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計劃電影日本
『壹』 三體一里,古箏計劃中所用材料是
納米技術。
1、古箏行動的成功完全得益於用納米技術製成的,只有頭發絲百分之一粗細的高強度絲線。
2、汪淼說納米材料飛刃的直徑大概是頭發絲的十分之一,然後維基上說頭發大概在0.05mm到0.08mm之間,也就是50到80微米之間,那麼飛刃直徑大概就是5到8微米。
『貳』 你看過電影《三體》嗎它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一部《三體》
講的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游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叄』 《三體》在全球首發預告,預告中透漏了什麼信息
電影《三體》在騰訊視頻發布了預告片,讀過小說的人們可以清晰地辨認出葉文潔、汪淼等人物,以及ETO組織,射電發射台等等。這些都是《三體》三部曲第一部中十分常見的元素。熱愛《三體》小說的人一定可以在預告片里找到當初的那份激動和熱情。而作為沒有看過《三體》小說的人,也可以在預告片里看到充滿科幻和懸疑的劇情,同樣也能吸引到觀眾來觀看。
雖然小說的故事很精彩,但裡面的許多科幻場景對於現代電影技術來說呈現出來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這次由騰訊影視出品的《三體》電影最終呈現出來是否能得到觀眾的喜愛。
『肆』 至於經常有人問,為什麼三體人沒有通知伊文思古箏計劃
一種心理上的驚悚吧,三體剛得知人類具有不透明思維就跟見了鬼一樣,肯定不敢再和人類交流,之後緩過來就好了。就跟後來人類得知黑森法則後,嚇得把全球無線電都關閉了,都是過分害怕所致。
『伍』 怎麼評價電影《三體》
首先抱歉,我劇透啦。
當然,作為一個三體腦殘粉。這片拍成啥樣都不能滿意,不過,作為影迷,這部片子已經足夠啦。
下一部是原著二三部合集,畢竟死神永生,除了庫布里克復活沒人敢碰,最終定啦JJ導演。可能諾蘭感覺自己拍科幻有陰影吧。預告片已經出來啦,不得不說,水滴實在是丑爆啦。反正第一步已經這水準啦,jj你自己看著辦。
『陸』 古箏計劃是什麼 三體
古箏行動,利用高強度的「飛刃」納米絲材料連接巴拿馬運河兩岸鋼柱,組成死亡之琴,當ETO組織首領之一伊文斯所在游輪「末日審判號」通過運河時,將其切割,殺死其上ETO組織全部成員並成功使地球文明得到三體世界給ETO組織的全部通訊信息。其特點是具有高隱蔽性,未給任何ETO成員反應過來並銷毀信息的時間跟機會。
『柒』 《三體》故事簡介!
天文學家葉文潔在期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秘計劃「紅岸工程」。葉文潔以太陽為天線,向宇宙發出地球文明的第一聲啼鳴,取得了探尋外星文明的突破性進展。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
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的基礎科學出現了異常的擾動,納米科學家汪淼進入神秘的網路游戲《三體》,開始逐步逼近這個世界的真相。
地球防衛組織中國區作戰中心通過「古箏計劃」,獲悉處於困境之中的三體人為了得到一個能夠穩定生存的世界決定入侵地球。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龐大的三體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7)古箏計劃電影日本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介紹:
汪淼
物理學教授,他經由申玉菲進入科學邊界,並開始了解「三體」游戲里虛擬的文明,他領導研究的納米材料還為地球防衛軍獲得ETO情報提供了技術支持。
史強
從未仰望過星空的粗俗警察,具有世俗智慧和原始生命力,展示出驚人的自信和能量,他觀察敏銳、果敢決絕,具有極強的行動能力,憑借多數人都擁有的「常識」,以頑強的技能求得生存,帶領陷入了絕望的科學家去見識蝗蟲肆虐的景象,使他們領悟到「蟲子」的頑強和重獲希望。
羅輯
一名與嚴肅和敬業很不相稱的學者,有天文學和社會學雙重學位,常常以投機取巧為手段,玩世不恭、沒有責任心,對學者的使命感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羅輯作為執劍人度過了孤獨的一生,在將控制器交給程心後隨即遭到逮捕,後來他在冥王星守著記憶中的一幅畫逝去。
『捌』 三體古箏計劃為什麼不用球狀閃電
書里不是寫清楚了么?
首先球狀閃電是可以防禦的,船上可能已經裝備了電磁屏障
其次球狀閃電的速度太慢,就算船上沒有屏障,船員看見球狀閃電以後,有充足的時間去銷毀電腦上的資料,那行動就失去意義了
『玖』 經典小說《三體》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里的經典和奇葩,《三體》是少數讓我看到懷疑人生的一本書。我欣賞劉慈欣寫小說的吸引人的手法——懸疑和細節;我嘆服於他的想像力,可以創造出這么多的故事;這部小說裡面詮述的真理,則更是觸動到了我,給我無限回味,徹夜難眠。
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無疑是在那些充滿想像力的地方。
一是關於未來科技的無限創新。裡面出現了至少七個文明,七種高科技武器,地球的七個時代,十一維度的空間。像地下城、太空城這些未來化設計的城市我也有點沒有想到。更多的科技包涵了質子的展開、黑域、田園時代、無限光速、歸零者、創造小宇宙等等。這些精彩的設計當中,每一個科技都可以激發出無限的想像,都有自己的歷史,甚至都可以再出一本書,就像《球形閃電》。
二是裡面一環扣一環的邏輯鏈條,以及各處的隱喻。比如三體游戲,通過一層又一層地嘗試解開裡面太陽運轉的奧秘。章北海的父親與他的談話看似簡單,裡面卻隱藏著非常深的意思——你就是面壁者。那三個童話故事更是通過類似兒戲的情節推理,道出了當時最驚人的高科技秘密。而最後的未解之謎,也就成了人類死亡的原因。
三是故事的跌宕起伏。一開始受到三體人侵略信號,地球立刻恐慌起來,使用面壁計劃嘗試反擊。時間一轉,地球的科技已經發展到超越三體的地步了,面壁者都成為了笑話——直到末日之戰。後面還不斷地出現人類一會絕望,一會重拾希望的故事,直到最後人類幾乎滅絕。呵呵,不作死就不會死。
然而,這本書最核心的東西是宇宙真理——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法則基於兩條定律和兩個生命概念:
定律1:好死不如賴活著——生存是生物的第一需求。
定律2:生物呈指數級增長,但宇宙質量不變。
概念1:猜疑鏈。在雙方無法互相近距離溝通的情況下,無法判斷出對方是否善意,對方認為我是否善意,對方認為我是否認為他善意,等等。無限循環,無法擺脫。
概念2:技術爆炸。一個文明,一開始可能看上去很原始,但是一旦出現生命,科技可能會出現指數級提升,尤其是當收到外部刺激時,比如外星人入侵。
根據這個推斷出來的定律被比喻成一座黑暗森林,因此得名。在一個獵人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的黑暗森林裡,當一個獵人知道了另外一個的存在,由於對方大概率會對自己開槍(因為資源稀缺),所以最好的選擇不是跟對方交流,而是立刻對對方開槍,並掠奪他的資源。立刻是為了防止對方技術爆炸。而自己則隨時要做好藏身,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其他獵人發現。
在宇宙的尺度上,一種生物最好的做法就是歌者的名言:藏好自己,做好清理。把發現的所有生命消滅,這樣他們就不會先把自己消滅。
我對這本書有哪些收獲?
一、宇宙的真相——黑暗森林法則
放在宇宙上的角度,當一個星球上的生命發現其他生命時,他們無法確認對方是否有善意。對方也是一樣。這樣,彼此會互相形成猜疑鏈(誰都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消滅自己)。跟真實的黑暗森林不一樣的是,對方隨時有可能技術爆炸,在幾百年、幾十年裡就超越自己的技術,所以他們必須用最快速度將對方解決掉。
仔細思考一下,這跟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非常類似的,只有一個區別:在高級生命的角度,達爾文所謂的「天」是可以被他們自己改造的,所以宇宙進化論就是「物競物擇,強者生存。」
在這樣的標准下,現在人類的道德標准都不適用了。越理性的文明越占優勢。這就是為什麼三體文明比太陽系文明發展更快。
地球上的人為什麼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四點:1)由於所有人都知道對方在哪,可以互相交流(通過互聯網、朋友聯系等),所以不會產生猜疑鏈。2)法律。這個世界有警察、軍隊維持秩序,所以沒有人敢隨意消滅別人違反法律。3)為什麼警察、軍隊不會違法呢?因為最強的那些人都希望世界保持和平。這樣,大家才可以往建設地球這一個目標上努力。4)為什麼領導願意合作呢?最重要的,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資源是非常充足的。衣食住行工業科技等等的資源都用不完,新資源還在不斷被發現。
正是這個基礎條件下,地球沒有成為黑暗森林。而宇宙則不一樣,因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個生命的發展需要基於其他生命的資源減少。正是從這個角度,更加理性的生命都「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從這個方面,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團隊感。在家裡的時候,由於都是自家人,互相關照,所以我有時就會利用這個為所欲為,就像地球人沒有遭受外星文明威脅前,人人想著吃喝玩樂、躺平。而如果想要承受未來可能的危機,我們家裡面的人就需要一起經營家庭,而不出產消費者,就像三體文明那樣,人人都盡力提高科技。這樣當未來出現危機,比如AI時代、全球變暖、通貨膨脹,我們家族就能夠應變。而地球是只有在遭受攻擊之前才開始團結起來,並且危機稍微減少就開始消費,最終導致太陽系文明幾乎完全毀滅。
二、認知擴展——真實的宇宙
《三體1》裡面的故事情節基本發生在三體和地球這兩個世界中間,是三體人和地球人的思維上的對峙。不管是ETO、紅岸基地、古箏行動,都是在地球這個緯度上面發生的。而到了《三體2》,范圍擴大了很多,從僅僅在地球上的大腦拉扯擴大到了太陽系范圍的科技戰爭。這本書的一個突破點就在黑暗森林法則,是人類第一次從地球和三體兩個孤獨的文明之外,看到整個宇宙的角度。《三體3》則范圍更大,令人毀三觀的技術也是隨處可見,從四維空間到光粒,再到黑洞。人類的活動范圍也直接擴大到了整個宇宙。除了黑暗森林的基礎理論以外,各種宇宙的真相,比如高級武器、降維打擊、黑洞防禦、歸零者都漸漸明了。就在這整個系列的最後一百頁裡面,包含的信息量卻是最大的。
在最一開始時,人類的大部分發展僅僅圍繞地球這個星球,比如化學、物理學、心理學、地質學、新能源等等。而受到三體人的威脅以後,人類就開始轉向了外太空的研究,比如核動力、外太空生態系統、太空燃料基地、恆星級氫彈等等。這個的原因是人類的視野被擴展了,所以戰略發生了變化,從僅僅守護各個國家變成守護太陽系文明,所以科技進展到了太陽系這個緯度。
當地球人間接通過三體了解到了黑暗森林法則,並發出三體星系的坐標,隨時可能受到來自宇宙任意地方的打擊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把科技發展到太陽系之外,具體就是三個生存計劃。
這一方面就是我看到懷疑人生的地方:超前的知識點實在太多了,我剛開始有點接受不了。但是一旦當我們吸收了這些內容,自己的視野就擴大了很多。當然,我們不能隨便看各種天花亂墜的科幻小說增長眼光,因為不管內容感覺再怎麼真實,我們也無法確定是否為真。我們可以多看的是歷史書、人物傳記、科學書籍、經典。這些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並且能擴展我們的視野,幫助我們成為增援未來的成功人士。
高質量書籍:歷史類——《人類簡史》、《鴉片戰爭》、《日本四書》、《中國人史綱》、《中國人的氣質》等;人物傳記——《原則》、《馬雲傳》、《窮查理寶典》、《洛克菲勒自傳》、《知行合一王陽明》等;科學書籍——各種數學、天文、地理、地質、大腦、心理學等書籍;經典——《莊子》、《易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光看這些書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帶有自己的思考,比如讀書筆記、讀後感等等,就像這篇《三體》的讀後感。
還有另一種方法開闊眼界,就是我們親身去經歷這些事情,就像程心一樣。這樣也能夠獲得相同的視野,但是使用的資源要多很多。所以,這個可以作為閱讀之外的一種輔助方法,學以致用,不然光會做讀書筆記也是沒有多少實際價值的。
三、程心的計劃——地球人和宇宙的區別
開一個玩笑,我懷疑第三本書裡面所謂的死神就是程心,因為她既像一個死神,兩次幾乎毀滅太陽系文明;又幾乎永生,活過了接下來宇宙壽命的十分之三再加上2千萬年。
程心無疑是整部三體裡面最大的罪人。她一當上執劍人,就立刻被三體人抓住時機毀掉引力波發射台,無數地球人差點餓死在澳大利亞。而第二次,當她阻止維德為研究光速飛船,所以幾乎全人類都沒有逃脫二向箔的黑暗森林打擊。
她是這本書中最大的bug。為什麼程心不發射坐標信號?為什麼她最後阻止了光速飛船的研究?
這就要涉及到兩個詞,分別是大局觀和人文微觀。這兩個詞是相對應的。大局觀就是指使用很多個角度思考一個問題,從而得到最佳的執行方法。而人文微觀則是找感覺,通過自己的潛意識、聯想、情緒來做決定。
程心就是典型的人文微觀太多,而大局觀太少的人。當她面臨全人類的生存危機時,她第一個想到的並不是人類的未來,而是無數人之中的一個小嬰兒,為此做出錯誤的決定。第二次當她面臨光速飛船計劃可能會死一些人時,她的完美主義又犯了,以為每個人都能夠保得住。
程心在書裡面的意思很清晰:一個控制重要資源的人必須是一個理性的人,懂得用大局觀思考,懂得「兩權相害取其輕」。這樣,他才不會因為一時的沖動、一時的情緒做出錯誤的決策,用自己的感覺代替了其他無數人的選擇權。
是的,管理者必須做到理性。現在的我是一個受情緒束縛的完美主義者,遇到不理想的事情時容易發怒,做出一些我事後會後悔的決定。作為一個領導者,我不是為自己,而是整個團隊做決定。這時我必須以團隊的角度考慮問題,否則就會被撤掉。所以進入團隊管理可以很好地提升我的大局觀。這也是我們都很值得嘗試的事。
另外一點,為什麼程心會被推選為執劍人?因為當時地球的主流風氣就是人文微觀。大家都在通過大吃大喝、玩、追求刺激等方式找感覺,所以他們自然會推選一個找感覺的人,而不是一個理性的人,因為理性在他們眼裡非常地冷酷無情。這就是為什麼維德不會當選的原因。
所以說,人類的末日,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呢?其實是由人類自己造成的。所以,從整個宇宙的角度上說,太陽系文明是一個非常弱小的文明,並不是弱小在智力和科技上,因為隨時可以發生技術爆炸,而是人類的心很弱小。光速飛船被國際禁止是因為老百姓不想自己死而精英能夠保存下來,要死大家一起死。殊不知,這違反了進化論。
如果我不想捲入這種局面,就必須脫離底層,成為理性思考的人,這樣更有幾率在危機中生存下來。《三體》裡面其實也是這樣。最後只有艾AA和程心兩人得以做上光速飛船,而她們都是頂層人物。現在我能做什麼呢?就是積累知識(認知和經驗),積累自己的資本(金錢和大腦)。
四、羅輯、章北海和維德——救世主是怎麼煉成的
即使遭遇了很多高科技文明的打擊,地球最後還是留下了火種——兩艘飛船和三個人。為什麼太陽系文明最後還是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因為這個世界還有真正的英雄的存在。在這本書裡面,最突出的救世主有羅輯、維德和雲天明。裡面也隱藏了很多用一些小步驟決定成果的人,比如汪淼、葉文潔、史強、章北海家族、丁儀、褚岩、艾AA等等。
這些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救世主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理性的人。他們都和周圍的人不太一樣,並且越不一樣,功勞就越大,比如羅輯、章北海、維德和史強。
他們的眼光也都不一樣。羅輯通過葉文潔的提示,推論出了黑暗森林法則,而章北海堅信太陽系很危險。維德則願意通過犧牲一些人換得總計劃的成功。他們都把目光看向宇宙,而不局限在個人、地球甚至太陽繫上面,所以才會成為真正的救世主。
這給我們帶來的啟發就是作為強者,他肯定和周圍的人不一樣,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弱者。為什麼他會與眾不同呢?因為他看的比周圍的人更遠,所以做出的事是通向未來的。這些與現在感覺不相符的事讓大部分人感到奇怪,甚至認為他是瘋子。
所以,當我做的事情有很多人反對時,我就要思考了:到底是我做錯了,還是大家都錯了?通過盡量往遠處想,仔細推理,我仍然堅信自己的想法,那麼就不用管周圍人的反對,畢竟真理更有可能就在自己這里。
我對這本書有什麼延伸思考?
《三體》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所以,我們在閱讀《三體》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動接受裡面的內容,而是帶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即便劉慈欣的邏輯非常嚴密,有很多地方還是會有可以改進的點的。找到這些並且破解,我們的思維和眼界就提升了。
一、對於劉慈欣寫作的感悟
1、切換場景。作為小說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這種寫法可以不斷地激起讀者的興趣,從來不過於無聊。在《三體2》當中切換場景使用得最多,太空軍、面壁計劃和老百姓三個場景交替出現。後來每一個面壁者的場景都交替展現在讀者的大腦里。
2、細節的描述。這也是小說裡面經常用到用來提高觀眾的互動感的手法。在這本書中,劉慈欣細致地描寫了章北海、庄嚴的人的內心對話,高科技世界的各處的細節,甚至描繪了三體人和歌者的思維。
3、懸疑和一步一步的解答。三體星球的歷史是通過解開游戲裡面一種又一種探索太陽的方法來展開的。這種一環扣一環的懸疑故事通常用於推理小說,但是被劉慈欣很好地展現到了科幻小說中。
4、創造新天地。剛才都只是寫作手法而已,而更重要的則是故事內容本身。劉慈欣的創造力無疑是一流的:真實一點的有古箏計劃、三體文明、紅岸基地等等,瘋狂一點的有降維打擊、曲率驅動、四維空間等等。真實與不真實一起,構成了這部小說貼近生活的神秘感。
5、最重要的是小說的故事背後表達的真實思想。這個就是小說的靈魂,也是讓我看到懷疑人生的地方。而劉慈欣以非常嚴密的邏輯推斷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是這部小說的畫龍點睛之筆,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思考。
二、關於《三體》的聯想
1、整個故事的起因。最一開始讓三體人得知地球存在的是葉文潔。在經過父親被殺、母親出走、妹妹自殺後,她對人類失去了所有希望,所以在紅岸基地發出向三體人請求的信號,希望能夠改變人類。
後來的伊文斯更是因為看到人類不斷傷害生命和大自然,盡全力創造了第二紅岸基地,迎接三體人的到來並讓他們毀滅地球人。
而後來,越來越多的上層人士逐漸加入,嚮往三體人的到來。裡面的降臨派大多數人應該是環保界的人物、領導者、作家、哲學家等人,他們經常遇上普通人的丑惡,不對世界抱有任何希望。而拯救派主要應該是文化圈和工作壓力較大的人,因為他們喜歡幻想美好的世界,嚮往即將到來的變化。倖存派則主要是底層人。
從三體叛軍一下子就變得壯大可以看出達爾文的物種演化論。在精英一個一個得知外星人入侵的時候,大部分人仍然處於無知的狀態。如果古箏行動沒有成功,那麼最後可能只有精英能夠活下來。最有趣的是,這是人們自己選擇的,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通過加入三體游戲了解外星人。
2、全球全面防禦。全球在得知三體即將入侵的信息之後,就立刻通告了所有人,並且開始實施防禦和反攻計劃。所以這個時代,國家的首領已經知道,保持秘密進行雖然更加保險,但是只能結合少數人的力量,並且容易泄露。面壁者計劃當中,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四位面壁者可能會萬無一失,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他們的承壓能力,也沒有為他們請心理醫生,導致兩位面壁者失控。
透過整個小說,以上帝的視角來看,我覺得四位面壁者應該是羅輯、史強、章北海和維德。尤其是史強。作為最聰明的特警,他即使對科技不了解,設計出來的計劃肯定是非常難以破解的,並且他甚至有可能找到破壁者並解決他。而維德是毅力最強大的。即使他被破壁出來,他仍然可以殺掉破壁者,轉身投入新的計劃。我覺得最好的想法是想一個容易被識破的計劃,被破壁後把破壁者殺掉,然後進行真實的計劃。
3、羅輯的改變。即使作為宇宙社會學的唯一知情人,羅輯一開始天天泡妞。當他當上面壁者之後,他當即利用他無限的資源吃喝玩樂周遊世界。為什麼當他的妻子和兒子都被強制冬眠之後,他卻開始履行面壁者的職責了呢?
其實最大的原因並不是他被逼迫的,而是他自己想做的。在經過幾年仙界般的生活,他已經享受過了人間美妙的事。這時候,他會對一切享受開始產生厭倦,並且希望尋找成就感。而當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迫冬眠時,他突然發現面壁計劃對他來講有了一種神秘的魅力,所以他是自願走上冰面思考的。
4、奇怪的疾病。《三體》的情節當中,有很多人得了比較奇怪的疾病。這些都是有原因可溯的。
雷迪亞茲的恐日症是因為他的計劃是將水星炸進太陽,用太陽來毀滅地球作為對三體人的威脅。所以,太陽在他眼裡就多了一絲恐怖。他能夠想像出來當太陽被撞擊以後螺旋雲直接接觸到地球上的死亡景象。
羅輯的恐星症是因為他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之後,從此看到天上的那些恆星不再是浪漫美麗的星星,而背後可能隱藏著無數恐怖的獵人。他突然感覺,頭頂上的那一片星空隨時可能對地球產生威脅。
程心的失明是因為她的良心受到了打擊。她認為世界是有愛的,但是看到智子對人類採取的行動,以及人類人性真正暴露出來的反應,她的偉大的母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三、《三體》思維盲區
1、古箏計劃
古箏計劃是地球對三體危機最初的全面認識。這個計劃能夠成功是因為三體人通過了解地球人有隱藏的思維世界後不再信任伊文斯。但是當後來面壁計劃出現之後,他們仍然信任ETO,即使原來的伊文斯就是ETO的最高統帥。這個之間有矛盾。
另外,在「審判日」號被切斷以後分裂成40塊的中間肯定有地方僅以柱子作為支撐。這些地方的船體會直接坍塌,從而壓壞或者摔壞儲存文件的計算機。即使沒有,船沖上岸的時候資料也應該隨慣性飛到水裡。
即使文件保存完好,伊文斯的屍體也已經不知道滑到什麼地方了,不可能仍然停留在他死掉的位置。
2、 刺殺羅輯
三體人未來防止羅輯通過葉文潔的提示悟出黑暗森林法則,再次啟用ETO嘗試殺死羅輯。但是同時他們希望這件事要偽裝得像一場意外事故。這樣做其實並不是達到目的的最好方法,因為羅輯還沒有成名,直接槍殺顯然最保險。由於意外事故的不成功,三體人給自己留下了無窮後患,最後毀滅了自己。
後來ETO仍然非常有可能刺殺羅輯,尤其是在他在冰湖上面踱步時他們有機會打破冰面、槍殺羅輯等等。作為對於三體世界最大的威脅,三體人應該會特別強調。
3、面壁計劃
在面壁計劃裡面,出現了不太合理的現象。泰勒作為首先被猜測的人,還是受到大家信任的,大家並不確定這是不是他的真實計劃。而泰勒因為這個,沒有承受住壓力,直接自殺了,也導致後面的面壁者一個比一個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作為一個反恐專家,他的承受能力應該極強,不會因為被破壁一次而放棄努力,間接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其次,聯合國對於所有面壁者的計劃都採取非常極端的態度,要在執行計劃的同時還保證所有人的安全。比較英明的領導都應該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們自己都完全想不出來什麼方案,能指望面壁者想出完美方案來嗎?他們更不應該內斗。
4、黑暗森林法則
黑暗森林法則是《三體》裡面最大的設想。但是它真實存在嗎?假設宇宙有十萬個獵人。其中有五萬個選擇相信黑暗森林法則,互相爭斗。一萬個選擇躲進黑域裡面。而另外四萬獵人中,總會有些選擇互相合作,組成聯盟;也有些會選擇成為「宇宙警察」,制止降維打擊和光速減速;還會有些選擇嘗試管理宇宙的領導者。
就像1379號三體人所說的那樣:「三體人也是有愛的,只是被壓抑著。」人類的獸性是地球文明46億年進化而來的,而宇宙那麼大,不是所有文明都像地球人這樣思考問題。很多文明,像三體文明,肯定可以直接進行思維交流。這樣,猜疑鏈就不可能發生。
總結一下,黑暗森林法則的前提條件擴大到整個宇宙可能會失效,因為並非每一個文明都有和地球類似的條件。所以,邏輯辛辛苦苦推論出來的法則可能只在某些地方適用。
5、高層的決定
程心當選執劍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時大家已經知道執劍人的威懾度要在80%以上,也分析了羅輯的威懾度,得出結論在90%左右。既然如此,挑選下一任執劍人時最好的選擇無疑是分析每一位執劍候選人,哪一位的威懾度最高。
即使不是如此,國家的領導者也很清楚大眾都被女性化了,完全不可信,不可能把執劍人的選擇權輕易交到他們手裡。候選人也幾乎肯定是從高層選出來的,而非願意參加的人就行。簡單說,這么復雜的事不可能搞得這么簡單。
6、關於逃亡主義
在整本書裡面,政府都是反對逃亡主義的,甚至消滅一切希望發展逃亡主義的團隊,比如自然選擇號、藍色空間號、星環城等等。這並不符合正常邏輯。作為高層的管理者,他們應該跟葉文潔一樣看到這些百姓中人性的丑惡,並且刻意使用各種高科技的刺激(奶頭樂)迷惑住這些人,讓他們不鬧。
而這些領導者自己,從來都會給自己留下後路(電影《2012》),因為他們帶著人類文明精英的種子。即使他們在明面上阻止光速飛船的研究,在背後肯定會給相當大的支持,並且完全保密,保證即使遇到黑暗森林打擊,他們還有機會為人類留下更多火種。而像圍攻星環城的事件,完全屬於沒有眼光的表現,是老百姓而不是領導可能做出來的事。
最後,我想說一下,大部分科幻小說都在我的興趣范圍之外。這本是一個真正的例外。不得不承認,它也有很多可以改進的漏洞,但是總體而言,《三體》是一本經典。它用精彩的故事呈現出了一些世界的真理,並且給我們帶來了警醒:以後這種事情真的有可能發生。所以在贊嘆故事的精彩時,我們同時也能夠做好對於未來的准備。除此以外,這本書也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從任何一個細節,我們都有可能推論出不少信息。我們越深地分析這本經典,得到的收獲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