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攝影師
『壹』 迪根斯的資料
羅傑·迪根斯,著名攝影師。其在美國科恩兄弟公司參與攝影的幾部影片廣受好評,特別是2008年驚艷奧斯卡的《老無所依》。2008年憑借《神槍手之死》與《老無所依》獲得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獎(ASC Award)雙提名的他在2009年再度依靠《革命之路》和《生死朗讀》兩部作品同時入圍,由此成為歷史上獲得該提名最多的攝影師(9部)。羅傑·迪根斯同時是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ASC)和英國電影攝影師協會(BSC)的會員。
『貳』 求著名外國攝影師的名字以及簡介
1、羅伯特·杜瓦諾
在法國攝影界,羅伯特·杜瓦諾和亨利·卡笛爾·布列松堪稱為一對並駕齊驅的大師。這兩人的攝影都以紀實為主,但風格卻迥然不同。布列松經常雲游四海,作品比較深沉嚴肅,關心各地民族疾苦。杜瓦諾則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作基地,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
5、史蒂文·梅塞
史蒂文·梅塞,世界頂級時尚攝影師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就一直處在時尚攝影的浪尖,有時尚攝影教父之稱。梅塞以一種簡潔、明快、通俗的風格拍攝各種時尚照片。單觀察梅塞的風格,可以看出他對時裝攝影的純影像的語言把握得很透。
『叄』 如何評價著名電影攝影大師羅傑•迪金斯
羅傑本人對網友和晚輩的請教很耐心,只要是看起來比較合理的問題他自己都會寫答案回復,即使是一些很基本的常識,也是不厭其煩地科普。網友對《邊境殺手》幾場戲很好奇,尤其是士兵在夜幕降臨時開始任務的那場戲,羅傑都在網站上回答了。還有網友問為什麼有的對話場景要過肩拍特寫,羅傑很耐心地解答:「主要是為了看人物的反應,視線平行的時候會有在觀察這個角色的心理暗示。主要還是依表演需要決定。」他本人也認為現在的影視泛濫過多的特寫(學生片也容易犯這個問題,只追求好看,但是拍出來像MV,特寫成災),為了在視覺上煽情和好看而不考慮構圖和情節上的合理性,這大概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比較偏向於用廣角鏡頭拍攝對話場景。一個勤奮工作,穩扎穩打,讓一幀幀電影畫面成為經典,慷慨對人分享自己業內知識的人,不管是業內還是業外,都會受人尊敬的。
『肆』 美國電影 一個男攝影師邂逅一個已婚婦女
廊橋遺夢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編劇:理查德·拉·格拉文斯/Robert James Waller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梅麗爾·斯特里普/Annie Corley/維克多·斯勒扎克/Jim Haynie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1995-06-02
片長:135 分鍾
又名:麥迪遜之橋(港/台)
廊橋遺夢的劇情簡介······
弗朗西斯卡(Meryl Streep 飾)的子女翻看母親的舊信,揭開了母親生前不為人知的一段動人感情。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獨自在家,最後一個牛仔——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Clint Eastwood 飾)把車停在她門口,向她打聽曼迪遜橋的所在。她帶他來到橋邊,完成工作 後他送她一把野菊花表示謝意。她的心中盪漾起難以言喻的滋味。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欣然前來的他與她度過了美妙的一晚。此後2天二人整天廝守。
但是弗朗西斯卡割捨不下孩子和世俗的幸福,羅伯特最終獨自上路。幾年後二人在超市門口有過短暫的一瞥,當時弗朗西斯卡強忍奔上前去的沖動,漫天的雨成了他們訣別的淚。
1982年3月,她知道了羅伯特的死訊。在生命的最後旅程,她立下遺囑:要子女們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時光都留給了家庭,但求死後能永遠依偎在愛人的身邊。
『伍』 找一部美國老電影,劇中男主角叫羅伯是個攝影師,女主角叫法蘭,有知道的親給說一下,謝謝了
你好樓主,你說的可能是美國電影《廊橋遺夢》,男女主角英文名分別是Robert和Francesca(Fran是昵稱可以可以音譯成法蘭)
劇情簡介
弗朗西斯卡(Meryl Streep 飾)的子女翻看母親的舊信,揭開了母親生前不為人知的一段動人感情。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獨自在家,最後一個牛仔——攝影記者羅伯特•金凱(Clint Eastwood 飾)把車停在她門口,向她打聽曼迪遜橋的所在。她帶他來到橋邊,完成工作 後他送她一把野菊花表示謝意。她的心中盪漾起難以言喻的滋味。她將一張紙條訂在橋頭,邀請他共進晚餐。欣然前來的他與她度過了美妙的一晚。此後2天二人整天廝守。
但是弗朗西斯卡割捨不下孩子和世俗的幸福,羅伯特最終獨自上路。幾年後二人在超市門口有過短暫的一瞥,當時弗朗西斯卡強忍奔上前去的沖動,漫天的雨成了他們訣別的淚。
1982年3月,她知道了羅伯特的死訊。在生命的最後旅程,她立下遺囑:要子女們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遜橋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時光都留給了家庭,但求死後能永遠依偎在愛人的身邊
『陸』 美國著名攝影師Man Ray
曼·雷美國著名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是一個擅長繪畫,電影,雕刻和攝影的藝術大師。但是,他卻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攝影作品價值遠遠超越其他所擅長的藝術型式的藝術家,是世界上一位偉大的攝影師。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偉大的攝影師Men Ray.
曼·雷的生平簡介
背景
曼·雷於1890年8月27日出生於美國費城布魯克林區一個猶太家庭,父親原籍俄羅斯,移民美國後以制衣為業,母親是 芬蘭人,他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巴黎攝影界的風雲人物。曼·雷去世之後,國際攝影界卻沒有忘記這位多才多藝的老人。1961年,威尼斯雙年攝影展獎給他一塊金牌。其中包括1959年在倫敦現代藝術學院、1962年在巴黎、1966年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以及1971年到1972年間在歐洲舉辦的巡迴展覽。1966年,聯邦德國攝影學會給予其文化獎。與此同時,歐美各國不斷舉辦他的個人影展。於1982年在巴黎的 蓬皮杜中心舉辦過一次規模宏大的曼·雷紀念展,展出了他的300多幅攝影和繪畫作品。1988年,在美國國立藝術博物館舉辦過曼·雷的生平回顧展。
生平
曼·雷一生有44年居住在法國,巴黎是他主要的創作基地。因此,給人以“法國人”的錯覺。確切地說,他是一個在法國進行藝術創作的美國人。
曼·雷1908年到1912年先後在紐約的國家設計學校(NationalSchoolofDesign)以及FranciscoFerrerSocialCenter學習各種不同的藝術表現觀念和技法。1911年起他開始了繪畫和雕刻的創作,他不但是美國第一批的抽象畫家之一,也和當時歐陸的前衛藝術接觸頻繁。1915年他開始轉向嘗試攝影藝術,並且同時還身兼攝影、電影以及繪畫的工作。他更是1917年紐約達達(Dada)藝術的奠基者,直到1921年他搬離紐約前往巴黎,從此以後畢生主要的工作均以攝影為主,有人因此把他歸類於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的攝影大師,但是以Man Ray畢生的成就和散發的藝術氣質而言,遠遠超越超現實主義的范疇。1940年德軍入侵巴黎,Man Ray搬回美國好萊塢並從事攝影教職直到1951年重返巴黎,直到1976年與世長辭。
貢獻
此外,Man Ray也對當代藝術,尤其是攝影注入了不少強心劑。他和Lee Miller一起發明使用大量的中途曝光(solarization)於人像和人體攝影上,另外使用實物投影(rayographs)的方式強調無攝影機式攝影(camera-less photography)的理念。這些實驗都對攝影的藝術價值和思考層面影響後世相當深遠。 曼·雷學的是建築與工業設計,立志要當畫家,最後以攝影家名傳天下。他在紐約第五大街遇見畢卡比亞和 杜尚,結下深厚友誼。1917年他們三人創建了紐約達達派運動。 他當攝影師後,有一點與眾不同,他覺得復制的黑白片更豐富,作品洗出來後就毀去原作只保留復製品。不久又認為“繪畫是一種過時的表現形式”,終於有一天會被攝影代替。這種思想在二十世紀初很普遍,畢加索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 1921年移居巴黎,通過杜尚認識了巴黎達達派和超現實主義者: 布勒東、 阿拉貢、艾呂雅、德斯諾、菲列普、蘇波,在蘇波建議下,把曼·雷從紐約帶來的作品開展覽,在目錄前言中介紹曼·雷是美國煤炭巨頭、口香糖大王,家財萬貫,又加上畫家天賦。可惜這些頭銜並沒有幫他賣出一幅畫。他只好再回到他的照相鏡頭後面。
交際
曼·雷拍照,也拍影片。1922年,他到德·卡薩蒂夫人家拍照。夫人穿了她日常的裝束接待他,也就是說腰際繞了一條三米長的活蟒蛇。她跟他說起她的朋友、紅極的義大利作家鄧南遮,領他參觀她設計的花園里用於宴請的樹木,樹身都塗上閃閃的金色。
當他們回到屋子裡,侯爵夫人讓他照相,剛接上電源,大約兩種文化的沖撞太激烈了,燈泡一閃隨即電線短路。夫人已經擺好姿勢,只好在自然光下工作。曼·雷回家沖洗,照片模蝴,人物目光有點疊影,攝影師感到泄氣,不料使侯爵夫人看了卻很滿意地說:“您知道嗎,親愛的藝術家,您拍出了我靈魂的顫動。”此後侯爵夫人為他打開了其他貴族朋友的公館大門。
攝影
曼·雷拍過穿鬥牛士服裝的畢加索、戴單片眼鏡的特里斯丹·匝拉、醉態畢露的辛克萊·劉易士、男扮女裝的杜尚、坐在汽車方向盤後的畢卡比亞、用手遮眼睛擋光的喬伊斯,還有馬蒂斯、勃拉克、布朗庫西……他不但拍攝他自己的時代,還拍攝到上一個時代,雖然只是一個末尾。
1922年11月19日,詩人科克托來找他,要他到一個家庭去給一個人拍張照,只能印兩張,一張歸那個家庭,一張歸科克托。不過攝影家也可以給自己印第三張留作紀念。說定了以後要絕對遵守。曼·雷同意了。
科克托領他到了奧斯曼大街,進了一幢樓,走人內室,曼·雷定睛一看,床上直挺挺躺著他在照片上見過的普魯斯待,《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穿得端端正正,一動不動,這位一代文學大師已經在前一天溘然長逝了。
感情
人們很少知道的是,曼·雷在私人的情慾世界中經風著雨,用他的照相機留下了許多純情的故事,其中和吉吉的纏綿,也是攝影史上的一段傳奇。
吉吉是一個私生女,外祖母家裡很窮,母親又在巴黎打工,小時候一直飽一頓餓一頓。十二歲那年她到巴黎,一開始在麵包店裡幹活。因為跟店裡的小伙計在鋪子後面親嘴,再加上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化妝,老闆娘看了心裡很不舒服,把她趕跑了。 曼·雷是在一個小酒館把吉吉揀回家的。當時吉吉正在跟酒保吵架。曼·雷為她解了圍。後來她們一起看電影。電影院里曼·雷一直抓著吉吉的手。曼·雷說想為吉吉畫像,可他不一定能畫好,因為頭一回看到吉吉的身體時,也許會慌亂。吉吉說挺正常,好多畫家都這樣。第二天,吉吉來到曼·雷的旅館房間,進門就脫了衣服,曼·雷拍了幾個鏡頭,讓吉吉第二天來看效果。吉吉來了,這一次她直接撲向曼雷。攝影史上也就留下了許多吉吉美妙的身影。
曼·雷最的相機下,吉吉旁若無人。然而吉吉終於離開了曼·雷,她跟亨利·布羅卡結了婚。亨利是個會畫畫的記者,在巴黎辦了好幾份報紙,算是個有錢人。吉吉漸漸老了,多少年以後,人們回憶起吉吉時,談論的依然是曼·雷為她拍攝的照片——照片天長地久,情慾地老天荒。 吉吉後來曾經畫畫,還曾經寫過一本自傳,書里記錄了她又放浪又決樂的生活。這本書的英譯本1930年在巴黎出版,序言的作者是那個叫海明威的美國男人。
曼·雷的作品
賞析
曼·雷最著名的攝影作品——一個女郎和她五顆眼淚。在一張憂傷的面孔上,眼淚如此晶瑩而突出。這是張擺拍的照片,曼·雷使用了五顆玻璃珠來代替真實的眼淚以製造氣氛。他成功了,不真實帶來最真實的藝術效果,這是曼雷的天賦。
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創作中最負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首先是大特寫畫面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造型美麗的兩只大眼睛,感傷的悵惘的眼神,滾滾發亮的淚珠。其次是我們對人物情緒的聯想,精彩的特寫概括了豐富的內容。其實,曼·雷為了取得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同樣打破了傳統的“如實記錄”的方法。為了突出淚珠,他並沒有真去拍攝淚珠,而是找來五粒晶瑩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攝下來,比真淚珠還要動人、漂亮。這是曼·雷的大膽探索,也是他的創作特色。
攝影天生就屬於超現實的藝術,但Man Ray的作品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觀點,那就是攝影處在一個解放超現實和保存日常所見的天秤支點,而這是個二維空間的天秤,左右有著強有力的對比。以Kiki, Le Violon d'Ingres這張他最有明的照片之一為例,Man Ray刻劃出一個古老的大提琴手(隱喻畫家Ingres),雙腿夾著他的大提琴就像他夢想著雙腿夾著個女人一樣。 照片中女人背部復制了的樂器音箱縫細的記號,頭巾與布幔,似乎提琴手的夢想已經勾勒成真,於此超現實主義的轉化於焉完成。 此外,Man Ray這種半戲謔的達達手法,也逆向挑釁了造型藝術史上Ingres的裸體名畫,似乎嘲笑這幅人體名畫不過只像是個大提琴音箱。曼·雷在攝影史上的特別,並不僅僅因為他身上的一些標簽,著名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即物主義攝影的代表人物與“薩巴蒂效應”的發明人。他最突出的地方在於當他被視作一個攝影大師時,他卻為這種過分的熱情感到尷尬。曼·雷更注重自己的美術成就,他常常說出一些對攝影並不恭敬的話,“我自己並不特別地認為自己是攝影家。因為對我來說,攝影術只是用於表現的手段而已,它不是目的。我因為喜歡兜風而經常開車,但我自己並不想成為一個駕駛員。”
價值
一幅被發現不久的無底片實物曝光法照片——曼·雷(ManRay)攝影作品《Electricité,1930》。近日在英國克里斯蒂拍賣行以23.2萬英鎊的高價被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買主獲得。曼·雷曾把這幅照片遺忘在法國南部一座建築物的閣樓中長達35年之久,不久前才重見天日。此前,克里斯蒂拍賣行對其的估價僅為10萬到15萬英鎊。
據介紹,這幅照片是曼·雷當年受總部位於巴黎的CPDE電業公司拍攝的,意在幫助推動人們使用電力。但這幅照片不知何種原因被人遺忘在法國南部一座建築物的閣樓中,並且直到1997年被發現。近80年間從未有人觀看過,照片被發現時覆蓋著薄薄的一層灰塵。而曼·雷本人則於此前21年——1976年去
『柒』 dawadorji是誰
是美國的一名攝影師、副導演,1956年5月7日,他生於波蘭馬佐夫舍華沙,曾就讀於羅茲電影學院,1979年,搬到美國,在紐約和洛杉磯擔任低成本電影的攝影助理。1988年,出任了個人第一部電影Nightfall的攝影師。從1996年以來,成了美國電影攝影師協會的成員;2004年,應邀加入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電影攝影師分部。
『捌』 世界十大頂級攝影大師
1、安塞爾·亞當斯
首先給大家介紹的是安塞爾·亞當斯,他的照片不僅美麗而且還是個自然環境保護者。他的黑白景照片風靡一時。暗室的創造工作讓他名聲大起。他在攝影方面不僅是一名作家,而且還是一名教育家。演過《攝影-銳不可擋的藝術》
2、羅伯特·卡帕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一個戰爭時期的一名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他的照片兒主要是以拍攝戰爭照片而著名。比如說中日第二次大戰,西班牙內戰等。而且他還記錄了世界二次大戰的發展歷程。為後來人們探索戰爭時期保留了還原事實的照片。
3、多蘿西婭·蘭格
多蘿西婭·蘭格是20世紀美國的一名紀實攝影家。她的作品主要是反應了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的社會情況。記錄了戰爭時期,人們無家可歸的悲苦。一張移民的母親讓世人認可她的拍照能力。還記錄了一些日本軍隊的悲苦生活。
4、傑利·尤斯曼
再給大家介紹一位美國的著名攝影師傑利·尤斯曼。她一生從未用過數碼相機,她是成像後攝影的開創者。多張底片加上暗室操作,照片通過合成編輯,打破了傳統拍照無法實現的效果。主要作品《兒童房裡的鳥》,因此他能夠進入古今中外十大最著名的攝影師排行榜。
5、馬丁·帕爾
排名第五的是馬丁·帕爾,馬丁·帕爾是個浪漫主義者,也非常痛恨政府腐敗。他的作品主要是以反應普通人民的生活,突出了當時社會階級的統治方式。其作品色彩鮮明,更加真實,屬於一種社會學攝影。作品《常識》,是他最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
6、安妮·萊博維茨
排名第六的是安妮·萊博維茨,安妮的作品主要是以拍攝雜志為主,屬於商業攝影。主要以拍攝人物為主,風格獨特,非常有感染力。最著名的就是滾石樂隊巡演拍攝的照片。而且在經濟方面為報酬最高的攝影家之一。
7、布萊恩·達菲
排名第七的是布萊恩·達菲,他與大衛·貝利和特倫斯·多諾萬三人在當時攝影界被稱為暗黑三人組。其作品特點主要是狂妄,動感,創造力十足,也是出了名的壞脾氣。後來他突然對拍照失去樂趣,把所有的作品全部銷毀,在去世前又重新開始拍攝作品。
8、傑伊·梅塞爾
排名第八的是傑伊·梅塞爾,是著名的現代攝影師。其主要作品特點風格簡單而不失有創意。他很少使用一些攝影特效,但出來的效果確不失為大師作品。正因為他獨特的攝影風格所以才讓他進入古今中外十大最著名的攝影師排行榜。
9、布拉賽
布拉賽是匈牙利的一名攝影師,歐洲比較具有影響力的攝影作家之一。經過他的艱苦學習,他精通計劃,雕刻,攝影。60年的職業生涯。主要拍攝普通民眾生活,反應社會真實情況,反應了民眾的朴實狀態,但是帶來的影響卻非常重大。
10、優素福·卡什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位人像攝影師,拍攝不同社會階級的人物臉孔,他就是優素福·卡什。被譽為攝影界的倫勃朗。他非常有國際影響力,其中《怒吼的獅子》對他的地位影響最大,對反法西斯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玖』 全球知名攝影師20位
必知的全球20位知名攝影師及其代表作一覽
1曼雷 Man Ray 美國 1890-1976
達達主義的奠基人,先鋒攝影大師,詩人,雕塑家,超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創者。他還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攝影作品價值遠遠超越 其它 藝術形式的藝術家。
1911年起從事繪畫和 雕刻 創作,作為美國第一批抽象畫家之一,曾和當時歐洲的前衛藝術家頻繁接觸。1915年開始攝影藝術。他主張對藝術形式進行探索和創新,反對對舊有形式和主題的模仿與重復。曾以一種輕松的游戲心態來進行攝影實驗,發明了中途曝光、物影照片等技法,被後人稱為“雷照片”。這些探索除了在語言技法上別開生面以外,在觀念上也非常切合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反藝術精神。
2尤金.阿傑 Eugene Atget 法國 1857-1927
曾當過演員,學習過繪畫,但都沒有成功。直到40歲才開始從事攝影,1899年成為一名攝影師。他的攝影風格獨特,不喜歡拍攝正規的人物肖像,而擅長拍攝街頭的人物。他用7乘9.5英寸底版的木製相機,在巴黎拍了30年,完成《舊巴黎的藝術》1053張照片、《獨特的巴黎》1568張照片,兩部宏大的專題攝影集。1927年在貧困中默默無聞地死去。他所拍攝的大量作品,奠定了他“法國紀實攝影之父”的地位。
尤金 . 阿傑是一位對曼 . 雷影響很大的攝影家,同時又是一位充滿矛盾的攝影家。一方面,他在攝影史上被視作紀實攝影師;另一方面,他的很多作品中又具有構成主義的特徵,強調歷史與對地點的尊重。同時,他的攝影畫面充滿神秘色彩,又常常被劃入超現實主義范疇。
3久拉.阿拉茲.布拉塞 Gyula Halasz Brassai 法國 1899-1984
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於上世紀30年代初就奠定了不可動搖的攝影大師地位。20年代,他經常光顧康定斯基等藝術家常去的地方。
他於1933年出版的畫冊《巴黎之夜》轟動一時,被著名作家亨利 . 米勒稱為“巴黎之眼”。他說:“攝影帶給我們的是什麼呢?是一口新鮮的空氣,一股強烈的現實味道,它給予事物的幾乎是一種實體的表現。”
除了內容的轟動以外,夜景的攝影技術也是讓布拉塞聲名鵲起的原因之一。當時專業的攝影師都無法捕捉夜光下的動態畫面。而布拉塞的夜景拍攝挑戰了計劃素的極限,因此他被稱為夜間攝影的鼻祖。
4安德烈.柯特茲 Andre Kertesz 匈牙利 1894-1985
作為現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柯特茲的照片與人生姿態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帶來回味無窮的啟示。各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茲的每張照片都充分顯示了藝術與生活融合一體的境界。他喜用多變的幾何形態來結構畫面彌補著痕跡地通過各種形態的交相輝映,強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們的心中引發一種微妙、豐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說:“柯特茲有著對偉大的攝影家來說必不可少的兩個資質:即對這個世界、人與生命體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緻的造型感覺。”
5愛德華.韋斯頓 Edward Weston 美國 1886-1958
18歲時第一次拍照,1932年同亞當斯等人共同創建著名的“F64小組”,1937年成為第一位獲得古根海姆獎的攝影家。他的作品將攝影區別於其它藝術形態的特徵,即精確的描寫、豐富細膩的影調,以及不同於繪畫的獨特觀察表現方式,表現得鮮明淋漓。
韋斯頓的藝術是一種極端主義的藝術,始終追求最豐富和最完整的東西;同時他的藝術又是一種象徵和隱晦的藝術。他總是在最基本的意義上指向充盈與枯竭的兩極。其作品既客觀又個人化,強調物影形狀、質感等客觀元素對於攝影家立體意識的表達。
韋斯頓的一生,不慕名利,不圖富貴,竭力簡化自己的生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給人以朝凡脫俗之感,不能不說與他的這種精神境界有關。
6奧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德國 1876-1964
桑德每一張照片的人物,都是擺好姿勢,刻意打扮過的。人物的舉止透著自認為最適當的儀態。表情顯示著:我希望別人知道我的這一面。有的人很努力地在維持自己精神最飽滿的狀況;有的人已經堅持不下而顯得鬆弛,反倒露出自在的神色。然而這些人都有著嚴肅的性格,和或濃或淡的憂愁與傷痛。他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子民。由於戰勝的協約國要求德國重新建立戶籍檔案以便管理,每個人都需要一張新的身份證照片,桑德正是當時應接不暇地按快門的照相師。
桑德是唯一被列入改變我們生活大事的一位攝影家,他會在歷史經緯中佔了那麼重要的分量,和他完全客觀的態度有關,他在自己的同胞中找到一種原型——德國人的真正性格。任何人看到他的照片都會感受到:這就是日爾蔓民族。這位照相館師傅不只是拍了一張張人像,而是拍了整個時代,為時代留下了臉孔。
7羅貝爾.杜瓦諾 Robert Doisneau 法國 1912-1994
在法國攝影界,羅貝爾.杜瓦諾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堪稱一對並駕齊驅的大師。杜瓦諾是一個平民攝影家,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為創作基地。曾於1950年拍攝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張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廳前的吻》,在2005年巴黎達索拍賣行拍出了15.5萬歐元的高價。
他熱愛巴黎、熱愛生活,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談天。他喜歡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風趣的瞬間,總是用一種溫柔的、幽默的目光注視著周圍的芸芸眾生,用同情的態度加以刻畫。人們不但不怕他的相機,還甘心情願地充當他鏡頭中的模特。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而且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帶有典型的法國式的人文主義烙印。
8安塞爾.亞當斯 Ansel Adams 美國 1902-1984
在長期並多產的攝影生涯中,亞當斯在攝影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不凡表現。他1902年生於舊金山,1930年結識斯特蘭德。斯特蘭德的紀市實性攝影的強烈的感染力使他最終決定致力於攝影事業。
作為“美國有史以來最為大眾化的攝影家”,亞當斯的傑出的風光攝影作品深受世人矚目。他致力於以攝影技藝顯示世界的壯觀之美,“完全擯棄攝影的記錄功能,使攝影成為純的技術運作,用來擔任美感的表達工具”。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攝影形式,展現動人景觀,以個人觀念詮釋大自然,使人們意識到了自然保護的重要性。
他所創造的區域曝光法,得到攝影界的高度評價。
《邁向天堂樂園》作為W . 尤金 . 史密斯最出名的一張照片,是斯泰肯“人類一家”攝影展中令人難忘的一張。作為一位著名的紀實攝影大師,他的其它作品如同這幅照片一樣,表達了他對人類、對生命、對世界的濃濃愛意。
他強調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門都能伴隨著希望,每張照片都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喚起他們警惕、回顧和醒悟,在他去世後,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 . 尤金 . 史密斯紀念基金,以獎勵那些象史密斯一樣不受商業利益驅使而擁有“獨立聲譽”的青年攝影師。
10羅伯特.弗蘭克 Robert Frank 美國 1924-
新紀實攝影的最偉大的旗手。1924年生於瑞士蘇黎士,1947年來到美國紐約。起先從事時裝攝影,後因厭惡時裝界的虛浮而轉向抱道攝影。1955年,作為第一個獲得古根海姆財團獎金的外國人,弗蘭克開始了為期約兩年的環美國攝影旅行。1958年,從旅行中拍攝的兩萬張底片中選取了83張編成的名為《美國人》的攝影集,被稱為現代攝影的“聖經”。
《美國人》以開放性的充滿詩意卻又飽含憂郁的風格照片,打破了統治美國攝影界的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趣味,一舉改變了現代攝影的審美取向。弗蘭克展示了如何用抽象表現主義積極、敏銳的精神來攝取影像,而又不帶任何繪畫痕跡。這些作品徹底顛覆了傳統紀實攝影,成為紀實攝影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弗蘭克信奉“見人所不見”的攝影觀,他的觀點、 方法 和風格影響了一大批年輕攝影師。1994年10月,華盛頓國立美術館舉辦了名為《出動》的回顧展,為這位現代攝影的“教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掃描,肯定了他對世界攝影史的巨大貢獻。
1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國 1908-2004
關於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說:“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現在我眼前的某種局勢的全部本質------拍攝意味著記錄——同時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內——事實本身和視覺看到的形式的嚴密組織,而形式將賦予它意義。這是把人們的頭、人們的眼睛和人們的心置於同一軸線上。”這就是他的攝影哲學。
卡蒂埃--布列松的“決定性的瞬間”——揭示事物本質的一剎那——的美學理論,對攝影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認為攝影家必須同環境融為一體,這樣就不致影響被攝對象的行為,有助於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一。
12史蒂芬.肖爾 Stephen Shore 美國 1947-
美國攝影家,“新彩色攝影”的代表人物。其彩色作品包括建築和自然風景,以錯綜復雜的感性力量而受到攝影界的重視。
他所選擇的風光題材很平凡,畫面中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視覺焦點,所有的植物都處於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從而表現出攝影家心靜似水的心境,也為上世紀80年代的自然風光攝影找到了一條獨有的審美通道,引導更多的攝影師在平凡的自然中找到所需要的視覺表現元素。
13黛安.阿伯斯 Diane Arbus 美國 1923-1971
作為當代紀實攝影的重要人物,阿伯斯以特別鋒利的記錄眼光,始終不渝地用照片率直地表現那些幾乎得不到社會承認的邊緣人群。裝束上不男不女的人、侏儒、精神病人等,似乎都樂意在她的鏡頭面前表露他們自己和他們的缺陷。
在談到自己的照片時,阿伯斯說:“大多數人活在世上總害怕他們會經受創傷。這些人則生來帶有創始。他們已經經受了生活的考驗,他們是第一流的人物。”她的作品,因主題思想與奧格斯特 . 桑德的作品相近,而常被人們相提並論。
14喬爾.梅耶洛威茨 Joel Meyerowitz 美國 1938-
一位屢獲殊榮的攝影家,他的作品曾在全球博物館和畫廊的350多次展覽中展出,是自2001年9月13日以來被允許不受任何限制地進入紐約9.11恐怖襲擊現場的唯一一位攝影師。
他非常敏感於光線對色彩表現的微妙影響,是最早嘗試以彩色攝影的方式來表現美國城市街頭景觀的攝影家之一。1982年出版名為《不尋常的處所》的彩色攝影集,把美國經常可以看到的不起眼的農村風景以冷靜的視線加以展示。
他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放棄35毫米的輕巧照相機,而改用較為笨重的20乘25的箱型照相機,是攝影作品的角度更寬廣,並帶有更明亮的色調和光線。攝影師自己所言:“我揚棄攝影長久以來的信念:決定性的瞬間,對我來說,所謂的畫面焦點是不存在的,畫面中的每個元素:人物、建築、光影與線條都應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這種整體性的理念就是我所謂的‘攝影內景’。”
15比爾.布蘭德 Bill Brandt 英國 1904-1983
他不但是公認的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攝影家,而且也是影象風格立即能被認出,卻又不陷入個人模式的少數大師級人物。他在巴黎作為超現實主義畫家和攝影家曼 . 雷的助手開始學習攝影,認為直覺是創作者下意識泄露出來的“心靈眼睛”,惟有它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其早期作品以紀實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轉向肖像、風光和人體攝影。他利用銳利的黑白色調來孤立物體,使它們脫離原有的寓意,並帶起一種視覺興奮感,很准確地表現出攝影師所刻意強化的照片氣氛。他的變形人物攝影尤為著名。
16威廉.克萊因 William Klein 美國 1928-
新紀實主義攝影家,1928年生於紐約,後生活工作於巴黎。他曾經拍攝了大量的時尚、街道、新聞報道照片,並拍攝過電影和 廣告 。其攝影難以歸入某個門類,他使用高感光度膠卷、過量曝光、粗大顆粒、變形透視、異端構圖、粗糙放大等方式,自覺而大膽地反叛著嚴肅攝影美學的文雅、精緻、高貴與循規蹈矩。他以一個殺手般是速度,將相機逼迫到人面前拍照,用混合了現實和夢靨、偶然與抽象、天真與邪惡的影象詮釋他所生活過的城市,“既沉浸在自我當中,又忽視了自我”,因而成為新紀實攝影的一個範本。
他於1956年拍攝的畫冊《紐約的生活對你有益——威廉 . 克萊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歡》,具有明顯而強烈的感情色彩,令他在歐洲一舉成名。曾被1963年世界攝影博覽會的國際評為推選為攝影史上30位最重要的攝影家之一。
17羅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美國 1931-1954
當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候,攝影師身臨現場,並且用最迅速最直接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卡帕的攝影哲學。
羅伯特 . 卡帕 ,原名安德烈 . 弗里德曼(Andr e Friedmann),1913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卡帕是他的筆名。他是世界著名的戰地攝影師,曾參與創辦著名的馬格南圖片社。1936年西班牙內戰,他在現場拍攝到了記錄一個戰士中彈後即將倒下的瞬間的《戰士之死》,引起轟動,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1954年,他在越南拍攝法國作戰部隊時,不幸誤踏地雷身亡,時年41歲。
卡帕作為攝影師的18年間拍攝了5次戰爭,為紀念這位戰地攝影師,《生活》雜志與海外記者俱樂部在1955年設立了“羅伯特 . 卡帕紀念獎”,每年獎勵那些“需要有勇氣和事業心在海外拍攝的優秀作品”。
18拉里.克拉克 Larry Clark 美國1943-
美國著名攝影師、導演,開啟了紀實攝影的另一種風格:尖銳、刺眼、寫實、意識流、個人化,觸目驚心且震動人心。
1943年生於美國奧克拉荷馬的拉里 . 克拉克,1977年以自傳體攝影集《塔爾薩》一舉成名。他使用一個35毫米相機廣角鏡頭,不加修飾的現場光赤裸裸地再現青少年亞 文化 、性、暴動、毒品等主題。在表現青少年的生活時,他更注重表現的是極端與惡劣甚至是危險的生存狀況,試圖以此來說明:擺脫社會規范的制約必將導致自我毀滅。這一思想在他於1994~1995年創作的討論性的電影《 兒童 》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體現。
19喬爾.斯坦菲爾德 Jorl Stemfeld 美國 1944-
美國新色彩攝影的代表人物,也是當代美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從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A . 亞當斯、沃克 . 伊文思等傳統攝影家的影響,更可以看到當代藝術攝影的流變。他常在照片中把技術帶來的繁榮與毀滅以反諷的方式並置。有評論認為,斯坦菲爾德的作品重新定義了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
新色彩攝影的特點是,以彩色攝影獨特表現力來提示一種主觀的色彩現實,表達攝影家對待現實的新的看法和態度。與此同時,他們的彩色實踐也刷新了人們對於攝影表現一貫持有的傳統觀念,賦予攝影表現以新的可能性。
斯坦菲爾德開車旅行美國大地,注意捕捉一些出人意外的畫面,如消防隊員不是在火災現場奮力救火,而是在附近小鋪里挑選南瓜,而這些畫面因為色彩的表現而更強化了一種荒謬感。
20土門拳 日本 1909-
土門拳1909年生於日本山形縣酒田市,中學時代非常喜愛繪畫,特別是油畫,他最欽佩的是塞尚。1935年他買了一台相機,開始拍攝一些報道性的作品。1940年倡導成立了日本報道攝影家協會。
他的作品思想性很強,反映了社會下層廣大勞動人民,由於戰爭給他們帶來的極大災難和不幸,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在戰爭中失去雙腳的士兵和失去父母沿街乞討的流浪兒等,,為人們所關注。
土門拳說:“報道攝影是從新聞攝影中脫離出來的一種新的攝影構思方法。”“要時時注意發展著的社會意識,重新估計一下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在你身邊的素材中,你能抓住幾個鏡頭?”
土門拳的拍攝方法是:1,主題與相機結合;2,排除導演擺布的絕對快拍。
知名攝影師相關 文章 :
1. 關於攝影師個人發展規劃的十條建議
2. 攝影師張曦的個人介紹
3. 2015年國家公務員外交部面試真題及答案(2月2日下午)
4. 攝影師教你關於兒童攝影構圖的技巧與方法
5. 婚紗走秀主持人串詞解說詞報幕詞
『拾』 目前活躍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攝影師是誰呢
我會給你我的前5個精選!
我不以特殊順序開始:
5. Hoyte van Hoytema
奧斯卡提名:8
奧斯卡獎:3(重力,鳥人與亡靈)
我們怎麼能不說伊曼紐爾·盧貝斯基(Emmanuel Lubeski)又名「 El Chivo」,這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電影攝影師之一?他被認為是電影界的偉大創新者之一,並且有充分的證據。他的連拍和自然閃電的創新技術改變了整個行業,他擁有電影史上最好的長鏡頭場景(《兒童之子》),讓您彷彿身臨其境地體驗著人物的場景。故事。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連續三屆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攝影師。他是一部活生生的證明,一部電影的攝影不僅要使電影更漂亮,還要使觀眾參與其中。他是理想的現代攝影攝影師,他忘了通常的拍攝類型和方法,而是自己創作。即使他在電影中使用了某些相同的想法(連續拍攝),他們仍然感覺彼此不同,不斷變化並適應故事。在某種程度上,他的方法是推動他的故事前進的主要因素。
他著名的藝術作品包括:《重力》,《鳥人》,《復活》,《生命之樹》,《人類之子》,《 Y TuMamáTambién》。他經常與墨西哥電影製片人合作:亞歷杭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和阿方索·卡隆。即使他明天停止工作,他也已經改變了電影院的歷史。您應該看到我們入圍奧斯卡獎但未能成功的電影(《人類的孩子》應該是他的第一部奧斯卡獎,但在《潘的迷宮》中確實有很強的競爭對手)。
希望您喜歡我目前最好的5位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