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股票詐騙
1. 電影 500億的股票,監獄,初戀陷害啥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凱薩獎男星亞瑟杜彭主演。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九年前震驚全球的500億的股票交易弊案,又陷害初戀,最終進監獄的故事。
2. 有一部歐美電影 關於一家公司把沒用的股票通過誘騙賣給別人從中謀取金錢 好象有范.迪塞爾演出配角
開水房 Boiler Room 2000
導演: Ben Younger
主演: 吉爾瓦尼·雷比西范·迪塞爾尼亞·朗尼基·凱特斯科特·肯羅恩·里夫金傑克_·肯尼迪泰勒·尼高斯比爾·塞奇湯姆·埃弗里特·斯科特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類型: 罪案劇情驚險
語言: 英語俄語
片長: 118分鍾
版本: DVD版
上映日期: 2000-01-01 芬蘭
3. 《華爾街之狼》里欺詐所用的真正操作手法是什麼你知道嗎
《華爾街之狼》中小李子是憑借著在一個小破公司里賣垃圾股票,然後慢慢的有錢。
華爾街之狼,其實也就是像小李子這樣的人構成的團隊,憑借著他們的欺詐操作手段,成為華爾街的精英,更准確來說就是華爾街的狼。
4. 解密電影「華爾街之狼」,規避金融騙局
這部黃賭毒俱全的《華爾街之狼》,由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取材於一家真實的美國金融詐騙公司—Stratton Oakmont,萊昂納多在電影中扮演該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Jordan Belfort)
解密分成三個部分:
1.虛假真實: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
2.套路設計:真實的騙局怎樣運作
3.核心奧義:如何向客戶販賣希望
1.虛假真實:一個非典型的華爾街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電影中這家瘋狂的Stratton Oakmont公司,既沒有在華爾街的摩天大樓里辦公,也並不是一家典型的華爾街公司,事實上,他們只是一群把大本營設在紐約長島的金融騙子。公司的創始人喬丹·貝爾福特(Jordan Belfort)出生在紐約市皇後區的一個中產家庭,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營銷天賦。10歲時,他就在暴雪後向鄰居推銷鏟雪服務賺錢;16歲時,他利用暑假在紐約附近海灘上賣冷飲雪糕,賺足了大學學費
23歲時,他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了醫學院的學業,找了一份推銷海鮮和肉類食品的工作。憑借著過人的推銷技能,貝爾福特迅速將業績做到了公司第一。但這種低端銷售帶來的利潤有限,他琢磨著找一個能用銷售技能撬動最大利潤的地方,比如華爾街。
這個在電影中也有體現,電影中小李子失業時,和第一任妻子討論要去超市做理貨員,當時他信心滿滿的說,自己做售貨員也可以靠業績當上總經理。
1987年,貝爾福特加入了老牌證券公司L.F. Rothschild,結果不久後就遭遇了著名的87年股災的「黑色星期一」,公司倒閉,貝爾福特出師不利。
也就是電影里,小李子剛拿到經紀人牌照,准備大幹一票,結果公司就倒閉了。不過在這家公司,他遇到了他在金融領域的第一位導師:Mark Hanna(麥康納扮演的角色)。導師教了他兩樣東西,一是華爾街成功三要素是手淫、可卡因和妓女;二是賺錢的奧義在於讓客戶持續不斷地投資,這樣經紀人就能賺大筆真金白銀的傭金。
看到這里,是不是就會發現,這套路和中國那些讓你不斷交易的所謂薦股的套路,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呢,就會發現,我們使用的各種交易軟體,每天都要給我們發各種所謂的熱點,利好消息。為何呢?就是要不斷的刺激我們交易啊!因為只要交易了,不管我們賺錢還是虧錢乃至虧得家破人亡,這幫券商自己卻賺的盆滿缽滿!
很顯然,貝爾福特在之後的從業生涯中,積極踐行這兩條金科玉律。1989年,他租了一家二手車經銷店的車庫,創辦了Stratton Oakmont,合夥人為丹尼·波魯什(Danny Porush),在電影中,波魯什化名為Donnie Azoff,由胖胖的Jonah Hill飾演。
貝爾福特還拉來了一幫狐朋狗友,比如業余販賣大麻的Kenneth Greene和Victor Wang,並通過他們拉來更多的人。Stratton的前100名員工中,大多數都是前面兩位猛人的毒品客戶,這家詐騙公司興風作浪的歷史由此展開。
這么一個充斥著毒販、蠢貨、廢物的團隊,貝爾福特是如何改造它,並把它變成攬金能力驚人的詐騙團隊的呢?
2. 套路設計:真實的騙局怎樣運作
首先,貝爾福特提出了兩個基礎理論:
理論一:美國人裡面前1%的富人,盡管表面上都很理性謹慎,但私下裡大部分都是不可救葯的賭博者, 他們無法抵抗賭博的誘惑。
理論二:騙術可以復制
理論框架搭好了,貝爾福特找到了一個天然適合行騙的領域:粉單市場(Pink Sheet)
美國的粉單市場類似新三板,也是很多無法上正規市場的公司聚集地。
粉單市場在美國歷史悠久,屬於OTC(櫃台交易)的一種。在這個市場掛牌交易的股票,既不用提供財務報告,也不需要定期披露信息。
在粉單上市的公司大都是有這么幾個特點:股價低於5美元(多數只有幾分錢)、暴漲暴跌、信息嚴重不對稱、容易被經紀商操縱。
電影里,翻譯成仙股。
這就是由美國報價服務公司(National Quotation Bureau)印製的「粉單」
在這個無法無天的領域,擅長銷售的貝爾福特們如魚得水。Stratton Oakmont最多時招募了1000名員工,瘋狂地給潛在客戶打電話,推銷股票,賺取豐厚的傭金(最高可達股價的50%)。這個電影里也提到了。
然而這種推銷別人家股票的業務,還無法滿足貝爾福特的胃口。他們隨後發明了一種「pump-and-mp」(拉高-拋售)的手法,在中國俗稱坐莊,只不過這種坐莊的控制力更強:既控制了籌碼,又控制了大股東,還控制了散戶買賣的節奏。
中間戴帽子的傢伙,大家還記得么?
在電影中,Stratton操縱的公司是專做女鞋的Steve Madden Ltd.(以下簡稱麥登鞋業)。創始人史蒂夫·麥登是著名設計師,也是合夥人丹尼·波魯什的兒時玩伴。丹尼說服好朋友,讓Stratton把他的公司包裝上市,在這過程中,貝爾福特通過操縱股價,賺取了幾千萬美金的財富。
電影沒有詳細闡述坐莊的細節,不過根據SEC的調查報告,這次行動可以分成6個步驟:
1. 創造IPO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核心競爭力是向客戶銷售「一隻潛力無限的公司的股票」。而從事設計和製造女鞋的麥登鞋業滿足這個條件:你可以把他吹噓成下一個阿瑪尼、Jimmy Choo或者香奈兒,反正暫時沒法證偽。
2. 控制籌碼:計劃的關鍵是預先控制足夠多的股權。美國證券法只准Stratton這樣的承銷商持有5%麥登鞋業的股票,為了繞開這種監管,Stratton先以每股4美元的價格發行給中間人,然後以每股4.25美元的價格偷偷賣回來,最終他們控制了85%的股份。這個電影里也提到了。
3. 找好接盤方:接盤的自然是Stratton事先培育好的韭菜—散戶投資者。Stratton的銷售人員會讓散戶們在一兩個IPO項目上賺點兒小錢,贏得散戶們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Stratton的銷售人員就會告知這些客戶:我這里有一個能賺大錢的項目,你一定要參與!
在這個case里,銷售會告訴客戶:麥登鞋業的發行價為4美元,但上市後肯定能漲到20美元,而我可以幫你拿「打新」的額度。很多客戶聽了高興壞了,立馬打過來100,000美元,等待新股發行。通過這種手段,貝爾福特能大致的估算出韭菜們有多少購買力。
4. 變換誘餌:在IPO前不久,銷售人員會打電話告訴客戶:麥登鞋業的IPO太火爆了,4美元一股的打新額度很少,不過一旦股票開始上市交易,我可以幫你盡快按照「市價」買入。這時候,是不是很多人就會退而求其次,覺得打不到新股,去第一時間買賣新股也是可以的。
很多客戶以為這個「市價」只會比4美元高一點,反正錢已經打過去了,因此就同意了,只有很少人會拒絕。而一旦這么接受,就落入了陷阱。
5. 操縱市場: 股票IPO後,貝爾福特就開始拉升股價,目標價位是通過倒推計算得來:假如貝爾福特想拋售手上的100萬股,而Stratton的客戶的購買力大概是2200萬美元(通過步驟3估算),因此需要把股價從每股4美元,一直拉升到每股22美元,然後賣給他們,入賬2200萬美元(成本可能只有幾毛錢)。
在粉單市場,拉升股價的方式比大型交易所簡單得多。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敲」:在Stratton自家賬戶之間自買自賣,但這種方式太明目張膽。由於控制了麥登鞋業的大多數籌碼,貝爾福特可以通過小額市場訂單慢慢地推動股票上漲,一路漲到22美元的目標價格。
6. 關門打狗:當股價漲到22美元時,Stratton全面執行客戶委託的買單,也就是把2200萬美元全部投進去,買入100萬股。這時候,這些韭菜的錢就都在22元高位接了盤。
而貝爾福特控制的那些「老鼠洞賬戶」幾乎是唯一的賣家,韭菜全給老鼠倉接了盤。這賺的2200萬美元全轉入了貝爾福特的腰包,這就是電影里的慶祝時刻。
大家不要以為這個過程很漫長,其實就像電影中說的,可能就是2,3個小時
這么短的時間,韭菜有時間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嗎?
所以呢,騙子公司確實也「兌現」了自己說給韭菜的——「第一時間」買入了。而韭菜呢,還樂呵呵的以為自己買到了績優股。
那些花22美元買了股票的客戶,如果想在市場里賣掉,就會發現根本賣不掉,甚至跌破發行價4美元都沒人要。就這樣,通過看似公開的市場交易,財富實現了轉移。
簡單概括就是:在一個合法的交易場所,通過隱秘地操縱交易品的價格,把普通投資者腰包里的財富,轉移到騙局設計者的錢包里,並讓受害者感覺「自己投資水平不夠所以虧錢」,下次還來。大家看看身邊韭菜,是不是就是這種。
以為是因為運氣,實際是被設計了
A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這種橋段,從這個角度看,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對:全球騙友是一家,套路不分你我他。
5. 請專業人士幫我解答一下,為什麼我看美國的電影里好像是 股票經紀人賺取的就是給客戶買入股票時的傭金,
你看到的電影里的那種是投資顧問,買入股票收益實現後分成。你說的中國的情況是證券公司傭金,是不同的收益來源。我們國家也有投資顧問,但是職業化的相對比較少,也不成熟,主要問題是很難獲得客戶信任,就像我們國家一般人不太信任保險業務員一樣。
《華爾街之狼》講的是金融犯罪的故事,美國的金融類產品比較多且復雜,股票經紀人當年可以通過虛假交易、虛假炒作騙取投資人的錢財,這種金融犯罪只要把材料做足,監管機關不太容易發現,所以美國一直實行的是抓到一例就嚴打一例,且由辯方舉證無罪(這在美國是很嚴厲的打擊手段,辯方一般無法舉證自己無罪)。中國的金融產品首先不夠豐富,很多投資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涉足的,《華爾街之狼》中喬丹起家時候有一些投資人是毒梟之類,給喬丹的傭金比較高,原因是通過喬丹的投資運作洗錢,這在中國也曾經出現過。但是我們國家的規定是查到一個渠道就堵死一個渠道,而不僅僅是嚴打個案,因此我們國家金融犯罪沒有那麼猖獗,但金融管制也很嚴格,金融產品也比較少。
6. 退役軍人買股票被坑了後面開始復仇電影叫什麼名字
這是電影入侵華爾街的情節。吉姆是一名普通的紐約保安,工作之餘和幾個窮哥們吃吃漢堡喝個小酒,過著不富裕但平靜的生活。突然間,一切都變了,先是他摯愛的妻子身患重病,患上了奇怪的癌症,每周要做300美金一次的基因治療。醫療保險超額要自付大筆的醫葯費。作為覆蓋缺口,保險公司拒絕賠付這種罕見的病例。吉姆想動用積蓄,卻收到基金投資不動產連續虧損的消息。禍不單行,華爾街的金融家操縱金融市場,導致吉姆投資的金融產品不但沒有賺錢,反倒欠了銀行一筆巨款。這時候律師出場,聲稱可以替他打贏官司,不用還債,但本金損失了,而且還要一大筆律師費。吉姆的好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最終卻又過了苛刻的期限,導致吉姆失去所擁有一切。由於欠下一大筆款,遭到了保安公司的辭退,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妻子在家中絕望地自殺了。在充滿憤怒下,吉姆選擇極端的報復以奪回他以前失去的。電影由始而終是一部悲劇,講述了美國一個勤勤懇懇的普通勞動者先是因病致貧,又被經紀人,律師,華爾街的銀行家,檢察官蛇鼠一窩殘酷地壓榨,最終家破人亡的慘劇。吉姆勇敢的用他自己的方法懲罰那些華爾街的寄生蟲。
7. 《華爾街之狼》里欺詐所用的真正操作手法是什麼
他們用的方法叫Pump and mp主要是針對小微股票,就是市值相當小的,電影中你也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美國未來通訊業領導企業,其實就是在偏僻鄉村道路旁的一個類似茅房的東西。他們打cold call忽悠陌生人,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華爾街精英,之後把這破公司吹的天花亂墜,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謊稱掌握inside information,傳說中的內部消息,比如說兩天後股票必大漲,「請給我兩天的時間,就兩天,你那些錢兩天內也不會有急用」,一般都是這么說的,然後客戶就買了,之後因為市值很小,價格確實很快就上去了,之後他們用這個作為成功案例,繼續忽悠更多的人進來,「我兩天前就說這只股票要漲,兩天內他確實瘋漲,我十分抱歉兩天前沒能聯繫到您,不過現在還來得及」,他們一般這么說。。。然後就這樣越滾越大,就像打氣球一樣,所以為稱為pump。直到某一天,覺得時機到了,一般可能是因為玩夠了,或者這只股票被金融大鱷盯上了,這幫人怕到手的金子被奪走,於是把自己持有的全部拋掉,徹底跟這只股票說白白,就像倒垃圾一樣,也就是mp。還沒有賣出的那些客戶就活該了。「一群賣大麻的地痞無賴成了運作資金的高手」,我認為就是這樣的,金融不需要多專業,但需要很聰明,聰明沒用到正路那就是地痞無賴成為金融精英,這沒什麼打臉的,金融就是很容易走歪路的一個行業。美國跟華爾街很多相關的電影都是這個操作手法的不同演繹,pump and mp也稱為了描述華爾街丑惡嘴臉的一個經典。
8. 一部電影 一個人通過股票賺了很多錢 人們叫他騙子 後來他繼承了一個庄園 想賣掉 只看到這了
你想問什麼呢
9. 一個電影講的是在交易所一隻股票一直在漲被懷疑是個騙局,應該是個挺老的電影,國語
竊聽風雲 (2009)
導演: 麥兆輝 / 庄文強
編劇: 庄文強 / 麥兆輝
主演: 劉青雲 / 古天樂 / 吳彥祖 / 張靜初 / 方中信 / 王敏德 / 李子雄 / 陳偉霆
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 中國大陸 / 新加坡
語言: 粵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09-07-24(中國大陸) / 2009-07-30(香港)
片長: 100分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