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成為
❶ 韓國電影為何發展如此迅速
韓國電影題材的多樣化。他們有探討南北關系的《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共同警備區》,有純愛影片《我腦中的橡皮擦》、《觸不到的戀人》,有犯罪片《追擊者》、《殺人回憶》,有恐怖片《薔花•紅蓮》,有災難片《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有青春片《陽光姐妹淘》,有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熔爐》、《素媛》 懂得抄襲與創新。韓國電影復興伊始就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不斷抄襲,不斷創新。「拿來主義」讓韓國電影人學到了好萊塢大片和歐洲藝術電影的精髓,並將這些深深植根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產生了獨特魅力。 藝術與商業。韓國電影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其電影產業的不斷完善,導演本身對電影藝術及商業運作同等重視,不僅看重影片的藝術水平,同時也注重其商業價值,很好地做到了兩者平衡。對於整個韓國電影,形成的完善機制讓大多數電影都能有很好地票房。
❷ 最近幾年韓國電影的質量,為什麼感覺越來越高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韓國電影確實可謂是亞洲電影的翹楚。一部《寄生蟲》在奧斯卡上斬獲6項大獎,反映兒童被侵害的《熔爐》改變了韓國法律,一提到韓國電影,不少觀眾都服氣地豎起了大拇指。
曾經還是港片,日片小弟的韓國電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躍成為亞洲電影最為重要的力量,除了電影,在電視劇產業「韓國製造」也稱霸了亞洲——《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掀起了收視狂潮。
但你有沒有想過韓國電影為什麼這些年這么強勢?其實無外乎以下幾點:敢想,敢拍,敢做
敢想:遠超於原版的改變作為韓國版的《無間道》,同樣是描述卧底的《新世界》在原版的故事基礎上,將卧底的遭遇進一步惡化:一面是警方一再的逼迫。一面是黑道兄弟的徹底信任,主角在最後並沒有選擇協助警方鏟除黑道,而是殺掉了所有知曉他卧底身份的角色,一統黑道,徹底黑化。這種改變叫習慣了邪不壓正的觀眾大呼驚訝。
華語電影TOP1——霸王別姬
從我國賀歲片種類的變化可以看出,觀眾已經對喜劇電影出現了審美疲勞。更多現實題材的電影正逐步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心頭好。《少年的你》、《我不是葯神》、《奪冠》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正預示著中國電影正式進入了3.0時代。中國電影正在陣痛和迷茫中緩步向前……
❸ 韓國電影排行榜是怎樣的
韓國電影排行榜是:1、標靶2、辯護人3、樹袋熊4、新世界5、柏林檔案6、屏息。
1、標靶。
繁忙的醫院,送來一名看似毫無特別之處的有勛傷重患者,主治醫生泰俊發現對方遭遇槍傷,隨後命令護士報案,而他不顧之後發生的一個蹊蹺事件,急匆匆地回家陪伴懷孕的老婆熙珠。
3、樹袋熊。
三個年輕人開漢堡店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有交不起房租、食材漲價、食材造假、房東收回房子等。面對這一些列的問題,他們也有放棄過的想法,最後在他們相互鼓勵下,度過了難關。
❹ 韓國電影《素媛》之所以成為經典,主要有哪些原因
韓國電影《素媛》之所以被封為經典,這么多人喜歡,是因為在悲慘的事情背後,同時也存在著溫暖的部分,在平凡人的處事當中看到了偉大之處。有可怕的地方也有讓大家感動之處,是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電影。《素媛》是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字離人們很近,因此大家都會感同身受,電影里也有許多值得大家思考和警醒的地方。
《素媛》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僅因為它是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也因為人們從這部電影當中感受到了逆境中的溫暖,它打動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柔軟的地方。雖然事情是悲慘的,但是結局卻是溫暖和感人的。就算人生本身就是泥濘不堪,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是需要咬緊牙關努力的向前爬進。
❺ 韓國電影的特色
韓國電影的特色是畫面柔美,貼近生活,情節細膩,關注人生,有積極的價值取向。人物真實誠摯,人物心理和對話細膩,往往選取一些觀眾尤其是青年人比較關心的題材(愛情、偶像、科幻)。
韓國電影,簡稱韓影,韓流文化代表之一,20世紀70年代,韓國電影逐漸走向興旺,但當地電影院仍以放映外國影片為主。 韓國電影《生死諜變》拉開了韓國電影振興的序幕,把韓國老百姓對好萊塢電影的喜好重新調整成了對韓國本國電影的關注。
(5)韓國電影成為擴展閱讀
著名韓國電影介紹
1、《海雲台》是由尹濟均編導,薛景求、河智苑、樸重勛、嚴正花、李民基、姜藝媛主演的韓國災難片。
影片主要圍繞在韓國釜山的旅遊勝地海雲台,突如其來的一場海嘯把所有人的幸福無情地摧毀。該片於2009年7月23日在韓國上映,上映33天,觀影人數達到1007.5766萬人次,成為韓國電影史上第5部超過一千萬人次票房的作品。
2、《假如愛有天意》是由郭在容執導,孫藝珍、曹承佑、趙寅成等主演的韓國愛情電影,於2003年1月30日在韓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黃順元所著韓國小說《RAINFALL》,主要講述了大學生尹梓希無意中找到母親宋珠喜留下的日記,便重溫她母親初戀的故事。
❻ 韓國電影為什麼這樣紅
韓劇和韓國電影兩者並行不悖地存在著,絕對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前者受眾直指家庭和女性用戶,浪漫、輕松不乏溫馨催淚的元素,而後者卻畫風突轉,暴力情色也好、抨擊現實也好,韓國電影愈發展現出它在影壇中獨樹一幟的魅力。《辯護人》《釜山行》《熔爐》......無一不是用充滿現實主義的關懷征服了世界觀眾,而在這些電影背後,一定少不了導演——這群神奇的存在。
提起韓國演員,你可以如數家珍,而談起韓國電影史上的著名導演呢?是否腦中一盤散沙?沒關系,小編為你列出了一份韓國電影導演名單,你能想到的有關韓國電影導演的一切,都在這里了。
一代宗師
韓國電影教父——林權澤
不同前面提到的朴贊郁、奉俊昊那些竭力挖掘人性深處陰暗面的導演,最賣座的喜劇導演姜炯哲總能以自己細膩動人的風格將溫暖通過大銀幕送進觀眾的心裡。他的《陽光姐妹淘》、《非常主播》就是以這種輕松詼諧的風格,觀眾喜聞樂見的喜劇形式拿到了超高票房。
❼ 韓國電影排行榜前十名+高票房經典電影
1、《熔爐》:促使韓國修正法律
香港電影對韓國的影響有目共睹,像是《兄弟本色》、《跟蹤》、《無間道》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韓國電影效仿的對象,前兩部作品更直接被韓國翻拍。
長久的電影淵遠讓這部韓港合拍的《奪寶聯盟》上映前就被熱烈討論,片中來自中韓的10名大盜聯手搶奪稀世鑽石的精彩故事,成功刷新韓國票房17項紀錄,創下韓國電影史上最高的首映票房紀錄(前一部創下此紀錄的《漢江怪物》)。
❽ 韓國電影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十三部電影,你看過哪幾部
《熔爐》這是一部改變韓國的電影,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取材自光州仁和聽障學校真實事件,描述校方對聾啞學生集體性侵和凌虐的故事。電影在上映之後遭到網民的熱烈討論,聯名上書要求重啟調查,最後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性侵害防止修正案》,而那所聽障學校也因此被強迫關閉,交由政府管理。
《殺人回憶》這部影片同樣改編自真實故事,影片在上映之後立刻就掀起了延長重大犯罪上訴時效的輿論,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韓國在2007年決議將殺人罪追溯期延長為25年。
《辯護人》影片以1981年發生在釜山的一起史稱「釜林事件」的政治司法案件為背景,講述了稅務律師宋佑碩為震驚全國的「釜林事件」受害學生進行人權辯護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電影成為了大於電影的藝術,超越電影本身的存在,承載了很多不堪重負的歷史。
《漢江怪物》這部電影被法國《電影手冊》列為年度電影第三名。東方細膩的劇情在這部怪物電影中得到了不同尋常的體現,從而避免了劇情落入好萊塢怪獸影片的俗套,還突破了以往韓國影片的套路,不走愛情路線。而片中關於怪物的特效製作,已達到好萊塢級的水準。
《我的野蠻女友》這部影片在播出之後掀起了一陣野蠻熱,各國爭先恐後翻拍這部電影。電影中探討愛情的機緣與安排使人反覆思量,尤其片尾那句:命運就是為了努力的人所製造的一座偶然之橋,更體現愛情的微妙。
《聖殤》這是首部在威尼斯影展獲獎的韓國電影。影片講述一對母子分離30年,重新相認,最終因兒子罪孽深重,母子二人先後以死的方式完成救贖與自我救贖。導演再次剖開人性最深層的一面,譜寫一曲絕美又生腥雨的輓歌。
《老男孩》該片的導演是首位獲得國際三大影展邀約的韓國導演。這部影片把該片的導演推上國際名導之列,也改變外界對韓國電影的想像,奠定朴贊郁的暴力美學。該片對生命、倫理、愛情以及心理進行了深刻的描述,帶給觀眾的思考深沉而厚重。
《生死諜變》這部電影打敗了《泰坦尼克號》的票房紀錄,也成為韓國電影掘起的轉捩點。
《鳴梁海戰》這部影片創下共有一千七百萬人觀看的佳績,簡直令人驚嘆!影片剛柔並濟,血性戰爭場面令人振奮,而韓國電影特有的細膩手法,又將影片情緒渲染的感人至深。
《奪寶聯盟》由於《無間道》、《跟蹤》、《兄弟本色》等港片對韓國電影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這部韓港合拍的電影在上映前就被熱烈討論。該片成功刷新韓國票房17項紀錄,更創下韓國電影史上最高的首映票房紀錄。
《釜山行》這部影片打破台的票房紀錄,更成為首部在中國台灣票房破億的韓國電影。作為韓國首部僵屍題材的電影,導演在不減商業片娛樂效果的同時,同時也關注對人性的深刻描繪,這讓電影加分不少。也讓韓國電影在台的影響力開始備受關注。
《與神同行》這部影片讓韓國電影站穩中國台灣電影市場。影片除了新穎的題材跟催淚的劇情,直逼好萊塢水準的華麗特效,電影上映不到一個月就超越《釜山行》在中國台灣的總票房3.4億,最後以5.11億元收關,成為2017年中國台灣總票房亞軍。
《7號房的禮物》這是唯一 一部低成本立大功的黑馬電影,也是韓國喜劇片的票房冠軍。影片講述患有智力障礙的李永九意外捲入女童命案,甚至被懷疑為是兇手,送入監獄,同房獄友為了幫助李永九,將他的女兒偷偷帶入獄中,喜劇式的糖衣卻隱藏著核彈級的催淚效果。柳承龍在片中真摯動人的表演感動無數觀眾。
❾ 韓國電影的發展
韓國電影發展到今天的振興狀態,走過了漫長的歷史。1900年初,韓國電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在這以後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嚴鶯蘭等年輕影星為代表的「赤腳青春」等紅極一時的影片,是那個時代的標志。
70年代,電視走入尋常家庭,電影業進入衰退期。但這一時期仍出現了『星星的故鄉』 『冬女』等描繪年輕人愛情故事的暢銷電影。
80年代,韓國電影業開始復興。國際電影節上接連獲獎,韓國電影的國際聲譽得到提升。林權澤導演的《The Suppogate Womb》獲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員獎(姜受延),裴鏞均導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獲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獎等。90年代林權澤導演的《西便制》又獲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
90年代以後,韓國電影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一大批高水準的佳作。
1996年的韓國電影《銀杏床》;
1999年韓國電影《生死諜變》;
2000年的韓國電影《共同警備區》;
2001年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朋友》;
2002年《回家》《醉畫仙》;
2003年《殺人回憶》等電影題材內容多樣,充分體現了韓國電影的百花齊放,興旺發達;
2005年一部《王的男人》刷新韓國電影觀影記錄;
2006年,韓國的電影終於往世界的方向走動,一部科幻電影《漢江怪物》在韓國人民的心中是不可缺少的,創下了2005-2006年韓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也是奉俊昊導演的辛苦創作!
2007年—2009年可以說韓國電影已經成為世界流行史上不可磨滅的,因為韓國電影的驚捒片,科幻片,動作片,愛情片,喜劇片,恐怖片,已經達到了頂級的技術!
2009年末,韓國科幻大片《田禹治》在韓國聖誕節期間上映,相信2010年中國就能觀看這部大戲;
2010年,韓國一線明星河智苑在紐西蘭拍攝怪物片《第七礦區》還有,韓國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電影節,成為韓國電影興旺發達的基礎之一;
這就是以推出綜合電影為主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以推出數碼影像為中心的「全州國際電影節」還有推出幻想電影為主的「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4500萬人口的韓國,從2003至2004年觀看電影的人次幅度增長了13.9%,例如觀看韓國本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的觀眾,到達了1150萬人次之多。用韓國人自己的話講,除了走不動的老頭和吃奶的嬰兒,大家都為這部國產大片做出了貢獻。
韓國電影在國際舞台上的獲獎情況也可以看到韓國電影振興的足跡
2002年,韓國資深老導演林權澤憑《醉畫仙》,榮獲第五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打響了揚威國際的第一炮。同年9月,李滄東的《綠洲》,贏得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獅獎,成就了韓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另一大壯舉。
2003年,《殺人回憶》被正式搬上銀幕,從此韓國電影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
2004年2月,韓國導演金基德,以《撒瑪利亞女孩》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佳導演獎;同年5月,朴贊旭的《老男孩》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9月份,導演金基德的《空房間》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摘取最佳導演銀獅獎。
2004年,韓國電影同時揚威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如此顯赫的驕人成績,使得韓國電影的振興達到了一個黃金時代。
2005年《哭泣的拳頭》獲得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大獎;
2006年《漢江怪物》此電影進入好萊塢;
2008年《舉起金剛》這部影評被認為韓國最勵志感人的影片之一;
2009年《十億韓元》與《母親》《海雲台》等眾多影片進入好萊塢。
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取而代之的電影分級制度是韓國電影振興的前提
電影《再見,列寧》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柏林牆拆除後,無數東德人第一件事是沖向音像商店,購買他們未曾眼見的三級片,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取消電影審查制度的韓國。
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叫「電影剪閱制度」,當時的「剪閱」是非常挑剔和嚴格的。
主要剪閱對象是:暴力的,恐怖的,靈異的,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的,或者是批評國家政府,批評其他國家的政府,還有出現色情的,出現性部位的電影……都是剪閱和限制的范圍。
引用韓國電影振興科科長金泰薰在「紀念韓國電影放映100周年」上的講話可以知道這段歷史:「……1950年的時候對電影還是一種限制,管理的比較嚴格,1990年開始更加註重電影的資源,而不是制裁和限制,此後這10年來對電影的支持是比較多的。1960年到1980年末,政府的軍事壓力比較大,影片更多地贊揚民主主義,而沒有重視自己文化方面的影片,象《生死諜變》是描寫朝鮮姑娘和韓國男孩的愛情,是反映韓國和朝鮮關系的,現在都能出現了……」「……1960年-1970年末,政府剪膠片的情況比較多,70年代末這個情況稍微寬鬆了一些,那個時候也是在分等級,現在的分等級是更加自由地表現導演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
❿ 談一談對於韓國電影發展現狀的認識
韓國電影現狀
??? 1999年,整個90年代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韓國電影業在悲壯的「光頭運動」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新的發展姿態,而這一股新浪潮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電影委員會(KOFIC)發表的《2002年電影市場回顧》中顯示:2001年韓國電影產業的市場銷售額為10350億韓元,電影觀眾超過1億人次,觀看韓國電影的觀眾達4469萬名,韓國電影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創紀錄的46.7%,而這種旺盛的態勢一直延續到今年,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績。
韓國每年引進的外國影片有300部之多,而國產影片僅60部左右。可是數量雖少,含金量卻高。據統計,近幾年來,韓國的年度票房冠軍多數都是國產片,甚至出現了2001年票房前四名全是韓國本土電影的局面。《生死諜變》、《我的野蠻女友》、《朋友》、《武士》等等,大量製作精良的商業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本土的票房佳績。
同時,韓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也大獲成功,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韓國藝術電影也是大放異彩,《醉畫仙》、《綠洲》、《共同警備區》、《薄荷糖》等等影片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韓國電影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令全世界電影人刮目相看,這個「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從何而來呢?韓國電影的動力從何而來呢?下文會為你一一道來。
2 電影振興委員會
該會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電影促進會。1999年5月重組為電影振興委員會,是韓國非官方性質的最高電影主管機構。
委員會主要資金來源含電影票稅收及政府預算,每年約有4200萬美金的預算。振興協會下設秘書處、漢城綜合影城和韓國電影學院3個主要單位,其下再分成9個委員會,主要執掌有政策擬定、提振產業、輔導金審核執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國內外行銷推廣等業務。
90年代初,委員會以協調政府和電影人之間的矛盾而威望大漲,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協調才得以出獄並促成了韓國取消電影審查制度。
3 電影輔助金
該項資金是政府交給電影振興委員會分配的用於輔助電影的資金。其輔助金主要發放對象是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也無需以獎項和內容上的附和為回報,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年輕的電影人成長學習的機會。一般商業電影則無輔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請無息或低利率融資貸款的方式「借」錢。
4 屏幕配額制
screen quota:即屏幕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
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8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我們會通過強制手段來保證韓國國產電影在上映檔期上的配額,並給予專門發行韓國國產電影的發行公司和專映韓國國產電影的影院以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將持續到韓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
現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盡管在全球化日益迫近的今天,取消配額的危機隨時可能落在韓國電影業頭上,但韓國電影人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40%的市場份額達到49%的高度,全面抵抗好萊塢的入侵已經不再是幻想的神話。
5 《生死諜變》
韓國特工組織奉命調查多宗政府官員被殺案件,懷疑焦點集中在一名朝鮮女特工身上。在另一起事關液體炸彈的案件中,發現朝鮮特別部隊正准備偷去液體炸彈作為統一韓國的武器。韓國特工忽然發現自己的女友就是多年來尋找的朝鮮女殺手……
韓國導演姜帝奎1999年根據南北分裂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一部描述韓國與朝鮮特工的間諜動作片,盡管該片從動作、場面、特技上講都是當年韓國電影中的最強製作,但影片所描述的民族之痛、家國之情,以及題材解禁之後的新奇感導致了影片的瘋狂賣座。
影片上映22天後打破韓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紀錄,上映57天後,打破《泰坦尼克號》在韓國的電影票房紀錄和226萬人進場觀看的紀錄。影片最終吸引了超過600萬名觀眾,賺進了3500萬美元的票房,約相當於七倍的製作費用,為韓國電影注入一支強心劑,吸引了國人對本土電影的熱情,此片使得進入韓國電影院看國產電影的觀眾從原來的15%增加到37%,直接導致了韓國電影重整旗鼓。
由於影片是光頭運動之後第一部大型製作影片,被視為「帶動了韓國百年影業邁向新里程」,也被看成是光頭運動勝利的標志,是screen quota制度繼續存在下去的動力。
李昌東:
「五十而知天命」,年近半百的李昌東2003年3月在韓國文化界的共同推舉之下,出任韓國文化部部長,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導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長的人。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韓國電影的勝利,肩負著維護screen quota制度和比例的重任。
李昌東原本以小說成名,出版多部著作,1992年曾獲得韓國日報的文學創作獎,其作品甚至被選入韓國大學的教材。直到後來成為著名導演,他還是拍攝電影的間歇擔任著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電影學院教授的職務。
今年八月曾率韓國藝術團來到北京慶祝中國抗擊非典成功。
大企業投資電影業
韓國國家政策對電影事業的傾斜,還有一個重要結果,那就是通過以大幅減稅為主的種種政策鼓勵國內大公司大企業對電影事業進行直接投資。大企業把電影事業當作一種「准製造行業」,並採取了一種精明而漸進的投資方式,從最初的錄影帶版權經營,到投資電影院建立院線,再到直接對電影作品投資,穩妥的方式和政府的支持使大投資商們逐漸看到了良好的前景。盡管90年代中後期由於好萊塢電影大規模入侵一度導致韓國電影業的萎靡,但很快恢復強勁走勢的韓國電影給了所有投資人更強烈的信心。
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光頭運動成功之後,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電影等級制度: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
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
全民可以觀看
12歲以上可以觀看
15歲以上可以觀看
18歲以上可以觀看
限制放映
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釜山電影節:
1996年,金大中競選韓國總統的施政綱領中提出「支持發展韓國電影的宣言」,並將之列入競選白皮書中,其中第五條便是「籌備釜山等各式國際影展,爭取國際認同、促進交流」。釜山電影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第8屆,雖然名義上是「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為本國電影的向外擴張搭建良好平台。釜山電影節為韓國獨立電影等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附帶的Pusan Promotion Plan活動也是亞洲重要的電影市場交流活動。
獲獎紀錄:
2002年憑借《綠洲》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語錄:
我一直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說韓國社會存在問題,那每個韓國人都逃脫不了這種責任。尤其是我這一代人,我們造成了現在社會這個樣子,現在我老了,我開始思考這些奇怪和不可信的事情,所以我在想要批判社會首先得批判我們自己。
韓國人有這樣一種特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爆發出力量,而在平時則比較安靜;看上去過著輕松的日子,但是,當困難來臨的時候,韓國人就會涌現出越來越大的凝聚力。這些特徵構成了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寫小說、創作電影的時候,對韓國人的生活狀態、觀念比較關注,要表現出韓國人的獨特情趣和經常發生的思想變化。我的作品力圖表現韓國文化的獨特性或者是整體性,反映出韓國人生活的本質。我的作品也可以算是「韓流」吧。
韓國社會經歷了很多變化,在深刻快速的變化裡面,變化的趨向是什麼?怎樣變化才是對的?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韓國的文學作品、電影或者是電視連續劇里,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的反思或者是意識。
拍攝電影不能說就是變身。不論是寫小說還是當導演,都是在講述故事。只是因為媒體的不同,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我依然是在講故事,我們都要通過故事學習並認清現實。我把故事搬到電影上的原因是現在是「日常時代」,因為在日常,小說失去了同更多人講故事的魅力,對於表現日常,電影更占優勢,更方便。
好萊塢電影總在說一些遠離生活的故事,越來越讓觀眾忘記現實,電影應該有反映現實的一面。我的電影則希望提供一種平衡,所以我寧願更多關注現實而不是忘掉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