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的美國電影
1. 動畫片辛普森一家能夠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這部動漫有什麼特色
《辛普森一家》由馬特·格羅寧(Matt Groening)於1989年製作。該劇以美國虛擬小鎮斯普林菲爾德為背景,以一個中產家庭為例,用他們幽默有趣的生活幽默諷刺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甚至對美國政治和各種敏感話題的有趣解釋。
辛普森一家都是亮黃色的皮,而不是當時動畫中使用最廣泛的桃皮。 辛普森一家以亮黃色的皮膚脫穎而出。 這是一個特點和具有諷刺意味的技術。 裡面的白人都是黃色的,但是東亞的人都是白人,仔細看會發現裡面的人只有四根手指。 這主要是因為歐美動畫為了製作方便有這樣的習慣。
2. 辛普森預言
《辛普森一家》的預言包括特朗普選總統、上帝粒子存在、迪士尼收購福克斯、9·11事件、蘋果智能手錶、希臘債務違約、病毒出現、Lady Gaga在超級碗上的表演、美國冰壺隊獲得冬奧冠軍、科比墜機等。
1、特朗普當選總統
美國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的預言中最著名的是成功預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在2000年《巴特到未來》這集裡面,被調侃當上總統的特朗普,後來真的贏了美國總統選舉,甚至連投票情況等細節也跟現實選舉場景如出一轍。
2、上帝粒子存在
《辛普森一家》動畫,不僅有成功的預言,科學領域的預言也讓眾人信服。1998年,在《辛普森一家》的第10季第2集《常青藤巫師》一集中,侯墨在黑板上列出了一大長串讓文科生看見直撓頭的上帝粒子計算公式。
2012年,歐洲的強子對撞機傳來好消息,他們探測到了新粒子,也證實是希格斯粒子,從此上帝粒子被發現。更為有趣的是,用這個公式計算出的上帝粒子質量與2012年物理學家算出來的相差極小。
3、迪士尼收購福克斯
《辛普森一家》動畫關於娛樂領域的預言,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准。比如,在《辛普森一家》1998年的劇集畫面中,20世紀福克斯公司被描述成迪士尼的一個部門。結果在2017年,迪士尼還真把福克斯給收購了。也就是說《辛普森一家》提前19年,就預言到了迪士尼會收購福克斯電影公司。
4、9·11事件
麗莎在1997年播出的第9季第1集裏手拿的紐約雜志廣告大有玄機,9美元的售價和後面兩棟筆直的大樓形成了911,這就是對未來911事件的預言。後面的兩棟大廈便是雙子塔,與前面的數字九剛好形成9·11發生的時間。
這集播出後四年,便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襲擊事件給美國民眾留下了恐怖的陰影。
5、蘋果智能手錶
在《辛普森一家》,1995年第6季第19集中,麗莎在參加嘉年華的時候做了個夢,夢到自己未來找到了完美的未婚夫,而且兩人馬上就要結婚了。在這一集中,很明顯能看到,這個未婚夫用自己的手錶和人通話,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智能手錶,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6、希臘債務違約
2006年,在《辛普森一家》第23季第10集,當辛普森先生以客座評論員的身份出現在有線新聞節目上時,屏幕底部出現了一條提示,上面寫著:「歐洲把希臘放到了出售架上。」
後來,希臘成為首個拖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債務的發達國家,這是在三年之後,再後來,希臘陷入了更深的經濟危機。
7、病毒出現
1993年播出的《辛普森一家》第四季的第21集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許多斯普林菲爾德的居民通過郵寄的方式購買日本大阪生產的「果汁松餅」,不料一名生產工人得了流感,他在咳嗽時產生的病毒進入了裝有「果汁松餅」的盒子里,結果當果汁松餅到達斯普林菲爾德時,大阪的流感通過空氣傳播讓鎮上的許多居民都受到了病毒的感染。
8、Lady Gaga在超級碗上的表演
在《辛普森一家》動畫,第23季22集中,「麗莎走gaga路線」這一集中,麗莎開始十分迷戀gaga。可要知道,23季的拍攝時間是2012年,也就是gaga剛剛在歐美音樂圈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候,但這時候劇中就直接把她弄到超級碗當中場表演了。
9、美國冰壺隊獲得冬奧冠軍
《辛普森一家》第21季12集中,霍默一家在冬奧會期間居然贏得了冰壺項目的金牌。而8年後2018年的韓國冬奧會,美國男子冰壺隊還真的贏了,更讓人驚訝的是不僅僅是金牌,這一集里連銀牌都猜對了。
10、科比墜機
在《辛普森一家》2017年播出的第21集中,有一名黑人乘坐直升機墜落的情節。劇中的主角舉著兩座獎杯(奧布萊恩杯),地上的人看到後指認說:「這是科比嗎?」緊接著,飛機爆炸,火焰四起,並且五隻戒指不偏不倚地落在人的腳下。
雖然這集動畫劇的播出時間是2017年,但故事中的墜機、大火等細節,與現實世界裡科比墜機事故幾乎一模一樣。
3. 關於冬奧運會項目冰壺的起源、評分標准及比賽方式
1`冰上溜石14世紀起源於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2`擁有位於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於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之主將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3`冰上溜石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准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後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後,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後結束。
主將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並應指示石球之旋轉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並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後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4. 冰上國際象棋詮釋了冰壺什麼特點
冰上國際象棋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冰壺之所以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是因為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比方說它們的規則都是進攻,防守和戰術,都包含了策略。冰壺賽事又被大家稱為冰上國際象棋,對於不了解這個體育運動的人來說,根本就無法理解這兩者究竟有何聯系,畢竟一個是體育競技項目。
冰壺的起源概況
冰壺起源於16世紀的蘇格蘭,最初為凍結冰面上的游戲活動。19世紀,蘇格蘭移民將冰壺運動帶入了北美國家,冰壺運動先後在加拿大和美國流行開來。加拿大有冰壺俱樂部6000多個,注冊會員近百萬,正是在加拿大冰壺愛好者的推動下,冰壺運動逐步從室外走進室內,比賽規則和方法逐漸完善。1924年冰壺運動被列入第1屆冬季奧運會表演項目。
5. 冰壺運動的歷史起源、規則~中國在這方面怎麼樣
冰上溜石起源於14世紀的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 優質冰壺的原料采自蘇格蘭福斯阿利斯島。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制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冰壺示意圖
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美,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目前日本、韓國等地非常流行。 1924年,冰壺首次以表演項目的形式在冬奧會上亮相。1966年國際冰上溜石聯合會成立,1991年改為世界冰上溜石聯合會,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冰上溜石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冰上溜石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
介紹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球隊對抗進行,每隊由4名球員組成。比賽共進行10局。兩隊每名球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球機會。兩隊按一壘、二壘、三壘及主力隊員的順序交替擲球,在一名隊員擲球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准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球員擲球時,身體下蹲,蹬項目介紹
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球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球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後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後,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 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球員,輪流丟擲石球(rock),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end)在每隊交替擲球,每人分別丟擲兩球,八人共十六球之後結束。 主將(skip)應領導球賽。當隊員擲球時,主將應持冰刷(broom),作為擲球之目標物。主將並應指示石球之旋轉(turn)方向及應滑行之距離,並使隊員了解擲球之目的,以使刷冰員(sweeper)決定應如何刷冰,因為刷冰可使石球增加滑行距離、同時減少行進之曲度(curve)。 一場比賽需兩組石球,每組各八顆,應上色彩以使在冰道另端仍可輕易辨識。傳統上,在第一局中,不擁有最後一球擲球權的一隊,可選擇該隊的球色。
球員位置
為避免擁擠,比賽規則對於球員的位置也有所規定: 非擲球隊:主將及副將(third)可站立於標的端之底線後方,主將也可立於擲球隊之主將之後。下一順位之擲球員可站在後板(backboard)附近,而其他球員則可站在冰道底端之後或兩欄線之間。 擲球隊:持冰刷之主將(或副將)可立於標的端圓心線後方之任何位置。
特殊情況
若擲球員未在球抵達擲球端欄線之前將球離手,則另隊有權選擇該球之處理方式: (1)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並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球之意外受觸
當石球擲出,正在滑行時,若擲球方的球員(通常是刷冰員)不慎以身體、衣服或是冰刷碰觸此球,此球即視為受觸球。在其滑行完成後,另隊可就以下三者任擇之一,對該球進行處分: 1、 仍視該球為有效。 2、將該球視為出局,並將所有受該球碰撞之局內球放為原位。 3、估算若球未受碰觸,則場中各球的位置應會如何。並將場中各球移至其估算之位置。
刷冰規則
擲球方之刷冰員可在兩圓心線間為己方任何在移動中之石球刷冰。但在圓心線之後,每隊僅有一名球員可為己方之石球刷冰,且僅有主將可為對方之石球刷冰。
計分
擁有位於圓壘(house)中、位置最接近圓壘中心之石球之隊伍得分。該隊每顆位於圓壘中、位置較另隊所有石球都更接近圓心之石球皆可獲計一分。在移動任何石球之前,兩隊之third應對得分情形獲得共識。
測量
若屬於不同隊之兩顆石球無法判定何者較接近圓心時,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圓心,該局將被視為不計分。 冰壺比賽每隊為四人。兩個隊比賽時共使用冰壺石(有人也稱之為砥石)16個。聽從主力隊員的指示,按照一壘隊員、二壘隊員、三壘隊員、主力隊員的排列順序與對方一對一的對抗比賽。兩個隊的隊員在冰上投球兩次,每次投一個冰壺石。兩隊共投十六個冰壺石為一局。 主力隊員做出迎戰對策的指示。 掃冰隊員使用刷子快速在冰上刷動,以改變冰壺石的滑行方向和速度。 投擲出的冰壺石一邊旋轉一邊以適當的曲線向前滑行,冰壺石轉一圈半到兩圈半最為理想。 把對方隊的冰壺石掃出圈外也是技巧之一。 如果冰壺石超過後衛線會失去比賽資格。 投石時,一定要在前衛線前把握著冰壺石的手鬆開。投出的石不過對方的前衛線時失去比賽資格。 四個隊員融為一體,需要密切配合。 冰壺比賽用的冰場長44.5米,寬4.75米。從投球點起約40米遠處畫有圓形標志的地方為「大本營」(直徑3.66米)。投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最近的隊為勝。握石的手在松開的瞬間,即使出現微小的角度偏差,也會象高爾夫的OB一樣滑到40米開外,而招致較大的失誤。冰壺石重19.1公斤、直徑30cm, 厚度最薄為11.5cm。 一場為10局,比賽時間約2小時30分。兩個隊共投16個石為一局。以雙方隊員擲出的石離大本營中心的個數多少來計算得分並決定勝負。
就在十幾年前,「冰壺」對中國人來說還只是一個無法生出任何想像的陌生詞彙。1995年,在世界冰壺聯合會的大力推動下,由日本出人、加拿大出技術在中國舉辦了第一屆冰壺培訓班。 「學員練什麼的都有,田徑的、速滑的、冰球的。」許水生是培訓班70多名學員中的一位,而他的「同學」、2009年哈爾濱大冬會帶領中國男「壺」奪取銅牌的張為教練當時是哈爾濱體校的舞蹈教練。然而,就是這樣「生拉硬拽」起的中國第一支冰壺人才隊伍到1998年時已是人去樓空。 2000年,中國第一支冰壺隊哈爾濱市隊艱難成立,2003年,第一支國字型大小隊伍誕生,同年,中國加入世界冰壺聯合會,自此,世界冰壺賽場才有了中國運動員的身影。 然而,就是用這短短的六年時間,中國冰壺人走完了其他國家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走完的路。2006年中國女隊獲得世錦賽第五名的好成績,時隔兩年,在加拿大弗農舉行的2008年世錦賽上,中國姑娘曾兩度擊敗冰壺「夢之隊」加拿大隊,獲得亞軍,而男隊隨後在美國北達科他州舉行的男子世錦賽上奪得第四名,同樣創造歷史最佳戰績。據說,那一屆的女子冰壺世錦賽在加拿大創造了93%的高收視率,而這一切皆緣起於中國女「壺」在賽場上掀起的「東方旋風」。 中國冰壺為何進步如此神速?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冰球部主管冰壺項目的副主任李東岩認為,這是依靠了舉國體制的保障,走了一條多出國訓練、多與高水平隊伍打比賽的發展「捷徑」。「沒有國家的經費支持,任何一個項目都很難短時間內有很大提高。」目前,中國隊每年約有7個月的時間在加拿大訓練。 此外,正如中國體育在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所證明的那樣,從項目發達國家聘請高水平外教也是競技成績迅速提高的關鍵因素之一。據李東岩介紹,中國冰壺隊先後聘請了4位外教,他們帶來了嶄新的冰壺運動理念,幫助隊伍加深對冰壺這個項目規律特點的認識。 帶領中國女隊奪取本屆大冬會金牌的加拿大人丹尼爾·拉斐爾說過的一段話耐人尋味:「中國隊員每天都在練習冰壺,而在加拿大,絕大多數冰壺運動員都是白天工作一整天,晚上和周末訓練。」 其實,中國冰壺隊選擇這種全日制的訓練生活多少也是無奈之舉。冰壺在中國是個絕對「冷門」項目,若要推廣,先得打下一定的「知名度」。「首先要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吸引社會的關注,引起國家的重視,這是第一位的;之後才談得上普及,比如觀眾來到現場或在電視上看到比賽,知道的人多了,覺得這個項目挺有意思,然後產生親身參與的願望,而這是第二步的問題。」李東岩說道。 盡管中國冰壺在短時間內迅速走向競技體育的「塔尖」,尤其女「壺」已提前拿到溫哥華冬奧會入場券,但這項運動在中國的「塔基」並不寬厚扎實。 單從競技體育角度來看,中國從事冰壺運動的只有百餘人,專業冰壺館3個,哈爾濱2個,北京1個,專業隊伍只有哈爾濱市隊和黑龍江省隊等寥寥數支,北京的隊伍也只是業余水平。而在冰壺強國加拿大,注冊選手高達百萬,專業冰壺館上萬,冰壺俱樂部無數。 作為第一代冰壺人,許水生見證了中國冰壺艱難的成長歷程。「場館實在太少了,青年隊的孩子,上冰都得等到晚上一兩點鍾,別人不用的時候他們才能上,而且還不是專業的冰壺館,就是普通的滑冰場。」 除了場地,昂貴的設備也是限製冰壺發展的一大障礙。冰壺比賽用的溜石必須以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打磨而成,一套高級冰壺(16個)需要12-13萬,普通的也要4-5萬。而一套高檔的冰壺個人裝備(冰刷、冰壺鞋和運動服)少則1千,多則4-5千。此外,中國還缺少相關的專業人士,本屆大冬會冰壺場地的製冰師便是從加拿大和蘇格蘭專門請來的。 其實,冰壺是一項很適合亞洲人開展的運動,動靜結合,注重技巧,對體能沒有過多要求,更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用中國女隊隊長王冰玉的話說,這是一項「充滿東方人智慧」的運動。目前,日本和韓國也都在竭力推廣這項運動。 事實上,冰壺也在吸引國人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光。大冬會冰壺比賽剛開始時觀眾只有600多人,而最近幾場比賽,人多的時候能夠超過3000人。 在哈爾濱做生意的王先生就是看了三場大冬會冰壺比賽的電視轉播才「動心」到現場看比賽的。「我喜歡冰壺在冰面上滑行的美妙感覺,要是自己有機會參與,我就不打羽毛球改玩這個了,」王先生半開玩笑地說,「不過,這好像不是老百姓的運動。」 其實,冰壺完全可以放下「貴族運動」的身段,場館不一定要大,冰壺也可以磨來磨去反復使用;或者只是在冰上,畫幾條線,放上石頭代替。曾幾何時,網球和保齡球在中國也是一項奢侈運動,隨著國人日益富裕也逐漸普及。所以,當冰壺積攢了足夠的群眾基礎,就會有國內外投資者去主動開發這項運動的市場。場館多了,玩的人多了,成本也不會那麼高昂,而看似「高不可攀」的冰壺也會更加「親民」。 2009年2月27日,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女子冰壺比賽完美收官,中國姑娘戰勝世界冰壺強隊加拿大奪得冠軍,拿到了中國人在世界綜合性冬季運動會集體項目上的第一塊金牌。 2009年3月29日,女子冰壺世錦賽在韓國江陵閉幕,中國女子冰壺隊戰勝瑞典對手獲得金牌,收獲了第一個世界A級賽事冠軍。 2010年2月27日,第21屆冬奧會,中國隊總分12-6擊敗瑞士隊,獲得了銅牌。女子冰壺隊首次參加奧運會就拿下銅牌,對於這支年輕的隊伍可以說是非常不易。
6. 關於冰壺運動的起源,以及相關視頻.人物.影視作品
冰壺(curlings)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設男女2個小項。
冰上溜石14世紀起源於蘇格蘭,至今在蘇格蘭還保存刻有1511年份的砥石(即冰壺)。
1795年,第一個冰上溜石俱樂部在蘇格蘭創立,1838年蘇格蘭冰上溜石俱樂部制定第一個正式的比賽規則。
1807年冰上溜石活動傳入加拿大,1820年起在美國等地流行。從此,冰上溜石作為一項冬季運動在歐洲和北美逐漸開展起來。
20世紀初,通過加拿大冰上溜石愛好者的努力,使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和方法更加完美,並由室外逐漸移入室內,並於1927年舉行首次全國冰上溜石比賽。首屆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始於1959年,最初稱為蘇格蘭威士忌杯賽,1968年改稱加拿大銀掃帚錦標賽,1986年正式定名為世界冰上溜石錦標賽。
1955年冰上溜石傳入亞洲地區,目前日本、韓國等地非常流行。
1924年,冰壺首次以表演項目的形式在奧運會上亮相。1966年國際冰上溜石聯全會成立,1991年改為世界冰上溜石聯合會,同時獲得了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冰上溜石曾於1924年、1932年、1936年、1964年、1968年、1992年6次被列為冬奧會表演項目。1993年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98年開始,冰上溜石列為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在亞洲,冰上溜石從第五屆亞冬會開始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隊名:中國女子冰壺隊(chnwcur)
領隊:李東岩
主教練:丹尼爾·拉斐爾(加拿大)
隊長:王冰玉 (四壘)
隊員:岳清爽(二壘)、柳蔭(三壘)、周妍(一壘)、劉金麗(替補)、
最好成績:2009年女子冰壺世錦賽冠軍
7. 冰壺地面是冰嗎
冰壺地面是冰,冰上項目,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
冰壺賽道的橫截面是U型的,並不水平,之所以如此設計並不是製冰師的失誤,而是製冰師專業水平體現,因為U型的冰面可以幫助高水平運動員打出弧線球。
冰壺標准場地長45.72米,寬5米。
標準的冰壺滑道長 45.72 米,寬 5 米。但最短不得少於 44.5 米,寬不得少於 4.42 米。冰面溫度控制在零下8.5度。
冰道的一端畫有一個直徑為1.83米的圓圈作為隊員的發球區,被稱作本壘。冰道的另一端也畫有一圓圈,被稱為營壘。營壘是由4個半徑分別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圓組成。外面兩圓之間塗為紅色。在場地兩端各裝有一個斜面橡膠起蹬器。在冰壺場地前後兩端各有一條藍色的實線稱為「前衛線」和「後衛線」。冰壺擲出後,如果未進前衛線或越過後衛線都視作無效,將被清出場外。
邊線(side line):任何接觸到邊線的冰壺冰壺都被視為出局,應立即從場地中移開。
圓壘(house):冰道(sheet)兩端各一,由數個同心圓所構成。
起滑架(hack):位於場地邊緣與圓壘之間,隊員在擲壺時可藉此將腿後蹬而向前。
圓心線(tee line):擲壺時,若冰壺已通過擲壺區的圓心線,則不可再重擲。冰壺擲出後,己方的刷冰員可在冰壺通過標的區的圓心線之前進行刷冰;之後,則對方主將有權進行刷冰,以使球離開圓心。
8. 冰壺運動員晚上開車不開燈結果出車禍,後來改當銀行出納搶劫銀行,他還和一瞎子住一起,這電影叫什麼來的
這。。。同求!!
滿意請採納。
9. 冰壺是一個很好玩的運動項目,為什麼只有很少的人有過接觸
冰壺運動只有很少的人接觸,是因為運動的代價很高,很昂貴,而且它要求的場地很特殊。
冰壺運動很小眾,不少觀眾看冰壺比賽,只是好奇,看熱鬧而已,真正接觸的人很少。
冰壺昂貴不說,冰刷和冰鞋也價值不菲,一套高檔的冰壺個人裝備,包括冰刷、冰壺鞋和運動服,需要四五千元。另外,冰壺的場地收費也昂貴,玩冰壺每小時可是1000多元場館費用少不了,普通人想從事冰壺這項運動,起步價最少在10萬人民幣左右。
冰壺比賽場地要求太苛刻,所以,很少人才能接觸過它。
10. 求一些與冰壺有關的電影
冰壺的來源。。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