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拿來主義一文中美國的電影

拿來主義一文中美國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1-03 13:03:55

㈠ 拿來主義課文原文及解析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下面我整理了拿來主義課文原文及解析,以供大家參考。

《拿來主義》課文解析

這篇文章,一是針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遺產的投降主義,二是針對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兩種錯誤傾向,即割斷歷史,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作品思想深刻,見解獨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讓人不能不對魯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語言藝術嘆為觀止。

本文主要論述的是拿來主義。在「送去主義」「送來主義」的反復比照之下,引出「拿來主義」。一味的「送去」,則有可能走上賣國之路。一味的接受「送來」,則意味著甘心接受文化的經濟的侵略。「送去」與「送來」不行,「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課文原文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㈡ 「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分別指在對待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上我們所應持有的態度與所應採取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文化上的「拿來主義」和「送去主義」。從「五四運動」以來,學界一直在如何對待和協調中西文化的問題上爭論不休,從胡適先生的「全盤西化」到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再到當今國學大師季羨林的「送去主義」,這些觀點和看法都是中國學者們在對中西文化做出反思和比較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真知灼見。
「拿來主義」一詞曾被魯迅用來指我們對待外來文化所應採取的態度和方法。該詞出自魯迅的《拿來主義》一文。在該文中,魯迅寫道:「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新人,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後來「拿來主義」被引申為在對待西方文化上,我們所應採取和持有的一種態度和做法,即「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把西方的和其他民族的好的文化資源按照我們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統統拿進來,作為養料,建設我們的現代新文化。

在《拿來主義》一文中,魯迅先生還提到了「送去」的問題,意在反對當時學界對待自己文化的態度和方法。在他看來,「我們也談送去,但是過去我們的送去常是將古董和自然資源作為禮物送去,所謂發揚國光,不過是叩頭賀喜罷了,與文化交流無關」。真正的文化交流應該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且把自己的優秀文化宣揚出去,在這個過程中,使我們自身的文化得到更新。

㈢ 魯迅拿來主義中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為什麼會嚇怕中國人

因為這些是他們"送來"的,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卻不得不接受的東西.

他們對我們害大於利,而我們卻無法拒絕.

因為主動權操縱在帝國主義手中,他們把自己無用的東西拋給我們,而我們在接收的同時,自己的主動權已經一步步喪失.

㈣ 語文課文拿來主義段落劃分和段意

《拿來主義》 發表於1934年6月4日,作者魯迅,這也是高中語文課本中重要的課文,我們一定要了解其分段及個段落的大意。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拿來主義段落劃分,供大家閱讀!

拿來主義段落劃分
全文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著重揭露“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與一味“送去”針鋒相對,提出“拿來”。

第二部分(第3~5段)著重揭露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提出“拿來主義”。

第三部分(第6~7段)著重揭露“送來者”的真面目,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提出“拿來主義”的要旨(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對待 文化 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指出“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應是“佔有”“挑選”和創造,最後得出結論。

內容分析:作者在第一部分著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著重批判“送去”和“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第三部分著重批判“送來”。

這三個部分以破為主,批判逐層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舉“送來”的貨色與第一部分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相呼應, 文章 從“送去”“送來”兩個角度證明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也便於讀者對“送去”“送來”加以比較。

文章的前三個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來”,第二部分提出“拿來主義”,第三部分闡述“拿來主義”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論點。

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為主,立中有破,對“拿來主義”作了正面的分析,對論點用比喻進行正面的、直接的、具體的闡述。
拿來主義段落劃分 其它 方法
(1)、分為兩部分:

第一段(§1-4):破“送去主義”。

第二段(§5-10):立“拿來主義”。

(2)、分為三部分:

第一段(§1-5):提出問題,主張“拿來主義”。

第二段(§6-9):分析問題,闡明什麼是“拿來主義”。

第三段(§10):解決問題, 總結 “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原文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 說說 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拿來主義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1934年6月7日《中華日報·動向》,署名霍沖。

(2)“閉關主義”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

(3)指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國家相繼簽定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4)泛指文學藝術。

(5)指當時國民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展覽。

(6)指當時國民政府在西歐各國舉辦的中國繪畫展覽。

(7) “象徵主義”1934年5月28日《大晚報》報道:“蘇俄藝術界向分寫實與象徵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徵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中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徵派後,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採取象徵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曾在《花邊文學·誰在沒落》一文中批評《大晚報》的這種歪曲報道。

(8)社會交往中應當有來有往。

(9)禮節。

(10)大方,氣量寬宏。

(11)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這里所述尼採的話,見於他的《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言》。

(12)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國民黨政府和美國在華盛頓簽訂五千萬美元的“棉麥借款”,購買美國的小麥、麵粉和棉花。這里指的可能是這一類事。

(13)指體面。

(14)指實際事例。

(15)適合現時或表現現時;時髦。

(16)同“陰德”,指在人世間所做的而在陰間可以記功的好事。

(17)這里是諷刺作樂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於人的邵洵美等人。(此乃魯迅先生聽信謠言所致,在邵洵美女兒接受采訪還原事情真相時有文道:“魯迅先生所指的‘富家翁的女婿’,當然是指爸爸娶了媽媽—————盛宣懷的孫女盛佩玉。實際上,這樣的評語,對爸爸來說是很不公平的。”邵綃紅說,“首先,邵氏家族在上海也是一個大家。我的太爺爺(即邵洵美的爺爺)邵友濂官至一品,曾任湖南巡撫、台灣巡撫。爸爸從小被過繼給大伯邵頤,而邵頤的夫人李氏是李鴻章視為己出的侄女,當年以中堂大人的千金之名嫁到邵家,從譜繫上講,李鴻章也是爸爸的外祖父。其次,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爸爸和媽媽是姑表親。爸爸的生母是盛宣懷的四女兒,爸爸不僅是盛宣懷的孫女婿,其實更是他的親外孫。” 邵洵美在所謂歷史問題被關押時托獄友賈植芳出獄後載文澄清,賈植芳在文中引用邵洵美原話道:“還有一個事,就是魯迅先生聽信謠言,說我有錢,我的文章都不是我寫的,像清朝花錢買官一樣‘捐班’,是我僱人寫的。我的文章雖然寫得不好,但不是叫人代寫的,是我自己寫的。”)

(18)指懦弱無能、害怕借鑒、拒絕繼承的逃避主義者。

(19)指文化中有用的精華部分。

(20)指文化中有益又有害的一類事物。

(21)指文化中有害的槽粕部分。後文的”煙燈“”姨太太“意同。

(22)指一個國家固有文化中的精華。

猜你喜歡:

1. 《拿來主義》優秀教案設計

2. 公文培訓心得3篇

3. 現當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

4. 高二語文拿來主義課後練習題

5. 拿來主義優質課教案設計

㈤ 魯迅《拿來主義》原文及鑒賞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魯迅《拿來主義》原文及鑒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拿來主義》原文: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原文解讀:

(1)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①」,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①閉關主義: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用形象通俗的語言,概括了閉關主義的特徵。「一向」二字,突出了它由來己久和頑固不化。]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①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②,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①給槍炮打破了大門:指1840年的鴉片戰爭。②碰了一串釘子:指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強相繼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給槍炮打破了大門」「碰了一串釘子」,由借代、比喻構成的形象語言,既揭露了閉關主義造成的後果,又揭示了送去主義產生的原因,腐敗無能的政府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到現在」,即1934年,國民黨反動當局當權;「什麼」,即全部、所有都「送」了出去,暗諷國民黨反動政府徹頭徹尾的賣國主義本質。]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①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②,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③。(①學藝:泛指學術文藝。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指當時國民黨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展覽。③「發揚國光」:1932年至1934年間,美術家徐悲鴻、劉海粟曾分別去歐洲一些國家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或個人美術作品展覽。「發揚國光」是1934年5月28日《大晚報》報道這些消息時的用語。)[此句緊承上句而來,上句撒了開去,說「什麼都是『送去主義』」,送白銀、送土地,送主權,這一句則是收回來,歸到「學藝」這個本文議論的中心。「幾位」、「幾張」說明大師不多,作品極少,寒磣可憐。「捧」字頗富深意,活畫出「大師」們畢恭畢敬,諂媚討好的奴性心理。「一路的掛過去」,諷刺這些「大師」好似江湖上賣狗皮膏葯的郎中,自吹自擂、招搖過市、到處拍賣的可憐相。引用「發揚國光」則是順手諷刺國民黨反動政府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丑惡嘴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用精煉、傳神的動詞,恰如其分的修飾語和限制語,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國民黨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態。]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①,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①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1934年5月28日《大晚報》報道:「蘇俄藝術界一向分寫實與象徵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徵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我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徵派後,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採取象徵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針對這一則新聞,在同年5月30日寫了《誰在沒落》一文,指出象徵主義已在蘇聯沒落,批駁那種認為中國畫和戲劇切合象徵主義的論調。象徵主義是19世紀末葉在法國興起的文藝流派。)[「催進」「順便」「傳道」這些普通的詞語也極具諷刺效果,明明是賣國求榮,卻偏偏的要打腫了臉充胖子,以老大自居。]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總之」一詞引出本段的總括句,概括「送去主義」的特點。「進步」是反語,「活人代替了古董」,不是學術進步,文化昌明,而是學術退步,文化墮落,作者用此諷刺「送去主義」之風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執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勢。「算得」一詞詼諧幽默,表明作者對此不屑不齒。]

(2)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①」的儀節,說道:拿來!(①禮尚往來:禮節上重在有來有往。尚,崇尚、重視。儀節:即禮節。)[上文大講「送去主義」的表現和「進步」,這里突然來一個急轉彎,劈頭蓋臉提出「拿來!」猶如晴天一聲霹靂,給了「送去主義」當頭棒喝,起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這個句子還給了「送去主義」者以辛辣的諷刺,你們不是經常講中國是禮儀之邦,「來而勿往,非禮」嗎?但為什麼你們只大講「送去」,卻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講「拿來」呢?]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著重揭露「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徑,與一味「送去」針鋒相對,提出「拿來」的主張。

賞讀這兩段文字,首先要體會作者破題的方法。本文題為「拿來主義」,但卻宕開去從「閉關主義」起筆,接著大擺「送去主義」的表現,直到後來才用「但」字一轉,引出「拿來」二字破題。好像繞了一個大彎子,其實這是從反面立論。「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是「拿來主義」的對立物,作者先把它們端出來,把它們的表現擺出來,這就為下文展開對它們的批判,從反面論證「拿來主義」作了有力的鋪墊。

(3)當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①。(①大度:大方,氣量寬宏。)[這是反語諷刺,「豐富」是欺世惑眾的自誇,媚外求榮的借口。「大度」 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敗家子行徑。]尼采①就自詡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以太陽喻尼采,譏諷尼采自命不凡是神經錯亂。接著就把「送去主義」類比尼采,讓人聯想到誇耀中國地大物博,從而鼓吹「送去主義」的那些人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瘋子」,批判的鋒芒銳利、深刻。]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①做獎賞。(①殘羹冷炙:吃剩餘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捨。炙,zhì,烤肉。)[「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這里話中帶刺,暗諷國民黨御用文人,言下之意是,你們做了那麼多「好事」,來世當然會上天堂啰,我們這些罪人只能落入地獄。傑出的幽默才能,卓越的諷刺藝術,在這幾段文字里一再表現出來。「磕頭賀喜」描繪亡國奴點頭哈腰,搖尾乞憐的奴才相和無恥心。「殘羹冷炙」既勾畫出亡國奴們的無以為生、乞討度日的可憐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國主義在榨幹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傾銷剩餘產品,進行經濟侵略的事實。「獎賞」自然不是獎勵、賞賜之意,而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面對帝國主義居心不良的施捨所表現出來的無知和無恥、愚妄和虛偽。這個句子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義」亡國滅種,危及子孫的實質。]

(4)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①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②。(①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語,這里的意思是很體面、有氣派。冠冕,ɡuān miǎn,本指古代帝王、諸侯等戴的帽子。②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暗指按1933年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的「棉麥借款」協定運來的剩餘的小麥、麵粉和棉花。)[「不想舉出」實際是暗示國民黨反動政府不容許指出,順手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文化專制政策;而這種說半句留半句,欲說還休的寫法,最能激發讀者尋根究底的興致,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5)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①了。(①摩登:英語「modern」的音譯,「現代的」「時髦」的意思。)[這里字面上旁敲側擊了當時盛行的一味模仿西方的所謂「摩登」作風,同時也暗諷了反動派「送去」成風,賣國求榮成風,可謂一箭雙雕、一石雙鳥。]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這里與上文的「豐富」「大度」褒詞貶用針鋒相對,採用了貶詞褒用的方法,「鼓吹」決不是唆使、煽動別人去干壞事,而是理直氣壯,義正辭嚴地宣揚真理。「吝嗇」也不是雞腸小肚,意為「珍惜」,表明對國家財產、文化財富應有的正確態度。文章一會兒褒詞貶用,一會兒貶詞褒用,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諷刺性和幽默感。]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著重批判「送去主義」,同時揭露送去者與「送來」者的奴才主子關系,辨明「拋來」與「拋給」的不同,提出「拿來主義」的論點。

賞讀這幾段文字,要深入體會文章的批駁藝術。魯迅先破字當頭,切中時弊地展開對「送去主義」的批判,然後立在其中,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上文提到「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是「拿來主義」的對立物,但「閉關主義」的危害眾所周知,故撇去不談,本部分全力轉入對「送去主義」的批判。

「送去主義」是一個大課題,短短的一段文字怎麼進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選擇巧。作者撇開其他問題,只從「送去主義」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駁方法巧妙。作者先用「當然」一轉,假意替「送去主義」評功擺好,「當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這是欲抑故揚、欲擒故縱;接著又引出尼采自詡太陽的例子,進一步為「送去主義」找到依據,一揚再揚,揚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慘。等到將「送去主義」抬至極處,筆鋒突然一轉,「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自此以下便以尼采和中國進行類比,以產量豐富的煤為例子,說明中國也不是太陽,不可能「光熱無窮」;一味地送出去,只會貽害子孫。結果的荒謬也就證明了出發點的荒謬,用的是歸謬法。短短的一段文字,作者巧妙地綜合運用了擒縱、類比、事例、歸謬等多種批駁的方法,充分暴露了「送去主義」的荒唐可笑。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表現了魯迅高超的'論辯能力。

在批判了「送去主義」之後,作者旋即轉到批判「拿來主義」的另一個對立面「送來」,辨析「拋來」與「拋給」的區別。「拋來」是中性詞,指無意的,漫無目的的給予,你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施受雙方是平等的。「拋給」猶如「嗟來之食」,你沒有要與不要的選擇權。施受雙方是不公正的,帶有主僕歧視和人格侮辱性質,「送來」只不過是一種冠冕堂皇的說法。通過概念的辨析,揭示了「送來」的本質,同時也說明,不能籠統地反對與西方的交往,平等互惠的「拋來」要接受,那種不平等的侵略性剝奪性的 「送來」(「拋給」)則要反對。

文章深入批判了「送去主義」,初步揭露了「送來」的本質,於是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這個論點是很嚴密的,不是不能「送」,而是不能只「送」,無限制地「送」,在「送去」的同時還得「拿來」。

(6)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來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7)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著重揭露「送來」的真面目,劃清「拿來」與「送來」的界限,揭示「拿來主義」的要旨。

這兩段文字承上文對「送來」進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過辨析概念,這里則是擺出典型事例,用鐵的事實證明「送來」的東西都是「殘羹冷炙」,形象的語言揭露了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動本質。「嚇怕了」,形容帝國主義的卑劣行徑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是「送來」的後果,使一些人,甚至連清醒的青年都產生了盲目的排外傾向。「其實」句指出了洋貨中有糟粕也有精華,「送來」的是糟粕,「拿來」的則可能是精華。因此,文章作出結論:「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運用腦髓」是指對洋貨要採取分析的態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膽量和氣魄,「自己來拿」指要有主動進擊的精神,根據自己的需要,完全獨立自主地決定要什麼、不要什麼。

對待外國文化應當採取什麼態度?文章寫到這里,才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從「拿來」到「拿來主義」,到「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層層遞進,不斷深化。

特別要注意的是,文章是在對錯誤觀點的批判中使我們不斷加深認識的。文章先從「閉關主義」起筆,擺出「送去主義」的具體表現,引出「拿來」二字破題;接著再深入分析「送去主義」的危害,揭露它的荒唐可笑,又從概念辨析入手,從理論上揭露「送來」的本質,深入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然後擺出典型事例,繼續揭露「送來」的侵略實質,並且批判了盲目排外的幼稚。文章寫到這里,「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排外主義,凡是與「拿來主義」相對立的各種觀點統統批判了,把它們的危害和本質都揭露了,於是完整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種邊破邊立,破中有立,層層深入,不斷開掘的寫法,使行文曲折,論辯有力,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8)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①(姑且讓我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①陰功:迷信的說法,人們做了好事,陰間就給記功,可以澤及後代子孫。)[魯迅在這里殺一橫槍,對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和其他人士順手一擊。所謂「騙來的,搶來的」是影射蔣介石,先是騙得孫中山的信任,當上了黃埔軍校的校長,接著通過排擠和打壓共產黨篡奪了革命的勝利果實。所以魯迅在本文和其他的文章里多次諷刺說他的天下是「騙來的,搶來的」。所謂「做了女婿換來的」,一般的說法是諷刺新月派詩人邵洵美,說他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於人。]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①孱頭:懦弱無能的人。孱,càn。)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①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①蹩進:跛腳行進。蹩,bi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通過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指出拿來主義的第一個要義是:拿來(佔有)。]

(9)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①,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②。(①魚翅:一種名貴的海味,用鯊魚的鰭干制而成。②玄虛:這里指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①,阿剌伯②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③,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①波斯:伊朗的舊稱。②阿剌伯:一般譯為「阿拉伯」。③國粹:原指國家文化中的精華,這里是反語。)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分析文化遺產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既不能全盤吸收也不能完全拋棄,說明拿來主義的第二個要義是:挑選。]

(10)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分析拿來與創新的關系,說明拿來主義的第三個要義:在斷承中創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涵。作者也是採用破中有立,邊破邊立的方法,在批判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中,依次指出「拿來主義」的要義是「佔有」(拿來)、「挑選」和創新。

運用比喻說理,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風趣,變陌生為熟悉,從而增強雜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是這幾段文字的突出特點。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這是一個抽象繁難的話題,皇皇專著也難以窮盡其旨。魯迅先生化繁為簡,舉重若輕,把中外文化遺產比作一所大宅子,「那麼,怎麼辦呢?」作者先正面提出「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強調「拿來」要果敢,要堅決,不要畏首畏尾,猶豫不決。然後反面設喻批判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錯誤態度:把怯於借鑒,害怕污染,不敢佔有的逃避主義者說成是「孱頭」;把割斷歷史,盲目排斥,標榜清白,反對繼承佔有的虛無主義說成是「昏蛋」;把頂禮膜拜、全盤繼承的右傾復古主義者比作是「廢物」。設喻之新穎風趣,諷刺之深刻犀利,說理之明白暢曉,令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

文章在強調了對待文化遺產必須「拿來」「佔有」之後,繼續設喻進一步論述必須「挑選」。「魚翅」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部分,要把它「吃掉」;「鴉片」比喻文化遺產中精華與糟粕並存的東西,要化害為利;「煙槍」、「煙燈」、「姨太太」比喻文化遺產中的糟粕部分,要「毀掉」(只留少許送博物館)。三類比喻把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闡述得深入淺出、明白易懂。

最後論述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總之」句照應並且深化「佔有,挑選」,再次強調有選擇地繼承。「那麼」句從正面說明繼承對於創新的意義,繼承就會有創新。「然而」句說明怎樣才能有選擇地繼承。最後一句從反面說明繼承對於創新的意義,不繼承就不會有創新。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前面幾段論述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這幾段文字說的是如何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問題,好像前後有些脫節,實際上是緊密關聯的,因為兩者的精神完全一致。

㈥ 魯迅筆下的拿來主義的美國電影的名字叫什麼啊(舉幾個例子)

樓主,詳細請看http://ke..com/link?url=KJZah787Dr-eIQ8MWa-m_

㈦ 拿來主義的內容

原意指要批判繼承文化遺產。
這出自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

拿來主義⑴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⑵,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⑶,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⑷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⑸,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6〕。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7〕,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⑻」的儀節⑼,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⑽。尼采〔11〕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⑿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⒀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14〕。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⒂」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⒃(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⒅;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⒆,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⒇。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21),阿拉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22),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23)。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華日報·動向》,署名霍沖。
⑵「閉關主義」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
〔3〕指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國家相繼簽定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4)泛指文學藝術
〔5)指當時國民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展覽。
〔6)指當時國民政府在西歐各國舉辦的中國繪畫展覽。
⑺ 「象徵主義」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報》報道:「蘇俄藝術界向分寫實與象徵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徵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中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徵派後,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採取象徵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曾在《花邊文學·誰在沒落》一文中批評《大晚報》的這種歪曲報道。
⑻社會交往中應當有來有往。
⑼禮節
⑽大方,氣量寬宏

文章《拿來主義》:
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造的詞語。什麼叫「拿來主義」呢? 為什麼對文化遺產必須採取「拿來」的態度呢? 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本文寫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中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中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中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落後,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於外來的東西「發生了恐怖」,產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海《文學》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反動派的賣國罪行,闡明了無產階級正確中外文化遺產的基本觀點。

㈧ 拿來主義的寫作意圖和背景還有主要內容

拿來主義一詞是魯迅首倡的。中國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最集中、最劇烈的莫過於五四前後,與以往歷次的文化革新不同,這次新文化的倡導者對舊文化幾乎徹底發生了懷疑,傳統中國似乎 「老舊」得只剩下了小腳、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盤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應。可是沒過多久,新文學的過分年輕、稚拙就讓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適的兩個蝴蝶兒幾乎成了笑談.於是人們發現,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學不來的,離開人家幾千年的根基,這種模仿只能是呀呀學語。針對三十年代這種「發揚國光」的復古潮流,魯迅提出了他的「拿來主義」。不過魯迅的拿來主義與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這應該是拿來主義的真實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來主義也未嘗不可。 很多人知道魯迅的「拿來主義」主張,但魯迅所說的「人類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關心」則了解的人較少了。魯迅一生中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字數幾乎與他的創作相等,而這僅是魯迅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類似思想出現,卻都沒有被傳誦。相對論、方法論等大文章中,也都有類似的概念,卻也同樣沒有被普遍應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諺語,卻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應用?而拿來主義也只是一個舊主題,新衣裳。正趕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於魯迅的名氣,而被流傳甚廣。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詳,其中理念卻依舊沒有被大眾普遍認識與應用。
這本應該是一個通俗且普及的思維觀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維方式始終是偏激且畸形的.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6),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2〕。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3〕,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4〕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5〕。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7)。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華日報·動向》,署名霍沖。
〔2〕「發揚國光」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間,美術家徐悲鴻、劉海粟曾分別去歐洲一些國家舉辦中國美術展覽或個人美術作品展覽。「發揚國光」是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報》報道這些消息時的用語。
〔3〕「象徵主義」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報》報道:「蘇俄藝術界向分寫實與象徵兩派,現寫實主義已漸沒落,而象徵主義則經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榮之概。自彼邦藝術家見我國之書畫作品深合象徵派後,即憶及中國戲劇亦必採取象徵主義。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曾在《花邊文學·誰在沒落》一文中批評《大晚報》的這種歪曲報道。
〔4〕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和「超人」哲學的鼓吹者。這里所述尼採的話,見於他的《札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言》。
〔5〕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國民黨政府和美國在華盛頓簽訂五千萬美元的「棉麥借款」,購買美國的小麥、麵粉和棉花。這里指的可能是這一類事。
(6) 指當時國民黨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展覽
(7)這里是諷刺作樂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於人的邵洵美等人
文章《拿來主義》:
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築路的區域,這個地區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造的詞語。什麼叫「拿來主義」呢? 為什麼對文化遺產必須採取「拿來」的態度呢? 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本文寫於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落後,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於外來的東西「發生了恐怖」,產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海《文學》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拿來主義》一文,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反動派的賣國罪行,闡明了無產階級正確中外文化遺產的基本觀點。

㈨ 魯迅的《拿來主義》批評了什麼主義

1、「拿來主義」:謂吸收外來事物的長處為我所用。

中國現代史上政治極為黑暗、斗爭極為復雜。1931年「九一八」事件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加深了對我國的侵略,而當時中央政府卻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圍剿」紅軍的反革命軍事行動。當時的中央政府「扭曲」拿來主義之義:

他們在文化上實行專制統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讀經」和「新生活運動」。「尊孔讀經」和「新生活運動」核心就是宣揚封建道德。

日本帝國主義為達侵略目的也大肆鼓吹「王道樂土」,說建立「東亞新秩序」就是「恢復孔子之教」,就可見一斑。

2、「送去主義」:為了媚外,把自己國家的東西不分類別統統送出去。

九一八事變後,「中央政府」不斷對日妥協。對外妥協投降,實際上就是把包括國土在內的祖宗留下的遺產拱手讓人。

這就表明,當時的中國社會,對於我國進步的文化是採取拒絕即「關門」的態度,在強大的帝國主義勢力面前則一方面將自己的寶貴財產呈獻上去,另一面又聽任人家的「賜予」和影響。

2、二者聯系:

魯迅對這兩個都是批判的,從邏輯上說,是否認了這兩個,從而得出只有拿來主義才是正確的
送去主義: 文中的「一路掛過去」和「捧」都是諷刺的手法,「活人代替古董,有一點進步」則是反語。這些都是批判送去主義批判原因:對我們本國的文化不利;對送來態度:在文中相當於拋給,是很屈辱的。所以態度應該是不滿的,屈辱的。

(9)拿來主義一文中美國的電影擴展閱讀:

魯迅《拿來主義》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後,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在,成了什麼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徵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我在這里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說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那麼,怎麼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卧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葯房裡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0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1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7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