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世界出現彩色電影
Ⅰ 黑白電影是否可以通過技術處理還原為彩色電影
理論上是可以的,就像將
黑白照片
處理成彩色,但因為工作量的巨巨巨大而沒有實際意義。
Ⅱ 一部美國的電影,前頭是黑白的可故事最後人人都成彩色的
我的答案是:
《歡樂谷》(Pleasantville)1998
故事簡介:
一對生活在「標准」破碎家庭中的兄妹,哥哥大衛(陶比麥奎爾飾)的思想守舊,嚮往五○代年電視劇「歡樂谷」里無憂無慮的生活,而妹妹珍妮佛(芮絲溫瑟史布恩飾)的觀念新潮前衛開放,完全的辣妹形象,在一個因緣巧合的情況下,兩個人進入了黑白電視劇「歡樂谷」里。進入這個電視劇的烏托邦里,雖然所有的色彩只有黑與自,但是天空永遠萬里無雲,氣溫永遠二十五度,所有人相親相愛,謙恭有禮,沒有暴力、淚水,只有歡笑,哥哥大衛可謂甘之如飴,可是Z世代的珍妮佛受不了這種「LKK的生活方式」,不斷地與哥哥爭執,要求回到原來的世界,直到她遇到英俊的籃球隊隊長,才決定暫時安分一下子。鬼靈精的妹妹主動地挑逗隊長,輕易地奪走了他的童貞,在此之前「歡樂谷」是沒有性這回事的,在兩個人結束親密關系之後,他們的身上出現了色彩,這個黑白的世界第一次出現了彩色,對所有人來說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沖擊。一旦人們了解了愛的神奇之後,這個世界再也不可能回復成以前的樣子,這個辣妹在這里掀起了一場風暴,一發不可收拾,長久以來安樂的烏托邦將要面臨一個全新的改變。
Ⅲ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彩色電影的
同有聲電影的發明過程一樣,一些電影導演也嘗試用原始的人工操作方法,直接在黑白影片里給某一場景或某一物體塗上單色的方式來加強某種情緒效果,比如把天空塗成藍色,把紅旗、火焰塗成紅色等,以此作為彩色電影的嘗試。1935年,紅、藍、黃三原色的彩色系統問世,用彩色膠片拍出的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名利場》,標志著彩色電影的誕生。隨著彩色電影技術手段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創作者能夠更靈活、更有目的的運用色彩來反映現實,使電影直觀再現物質世界的條件全面成熟,電影的造型形式和造型語言得以進一步完善,觀眾終於可以看到一個五彩斑斕、有形有色的世界。然而,至今仍有些導演根據影片題材的需要,願意採用黑白片的形式,以求得到所構思的理想的藝術效果,如《辛德勒的名單》、《鬼子來了》等影片。(《影視藝術鑒賞與實踐》P5,浙江大學出版社)
Ⅳ 求一部電影,主角被選為了傳承人,電影從黑白隨著主角的見聞變成了彩色
《記憶傳授人》。
本片根據洛瑞斯·勞瑞(Lois Lowry)的作品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一個看似非常完美的社會里,在這里人們的生活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他們不用決定工作,不用決定配偶,這些社會都已經替人們做好了決定。而這個世界裡也沒有記憶、感情、顏色以及音樂,他們只擁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卻有一個人例外,也就是少年喬納斯,他被選中從被稱為「賜予者」的老人那裡接受訓練,一個人去承擔整個社會該有的記憶。他必須獨自承受痛苦、恐懼和孤單,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溫暖、幸福和愛,就此得到了他以前所不曾有過的經驗。而當他知道的越多,越發現這個世界的虛假,於是有了想要離開的念頭……
Ⅳ "瑞茜·威瑟斯彭主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黑白小鎮變成彩色的
美國電影《歡樂谷》拍攝於1998年,由瓊·艾倫、威廉·梅西主演。講述一對兄妹由現實世界進入黑白電視劇歡樂谷中的經歷。
Ⅵ 跪求電影名字,外國電影女主看世界是灰色的然後變成彩色了
應該是《歡樂谷》
Ⅶ 好萊塢最後一部黑白影片和第一部彩色影片分別是什麼
1935年,歷史上第一部彩色電影問世:馬摩里安在他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
不好說最後的黑白影片,因為每年都還有很多黑白影片出現
近些年經典的有:
《缺席的人》2001年
《瘋狂店員》1995年
《天使A》2005年
《晚安,好運》2005年
《罪惡之城》2005年
《復活》2006年
《咖啡與香煙》2003年
還有陸川的《南京、南京》2009年
今年還有一部黑白片問世,但是我不記得名字了,但我相信這一定不是最後一部
Ⅷ 有部國外的電影,畫面基本是黑白的,只有局部是彩色的,或者人或者房子,問電影名稱
《Sin City》
譯名有《原罪城市》《萬惡都市》《罪惡之城》
祥見http://www.mov6.com/title/tt0401792/
Ⅸ 黑白電影是怎樣演變成彩色的
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開始播送全電子式電視。瑞士菲普發明第一台黑白電視投影機。1940年美國古爾馬研製出機電式彩色電視系統。1949年12月17日開通使用第一條敷設在英國倫敦與蘇登.可爾菲爾特之間的電視電纜。
1951年,美國H.洛發明三槍蔭罩式彩色顯像管,洛倫期發明單槍式彩色顯像管。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1954年美國得克薩期儀器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全晶體管電視接收機。1972年日本研製出彩色電視投影機。
(9)黑白世界出現彩色電影擴展閱讀
黑白電視發明
1925年,英國人約翰·洛吉·貝爾德,根據德國工程師尼普科夫設計的「尼普科夫圓盤」進行了新的研究工作,成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視機,是機械掃描式電視攝像機和接收機。
當時畫面解析度僅30行線,掃描器每秒只能5次掃過掃描區,畫面本身僅2英寸高,一英寸寬。在倫敦一家大商店向公眾作了表演。1926年,電視的發明者之一貝爾德向英國報界作了一次播發和接收電視的表演。
1927——1929年,貝爾德通過電話電纜首次進行機電式電視試播;首次短波電視試驗;英國廣播公司開始長期連續播發電視節目。1930年實現電視圖像和聲音同時發播。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電視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