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愛情電影美國BD
A. 柏拉圖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
只是站在愛人的身邊;
靜靜的付出,默默的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
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
卻仍然執迷不悔,也就是這種不求回報的原因,
註定了它悲劇的結局;
最後
也只能是一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
只留下回憶中,美好的片段,
當作永恆!!
柏拉圖式的愛情只有精神上的戀愛。沒有肉體上的結合。這樣純潔,潔白的愛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稱為柏拉圖式的愛情……一種永久的,不求回報的愛。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對方幸福,這份愛便會綿延下去,直到永恆……
有些人,上帝給了他們緣分,讓他們相遇,但是卻忘了給他們交點,於是這份愛,只能變成遠遠的守望,而這兩個人,也將永遠如同平行線一般,不能在一起。
柏拉圖的永恆……只要愛的人得到幸福,這份愛就會永恆!如若不能有交點,那我願意再等一世,固守著這份柏拉圖的永恆,直到生生世世的永遠……
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對你而言,她是完美的。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然而,柏拉圖式的愛情註定是沒有結果的愛情。就像一部憂傷的童話,惟其遙遠與真實、惟其不可觸摸與欠缺,方可成就其璀璨與神聖!
愛無非是要快樂。兩個人不能快樂,不如一個人快樂;兩個人痛苦,不如成全一個人的快樂。愛,是一種感受,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愛,是一種體會,即使心碎也會覺得甜蜜;愛,是一種經歷,即使破碎也會覺得美麗……
有些失去是註定的,有些緣分是永遠不會有結果的。愛一個人不一定就能擁有,可,就是抹不去你在我心中留下的點點滴滴……
愛一個人不孤單,想一個人才孤單!靜靜的思念,孤獨的享受!
B. 群名柏拉圖式愛情,群怎麼介紹
1 柏拉圖式愛情指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愛情 排斥肉慾,有點類似以哲學家心目中的完美愛情觀。柏拉圖式愛情極其浪漫或者說根本無法實現,指一人默默地付出。所以群介紹可以以精神追求為宗旨,以個人思想為核心來介紹。
2 同時日本也拍了一部電影也叫『柏拉圖式愛情』是一部以女優為題材的電影若果你是想介紹電影的話可以直接用電影簡介當介紹
希望採納!
C. 關於柏拉圖式的愛情電影有哪些呀
(小櫻)是卡通片
D. 日本電影 柏拉圖式愛情
去狗狗高清下載~網路上搜搜狗狗高清 進入網站 搜索 柏拉圖..就可以找到 迅雷下載 資源很快
E. 柏拉圖的愛情有什麼結局
柏拉圖式戀愛,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來源~~~~~~~~~~~~~ 在西方哲學史和文化史上,柏拉圖是一位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學生是亞里士多德。這三個人對西方的文明和思想有著深遠的影響。 有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蘇格拉底微笑著說:「你去麥田裡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麥穗回來,在這過程當中,只允許摘一次,並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頭。」柏拉圖按照蘇格拉底的話去做,很久才回來。 蘇格拉底問他摘到沒有? 柏拉圖搖搖頭說:「開始我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但是最後空手而歸!」 蘇格拉底繼續問道:「什麼原因呢?」 柏拉圖嘆了口起氣說:「很難得看見一株不錯的,卻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因為只可以摘一株,無奈只好放棄;於是,再往前走,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可是我越往前走,越發覺不如以前見到的好,所以我沒有摘;當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原來最大的最飽滿的麥穗早已錯過了,只好空手而歸咯!」 這個時候,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愛情』。」 之後,就產生了柏拉圖式愛情。 ~~~~~~~~~意義理解~~~~~~~~~~~~ 現在一般指代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戀愛。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一個人, 對你(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一個。 第一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一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一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一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一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深刻一點的理解~~~~~~~~~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站在愛人的身邊,靜靜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留下回憶中最為美好的片段當作永恆!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精神的愛情觀。追求心靈的溝通。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強於獸性。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男女平等的愛情觀。愛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佔有關系,相愛的雙方是自願、絕不勉強的,即無怨無悔地愛你所喜愛的人。在觀念世界裡,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對象。他/她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正等待尋找著你。「雨中站崗」、「每日一花」那是種浪費奢侈。要知道愛情在培育發展過程中,男女雙方都是平等的。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她)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自由的愛情觀。愛需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茁壯的成長。愛,不是犧牲,不是佔有;愛,是一種成全。擁有愛情的時候,要讓對方自由;失去愛情的時候,更要讓對方自由。愛就像風箏一樣,你要給它飛翔自由,也要懂得適時把它拉回來。沒有自由的愛情,也會慢慢趨向自然死亡。愛需要自由,正如同愛也需要呼吸是一樣的。距離和神秘感,才是維系愛情溫度的好方法。
F. 「柏拉圖式的愛情」指的什麼樣的愛情啊今天是情人節,忽然想到這么一個問題。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失去一切都一切,無力面對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
G.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愛情是受社會因素影響的生理、心理和主觀情感結合的復雜現象,不同時代、文化、學科和學者們對愛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部分,它與態度中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是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早年追隨蘇格拉底學習哲學。蘇格拉底被迫害後,他逃亡到外邦。他曾先後三次到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王國,試圖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國王對他的思想不感興趣。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回到雅典開辦了一所學園收徒教學,講授自己的哲學思想,直到去世。下面來看看他的思想。
一、理念論
柏拉圖的思想被稱為「理念論」,屬於客觀唯心主義的范疇,和我國古代思想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和朱熹的理學有許多相似之處。要講好理念,先從我們最熟悉的辯證唯物主義講起。
我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時,會談到「個性」和「共性」的概念。比如,現有荷花、桃花、梅花這些具體的事物,我們再從這些具體事物中找到它們的共性,抽象出「花」這個概念。因此,我們政治課本上都有一句話,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荷花、桃花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而「花」這個概念,只是我們抽象出來思想產物。如果世界上沒有荷花、桃花等具體的花,我們就不可能有「花」這個概念。
柏拉圖的思想,恰恰與我們相反。
他認為,世界上現有「花」這個概念,或者稱之為「花的理念」。「花的理念」並非只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之中,而是客觀存在於這個世界。具體的荷花、桃花等花,都是對「花的理念」的「分有」和「摹仿」。那麼「具體的花」和「花的理念」哪個更完美呢?
柏拉圖認為是後者。世界上每朵具體的花都會有缺陷,比如桃花只有春天才會盛開,荷花秋天就會凋謝,而不管具體的花如何,「花的概念」總是完美的,它不會凋落,不會被毀壞。它包含著一切具體的花(因為任何具體的花都是「花」),卻沒有具體的花的缺陷。
「具體的花」是對「花的理念」的一種分有,因此多多少少都會有缺陷,因為分有總是不完全的。「摹仿」也是如此,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我們要想摹仿,必須是這幅畫已經優先存在了。無論我們如何臨摹,都不可能像原畫那麼優美。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把我們的世界分成兩個部分——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由理念構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是永恆的,完美的。我們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它。
而現象世界,即我們用感覺經驗感受到的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分有」和「摹仿」,它是瞬息萬變的,是不完美的。我們在現象世界學習的知識,只能叫「意見」,而通過思維把握的理念世界的知識,才是真理。
柏拉圖的有一個精確的「洞穴比喻」: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惟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眩暈(就像才從電影院走出來一樣),但是他會慢慢適應。此時他看到有路可走,便會逐漸走出洞穴,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到那時他才處於真正的解放狀態,意識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過是影像,是不真實的,於是會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此時,不論出於何種原因,結果就是他選擇了返回洞穴,並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也使他們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沒有任何經驗,故而認為他在胡言亂語,根本不會相信,並且會綁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殺死他。
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說明,我們所處的現象世界,不過是理念世界的投影而已。哲學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啟蒙和解救洞穴裡面的囚徒(即城邦里的絕大多數公民)。
另外,柏拉圖還將現象世界和理念世界分了層次。其中,理念世界最高一級的理念是「善」的理念。這一點是受到了蘇格拉底的影響。可以看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西方,追求至善,是許多思想家永恆的追求。
二、學習即回憶
柏拉圖說過,肉體是靈魂的監獄。因為在他看來,靈魂來源於完美的理念世界,而我們的肉體身處有缺陷的現象世界。既然現象世界是有缺陷的,我們的感覺經驗不可靠的,那我們的知識從何而來?
柏拉圖回答,知識是與生俱來的,它存在於理念世界,我們的靈魂來自理念世界,因此知識是靈魂從理念世界帶入我們的身體中來的。但在靈魂與肉體結合的一剎那,這些知識忽然被我們忘掉了。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在現象世界的感覺經驗的刺激,去「回憶」得到這些知識。
舉個例子。比如「花」這個知識,原本存在於我們的靈魂當中,但我們暫時忘掉了,當我們的感官接受到具體的花的刺激時,靈魂里「花的理念」被喚醒了,從此我們就有了花的知識。
柏拉圖「回憶論」的思想,屬於先驗論,即認為真理性的知識先於我們的感覺經驗存在於我們的思維之中,與「經驗論」相對。這個對立,我們在講到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斗爭時再仔細探討。
三、理想國
最後再來看看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他認為我們人的靈魂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理性、意志和慾望。每個部分都有相對應的美德。理性美德是智慧,意志的美德是勇敢,慾望的美德是節制。如果能一一對應那作為整體的靈魂就具有了「正義」。同樣,國家作為放大版的人,也需要由三個等級組成,即統治者、武士和一般民眾。統治者需要智慧,武士需要勇敢,而民眾需要節制。這樣的國家才是正義的國家。
那什麼樣的人最有智慧呢?柏拉圖說,是哲學家。因此要麼哲學家來當國王,要麼國王去研究哲學。這一點,和我國古代儒家和道家強調的「內聖外王」的思想不謀而合。然而哲學和政治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在西方哲學史上,唯一的哲學家王便是羅馬皇帝奧勒留。他是羅馬安東尼王朝「五賢帝」之一。然而奧勒留臨死前卻把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也就是著名的暴君康茂德,羅馬帝國從此走向衰落。
好,講了柏拉圖的思想,順便回答一下文章開頭的問題:「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後人對柏拉圖式的愛情理解,是基於他「理念論」的思想之上的。理念世界比現象世界更完美,精神比肉體更純粹,因此,柏拉圖的名字便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了一起。
然而柏拉圖真的這么認為嗎?答案是否定的。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不管精神之戀還是肉體之愛,都是多餘的。他極力反對婚姻自由,主張由開明的政府來包辦婚姻,為年輕人挑選配,強壯的配強壯的,正如繁育動物良種,確保後代強健。
是不是很毀三觀?
柏拉圖的這種思想來源於斯巴達的'社會制度。每一個思想家,畢竟是人,不是神,都會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的局限性。
拓展:
學術觀點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這就是柏拉圖偏重同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北大哲學系教授先剛也提出:柏拉圖在談論愛情時,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絕大多數都是指同性戀,尤其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之間的愛情。
相關資料
柏拉圖在對話錄《會飲篇》中提到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是愛的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這種共同追求僅限於同性之間。「柏拉圖之愛」的真正意義就是同性之間的同性愛,只有這種愛才是高尚而珍貴的。
在雅典,同性愛被法律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支持,甚至被認為是對無節制生育的一種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戀是當時雅典的驕傲之一。公元前4世紀,著名演說家愛斯基尼斯曾在法庭上公開陳說:「迷戀上一位貌美如花、風姿翩翩而又舉止得體的少年,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這是任何一位感情豐富而又明智的男性必然會產生的愛情,是不可違抗的。」
神話故事
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的最愛,既不是天後赫拉,也不是他化身為公牛前去誘惑的歐羅巴公主,而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加尼米德)。他化為雄鷹將這名美少年擄走,在奧林匹斯山上公然與之歡愛,引發赫拉的嫉妒並設計害死這名美少年,將之變為一隻水瓶,宙斯傷心不已,將伽倪墨得斯的靈魂封印在天上,這就是水瓶座的由來。
荷馬在史詩《伊利亞特》中非常明確地指出了,伽倪墨得斯被宙斯擄走的原因是「他過於迷人的身體」。這句話也揭示了整個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社會風化現象,即男性之間對於男性美的互相愛慕。
愛情觀念
柏拉圖在對話錄《會飲篇》中提到最崇高的愛情是精神之愛,是愛的雙方對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這種共同追求僅限於同性之間,只有這種愛才是高尚而珍貴的。所以說柏拉圖式愛情,最開始指的並不是一般的精神戀愛。而應該是同性之愛,且摒棄對性的慾望。
在雅典,同性間的愛被法律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支持,甚至被認為是對無節制生育的一種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戀是當時雅典的驕傲之一。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
希臘文明
古希臘人熱衷於談論愛,思考愛,追求愛,愛情對於他們來講,似乎是上天賜予他們的甜蜜的痛苦,陶醉的煩惱。與當時缺乏教育的女人建立愛情關系的艱難,以及對美獨特的理解,使得希臘男子認為那些精力旺盛、充滿朝氣,又略帶一絲靦腆的俊美少年男子是更為理想的愛慕對象。這種男性之間的愛往往超出了肉體之欲,更多的是思想和情感上的傾慕和連結。青年男子間的互相青睞和眷戀,往往會使當代人感到費解。但就是這樣一個虔誠、善思、充滿活力的民族,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愛演繹得如歌如泣,第一次把愛賦予理性的思考,並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H. 請問有沒有什麼關於柏拉圖的電影最好是人物傳記或者與其有關的歷史故事,不要什麼柏拉圖式愛情神馬的
沒有拍過。
I. 電影《柏拉圖式 性,愛》講的是什麼啊
「我想握住你的手,我真誠的希望你牽住一雙溫暖的手。」——真島秀和
「給我最珍愛的人:生日快樂,認識你的日子,孤獨讓我高興。如果我們還能相見,一切可能還是一樣的,會彼此傷害,會生氣、會哭、會笑,但我仍然想再握一次你的手,沒有你我不會幸福,謝謝你給了我新生。」——伊藤健一
剛看完這部名為《柏拉圖式的性愛》的影片,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部充滿情色的影片,它不是...沒錯,它是根據日本著名色情片女演員飯島愛的經歷改編,大多數的男生可能知道飯島愛是誰,甚至看過她的電影,但是大多數的女生應該跟我一樣,只聽說過此人,但是不論怎樣,你所看到的所知道的飯島愛,不過是在色情片中的女子,沒有人知道她真正的生活,她的人生,她的愛...
影片中的女孩在被人強暴後,絕望的站在樓頂,打算在自己生日這天結束生命,卻突然收到一條陌生人的簡訊生日祝福,發信人錯把她當成自己的姐姐真島秀和,而巧合的是女孩和真島秀和是同一天的生日。與此同時,發簡訊的伊藤健一正打算與傷害姐姐的一群混混同歸於盡,突然收到來自女孩的回信。
「生日快樂~那裡不冷嗎?」——伊藤健一
「今天我十七歲了,有生日蛋糕,大家都在,這里很溫暖。」——女孩
就這樣,兩個陌生人,用溫暖的簡訊,把彼此從地獄的邊緣拉了回來。
被父母趕出家門的女孩,被迫淪為應招女郎,為了生計,一個十七歲的女孩所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出賣自己。最終,負債累累的女孩最終被迫簽訂了出演色情片的協議。在十八歲生日這天,她拍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情色片,你能想像一個女孩面對數十雙陌生而冰冷的眼睛時,那種發自心底的絕望嗎?也是在那天,她開始叫自己「真島秀和」。同樣在這天,女孩收到了來自伊藤健一的生日禮物,一首他自己創作的曲子《form silence》,也是這首曲子,貫穿全篇,和整部電影是如此貼切。
也是因為這首曲子,男女主角在紛繁吵雜的酒吧,認出彼此。我的眼淚,也隨著樂曲的響起而流下來,似乎很久沒有被什麼所感動,然而,卻因為男女主角惺惺相惜的眼神所留下淚來。影片沒有刻意的去營造感人的氛圍,卻比轟轟烈烈的愛情更讓人心酸。我知道,他們會彼此相愛的。的確如此,他們果真相愛了,只是,那時的伊藤健一還不知道真島秀和所從事的職業,他們,單純的相愛。
終於有一天,他得知了她所從事的職業,他懇求她不要再做下去,然而巨額的違約金讓她不可能放棄,最終,真島秀和決定放棄,她向一個曾經做應召女郎時認識的男人借錢,卻不可避免的淪為他的情婦。伊藤健一得知真相後找到那個男人,祈求他,讓他放過自己的女朋友,債款由他來償還。他開始做苦力,但即便如此,巨額的債務還是無法還清,兩個人再次面臨分手,這時的真島秀和突然懷孕了,如此情況下的她來到私人診所選擇了墮胎。就在墮胎後回到家後,伊藤健一卻對她說要好好跟她和他們的孩子一起生活,可是孩子已經不在了。
經歷諸多磨難的戀人,終於決定要面對生活中的磨難,重新生活在一起。伊藤健一看著一群幼兒園的小孩子牽著手過馬路,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他要發簡訊告訴真島秀和要一直牽她的手,卻為了救那沖出馬路的小孩永遠的離開了人間。在醫院的停屍間,真島秀和見到伊藤健一,她握著他冰冷的手,想起他曾經說「我因為血液循環不好,所以手常常冰涼」...曾經互相握著取暖的手...再怎樣也變不暖了...from silence 的樂曲再次響起,那種刻骨銘心的感受...
當絕望的真島秀和再次站在樓頂的時候,突然收到伊藤健一在生命最後一刻發給他的信息——「給我最珍愛的人:生日快樂,知道你還活著,那讓我很高興,如果我們還能相見,一切可能還是一樣的,會彼此造成傷害,會生氣、會哭、會笑,我仍然想再握一次你的手,沒有你我不會幸福,謝謝你還活著」,終於,愛讓真島秀和勇敢的開始面對新的生活。
「我繞了好大一圈才知道家人、戀人、朋友的重要性。感覺到被愛的人,也會愛其他的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愛。」影片的結尾用這樣的話語結束。當年攝制這部電影的初衷是,飯島愛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誡現在的高中女生,不要誤入歧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還積極爭取降低票價讓高中女生觀看這部電影。
當你想哭又找不到理由的時候,就去看這部電影吧,也許,我們都是這樣,彼此相愛著,卻也彼此傷害著...
另外推薦一部日劇《步之物語》