的,很有名,幾乎是每個對美國電影發燒的人都會知道的片子.其中阿爾帕西諾飾演的Michael,替馬龍白蘭度報仇,把槍藏廁所的水箱那一段,很多香港電影模仿過,跟周潤發在英雄本色里把槍藏花瓶里,有異曲同工之妙.《美國往事》很長的,但是很值得一看.
《阿甘正傳》時間跨度上橫跨了幾十年的政治生活,也很感人的.甚至還包括中國的乒乓球外交都包括其中,阿甘打球時,牆上掛的毛澤東的像,不知道老美怎麼找到的,笑死我了.《肖勝克的救贖》與《阿甘正傳》同一年競選奧斯卡,沒選上,好多人都說前者更好一點.
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美國)
多元化文化觀在電影史上的成功折射
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深刻反思
好萊塢歷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傳奇
《畢業生》《公民凱恩》《阿拉伯的勞倫斯》《亂世佳人》《碼頭風雲》《現代啟示錄(1979)》(有反越戰的情緒)《午夜牛郎》《計程車司機》(根據刺殺總統的故事改編,朱迪福斯特是我最喜歡的女人)《沉默的羔羊》(今年續集出來,會講一些跟社會有關的東西)《美國風情畫》《巴頓將軍》《摩登時代》(卓別林的)《費城》(倆同性戀,但是講根美國黑人有關的社會法律,值得一看)。
《美國麗人》2002年的片子,講當代美國人心態,據說很好,這個沒看過。
要是講美國人怎麼打小日本的,看《虎虎虎》《珍珠港》。
布拉德*皮特演過的《真愛一世情》,也叫《燃情歲月》或秋日傳奇》。講美國人開發西部的故事。我又要花吃了,那個年代我比較花吃小布,他的一頭金色的長發,好帥啊。
《壯志凌雲》也是講美國的。不過愛國主義太明顯了。與國內大肆吹捧共產黨有一拼的。但個人不喜歡帥湯哥哥。(湯姆克魯斯)
拯救大兵雷恩(湯姆漢克斯) 演的,反映越戰。
還有愛國者(梅爾吉布森),真的,梅爾吉布森有這個本事,把美國社會拓荒年代反映出來。給每一個想去了解美國歷史的入門者一個視覺上的震撼。很好,強烈推薦一下。
黑鷹墜落(伊萬·麥格雷戈) 據說是講美國打伊拉克的故事。最近看新聞的時候搜到的。當年票房不錯,應該會有所觸動吧。
6. 有什麼能反映美國文化的電影
《美國往事》《阿甘正傳》《54激情俱樂部》等,這些都是反映早期美國的文化的電影,也就是最能代表美國文化的
7. 麻煩推薦一些與英美歷史文化相關的電影
美國:
《美國往事》(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
《阿甘正傳》(以阿甘的一生為線索貫穿了眾多美國歷史上的大事件)
《公民凱恩》、《西部開拓史》
《飄》(南北戰爭)、教父系列(黑幫也算得上是一種文化了吧)
《大學新生》《賤女孩》(校園文化)。。。。
英國:(太多了,揀我看過的比較好看的說吧)
《傲慢與偏見》(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年輕的維多利亞》(關於維多利亞女王)
《另一個波鄰家的女孩》(關於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
《勇敢的心》(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與抗擊英格蘭侵略的電影)
《伊麗莎白》(關於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和天主教徒的反抗)。。。
P。S。除了這些其實你可以找找英美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多少都反映了些歷史而且很能反映文化
8. 推薦幾部可以反映美國人的真實的生活文化的電影,我想了解一個真實的美國!!!
《美國精神》,《美國往事》,《公民凱恩》,《現代啟示錄》,《飛躍瘋人院》,《美麗心靈》,阿甘正傳等等,首推美國往事和阿甘正傳,對於《阿甘》的電影類型,好多都認為是勵志片,其實至今都爭論不已,其實阿甘正傳就是講述美國的最好力作,。
9. 求幾部關於美國街頭文化的影片.謝謝.
《八英里》 8 Mile 環球公司(Universal Pictures, USA)2002年出品 主演: 艾米納姆(Eminem) 金-貝辛格(Kim Basinger) 邁奇-菲弗(Mekhi Phifer) 布萊尼-墨菲(Brittany Murphy) 導演:柯蒂斯-漢森(Curtis Hanson) 製片:布賴恩-格雷澤爾(Brian Grazer) 類型:劇情片 分級:R(性/毒品/粗口/暴力) 底特律(Detroit)的人都知道《8英里》是這個城市的范圍、邊界、界限。這也是小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 Jr.,艾米納姆飾,Eminem)區分他在哪、想做什麼的一條心理上的分界線。《8英里》描述了小吉米生活中一個關鍵星期的經歷。這部影片是曾創多張白金紀錄的說唱歌手艾米納姆第一部擔綱主演的故事片,參與該片拍攝的還有飾演小吉米母親的金-貝辛格(Kim Basinger,曾主演《洛城機密》「L.A. Confidential」)、邁奇-菲弗(Mekhi Phifer,曾主演《新奧塞羅》「O」、《鐵桿神探》「Shaft」)、布萊尼-墨菲(Brittany Murphy,曾主演《請勿作聲》「Don't Say A Word」)和尤金-伯德(Eugene Byrd,曾出演《離魂異客》「Dead Man」)。艾米納姆還將與說唱樂明星德瑞博士(Dr. Dre)一起負責本片的音樂和聲帶製作。 《8英里》是最新一部流行音樂人參與製作的影片。自早先的《星光閃閃》(「Glitter」),到後來由超人氣演唱組合「超級男孩」(N』Sync)成員蘭斯-巴斯(Lance Bass)和喬伊-費通(Joey Fatone)主演的大敗筆《青春火線》(「On the Line」),這些影片的人氣一直持續低迷,直到曼迪-摩爾(Mandy Moore)推出的《漫步回憶》(「A Walk to Remember」)和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的《十字路口》(「Crossroads」)才一改頹勢,有了良好表現。人們希望布賴恩-格雷澤爾(Brian Grazer)和柯蒂斯-漢森(Curtis Hanson)加盟的《8英里》將取得比其他影片更好的成績,5000萬美元的製作預算,應該會物有所值吧。
10. 有什麼反映美國20世紀60年代文化的電影
《奇愛博士》
拍攝於冷戰期間。面對世界的「瘋狂」局面,庫布里克編排出這樣一部純粹的鬧劇。影片並不迴避當時的社會問題:美國和前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抗爭、軍隊在美國社會中的角色,以及核戰爭威脅。影片的放映觸動了觀眾,人們開始質疑這個社會是否在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研製出的最具破壞力的毀滅性武器就掌握在兩個有這種毀滅意識的超級大國手中。
《奇愛博士》是一部眾口稱贊的影史經典,獲得了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四項提名,與《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並稱為「未來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